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髓经不就是印度印度古老的瑜伽术图解的翻版吗

  瑜伽是古代印度哲学中带有神秘主义成分的派别,而练习瑜伽术的人并不一定信奉宗教教文。简言之,它是一种由姿式、呼吸和冥思三部分组成的健身强体术。  瑜伽练习姿式共有84式,多采用动物姿式造型(如蝗虫、猫、鹿等),其中最重要的有5种。瑜伽术首先的目的是训练保持这些姿式中的任何一种,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瑜伽术能改善循环、刺激腹腔内脏功能、强壮体魄,其最终目的是自我控制呼吸和冥思。  冥思的目的使人脱离其所处的环境,避免情绪和感觉的影响,良好的训练结果可使人处于一种“平和、领悟、安详”的境界。姿式训练法:习练者向前坐在椅子上,脚平放在地板上,右手放在左膝,左手扶着椅背,平视前方,吸一口气,在慢慢呼气时头转向左侧;将双手尽可能的转向脊椎,并维持这种姿式几秒钟,继续和平呼吸,然后恢复向前体位,将左手放在右膝,重复上述方法,头转向右侧  呼吸训练法:习练者坐直,双手平放在脐下腹部,腹部放松,在吸气时放松腹部,呼气时紧收腹部,保持平稳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音上。 冥思训练法:习练者安静平坐、闭目、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音上,保持面部肌肉松弛,从肩、臂开始进行性放松身体,尽量保持完全安静,几分钟后开始深呼吸,然后伸展臂部。 一些科学报告指出,瑜伽术能降低血压、心率,改善循环,增强记忆,这可能与增进脑啡肽、内阿片样物质释放有关。 替代医学的著作中,还有许多其他内容,如运动疗法、脊柱按摩牵拉疗法、脊柱手法疗法和颅骶疗法,这些疗法的核心是靠手法复位、牵引和正位。还有一些类似的使身体放松的疗法,如生物反馈疗法、神经疗法、触摸疗法等。此外,一些理化疗法也列入替代医学之中,如光疗、磁疗、软激光疗法、氧疗、微量元素疗法、蜂毒疗法等。 替代医学由于属非常规医学的范畴,虽然其中的许多疗法都有实在的疗效,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他们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巨大困难,有许多“道理”还难以在科学的角度上被广泛接受,属非共识状态,因而只能作为医学附属部分。但从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来看,替代疗法即便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和科学的明天,仍然有其非凡的生命力。瑜伽别练歪了
在湖北宜昌一个月的培训时间,让我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生于无知不可怕,死于无知才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剧。每一个学习瑜伽的教练,都有传播瑜伽术,为人带来健康的心愿。可是他们在瑜伽机构学习的技术,让他们在传播过程中,连自己都很迷茫。更不用说给会员和会馆带来利益了,也可以这样说,是瑜伽培训机构和瑜伽教练把瑜伽术,这一个神圣的知识给传歪了,自己给自己陷在了一个无知的泥潭里。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大喊救命,却不知自救。
&&& 在此,我提醒想从事瑜伽术的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很多大师的高难度体位,杂技团的演员们基本都能够做到,但是这些演员们都腰肌劳损。而且不要盲目加盟瑜伽馆,现在的加盟机构基本上是只生孩子不养孩子。因为他们本身都没有掌握真实的瑜伽术修炼方法。你要加盟的系统只是一般的商业运作系统,而不是瑜伽术推广系统。瑜伽术的推广需要商业运作模式,但是更需要真实瑜伽术的修炼方法&&那就是解决医药、饮食解决不了的人体健康问题。这个问题早在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就已经提出,并为此创编了五禽戏。而作为现代人如果连&古人的思维&都赶不上,那何谈传播瑜伽术呢?如果连自身健康都不能解决,体能下降,何谈&身、心、灵&的修炼!
&&& 印度的瑜伽术和中国的养生术一样都属于导引之术,包括达摩祖师带到中国的易筋洗髓经,都在这个范畴:通过对肌肉运动规律的感悟,逐渐形成整体力,在运动时全身绷紧,这样才能够起到锻炼人体的效果。在瑜伽术中全身绷紧称之为&般达&或&收束法&以及&清洁法&。不管做什么运动,全身肌肉必须同时绷紧用力,否则就会引起骨骼退化,最后就是骨质酥松。钙质流失严重时,神经系统就会逐渐从末梢神经开始老化,停止工作。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人体肯定是百病丛生。
&&& 在易筋洗髓经里提出:炼筋先炼膜,炼膜先炼气。人们都再咬词嚼字,凭着自己的想象,拼命的练气,导引想象气脉如何运行。 爱好养生的朋友们,切记。人体经络是自主运行的,不要运用意念去导引,自己的气脉运行。只要你把本体的肌肉运动规律掌握好了气脉会自主运行的。练气实际上就是把全身的肌肉同时收紧,这样人体的耗氧量会增加,而且全身肌肉绷紧的状态,辅助呼吸肌会被锁死,横膈膜会被迫运动,直到你能够完全控制横膈膜的运动(横膈膜的开张受激素控制),这就是呼吸控制法。通过不断练习,横膈膜的运行会被你完全掌控。呼吸功能也会越来越强大,人体的潜能力也会逐渐被激发出来。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实际上就是氧化反应,呼吸机能的强弱决定了人体潜能的开发和利用。
&&& 瑜伽术通过:体位法、吟唱(语音冥想)、冥想(静坐或禅坐、止观二法),逐步把横膈膜唤醒。所以说,瑜伽术的精髓是呼吸控制法及横膈膜呼吸。而呼吸控制法是在全身肌肉达到般达时才能够逐渐完成。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
【摘要】:瑜伽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之一,也是一种宗教修持和锻炼身心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对印度各宗教乃至世界的一些大宗教都产生过影响。印度瑜伽与佛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在宇宙观、解脱观和社会伦理思想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印度瑜伽术随着佛教禅法传入我国,唐时传有天竺按摩法,宋时传有婆罗门导引法,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修禅,据说曾经传有《洗髓经》和《易筋经》。此二书被奉为少林武术的圭臬,其理论体系中可以看出明显地受到瑜伽的影响。少林武术提倡的“禅武归一”,瑜伽提出的动静一如;少林武术有内外功法,瑜伽也有内外修支;少林武术强调模仿动物的五式,瑜伽武术也有龙、蛇、龟、鹤等座法;少林武术有数息法,瑜伽也有调息观。少林武术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而对其追踪瑜伽的事实也有很多的历史根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94【正文快照】:
少林武功的创始人是达摩抑或跋陀,在目前学术界有着种种的说法,但他们的活动无疑地与印度佛教的禅定理论和实践有着因缘关系。印度佛教的禅定渊源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巫术或宗教实践——瑜伽术,在瑜伽成为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之一后,与佛教仍然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永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陈丽霞;史兵;张西平;;[J];体育科学;2009年07期
覃江;[J];宗教学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覃江;[D];四川大学;2003年
叶茂;[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何俐;[D];西南大学;2008年
邢立香;[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赵强;[D];苏州大学;2008年
符雪姣;[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陈丽霞;[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会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关文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臧超美,卢元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乔凤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吴中卫,刘令姝,王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陈丽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李北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田丽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朱明忠;;[J];博览群书;2006年01期
杜熙茹,张林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三秀;[D];厦门大学;2001年
吴淑贤;[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冯建强;[D];四川大学;2005年
蒋代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俸绪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传勤;夏宏武;黄世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张晨昕;李梦桐;;[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6期
万益;;[J];湖北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陈晓洁;;[J];价值工程;2012年01期
朱海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赵铮;;[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18期
段雪梅;陈云;;[J];内江科技;2012年08期
吴娜;艾文;;[J];群文天地;2011年22期
王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Z1期
曹萍;张清国;姜付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郁欣;[D];东华大学;2011年
肖洪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梁丽郁;[D];西南大学;2011年
高秋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丛林;[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潘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乔金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汪蓉;[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岳旭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徐鹍鹏;[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鲍伟儿;;[J];佛教文化;2008年02期
乙涓;[J];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04期
易中丽;王鸿基;;[J];新闻人物;2007年02期
YY;;[J];甲壳虫;2008年Z1期
宋立道;;[J];佛教文化;2008年03期
姚卫群;;[J];南亚研究;1991年04期
冯嘉雪;;[J];中国新时代;2009年07期
刘立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张庆有;[J];西藏艺术研究;1999年04期
韩镜清;[J];西藏研究;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敬国;曹丽凤;刘俞宏;;[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林优雨;;[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魏凯明;付洋洋;;[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唐幼馨;;[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许声宏;于菲菲;;[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董敏辉;刘洪春;张海平;;[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朱逎欣;;[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熊琬;;[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吕澂;;[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王海滨;;[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敏;[N];中国体育报;2009年
刘芬;[N];北京科技报;2004年
阿文;[N];保健时报;2004年
刘腾;[N];财经时报;2002年
黄剑钊;[N];广东科技报;2004年
本报记者 江南雪;[N];健康时报;2004年
本报实习记者 张良如;[N];健康时报;2005年
傅绘;晨龙;[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通讯员武学英、赵晓梅;[N];昌吉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马敏 实习生 刘晓鸥;[N];中国体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刚;[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孔祥玲;[D];四川大学;2004年
朴均吉;[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李正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赵兴刚;[D];西北大学;2004年
张爱林;[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徐东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吴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安正燻;[D];复旦大学;2004年
姚美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扬;[D];重庆大学;2011年
高慧;[D];西南大学;2011年
高雪梅;[D];东华大学;2012年
潘红静;[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吴正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何俐;[D];西南大学;2008年
赵强;[D];苏州大学;2008年
王晓玲;[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吴小萍;[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印度瑜伽与中国少林武功
印度瑜伽与中国少林武功
时间: 13:57:45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  查看:  评论:
关于佛教大小乘禅法传入我国的经过,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学者从事这方面研究,并已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对印度在我国的传播,仍然是一段不明的历史,至今还没有理出个头绪。笔者认为,印度古典瑜伽大致与佛教大小乘禅法同时传入我国的,当时,有很多人不易分辨两者的不同。因此,把印度古典瑜伽的某些实践看作是佛教的。例如我国早期翻译的佛教小乘禅法经典如《大安般守意经》、《中阿含念处经》都述说与瑜伽类似的三昧修行法。
& & 佛教的禅法最早传入我国始于公元148年来华的安世高所译出的《大安般守意经》。这部经传播了小乘“四静虑”和“数息观”等禅法。最早介绍印度古典瑜伽的部分内容可能是在后魏472吉迦夜所译出的《方便心论》。北魏太和十九年 495 孝文帝敕建寺,请印度僧人跋陀任主持,跋陀与勒那摩提共同译出了《十地经论》,这是我国较早出现宣传分阶段修禅的著作,其中无疑地也杂有瑜伽的内容。其后,菩提达摩来少林寺修禅,在中国建立了禅宗。达摩宣传“理入”和“行入”的思想和实践。有人把少林寺的归初于达摩也是有根据的。相传达摩传《洗髓经》和《易筋经》,《洗髓经》已被禅宗二祖慧可487―593 遗失。关于《洗髓经》的内容历史上只提到名字,后人无从臆测。但根据印度教《湿婆本集》解释:禅那 dhānana 是一种精神集中的作用,这种作用由人的脑髓所管理,位于骶骨部分、自依处轮 已舍轮 位于前列腺区;满宝珠轮 圣居轮 位于腹部;无触轮 不打轮 位于心脏;清净轮 除杂轮 位于喉部;神命轮 受令轮 位于顶穴区,每重脉轮都有若干脉N,联贯周身大小诸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类似我国道教所主张任、督两脉在躯体中所起的功能。因此,在瑜伽看来,修习禅定,也就是要使脑髓或灵体通过一定的路径进行活动,打开脉结,获得智慧和成就。少林也重视脑髓的“清洗”或活动。从佚经的名称,我们可以猜度这是一本受到瑜伽影响,讲修持禅定的著作。&
少林《易筋经》一直在民间流传,但所传内容并非一致,或则繁杂而寡要,或则简略而失真。这可能与师传有关,也可能与我国流传的各种气功理论相混杂有关。《易筋经》传授的,大致可分别为外壮、内壮、动功、静功、炼形、炼气、炼意等等,这与印度古典瑜伽提出的“八支行法”即内修、外修坐法炼形 、调息 炼气 、炼意 禅定 大体相似。《易筋经》阐述的十二势与达摩所创立的十八罗汉手明显地受到印度瑜伽,特别是唐时传入的、阐述瑜伽实践的天竺按摩法和宋时传入的婆罗门引导法的影响,这将在后节中要详加叙述。明徐东R所著《古今医统》是一部总结我国气功实践的论著,它不仅总结了老子导引十二法,赤松子导引十八法,钟离导引十八法,胡见素五脏导引十二法,也总结了婆罗门导引十二法。徐东R解说的十六法,其中涉及的十种坐法,明显地引进了瑜伽的内容。
& & 少林“禅武归一”或“禅武双修”的思想和实践,虽然是由跋陀、达摩等人所倡导,承袭了印度佛教禅定的传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地摄收和总结了中国道、儒、医、民间武术等宗教实践和锻炼身心的经验,也受到了印度瑜伽的影响,这种影响荦荦大者可简述如下:
1 少林武术最重要的特点是提倡“禅武归一”,亦即内功与外功、动功与静功相结合的原则。达摩在论及这个问题时一再强调动静无分的原理,他说:“灵魂欲其静而悟,躯壳则欲其健而通,非静则无以证悟而成佛,非健则无以行血而走气,故须勤劳得中,使筋畅神怡。而后灵魂无拘?瘁弱之苦”。关于动静结合的原理缘源于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经行” Cankrama ,印度宗教徒在修炼中由于长期坐禅,经常出现昏沉和烦恼的现象,因此,佛教和印度教都允许僧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场所作些活动,但这种活动都有严格的规定,据说达摩提倡“拳”或“十八手”最初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后来逐渐习惯地成为禅宗的日常行事之一,甚至规定午夜还要起来“经行”。
2 瑜伽的修行方法分为内修和外修两支。在八种行法中,前五支被称为外修,着重对道德、精神和身体的训练,它包括着禁制 不害、真实、不淫、不贪 ,劝制 清净、轻安、苦行、读诵、敬神,坐法,调整呼吸,制感等。所谓身净可以远离执着;后三支被称为内修,它包括着执持 心专注一处 、禅定、三昧。少林武功也分为内功和外功。有些流传的《易筋经》有上下两卷,分别讲述内功和外功,内功主静,外功主动。少林武术中还传有《十二势图》与《十二段锦》,《十二段锦》着重讲精神等等的训练,即内功,《十二势图》着重讲锻炼身体之用,即外功。但少林和瑜伽对内功或外功的解释也有些不同之处。在少林的某些著作中常把调整呼吸运气 、坐势 “端座势”“双盘势”“插花势”等 、站势、队势列入内功之列。少林武功很注意对僧人和俗信者道德的修持,僧人除执行佛教戒律外,还要信守少林内部的规定。这种规定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少林武术在达摩数传之后,得到广泛的传播,由于习武者人多品杂,有些不良之辈不能信守佛教的戒律和规定,把佛门慈悲救世之场变成了弄拳习棒追逐私欲之地。因此金元之际觉远上人树立了十戒。 “健体魄”戒逞私“敬师长”不得恃强凌弱“忍辱救世”“不可逞愤相较”“戒酒肉女色男风”“不可轻以技术相授”“戒恃强争胜,贪得自夸”等 。迨明末清初之际,又重订戒约十条,其内容由轨范个人的行为扩大至社稷国家的责任,如“恢复中国为志意”“如演习马步,以退后三步,再前三步,以示不忘中国之意”“恢复河山之志为我宗第一目的……如不如此者,谓之少林外家”“济危扶倾,忍辱度世”等等。瑜伽所提倡的禁制和劝制与少林戒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少林武术为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还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要求。甚至提倡和渲染儒家的忠义思想和道家的无为飘逸的风尚。
3 关于对身体的训练,印度瑜伽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派别,他们十分注意身体的坐法与势法,有些派别竟把坐法扩大到八十四种。如果把《易筋经》十二势与印度12世纪出现的《诃陀瑜伽之灯》所列的势法相比较,可以看出:在运气与身体姿势方面有些相似,少数名称也雷同,如少林“倒拽九牛尾势”与瑜伽“牛头功”,“韦驮献杵势”与“勇士功”或“金刚功”,“出爪亮翅势”与“孔雀功”等都很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少林十二势中提到“韦驮”,“韦驮”即印度教圣典“吠陀” Veda 的异译,这部经典,一直被瑜伽派奉为他们的根本经典,少林僧人在功法中提到这个经典,也可以看出瑜伽对他们的影响。唐时道教徒、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最早记有天竺按摩法,当时密乘的著作已传入中国,但《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得很简略,只有一些姿势与印度诃陀瑜伽相类似,因此,少林武功中哪些势法受到天竺按摩法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婆罗门导引十二法最早见于宋时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这时密教在印度已很盛行,诃陀瑜伽已传入汉地,少林武术也由十八手发展至七十二手,因此婆罗门导引十二法中有些名称与印度诃陀瑜伽派经典著作《格楞陀师说本集》Gheranda Sahitā 所提到的极为相似,如少林“龙引”与瑜伽“蛇功” Bhujanāgasana,我国古代把蛇常译为龙,这里指的是眼镜蛇 、“黾引”与“黾功” Kurma ,“仙人排天功”与“仙人功” “成就者功,Sidhasana 、“凤凰鼓翅功”与“孔雀功” Mayurasana 、“鹤举”与“鹳功”,“寒松提雪”与“莲花功”等,二者的名称虽然很相似,但是在功法与身体姿势方面则很多是迥异的参见《诃陀瑜伽之灯》Ⅰ―20,22―24,30,32 。在少林武功中有人常常把他们的武术概括为龙、虎、豹、蛇、鹤等五式,这与诃陀瑜伽所提到的名称和势态有很多契合的地方,这种模仿动物的行动以锻炼身体是一种可以见到实效、合乎科学的方法。我国古代就有“五禽之戏”。但彼此都强调要模仿龙、虎、蛇、鹤的活动,这可能是相互交流的影响。关于达摩的十八法,在《少林拳术秘决》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郭希汾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体育史》中在论及中国气功与印度瑜伽的关系时曾说:“予按印度婆罗门教徒,有按摩十八势、婆罗门导引法十二法。以一定之时间行之,其结果有身体强健之经验,则达摩之十八手或即按摩法、导引法之变相欤。”郭先生虽然对十八法没作具体的论说,但根据我的研究,他的推论是有科学根据和正确的。
4 最近,澳大利亚的格皮特森先生 GPeterson,归宗少林后,法号释德潮 ,从海外携回少林密宗失传的拳艺,经释德水、释德潮和胡勇刚三人依据残缺不全的古拳谱,整理后发表在1995年第4期《少林与》杂志上。从这个《古摹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林禅宗也有一套自己系统的功法。这套功法主张禅武双修,动静结合,气沉丹田,周天运行。练武要仿照龙、蛇、虎、猴、鸡等动作,强调外功对内功的作用。现将《古拳谱》的要点摘录如下:
& & “禅武双修为上乘,武学文化禅中藏。
& & “双手绕头防贯耳,蹲马沉气丹田旺。
& & “周天运行气走通,双拳下裁护我裆。
& & “黑蟒出调丧敌胆,罗汉推山赛霸王。
& & “盘龙扫尾把敌伤,猛虎探爪威力强。
& & “进步切掌迎面锤,金丝缠腕绝无双。”
& & 少林禅宗的主张与佛教密宗无上瑜伽和印度教灵体瑜伽派的主张大致相似。他们都主张动功与静功、内修与外修相结合,通过“三脉五轮”或“三脉六轮”运行气息,打开脉结,周遍全身,引发潜藏的力量或灵体,获得智慧和成就。
5 瑜伽派主张调息是外功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他们认为,调息有吸气、呼气和止息三种作用。练功时要注意气息在身体内出入的范围 处 ,呼吸之间的间隔时,呼吸的次数,呼吸要长而细微,逐步进入禅定的境界。少林武功也认为:“养气之学乃至学之紧要关键”,“欲学技击先学数息……数息之功,即不动心之道,臻至境界而后可称上乘……盖以气息由于呼吸,呼吸由于肺部而鼻为出入之门,凡技击学步之始,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又名为丹田 ……听气之出入,抛却万念,默记其度数……此数息之法也”。从上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两者对禅定基本手段的认识是一致的。
& & 瑜伽的后三支:执持、禅定、三昧 被称为总制,着重对瑜伽行者的精神训练。少林对僧众的训练也从禅机入手,从心理上入禅,这种内修或静功的训练正如《气功阐微》一书中所概括:“以入定为,以参证为法门,能于此而有所悟入,而后性静心功,脱离一切挂碍,无挂碍始无恐怖矣”,这可见两者的相互影响。
& &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少林武功不仅追踪印度佛教禅定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也受到印度古典瑜伽的重要影响。由于少林武术是一个博大精湛的体系,有着无数的门派和路数,本文只能略窥其门径,作一初步的探索,错误和遗漏很多,望读者匡正。
①②《少林宗法》,载《少林拳术秘诀》,1915年中华书局版
另:黄心川的《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载《佛学研究》1995年刊)是探讨印度瑜伽术与中国的武术之间关系的文章。该文指出,印度瑜伽术随着佛教禅法传入我国,唐时传有天竺按摩法,宋时传有婆罗门导引法,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修禅,据说曾经传有《洗髓经》和《易筋经》。此二书被奉为少林武术的圭臬,其理论体系中可以看出明显地受到瑜伽的影响。少林武术提倡的'禅武归一',瑜伽提出的动静一如;少林武术有内外功法,瑜伽也有内外修支;少林武术强调模仿动物的五式,瑜伽武术也有龙、蛇、黾、鹳等座法;少林武术有数息法,瑜伽也有调息观。少林武术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而对其追踪瑜伽的事实也有很多的历史根据。方立天在《印度佛教心性思想》(载《佛学研究》1995年刊)中勾勒出印度佛教心性思想的特点,原始佛教有'心识说',没有鲜明的心性论思想;部派佛教有'心相说'和'心性说'二部分内容,各部派讨论的重点在心的本性是否染净,由此推出心性本净和性本不净的二种不同判断;大乘佛教将部派佛教的'心性说'发展为'如来藏--佛性'说,以后又与阿赖耶识相调合。由此可知,印度佛教心性思想是因人的解脱要求而产生的,其主流是心性清净说。黄夏年在《成实论二题》(载《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2期)中从二个方面分析了《成实论》对说一切有部理论的批评。指出一是破有部的'法体实有'主张,立自已的'无自体性'的思想;二是破有部的'五位七十五法',主要破'心数法',强调'心差别'的思想。可以看出,《成实论》在理论上一方面接近了大乘般若假名真空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心性理论上,继续走小乘的路数。其另一篇《道安'本无'思想初探》(载《中国文化》1995年第12期)指出,道安谈本无,谈空,是从'五蕴本无'而推衍到'真如本无',这是他的本无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筋经与洗髓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