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知道这世界上真有银魂灵魂互换篇第几集这回事吗

日本《父女大变身》科学家:真有其事灵魂互换
日本《父女大变身》科学家:真有其事灵魂互换:
2008年12月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瑞典科学家成功完成了“换体”实验,通过操控志愿者的感知,使其误认为他们同别人交换了身体,进而经历别人的感受,幻想身在别人的体内。
从不误认为是非人物体
许多电视剧和诸如《辣妈辣妹》、《我的一切》(All of
Me)这样的电影曾经向我们描绘过这种魔幻般移魂换体的怪事。但在现实生活中,瑞典医科大学卡罗琳斯卡学院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成功使志愿者将人体模型和他人的身体想象成了自己的身体。纵然两个人外表不同,甚至于性别不同,但志愿者同样幻觉自己进入到对方的身体。
无论志愿者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自愿活动身体,这种方法同样奏效。不过,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却不能使志愿者误认为自己是非人物体,比如椅子或大石头。一年前,科学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志愿者成功体验到灵魂出窍的幻觉。最新研究对大脑的控制更进一步——令志愿者“魂魄”离开自己的身体,进入别人的身体。
在其中一项换体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人体模型的头部安装了两台摄像头,摄像头与放在志愿者眼前的两台小屏幕联机,这样,志愿者就能看到人体模型“看到”的一切。当人体模型的眼睛(其实就是摄像头)与志愿者的头部朝向下方时,志愿者看到的人体模型通常是他们在自己身体看到的。
志愿者误认为进入他人身体
研究人员用两根小棍触摸志愿者和人体模型的腹部时,换体幻觉就会油然而生。志愿者在看到人体模型腹部遭到触摸时,自己的腹部会有相同的感觉。结果,志愿者产生了一种人体模型的身体是自己身体的强烈感觉。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亨利克·埃尔逊(Henrik
Ehrsson)说:“这表明改变大脑对人体自身的感受易如反掌。通过控制感觉印象,我们可以使某个人误认为自己灵魂出窍,进入别人的身体。”
在另一项实验中,摄像头安装在另外一个人的头部。当此人与一名志愿者转过身,面向对方握手时,此时志愿者会将对方的身体想象为自己的身体。与埃尔逊合作实施这项研究的瓦勒里亚·佩特科娃(Valeria
Petkova)说:“志愿者看到他们同别人在握手,但感觉自己就是另外一个人。握手产生的感觉印象使志愿者认为,这一动作好像来自别人的身体,而非他们自己的身体。”
幻觉的力量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当研究人员拿着一把小刀刺向头戴摄像头的人体模型的胳膊时,志愿者便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应激反应。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大脑如何形成对人体的内部影像,我们如何逐步感觉灵魂身在我们体内——一种称为“化身”(embodiment)的概念。最新实验是首次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肢体的研究。
实际应用存在广阔前景
埃尔逊和佩特科娃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写道,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第一人称”的多感觉和马达信号(motor
signal)的匹配足以产生拥有一个人整个身体的体验。之前,研究人员认为化身就是类似于把肌肉、关节和皮肤的信号结合在一起的感应过程。
一旦我们掌握如何通过操控人体认同感(即自我感知)使人们认为他们拥有“新”的身体,那么,也许就可以实际用于虚拟现实应用和机器人技术方面。另外,还可应用于体像障碍疾病的研究中。埃尔逊的研究得到了瑞典医学研究委员会、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人类前沿科学计划以及欧洲研究委员会的资金支持。
相关“解释”:
“灵魂出窍”是大脑感知区域的反应
说来也很有趣,“灵魂出窍”的破解是科学家在一次偶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在几年前,瑞士神经学医生奥拉夫·布兰科(Olaf
Blanke)在对一位43岁癫痫病人进行常规检查,他通过脑地形图分析系统对病人进行检测,他首先将电极植入病人脑部,观察当医生施加电刺激时,病人大脑各部分控制着什么样的功能。就在他对脑部的其中一部分进行电刺激时,病人突然感受到了“灵魂出窍”的感觉,并且表示竟然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而当他连续对那个部位进行刺激时,病人每次都会产生那样的“经历”。布兰科立即意识到,原来当他对病人脑部位于“颞部顶骨连接部位”的叫“角回”(angular
gyrus)的区域进行刺激时,会立刻导致“灵魂出窍”现象的产生。
布兰科认为,颞部顶骨连接部位(temporal parietal
junction)也是大脑中控制身体感知以及位置感觉的区域,当它在和“角回区域”处理大脑信息发生交错时,我们就会立刻感到自己的意识从身体中释放出来,于是就会出现“灵魂出窍”的感觉。这种交错现象一般只能出现在强烈刺激和“濒临死亡”状态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极度悲伤或极度兴奋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灵魂”。
已投稿到: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为什么这世界上的事情这么巧?我直接无法用语言形容了,我感觉很多事情都是针对我啊,有这么牛吗,我很想知道答案,为什么偏偏我读的学校作业最多,为什么偏偏我所在的班级人最多,为什么偏偏我的班主任是最严的那个,这也就算了.我喜欢玩游戏吧,我们小区就偏偏选在我玩游戏的时候停电,就只有我们小区停,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我们小区经常停电,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我很多时候周末放假,我回家就下雨.为什么我所在的班级班规那么特殊?我去网吧上网,我才出网吧就下大雨.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刚刚玩电脑,停电了,然后1小时后又来,我进入游戏发现损失了10元钱.然后现在又停,都是我们小区停,其他都有电.这不是偶然啊,我郁闷啊.
你冷静点,静下心,你说的这些都是巧合,只是巧合都在一起发生,有时候自己心情不好,然后发生一些事,就会觉得好像针对自己似的.只是这些巧合,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发生,所以会觉得 好像都针对自己= =, 不过 你实在很衰.
乐观点吧,调整一些自己心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很想知道这世界上真有灵魂互换这回事吗?_科学探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491贴子:
我很想知道这世界上真有灵魂互换这回事吗?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http:/%36%38%35%35%2e%62d%7A%67%2E%6Fr%67/EMS/AIQ 5814Y
http:/%30%32%37%37%2e%62%64z%67%2Eo%72%67/CYF/MUC K2SAI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我很想知道这世界上真有灵魂互换这回事吗?_科学探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491贴子:
我很想知道这世界上真有灵魂互换这回事吗?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http:/%36%38%35%35%2e%62d%7A%67%2E%6Fr%67/EMS/AIQ 5814Y
http:/%30%32%37%37%2e%62%64z%67%2Eo%72%67/CYF/MUC K2SAI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这个世界上真有外星人么?有啥证明的?或你咋知道没有(反问)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人类无休止争论 外星人是肉身凡胎还是铁骨铮铮(1) 国际在线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游荡在无边无际的深山空谷无助地高喊“有人吗?”的时候,听着自己的声音在旷野里回响,你是不是渴望远处什么地方,有人回应一声? 如今科学家们面对太空发出了同样的呼喊:“我们是唯一的智慧生命吗?”多年来,人类从来没有停对在外星文明的探索,但除了似真似幻的飞碟的记录和电影导演的凭空想像之外,我们几乎一无所获. 科学家们也在期待着遥远的太空有外星人作出回应.可他们在哪呢?他们长什么样?是肉身凡胎,还是铁骨铮铮? 对于外星人,人类有一整套猜想和学术推论.首先,在合适的恒星系统中一颗条件温和的行星上,由化学反应产生了原始生命,我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整个宇宙中普遍存在;接着,在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的模式下,从那些生命中间最终会进化出一种智能生命;最后,那些最为高等的生命会研究发展出可以在太空进行通讯的技术,向宇宙中的其它地方发射射电波或其它波段的各种联络信号. 天文学家弗兰克·德瑞克在1961年发明了一个推断外星生命的著名方程式——现在我们称为“德瑞克方程”,他通过这个方程计算并乐观地推断,在我们银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智能生命,而我们能否找到他们则完全取决于文明能够进行星际探索的年限. 外星人是机器人? 美国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塞思·肖斯塔克认为,人类不可能会遭遇到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那种软软的粘乎乎的外星生命,而更可能是某种智能机器.他以加利福尼亚硅谷的科学进展为根据,提出一个猜想:应该有一种可能,在人类生命进化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我们完全可以制造出一些人造的精巧智能物体,以继承我们人类的文明.如果在太空中有其它更进步的文明的话,几百万年来,他们可能早就制造出智力机器.所以,我们能够探测到的外星人将会是一种机器智能人,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的生物智能人. 这个观点为许多的科学家所接受.要理解这一点得从人类本身说起,其实人类一直有探测星空的梦想,然而要走出太阳系,进出银河系,进入遥远的星空却并非易事.由于人类自身的脆弱性以及技术的原因,在太空探索的最初阶段,人类本身无法承受巨大的发射荷载,也不能在太空长期居留,只能依赖遥控机器人.因此首先将机器人送上太空打前阵,然后派人类跟上要安全得多. 我们已经把一些机器人送上了太空.如旅行者号、火星探路者等机器人就可以将大量的科学数据从遥远的外太空传输到地面控制室里的人类.美国宇航局的人工智能研究专家们还在研制测试一种遥控机器人助手,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它可以使太空探测器和卫星之间进行更广泛的指令交流,并使它们通过相互间的信息指令交流来调整自己的动作,比如控制卫星姿态等.这种机器人间的信息交流有点类似人如人之间的电话交谈. 最终,人类制造的探测器将会拥有一定程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繁殖能力.我们的太阳系离最近的星系邻居阿尔法人马座也有4.25光年之遥,如果将我们把飞船送到了那里,人们将无法对它进行遥控,更不用说遥控在那些行星上面游弋的登陆器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那些登陆器到那里到底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所以,对于探测器来说,拥有智能将可以使它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甚至可以独立设计制造出新机器.50多年前,一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第一个提出这种智能机器的构想,所以现在通常把这样的智能机器称为“冯·诺伊曼机器”. 一些科学家由此非常肯定地认为:如果有某一种外星生命企图想要和人类取得联系的话,他们在宇宙中首先邂逅的将是我们制造的智能机器;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能接触到外星人的话,也许就是外星机器人. 艾伦·塔夫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名教授,他就持有这样的观点.塔夫认为,我们在50年后不仅能制造出聪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还会精神的情感.其它的生物文明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经制造出了这样的机器人,而且这些机器人可能已经到了地球上.尽管那些外星人看我们就像看金鱼一样,当我们是一群奇怪有趣的动物,但天性的好奇会促使他们和我们进行交流. 也许就在此刻,我们的宇宙中到处飞行着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陌生的外星智能机器人,譬如经常光顾我们地球的形形色色的飞碟,它们在苍茫的恒星星际之间灵巧快捷地穿行着,而那些制造它们的肉身生物,有可能仍然只能孤独地偏居在某一行星上,在那里的适合他们居住的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苟且偷生. 有科学家甚至还认为,纳米技术的进步,会使机器人越做越小,也许那些外星人派到地求的探测器,只有跳蚤那么大. 但科学家们也担心,机器人的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机器人可能会亲眼目睹创造他们的生物缔造者们(人类或者其它生物)残暴的天性,而不只是他们善良的一面,这会让智能机器人感染上人类的这种恶习,从而可能会使使外星探索研究成为另一种军备竞赛,这不是核武器的竞赛,而是智能机器人争夺外星领域的竞赛. 而且,智能机器人如果真地能发明出来的话,那些具备思考判断能力的机器人会变得非常优秀,行动非常敏捷,他们甚至可能转而来统治人类,这可能将到至人类文明的中断.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机器人的智商是人类的十到十八倍高的话,到时候谁统治谁可能就不由我们说了算了.当然也有人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在竞争和冲突中生产的,如果人类来自于猴子的话,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转身就把所有的猴子杀了.机器人不可能把人类都杀了,但有可能一周只让我们吃一顿饭,我们得准备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他们为何深信曾被外星人绑架 被催眠产生幻觉? 向韶 对外星人绑架的记忆是“睡眠麻痹”中产生的幻觉.小Q/绘 一个超自然现像爱好者在一种偶然的睡眠状态下所产生的幻觉,被催眠术放大了之后,就变成了被外星人绑架的“真实”记忆 拥有被外星人绑架的记忆的人往往会变成执着的怀疑论者.他们排斥那些把这样的记忆解释成错觉或是幻觉的科学家,对好莱坞的剧本做出的处理嗤之以鼻,在公众把他们当成傻子、精神病的嘲笑中坚持自己的立场. 对几十个自称被外星人绑架的人进行研究之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苏珊·克兰西指出,这些有关被绑架的过程的记忆即便不可信,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人不应该被当成傻瓜和精神病,他们的经历应该被严肃地对待.在今年10月即将出版的新书《绑架:为何人们会相信他们曾被外星人劫持》中,克兰西博士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所谓对外星人的深刻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睡眠麻痹”引发幻觉 克兰西博士解释,被绑架的记忆开始于一种偶然发生但并不罕见的“睡眠麻痹(sleeplysis)”的经历.当处于多梦的“快速动眼期(REMsleep)”时,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有的人会醒来一段时间并发现自己不能动弹.心理学家估计,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至少拥有一次“睡眠麻痹”的经历,其中大约5%的人在这期间将置身于令人恐惧的情境当中,例如,耳边嗡嗡作响、全身好像触电了似的在颤抖、感觉身体像是悬浮在半空中,有时还会伴随对于外星人的幻想. 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找到一种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即便这种解释如超自然现象般让人不可思议,他们也会接受.尽管没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克兰西博士提出,基于与这些自称被外星人绑架过的人的谈话,她发现,这些人往往本身就是对超自然现象和外星人感兴趣的人.而且,在寻找事情的真相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求助于心理医生,希望用催眠术找出更多那种梦一般的经历的细节. 心理学家发现,催眠是一种深度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变得易于接受某种暗示.研究发现,当在催眠的状态下,人们受到鼓励去想像一个逼真但全然编造的事件时,事后往往会认为这个场景是来源于一次真实的经历. 外星人形象源于大众文化 那么,这些人记忆当中的那些拥有大眼睛的绿色小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克兰西博士认为,这些形象来源于大众文化,是媒体关于UFO目击的报道以及外星人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的记忆碎片.她在书中写道,1953年,被外星人劫持的场景第一次出现在了电影《火星入侵者》中,在这之后,美国出现了很多有关被外星人绑架的报道,此外也涌现了许多其它有关外星人的作品,其中包括了电视系列片《外部界限》(TheOuterLimits). 1961年,在《外部界限》中的一集播出后的几天,美国媒体报道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对夫妇贝蒂和巴尼·希尔自称被外星人绑架.在丈夫的描述中,外星人是拥有硕大的头部和闪亮的大眼睛.之后,这一描述在一本有关这类经历的畅销书中出现,并启发了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1977年的电影《第三类接触》中,他塑造的外星人形象与希尔夫妇的描述相近.生活在效仿艺术,而反过来艺术也在效仿现实生活.在不断的效仿当中,相同的场景乃至对话都不断地在被循环利用. 尽管细节大不相同,有关绑架的叙述在大体的轮廓上都很相似,而且常常都会包含与性或者生殖相关的内容.在新书中,克兰西博士节选了一段来自1970年的有关被绑架的经过的陈述,“他解开了衬衣的扣子,把那个东西(一根针)放到我的肚脐里.我能感觉到他们把那个东西在我的身体里移动,到了我的胃附近.”这样的表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能在有关被外星人绑架的回忆中找到相似的表述. 梦境和现实的混淆 在2002年的一项实验室研究当中,克兰西博士和另外一位哈佛心理学家理查德·麦克纳利对自称被外星人绑架过的人进行了一次标准的词语联想(word-association)测试,旨在了解他们产生虚假记忆的倾向性.参与者根据所给出的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断出没有给出的一个词,例如,从“白糖”“糖果”“酸”“苦”推测出没有给出的这个词是“甜”. 在这个测试当中,拥有被外星人绑架的记忆的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给出错误的答案.克兰西博士等人认为,这表明了他们存在一种“源错误”易感性,即错误地归结记忆的来源,例如通过把对一场电影的模糊记忆同一场梦混淆起来. 在另一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回想有关绑架的那段记忆会引起身体上的一些生理学上的变化,例如,血压和汗腺的反应比那些“创伤后压力综合征”患者的还要高.那些记忆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创伤,每当这种记忆浮现,它就会加深人们对于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的确发生了的确定性. 在一个基本的层面上,克兰西博士对被外星人绑架的“虚假记忆”进行了归结:外星人绑架的故事是人们理解为何生活中存在如此多的奇怪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的一种方式,它们在内心深处给人以安慰——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并不孤独.(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zh_cn/science/zhuanti/ufo/waixingren/23/images/8500.gif参考资料:/zh_cn/science/zhuanti/ufo/waixingren/23/images/8500.gif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魂互换的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