PP和abs pe共混混有什么变化

【图文】第二章 共混改性第二部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二章 共混改性第二部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6.0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PP与PE共混改性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PP与PE共混改性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9|
上传日期: 09:55: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PP与PE共混改性
官方公共微信PET共混改性研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PET共混改性研究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PP/增容剂/PE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西华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PP/增容剂/PE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摘要】: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是两种重要的通用树脂,PP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低温下抗冲击性能差。PE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化学性、耐低温性和良好的加工流动性等特点,但耐热性差以及易应力开裂等缺点相当突出。虽然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将PP与PE复合能够改善PP的抗冲击性能和PE的低温脆性,但由于两者的相容性差的缘故却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所以对PP/PE复合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相容性研究,对于得到性能优良的PP/PE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PE(HDPE、LDPE和LLDPE)与PP进行熔融共混,对制备出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分析,筛选出PP/10%LLDPE复合材料作为增容实验的基体,并用有机化蒙脱土(OMMT)、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三种不同种类的增容剂分别对PP/10%LLDPE复合材料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加入不同种类和含量的PE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P的流动性和冲击性能,HDPE对流动性的改进要比LDPE与LLDPE的效果好,而LLDPE对冲击性能的改进要比LDPE与HDPE的效果好。PP/HDPE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而对PP/LDPE和PP/LLDPE两共混物来说,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且均在含量为5%时拥有最大值。通过偏光球晶看出:LDPE与LLDPE能够改善PP的球晶形态,但HDPE不能。DSC分析结果表明:PP/10%LLDPE复合材料中PP和LLDPE分子链相互缠结,使得结晶度增大。XRD图谱也反映出,加入LLDPE后可以诱导PP β晶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界面。考虑到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选择PP/10%LLDPE共混体系作为增容实验的基体。
对于PP/10%LLDPE/OMMT复合材料来说:当OMMT的用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结晶程度、插层效果好,PP/10%LLDPE与OMMT的相容性达到最佳,且基体的球晶细化程度最好;并且此时复合材料的常温冲击性能最好,达到5.5877KJ/m2。而在低温下,冲击性能在OMMT含量为4%时最好,为4.6455KJ/m2。但是在OMMT用量为3%~5%之间,OMMT的加入对低温冲击性能影响不大。OMMT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热变形温度影响很小。
对于PP/10%LLDPE/SiO2复合材料来说:当SiO2含量为1%时,纳米SiO2在基体中的分散比较均匀,能够很好的改善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和球晶形貌,且少量纳米SiO2的加入能诱导PP β晶的形成,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热性,常温冲击性能为5.6683KJ/m2,能承受的温度为144.3℃。而当SiO2用量为2%时,拉伸强度和低温冲击强度最大,分别为32.84MPa和3.3375。但是综合考虑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当SiO2用量为1%时,对基体PP和LLDPE的增容效果最佳。
反应性增容结果表明:当DCP的含量为0.02%时,复合材料的结晶程度最好,球晶细化程度最佳;且少量的DCP能够诱导PP β晶型的出现,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在常温和低温下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都最好,分别为7.292KJ/m2和2.592KJ/m2。但是,DCP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热变形温度没有贡献,反而造成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降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Q325.1【目录】:
摘要4-6Abstract6-111 绪论11-22 1.1 PP/PE 共混体系改性的研究与发展11-12 1.2 共混物增容与研究进展12-14
1.2.1 共混物的相容性13
1.2.2 相容性判断13-14 1.3 增容剂的种类和特点14-18
1.3.1 反应型增容剂14-15
1.3.2 非反应型增容剂15-16
1.3.3 无机粒子增容剂16-18 1.4 PP/PE 共混体系增容的研究与发展18-20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21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21-222 PP/PE 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影响22-35 2.1 引言22 2.2 实验部分22-25
2.2.1 主要原料22
2.2.2 实验仪器22-23
2.2.3 基本配方23
2.2.4 试样的制备23-24
2.2.5 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24-25 2.3 结果与讨论25-33
2.3.1 PE 含量对复合材料球晶形貌的影响25-26
2.3.2 DSC 分析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26-28
2.3.3 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构表征28-29
2.3.4 PE 用量对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29-31
2.3.5 PE 用量对共混体系冲击性能的影响31-32
2.3.6 PE 用量和种类对共混体系熔融指数的影响32
2.3.7 PE 用量对共混体系维卡软化点的影响32-33 2.4 本章小结33-353 PP/LLDPE/OMMT 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影响35-48 3.1 引言35 3.2 实验部分35-38
3.2.1 主要原料35-36
3.2.2 主要仪器设备36
3.2.3 基本配方36-37
3.2.4 试样的制备37
3.2.5 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37-38 3.3 结果与讨论38-47
3.3.1 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构表征38-39
3.3.2 OMMT 的用量对复合材料球晶形貌的影响39-40
3.3.3 复合材料中 OMMT 的分散情况40-41
3.3.4 DSC 分析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41-43
3.3.5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分析43
3.3.6 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分析43-46
3.3.7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分析46-47 3.4 本章小结47-484 PP/LLDPE/SiO2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影响48-63 4.1 引言48-49 4.2 实验部分49-50
4.2.1 主要原料49
4.2.2 主要仪器设备49
4.2.3 基本配方49
4.2.4 共混物的制备49-50
4.2.5 性能测试50 4.3 结果与讨论50-62
4.3.1 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构表征50-51
4.3.2 SiO2用量对复合材料球晶形貌的影响51-53
4.3.3 复合材料中 SiO2的分散情况53-54
4.3.4 DSC 分析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54-56
4.3.5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分析56-58
4.3.6 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分析58-61
4.3.7 热变形温度分析61-62 4.4 本章小结62-635 PP/LLDPE/DCP 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影响63-75 5.1 引言63-64 5.2 实验部分64
5.2.1 主要原料64
5.2.2 主要仪器设备64
5.2.3 共混物的制备64
5.2.4 性能测试64 5.3 结果与讨论64-73
5.3.1 X-射线衍射图谱的结构表征64-66
5.3.2 DCP 用量对复合材料球晶形貌的影响66-67
5.3.3 DSC 分析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67-69
5.3.4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分析69-70
5.3.5 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分析70-73
5.3.6 热变形温度分析73 5.4 本章小结73-75总结75-77参考文献77-81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81-82致谢82-8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10期
谢邦互,李光宪;[J];高分子学报;1998年01期
谢续明,邰向阳;[J];高分子学报;1999年04期
傅强,沈九四,王贵恒;[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1期
李春刚,张邦华,宋谋道,周庆业;[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6期
杨其,田野春,毛益民,黄亚江,李光宪,曾邦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5期
孟跃华;游长江;颜正义;;[J];广州化学;2007年04期
邱桂学,潘炯玺,赵金义;[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2年04期
周红军;;[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07期
张坤;王林江;吴新明;张国伟;;[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绍吟,叶佩凡;[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2期
郑亚萍,宁荣昌,乔生儒,杨柱,王传玉;[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12期
何翼云,熊远凡,肖勇,陈声宗;[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7期
黄健,张云灿,左文京,谢可巨;[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10期
钱军民,李旭祥;[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12期
潘顺龙,容敏智,章明秋;[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12期
赫丽华,宁荣昌,孔杰;[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4期
吴利英;[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10期
杨其,黄亚江,毛益民,曾邦禄,王鹏驹;[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1期
黄婉霞,段小平,郭刚,涂铭旌;[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强;[D];湘潭大学;2010年
李文莲;[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胡斌;[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高俊龙;[D];东华大学;2010年
张丽;[D];吉林大学;2011年
李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余小红;[D];中北大学;2011年
陈振嘉;[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马文勇;[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王学良;[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其,曾邦禄;[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7期
杨春兵,张吉鲁,屈盛官;[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1期
陈国生;[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2期
朱芝培;[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2期
王德中;[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9期
李学闵;[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9期
杨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10期
申欣,孙文强,李艳霞,刘光烨,刘建军;[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10期
郭宝华,陈静,周宁,华智山,谢续明;[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7期
吴清鹤;谭寿再;吴健文;余莉娇;;[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宏伟,姜胶东;[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吴宁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2期
王玉琦;[J];复合材料学报;1990年02期
陈重酉,窦传爱,姜明,成世逵;[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张瑞云,罗筱烈,马德柱;[J];应用化学;1995年03期
赵清香,王玉东,刘民英,姚玉坤,贾春景,郭增杰,朱庆松,李相魁,王丽;[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刘振兴,刘翅,李谷,席世平;[J];塑料工业;1999年05期
李三喜,葛铁军,李旭日,杨晓亮,周晓立;[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1年05期
吴德峰;曹健;吴兰峰;张明;;[J];高分子学报;2007年07期
周庭;胡晶莹;周涛;张爱民;;[J];塑料工业;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培;周倩;朱蓉琪;顾宜;;[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韩艳春;;[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孙敬茹;于海洋;马丽莉;杨晨光;陈学思;;[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杨鸣波;黄世琳;刘正英;;[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杨鸣波;黄世琳;刘正英;;[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高桂云;励争;傅缤;;[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杨永彪;孙昭艳;安立佳;王振纲;;[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赵乃鹏;刘小刚;李十中;张政朴;;[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梁梅;李姜;郭少云;林影;;[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徐闻;;[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润明;[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张淑玲;[D];吉林大学;2005年
张成武;[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江东;[D];吉林大学;2005年
左敏;[D];浙江大学;2007年
王硕;[D];吉林大学;2007年
杨其;[D];四川大学;2002年
王宁;[D];天津大学;2007年
谢凡;[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姜苏俊;[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艳群;[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田雯;[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侯树家;[D];郑州大学;2010年
何琪;[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李求进;[D];东华大学;2006年
周翔;[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闫学良;[D];天津大学;2007年
高丽;[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秦梅;[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高建平;[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 pe共混及性能测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