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仙之路1.5鬼神密码2.0鬼神怎么选

成仙之路2.0隐蔽攻略|成仙之路1.9无cd破解版+隐藏隐藏英雄密码_软吧下载
成仙之路2.0隐蔽攻略|成仙之路1.9无cd破解版+隐藏隐藏英雄密码
成仙之路1.9无cd破解版是一个支持魔兽版本:1.24e-1.26e,支持人数:1-6的防守地图,在成仙之路1.9无cd破解版中更新修复挑战BOSS无法复活的问题、修复区域传送错误的问题、修改装备合成了方式等内容,具体更新请参考下文。 隐藏英雄密码 修仙-成仙(免费群)&免费群(讨论问题) 成仙之路&(收费群)&收费群(公布隐藏密码) 修仙之路&(收费群)&&收费群(公布隐藏密码) 更新内容1.修复挑战BOSS无法复活的问题 2.修复区域传送错误的问题 3.修改装备合成了方式 4.修复了灵神E技能无伤害问题 5.加强了鬼神成长属性 6.重做了装备BOSS以及地形 7.大修改了1.8的游戏内容 8.增加了2个新定制英雄 9.增加了2个新隐藏区域传送 10.增加了F9最终装备合成方式 11.增加了超级木材场 12.增加了最终专属合成 13.增加了多个BOSS挑战 14.设置了杀死30波BOSS才能开启特殊挑战 更多的更新内容进去游戏体会 15.如果在平台玩地图出现崩溃的问题可能是魔兽版本不对 (具体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我测试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 魔兽地图安装方法&& 1.后缀为&W3X&的是&冰封王座(TFT)&的地图。&& 2.后缀为&W3M&的是&混乱之治(ROC)&的地图)&。&& 3.请放到&魔兽争霸MapsDownload&目录下,进入游戏后选择此地图即可。&&& 4.后缀为&W3N&的是&战役包&,请放在&魔兽争霸Campaigns&目录下。&& 5.单人地图,电影地图和演示地图&,请在单人游戏中运行。我的图书馆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1-140 &
本文转载自寒山飞虹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1&太极内劲二说
四 隐性内劲和显形内劲(上)
怀疑太极拳能否技击是很正常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陈式拳练好了可以用来对付老弱病残,而杨式拳只要一练就变成了老弱病残.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练陈式拳的开始多了起来.这也许是件好事情,说明人们能动脑思考了,当然,思考得对不对是另一回事.
只要是练太极拳,都能产生太极拳内劲.一般内劲的好坏按其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说,松沉劲好过僵柔劲,而松沉劲又不如轻灵劲.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一辈子也不知松沉劲为何物,但对高手来讲,松沉劲其实是最基础最入门的东西.所以看来,任何能比较的东西的好坏都是相对的.好的也是不好的.不好的也是好的.想到这一点,每一个练太极拳的人都应该快乐起来,开心过好每一天.
继续谈我们的太极拳内劲.太极拳内劲的种类有很多分法,我根据自身的体验,将太极拳内劲分为两种,隐性内劲和显形内劲.
隐性内劲是指习练太极拳后有了一些特殊感觉,自觉练出了一些内劲,但练出来的东西用不上,或者练出来的内劲只能用来化而不能用来发劲.要发劲还得使用蛮力.
显形内劲是指练出来的内劲可以用来进攻发人或用于技击.出现显形内劲时一般有几个特征:气达梢节和劲达梢节.身体特别是梢节的抗打能力增强.
杨式太极拳给人的印象不能用于技击。主要是大多数人还是停留在隐性内劲阶段.达到显形内劲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有真功夫者不一定好斗.杨澄甫弟子当中,来者不拒者大概只有武汇川和田兆麟.
一位关系和我颇近的老师跟我讲过一件事,他有一次在某市参加一个跟太极拳有关的活动.某某架著名拳师公开宣称杨式太极拳是不能用于搏击只能用于健身的拳种.当时就惹恼了被其弟子称赞为中国推手第一人的杨式名家林某某.双方在争吵中被众人拉开.一个被拉到了楼上,一个被扯到了楼下.但争吵并未停止.这位老师跟双方都认识,为了让双方尽快平息,这位老师上楼对他某某架著名拳师讲,我也是练杨式的,你可以跟我试试劲.对方和他试了一下手,马上说,你不是练杨式的.杨式的没你练出的这种东西.
此事是听说不是亲眼所见,亲眼所见的是一个年轻人来问能否试试.这位老师爽快地答应了,随即将那个年轻人控在手中,如戏儿童.
我是在习拳将近三年时进入显形内劲阶段.至此,以前有些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子都明白了.我记起以前看过的这样一句话.太极拳是体悟,教是教不会的,只有你自己练会.
我在家里闭门造车,研究和实践我的安般太极拳法.安般太极拳法是比较特殊的,我作为接受这种训练方法的第一只白老鼠,练出的东西自然也有些与众不同.安般太极拳法重主干而轻枝叶.因此显形内劲来得比较慢.但奇怪的是,我在内劲隐性阶段时,推手赢过一些达到显形内劲的人.
博文&主干法语与枝叶法&中讲到的那位好朋友,他是已经达到显形内劲的练习者.但他推手推不过我.他的师弟,推手比我差得更多,却也敢在街上斗拳,并且大获全胜.
即便是我文章里提到的这位老师,在我习拳超过两年半之后,也已经无法在推手中战胜我,但隐性内劲阶段是无法让人服气的.这位老师对我说,阿邓,你除了根好,其它什么也没有.只要你让我给你调理两个月,你的功夫就出来了.
这位老师用手按我的胸部,我用根劲将他弹出两步.
我说,是假的.喂劲是没用的.
他说,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说明我的功夫已经好过他很多.我不需要跟他学了.
如果是假的,我为什么要学假东西呢?
因此,真的,假的.我都没再跟这位老师学.坚信一点,安般太极拳法的效率是第一的.
隐性内劲推手可能会推赢显形内劲的人,动手散打基本上会被打输.
还好,我几个月前就达到了显形内劲阶段.
附: 杨式太极的毛病 作者 张源侠
陈式太极的缠丝劲如果练好了,对擒拿很有帮助;陈式第二路的发劲快速猛烈,符合打架原理。到了杨氏太极,出现了"大松大软"的理论,和陈式的理论就有了天壤之别。
陈式太极讲究缠丝和发劲,虽然放松也讲,但很明显,缠丝是要缠的,发劲是要发的,所以陈式太极里没有大松大软这一说。那么大松大软究竟是一种革命性理论,还是一种误入歧途的谬论呢?
以大侠的斜眼来看,大松大软理论实实在在是一剂毒品,可以说是流毒无穷,而中毒的人就好像吸了毒品一样,因为身体有异样的快感和幻觉,便以为这真是宇宙大道了。
大侠的杨式太极是跟傅钟文的弟子谢炳灿老师所学。谢老师在华东师大的场子久盛不衰。大侠学了都老师的半套陈式太极以后,想尝尝杨式的味道,于是也混在一大堆人中凑热闹。一个学期下来就把杨式学会了。
谢老师教每一个动作时都要学生摆好姿势,然后他来纠正动作。轮到大侠的时候,谢老师用手指导大侠将身体上的数块大肌肉按照他亲手摸出来的位置摆好。每次摆好以后,大侠都觉得浑身别扭,等谢老师转身去摸别人的肌肉时,大侠早就偷懒站起身来了。等谢老师第二圈转过来,大侠早就把刚才的肌肉位置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第二学期,大侠开始学习推手。有趣的事,大侠的笨手和谢老师刚推了没有几下,谢老师就一脸严肃地问大侠:"你这是吴式手法,你的老师是谁?"大侠老实回答对吴式是七窍通了六窍。谢老师很不满意大侠的回答,认为大侠在掩盖事实。大侠老实告知学过陈式太极,但决没有学吴式,也没有学过推手。谢老师就是不相信。
谢老师也是属于牛皮很大的那一种,自认为全上海的杨式太极只有傅钟文的才是嫡传。谢老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打杨式太极有时可以打通宵。大侠只有在临考前临时抱佛脚才玩通宵,要让大侠通宵打杨式太极,除非刀架在脖子上才有可能。谢老师有一套太极拳机械自动化理论。
谢老师认为太极不停地打可以达到机械化的程度,即每招每式都犹如机器运作一样,严密工整。练到最后进入自动化境界,只要意念一动,身体就会飘飘欲仙一样舞动起来,空空渺渺,所有的动作尤如泉水一样流淌。一套拳打完,真正赛过神仙。
谢老师的太极机械自动化理论的基础就是要消磨时光,最好练拳练到天老地荒。大侠在上海的公园里有时会看到太极拳一练就是数个小时的老先生们。以大侠的时间观来看,那种练法只有吃饱了撑着的闲人才有可能。
有一天,在谢老师的推手场子里来了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看了一会儿以后,要求和大侠推手。当大侠的笨手搭上那位先生的毛料西装时,立即受到对方的批评:"手太重了,要用意不用力。"
大侠当然知道用意不用力的伟大拳理,但究竟怎样才算用意不用力,即使像大侠这样聪明绝顶的博士脑袋也无法想象出来,当西装先生如此提出,大侠还以为遇到了太极高手,于是虚心请教用意不用力的诀窍。西装先生要求大侠将手臂肌肉完全放松,大侠这一放松,手上就什么力气也没有了。西装先生趁机将双手挫进大侠的腋窝,不敢用力的大侠就这样被西装先生玩于掌股。
大侠虽然功夫不佳,但却是极要面子的人。被西装先生如此修理,心下十分不快,但碍于用意不用力的伟大拳理,大侠只有自认没有灵性。没想到西装先生再次将双手挫进来的时候,大侠无意中摸到西装先生的大臂,发现对方完全是肌肉紧绷状态。大侠心下一沉,杀气顿生,立即使出蛮力。西装先生没有料到大侠居然胆敢违背用意不用力的伟大拳理,立时乱了方寸,在挣扎之中,西装的袖子被大侠扯了下来。
西装先生垂头丧气地走了,大侠心里也觉得不好意思,但没想到谢老师对刚才大侠屡战屡败的情形早就生了一包气,对大侠摆出一副难堪的脸色。大侠这才惊觉刚才自己已给谢老师坍了台。
像西装先生这样理解用意不用力的民间太极玩家可谓多如牛毛。大家在一起自欺欺人,臭水平碰臭水平,作为健身娱乐当然可以,但要作为什么伟大理论在宣扬,理解上的偏差早就不知千万里远了。对用意不用力的精义,大侠在后面会将守孚先生的妙论清清楚楚地揭示出来,希望众玩家迷途知返。
谢老师教推手反到没有讲用意不用力的玄理。他只管推,有时喜欢表演倒仰铁板桥的功夫,对方推过来,谢老师上身完全后仰,对手自然失去重心。但对谢老师这招倒仰铁板桥,大侠觉得很有问题,问题其实很明显,在上身倒仰铁板桥时,档部岂不完全大开。我不晓得谢老师是否有铁档功一类的秘技,否则的话,这危险是明明白白的。
谢老师对自己推手的技艺当然是很有自信的,他说不管人家练什么的,他都不怕,少林他也不怕。谢老师对杨式太极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多次对我说,杨式太极不是从陈式太极里演化出来的。杨式里完全没有发劲,这是比陈式远远高妙的地方。大侠当时听了这样的高论就想笑,但在骄傲的谢老师面前,心理学博士张大侠还不知道哄老师开心吗?
不发劲的拳就代表高妙,这又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其实是用意不用力的另外一种偏见。很多人练杨式就是中了这种偏见的毒,练了老半天的杨式,就是不会发劲。碰到人家用蛮力的,不发劲的杨式往往一点用也没有。
大侠这么说是有实证的。华东师大有一个跟了谢老师七年的学生,杨式的架子练得很漂亮了,也常到傅钟文太师爷那里去请教。这位老兄和大侠是拳友,有一次和大侠聊天。大侠老牛皮当时已经学了两种陈式,手上也有一把蛮力。吹到兴致高的地方不免手舞足蹈起来。两人于是上阵推手。大侠一搭手就感觉对方根本没有劲,于是关心地责问:"老兄,你的杨式练得这么好看,这么会一点劲道都没有的。"
他长叹一口气道,自己对杨式迷信至极,这七年中全心全意地练拳,也有机会亲近傅钟文太师爷,但就不知道为什么练不出功夫来。他怀疑谢老师没有把真正的太极秘诀教给他。当时大侠对他的毛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大侠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毛病就出在对大松大软的错误理解上。
所谓大松大软就可以练出绝世太极劲,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谬论,是太极练法中的"伪功夫"。许多人练一辈子太极,不得其法,十有八九是中了这大松大软的毒。
大侠看杨家门内故事,杨家子弟练腿功累到无法上楼梯,练苦功练到要自杀。如果杨家子弟真的是按照大松大软的原理去练的,怎么可能苦成这个样子呢?真正的大松大软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练太极苦到死去活来,等到功夫上身了,你自然就会大松大软了。不吃死去活来的苦功,就梦想大松大软,岂不笑话。为什么会有这样倒果为因的谬论呢?这和中国传统武术界的保守和故弄玄虚有关。本书的目的是要还武术的真面目,消武术界的众流毒。
练杨式的当然也有聪明人。傅钟文据说是不和外人推手的,傅大师的推手功夫究竟如何,很多人怀疑。大侠从来不怀疑傅大师的功夫,但如果傅大师真的不和外人推手,这就是一种陋习。
武术是要讲真才实学的,而武术的真才实学不是用看来衡量的。功架再好,不再实战中体现出来,一切都值得怀疑。大侠听说傅大师对大杆子情有独钟。练大杆子的人都明白,大松大软是练不了大杆子的。傅大师如果成天在家里练大杆子,一般的拳家大概也经不起大师一抖。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2&八种用意不用力
五 隐性内劲和显形内劲(下)
转了还虚兄的拳架视频,有人说好,如诗如画.有人说什么也没有,就一个慢.记得有个名家讲过,打拳动作过慢,劲一定会断.
这拳打得的确慢,并且慢得不一般.慢的原因可能是还虚兄服气打坐加站桩,所以人比较敏感.最近气功师尹达非开始学太极拳.也是一个慢.知道打拳慢的,有石明的弟子萧维佳,那是大家都知道的有功夫的名家,据说一遍拳也打一个多小时,博友豆豆讲他的太极拳老师打拳也是慢,杨式太极拳一遍下来有一个半小时.豆豆讲他老师因患颈椎病而开始学习太极拳,结果练得上了瘾.习拳六七年功夫上身,常同特种兵拳击手空手道相搏,只赢不输.
还虚兄的拳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世界里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因此,还是闭嘴为妙.
接着谈太极拳内劲,以前读瞿世镜写牛春明.有这样几句话:
牛氏曾练点穴功夫,内劲直透指梢。某次野餐,忘带开罐头刀,牛师伯即用手指点穿罐头盒盖。
以前看到此处,心中颇多疑惑,直到进入了显形内劲阶段,虽未练出惊人内力,但其中之变化,却也明白了大概,从而也更加确信,李雅轩大松大软的练法,的确能练出入里透内的惊炸劲力.
张侠源的文章,其实充满了商业味道,鼓吹秘诀之说.其实武术的关键在人,路子要对,还要吃大苦,耐大劳,总想走捷径,抄近道,绕过腰腿功夫而谈武术不过是痴人说梦.
隐性内劲阶段的人进步的速度一般赶不上显形内劲的人,我之所以能超过的几位都是不肯再下功夫,跟张侠源一样认为找到一两个秘诀就行了.
博文&如在水中游&中记载了我学拳的一些经历,我跟法国人特埃推手,从上去几分钟就喘到最后能坚持半个小时.那法国人也是到了显形内劲阶段.法国人每年都来泰国.并在曼谷购置的房产.去年十一月上旬,特埃又出现在了是乐园.
算算有十四个月没见面了,我觉得我在这十四个月里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原本以为稳操胜券了,但动起手来,还是旗鼓相当,毫无优势可言,无疑,我涨了,他也涨了.我现在明白,显形内劲阶段内劲的增长是日新月异的.我能跟得上他已经很不错.特埃来之前我都在家里练拳,他来之后,我连续五天到公园去跟他推手,五天后,他说腿痛,要休息几天.他后来还是天天推,只是跟我休息.
因为语言障碍,对特埃的情况只能了解个一知半解.他在法国任体育老师,也在武馆里教授太极拳和类似K1规则的美式踢打.特埃手臂极为粗壮,年轻时应是个拳击好手.对泰拳也略知一二,太极拳学的不错,曾获得过竞技推手冠军,而现在只玩内劲推手.特埃在推手时,一般都在锻炼他自认的弱势部位,根本就不在乎输赢.
特埃来泰两个月后,我自觉到了显形内劲阶段.并且很快就有了一次印象较深的经历.但跟特埃无关.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到了是乐园.在中泰友谊亭前面见到约翰,我跟约翰推起手来,跟他推手,我一般是化而不发.以前推手,他都觉得很轻松,甚至说,跟我推一小时不会出汗.但这次就不同了,我还是不紧不慢的跟他玩,只几分钟,他就开始汗往下淌.我继续推,他就跟着继续流汗.这样二十几分钟后,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两个人在说手喂劲,我就问他认识那两个人吗?他说他只认识那个年轻的泰国人,在美国学的陈氏太极拳,功夫不错.他又说,我给你引见一下,你跟他推推看.
这是一个纯泰国人,我们甚至没有任何寒暄就推起手来.我感觉他比约翰还差一些,没根却喜欢梢节领劲,一交手他就站立不稳,左边跑出去几步,右边又跑出去几步,边动边转,象一个走不规矩轨道的陀螺.有一次甚至转成屁股和后背亮在我的正前面.但他年轻,有的是力气,个子也大过我不少,他不停地向我冲过来,又不停地向外冲出去.就这样不停的冲撞了二十分钟,他大汗淋漓,我也有点浑身发热.他停下来对约翰说,他从没遇到像我这样的,所以极不适应.
连续推了两场,我虽未喘粗气,但也有点疲乏.正准备休息一下时,旁边的年长者突然说:我能跟你推一下吗?
我当然没有拒绝,两人马上就动起手来,只两三下,我就明白了.这是个高手,反应快,力气大,根也很稳,五六个回合后,我渐落下风.但我的脚是活的.马上用活步推手来应付,仍是觉得困难.
停下来后,跟他聊了起来,这人从台湾来,姓王,十几年前因体弱而不得不开始了学习太极拳,最近两年拜了一个有道家功夫的人为师,学习推手.自觉进步很多.尤擅长定步推手.很少有人能推动他.我跟他演示了一下肩胸攻化,他们的要求是一直要棚住劲,而推按的人要含胸用大力.这种练法不像我认为的攻化当中应该见力就走.他师傅不是练太极拳出身.但根极稳,任何人大力冲撞都无法动摇.他师傅的功夫强调站桩,推手练习强调骨骼的位置.王先生看来下了功夫,他随便摆了个拳架,一看就不一般。
我总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只要是练习起来有进步,而且一直进步就好.我说我练拳只有三年,打坐而不站桩.他听后也是称奇.我推手是不用力的.但我喜欢和用力的人推手.我觉得休息的差不多了.就提出再跟他推一下,而且是用他擅长的定步推手.这一次,我不敢大意,而意气也自然下垂,两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又像有胶粘在地上一样,不再处于劣势.但他确实也推的不错,我也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我坚信我练得方向没错,当不用力和用力的战平时,往后的发展趋势是不言而喻的.
推手真的可以用意不用力吗?真的可以.但用意不用力也是有很多的种类.
常见的有八种用意不用力:
1.&&&&&& 自己用意不用力,要求对方也用意不用力.
2.&&&&&& 要求对方用意不用力,自己想怎么推就怎么推.
3.&&&&&& 喂劲时用意不用力,推手时用力不用意.
4.&&&&&& 局部用意不用力,整体用力不用意.
5.&&&&&& 化时用意不用力,功时用力不用意.
6.&&&&&& 自己用意不用力,对方一定出点力.
7.&&&&&& 自己用意不用力,对方怎么推都行.
8.&&&&&& 有时用意不用力,有时用意也用力.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3&太极内劲三说
六 郑曼青招牌身寸劲(上)
我比较认真地研习正确的太极拳推手大概是从去年初开始,之前都是应物自然的瞎推一气.推手不是推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推手就是推手.我在之前推手的战绩还是不错的.但这不表明我真的懂得推手.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了.正确的推手不是方法而是功夫.所以会的人跟不会的人怎么讲也没用.但正确的推手也是需要正确的方法.看来功夫和方法都是离不开的.
记得去年以前写过一篇博文,&推手宜从长劲起&.其中有一段文字: 我从年初开始在推手时注意不用力.其实不用力推手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你有了相当足够的基本功.在推手时坚守"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原则.意在脚在腿而不在手.这样逐渐习惯成自然,慢慢就会越来越熟练了.当然刚开始时,可能失败的次数多,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用手了,当一下子改成用脚和腿来推人,开始肯定不适应,最好找不同层次的人来试验.光喂劲是没用的.大师们在喂劲时是不用力的.但真推起来就用力了.所以一定要真推才行.我开始用这种方法跟约翰推成功了.
约翰也是那种很牛的人,认为太极拳的真理已经握在他的手里了.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坚持在五六年的时期内每天练习五六个小时,总是有了一些东西了.而且除这五六个小时外,其他时间约翰基本上也是在网上寻找跟太极拳有关的资料.也算是每天太极八小时了.约翰推手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有规律的自动.我就是利用他的这一特点,每当他自动时,我就顺着他自动的方向,手上不用力,意在脚底一蹬,他就出去了.这是我在推手中成功长劲使用的开始.之后,也是如此.我每每用这一招将他推出.我后来将他喜欢自动的缺点告诉了他,但他听不进去,反而说,你推的根本不对.很多人就是这样,当自己手里握着一杯水时,别人手里肯定就不是水.约翰认为我推得不对,是他看黄性贤的视频看多了,约翰说,正确的发劲身体不可以向前探.
其实长劲是可以身体前倾的,魏树人推门惠丰就是用的长劲.但长劲用于高手或对方无缺陷时是发挥不出来的.所以李雅轩说,长劲是表演用的东西.但长劲又是基础.所以田兆麟说,推手一定要重视长劲.魏树人是个外向型的人,他多想把门惠丰给推动呀,所以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还是动不了门惠丰的根.
我在马来西亚的经历也是如此,我刚学好长劲,但这长劲在基本功和冠军身上都无效.好心的冠军对我说,你不要学那种推法,上步,用力.冠军对我说,郑曼青也是用力的.我没有跟冠军争辩,用嘴巴是说不服人的.但我坚信,我的方向没错.我用长劲可以推动接待我的老徐,但老徐说,我的味道跟他师傅推的不一样,他师傅是用弹劲,轻松把他给弹出去.
回曼谷后,我一直想着老徐讲的弹劲,我想我一定在三个月内学会弹劲,因此除正常练功外,我开始研究和实践这不明不白的弹劲.田兆麟前辈的说劲里面没有弹劲,只有长劲和截劲.我认为弹劲应该是介于长劲和截劲之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推手中弹劲的应用应该很重要.
一天,在太极拳论坛里,我看到这样的论题,太极拳的松弹劲练习,发布的网友叫不丁不八.内容大概是,松弹劲的开始是前脚把身体往后蹬,然后借脊椎向下的压力在尾闾处反弹.多次练习,越弹越松.
这文字写得不很明白,但动作的第一步分解得很清楚,就是身体重心要由前脚蹬到后腿,我试了一试,突然明白了田金龙博士的前后摆的第一步也是要前脚把身体蹬至后腿.我做了几次练习后,第二天找人一试,弹不出来.我继续照常练功,偶尔也做做松弹练习,三个月后,一天,我在等地铁时,手按栅栏,无意中试了一下劲,感觉成了.第二天找了两个人试劲,都将对方弹出去了.是方法找对了吗,更重要的是功夫长了.三个月,腿比以前松了.
信玉河攻门惠丰用的就是弹劲,是身弹加上手臂弹.如果你会看,你就能发现信玉河的两条腿就象两条大弹簧,极为恐怖.但信玉河发劲时机掌握得一般,推得太急了.不得不加上手臂的力量.毕竟,门惠丰也是高手.
最好的弹劲演示当属郑曼青.
这是太极宗师郑曼青先生的珍贵视频
在其中的彩色视频中有好几个郑曼青的弹劲示范表演,这动作我将其命名为郑子招牌身寸劲,最清楚的是8分58秒的发劲动作,郑曼青身子先向后移,再向前一窜,对手就跳出去了.当郑曼青在世时,他的很多弟子都很着迷郑曼青的这种发劲.在跟郑曼青推手时,只要郑曼青的身子一晃,对手就一定飞向墙去.时代不同了,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看着视频将其发劲动作仔细分解.但分解不了的是其四五十年的功力.尽管如此,我们学习的条件,还是比以前强了好多.
当我看明白其中奥秘时,我突然想起了林秋雅以前给我示范的黄性贤传下的揽雀尾总式,挤手接按手时,身子往回手却停留在原处,按时身子向前手还在原处.此即身寸劲的慢动作演示.身寸劲不同于李小龙的手发寸劲.太极有手不用手,意义就在于此.但身寸劲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好的身寸劲我们基本看不到.这也是太极拳的一个特点,方法不离功夫,而功夫需要功夫.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4&脚打七分手打三
七 郑曼青招牌身寸劲(下)
去年八月份的一天,我到是乐园去打拳,在中泰友谊亭的前面,遇到了约翰,因为有段时间没见了,所以约翰面带微笑的跟我聊得很开心.约翰说,他整理了网上所有带个侯字(班侯,健侯,少侯)的资料,又研究了所有杨澄甫及其弟子的理论.确立了最好的杨式太极拳训练系统.他现在就是按照这套系统训练,约翰接着说,YOU SHOULD FOLLOW ME.
我对FOLLOW 他不感兴趣,但还是要感激他的厚爱.我们之后推起手来,这家伙的功夫长了一些,我用原先使用的长劲已很难推动他,还好,我可以发弹劲了.李雅轩说,武汇川专打一点柔弹劲,不愧是杨家弟子.我不是杨家弟子,更不具备武汇川的实力.初学弹劲,打不了柔弹劲,只能打硬弹劲,一个发劲把他打出三步远,就像林默根发李秉慈一样,约翰走来又跟我推在一起,我又一个发劲把他推出两步,约翰愤怒,抬双臂倾全力向我扑按,我以神接,似乎早料到他会有这一招,一转身,他被摔倒我身后,在他脊背着地之前的一瞬间,我两手将他一把搂住,再扶拉起.
我以前不愿意推活步推手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活步推手的规则不够明确,看到一些人拉拉扯扯的纠缠在一起,认为还是定步推手来得规矩,脚一动就算输了,就得重来.田兆麟前辈认为太极拳的推手功夫尽在定步推手中,只要你的腿松了,自然就可以推活步.可惜能把腿松掉的人太少,包括象李秉慈这样的名家.
看了林默根同李秉慈的推手,我对于活步推手的规测才清晰起来,活步推手的规则应该是以推动对方两步而双方由粘手变成了脱手.如用弹劲或截劲将对方发出两步,双方的手及身体一定完全分开.
林默根对李秉慈的推手,林默根一挥手就把李秉慈打出三步.双方完全脱开,林一只脚向前跟了半步.第二次李秉慈有准备了,还是被打出两步,这俩步虽小了一点,两人也是完全脱手,这次,林默根的一只脚被反振向后移了半步.(这段视频我能背下来)之后李秉慈向前按冲,林默根顶住,脚跟也向后动了.推手讲接点不接面,林默根功夫大不讲理,点面同吃.发觉不对后改为接单不接双,两人就转了起来,林缓过劲来,李秉慈的长劲就无效了,林默根一个左右摆,李秉慈一头冲到圈外.
讲李秉慈一点功夫没有是不对的.他向前冲,能动了林默根的根.被侧面打出是输在技巧和经验.实际上功力上的差距就是第二次被打出的两步.大宗师杨禹庭最重要的传人文有祝大同,天下第一师.武有李秉慈,黑白两道走.
三活两死名家腿,是92年的事情.十年后,魏树人的腿似乎活了.幸亏活了,否则就白正宗了.魏树人80岁的推手看起来相当不错.不喜欢魏的人都说是作假.其实这还真不是假的.是真的.让我从技术面上给你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
什么是内家拳,使用内劲的就是内家拳,什么是内劲呢?内劲就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说落水狗上岸一抖毛是内劲,比较牵强,因为狗的呼吸功夫太差了.最好的比喻就是老太太拉屎攥拳头,屎出内劲。
内劲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动起手来内劲的标志就是脚打七分手打三.郭云深讲的是内家拳的基本真理.太对了.太极有手不动手是一种理想境界,太极拳动起手来,原则上也是脚打七分手打三,但太极拳是可玩可打的东西.太极拳推手可以推出脚八手二,脚九手一.这时,你看起来就像假的一样了.
能做到脚打七分手打三的基本要求就是身打,推手就是身发.孙存周说的浑身是拳就是这个意思.在太极拳的锻炼中,初级程度的推不动就是能将来力导入地下.这一点你只要腰胯松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做到.但要做到身发身打必须要两条腿全部松掉.内劲是一种特殊的东西,其特点是短而快.但如果你的腰腿不松,内劲就快不起来了.
就像电流在电压的作用下通过电阻一样,内劲也是要通过劲阻才能抵达对方,自身的劲阻越大,能输出的内劲就越小.太极拳要求的松软是一种在经过艰辛训练之后,减少身体劲阻使之变为最小的状态.所以李雅轩说,发劲的关键是松软.但李雅轩没说,关键的关键是两腿要松软.
太极拳上好的发放之劲就是这种纯借地之力.最好是一点也不运用手臂之力.纯内劲发人效果与众不同.发的人和被发的人都能感觉得到.这些东西是我在今年年初开始搞明白的.我最初能在推手中用纯借地之力,是去年下半年,跟一个也是不用力推手的人,但双方的实力差据较大.我用根劲将他打出,感觉真的很美妙.这跟之前讲的长劲完全不同.长劲虽然也是接地之力,但速度慢且随着身体的前倾可向前延伸.发放是要求短而快.令对手措不及防.在真实的推手中,只要能够做到一次,以后就有第二次.如果你只是在喂劲练习中玩这种游戏,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能掌握这种技巧.
这种美妙的发劲第一不易掌握.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双方实力相当时很难使用.但如果对手比你差三个等级就好用了,一发一个准.差三个等级,对方就是你的鹅卵石,随时把他扔出去.
人体的主要关节有肘,肩,脊,尾椎,髋,膝,踝等,如果对方其中的一两个关节是松开的.这种短劲就很容易被消化掉,此时就要靠手臂的延长用手臂之力才能把对方搞出去.郑曼青视频中黑白片里有一个郑曼青跟一个理着怪发型的精瘦的汉子的推手.这汉子其实有些功力,郑曼青三次把他发出,但三次都用了手臂之力.第三次尤为明显.用不用手上的力看手臂的延伸程度就知道了.
王壮弘也是讲究不用力的,但那位刘老师说他被王搞得很疼.就是因为这位刘老师也有点实力,王的身劲够不着了,只好伸手出力.武术中最重要的还是分出胜负,美观的问题倒在其次..
黄性贤比较擅长这种发放之劲.黄性贤是郑曼青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以前国内的人对他了解不多.我的一篇早期的博文就是为他而写,起因是一位网友看了黄性贤的推手视频认为他在作假,把太极拳给糟蹋了.其实黄性贤的功夫是真实的.黄性贤和王培生一样都是除了教拳动手应酬之外,每天都要独自保持两个小时的练功时间.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上合格的太极拳老师.黄性贤有上万名弟子,其中至少有百分之十跟他差着三个级别.因此随便找几十个人,就可以每天被他打得鸡飞狗跳.
黄性贤虽然只比郑曼青小十岁左右,但他赶上了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所带来的繁荣,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也是紧跟其后.黄性贤被评为大马最有影响力的华人,说明了其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身材高大的黄性贤被很多女性所推崇.曾一度,黄性贤被鲜花和女人所包围.据说,有的学生为能学到黄性贤的功夫,除付学费外,还以金条相赠.黄性贤以八十岁的高龄仍能迎娶二十岁的小女生,此壮举比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早了二三十年.黄的所作所为为人们昭示了,太极亦有黄金屋,拳中自有颜如玉的伟大真理.实在是我辈后人所应效仿的榜样.
不过,现在是MMA无限制自由搏击时代,我觉得还是郑曼青的功夫实在.黑白视频里的郑曼青霸气十足,向人们显示着,他是杨澄甫最有天分的学生.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5&世间德艺双馨少
八 但求德艺有一馨
技击是太极拳之末技,这话一点不错.因为敢讲这话的人都是大技击家,有着象杨家三代一样的功夫,会常常得到别人的称赞.这时,他们就会谦虚的说,技击是太极拳之末技.因此,敢讲技击是太极拳之末技的人,都是有着像杨家三代一样的武功的绝顶高手.因为如果你还不是绝顶高手,是根本没有资格讲这种话的.这又使我想起有关中西方风俗不同的一个笑话.一位外国人称赞一个中国人的太太VERY BEAUTIFUL, 这位中国人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外国友人只好说.EVERYWHERE.
四月一日这天,我去找凯理,他就住在我楼下,我跟他借了一把剑.之后我们来到停车场旁我练拳的地方.聊了几句后,也推了一会儿手.其中一次,他突到了我里面双手按在我的胸部,我紧张起来,感到气也上浮.但他就是推不动,他只好摇摇头,撤手了.其实他还算好的,前几个月跟几个朋友推手,除法国人特埃之外,敢突进来按在我胸口的,都被弹出去一两步.
我想这大概是我长久以来每天坚持练小般若桩的结果.太极拳在使用上要想进步还是很难的.尤其是有了一些进展后,正常人都会有点洋洋得意.这时,最好被人修理一下,去除骄傲的情绪.才会有着继续进步的可能.
我在09年十二月,突然发现就推手而言,已经可以和几个国家的顶级高手相差无几.心中暗喜之后,决定百尺竿头,更进它一两步.于是把开了近一年而房租正好到期的拳社关掉.以便于更有利的专心练拳.并确定在每天盘拳架之前,早中晚三次各练一小时的小般若桩.这种练法我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直到现在每天至少还是练习两次.小般若桩是选取了太极拳,八卦掌和通臂拳的一些动作,下盘用太极拳简易猫步,配合练安般念后的真正腹式呼吸.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一种命名为减氧运动的基本功训练.叫做小般若桩是因为尽管现在是在学习南传佛教,但我最初学习佛教是靠阅读一些大乘佛教佛经而记得一些名相,大乘佛教的佛经是从梵文翻译而来的.般若也是如此,其梵文的意思是智慧.佛陀在世时曾有人建议用梵文来做传播佛法的专用语言.但被佛陀拒绝.我弃大乘而专学南传佛学.但在安般太极拳法中仅以此小般若桩之名,稍作留念.
安般太极拳法中的太极猫步有五种,转脚猫步,标准猫步,简易猫步,跳跃猫步,和实战猫步.安般太极拳法最重视简易猫步,是因为这项减氧运动需要有量.一走一小时。但是在练太极拳架时,一定要走标准步法.郑子太极的步法是虚脚转脚,但却是简易猫步,这其实对初学者来说难度很大,仅就这一点,郑子太极拳可以说是简而不易.
对搏击者来讲,保证身体体力的基本功训练是很重要的。比如播球,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十五公里跑,李小龙的截拳道也是要求每天最少跑步半小时.做这些有氧运动是为了强化体质.而我的减氧运动就更好了,不仅强化体质,而且有内家拳能量积累的作用.我学拳三年多,对付两三个街头壮汉不成问题,可要是跟播球这类顶级搏击好手打肯定得输.但如果再给我一两年时间就说不定了,因为小般若桩和太极拳是一种积累运动.这种积累能量的运动方式是西方搏击训练技术所没有的.有些人问小般若桩的练法.其基础就是安般念腹式呼吸和太极猫步.如果你走猫步时呼吸速度降不下来,就不要谈什么小般若桩.
太极拳和八卦掌都是先在北京流传的神秘拳种,进入本世纪后,慢慢的在整个中国普及而且已经流传到海外.太极奸,八卦滑是流行的说法,这也是因为真正的太极拳和八卦掌的高手很难相遇,原因是练出功夫的人就那么几个.而在擂台上的表现,太极拳和八卦掌就像一对难兄难弟,自始至终,差强人意.对这一问题,行家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实根本的问题就是基本功不过关.梅惠志曾谈到有练八卦掌的被练散打的追着打,一边逃一边转着八卦趟泥步.梅惠志本身也是八卦掌出身,他讲此事的心情应该跟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样的.看柳印虎谈太极拳就知道,上世纪二十年代太极拳界能被称为整柔的只有杨澄甫和郝月如.杨澄甫的弟子曾参加过各地的擂台赛,成绩都不理想.
我练太极拳虽只三年多,但已经深深体会到,只要你的基本功够了,擂台上一定能走出拳王阿里的流星蝴蝶步.阿里打拳也是借地之力.看他打拳甚至能找到脚打五分手打五的感觉,还好过张志俊的梢节领劲,下四上六.张志俊大师在中国风头正劲,但我怀疑,张志俊大师玩的是内家拳吗?
董海川的弟子当中,功夫最好的是马维祺.但此人品德稍逊,且享年只有二十九岁.但从这点可以看出,武功好不一定武德也好.而且,内家拳根本用不着十年不出门.说到马维祺,又想起了杨氏首徒武汇川,这也是一个没品的,但武功卓绝.
德艺双馨最好,德艺单馨也不错.只是我们放眼看去,武术七段八段,太极五代弟子,德艺双臭的倒有一大堆.有道是存在就是合理.既然合理我们也就心安理得了.
德艺双馨的虽然太少,但还是有.
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于1982年,选举时高票当选会长的是王文魁,但王文魁拒绝了此一头衔.王文魁是眼睛程弟子刘斌的高足,功夫深厚.但为人谦和,很受同门的尊崇.王的后来传人,把八卦掌分为三大派,尹传高架,程传中架,及宋长荣传的低架.
文革前, 王文魁在公园遇到一位练八卦的老武师,其人练的是宋派下盘掌,二人较武,龙争虎斗,不分胜负。那人架子极低,全是下盘式子,左右盘旋,忽远忽近,忽前忽后,转身变掌,来去无踪,式子低步子就长,一步近丈,速度极快,真是防不胜防。所幸王先生功力深厚,掌式变化快,才仅仅打个平手。分手时二人相对称赞,都不禁脱口说:“今天算是见到八卦功夫了!”
附: 回忆我的师爷王文魁先生(一)
原北京第一届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本人的师爷王文魁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了。回想起老人家生前精湛的武艺和高尚的情操,至今还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王文魁,河北新城县人,自幼喜武,十几岁离开家乡来到北平,经友人介绍,拜程廷华的真传弟子刘斌为师。从此,王先生如鱼得水,潜心学艺,刻苦练功,深得老师的喜爱。师徒俩曾在一起看管昔日王公府邸多年,使得王先生能终日守在老师身边,朝夕求教,技艺精进,将程式八卦掌的真谛继承下来。由于他功夫纯正,功力深厚,成为同门中的姣姣者;又因他谦逊好学,待人诚恳,深得众人爱戴,曾经代师传艺,扶持过很多同门的师兄弟。建国后,王先生工作之余热心于培养八卦掌新人,也曾与贺龙、陈毅二帅一起探讨八卦掌的健身之理,多年来为八卦掌的流传做了很多工作。向其求教之人遍及各地。
王老先生为人淳朴忠厚,是位可敬的老人,不但有着传奇式的经历,而且武德高尚,一生习武从未伤人。与人较武时只以功力赢人,点到为止,即使发力送人,也只是让你退出几步,不至于摔倒。笔者曾向老人学背身掌,只觉瞬息之间,自己就被顺劲发出,不得不连退三步才站稳,真是恰倒好处。只有一回,王先生与一位老武师交流拳艺,一掌出手,因其习惯于沉肩坠肘,膀子随之送出,胳膊顿时长了一截,而对方却又退不及时,顷刻栽倒。这使得王先生深感惭愧,觉得对不起人,后来,每每提起此事,总是磋叹不已,不能忘怀。当年,王先生在其徒的婚礼上,偶遇一位当地有名的少林老武师,二人相见恨晚,比武较技,各施本门之特长。那位老武师被王先生就势托起按于床上,随之又松手扶正。二人哈哈大笑,老武师大声称赞:“王老师名不虚传。”后有人问起此事,王先生却极力赞扬老武师的功夫,说不是人家不成,只是练得不是一路劲罢了,言语中没有丝毫贬低人家,抬高自己的意思。
一九八一年,北京成立八卦掌研究会,推选会长时他所得选票最多,本应是会长,但老人念自己年岁已高,还是执意让给了别人,他想集中精力尽余生去培养后学,减少一些社会应酬,因此只担任副会长直到谢世。
王老先生练功和教功总是刻意求真,一板一眼绝不走样,平生练功不走花架子,所以功夫绝纯。当年,京城一位功力深厚的老武师,身高马大,碗口粗的白蜡杆子他能用力一抖断成三节,凭着这样的功力他在王老先生面前却十分谦虚,从来不当着王老练大杆子,大家都深知王老的八卦功夫好,任凭你多大的力量,在他面前让你找不到力的着落点。老人功力奇特,曾有人见过他把千层纸摞在一起,一掌下去中间几层的纸全碎了,上面和底下的纸却丝毫未损。除了本门功法,他还擅长保定快跤,弹弓百发百中。可惜,很多东西没有流传下来。老人常说:八卦掌代代相传,招法之演变,套路之增减,多有变化和不同,然而此门功法的精华在其特有之“功”,这一点不能变。又说八卦掌要紧的是练好单、双、顺三掌,其间单换掌尤为重要,只有练好单换掌,才能体会到八卦掌的劲力。可惜,现在有谁能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呢?老先生还说,过去的人学的式子并不多,然而功夫纯正,有人仅凭真功,一招两式在手就从无敌手。他回忆起文革前在公园遇到一位练八卦的老武师,其人练的是宋派下盘掌,二人较武,龙争虎斗,不分胜负。那人架子极低,全是下盘式子,左右盘旋,忽远忽近,忽前忽后,转身变掌,来去无踪,式子低步子就长,一步近丈,速度极快,真是防不胜防。所幸王先生功力深厚,掌式变化快,才仅仅打个平手。分手时二人相对称赞,都不禁脱口说:“今天算是见到八卦功夫了!”每说到此,王先生总是感叹今天练武求真的人太少了,对世上流行的浮华风气十分不满。
说明:王文奎逝世于1986年.此文作者是王文奎先生的徒孙,老张武迷,不久前逝世.感到世间又少了一位德艺双馨的习武者.仅以此博文表示深深的敬意.
老张武迷的博客: .cn/bjlzwm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6&不要被初相所迷惑
九 不要被初相所迷惑
我到凯理家里,跟他借一把剑。凯理大方地拿了一把他不用的剑给我。拔剑出鞘,剑身已经生锈了。凯理对我说,这剑比普通的剑稍重一点。所以没人喜欢用。他是以很便宜的价钱把他买来的。能借到剑就好,我提着剑带着凯理到我平常练拳的地方舞起剑来。真的是有点重,我玩的又是左手剑,感觉很是吃力。原则上说这类剑是不会怎么重的,但因剑长将近一米,所以这一点重量带来的力臂会让不适应者感到吃力。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把剑不知换了多少主人。想到人不能得寸进尺,我不好意思跟凯理讲换一把轻一点的。只好凑合用了。但是感觉多少有点郁闷。
一个月后,我的剑越舞越熟了,感觉不出这剑有什么重量了。我也越来越喜欢这把笨剑了,我就问凯理,能否把这剑卖给我?凯理说:NO ,这是把古董剑,他不会卖的。荷兰人真是贼精。
这见事使我想起了在文章上看到的陈发科的故事,说陈家沟有一对重剪,除了陈发科外没人能玩得动。我想陈发科幼年体弱,即便强壮后最初玩这对剪也一定相当吃力。但当他玩熟以后,感觉稀松平常的时候,就已经是全村无敌了。这对剪后来没人舞得动,有可能是大家找到更好的训练方法了,更有可能是大家拿起剪来都觉得重,认为根本玩不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其实初相是很迷惑人的。
博友狮子讲他一次走一千八百猫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很轻松的量,只是你没有走过,你的记忆力没有这样的经历。人的身体有适应力,也有记忆力。开始肯定是不行,几个月后人会整个变样,比你找什么好老师都强。
狮子是个有头脑的人,他看我博文看得很仔细,找到重点。我留意他,是因为他给我留言,他想学武氏太极,想去找李伟明老师。
他感到了尾闾中正的重要性,他在博文中用了拼命两个字,屁股拼命往前推,而且要时时刻刻往前推。
狮子说的感觉屁股往下一掉,其实是腰胯分离的感觉。腰胯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这种感觉。什么是腰胯分离呢,一位舞蹈家讲的很详细:
人们腰和胯,就像一块板子。这个不行,必须分开。腰和胯能够干各自的事情。
我给一些人举例:跳舞如同关公骑马耍刀。腰以上,是耍大刀用的,这是舞。说关公来了,拍马舞刀,舞刀就是要上身来舞,腰以上的事情。
胯以下干什么呢?骑马。说评书的说关公胯下赤兔马,怎么不说手上赤兔马呢?胯,包括胯,胯以下,才是骑马的。落实到跳舞,就是胯以下是走步的,移动位置靠胯以下,这是蹈。手舞足蹈嘛!挥手为舞,走路为蹈,合称舞蹈。
这样你就需要腰胯分离技术。一边骑马驰骋,一边挥舞大刀。这样你就厉害了,像关公一样,过五关斩六将。
可是你要是腰胯不能分离呢?一体的,那么骑了马,耍不了刀;耍了刀,骑不了马。
所以,跳舞一定要把腰和胯分开,能够各走各的,这样你就是真的舞蹈。
练太极拳也要求腰胯分离,但跟舞蹈不同。腰要松,胯要沉。从尾闾中正开始找,腰胯分离。松腰沉胯。沉下来的胯就像一个倒扣着的碗,找到这种感觉你打的才是太极拳。之后会感到尾椎象个用绳子吊着的锥子向下扎去。去意好像龙卷风,风从哪里来,就从锥子来。
化外村民讲他要找这屁股往下掉的感觉,但可能找不到,因为化外村民安般念程度是一分钟三息。三息程度的人一般腰胯已经分离好了。
从村民的博文可以看出,最近他的状态也不错:
“松”,就一个字恐怕太极练一辈子也不一定说得清。我看论文太多了,始终不知道什么是“松”。自学就这样好,怎么理解怎么来,我想人体最放松的状态就是睡觉,睡着了我连梦都没有,更没打梦游太极的可能,最接近的状态就是刚睡醒那种懵懵懂懂,懒洋洋但头脑特别灵敏的样子。就按这种“松”的感觉打拳,一趟下来不知不觉就是35分钟,再把节奏细节调节一下还可以慢一些。
  练习的速度变化带来感觉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呼吸。我一直是打拳自然呼吸,不管深浅长短,现在小腹的感觉太强烈了,我试了一下,控制小腹的呼吸就可以控制节奏,手脚根本不用去管他,就管腹部象风箱一样起伏,拳路就自然走。现在的问题一是下意识太重,二是不均匀,有时候会断。这个问题我把它放在安般念里找答案。
慢慢来,好玩。
从以上文字看出,村民打拳时已经开始出现腹式呼吸了,其实这就是太极内功的初始状态。但他用词不对,呼吸不能控制,只能感觉。练下去,感觉会越来越好,当然猫步还是不能少。
我的博客只是用来记录我的练功体会,这些东西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我这里也不是讲堂,但大家称呼我老师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做过小学老师,也当过中学老师。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7&高手论谈混沌劲
第三十四章 解读李雅轩(一)
一 高手论谈混沌劲
三年前开始学拳,不久后,读了陈龙骧编著的《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被其深深吸引,连读两遍,感觉第一是好,第二也是好,第三还是好。读后觉得受益匪浅,而且感觉都能看明白。为之后的练拳确定了大的方向。后来去深圳时,看到有类似的版本《扬氏太极拳架精解》和《李雅轩太极拳遗著汇编-杨氏太极拳诠真》,都买回来且都认真阅读了。关于李雅轩,我在这次学拳之前从没有听说过。学拳之后,除了读上面的几本书之外,也认真读过张义敬写的〈太极拳理传真〉。在网上看到了萝卜酒写的脍炙人口的《老拳师的故事》。张义尚的〈养生蠡测〉只看了其中跟太极拳有关的部分。我想很多太极拳习练者都跟我一样,对李雅轩的人品武功钦佩不已.
现在再来看这些书,跟三年前的感觉完全不同了。其实三年前是不可能看的懂的,只是自己认为自己看懂了。解读李雅轩,这名字起得比较大,在解读时,我将以这三年所学之心得体会,结合其部分文字,解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1955年1月日,在老玉纱街道5号附1号,我与栗子宜练习推手时,我忽然找到一种劲道来,这种劲对子宜的这种身架的情形用之颇有效,特为记录如下:
这种劲在初发时没有一定方向,无一定着意点,若无所为,只是以松松软软的身势向对方缓缓的透去就是,以俟对方来化时,我便顺其化劲的去向随之,在这种随动之中,一定会审出对方之根基重心点来,我便陡然出一个突击之劲向其重点鼓之,其必跌无疑。
此种发劲,因为它去时如浑浑混混无一定的主意点,全凭临时因对方之化力而决定,故我命名此劲为混沌劲.未知合理否,以后请高明审定之.
查此劲,我于1931年在杭州浙江省国术馆时,与杨开如的朋友华夷推手时,曾找到过这种劲.当时华夷的功夫很好,化劲很活,我比他的功夫稍高也有限.我以手法找住了他再发劲,总是打不干脆,在无可奈何之际,我忽然找出此劲来,连去了几个,屡试屡验.因为我这些年与人推手,因未遇过有好化劲者,所以二十余年未用过此劲了,几乎忘掉矣.今幸与栗子宜推手中又找了出来,心窃喜之.
按此劲澄甫老师善用,每与人推手打得很脆,当时我还体会不到,现在应当时时记住。
认识邹邹是去年的事了,他是意大利威尼斯人,我听到别人叫他邹邹,所以我也叫他邹邹.邹邹练太极拳很多年了,但练习推手大概只有两年左右.我去年4月份跟邹邹推过一次手.他先发了个冷劲,把我推出一步.之后,我占据上风,但很难推他,我向前攻,他身体后移.我接着来个类似左右摆的攻击,却发觉他得身体可以象转椅一样转来转去,而且脚底下的根却非常牢固.我后来虽然把他推出了两三次,但效果不怎么好,推动的比较勉强,而且我用了手上的力,显得硬手硬脚.这事虽过了很久,但我始终有印象.一方面是邹邹软的出奇,一方面是考虑在碰到这类人时有没有办法能推得好一点.
不久前,邹邹又到了曼谷,而且当天早晨就到是乐园来练拳.之后,我跟他推起手来,我知道他的化劲很好,身软根牢.所以沾手后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把自身的身势放稳,两手虚起来向他轻轻地摸去,三两下找到他的重心,脚底下有感觉了,身子往下一沉.他就出去了.我用此方法,连连得手几次.邹邹因为长途飞行,旅途疲劳,故状态欠佳,无还手之力,所以我这个实验做的相当成功.两天后,邹邹缓过精神,在跟我推手时主动进攻,我轻松应对,趁其劲力转换之间的断续,将其发出,之后其守而不攻时,我还是用老办法,用手虚虚的摸他的重心,摸到后,就把他发出.一周后,再次相遇.我仍靠这个方法,把他发的心服口服.有时他用手抓攥,我也没有说什么,转腕挣脱后,仍能将他发出.
我觉得我使用的方法,跟李雅轩说的混沌劲基本相似.只是我的功力不够,所以混沌不起来,而且感觉上这种发劲的步骤顺序倒是清清楚楚.第一,要虚实分清.手臂为虚,身势为实.第二,步步为营,稳稳向前.第三.摸到手后,用根劲打.
这种劲在使用上有几个特点.一,使用者须能掌握太极发放之术,即借地之力,而不是手臂之力.二.使用者的功夫要高于对手.否侧无效.三.此劲适合用于对付善化之人.
李雅轩说,澄师善用此劲,盖澄甫师功大无敌,别人一般只有走化的份.故澄师善用此劲.在澄师的弟子当中,李雅轩的身体柔韧性最好,应该被澄师用此劲发出较多,故而印象深刻.李雅轩于1931年因好手华夷而找到此劲.此时,距李雅轩拜师学艺的1914年已有17年.之后忘了此劲,因很少碰到好的化劲.24年后,也就是1955年因为李师的一个天才学生栗子宜而又找到此劲.一般认为栗子宜是李雅轩功夫最好的学生.而因为栗子宜的身势特点.李师用此混沌劲,打起来得心应手,一打一个准.
此文不适合初学者.如果你能看懂这篇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基础.
高手论谈混沌劲,混沌虚实最分明.
需要说明的是,我目前的身手与1955年李师写此文时的身手差距仍远.故解读不可能完全正确.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8&由人之劲由己劲
二 由己之劲由人劲
一 我之去劲,为什麽一般的人化不了?
因为我之去劲,又松又软又沉着,又掌握了各种听劲的方法,所以对方化不了.
二& 我因而想起杨老先生说过:"发劲,有两种劲,一曰打由己的劲,杨班侯先生就善打这种劲,别人化不掉,百发百中,因为班侯功夫又具备各种听劲功夫,此所以别人化不了.二曰打由人的劲,是在出手要发未发的时候,心中无一定的主张,以挨对方来化时顺着对方化的方向去打之,也是百发百中,早先健侯先生善打此由人的劲.”
三& 我师澄甫公对这些劲的奥妙兼而有之.有刚暴之由己劲,又有柔化的由人劲,所以人称太极泰斗.能用这两种劲都是有多年成熟的太极拳功夫才能发,如功夫未到即学打这种劲,那是画虎不成反类猫耳.
四& 因而我感到凡事须多下功夫才有把握,不独练拳也.如冒冒失失的来几下子,以图侥幸成事,是不行的.
我从三月份起,一直在是乐园中泰友谊亭附近教尹达非的几个朋友练习武式太极拳,尹达非陪太子读书也在旁边跟着比划.我们也只是星期天才去.一个喜欢推手的太极拳爱好者老马看到我在那里后,也于每个星期天到那找我练习推手,老马酷爱运动,以前是跑马拉松的.改练太极拳后觉得乐趣无限.而且老马非常喜欢推手.他是跑马拉松出身的,所以耐力持久,不断的向我进攻,老马的特点是善攻不擅守.
由于双方实力差距较大,老马的进攻对我毫无威胁,我趁着其换劲之时的间隙,不断将其弹出,身背五张弓变成了身背一张弓,被弹出的老马毫不气馁,走回来马上进入角色,再次向我进攻,但总是再次被我弹出.
在一边看热闹的尹达非说,老马的动作很大,似乎竭尽全力,却不能动摇你的根基. 你的动作小,却能把他打出几步,看起来有点怪.我对尹达非说,我是借地之力,不是用手臂的力量.太极拳的发放之术即是如此.
澄师把发劲分成两种,一种是由己的劲,一种是由人的劲.先说由人的劲.之前讲的混沌劲就是由人的劲.这种劲用于善化者.但用此劲的人的功夫要高于对手才行.健侯先生武功绝伦,别人一伸手,就觉得攻不进去,只有走化的份.所以健侯先生善打此劲.
健侯先生的功夫是露禅先生亲授的,并在露禅先生的监督之下练功,露禅先生对其子要求严格,其刻苦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于想象的.健侯先生曾苦的要自尽,幸被发现.现代人以为有什么秘诀就可以练成绝顶高手,杨健侯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不付出超人的努力代价,是无法获得超人的功夫成就.
掌握由人的劲对在推手中对付某一类人有很大好处.发这种劲就是一要步步为营,二要反客为主.两手臂犹如蛐蛐的须子向对方探去,摸着了,头顶脚踩就可以轻拿重放.当然也可以轻拿轻放,这也有其特殊的用处.
我在邹邹身上找到这种劲后,第二天碰到一个练太极拳的资深老者.我之前跟这老者推过两次手,一年前一次,两年前一次.都是只化不发.老者推不出我,我也没动老者.没动老者的原因是我当时发不出好劲,要赢他很容易,一顶就能把他顶出去,但老者见多识广,被拙力顶出去肯定会不爽.这次,我就是用这种由人的劲,因为老者有些功力,也是善化者.我稳稳的用身势缓缓向他靠去,两手虚着劲摸他的重心.摸着了就一踮脚,轻轻地把他发出去一两步.如是五六次.全部成功.即显示自身实力,又可以不得罪他.
李雅轩讲1956年在北京开运动会时,有个练吴氏太极拳的湖南省运动员,化劲很好,以吴图南的功力,还是发他不出去,到是李雅轩把他发出去几回,想必就是用由他的劲,但李雅轩觉得打的不干脆.不干脆就是此人极柔软,发着了也要化去一些身劲,只是躲不过手臂上的劲.李雅轩爱动脑筋,之后用引进落空的方针,以倒撵猴式将其打出丈远.
进入7月,我连续两个星期天都到是乐园去活动,邹邹和老马都在永年拳会的场子练拳.我在这里先跟老马大战.再同邹邹轻摸.之后跟另一个朋友老巢推手,老巢是老太极了,练了将近三十年,老巢是所有高手的崇拜者,这其中很多人都是他看着开始学拳的,但后来水准都超过了他.老巢好在不气馁,每天打他的拳,每星期日来是乐园推手.
我去年上半年跟他推了一次手,他说阿邓玩的是丹田气,是不用力的推手,其实我感觉我还是用力了,只是我的力比较整.之后我试着跟他玩纯不用力的推手,他感到吃力,但我无法把他发出去.去年十一月初,我跟他在某拳师的场子一处摸来摸去,我不用力,就是不能推动他的根.老巢认为我没玩真的,对我说,阿邓,你把我推出去试试看.我说好,你数一,二,三吧.我双手向里合,向其重心一鼓,老巢化不了,双手来顶,我觉着我的力道整,而且脚底下也有感觉了.我的劲道整而大,老巢整个人腾空而起,向后退出近两米.半年过去了,我的拳发生了质量上的变化,但我跟老巢推手,如果一点力不用,就是没法推动他,只要意念在两手上一合,两手一用劲,老巢就会向其后方飞去.我总共用此方法两三次,但老巢记忆力好,我只要一合,他就往后跳,而且越跳越远.形成了条件反射,就像喂劲表演一样.
我推老巢的劲,就是打由己的劲,老巢虽练拳多年,但周身骨节并未松开,我用内劲功击,其用手臂来化,在定步推手中,身劲的范围不及手臂的运动范围大,老巢又有二十几年的经验.虽然生勾硬播,却能保自身的平衡.我如用一点手臂上的力量,其化不了只好来顶,我的劲整,好过他,自然把他顶飞出去.(其实这也说明我的东西还不灵)
一般人推手,用的都是由己的劲,如果功夫未上身,用的就是由己的力.这种劲用于不善化者,或不正确化者.由人的劲一定要用于比自己弱者,由己的劲却可以用于比自己强的人,只要他反映不过来或者有失误,都可以冷不丁把他打出去.虽然双方较技总是功夫大者胜算大.但在功夫都不到家的情况下,先下手为强还是有一定的效果.我们看到的竞技推手都是发由己的力.有一定功夫的人,喜欢后发制人.这种人的身体已经有了一些特殊的变化.
杨班侯先生的时代跟现在是不一样的,有些比手都是以性命相搏,班侯先生被誉为最善技击者.杨家的第二个杨无敌.功夫是非常的好,手比你快,身比你活,脚比你灵,打由己的劲,动起手来不客气.
都是由己的劲,这之间的差距除力量速度外,还有意念.一般人的的意念在自身的肘手和对方的重心.而班侯先生的意念可能是其自身的整体和对手的周身.杨班侯善斗,而且是两位大师调教出来的.
需要说明的是推手跟散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杨澄甫后期是以推手为主,对此说什么的人都有.但如果你看了李雅轩的文字,就应知道,跟澄师这种功夫层次的人,你只能玩推手,玩散手,除非你自己想变残废.
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对于推手的输赢不可太重视,也不可不重视.
将我的安般太极拳法发表于网络之上,是希望有人照此演练,或借鉴经验,在年老之前,能练出杨家三代的功夫.当然,我有可能是第一个。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39&一筒姜山僵柔劲
三& 一筒姜山僵柔劲
李雅轩记名人的发劲情形
1。禄禅发劲,是虚无所有的打法,被打者挨上后,还不知是如何挨的打,算得上神妙致极。
2。班侯发劲,如晴空之霹雷,啪的一声,已把人摔出丈外,很多人已被打坏了。
3。健侯之发劲,是以轻妙之手法摸之,手法虽轻,可以使其跑不了,而后如放箭一样,将人射出,真可称为神沾圣手了。
4。少侯之发劲,是松灵致极,冷快无比,他鬼鬼崇崇的令人不好琢磨,不好防备,人已被他打痛了。
5。杨老师之发劲,是冷打丹田劲,临发时心中若有所思,在劲去时,如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瞪眼之际,其人头早已落地一样,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出去。这是弹出去的,射出去的,真所谓发劲如放箭也。这种发劲,我感到比放箭还快,如触电一样崩出,真称得上是内家拳神勇也。
6。武汇川专打一点柔弹劲,不愧是杨家的弟子。他的学生名张玉者,发劲也还可以,发长劲的松弹力还不错。
7。崔毅士(立志)会发松沉劲,发时先吸一口气,然后以松弹之劲打去,此劲可以把人打出声,此谓以气打气之功夫
8。董英杰力大胆大,敢打敢上,这是他的长处。他善揉措劲,可以将人揉得东倒西歪而后倒也。
9。李香远(宝玉)一辈子的苦功,身势的曲折柔软够,尤其是他的发劲比任何人都充实。其是他的以劲比任何人都充实。其劲能入里透内,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我认为在机变奥妙方面还不足,如此更可知太极拳之难也。很难出现一位完全的好手,实在不易,故一百多年来,只出了杨禄禅先生一人,其次班侯、健侯及澄甫老师也。
10。田兆麟的如断下来样的软打功夫也好。
11。郑曼青善于打一种摸准了之后挺身进步将身攻出的打法,人虽小,有功夫,有胆量,所以对方虽其有备,亦被其打伤。
12。我本人是更不行,虽在机变虚无奥妙,冷打、丹田劲各方面都有点,因跟随澄甫先师十余年之久,我的长处是用机变难测手,打冷快闪电劲,不喜欢与人沾沾粘粘的鼓涌,但可惜早年未善用功,本身本资也不够,以至成就不深,诚可惜也。
我所讲述的有关太极内劲的内容也都属于太极拳懂劲的范畴,对于懂劲.李雅轩曾对弟子说过,”太极拳只有一个懂劲和不懂劲的问题.如不懂劲,会一百个发劲也等于零.
跟之前讲的一样,这里存在一个方法的问题,也存在一个功夫的问题.懂劲是功夫问题,但懂劲也有不同的程度.田兆麟说,初识懂劲,尚存断结俯仰之病.真正懂劲之后,即能得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之效.
懂劲之路也是一条慢长之路,其尽头就是阶及神明.按懂劲的不同程度,太极拳内劲可以分成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和虚无劲.
僵柔劲是随处可以看到的那种发劲,在这阶段,会化了一些,但发不出好劲,只能用手臂之力将人顶出去.这阶段的推手,往往是力大者胜.
松沉劲就不同了,已经找到支点了.找到支点后,就可以运用杠杆原理了.所以此时的发劲不论是手感还是观感都会令人觉得与众不同了.
但好的松沉劲并不多见,给李雅轩印象较深的是崔毅士. 李雅轩记有:崔毅士(立志)会发松沉劲,发时先吸一口气,然后以松弹之劲打去,此劲可以把人打出声,此谓以气打气之功夫.
从李雅轩的描述可以看出发松沉劲有两大要素,一是丹田呼吸,二是腰腿功夫.瞿世镜讲,崔毅士在傅钟文家坐着推手,一个发劲,将铺地面的木板震断,这就是主宰于腰,其根在脚了.
李雅轩所写的东西,大都出自其晚年,此时李雅轩的功夫已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了.李雅轩喜欢讲的是另外两个阶段,即轻灵劲和虚无劲.但轻灵劲和虚无劲的基础就是僵柔劲和松沉劲.不从松沉入手,是找不到真正的轻灵.有人说,李雅轩是老江湖,入门的东东一点都不讲.我的感觉是,一个人的大脑装不了太多的东西,处在高深阶层的人,往往已经记不住他们在门外徘徊时的情景.
举例来说,比如推手要从化劲开始,但不同阶段的推手有不同的化劲.
在僵柔劲阶段,化劲就是拨化,所谓横能破竖.在松沉阶段,可以是棚化,此时可将来力引至脚底.在轻灵阶段,化劲才应该是走化.王培生讲的,接触点一点都不给,这是真正的好的化劲,但不是入门的功夫.在虚无阶段,化劲乃是神化,所谓寸草不粘,蚊蝇不落.
上面的讲法是指在典型阶段的典型化法.但在一般人的化劲里,即含有拨化,也含有棚化和走化.以拨化为主者,即初学.棚化为主是行家,走化者,高手也.
棚劲是一切太极内劲的基础,但有时候,有人把棚劲和顶劲混为一谈.网上说,罗邦贞在上海跟一高手推手,双方顶牛,顶在一起.我想应该是双方棚住,不给对方机会.当然也有些人功夫不纯,棚中有顶.
李雅轩讲的四种劲法,其实是太极拳功夫的四个层次.这四种劲法,并不是你想练什么劲就练什么劲,而是你在哪个层次就只能练哪种劲也只能用哪种劲.
僵柔劲是最初的功夫,其特点是敏捷有力,很多人练太极拳后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反映比以前快了.没用力,但推手时对方说力气大的很.有些人得到这种感觉后,还会沾沾自喜,以为这就是太极拳,这就是柔中有刚.殊不知这是不入门的功夫,是典型伪柔.
松沉劲就不同了,是已经入门的东西了.但这个门有点太难入了,多数人穷极一生,还是不能达到松沉劲阶段,以致有些太极拳专家们在一起发出慨叹,到底太极拳是什么.郑曼青曾说过,太极拳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太难了.
我在&太极推手走马观&一章中,曾讲了几个人,其中一人我叫他三月,因为他只三个月的功夫,就从一个被大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弱者,变成了一个不惧任何高手的勇士.他用了三个月,其实这一阶段的内涵就三个月.
这样的问题是几十年的老问题了.在台湾,大概三十多年前,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太极拳推手比赛,夺冠的大热门是个老外,而这老外,连练拳到推手不过三个月而已.这老外最后得了亚军,他输给了台湾的爱国哨.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40&难得立志好松沉
四.难得立志好松沉
接着侃,一筒姜山僵柔劲.难得立志好松沉.
于志钧是中国有名的太极拳推手专家,在九十年代,于志钧自言曾同200余位中国国内的顶级好手较量,其经验之丰富.基本上是无人能出其右.所以当中国太极名家代表去台湾时,于志钧顶替了不敢动手的杨家嫡传正宗而作为出面推手的专家代表.于志钧相当自信,认为台湾的总体推手水平不可能超过大陆的推手水平.
于志钧此行获得了两岸业界好评,也为中国国家体委圆了面子.
但看看我博克视频里于志钧的讲话:于说,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寻找在竞技推手当中,有没有办法可以使用以小力克大力,以柔治刚,以静制动,将对手发出圈去的方法.
我想于志钧是应该找不到了.
因为要做到这些,方法是次要的,而功夫才是主要的.就是你一定要能达到纯熟的松沉劲阶段.
但纯熟的松沉劲并不多见.所以我们看到的推手比赛并不好看.
在网上可以看到有个很热门的话题.一个是推手时有骨头劲,二是可以用地球打人.据此二题讲了一些方法和一些理论.我觉得这两个话题也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功夫的问题.如果你达到比较纯熟的松沉劲阶段,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推手时你用手推对方,一定有骨头劲,如用脚推对方味道就变了.但如推手时能用脚推对方,此时你的腰胯位置已经不同常人了,尾闾中正后身体会变成一个力的通道,此时你就是用地球打人.如果这样一分析,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在杨澄甫的知名弟子中,崔毅士大概是比较早就达到这一境界的.不论怎么说,崔立志都是杨家最重要的弟子.崔立志也有成大师之命,不过这是一个有功夫的大师,他很早就奉师命代师单独受徒了.在杨澄甫南下之前,杨家有三个得力的弟子,除了功夫出色之外,他们也帮忙杨家处理内内外外的事物,这三人就是王旭东,阎月川和崔毅士.人称崔阎王.在杨澄甫一九三一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所罗列的弟子名单中王旭东排第五,阎月川列第六.可见阎王功夫非同小可.但并非所有有功夫的人就能开枝散叶,薪火相传者,不见阎王只见崔.
李雅轩应该是个眼光很高的人,在其讲述的发劲特点的十二个人中,除杨家的五人和他自己之外,只提到了当时的六位好手,这其中就有崔毅士.崔毅士会发松沉劲.
但李雅轩对崔毅士的评价是褒中有贬.贬中有褒.李雅轩认为崔毅士的发劲是有缺陷的,是要拿好才能发的.
以我现在的感觉,推手发劲是一定要拿的.只是拿的有轻有重而已.其实,到目前为止,说手喂劲的到处可见,可是真正懂拿人的没有几个.我之前解读的发由己的劲,是相当于重拿.重拿可以重放,也可以轻放.而由人的劲是轻拿,轻拿可以轻放也可以重放.
我去年这个时候跟一个练大成拳的荷兰人推手,双方推的差不多.但其中一次我功不成又退后时,对方说,你已将我拿住了,为什么不发.我说推手不过是玩,何必太认真.我确实没有非要赢对方的意思.但将他拿住时,我根本就感觉不到已将其拿住,我的听力和经验都不足.
在僵柔劲阶段是不用拿的,关键要有力要快.当双方有差距时,瞎猫就总能找到死耗子.到虚无劲阶段也是不用拿的,但那有点神话的味道.神话吗,留着以后再讲了.
掌握松沉劲的关键是在于腰和腿.尾闾正了,腰自然会慢慢松.而腿的功夫也是在尾闾中正的前提下,一步一步练出来的.光松到脚底还是发不出好劲,能发松沉劲的一个关键就是李亦畬讲的两股前节有力.其实太极拳和打坐一样,你要想降服你的心,先要降服你的腿.
石崇英是现代比较公认的实力派人物,他讲太极劲就是一个六面力.我曾留意他的成长过程,这人年轻时是体操运动员,在体质上跟一般人比就是天生丽质了.他也练马派八卦掌.他曾规规距距的走了七年圈.谁都想拥有象石崇英一样的功夫,但有谁又肯象他一样走七年的圈呢?
谈个有兴趣的问题
到松沉劲阶段是否可以跟专练散手的人一较高低呢?这跟年龄有关,如果你三十岁之前就能达到这种功夫层次,是绝对可以打的.拳怕少壮!三十岁的人,气血旺盛,精神强足,只要抡起带着根劲的王八拳,就少有人能抵得住.
如果是四五十岁就差多了,对付一般壮汉没问题.碰到职业散打的,就好像你拿着一杆带刺刀的三八大盖.去跟一个拿两把手枪的人决斗,不论对方是双枪老太婆还是双枪李向阳,你都凶多吉少.怎么办,只有朝下一个目标而去,争取达到轻灵劲的层次.
我在七月中旬跟几个朋友推手时有了发放自如的感觉.开始跟老巢推时,一定要用点手上的劲才行,之后发觉我用腰腿也能将其带动,一次众人要求老巢跟我推手,结果十几秒后他就爬在地上.
有个朋友说,阿邓,功夫真好.我约两个练泰拳跟你打一下怎么样.
我说,好啊!你给多少出场费,有没有医疗保证.
对方不言声了.
八月初,我付了几千块的学费,在离我家最近的一个泰拳馆(我家附近有三家),开始了一个月的泰拳学习.
发表评论:
馆藏&11207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仙之路1.9鬼神密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