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防御的新战略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国防白皮书披露中国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10:51:40 来源: (北京)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的《二00八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白皮书说,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综合考虑当代战争形态演进和国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着眼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做好防卫作战准备。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抗的要求,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充分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坚持攻防结合,注重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趋利避害,扬长击短。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和联合保障体制,优化力量结构,完善部队编成,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
  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积极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主动预防、化解危机,慑止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严守自卫立场,慎重使用武力,有效控制战局,努力降低战争风险和代价。建立精干高效的威慑力量,灵活运用威慑方式。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把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科学筹划和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推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白皮书强调,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健全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加强经济、科技、信息和交通动员,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服从国家建设大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完)
(本文来源:
没有相关新闻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原标题:孙子兵法全球行:非洲加蓬中校“说道论将”赞孙武图为非洲军官参加《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研讨会。  中新网苏州6月25日电&非洲加蓬中校克里斯蒂安说,虽然《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其关于战争准备的原则和观点在当今时代仍然适用。如今很多军队和地方领导人仍在学习和运用孙子的原则,很多军队和地方院校也把该书作为学习内容。  克里斯蒂安认为,《孙子兵法》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著作,他所阐述的原则可以知道军事将领进行战争准备和作战指导。通过阅读该书,我认识到战争准备在整个军事行动中占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其论述主要体现在五个要素,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即:“道、天、地、将、法”。而“道”和“将”是五个要素中关键的关键。  孙子所说的“道”,就是指人民是否与君主同心,是否支持君主的意愿。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那么战争必然失败。要想使战争具有合理性并得到人民的拥护,不惜牺牲,那么,这场战争要成为一件充满正义和荣誉的事情。因此,孙子认为要注重“道”的地位和作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百姓的同情,得到士兵和百姓的共同支持,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在现代战争中仍然适用。克里斯蒂安举例说,我们可以通过淮海战役和利比亚战争的对比可以看出“道”的作用。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55万兵力战胜80万的国民党军队,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支援民兵人数达上百万人,他们为共产党军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这就是运用“道”的效果。而在日爆发的利比亚战争中,卡扎菲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克里斯蒂安说,孙子所说的“将”,是指将领要有智慧、忠诚、仁慈、勇气和严厉等特质。战争中人的作用不可小视。人是战争双方进行交战的媒介。战争中,不同的群体在各自的指挥机构下听命行事。因此可以说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员的素质,指挥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因素将战争推向胜利。  孙子指出,要在战争准备阶段对将领进行精心的选拔。领导的职位应该赋予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指挥的人。军事将领要有准备战争和指挥战争取得胜利的能力。然而,仅仅遵循作战基本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指挥员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各级官兵。因此,在战争准备阶段,军事将领的选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战争的胜负,还关系到战争中官兵的士气。  克里斯蒂安在谈到“将”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时,仍然例举了中国的例子。1934年10月中国红军因为选择了毛泽东作为领袖而扭转了局势,转败为胜;1946年蒋介石挑起内战之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防御,并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摧毁敌人。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改变了战术,由防御转为进攻,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彻底战胜了国民党。这些著名战例充分体现了军事将领的重要作用。  与之相反,美国军队在1951年朝鲜战争中的失利,可以部分归咎于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不力。由于在战争中犯下了冒险主义错误,将军队分散化,因此被杜鲁门总统撤职回国。  克里斯蒂安的结论是:《孙子兵法》关于战争概念的阐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战争准备的认识。在孙子看来,战争之事,关系重大,因此充分的战争准备十分重要,在现代战争准备中“道”和“将”仍然发挥着核心作用。(记者 韩胜宝)  来源中国新闻网)
13-06-24·
13-06-24·
13-06-20·
13-06-17·
13-06-07·
13-06-06·您现在的位置是: &
俄军专家评现代战争中装甲坦克武器的应用
□ 符拉季斯拉夫?波隆斯基
摘 要:2005年是俄罗斯坦克制造业八十五周年。
  2005年是俄罗斯坦克制造业八十五周年。
  日,第一辆名为“自由战士列宁同志”的国产坦克驶出索尔莫沃工厂的大门。俄罗斯国防部汽车装甲坦克总局局长符拉季斯拉夫?波隆斯基上将向人们讲述了装甲坦克武器装备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前景。
  关于坦克作为武装斗争手段的问题研究,首次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候在实战中出现了用于突破敌人筑垒防御阵地的车辆。作战行动经验表明,在与步兵、炮兵和航空兵紧密协同行动的战斗中,坦克的有效性取决于其突然袭击和集中使用。此后的全部军事历史证明:凡是违背这一要求的部队均遭到失败。
  关于坦克问题的第二次研究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那一时期的大部分专家认为,为了扩大武装斗争的范围、速度和发展进程,必须大规模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坦克在作战行动过程中对提高部队和分队火力威力和战术机动性的重要作用得到承认,也就要求必须加快陆军部队的摩托化和机械化。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自己生产坦克,并且制订了坦克和装甲汽车部队的首批作战使用条令条例。这一阶段是本国装甲坦克部队理论和本国坦克制造流派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在借鉴国外坦克制造者经验的同时,首批设计集体制造出了BT型和T-26型坦克、浮水装甲车辆和超轻型坦克。这一时期,我们的工业开始生产T-26、BT-2、BT-5、BT-7、T-28、T-35、T-37、T-38型坦克,这些坦克在哈桑湖、哈勒欣河以及西班牙的战斗中取得了成功。这些坦克的使用实践表明,对进行坦克设计时,必须将诸如坦克的机动性、武器和防护等主要性能正确结合在一起。
  在30年代末研制的中型坦克T-34和重型坦克KV-1代表着坦克制造的新方向。它们体现了本国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并且吸纳了上一代坦克作战使用经验。在战前掌握的工艺技术,使人们可以制造并且批量生产V-2型坦克用柴油发动机、铸造炮塔和对壳体进行焊接。从自身作战、战术技术性能、使用和经济指标的总体性能来看,T-34坦克在数十年内一直是经典型号,并且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坦克。
  随着核武器的出现,重新提出了有关坦克结构的问题。要知道在核战争中,很少对敌人领土进行打击,而是需要占领它。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必须在敌人实施核打击的条件下实施行动。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具有对抗大规模杀伤武器杀伤因素作用的较高防护性。在改进后,本国装甲车辆能够可靠地保护乘员组免受核武器的打击。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装甲坦克武器和装备的发展获得了补充推动力量,这是因为战场上出现带有聚合战斗部的轻型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而配备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实际上成为“不受制裁的坦克杀手”。
  为了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实施认真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以及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在坦克上安装了口径为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利用标准的机炮作为导弹的发射装置。此外还设计了具有更高抗聚合弹头的完全新型的装甲结构。开始采用由各种材料组成的多层装甲来替代单层装甲钢板。复合型装甲增强了坦克抗击那一时期反坦克导弹穿甲能力的防护水平。
  国内开始积极贯彻落实完全新型的非传统措施,以便增强各型装甲坦克武器的防护性。首次在世界上研制出并且于1982年装备部队配有积极防护系统的坦克。借助于积极防护系统,坦克能够在反坦克兵器直接接触到装甲之前便将其摧毁或损坏。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装备有这样的系统。
  光电压制系统也开始广泛使用。由于烟雾云可以遮住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因此它能够阻扰按照反射线对反坦克弹药的引导,而形成的光学干扰使控制反坦克导弹飞行的操作员无法将导弹准确引导向目标。
  21世纪初期开始了转折时刻。现正在对陆军武器系统内坦克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评估。这既是因为研制出武装斗争的新型高效手段――反坦克兵器的完善,也是因为在个别局部战争和冲突中坦克遭受相当大的损失。
  现在,军事专家将坦克和作战车辆视为武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种类,由军队集群广泛使用在各种大陆战区中。现在本国装甲坦克武器和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改进现有装甲坦克武器和装备;制造新型先进型号;为中期和长期型号的完善建立科技储备。
  这些计划的实施,可以增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潜力,满足国家军事学说的要求,而军事学说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为部队设计、制造和装备高效能坦克,这种坦克能够在任何作战条件下、在各种气候和地理地区内实施行动,参加各种样式的作战行动,包括局部战争。
  正如世界各国实践表明的那样,对早先生产的坦克进行改进是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保障部队战斗力达到所需水平的最有效方法。改进的实施,应该符合所制订的构想,并且考虑到各型号的结构和寿命。例如,完全可以将它们的一部分改造成其他用途的装甲兵器。其中,在T-55、T-62、T-72型坦克的基础上可以制成重型装甲运兵车和坦克支援作战车辆。近年来,此类型号在国际和俄罗斯武器博览会上不止一次地展示过。
  但是,决不能把改进看作是装甲坦克武器和装备发展达到新水平的途径。在坦克制造业中必须进行质的飞跃。促成这一飞跃的是制造新型坦克,它们除了拥有较高的火力、防护、机动性能外,还应拥有较高的指挥控制性。必须拥有符合21世纪战争和冲突要求的完全新型装甲坦克武器和装备。现在坦克已不再是“战场上孤军作战者”。现代技术战争正在从个别型号武器的对抗转向装备、部队和武器指挥系统的对抗。
  21世纪装备坦克装备的作战使用要求拓展其功能发挥,并且同时在统一信息空间条件下与其它作战兵器进行协同行动。因此,前景广阔的装甲坦克武器系统应该包括陆军所有兵种的装备。此时,必经考虑到的是,“装甲武器”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具有假定性质,它决定着以往防护系统结构和地面自行武器样式的概念。国内专家认为,对步兵武器火力的防护是最低标准,以这种标准“进入”战场不会对该型号的使用造成损害。
  现在制订的新一代装甲武器系统军事技术构想的主要条款之一便是武装部队战术环节的武器配套构想。装备武器的未来系统是成系列的车辆:作战车辆、作战和技术保障车辆、辅助车辆和特种车辆。未来成套装甲武器结构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保信息保障和作战过程指挥水平上的优势;确保武装部队的完全自主性;在整个武装部队中所有武器型号和分系统的信息火力统一性,拥有公共信息体制,各种型号武器杀伤兵器的匹配性和相互补充性;成套武器中所有型号机动性和生存性的统一水平。
  这样,在21世纪初,各种型号的装甲坦克武器需要重新适应已变化的条件,并且转变成作为武器统一系统组成部分的高效地面作战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应保留主要特点,即高度的通用性程度,这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战行动中完成各种作战任务,并且与其他作战兵器实施有效的协同行动。☆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打赢现代战争亟需创新强軍战略
&&&&&&&&打赢现代战争亟需创新强軍战略(2013年聚焦中国的战略创新点之四)&&&&&1现代战争特性催化国防战略创新2&&&&&&&&&&&&&&&&&&&&&&&&&&&&&&&&&3&&&&&&&&&&&&&&4&&&&&&&&&&&&&&&&&&&&&&2013.31317&&&&&&&&&&&&&&&&&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积极防御的新战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