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武学文化,弘扬好传统传承好家风尚武精神。 苏州园区少林六合堂武术培训, 传承正宗少林拳。

徐氏北派少林拳传承困境与保护对策,武术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徐氏北派少林拳传承困境与保护对策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1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的体现,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先人在时间长河里积累的文化艺术瑰宝,使现代的我们也一样受用无穷。传统文化艺术若想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就要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内涵,传统文化正在被慢慢削弱发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当其冲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尴尬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传承,我们的子孙后代便再也无法感受到来自先人的文化智慧。 徐氏北派少林拳作为先人留给后代的强身健体之法,在传承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铜山徐氏北派少林拳在当地的文化传承为研究对象,作者作为徐氏北派第十代传人,通过本门派前辈提供本门派拳谱及&口传心授&方式同时采用查阅高校图书馆文献及中国期刊网对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和整理。
  3 徐氏北派少林拳蕴含的文化意义
  3.1 历史起源与发展
  徐式北派少林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拳械项目。 铜山徐式北派少林拳渊源于清朝乾隆 25年(1761),距今已有 240 多年的历史。清乾隆 25 年,河北沧州徐太清,师拜河南嵩山少林寺寺僧痛弹上人,精修少林拳 7年,功成后还俗,回原藉沧州。他为人正直,匡扶正义,后因保护善良,为民除害,打死沧州恶霸&罗闰王&,为避举离家出走,于乾隆 36 年(1772)隐居徐里焦山,开荒辟地,务农习武为生(后人颂之为&侠肝义胆&)。至六世祖徐兴武时方独支迁居铜山汉王班井村至今&.徐式北派少林拳&,源于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僧痛弹上人传于徐家而得名。 此拳传内不传外,在徐家连续相传,由于功法内外兼修,独具特色,风靡于中华武林,被世人所关注。至徐兴武祖始外传,流传至今,门生广多,故称&徐式北派少林拳&.
  3.2 艺术特色及代表人物
  铜山徐氏北派少林拳内容丰富,既有拳术套路,又有长、短、软器械套路;既有徒手对练,又有器械对博;既有硬气功,又有养生功;既有点穴、擒拿,又有对抗散打。其特色套路为&三软三醉&&.三软&即:乌龙鞭、三节棍、绳镖;&三醉&即:醉拳、醉剑、醉棍&.双三套路&自古以来在武坛享有盛誉,参赛获取名次甚多。
  4 徐氏北派少林拳传承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4.1 积极因素
  4.1.1 内容丰富,独具特色
  铜山徐式北派少林拳内容丰富,既有拳术套路,又有长、短、软器械套路;既有徒手对练,又有器械对练;既有硬气功,又有养生功;既有点穴、擒拿,又有对抗散打。如拳术有:少林八卦拳,少林短打拳、少林头、五花锤、跑长拳、老潭腿、长拳上下七路、地躺拳、八仙醉酒拳等;器械有:夜行刀、滚堂刀、双刀、春秋大刀,锁喉枪、点穴枪、子龙枪、少林连环枪,少林棍、少林短棍、三节棍、八仙棍,七星剑、八仙剑、双剑,护手双钩,月牙铲,少林单绳镖、双绳镖,乌龙鞭、乌龙双鞭,鞭加刀等:徒手对练有:二人徒手、三人以上徒手对练;空手入白刃有:白手夺刀、白手夺枪、白手夺匕首;器械对练有:对劈刀、对打棍、对刺剑、对扎枪、单刀破枪、双锏擒枪、大刀进枪、三节棍战枪、四节铛合枪;三人以上器械对练有:盾牌刀破双枪、三节棍战双枪、大刀破双刀、双刀战双枪、双枪进大刀等。其特色套路乃&三软三醉&&.三软&即:乌龙鞭、三节棍、绳镖&.三醉&即:醉拳、醉剑、醉棍。
  4.1.2 名家众多,享有知名度
  据不完全统计,徐氏北派少林拳选手征战省级以上各赛场获取金牌 99 块,银牌 53 块,铜牌 25 块。历届比赛获省级冠军 25 名,国家级冠军 25 名,国际冠军 6 名。张成忠,师从八世名师史忠纯, 年分别获全国武术比赛双刀冠军, 获全国武术比赛枪术冠军,醉拳冠军和对练冠军,1986 年 11 月在天津国际武术邀请赛上,获醉拳冠军。1982 年获国际武术邀请赛全能冠军,1987 年获亚洲武术锦标赛枪术冠军。张颖,女,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师从名师史忠纯,1982 年获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太极推手冠军,现任丰县妇女联合会主任。史晓甲,师从第九世传人胡绍海,自幼痴迷武术,自 1999 年参加市武术竞赛连年获奖,2002 年就读武汉理工大学期间,先后参加省大学生武术各项比赛,获冠军金牌 12 枚,2005 年 3 月参加香港国际武术锦标赛,同年 12 月又赴澳门国际武术邀请赛,连续摘取了&国际冠军&的光荣称号。孟宪军,是徐式北派少林拳第八世名师孟昭锋直系传人,1988 年获&江苏省第二届农运会&棍术、对练冠军,同年获江苏省&前州杯&60 公斤级散打亚军。92 年获首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特等奖。1988 年创办了沛县孟坑少林武校,致力于将徐式北派少林拳发扬光大。经过各名家的努力,北派徐氏少林拳获得了更多的肯定,同时使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喜欢上传统武术,对传统武术的传播发展做出贡献[1].
  4.2 消极因素
  4.2.1 地理位置处于劣势,不易传播
  徐式北派少林拳流传于铜山汉王班井村附近,地理位置偏僻,影响交流。徐式北派少林拳至六世祖徐兴武时方独支迁居铜山汉王班井村,该村位于徐州市西南方向,南面接壤安徽萧县,属丘陵地带,大大小小山头近一百多个,村少人稀,交通不便,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偏僻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徐式北派少林拳的交流,阻碍了其发展。
  4.2.2 当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淡薄
  随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加上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当地习武观念淡漠,练武的人越来越少,使其逐渐走上衰败。冷兵器时代,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过去习武不仅可以强身御敌,优秀者还可以加官进爵,荣华富贵,因此,城里乡下习武者众多,有的人以习武为生,武术自然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如今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休闲娱乐方式丰富多样,很少有年轻人将这种需要吃苦耐劳才能获得成功的武术作为自己的追求。据调查,目前汉王班井村绝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以至群众基础薄弱,徐式北派少林拳的发展受到限制。
  4.2.3 徐氏北派少林拳的内部规矩
  近年来铜山汉王徐式北派少林拳鲜有武艺高强、德才兼备的传承人,降低了其知名度。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瑰宝,千百年来是靠师承方式传承发展的。有着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规矩,很多优秀的武艺因此而消亡。而今天继承下来的武术门派往往都能打破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在每一世都有优秀的传承人,使其得到发扬光大。从近十年徐式北派少林拳的传承来看,没有发现十分著名的习武者,稍有名气的人也没有居住在铜山汉王,这一现状大大影响了徐式北派少林拳的发展。
  5 徐氏北派少林拳的保护对策
  5.1 塑造武术文化传播氛围
  注重传承人才培养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因素。徐式北派少林拳套路的创编通行决定了它对武术文化性质的历史流传,主要不是靠理解来进行的&做其事&;而是需要&动手实&.保护工程的最重要任务应当是传统武术文化生态的构建。因此,徐式北派少林拳应充分利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越条件,着手兴建武馆,招收社会上的普通武术爱好者,营建传统武术生态环境的基础。形成一个传承传统武术的专业化精英群体,由此构成传统武术的人才传承载体。
  5.2 加强旅游宣传,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推广
  铜山县汉王镇地处徐州市西南近郊,东邻云龙湖风景区,全镇 12 个行政村,近 5 万人口,如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因刘备拔剑而得名的拔剑泉,马扒泉,有清初小说评点家张竹坡的墓穴,有搬倒井、皇姑墓、霸王冢、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等人文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特点是鲜明的,需要营造浓郁的非物质文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独特方式,通过宣传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形象.借助赛事活动(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评选活动及节庆活动)突出徐式北派少林拳的文化底蕴,增强对少林武术旅游者的吸引力。
  5.3 将其运用到学校体育课中,与其它体育项目结合
  武术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传统动作简朴、形象,场地器材和时间在训练中不受限制,运动量适中,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独特少林传统的武术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门派的发展均可通过学校体育进行教育传播。 对于宣传传统武术,传承技艺是十分有效的途径。一方面学生具有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能从中发现优秀人才,从而提高知名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课程建设来实现。
  5.4 加强当地群众对其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群众影响力
  铜山汉王应借打造&人文、生态&特色镇,营造传统武术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文化空间&诸因素,给予习武者政策经济上的扶持。
  参考文献:
  〔1〕史为敏。徐氏北派少林拳谱[M].2006.2.
  〔2〕周伟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统武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7.
  〔3〕周伟良。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 ---以 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
  〔4〕刘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旅游开发[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5〕张 瑞林 ,等。跆 拳道[M].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杨敏,王勇。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体育并活性传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7.
  〔7〕徐英微,孙韬。原生态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8〕卓为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略向 ---非 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究[J].民族艺术探究,2005(05)。
  〔10〕钟 华。论武术文化的现实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学校武术与教学现状的研究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文化国粹,其产生和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才挖掘和整理出源流..
前沿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从2005年起做了最为显着的修改,最突出的变化是借鉴奥运会..
提到武术人们都不陌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延续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武..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武术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
1 武术与跆拳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在原..
武术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尚武精神:少林拳法秘典(附光盘1张)”已经找不到了, 为您推荐一些相同图书。装订:平装开本:版次:第一版第一次50.0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0.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30.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8.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88.00九五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当前位置: &
热卖清仓武术书籍 尚武精神 : 少林拳法秘典 特价 功夫运动国术格斗 潘霜喜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热卖清仓武术书籍 尚武精神 : 少林拳法秘典 特价 功夫运动国术格斗 潘霜喜(图1)
开&&&&&&本:
页&&&&&&数:165页
字&&&&&&数:
I&&S&&B&&N:7
售&&&&&&价:88.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路鹏
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路鹏
时间: 22:34:18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  查看:  评论:
摘要: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大鲜明特色,拳和又是中原武术文化的特色拳种,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少林拳和拳的文化渊源两个方面对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的发生、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3
中原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习武之风盛行,同时又是古代行气术的重要发源地,为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的中原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少林武术和太极拳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少林武术博大精深,禅武精神名扬天下,历史悠久;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充满了哲理,两者都是中原武术文化的典型拳种,是中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符号。研究和整理中原地区武术文化,对传承和发展我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凝聚民族精神,强调民族认同,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 &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武术,古时候又称“拳勇”或“技击”,在民国时又被称为“国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武术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术文化”是因为中华武术是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核心不仅体现了儒家的中和养气的精髓,还融会贯通了道家的守静致柔与佛家的“参禅定悟”的精华,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中国的武术的独特在于它拥有很强的民族气质,饱含着中华民族对搏击术的特有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搏击术,已经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其中饱含着先哲们对生命以及世界的悟解。它用其特有的运动形式承载着、诠释着悠久的东方古老哲学。武术属于文化形态中的一种,带有很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又因其属于民间文化形态,生命力藏于社会下层的老百姓中,所以它的地域特色很是浓郁。中国武术的所有流派都是从地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中原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原武术文化必然也被打上深深的地域文化的烙印。中原武术文化拥有着中国武术的许多特点,在中原这块特有的大地上,孕育出了少林拳、太极拳、等拳种,其中少林拳、太极拳更是中原文化的代表。
古时河南称中州,又叫中原,是历代帝王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与“逐鹿中原”等成语更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地域长期有着战争。据《中国历代战争史》记载,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2061年间,华夏地域共有重要战役721场,其中发生在中州的就有120起,高居榜首。在春秋战国,中州地域的军事战争前后延续近600年;魏晋南北朝持续400多年的战争更是给其带来空前的劫难,有史料记载中州大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兵祸之下,民众不得已习武图存,磨练出了尚武强悍之风。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大地先后出现了上古、中古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原武术就是在中原所特有的历史、地域中孕育出来的,形成了以少林拳系和太极拳系为主的中原武术文化。少林拳源于嵩山少林寺,自北魏以来广为流传。太极拳在温县的陈家沟孕育,从清代流传至今,不断发展。在长期频繁交流和各种文化的冲击、渗透、影响下,嵩山少林与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共同成长为中原武术的典型。
1.1少林拳的文化历史背景
少林拳是中国拳种之一,以其朴实无华、刚健有力、利于技击在武术界中独树一帜,在国内外更是享有盛名,饮誉天下,闻名于世。少林拳吸收了各种武艺的长处,建立在中国古代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中国拳术当中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为中华民族搏得了赞扬和称颂,又因唐初嵩山少林寺僧徒练习这种拳术而得名。1500年前的北魏年间(公元386―534年),少林拳就已经初步成型,是中国最早最优秀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不仅历史悠久,影响也颇为深远。北魏孝文帝十九年少林寺兴建于今河南登封市嵩岳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关少林拳的起源,有几种说法,颇有争议的说法是少林拳为大漠所创。据1919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的记载,达摩“所创十八罗汉手即为后世少林拳之滥觞”,但是于1930年出版的《少林考》中认为,经过若干考证,这种说法是“附益伪妄之说”,并不足以另人信服,后来这种争议也没有最终的定论。北魏杨衍之《洛阳伽蓝记》和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中有诸多关于达摩的记载。达摩全名菩提达摩或菩提达摩,因生于南天竹,所以被称为南天竺僧,或云波斯人。宋《景德传灯录》流行之后的大部分传说已失实,不实之处日益增多。近世史学家们对史籍所记载的达摩“尝托兹山”、“游嵩洛”,以及“寓止于嵩山少林寺”等与少林寺有关的事迹,都有比较大的争议。根据《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所记考辨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所记传略:菩提达摩于在刘宋时来到中国,到达宋境的南越,后来又北度到魏朝,到洛阳时,曾经瞻仰修梵,永宁等寺。后来,他一直在河南北部游历,于公元525年前后离世。达摩在中国所创的“一乘宗”教派又称“椤伽宗”,在唐初就已经濒临失传,后来更是少有关于这一教派的记载,至于有关达摩创十八罗汉手及少林拳的说法,大多都出自明代天启四年行世的《易筋经》,但是此书存疑很多,并不能轻信。我相信随着史籍资料的进一步挖掘和考证的深入,真正的事实会逐步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旧唐书•稠禅师传》是最早记载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拳术、发愤武事的书籍。据唐裴《嵩岳水林寺碑》和《秦王告少林寺主教书》中记载,唐初,少林寺僧人曾经帮助唐太宗征伐王世充,少林寺中立下战功的有13人。唐太宗后又赐给少林寺庄田40顷,以扩充庙宇,建立僧兵,僧众数量一度达5000多人,至此少林寺进入兴盛时期,其也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养僧兵以后,习武也就直接与作战紧密相连,为了提高实战能力,武僧们不仅练器械、拳术、而且也练步战、马战、轻功等,这为少林拳术的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不仅如此,寺僧还常常邀请全国的武术名家到寺中指导,随后各方的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少林寺俨然已成为全国习武者们的会武之地。宋朝以后,韩通的通背、宋太祖赵匡胤的36式长拳,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逐步被少林武术所汇纳,并著拳谱于寺,留传后世。传说在金元时期,觉远和尚西出师,李叟和白玉峰等人入寺教授拳术和。后来,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访过少林寺传授武学。在这种环境下,经过历代研练和总结,少林拳法做到了博采众家之长处,汇集武艺精华,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体系完整、大路精湛的武术流派。
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其名扬天下的拳术的要旨是“拳运合一”。佛教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主要是正道,拳勇一类只是末技,僧众们通过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健身自卫、护寺护法的效果。少林寺的武僧们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之所以能习惯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进行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正是因为“禅宗”并没有把武技的地位看得太重,而是“以禅定修炼”为准则,以此来泯灭习武之人的争强好胜之心,扬弃那些尘俗纷扰之念,所以历史上的少林武僧们得以步入较高的武学境界,这在相当程度上都得归功于禅法的作用。少林武术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绝 非自卫强身的小技,因其禅武合一的精髓,故少林武术又称“武术禅”。
1.2 &太极拳的文化历史背景
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就是太极拳。繁富博大的武学体系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步形式,这一时期的中国武坛上各种拳派林立,争奇斗妍,内家拳也在这个时期迅速崛起,形意、武当、太极、八卦等拳术相继出现。技击和内功融为一体,练拳与紧密相结合是内家拳的特点,其在技击的原则上讲究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少胜多。后来,内家拳在技击理论、实战技法、养生等方面都向闻名遐迩的少林拳术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为此,也在中国武术史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太极拳是内家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具有大智慧的拳种之一。根据近年发现的清康熙五十五年所编的河内唐村《李氏家谱》一书,可以初步判断出太极拳源于河内唐村的千载寺。唐村的李氏与温县陈家沟陈氏共同所创了太极拳。经明末清初的战乱,太极拳衍化了两支分别为唐村李氏和陈家沟陈氏。尤其是陈氏太极拳,在经历两百多年的研练浸润后,日臻成熟,形成了独立完善的拳理拳法体系,为以后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这么说,太极拳在中国武术史上掀起了一次里程碑性的革命。它运用我国古代道家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的经络学说,将古代引导与吞纳之术融合起来,以意念为指导,以经络为基础,以缠绕、螺旋为基本的运动形式;以意行气,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使得中国武术步入了更高的文化境界。用老子的这句话“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来形象比喻了太极拳在技击方面重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原则比较直观、易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巧胜拙、以慢胜快、以弱胜强、忌讳以蛮力死拼烂打,另外,太极拳还渗透着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审美观、道德观。我们还发现,太极拳之德是源于《老子》,其各项武德规范,都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讲究“和谐统一”。养德是指培养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也是培养人体浩然正气的过程。太极拳推手中要求协同,遵循“守和”、“守节”、“守仁”、“守弱”的传统思想,既要求练拳先练心,又要求心静体松、虚心实腹、气沉丹田、 松柔匀慢。由此可见,太极拳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智慧的拳种,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载体,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对生命、宇宙的领悟都深切地体现当中。
2 &中原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现状
中原武术文化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一,是中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发展中原武术对发展河南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世界的武术发展要看中国,而中国的武术文化发展要看河南,河南武术文化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武术文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原传统武术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5月,“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体育局、中国武术协会、河南省体育局等单位领导及全国各地武术专家、文化专家等20余人出席了成立仪式。这一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原武术文化研究又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为全国武术文化研究增添了一支新的力量、团队,定会为加快中原武术文化的繁荣,中国武术的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以少林文化为核心的各种武术培训学校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每年都吸引着成百上千的少林拳的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有些武校已经享誉海内外。以少林武术文化为亮点的武术文化主题类的大型武术表演层出不穷,山地实景演出剧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出炉,就是此类演艺的一大亮点。少林寺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不仅传播了少林文化,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颇丰的收益。
今天,陈氏太极拳已经成为我国盛行的一种拳术,为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逐步引起国际体育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全国许多高校都已经将太极拳列为大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对传播太极拳术,太极文化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河南省一些高校还设立了太极拳文化研究中心这种科研机构。
但是纵观我省武术的发展情况,还有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讲,传统武术文化流失的要快于传承的速度,武术文化在枯萎,一些名师的相继离世,更是让一些拳种后继无人。个别的拳种已经到了快要失传的地步,这些古老文明遗产的消失将是我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
3 &中原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意识
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应制定专门的方案去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的方案。对已经挖掘出的拳种发要去保护,发扬;对老一辈拳师的要尊敬,对其工作、生活要支持,关怀。对传统的武术拳种加以保护,让老一代武术家所创造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
3.2 &建立武术组织,健全武术文化科研机构
武术组织的建立、科研机构的完善,是武术运动得到持续发展和提高的前提与保障;设立武术资料库、人才库,促进、繁荣武术科学研究事业,加速武术事业发展;用现代的科学研究理论、方法去研究武术,将是未来武术研究的方向。
3.3 &继续增强中原武术的国际交流与推广工作
目前,少林武术,太极拳已经走出了国门,迈上了世界舞台,在国际上掀起来一股中国武术风。但仅凭一些武术表演,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关的宣传机构,专门的官方或民间的常设机构。培养一批武术国际名人,扩大影响力,增强中原武术文化的号召力。
3.4 &善于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传播平台,扩大中原武术在全国的影响力
互联网、电视、平面媒体等都将是传播中原武术文化的得力的手段。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更多的武术文化信息,可以经营更大武术群体,为武术的更快更好的传播发挥出作用。河南电视台举办的《》的节目在全国乃至世界刮起了一阵武林旋风,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去了解武术,参与武术,为中原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武术的传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这部影片曾经也掀起来武术的狂潮,但是今年关于河南武术的题材的电视、影视作品却寥寥无几,影响甚微。所以,现代传播媒介将是传播、扩大中原武术文化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李淑芳.略论中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功能特点[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4).
[2]陆草.论中原武术文化[J].中州学刊,2007(1).
[3]郭德兵.中原武术文化发张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5).
[4]郝勤.中国体育通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5]刘强,等.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成立[J].少林与太极,2008(7).
标签:&&&&&古少林养生六合功 潘霜喜
开&&&&&&本:16开页&&&&&&数:字&&&&&&数:I&&S&&B&&N:6售&&&&&&价:25.90元
原书售价:39.9元元品&&&&&&相:配送方式:快递、挂号印刷品&&&&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2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基本信息
书名:古少林养生六合功
定价:39.9元
作者:潘霜喜&著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拳谚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练习传统功夫*为关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拳种功夫。在师承的基础上潜心修炼,以术悟道,真正领悟修行是门智慧学问。故此,成功的武术家均要经历若干师父的传授与雕琢,博采众家之长,*终形成独特的风格,以度有缘之人。当然也有一生只练一拳一派功夫者,或精于某一技法而传授弟子,或低调行事专心于生活、事业,功夫的修习只是作为兴趣爱好或者锻炼身体而已。&&&真正修习中国传统功夫者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单就个人的悟性就非常之关键,这里说的道理便是“修行在个人”的事了。有好的师父可以领着徒弟步入武学正道,这个“道”就是武学文化的修炼之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学习武术的精深拳理,通过实践认知拳理拳论的玄妙之处,再以古朴简洁的拳论指导武功的修炼,反复实践持久行之,方能有质的飞跃。如果遇到心胸狭隘的师父你就遭殃了,这种师父在当今拳界非常之多,自己的眼界如同井底之蛙,以管窥天,以隙视纹,只顾眼前,不顾身后。唯恐弟子学生超越自己,不但不去研究武学正道,反而诋毁武术的发展前景与修炼武术者的积极性,害得朋友圈中意志脆弱的习武者放弃对武术的执着追求,要求这一生只能跟着自己练,其他的师父都不中,观其言谈举止与行走坐卧一身的负能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真是武林界一害群之马。&&修炼中国武术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武术的练习本身就是浩然正气的修炼,明确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在漫漫习武之路定能练出无为之道的上乘武功。上乘武功的修炼首先是武功的养生之道,修身之道贵在明晰自己肉体俗身的结构,如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相生之道,五脏与六腑的阴阳相合之道。练习武术不去弄清自身的机体结构,怎能去练习脏腑阴阳的平衡之法。还有*为关键的阴阳五行原理、阴与阳的平衡关系、五行生克乘侮的正反之法,以及练习武术时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互生变化关系。不明白这些道理只能弄得与大自然规律相对抗,虚实不分,舍本逐末。致身衰气虚而技不如人,志不坚意不随,渐渐地便放弃了对于武道的执着追求。明白了武术的养生价值之后,还要更进一步地领悟武术之魂魄——搏击的应用之道,因为界定某一招式的规范与否,*为黄金的鉴定标准便是此一动作的搏击方法与搏击功效。这种虚实变化的搏击原理依然是建立在阴阳相济的平衡之道上,通过转的运动形式递增自身的能量,保持自己的平衡来破坏对方的平衡,这便是武学之道的自然之道。&&&武术的修习在于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再明白天地自然之道的变化。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之中顺应各种规律的变化,明白盈虚之道的自然法则,人生与武道相合,有缘人自能寻得众生之法门。
内容提要
本书中的少林六合功为嵩山少林寺历代高僧修禅养心、益寿延年的养生功法。整套功法由六式组成,主要针对人体无形之气的修炼,以式法的的连贯性练习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缩展开合与吐纳导引来鼓舞气血,增强脏腑功能,以达到养生、保健、延年之功效。
目录
章&古少林养生学的整体观念节 武医同源——经脉奇正相生纵横论第二节 禅茶一味——脏腑表里互生虚实论第二章&古少林六合功的养生理论节 养生固本——阴阳六合天地人第二节 阴柔圆活——上下相随调脏腑第三节 禅拳合一——开合劲道练筋骨第四节 松空圆满——益气活血通经络第五节 吐纳导引——大小周天行气法第六节 延年益寿——六合形意五脏神第三章&古少林六合功基本功练习节 圆转自如——六合功手形与手法第二节 立身中正——六合功身法练习第三节 迈步循圆——六合功步法练习第四节 六合如一——龙形九似第四章&古少林六合功养生之道节 单手推山宣肺气——手太阴与手阳明相合第二节 风摆杨柳舒肝气——足厥阴与足少阳相合第三节 降龙伏虎益肾气——足少阴与足太阳相合第四节 罗汉托天养心气——手少阴与手太阳相合第五节 怀中抱月健脾气——足太阴与足阳明相合第六节 青龙摆尾调三焦——手少阳与手厥阴相合第五章&六合功套路练习节 六合功套路练习的养生价值第二节 六合功经典套路练习
作者介绍
潘霜喜:&&&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术高级教练员,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徐州市武协委员,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冠军。师承少林寺武僧教头释德根一脉,得传于著名少林拳派代表人朱天喜(法号:释行真)大师。年就读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从事中国功夫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探研工作。2003年至今,先后在《武当》《精武》《中华武术》《拳击与格斗》《少林与太极》《中国功夫》等专业刊物上发表系列文章百余篇。所撰著的《少林六合功养生与搏击秘传》《尚武精神——少林拳法秘典》《古少林搏击拳法》专著,开创了少林养生学的新篇章。  十余年来,在研究儒、释、道、武、医之整体文化的同时,格物致知,于2010年创办少林六合堂,旨在传承国学文化、弘扬尚武精神,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快递快递一般到货时间为3-5天左右(其它偏远地区3-7天),收费如下:北京市运费9元起;外埠运费10元/12元起。挂号印刷品平邮一般是7-10天左右到达当地邮局自取,单件邮资9元起。店主推荐8.30元38.90元26.80元39.50元120.60元
&&&&&&&&&&&&&&&&&&&&&&&&&&&&&&&&&&&&&&&&&&&&&春节放假安排
致亲爱的新老客户:
  春节将至 ,本店于日&&日期间只接单不发货,2月4日-2月8日按订单的付款时间陆续发货,由此给书友们带来的不便请谅解!非常感谢!
&&&&&&&&&&&&&&&&&&&&&&&&&&&&&&&&&&&&&&&&&&&&&&&&&&&&&&&&&&&&&&&&&&&&&&&&&&&&&&&&&&&&&&&&&&&&&&&& &预祝:书友们新春愉快!
&10.60元15.40元38.00元19.70元64.70元57.20元16.40元16.40元6.60元30.8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扬好传统传承好家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