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如何修改美国火箭炮发射的发射模式

细节干货告诉你 丧心病狂的火箭炮是怎样炼成的
关键字: 中国火箭炮卫士AR-3阿布扎比防展阿联酋远程火箭炮火箭弹03式
中国制造的火箭炮总是军迷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可以简单写作“丧心病狂”,当然也可以读作“干得漂亮”。但是新中国的自主国防比世界老牌列强年轻许多,那么我们经历了什么,最终造出了如此举世瞩目的武器呢?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以细节与干货简述了中国火箭炮是怎样炼成的。
第12届阿布扎比防务展是世界军工产业界的一次盛事。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奢华的防务展之一,在展会上,有来自沙特、阿联酋、巴林等诸多石油富国的买家,在现在面对IS威胁的前提下,海湾国家更是可能掀起一股购买先进武器的狂潮。
中国军工企业在本届展会上同样风头十足,今年中国在展会上展示的实物包括了一辆AR-3型370毫米火箭炮。
珠海航展上的AR-3型370毫米火箭炮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中国在今年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扩大了其远程火箭炮的选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方工业公司展示的AR-3火箭炮,该火箭炮发射车可配300毫米和370毫米两种火箭,一辆车可以携带12枚300毫米或10枚370毫米火箭。射程分别为140公里和280公里,均具有GPS和惯性复合制导能力,命中精度3米之内。可携带反装甲子弹药和高爆战斗部。中国展示的300毫米非制导弹药可携带19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或携带414-623枚反装甲\反人员子弹药,由此推测制导型火箭弹的战斗部情况。
此外,中国航天长征国际集团也带来了他们的A系列火箭和卫士系列火箭弹,以及M20导弹。此外,曾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WS-32、WS-33、WS-35、WS-2、A100、A300、WS-22、WS-1B、WS-1等熟悉的老面孔也都在展会上出场。
航天集团隔壁的中国国际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则带来了SY300、SY400制导火箭弹这些火箭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命中精度50米-30米。
SY300制导火箭弹
可以说,中国在这次展会上推出的一系列火箭炮都处于当今世界的一流水平。美俄目前在火箭炮和短程战术导弹的新型弹药领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俄罗斯最新的“飓风-1M”火箭炮实际上是用双联模块化发射装置兼容其220毫米“飓风”和300毫米“龙卷风”火箭弹,此外还有一个“旋风”或者“卡玛”火箭炮则是把发射管数量减少到6管的“龙卷风”。最新的300毫米火箭弹射程也不超过100公里。而美国M270火箭炮所配用的277毫米火箭弹也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射程70公里。美国把陆军远程炮兵打击任务交给了其ATCAMS炮兵战术导弹,射程150公里。
通过这些简单的数据比较就可以看出,AR-3火箭炮在射程、精度、威力方面甚至比许多国家的短程战术导弹还要强大。单位时间内投掷弹药重量更是大幅度胜出——370毫米火箭弹的战斗部重量估计两倍于300毫米火箭弹,一辆发射车一次发射10发,其投掷重量比美国M270系统一辆车2发ATCAMS大,而且敌方反导系统面对密集来袭的10枚火箭弹自然拦截难度也要比单单2发导弹大得多。
其实中国火箭炮世界第一这件事已经是大家人所共知的事情。只不过,中国什么时候才在火箭炮领域走到这个位置,很多国内的军迷显然还存在误解。
早年间,我国研制大口径远程火箭炮和研制其他重要国防军事装备一样,走过了一段艰难的道路。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大口径中远程火箭炮如今鲜为人知的71式180毫米火箭炮,这种当时的“大杀器”射程只有10公里,甚至不如当时苏联的BM-21型的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
罕见的是71式180mm火箭炮
在71式成为中国大口径火箭炮滥觞的同一时期,苏联于1975年开始装备220毫米“飓风”多管火箭炮,这种火箭炮的射程达到35公里,战斗部重量90-100公斤。这种长寿的火箭炮系统至今在乌克兰内战中仍被使用。其火箭弹产量十分巨大,俄罗斯最新型的“飓风-1M”火箭也能兼容使用这种220毫米火箭弹。
为了应对这种射程远,威力大的火箭炮,中国随后又研制了83式火箭炮,该火箭炮射程超过了苏联的“飓风”,达到40公里,但该型火箭精度远不如“飓风”,而且由于没有采用折叠式弹翼技术,发射装置较为庞大,每辆发射车仅能携弹4发。因此该型火箭也只在我军内少量装备,从1983年生产到1985年停止。苏联解体后,我国在该型火箭炮基础上发展了WM-80火箭炮,射程达到70-80公里,一辆发射车容弹量提高到8发。WM-80火箭炮系统出口到了亚美尼亚,我军自身并未装备。
83式火箭炮,可以看出车上火箭弹仅有4枚
然而WM-80火箭炮仍然并未加入我军服役。同样,利用“红旗-2”防空导弹部分技术发展出来的“卫士”1和卫士2火箭炮也仅有国际买家入手(土耳其),我军自身并未装备。原因一样,这种火箭弹虽然射程相当好看,但精度太低,不能满足我军自己的要求。
中国火箭炮真正进入快车道是在21世纪的事情。一方面,提高火箭炮部队作战能力,也为了应对台海紧张局势,我军引进了俄罗斯的BM-30“龙卷风”火箭炮,这种火箭炮采用了惯性简易制导技术,精度大大提高。后来我国又仿制了这种火箭炮,也就是今日装备部队PHL-03式火箭炮(出口型称为A100)。
“龙卷风”是一种冷战末年开始装备苏军的新型火箭炮,它的射程和威力都比早期的220毫米“飓风”大有提高。中国在引进“龙卷风”时就注意到,虽然该型火箭炮在系统设计,简易制导系统等方面比国内同类系统要领先,但其火箭发动机,弹体构造,乃至多种单个设备方面,还不如中国当时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
于是,不久就出现了与“龙卷风”口径相同,但增加了射程的新型国产火箭弹。在2013年时装备PHL-03火箭炮的我军部队就实施了用该型火箭炮攻击100公里距离外目标的试验,并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很可能是使用了经过改进设计的国产新型弹药。因为不久,射程在A-100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的A-300火箭炮就面世了。
但即使是采用了新型弹药的PHL-03火箭炮,依然没有完全满足中国陆军集团军级火力支援武器的全部要求。
在2010年前后,我国内的诸多厂商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射程150公里-300公里的新型导弹和火箭炮方案。经过几年的选型和竞争,选型工作可能已经尘埃落定。从多方面信息分析,我军最终选中的可能就是北方工业公司的370毫米火箭炮系统。
370毫米火箭炮与PHL-03火箭炮相比,主要的进步在于采用了模块化装填。
PHL03式火箭炮
传统的火箭炮在发射后装填工作极为繁琐,即使有自动装填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装填并再度发射。因此以美国M270火箭炮为开端,新型火箭炮都开始采用模块化发射/包装桶技术,火箭弹出厂的时候就被放在包装桶里,包装桶本身就是火箭的定向管。然后将多个定向管集合在一起装入类似集装箱的容器。这样只要将容器装上发射器就可以完成一次装填了。
AR-3的370毫米火箭射程比300毫米火箭有大幅度的提升,它的火箭燃料重量可能两倍于300毫米火箭,因此射程达到300千米也不奇怪——为了出口限制,外贸火箭弹的射程是280公里。
而要攻击如此之远的目标,精确制导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不再是龙卷风火箭炮的“简易”制导了。据北方公司介绍AR-3火箭弹的圆概率误差可以达到5米,这不是仅具备惯性导航能力的“龙卷风”可以相提并论的。在21世纪的今天,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让AR-3的新型370毫米火箭成本得以大大下降,同时性能大大提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朱海舟中国兵工学会
【火力倍增,活力无限】箱式发射火箭炮
&发布人:yxf&& 日期: 10:49:56
【】【关闭】
?? 火箭武器是依靠火箭弹自身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把战斗部发射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火力压制武器装备。自1933年苏联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多管自行火箭炮“喀秋莎”以来,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积极研发并装备了各类火箭炮,火箭炮已成为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现代机电、控制、通信、导航、材料等技术的进步,火箭武器迎来了升级换代的又一个高潮。除了大量应用电子和信息技术,构成体系化的火箭武器系统之外,火箭炮自身的技术进步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箱式发射成为现代火箭炮采用的主流技术。该技术使火箭武器由功能单一的压制火力平台转变为多功能、大威力、精确化的通用发射平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我国箱式发射技术发展情况我国火箭炮箱式发射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研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目前已完成内装和外贸多种箱式发射火箭炮系统。我国批量装备部队的新型箱式发射火箭炮系统采用“弹药装填车装填”方式,外贸型箱式发射火箭炮产品的装填方式既有“自装填”,也有“弹药装填车装填”。我国火箭炮箱式发射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装备和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前列。除内装我军部队的轮式、履带式箱式发射火箭炮系统外,我国还同步发展了多种外贸型箱式发射火箭炮系统,包括能够共架发射300/370毫米火箭弹的AR3型远程多管火箭炮和“卫士”2型远程多管火箭炮等,它们均采用箱式发射和“弹药装填车装填”方式,均已小批量外贸国际市场。“自装填”SR5型多管火箭炮(题图)是我国最新推出的外贸型产品,受到国际军贸市场追捧。每门火箭炮可装载两个储运发射箱,每箱装20发122毫米火箭弹或6发GR1型220毫米战术导弹,并可兼容其它口径的多种弹药,可对50千米以内的集群目标实施间瞄压制,也可对70 千米内的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火箭炮采用箱式发射模式,集成“自装填”系统,再装填时间5分钟,既可适应3米长的122毫米储运发射箱。也可适应4.5米长的220毫米储运发射箱,与M270火箭炮的自装填系统相比,其适应多弹种装填的能力更强。
中国300/370 毫米AR3型远程多管火箭炮箱式发射技术 火箭炮箱式发射技术起源于舰载导弹发射系统,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开始应用于炮兵火箭炮武器系统,是对传统的火箭炮管束集成式定向器的革命性突破。箱式定向器由多个定向管按照一定的排列要求,通过箱式框架集成为一个整体,一般由定向管、框架、定位及闭锁结构、弹/箱及箱/炮电气联接机构组成,具有气密要求的定向器还设有相应的密封机构。按照功能区分,箱式定向器可分为发射箱和储存/运输/发射箱(简称储运发射箱),发射箱只作为火箭弹发射的定向器。按照定向管的材料,箱式定向器可分为金属箱式定向器和非金属箱式定向器。非金属箱式定向器的定向管采用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制成,优点是重量轻、成本低。目前的非金属箱式定向器多为储运发射箱,一次性使用,火箭弹出厂时即封装在箱内,平时无需保养。与传统的管式、笼式、轨式等定向器形式相比,火箭炮箱式发射技术简化了弹药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战场准备程序,利于实现机械化快速装填。同时,箱式定向器可以灵活集成多种口径的定向管,易于实现火箭炮多口径、多弹种的共架发射。
中国“卫士”2 型远程多管火箭炮
中国SR5 型122/220 毫米多管火箭炮
SR5 型多管火箭炮发射GR1 型220 毫米战术导弹
SR5 型多管火箭炮从地面装填储运发射箱
M270 火箭炮配用的227 毫米储运发射箱
采用滑轨式定向器的BM-13 火箭炮 箱式发射两大特点相对传统火箭炮“管式发射”模式“一炮一口径”的设计,箱式发射模式具有两大主要优点。一是其对弹药口径“不敏感”,可以方便地实现一个平台“弹箭共架”发射不同口径的无控/有控火箭弹、陆军战术导弹、巡飞弹等多种弹药。二是无需在阵地进行弹药准备,可以实现弹药的快速再装填,大幅度提高了火箭武器的反应速度和“打了就跑”的战术机动能力,自身生存性能显著提高。【弹箭共架】无论是功能单一的发射箱还是储存、运输、发射三位一体的储运发射箱,理论上任何不超过箱式定向器最大容积的火箭弹、导弹甚至无人机都可以应用于一个发射平台。通常我们所说的通用发射平台也是基于箱式发射这一技术前提才得以实现。采用箱式发射技术的典型装备如美MLRS(M270火箭炮),可以共架发射227毫米无控/制导火箭弹和610 毫米陆军战术导弹(ATAC?MS);巴西ASTROS Ⅱ火箭炮可以发射127毫米、180毫米和300毫米三种火箭弹和“法卡奥”炮兵无人机;中国台湾地区的“雷霆”2000则可以发射117毫米、180毫米和227毫米火箭弹,等等不一而足。箱式发射对于简化火箭武器的装备序列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弹种的研制不必拘泥于现有口径,大大地提高了发射平台的适应能力,有效延长了装备的服役期;由于能够在同一平台“弹箭共架”发射不同弹径的精确化、智能化、信息化弹药,使火箭武器同时具备了对面目标火力压制和对点目标精确打击的能力,显著提高了火箭武器的作战效能。【快速再装填】火箭武器的特点是多管联装,短时间内可形成强大的火力密度。以苏联BM21“冰雹”122 毫米火箭炮为例,一个营(18门)齐射约20秒,可发射720枚火箭弹,相当于122毫米榴弹炮20 个营360 门火炮的齐射火力;一个MLRS火箭炮营(27 门)齐射可发射324 枚火箭弹,相当于16个155榴弹炮营的齐射火力。但由此带来的难题就是如何快速为已经打空的火箭炮补给弹药。传统的管束集成式定向器需要逐管装填,每一枚火箭弹都必须对准定向管才能推弹上膛定位闭锁。仍以“冰雹”火箭炮为例,完成一个齐射弹药(40发)的装填约需7~10分钟,还不包括装填之前的弹药开箱、擦油、结合引信等一系列流程,实际的弹药准备时间约在1个小时左右。而且这些工作都由一个七人炮班完成,劳动强度之大(122 毫米火箭弹每发弹重66.7千克)可想而知。即使后来出现了专用的弹药装填车或装填机(如我国的履带式122火箭炮),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向装填机内补给弹药仍然依靠人力完成。同时,人工装填也仅能适用于重量较轻的小口径火箭弹,对于大口径火箭弹,重量及体积已远超出人力所及,典型如俄罗斯BM30“旋风”火箭炮,弹长7.6米,弹重已达800千克,只能依靠机械化装填。装填时运输装填车和炮车需尾部对接,由自动对中系统控制火箭炮的随动系统进行调炮,实现火箭炮定向管与装填导轨的对中。虽然是机械化装填,但缺点显而易见:两车对接后长度超过25 米,且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高,战时技术阵地的选择或阵地修整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装填速度也很慢,装填12发火箭弹时间约20分钟。箱式发射技术使传统火箭武器的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箱式定向器本身已是多管集成,一次吊装就相当于完成N发火箭弹的装填,装填效率大大提高,炮班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目前采用这类模式的火箭炮装填时间大约在5分钟左右。战场准备则更为简单,状态正常的箱式火箭弹直接整体吊装即可,完全不需专门的弹药准备时间,大幅度提高了火箭武器的火力反应能力。
采用笼式定向器的BM-24 火箭炮
采用管式定向器的63 式107 毫米火箭炮
M270 火箭炮火箭炮
巴西ASTROS Ⅱ火箭炮
中国轮式122 毫米火箭炮装填 &
台湾“雷霆”2000火箭炮&箱式发射技术关键 箱式发射给火箭武器的作战使用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但集储存、运输、发射功能三位一体的储运发射箱则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关键技术。【定向器集成】箱式定向器需要将若干单独的定向管按照科学的排列规则,通过箱体框架刚性联接而成。集成后不但要保证各定向管之间的平行度和位置精度要求,还要满足射击、行驶、吊装、码垛等不同工况下的刚强度要求。射击时,整个箱体尤其是前端迎气面结构要能承受连续射击时高温高压燃气流的持续冲击,定向管在承受燃气冲刷后绝对不允许出现窜动、转动变形和变位现象。对于火箭炮而言,行驶过程尤其是采用履带式底盘的火箭炮在复杂路面行军时,对箱式定向器引起的冲击振动要超过发射过程的影响,因此,还应确保箱体框架与定向管集成结构的强度、刚度及防松。吊装时则应充分考虑承受跌落等瞬间过载冲击,运输和长期垛码要有足够的刚度,确保箱式定向器结构的稳固性。 【可靠、快速机电联接】为实现装填的快捷可靠,弹箱需设置机械及电气接口,能够确保弹箱在炮架上快速、准确的定位及可靠闭锁,并实现火箭炮与火箭弹点火回路的可靠联通。为确保任意弹箱对炮架的通用性,除了对储运发射箱的一致性具有较高要求外,对箱、炮的联接机构还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联接机构具有一定的容差量,消除箱、炮制造误差带来的影响,提高使用可靠性和发射精度。 【抗燃气流烧蚀、冲击】火箭弹发射时,火箭发动机尾焰作用在发射架迎气面的瞬间温度可高达2 700℃以上,对于发射架尤其是非金属定向管的结构和涂覆材料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多管齐射时温度场环境最恶劣,对定向管的抗烧蚀性能也是最严格的检验。通常要求,一次性使用的非金属定向管经受齐射状态下的烧蚀和冲击后,不得出现引燃、剥离、开裂等受损现象。在火箭武器大类中,火箭炮的抗烧蚀性能要求高于导弹类武器。原因在于火箭炮基本都是多管连发,架体和定向管需承受相对较长时间的持续脉动高温高压燃气的烧蚀和冲击;导弹则以单发为主,应力环境相对简单。例如,某中口径火箭炮40 发齐射时,非金属定向管将持续承受约30秒钟的高温高压燃气烧蚀和冲刷,第40号定向管需要经受前39发火箭弹燃气流对它带来的烧蚀冲刷而不得损坏,确保不影响储存在其中的火箭弹的技术状态和正常发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防静电、抗干扰】火箭炮带弹行军,或者储运发射箱弹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弹体和管壁摩擦会有静电产生,积累到一定电量而又不能及时泄放就会导致火箭发动机静电点火,这是必须消除的技术安全隐患。我国曾发生某型火箭弹在运输过程中静电点火和火箭炮静电意外发火车毁人亡的惨剧。如果是金属箱式定向器,方法相对简单,通过金属管壁—发射架—底盘将静电导入大地。非金属储运发射箱则通过涂覆防静电涂层、搭建静电泄放回路等技术措施解决静电安全问题。同时要合理设计引信装定电路和发火电路,控制安全电流,防止外部强电磁干扰和系统内部电磁互相干扰造成安全隐患。【长储密封】储运发射箱的一大功能就是弹药的长储,这也是简化弹药勤务保养的前提。为确保火箭弹在整个寿命期内保持正常的技术状态,防止外界空气、湿度、盐分等对弹药的氧化和侵蚀,非金属定向管的密封性能要求非常严格。通常采取的效果较好的技术措施是向管内灌注一定压力的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避免元器件的氧化,同时使管内压力略高于外部气压,起到增压密封的效果。日常可定期检测压力。不足之处是每个定向管都需安装一套注气接头,成本会有所增加。也有简便的方法:纯粹依靠定向管前后端盖的密封机构隔绝管内外空气。效果不如前者,但成本较低。为实现长储,非金属定向管自身的材料和前后端盖的密封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抗老化、防盐雾、防霉菌性能,满足10~15年的长储要求。为了便于日常对储运发射箱内的火箭弹进行状态检查,储运发射箱需设置电气检测接口,通过专用的检测适配器一次即可对整箱弹药的回路电阻、引信电路等进行检测而无需打开每个定向管。 【发射安全性】与只具有发射功能的定向器相比,箱式发射要可靠解决储运发射箱的发射安全性问题,涉及到更多的技术环节。基于火箭弹头部的引信要求,发射时火箭弹冲破前密封盖的力不能影响引信功能或危及安全,要求该力尽量小;基于抗燃气流冲击和负压能力(已发射火箭弹尾流对附近区域的前盖形成的负压或在高原地形下造成的管内外压差)的要求,该力又要求尽量大,形成一对矛盾;同时要求前发火箭弹的破盖碎片和散落轨迹不能影响后续弹的发射和弹道安全。对于发射间隔较长的大口径火箭炮或陆军战术导弹等,多采用易碎式前盖,盖板预制应力槽,弹头冲破前盖后盖体按照预制槽规律破裂。如美M270火箭炮所配储运发射箱的前密封盖,由于发射间隔较长,破盖的碎片在下一发火箭弹发射时早已脱离发射区域,不会对后续射弹造成安全上的影响。对于射频较高的火箭炮,为消除破片不能及时飞离发射区域的隐患,可以采取整体破盖技术,盖体脱落后沿预定轨迹迅速脱离发射区域,确保后续射弹安全。还有机械开启式等其它开盖方式,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导弹武器。【低成本】箱式发射的储运发射箱是一次性使用,和弹药一样同属消耗品,因此对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对于导弹武器而言,储运发射箱成本即使自身单价略高,在整个导弹系统中所占比例仍很低。对于常规火箭弹,由于弹药成本相对较低,储运发射箱自身的设计必须从结构、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多管齐下,在完成长储、运输、发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否则将相当程度上抵消箱式发射带来的好处。 外军两种典型箱式发射火箭炮 典型的箱式发射火箭炮有美国的M270(MLRS)、巴西的ASTROS、意大利的FIROS、土耳其T122和俄罗斯正在研发的“狂风”系列火箭炮等。上述装备均采用箱式发射技术,装填方式有两种型式:一种是火箭炮集成自装填系统或自带随车吊(自装填),自行完成再装填;另一种是依靠带起重设备的专用弹药运输装填车进行装填(装填车装填)。M270 火箭炮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箱式发射技术的火箭武器系统。1976年由美国、德国和英国开始研制,其间法国和意大利先后于1979年及1982年参与了研制工作。该系统1983年装备美国陆军,1989年末在欧洲生产,1994年作为制式武器装备德、英、法、意等北约国家及日本等国。系统主要由履带式底盘、带自装填系统的发射架及火控系统等组成。发射架可容纳两个储运发射箱。每个储运发射箱可容纳6发227毫米火箭弹或1发610毫米陆军战术导弹(ATAC?MS)。储运发射箱长4.04米,宽1.05米,高0.72米,储运发射箱空箱质量为402千克。定向器为玻璃纤维制成的管式定向器,其内径为298毫米,后段安装4条螺旋导轨,以使火箭弹滑离定向器时获得低速旋转提高发射精度。储运发射箱集储存、运输和发射三种功能于一体,储存期10年。 该炮集成自装填系统,其优点在于大大提高了弹药运输车战术使用的灵活性,弹药车只需将弹药卸下即可离去。火箭炮既可从弹药车上直接装填,也可从地面装填。该炮完成装填需5分钟,其改进型M270A1 完成装填仅需3 分钟。火箭炮通常只需3人操作,紧急情况下1人也能完成发射和再装填操作。美国在M270火箭炮的基础上还发展了HIMARS(高机动火箭炮系统),采用轮式越野底盘和“自装填”发射架,装载单个储运发射箱,战斗全重13.5吨左右,仅为M270的46%,两者弹药通用,使其轻型机械化炮兵部队拥有了与重型部队同样的打击能力。俄罗斯现役的火箭炮BM-21“ 冰雹”、BM-22“飓风”和BM-30“旋风”均采用集束式的定向器。2012年,俄罗斯研发出自己第一个采用箱式发射技术的122毫米火箭炮“旋风”G,后续又研制出口径300毫米的“狂风”S以及口径220毫米的“狂风”U,一门火箭炮装载2个储运发射箱。三型“狂风”系列采用同一发射平台箱式发射,预计2015 年装备部队,计划2020年前后替换现役的122毫米、220毫米和300毫米等“管式发射”火箭炮系统。俄罗斯箱式发射火箭炮采用“弹药装填车装填”方式,再装填时间为5 分钟。由于采用箱式发射模式,“狂风”G 的作战效能超过“冰雹”的2.5~3倍,而“狂风”S的效能则超过“旋风”的3~4倍。 俄罗斯还推出了CV-9A52-4 轻型多管火箭炮系统,采用越野卡车底盘,可装载一个储存6 枚火箭弹的储运发射箱,弹药装填车的起重机能在3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再装填。 结束语火箭炮箱式发射技术特有的“弹箭共架”和“快速再装填”两大特点,有效克服了火箭武器射弹精度差、持续作战能力不强的缺点。特别是随着军事信息技术和精确打击弹药技术的快速进步,箱式发射火箭炮能够“弹箭共架”发射不同口径的无控火箭弹、制导火箭弹、陆军战术导弹、巡飞弹、无人机乃至战术防空导弹等各种弹药载荷,使火箭武器更加火力十足、效能倍增,发展潜力无限,为实现陆军炮兵从传统的火力支援兵种向信息化条件下的火力打击战斗兵种转型创造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 【】
【】【关闭】政治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深受前苏联影响的中国陆军对火箭炮这;灵云认为,要改装为集装箱化武器系统,候选兵器必须;参照这些要求,国产PHL-03式300毫米远程多;超远程火箭炮系统射程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神鹰”-400八联装垂直发射超远程高精度火箭炮;首先是火炮;盖打击能力;同时,以往的大型火箭炮系统繁杂、庞大的操作系统相;其次是火箭弹;灵云认为,以往型号相比,
政治问题。综合这些因素,灵云认为在中国现役兵器中,只有一种是最合适的,这就是超远程火箭炮。
由于历史原因,深受前苏联影响的中国陆军对火箭炮这一重要的远程压制火器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对陆军炮兵尤其是火箭炮的发展下了很大功夫,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中国在远程、超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上有多个品种。包括已经批量服役的PHL-03式30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卫士-2D十二管超远程火箭炮系统和新型“神鹰”-400垂直发射远程高精度火箭炮系统。那么,在诸多型号中,哪种最适合改装呢?
灵云认为,要改装为集装箱化武器系统,候选兵器必须满足多个苛刻条件。首先,集装箱内空间非常狭小。如此有限的空间里,不仅要部署弹药,还要集成相关的人员、指挥控制系统、通讯系统和动力电气系统以及液压机械装置。而携带的弹药还必须满足一定基数要求。因此,所选装备的体积和重量必须受到严格限制。但又不能影响射程和威力。同时,候选武器必须具备足够远的射程和一定打击精度,只有这样才能能够作到打击的远程化。此外,传统火箭炮使用的倾斜式发射方式只能向某一固定方向射击,已经无法满足全方位火力覆盖的需求。
参照这些要求,国产PHL-03式30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最大射程为150公里,无法满足远程作战对射程的要求,因此被首先淘汰出局。卫士-2D十二管
超远程火箭炮系统射程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但该系统体积重量过于庞大。加之其精确度较差,而且采用的传统倾斜式发射方式无法作到360度全方位覆盖,很难满足需求,因此也不能入围。最终,只有一种现役装备最合适,这就是国产“神鹰”-400垂直发射远程高精度火箭炮系统。
“神鹰”-400八联装垂直发射超远程高精度火箭炮系统,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一种全新的武器系统。该系统首次亮相是在2008年珠海航展,是目前通过公开的权威资料已知的,世界上唯一一种垂直发射超远程高精度火箭炮系统,也是中国目前最新型的超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欧美和俄国尚没有类似产品。主要装备陆军营级部队,用来攻击敌方远程纵深地域的军事基地、集群装甲部队、机场、港口等目标。即可以直接摧毁目标,也可以发动远程攻势布雷,将敌方封锁在一定区域内。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火箭炮相比,该系统有极大的优势。
首先是火炮。传统火箭炮采取的都是倾斜发射模式。这种发射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而且技术难度小。但最大缺点是,火炮发射时只能指向某一固定方向,无法作到全方位覆盖。“神鹰”-400火箭炮系统在火箭炮领域首次采用了垂直热发射模式,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垂直发射超远程火箭炮的国家。垂直发射模式的采用有多种好处。首先是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尤其是非常适合在空间狭小的场所如城市或密林中发射。其次是可以大幅缩短火炮准备和反应时间,提高了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最重要的,则是使“神鹰”-400具备了360度全方位覆
盖打击能力。在世界火箭炮武器家族中,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能力已经超过了卫士-2D超远程火箭炮。
同时,以往的大型火箭炮系统繁杂、庞大的操作系统相比,“神鹰”-400系统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整套系统包括火炮、人员和电力机械系统以及指挥火控系统都集成在一辆8X8发射车上,机动性非常好。控制车驾驶室内拥有以中央火控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的数字式指挥、通讯控制系统,拥有多具大型彩色液晶显示矩阵。火控系统自动化程度之高,只需3人就可以操作整个系统。
其次是火箭弹。单纯从外观上看,“神鹰”-400的火箭弹与传统火箭弹就迥然不同。首先,传统火箭弹控制翼面很少,一般只有尾翼等。而“神鹰”-400的火箭弹则采用了以往只有导弹,尤其是防空导弹采用的边条翼。其次,是火箭弹尾部出现了以往只有导弹才有的燃气舵。这在目前的火箭炮中也是绝无仅有。因此,从外观看,“神鹰”-400更近似于导弹而不是火箭弹。采用边条翼和燃气舵,主要是为配合垂直发射模式以及新的制导系统。边条翼可以在火箭升空和飞行过程中提供升力保持稳定性,而燃气舵一方面用于在火箭弹垂直发射后的机动转向飞行,同时配合制导系统和其他控制面,使“神鹰”-400的火箭弹获得了以往型号从未拥有过的,一定的机动变轨能力。这种有限能力虽然不如导弹,却可以大幅提高火箭弹规避对方拦截的突防能力,同时更为今后近一步的改装和升级提供了保证。
灵云认为,以往型号相比,“神鹰”-400火箭弹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打击精度有巨大提升。以往火箭炮一个致命缺陷就是精度低,即便是卫士-2D在精度上也仅达到300米,有一定不足。为此,“神鹰”-400配备的火箭弹在提高打击精度上进行了很大改进。“神鹰”-400的火箭弹采用了由前期惯性制导系统加末端GPS/北斗卫星定位复合制导的模式,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增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或被动红外/热成像导引系统。配合精良的火控系统,“神鹰”-400的打击精度小于30米,如此精度已经超过一般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在世界火箭炮武器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由于“神鹰”-400的卫星定位制导系统以及灵活的垂直发射模式,不仅可以象传统火箭炮一样,对某一目标实行大规模面覆盖的打击。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对多个不同目标进行逐点精确打击,这是以往只有导弹才可以作到的。
与大块头的卫士-2D火箭弹相比,“神鹰”-400的火箭弹要“苗条”不少。该火箭弹长约7.5米,弹径400毫米;战斗部重约150公斤,采用单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达250-300公里,已经脱离远程范畴,成为一种典型的超远程火箭炮。一套“神鹰”-400系统一次携弹量为8枚,已经超过了卫士-2D的6枚,火力密度和杀伤力都超过卫士-2D。而且其发射系统和火控系统采用了目前国际流行的模块化技术,可以视情况不同随机调整载弹量。火箭弹采用的是一体化方形贮运发射箱。这也是世界新一代火箭炮发射箱最主流的设计样式。火箭弹出厂时就装在箱内,箱体同时起到储存和发射的双重作用。这是以往只有导弹才使用的技术,可以大幅减少后勤保障难度,增加使用灵活性。目前,“神鹰”-400火箭弹主要配备有高爆战斗部、钢珠/破片杀伤战斗部和温压云爆战斗部。规划中的新型战斗部则包括类似卫士-2D的电磁脉冲弹、子母弹燃烧弹以及反装甲目标的特种双向末敏子母弹寻的弹弹头。其中的双向末敏子母弹寻的弹属于典
型的精确打击武器。该弹种特别之处在于,母弹飞临地方装甲集群上空后,战斗部与弹体分离,随后自动分裂为多截独立弹体。每截弹体上都配有一个末段制导装置,包括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和末段被动红外导引头。分离后,首先释放降落伞以延迟下降速度。同时导引头将自动引导弹药直接攻击坦克装甲最薄弱的顶部进行垂直攻顶,这种双向末敏子母弹寻的弹威力大,而且精确度非常高,是反装甲集群目标的有力武器。此外,还将逐步配备特种远程布雷火箭弹和最新型反辐战场战术侦察火箭弹。其中的远程布雷弹由于射程远,非常适合携带大量反人员或装甲地雷执行远程攻势布雷,用于封锁滩头和敌方大纵深机场、车辆和重兵集结地域等目标。而最新型反辐战场战术侦察火箭弹,则赋予陆军一种前所未有的远程反雷达作战和战场战术侦察能力。将来还将配备的炮射战术无人机。
“神鹰”-400系统单套已经实现了高度集成化、模块化和自动化。这是最为难得,也是其他系统如卫士-2D所不具备的。如果不考虑弹药补充车等后勤保障问题,一台“神鹰”-400发射车自己就是一部可以独立作战的武器系统,所有高度自动化的通讯、指挥控制系统、3名操作者以及全部8枚火箭弹都被以模块化方式,集成在一台万山高机动轮式越野车上,机动性非常高。具有体积适中,结构紧凑、模块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此灵云认为,与其他同类兵器如卫士-2D相比,“神鹰”-400最适合改装为中国版的集装箱兵器。
一套“神鹰”-400系统,包括8枚火箭弹、整套模块化电气和机械液压系统以及3名操作者所需的空间,其尺寸、体积和重量正好可以被整合进一台标准化集装箱内。当然,集装箱内紧凑的空间。在狭小空间内,需要部署包括发射模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论中国集装箱火箭炮_图文87等内容。 
 40 管火箭炮上无论采用何种发射顺序都无法使火箭弹密集度指标达到一个理想的 ...设想一下,如果在不久的将来,能将整个系统集成到几 个集装箱一样的模块里的...  中国火箭炮行业 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编制机构:北京中经视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经视野 - 中国火箭炮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市场需求本报告从以下几个...  俄专家排行全球火箭炮:中国6种上榜 WS-1B列第4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两种“旋风”火箭炮都使用通用发射箱, 可使用各种口径的发射管,能使用所有类型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火箭炮发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