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了上古卷轴5ank汉化好吗路牌还是英文的

大城市路牌用英文是文化不自信吗?
[摘要]英文标注路牌不是国际惯例,只是我们的一种臆想。事实上,国际上非常鼓励路牌本土化。腾讯文化 李岩五年一度的世博会今年落户米兰,10月31日正式落下帷幕。与此同时,上海世博会也迎来了自己五周年的纪念。众所周知,世博会场馆绝大多数已于五年前拆除,只有中国馆、沙特馆等寥寥几个被保留。但上海还是处处留有世博的痕迹,最明显的就是路牌——全中国的路牌都是中文+拼音标注,唯独上海等大城市用的是英文标注,而且上海是几个大城市中将“路牌英文化”进行得最彻底的。作为中国最有资格跻身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上海很多地方与中国其他地区不同,其中英文路牌是在世博会前统一全城修订的,理由是方便外国友人。那么,路牌用英文标注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真的让外国人更方便?在文化层面又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呢?一、在中国境内用英文标注地名 严格讲涉嫌违法上海路牌用英文标注,最早源于2001年的APEC会议。彼时中国还没办过奥运会、世博会,几十位国家元首到会的APEC会议已经是那时承办过的最高规格的活动了。按上海市地名办的说法,为方便外国领导人和参会记者,上海的路牌在APEC会议前统一改为英文译名标注。后来在2007年,为迎接世博会,这些英文地名有过一次整体修订,并一直延用至今。方便外国友人,尤其是外国领导人,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吧?但是,这么做是不对的,严格来讲,甚至涉嫌违法。日(整整十五年前),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37号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第二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其中提到的《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汉语拼音。在该方案通过之前,光是汉语拼音就有三种,分别叫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1926年发表)、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公布于前苏联海参崴)。而有了这套方案,中文的读音才真正确定下来,汉语拼音也成为外国人接触中文的一把钥匙。图为汉语拼音统一之前流行的一种注音符号,民国及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2000年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日正式施行,而上海恰恰是在2001年将路牌的拼音标注改为了英文,又在2007年修订一番,不符合该法中“《汉语拼音方案》……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这一规定。因此严格讲,上海改路牌的行为涉嫌违法。二、国际友人也不一定看得懂英文路牌当然,路牌这种事跟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没什么关系,属于官不举民不究的灰色地带,这种“事实违法但没人管”的情况我们也见过不少了。但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改成英文路牌真的会方便国际友人吗?事实是不一定。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国际友人不都懂英语,对他们来说看中文和看英文是一样的,甚至很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懂中文但不懂英文,因此改路牌对他们来说是完全无用的。2001年启用英文标注路牌,一个重要原因是:APEC全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集中在亚洲和环太平洋这一圈,其中有很多是英语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因此选用英文标注,的确能让他们方便一些。但对于大量非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这种改动是无意义的,就像咱们如果去法国,看到了法文+意大利文双语标注的路牌,该不认识还是一样不认识。另一个让老外挠头的地方是,有些路不止一个译名。例如上海《劳动报》就曾报道过这样一条让很多老外抓狂的路——西藏中路。这条路就起码有“Central Tibet Rd.”(纯英文版)、“XiZang Zhong Lu”(纯拼音版)和“Central XiZang Rd.”(中英混杂版)三种译名,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路牌指示上。中英混杂版西藏中路纯英文版西藏中路这三种译名体现了很多管理上的问题:改名不彻底,有的改成英文,有的沿用拼音;规定不详细,比如西藏这种地名应不应该翻译出来,中路的中字要不要翻译出来;路牌缺乏统一监管,相隔不远的两个路牌里,同一条路的名字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译名。正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才有了2007年那次整体修订。但这次修订仍未改变外国人看不懂的问题。上海有独特的市民文化,对道路的称呼之复杂详细,令中国其他地方的人都不能明白,更何况外国人。所以即使一一对应译成英文,还是会有问题。查阅《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其中明确了不同道路的不同译法:路,Road;支路,Branch Road;道,Avenue;弄,Alley;巷,Lane;径,Path,等等。笔者写到这有眼冒金星的感觉。大多数中国人恐怕都不知道路、道、弄、巷、径的区别,即使找了五个英文单词一一翻译过去,恐怕也不能指望外国人真的懂吧?不仅如此,对于英语国家的人,看上海路牌也有不懂的时候。如果说Rd.代表Road(路),E、W代表East、West(东、西)这种简写还能看懂的话,那么看看这个能不能懂:Zhongshan Rd.(E-1)?这个括号、减号、句点一应俱全的地名,是East Zhongshan Road Number One的简写,只因原路名太长,路牌写不下而不得不简化。对应的中文路名倒是不长——中山东一路。不知老外端详着(E-1)这个奇怪符号时是种什么心情。英文译名很绕口的中山东一路Zhongshan Rd.(E-1)三、“方便外国友人”不是国际惯例 入乡随俗才是可能有人会说,英语标注地名也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在个别案例上用好心办了坏事,但为外国友人行方便的这颗好客之心总不会有错吧?事实也未必如此。纵观世界各国,路牌的写法大多数是以我为主,即只有自己本国的语言,没有其他注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都采用单一语言标注路牌的方式。美国路牌它们选择这种路牌方式,可谓殊途同归。美国不用双语的原因是,这个国家没有公认的第二语言。美国本就是移民国家,德裔、爱尔兰裔、拉丁裔、非洲后裔、意大利裔、亚裔等都占到人口一定比例,再加上土著的印第安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他们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如果美国路牌在英语之外再加上某一种语言,则一定会被其他语种的人视作种族歧视,面临很严重的指控。为免于这个麻烦,美国的路牌只有英语。欧洲国家的单一语言路牌形成原因与美国有所不同,他们往往是为捍卫自己语言的纯洁性。例如法国议会就在1994年通过了《法语使用法》(又称杜邦法),禁止在公告、广告以及电台、电视台播送节目中(外语节目除外)使用外语。违反规定者,自然人罚款5000法郎,法人罚款2.5万法郎。而路牌上坚持使用法语,则是他们维持法语纯洁性的努力之一。德国路牌法国路牌东亚国家由于近代史上长期落后于欧美国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表现为“洋=好”,现在中文里还用“洋气”来表达时髦、高档之意。因此“双语”被我们当成与国际接轨,没有落伍的标志。连幼儿园、小学也以标榜自己“双语教学”作为招生手段。这种心态不光在中国,日本、韩国也都有。所以他们在路牌上的做法,可能值得我们借鉴。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呢?看图——日本路牌韩国路牌他们走的是“谁都不得罪”路线,中、日、韩、英几种语言都写上,游客总能看懂一种吧?当然,他们也不都是所有路都这么弄,只在外国游客较多的一些地区如此标注。但这种思路还是值得参考的。综上所述,世界各国的路牌大体遵循着“只有本国语言”和“N种语言并行”两种策略。所以像上海路牌这样中英双语标注的做法,并不是国际惯例,还很有可能既没讨好英语国家的人,又得罪了其他语种的人。四、大城市搞特殊 北上广路牌都有英文、拼音混杂不清的情况路牌用什么语言标注,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上海用英文标注的做法,其实背后是“上海特殊论”在作祟。上海市地名办负责人对此的态度是:“严格来讲,上海的做法虽不合规定,但这也是考虑上海的实际情况,多次广泛听取意见后才定下来的方案。”这位负责人所指的“上海的实际情况”,相信大家都会对此会心一笑。在中国,大城市仿佛天然与其他地方不同,这一点从路牌也能看出来。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广州,在路牌上也存在中英混杂,管理不清等问题。这几个中国最繁华、最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在一个小小路牌上都有些拎不清。与上海一样,北京也很讲与国际接轨。而由于北京有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的路牌并立,致使路牌混乱现象比上海更甚。具体说来是这样:南北方向的街道用的是绿底白字,东西方向的街道是白底红字,胡同的路牌是红底白字。后来为与国际接轨,将其中一部分路牌换成了蓝底白色。听着像绕口令吧?别急,绕的还在后边呢。新换的蓝底白字路牌,是与上海同款的中英文对照路牌;而原有的路牌则是汉语拼音的。于是如今北京的路牌大致是这么个情况:颜色搭配有起码四种,标注方法起码两种,大家可以想一下老外看到这些路牌时的心理阴影面积……白底红字,代表东西走向的街道,采用汉语拼音标注。绿底白字,代表南北走向的街道,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新换的蓝底白字路牌,采用英语标注。北京独有的红底白字路牌,胡同专用,采用汉语拼音标注。五、地名标注隐含话语主权问题 不可等闲视之上文说过,英文标注路牌不是国际惯例,只是我们的一种臆想。事实上,国际上非常鼓励路牌本土化。早在1967年,联合国就做出决议:“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做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拼写形式,即单一罗马化。”简单讲,“单一罗马化”就是限定要么用某种文字,要么直接用拼音来标注地名,二者只能择其一。之后在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也就是说,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才是真正符合国际惯例的。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几任司长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态:地名译名采用“Rd”,既没有法律依据,也不符合国际通则。(据《光明日报》2015年4月报道。)而在专研汉语的学者眼中,用英文标注地名问题更严重。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施正宇认为,地名标注表面上是一个翻译问题,实际上是话语主权的问题。一味强调使用英语以接轨国际,是语言不自信的表现。从北上广三大城市将路牌改为英文的时间点上,也能看出其中强烈的与国际接轨之心。北京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上海是为了2001年APEC会议及2010年世博会,广州则是为了2010年亚运会。《羊城晚报》曾报道过广州路牌闹笑话:“岛”的英文“Island”误写成“Isiand”。如果说北京、上海改路牌还有实际意义,广州的改法就有些为改而改了:参加亚运会的都是亚洲国家,整个亚洲又有几个说英语的国家呢?与其说是为了方便各国运动员,不如说是满足了“看上去洋气”的一种虚荣。其实广州的情况又与北京、上海不同。广州长期使用粤语拼音,又因与香港临近而受英国文化影响很重,使得地名标注长期处于英文、粤语拼音、汉语共存的局面。2002年,在民政部的通告下,广州才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修改和更换路牌的运动,将路牌上的英文、粤语拼音都改为汉语拼音。结果仅仅过了七年,为迎接广州亚运会,广州市交管部门在2009年10月下发了《全市道路交通标志及路牌设计指引》,明确规定今后全市路牌统一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短短七年大改两次,从“一刀切”必须用汉语拼音,变化为“一刀切”必须用英语。这其中,想保护自己语言独立性的自傲,和迫切想融入世界的自卑,两种情绪交织在了一起。如果再比对欧洲国家风起云涌的语言纯洁运动、美国的各族裔平等政策,我们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心态还是显得小家子气了一点。结语:用英语标注路牌的行为虽不至于上升到文化不自信的高度,但“使用英语译名就是国际化”,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认识误区。我们国家正在飞速发展中,很多地方应该与国际接轨。但如果世上本没有轨,自己琢磨出一种“轨”并努力接之,那也只能说是心里有了鬼。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duff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这些“英文”路牌或看晕外国朋友---宝安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06版:政务新闻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宝安头版
第A02 : 今日首读
第A03 : 政务新闻
第A04 : 政务新闻
第A05 : 政务新闻
第A06 : 政务新闻
第A07 : 民生新闻
第A08 : 民生新闻
第B01 : 社区新闻
第B02 : 邻里
第B03 : 帮办
第B04 : 现场
第B05 : 广告
第B06 : 专题报道
第B07 : 专题报道
第B08 : 便民
第B09 : 情感
第B10 : 市场新闻
第B11 : 消费
第B12 : 福彩
第C01 : 光明新闻
第C02 : 新区广角
第C03 : 天下新闻
第C04 : 集萃
第C05 : 特稿
第C06 : 地球村
第C07 : 体育
第C08 : 连载
这些“英文”路牌或看晕外国朋友
本报邀您当“啄木鸟”挑错
  Develp的拼写是错误的。
&&大运会是国际性赛事,全世界的大学生将在深圳展开青春和活力的角逐。大量外国友人会随着盛会的召开来到深圳,为给广大外国游客提供良好导向服务,展示深圳良好的国际形象,规范英文路牌不可忽视。&&昨日,记者在宝安几条主干道发现,英文路牌还有不少瑕疵。&&这些英文老外能看懂吗?&&记者驱车前往大浪,途经广深高速、机荷高速、龙大高速,发现不少指示牌上的英语让人摸不着头脑。&&西乡大道进入广深高速的出口处,有一个标有“发卡站”的指示牌,上面注有英文“ENTRY GATE”。“ENTRY GATE”是入口的意思,与“发卡站”的意思相差甚远。&&在指示牌中,对街道办的翻译存在多种版本。以大浪街道办为例,有直接用拼音表示的Dalang Jiedaoban;还有一处翻译为STREET OFFICE OF DA LANG;而西乡街道办的翻译为Xixiang Sub-district。区委党校英语副教授陈廖娜说,这几种翻译都不是很准确,正确的翻译应该为the office of sub-district。&&“开发区”的标准英文翻译应该是development area。但是记者看到一块路牌却标成develp area。陈廖娜说,这里犯了两个错误,首先“发展”的英语单词是develop,develp的拼写是错误的;第二,develop是一个动词,它不能和名词直接合在一起组合成为一个名词,develop area的组合也是不对的。&&拼音和英文混杂难辨&&记者在龙大高速上发现,对于羊台山森林公园,有直接用拼音拼写Yangtaishan senlin gongyuan,也有翻译成Yantaishan Forest Park。&&路政工作人员张先生称,英语和拼音混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公交站牌。虽然中国人能明白其中拼音的意思,可老外看到就会犯晕。&&重要指示牌无英语&&大多数路牌已经标上了英文,可还有不少的指示牌只有汉字,没有英文。记者在高速路上发现,一些重要的交通指示牌上面并没有标英语,比如“匝道”、“绿色通道”等重要的交通指示用语都没有标英语。&&司机叶先生告诉记者,老的交通指示牌有些没有标英语,但新的交通指示牌基本上都注有英语。&&■本报记者 彭芳 文/图&&邀您共当“啄木鸟”&&“大干200天 你我齐参与·啄木鸟行动”&&邀您共当“啄木鸟”&&本报即日起启动“大干200天 你我齐参与·啄木鸟行动”,欢迎广大市民参与纠错。如果你发现路牌存在英语拼写错误或者翻译错误,如果你在某个公共场所发现了错别字或表达不当之处,请致电本报热线,或者到本报微博.cn/留言。|||||||||||||||||
&>>&&&&&正文
北京部分路牌英文翻译不一难倒老外
东城区金鱼胡同的路牌指向了一家工艺品店。 本版摄影/实习生 彭子洋
煤市街附近的湿井胡同路牌把“东”指向“南”。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电子地图找路已不是难事,然而在陌生环境中指路牌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的指路牌不仅可以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发挥城市的综合职能,也体现着城市形象。
  近日,记者走访多地发现本应为市民带来方便的指路牌却存在诸多问题,一些路牌指错了路,一些路牌上的字迹剥落,还有同一路段的两块路牌,对一样的路名却有两种英文翻译,让不少外国游客犯晕。
  体验1 指路不准
  “湿井胡同”路牌把东指成南
  湿井胡同位于西城区煤市街附近,同煤市街呈垂直状,其中湿井胡同为东西向,煤市街为南北向,5月25日,记者来到该处发现,竖立在湿井胡同西口处的一块红底白字指路牌指错了路,虽然指路牌上写着“湿井胡同”、“东”,但指路牌指着煤市街及方向“南”。
  位于东城区的金鱼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全长567米。5月26日下午14时许,记者发现几位想要前往金鱼胡同的外地游客,在找路的时候犯了难。
  引导市民前往金鱼胡同的一块指路牌并没有立在胡同口,而是立在与金鱼胡同东口垂直的东单北大街的两条机动车道中间,“这块路牌立在两条胡同中间的位置,也不知道前面的那个是金鱼胡同,还是后面那个,只能先看看离我近的那个是不是,不是再往前继续走。”游客赵先生说。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西城区排子胡同,引导前往排子胡同的路牌被悬挂在电线杆上,与胡同口约有50余米的距离,顺着指路牌指的方向看是一堵灰色的砖墙。
  在排子胡同口向南约100米是弓字胡同,弓字胡同的指路牌也被挂在一根电线杆上,指路牌距离弓字胡同口也有近50米的距离,顺着指路牌看过去是一间饭店。“这边胡同挺多,距离也不远,路牌如果不安放在胡同口的话,感觉起不了太大作用。”游客马小姐说。
  根据民政部2006年颁发的《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街(路、巷)名称标志应设在街(路、巷、胡同、里弄)的起止点、交叉口处。起止点之间设置地名标志的数量要适度、合理。
责任编辑:洪裕芸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海口路牌拼音英文混搭 “蹩脚英语”让老外犯晕
时间: 07:37 来源:
作者:王君
  此处“世纪大桥”为“ShiJiBridge”
  刚回国不久的刘珊就发现海口很多街道路牌上的英文都是错误百出,于是,她召集了自己的一些外国朋友搜集了很多蹩脚的英语路牌。14日,记者随刘珊和他的美国朋友岳玫瑰一起见识了这些英文路牌。
  -实习记者王君摄影报道
  问题一:意思不对
  回国后的美籍华人刘珊现是海口梦妮幻整形美容院的总监,热心的她说看到家乡路牌上的蹩脚英语,很是发愁,“海南现在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外国人越来越多,路牌让人费解的翻译是个大问题”。跟随刘珊,记者来到滨海大道万绿园附近的一处路牌,路牌上“钟楼”的英语翻译是“BellTower”。同行的岳玫瑰介绍,这么翻译是错误的,“bell”一般指发出叮铃叮铃声音的小铃铛,没有时刻表的意思。而“clock”才能表示时刻,她建议此处应译成“ClockTower”。
  问题二:版本不一
  随后记者又来到滨海立交桥西北角匝道处的路牌下,路牌上写着:海甸岛、世纪大桥、南大立交桥和长堤路,记者看见此处的“世纪大桥”的英文版本是“ShiJiBridge”,“世纪”是汉语拼音“ShiJi”,而“大桥”则用的英语“bridge”。此处的翻译是一半拼音一半英语混搭而成。
  而在滨海立交桥东北角匝道路牌上,记者看到此处路牌上“世纪大桥”的翻译是“CentryBridge”,初一看翻译没错,分别是用“世纪”和“大桥”的英语单词拼成,但仔细一看毛病就出来了:“世纪”的英文单词是“century”而不是“centry”,中间掉了一个“u”。
  别以为一个世纪大桥就两个翻译版本,记者又发现了第三个版本!来海口旅游的人上岛第一件事就是买张本地地图,在一张海南交通旅游图上,地图上世纪大桥路段上印着“NewCenturyBridge”,直译意思是“新世纪大桥”,此处单词到是写对了,但是同一个地方如此多的翻译版本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不懂中文的人还以为是三个地方呢。
  除了“世纪大桥”让人有点头晕,“万绿园”的英文版本也不是唯一的。
  万绿园门前的大花坛上印有其英文翻译:“EverGreenPark”,而在距离不足十米万绿园入口处,竖立的小牌上却写着“WanLuPark”。眼尖的岳玫瑰还发现此处的翻译既不是英语也不完全是汉语拼音,因为第二个拼音读出来是“路”,而不是“绿”,着实让人有点发晕。
  问题三:牵强的直译
  在海口,不少路牌上的翻译,都是根据中文顺序,将对应的英语单词从左排到右,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翻译都能这么罗列出来。
  在玉沙路与金贸东路交叉口处悬挂在半空中的路牌上,金贸东路下方印有“JINMAOEastRd”,此处“金贸”是用汉语拼音标注的,来自美国的岳玫瑰说此处的翻译并不地道。在英语里,路牌上表示方向的方位词应该放在路名的前面,而不是后面,这里“JINMAOEastRd”应该改为“EastJINMAORd”。她还列举自己美国家门前的路为例子:WestForestParkAvenue”意思是“森林公园西街”。
  问题四:路与名不一致
  翻译的错误还能勉强接受,最可怕的是有些路牌上的中文版与英文版指的根本不是一条路。
  同样是在玉沙路与金贸东路交叉口处路牌上,汉字明明给写着“国贸路”,可与之相对应的英文版是却“QinLingRd”,这个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拼音,到底指的是哪条路呢?一行人都很纳闷。
  牌名不对路的还不止一处,记者发现在海秀西路与海港路交叉口处的路牌上,一块路牌就出现了两处英文版与中文版指的不是同一条路。牌上左边的中文是“秀英大道”,可下面却标注“GUOXINGAVE”,本地人一看就知道是汉语拼音,指的“国兴大道”。牌上右边中文是“海港路”,下面却写着“LANTIANRD”,指的是“蓝天路”。
  外国朋友愿意帮忙更正
  岳玫瑰来海南7年了,在海口开设了一家翻译公司,对海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可以的话,她想帮忙更正这些英文翻译错误的路牌。“这个对我来说很简单的”,她希望改正后的路牌,方便更多来海南旅游的外国人。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有奖纠错 |
 今日导读
 评论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nk汉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