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姑祖庙传奇什么时候可以看

陈靖姑传奇与其在闽北的信仰民俗
陈靖姑传奇与其在闽北的信仰民俗&
在福建众多的地方神中,陈靖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女神,她是以“扶胎救产,保赤佑童”为职能的妇幼科专业神。
陈靖姑,又作陈静姑、陈进姑、陈善姑、陈贞姑,尊称极多,有顺懿夫人、慈济夫人、临水陈夫人、大奶夫人、陈太后、顺天圣母、通天圣母、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注生娘娘等,民间常以奶娘、娘奶、陈夫人、夫人妈、仙姑妈或临水奶代称。在闽北,福州语系的俗称“夫人妈”,建瓯语系的俗称“奶娘”或大奶(浦城一带俗称“奶娘佛”)。
&千余年来,除靖姑已成为对福建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进程有着巨大影响的女神,同时也在闽北民间信仰民俗中占有重要位置,信众千家万户,已成为闽北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鲁迅先生曾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盖当时以为幽明虽特殊,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女神陈靖姑传奇的产生,无疑也有着同样的理由。
与海神林默娘(妈祖)一样,陈靖姑是民间塑造的一个极具神的色彩的传奇人物。传说,福州南台(今仓山区)下渡一陈姓世家,世代旺盛,其长者名昌,妻葛氏未曾生育,于鼓山喝水岩观音前祈子,梦吞红云怀孕,于唐大历元年正月十五产下一女。因临盆时异香满室,取名靖姑。
靖姑天性聪明,一授即精。年六岁,精通女工;七岁登堂攻读易传;十一至十二岁,从母看经说道,至十五岁“四书万卷腹中存”。其间,堂兄陈守元伴读,万不及她。
十五岁,靖姑前往闾山学法,拜许真君为师,学得设醮法、斩蛇精、破洞门、呼风唤雨、缩地腾空、退病却瘟等,唯不学扶胎救产之法。许真君问其何故,靖姑对曰:“未嫁之人怎便入秽室,故不学也。”
三年后,许真君以靖姑父有病,夫有难,命其下山,医父救夫。因授七星剑法、平妖角及十部天书,并嘱曰:“汝出法院,不可回头。”靖姑受之,拜叩下山。行至二十四步,思想师传授之恩,回首再拜。真君叹其不听己言,以靖姑二十四岁难星难逃,戒之曰:“至二十四岁不可动法器,切勿忘!”
靖姑十八岁返回家中,多有请急危难、除妖佑民之事。闽地有白蛇精、长坑鬼等结伙为害。后白蛇竟入闽王宫劫走闽王后,并食害宫娥。靖姑欲除此害,于临水洞(白蛇精所居之洞)口上创法堂,同十二义姐妹说法演经。白蛇闻知,欲害靖姑,假装心痛,要闽王取靖姑心血灵药以治。靖姑遂应召入宫,念真言,喷雄黄酒,蛇现原形,靖姑仗剑斩之;又布闾山正法,复活三十六宫娥。闽王感念靖姑之功,敕封慈济临水夫人。又畏三十六宫娥终非人,遂将三十六宫娥赐于陈靖姑。
夫刘杞莲任罗源巡检司,靖姑随夫去罗源。她在内庭为师,为夫断十二案,办得皆如神仙。
后天大旱,自春至夏,亢旱不雨,田中禾苗枯萎。闽王命陈靖姑之堂兄陈守元等求雨,愈祈愈无,半月不应。闽王怒甚。欲架设柴塔焚诸道士。陈守元为道首,忧甚。诸官保奏,命道官召请陈靖姑。靖姑以师命本年戒动法器念经辞之。因堂兄再三哀恳,情实难却,不得已,命堂兄复旨。即驾云,拜翁姑,别丈夫,至陈府叩双亲,披发仗剑,吹角拜斗步正罡,祈星展入母房,脱胎,念真言,化其屋。而后驾云乌龙江布洋坪,左手执龙角,右手持宝剑,渡片席法立江中,念真言焚血云,立时浓云密布,大降甘霖,旱解,施泽万民。此时,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乔装靖姑回家,窜入靖姑母房盗胎并食之。靖姑驾云而归,怒追之,长坑鬼逃落水口,白蛇飞入临水洞,靖姑法压蛇精,令其永不出洞。靖姑因未学救产之术,产后又受大雨湿身,又曾坠落水中,风寒侵入脏腹,不能自救,遂于蛇精洞门坐化,终年二十四岁。
靖姑身殉产厄时,立誓:“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
陈靖姑灵魂重生,赴闾山恳请许真君再传救产保胎之法,愿救天下女界之产难。学成返回古田屡救产护胎,保赤佑童。其遁地腾空,被认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法力无边,有求必应。陈靖姑声名更见显应,一再为历代加封。
陈靖姑传奇的文字记载及在闽北的传播
有关陈靖姑的故事和传说散见于历朝各代的志书文籍。元代张允明写的《卷忆妙计》是最早全面记载陈靖姑传说的文籍。此后,有关文字资料记载的不下百十种。在民间,还传抄有各种关于陈靖姑的传记,或小说体,或七言唱词,如《陈进姑传》、《陈靖姑传》、《陈夫人平妖传》、《夫人传》、《大奶传》等以及各类经书,如《大奶灵经》等。
关于陈靖姑传说在《闽都别记》记载得十分详细。《闽都别记》大约撰于清乾嘉年间或者更后些,系当时福州说书人根据本地民间传说,参考历史有条有理所拼凑而成的一种话本。
陈靖姑传奇故事自书中第二十一回起,大体止于第八十六回。第一百二十八回又起一头绪,即陈靖姑附物还体,复至闾山学救产之法,临水夫人香火大盛。陈靖姑的传说还散见于该书其它章节。
《闽都别记》起了统一陈靖姑故事情节的作用,使福建各地的陈靖姑信仰活动趋于一致,是陈靖姑传说与陈靖姑信仰民俗的一次大规模的统一。
&陈靖姑故事的诞生地主要是福州和古田县,福州—古田无疑是陈靖姑传说和陈靖姑信仰的中心区。但是,陈靖姑传说和其它任何一个民间传说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人口的迁徙等,传说的流传范围也势必日益增大。因为陈靖姑极似一个古代道姑或女巫,以其令人惊讶的法术或道行为民众敬仰,经过渲染、神化,使她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个随时可依靠的力量,她的有求必应,更使她成为人们在无援无助的危难时刻的精神支柱。
陈靖姑由人而神,这个转变最明显体现在《建宁府志》记载中:浦城徐清叟,子妇怀孕十七月,举家忧危。一妇人踵门,自言姓陈,专医生产,令徐别治有楼之居。楼心凿一穴,置产妇于楼上,仆持仗伺楼下。即而产一蛇,长丈余自穴下,遂扑杀之。举家相庆,酬以物俱不受。但需手帕一方,令徐亲书“徐清叟赠救产陈氏”,且曰:“某居福州古田县某地”,出门不见。后清叟知福州,遗人寻访所居。邻人云:“此间只有陈夫人庙,尝化身救产。”细视之,则所题手帕悬于像前。乃为请于朝,加赠封号焉。”
又有志载:清道光皇后难产,胎三日不下,危险万状,太医束手,闽丞陈望坡奏称:“古田临水夫人,善救产难。皇上可降旨求救,定有效。”皇上从之。皇后于恍惚之中,见一仙女,披发仗剑,进入房内,心神一振,胎儿立下,母子均安。皇上连呼陈夫人真乃我重生父母。
浦城徐清叟,历史上实有其人,为南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曾知福州、建宁等府,还官至参知政事,为官颇有政声。这里记载陈靖姑救其子妇之事,是流传闽北最早的传说故事,其神迹是以救产为核心的。
从上面简述的陈靖姑传说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发现陈靖姑传说内容的日趋丰富,由人而神的形象日趋完满。明代记载的临水夫人庙——慈济庙,仅两座,一处在古田,一处在罗源。而作为陈靖姑的出生地福州却还没有立庙。但是到了清代,陈靖姑有了“太后”之称后,民间遂将她作为“专保童男童女,催生护幼”之神而在各地纷纷建庙祭祀。于是,福建几乎每个县都建有陈靖姑神庙。到了民国,尤为二、三十年代,陈靖姑女神形象已走入千家万户。据载,临解放时,闽北各地共有五十多座主祀或兼祀的陈夫人神庙。去年市宗教局进行的民间信仰调查,从已掌握的情况来看,闽北十个县(市、区)主祀或兼祀陈靖姑神庙现有三十二处,其中:
延平区有六处:(1)西芹临水宫,又称龙庙,在西芹镇板应路,主祀“陈、林、李三夫人”。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1992年重修,香火盛旺。(2)峡阳临水宫,俗称大奶庙,在峡阳镇德胜街,主祀“顺天圣母”。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1991年重塑神像,求神佑者络绎不绝。(3)三峰临水宫,在西芹镇峰坪村,主祀陈夫人,庙建年月不详,现无人管理。(4)王台夫人宫,俗称水尾庙,祀奉陈夫人,在王台镇井窠村,1990年重修,庙观完整。(5)顺天圣母庙,俗称“上塘庵”,主祀“顺天圣母”,在樟湖镇下坂村。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多次重修,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因水口水电站库区建设需要,按原样迁往新镇。(6)陈靖姑庙,祀陈靖姑,在茫荡山天湖旁,庙始建年月不详。(宝珠临水宫,主祀大奶,在茂地宝珠村,庙始建年月不详,现已毁。)
&邵武市有一处:临水宫,主祀三位夫人,在拿口镇庄上村,庙始建于清朝。
武夷山市有六处:(1)关帝庙,主祀关公,兼祀奶娘,在崇安镇城南村,庙始建于民国初年,1980年重修。(2)贤阁庙,主祀奶娘,在五夫镇毛厂村,庙始建年月不详,1993年重修。(3)奶娘庙,主祀奶娘,在五夫镇许庄村,庙始建年月不详,1978年重修。(4)响岩寺,主祀真君,兼祀奶娘,在城东乡松村,庙始建于民国初年,1981年重修。(5)护龙寺,主祀三圣公,兼祀奶娘,在兴田镇仙店村,庙始建年月不详,1988年重修。(6)奶娘庙,主祀奶娘,在兴田镇枫坡村,庙始建年月不详,1988年重修。
建瓯市有二处:(1)云际山三清宫,兼祀三位大奶,在建瓯市水南。初为东吴吕蒙故宅,后捐为庙,唐时扩建,1988年重建,今有六个殿亭。(2)坑里太保庙,主祀萧公太保,兼祀大奶、妈祖,在芝城黄华山东麓,1985年重修。(旧志载:在上西河在奶娘庙一座,在仓后有临水宫一座,今已毁。)
建阳市有四处:(1)奶娘庙,主祀奶娘,在徐市镇范墩村,庙始建年月不详。(2)临水宫,主祀三奶娘,在麻沙镇长坪村,庙始建年月不详,2000年重建。(3)土分庙,主祀奶娘,在回龙乡浒州村,庙始建于1934年。(4)临水宫,主祀奶娘,在将口镇井水窠村,庙始建年月不详,1994年重建。
浦城县有六处:(1)奶娘庙,祀奶娘佛,在古楼乡,庙始建年月不详,1993年重修。(2)妈祖庙,祀妈祖、奶娘佛,在官路乡东坑村,庙始建于1980年。(3)奶娘庙,祀奶娘佛,在仙阳镇选岭,庙始建年月不详。(4)凤腾山庙,祀奶娘佛、五谷神,在忠信乡高溪村,庙始建年月不详,1986年重修。(5)陈相公阁,祀奶娘佛、陈相公,在忠信乡源里村水口,庙始建年月不详,1990年重修。(6)奶娘庙,祀奶娘佛,在忠信乡鸡母山,庙始建年月不详,1987年重修,。(据浦城新志载:旧时,奶娘庙,祀奶娘佛,共有庙4处,分别在水南师公岭山麓奶娘亭、城内学、天后宫右、庙湾。)
&&&&&&&顺昌县有三处:(1)石楼庙,主祀碧霞元君,在县城东。(2)龙泉寺,主祀大奶菩萨,在仁寿镇。(3)大奶庙,主祀大奶,在际会乡良种场,1996年修建。
光泽县有二处:(1)夫人庙,祀陈、林、李三位夫人,原址在镇岭街北郊梅树湾,庙始建年月不详。(2)夫人庙,祀陈、林、李三位夫人,在司前乡,庙始建年月不详。
政和县有二处:(1)铁坑李夫人殿,奉祀陆上妈祖——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夫人三位女神,建于清代,至今香火旺盛。(2)杨源乡坂头花桥,为桥庙结合模式。桥的长廊共有九个神龛,供奉九位菩萨,其中桥北头神龛是“通天圣母”,即陆上妈祖陈靖姑女神。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民国三年(1914)重修。
奉祀陈靖姑女神,在闽北不少宫观寺庙中都有,这只是列举一二而已。不过,圣迹虽云多,她却很少拥有独立的宫宅庙舍,几乎都是同其他佛、道、民俗诸神并祀,而且刁陪末座,不成主祀之神,所以其声名就远远不及海神妈祖的显扬。但她的俗缘却是那样深深地和广大妇女的心弦连结着,这又是其他诸神所不可企及的。
在闽北的陈靖姑信仰民俗
神由人兴,神由人造,任何一位神的诞生都是由于“人的需要”。尽管在传说中陈靖姑已被渲染成一个有求必应、法力无边的女神,但在民间更多的是关于陈靖姑“护胎救产,保赤佑童”的神力,因此人们把她作为司产女神——注生娘娘。
人们常把妇女生产——分娩,叫做“下地狱”,“过鬼门关”。它对产妇来说是人生的一大关口,是产妇身体和精神神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因此妇女们祈望着有一位神明来保护自己生产顺利。这样,为民解旱“脱胎求雨”而献出年轻生命的陈靖姑以临终时誓救人产难,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神化为灵魂复生,学得救产护胎法,施泽人间的产妇救星。
闽北民间的陈靖姑信仰习俗,和我省其他地方一样,主要有怀胎孕育和诞生养育两个阶段的信俗活动形态。由于这种崇祀活动属于心意信仰民俗,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地的做法互有同异,没有整齐划一的规范程式。
1、怀胎孕育的俗信活动
乞花添丁乞花,也叫请花,这种习俗很多地方都有。花是注生娘娘作为向人间传送婴儿的象征圣物。一物一婴,白为男,红为女,所以俗称孩儿为“花子”、“花孙”。这是因为愚昧不解生育之谜而破解于神的赐予的古俗观念的遗存。因此,如果未怀孕的新婚夫妇,或已育而想多育的妇女须向陈靖姑祈子——乞花。相传百花桥堆红拥白,红白花争卉斗妍。人皆以为从百花桥转世而来,红花转世人间为女子,白花转世人间为男子。如果今年请花请了还不会生,明年要脱鞋请;请了还不会生,后年要脊换襟请;再不会生,大后年要米浸头请。所强调的是要诚心。尽管陈靖姑保赤佑童并没有男女之偏向,但祈生男,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宗嗣观念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求签许愿求签在陈靖姑信仰中亦占有很重要的内容。传说中,陈靖姑生前屡遗人谶语,因此人们在求子、保胎、生育、患邪、得病、上学、出门、婚姻、事业等方面都去求签。各道观的求签程序大同小异。据分析,对签诗句其义属于凶签和中性除外,吉签约占85%。有的释签者对凶签不作全诠,而只告诫求签者注意事项;或若逢凶允许当日下午再求一签,此签再凶不可再求,而使求签者有两次求签机会。这样信徒们实际上大都可以获得满意的答案,欣喜而归。
2、诞生养育的俗信活动
祈求保胎护产临盆和分娩,是开花结果、瓜熟落落的紧要时辰。要求的是如时顺产,母子平安。古书有云“妇人免乳大故(妇人产子出了大事故),十死一生”。所以凡胎衣破裂血崩,逆生难产死胎等等险象,都是旧时产妇和为公为婆们所最感胆战心惊的事。特别是农村,土法接生,缺医少药,所以还是事先到“扶胎救产”的陈靖姑那里求求平安是最要紧的。闽北不少地方,妇女自知已怀孕始,便在房中供奉陈靖姑神位,或挂神像,每逢一、十五都要焚香礼敬不辍,以祈胎安、产顺、生男孩。有的还讨了神符作为给妊妇催生助产之用。孕妇一旦临盆,做婆母的就不断在神位前诵念《催生经》,祈求保佑母子平安;或由家中人去陈靖姑神庙请燃着香枝的香炉回家,煞有其事地捧进产房。据说香炉一到,婴儿即会哇哇落下。若遇到难产时,则在花木前焚香祷告许愿,祈求花公花婆将花水浇顺,让孩子顺产平安(古俗称一人都一株花树,养在百花园里,有专人管理。花树的盛衰决定人的生死祸福)。分娩后三朝,请陈靖姑神像到家的要送之“回銮”归愿,并备红包、红蛋、牲礼到庙报喜、安位敬谢。“回銮”礼一般以炮仗三声即告结束。
拜神认“契母”。从孩子临世至十六岁身盈体实,是一段如同侍弄蚕蚁的生长过程一样,要付出多大的细心、担心和爱心去哺育抚养的艰辛日子。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平安顺事,这需要保赤佑童陈靖姑的继续护佑,还得请于神。因此,托母子份,是至今还做而不绝的事。形式很简单:以红纸条写上“弟子某某有幼子(女)一名,叩拜奶娘为契子(女),祈求平安赐福”,契字贴在神前墙上即可;或纸糊一尊陈靖姑小神象,贴上同样的纸字条,送到陈靖姑神庙的神龛边。认了“契母”之后至十六岁,每逢重阳节那天,所有“契子”需将贴身衣服一件交到陈靖姑神庙里,十件一扎,放在庙堂之上,由道士谂经作法,祈保“契子”平安。午后,庙祝再将这些衣服盖上印符后分发给这些“契子”们。这样,孩子在神母的膝下,得到随时的护佑,就更有安全感了。可以说,从古至今,为陈靖姑女神义子者比比皆是,难以计数,至今依然如是。
香袋、百家锁和金刚箍这是过去让初生至十六岁不同年龄段孩子佩带的“避邪祛痛,百无禁忌”的护身物。香袋,是用陈靖姑神庙的香炉灰装进一寸见方的小布袋即成。这东西备办简单,普遍用之。有的神庙中还备有许多布制的小弓鞋,大不盈寸,手艺精巧,也是让产妇讨去给孩子佩带的。百家锁,是向许多邻居、亲友讨赏的钱去定制一个锁形银牌。牌上镌有“出入平安”或“宝贵吉祥”或“百无禁忌”字样。百家气旺,邪气难侵。金刚箍是戴在孩子脖子上的银制圆形小圈。无论锁或箍,有的还拿到陈靖姑神庙去“过炉”一下,即在香炉上旋绕一番,念告祷词。这算是经过陈靖姑认可的,就更有禳灾的灵力了。百家锁和金刚箍只给男孩佩带,女孩没有,要到孩子十六岁才能开解。
旧时,因生活条件和医药条件差,婴儿死亡率高,人们认为是邪煞作祟,须由师公(或道士)作法“过关”,以免死亡,他们成为人们与陈靖姑女神沟通的媒介。一般人家的“过关”,是竹签糊上纸,扎成一个一人多高的纸门,里面画上个符,由大人抱着小孩从纸门走过,师公或道士在旁吹龙角,杂着锣声,而后将纸门烧掉,即算过了“关”。较复杂的过关须由师公(或道士)设堂作法。程序颇多,有造楼、栽花、请神(陈靖姑)、请婆(三十六宫婆)、加魂、剪花、破胎、过关门、落房(把“灿斗”放入幼儿屋)、送婆、送神等。俗谓“男怕三、六、九,女怕二、五、七”,逢男孩三、六、九岁生日,女孩二、五、七岁生日,均逢煞关,必请师公做“过关法”。另外,孩子关、煞名类繁多,计有三十六关、七十二煞。不过,一般的是婴儿一生下,家中长者将其生辰八字交算命先生排算,有什么关就在什么时候请师公(或道士)作法“过关”。
收惊、夺魂婴儿初来世上,对一切均属首次接触,未免奇异惊觉,往往极易受到惊吓。为了防止婴儿的魂魄被惊吓或被野鬼“带走”、“摄去”,就得请师公(或道士)采取收掠收回魂魄。孩子因惊吓而夜啼、哭闹,就要请道士来作法念经。其念《安神经》道:“床前经,床后经,床上七宝观世音;床头一个陈氏姑,床尾一个金吾士……天暗暗,地暗暗,我家有个吵夜郎;来往君子念七遍,安眠一夜到天光。”并画符,用手掌心压在受惊的孩子额头上道:“奶娘护你不必惊。”同时,将《安神经》全文写成招贴数十张,贴在床架、门楣以及室外岔路口上。在婴儿被抱出户外玩耍而受惊吓啼哭不止,父母就会担心婴儿的魂魄被野鬼拣去,于是便要“唤魂”。其作法是:左手拿着一个装谷用的干净谷斗,再拿一件婴儿穿的清洁衣裳,放在谷斗里。右手提一把崭新的扫帚,在夜里子时更深夜静之时,不要让人冲撞,到三岔路口连续唤三声婴儿的名字,跟奶娘回转,并扫三下到谷斗里,即回家,把衣裳穿在婴儿的身上,把谷斗和扫帚放在床下,三天后撤去。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人们对疾患就医已有充分的认识,此类民俗现象现已逐渐减少。
有两个有关的事象有点特别,顺便一提:(1)卧房设置陈靖姑的神像或神位。浦城新志载:“妇女临产在房中设奶娘神位,祈保顺产,三日后灵位撤,解放前夕消失。”从民俗考察,所有道教神祗只能在宅厅设龛供祀,一般不设卧室之内。只有陈靖姑可以入房,以示母亲之神,俗称“房里奶”。每逢年节祭祀,也在房内举行。这一奇特的民俗,显示了妇婴保护神独享共敬。(2)打“重阳关”。西芹临水宫在九月九日重阳那天,举行独特的祭祀陈靖姑的习俗,叫打“重阳关”。打“重阳关”的内容很多,如头一日(其他地方为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须派人到古田临水宫“迎香接火”。同时,道士这日在神庙里谂经做法,为乞花请愿、祈保“契子”平安等法事一应办妥。末了,还要举行请“花婆”仪式(传说“花婆”会到人家里抱走孩子)。道士便将祭品以供,使之满意,请她远离孩子。
3、陈靖姑女神的祭祀活动
迎香接火陈靖姑女神的祭祀活动多与全省各地的神庙的庆诞祭祀有关。因传说陈靖姑的生日为正月十五,所以全省在正月十一至十五期间都在当地的分宫里举行庆诞仪式活动。而各地的分宫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祭祀形式,即务须到古田临水宫迎香接火,因为它是陈靖姑的显迹地。据考察,旧时闽北的陈靖姑女神分宫每逢此时也有开展祭祀活动,多数有组团前往古田,其人数不一,或多或少,争取给女神烧头炉香以迎香回宫。但前往迎香接火的也不全是以陈靖姑为主祀的宫庙,也有供奉其他神而以陈靖姑为配祀的宫庙。可见迎香接火是一种应节形式,表示一种社区的信仰情结而已。
分宫庆醮祭仪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这一时间里,所有的陈靖姑神庙除极个别地方例外,都举行上元祈福庆诞仪式,尤其是从古田祖庙接回香火的宫庙要举行一日夜至三日夜不等的祭祀活动,其仪式的名称为“做上元”,它的科段内容也不太复杂,仅有“发表”、“造龙接”、“请神”、“献供”、“谢神”等几个大科段,所需的时间也不太多,从凌晨起至午饭后即完毕,师公一至两人,经济开支不太大。
迎神巡境活动迎神庙会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跟着庆醮祭仪一起进行,可以说是祭仪活动的一种延续。每年正月十五日这天预先挑多福长寿的老太太数人,为陈夫人庙中的神像更换新衣,然后官员们行礼,士女焚香膜拜。礼毕,再抬着陈靖姑神像巡行街市。除了道士自带法器外,村人则捧神龛或香炉,有的还带着彩旗、凉伞、长香、乐器等。这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鼓乐喧阗,万人空巷。有的地方还召集儿童百十人皆执花灯列队前。迎香回宫、打醮祈福、迎神巡境等一系列祭祀活动又遇上热闹的元霄节,使民众信仰情绪沸腾到顶点。所以,其祭祀仪式既具宗教性,又是民俗性,既属村落性,也是社区性。
福建民间以十六岁成人之界限,而陈靖姑管辖的人生历程也止于成丁礼之时。一满十六岁,就要请师公(或道士)做“过关”,祭谢夫人妈保佑他们长大成人。不过,陈靖姑信仰不单影响着十六岁前的男女,还影响和制约着女人的一生。女人成人后,首先要回避忌年出嫁(陈靖姑终年二十四岁,因此忌女性二十四岁结婚,这习俗在乡村最为明显)。而后乞花祈子乃至乞孙以及后辈子孙成长的过程中,陈靖姑信仰仪式与活动总是环绕在她们周围,她们或是参与者,或是旁观者,因为她总是以其救胎助产、保赤佑童之法力使一代代女人从心底诚服,人们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迎敬祭祀陈靖姑,在各家旦夕祸福、灾难重压之时,乞求她显灵排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福建陈靖姑传奇及其信仰的田野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基隆:《陈靖姑传奇》动画片及衍生文化产品在台推介。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上传时间: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陈靖姑传奇最新章节,陈靖姑传奇全集txt下载,全文阅读 - 笔下文学
小窍门:阅读时通过键盘上的左右方向键“←”或“→”可快速转到“上一章节”或“下一章节”,按回车可返回《陈靖姑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陈靖姑传奇 全集下载
作品《陈靖姑传奇》版权归“雷德和”或出版社所有,笔下文学(bxwx9.org)会员收集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靖姑故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