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坦克类游戏

endd6297691
我的问题很正常,你才有病!你说我哪里不对劲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就是水柜,因为最早的坦克是英国发明的,为了保密他们给坦克起了个代号,这个代号一直沿用了下来,后来那玩艺就叫TANK了.
就是经过技术降级.缩水的同型号版本的武器装备.
故名思意,猴象人,但是它却永远都不是人!
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出去散散心,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这个办法我试过了效果不错的哦~~~
答: 你去看看浙江卫视梦想秀许多是能够得到帮助的,我也不懂
大家还关注59式中型坦克_百度百科
59式中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工厂产品代号WZ120)是中国仿制的,50年代参考苏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制,59式坦克亦是中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1959年开始装备,在198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装备。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见火炮),战斗射速7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59式中型坦克发展历史
1950年生效后,1955年11月,中国曾从苏联获得T-54及其改进型T-54A中型坦克的样车,并决定选择T-54A进行仿制。苏联在1956年同意援助中国T-54A坦克的全套图纸和生产工艺,于1956年4月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动工建设中国国内第一家坦克制造厂——617厂。1958年底第一辆用苏联提供的配件生产的T-54A坦克下线。至1959年,617厂已经开始生产完全独立制造的T-54A。日,首批国产的32辆T-54A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大阅兵。1959年底,该型坦克正式被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
60年代初,新型装甲钢的研制与应用为大批量生产59式中型坦克创造了条件。 70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逐步开展对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
59式坦克家族庞大,改进、改装到衍生型号69、79也有庞大的家族,都属于二战后第一代坦克。55年11月采购T54中型坦克一小批,还购买过1辆T55样车。
59式中型坦克使用62式红外驾驶仪,447厂生产59式100毫米线膛坦克炮,一挺59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59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59式7.62毫米航向机枪,616厂520马力12150L1型柴油机。后期可配挂胶履带。
1960年后,苏联和中国联络断绝,生产几乎停止。63年试制成功国产稀土601铸造装甲钢,车体603轧制厚装甲钢,开始大批生产。
1971年装备59坦克2300多辆,三分之一的坦克团只有40至50辆坦克,全军缺编坦克1280辆。85年59坦克占当时坦克总数的一半以上。从1963年3月开始,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开始生产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总共有超过10000坦克被制造并交付到解放军和国外用户手中。至少6000辆59式坦克包括改型今天仍然在解放军中服役,而且这些坦克很有可能还要继续服役到下一个十年
59坦克长期是一种“标准坦克”,多厂计划生产过。生产初期就有改进、改型打算,直到80年代外销良好的情况下,才出现眼花缭乱的改进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适应性改进、改装,主炮不变;第二种情况是换用105毫米线膛炮。90年代出现增强装甲的改进,换用105、120、125主炮的改进等,发动机、附件等随之改进。
第二个59坦克生产厂家是洛阳的第一拖拉机厂,72年9月确定生产59坦克,74年首台,81年通过鉴定。到81年底共生产25辆,截止85年生产499辆后停产。
第三个生产59坦克的是541坦克基地,617厂内迁山西建立完整的第二套坦克生产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20亿建设17个厂。最初计划生产122型坦克,72年调整生产59坦克。541工程于1988年完工,没有生产坦克的记录,于1988年转交中信集团生产机电产品。
59-1式中型坦克:研制代号WZ120A,装备代号也叫59A型、59I型。
19处改进,外形几乎无变化。使用炮上73式激光测距器、6610型红外大灯,有部分新生产,大多是老车改装。后期改装使用微光夜视仪取代红外夜视仪等。
59-1式改:有二期改进、三期改进、防护试验车等多种试验改进。侧裙、炮塔栅栏、73式激光测距器。未发现装备。
59-1A中型坦克:80年研制,火炮双向稳定,光点注入式火控,8发烟雾弹发射器未发现装备。
59式扫雷坦克:73年研制。加装犁刀扫雷器、机械扫雷器、火箭爆破器。加装套件1985年设计定型,转入技术储备。
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日本等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的。
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产已经停止,但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和现代化工作仍在继续。
59式中型坦克结构性能
59式中型坦克总体布置
该坦克由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
59-120出口型坦克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 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34发,右前方炮弹架内有炮弹20发,左侧甲板固定有2发,右侧甲板固定有4发,炮塔右壁固定有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另有1发弹存放在炮尾下方战斗舱的底板上。安全门设在驾驶员座椅后方。
59式中型坦克武器系统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59-100(100mm),身管长5350mm,身管前端有抽气装置,反后坐装置的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火炮可以发射钝头穿甲弹和榴弹,最大射速为7发/min。其中五九式穿甲弹仿自苏联BR-412式穿甲弹为穿深一千米140毫米。[1]
辅助武器有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的,1挺同轴安装在火炮右侧的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驾驶员右前方的7.62mm前机枪。
该坦克装有1959年式100mm坦克炮炮长。在车长指挥塔门周围装有4个观察镜;在指挥塔前部装有1个车长指挥观察镜。在炮塔右侧装填手门前装有1具供装填手观察用的,在炮塔左侧前边装有1具供炮长观察用的潜望镜,这2个潜望镜可以在垂直面上俯仰,也可在水平面上转动。
该坦克装有高低向单向火炮稳定器和水平向电,高低向稳定精度为±1密位,稳定瞄准许角度范围为-3.5°~+16°。车长通过目标指示器超越调炮时水平最大瞄准速度为10°/s,炮长通过操纵台操纵时水平瞄准速度为0.05~10°/s,高低瞄准速度为0.05~4.5°/s。
59式中型坦克推进系统
该坦克采用B2系列V型12缸水冷,缸径150mm,标定功率382kW(52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号发动机设定最高空转转数 2250±50r/mir,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号发动机共振转数为2500r/mir 最佳使用转数r/mir,最大扭矩2256±98N·m(230±10kgf·m),最大扭矩时转速为r/min,最低稳定转速不小于500r/min。平均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马力·h);平均机油消耗率不大于10.9g/kW·h(8g/马力·h)。湿式油底壳。冷却系和润滑系采用管片式水散热器和机油散热器。B2系列发动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坦克用柴油发动机,在苏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解放军的B2系列发动机(即12150系列和6150系列)的采用车型包括了59/69/62/63/79/80/85/96坦克(含所有变型车),63/77装甲车族,86/92步兵战车,80年代的所有自行火炮,部分二炮导弹发射车,仿MAZ重型越野车,甚至钻井机,发电机,边/艇,气垫船都采用了B2系列发动机。尽管这一系列发动机的技术已经相对落后,但由于性能稳定,制造简单方便,维修 更换 保养方便,改进改型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仍能发挥其很大的作用。
该坦克采用固定轴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并采用多片干式离合器、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和单对外啮合直齿轮侧减速器。
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每侧有5个钢制,(为节约训练成本 此车型训练车辆为铁质负重轮)在左、右侧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上各装1个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式锰钢履带板,每侧91块。(可视训练情况和战时情况增减履带板数量,冰雪地战时,可更换两条钢刺履带板;城市战时,可更换两条挂胶履带板。)
59式中型坦克防护系统
该坦克采用均质钢装甲,正面100mm,侧面80mm,后面45mm,正面45°斜角,正面最厚处为100X2=200mm厚(与水平面夹角30°时)。[2]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炮塔为铸造件。车内装有半自动及手提灭火器2个。前倾斜装甲板 上倾斜面 下倾斜面 各装有4块备用履带板。两侧前挡泥板各装有两块备用履带板。车后装有电点火烟幕筒2个。自救圆木1个。
59式中型坦克性能数据
指标  59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59-2式中型坦克载员4人  4人4人重量战斗全重36 000千克36 000千克36 000千克净重34 000千克34 000千克34 000千克单位功率10.6千瓦/吨10.6千瓦/吨10.6千瓦/吨车长炮向前9.000米9.000米9.194米炮向后8.485米8.485米8.494米车体长6.002米6.002米6.002米车宽不带裙板3.270米3.270米3.270米带裙板3.307米3.307米3.307米车高全高2.750米2.750米2.750米至炮塔顶2.400米2.400米2.400米火线高1.738米1.738米1.738米车底距地高0.425米0.425米0.425米履带  履带宽580毫米580毫米580毫米履带着地长3.840米3.840米3.840米履带中心距2.640米2.640米2.640米速度  公路最大速度50千米/时50千米/时50千米/时越野平均速度20~25千米/时20~25千米/时20~25千米/时单位功率10.6千瓦/吨10.6千瓦/吨10.6千瓦/吨燃料储备812升812升812升+200升公路最大行程420~440千米420~440千米500千米爬坡度58%58%58%侧倾坡度  58%58%58%攀垂直墙高0.8米0.8米0.8米涉水深(无准备)1.4米1.4米1.4米越壕宽2.7米2.7米2.7米发动机  型号12 150升12 150升12 150升类型12V水冷柴油机12V水冷柴油机12V水冷柴油机功率382千瓦382千瓦382千瓦转速2000转/分2000转/分2000转/分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北方工业集团公司类型固定轴机械式固定轴机械式固定轴机械式前进档5档5档5档倒退档1档1档1档转向装置二级行星式二级行星式二级行星式武器装备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炮100毫米线膛炮105毫米线膛炮并列机枪7.62毫米机枪7.62毫米机枪7.62毫米机枪防空武器12.7毫米机枪12.7毫米机枪12.7毫米机枪弹药基数炮弹34发34发38发高射机枪弹500发500发500发并列机枪弹3000发3000发3000发烟幕弹发射器电点火式烟幕筒/2个电点火式烟幕筒/2个电点火式烟幕筒/2个热烟幕无无无穿甲弹初速1435米/秒1435米/秒1435米/秒炮塔  主炮射速7发/分7发/分7发/分炮塔驱动方式电动/手动电动/手动电动/手动炮塔旋转范围360°360°360°车长超越控制-5~+18°-5~+18°-5~+18°火炮最大俯仰速度4.5°/秒4.5°/秒4.5°/秒炮塔最大回转速度10°/秒10°/秒10°/秒火炮稳定器水平向无无无高低向有有有火控系统自动装表 潜望式微扰动测距仪无有有车体侧裙板无无有灭火抑爆系统无无有
59式中型坦克型号演变
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先后发展了59-1式、59-2式、59-2A式和59D式中型坦克以及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59-1式中型坦克
1979年进行了改进设计,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装了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转向液压助力系统、热电偶传感器的、车体屏蔽裙板、伪装天线、机油失压报警装置和便于开启的安全门等。经过改进的该坦克在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机动性、降低乘员疲劳程度、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较59式中型坦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后来老产品的改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已装备中国部队。
随着技术的发展,59式和59-1式中型坦克所安装的100mm线膛炮可发射钨头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钨头穿甲弹初速为1435m/s,穿甲威力有很大提高。
59-2式中型坦克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性和机动性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
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
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
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
六是在非指挥坦克上增装一根伪装天线。这主要是吸取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教训。改进后的59-1坦克,在非指挥车的炮塔顶甲板后部增装1根伪装天线,使敌人难以分辨战斗坦克与指挥坦克。
七是安全门改为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的圆形门。安全门就是坦克兵们在车辆中弹等紧急情况下,隐蔽迅速脱离坦克的通道,坦克兵称它为“逃生门”。老59坦克的安全门要打开四个把手并向内拉开,而且火炮要转一角度乘员才能从车内钻出去,很不方便。改进后变成三个把手并向外推开,这样不论火炮处于什么角度,乘员都可以迅速钻出去。
八是加装了空气瓶充气装置。老59坦克的高压空气瓶,用几次后就没气了,保养时要拆下来送到修理分队去充气,费事又麻烦。更要命的是,一旦在战场上电瓶电压不足,高压空气瓶又没气,坦克根本就别想动弹了。改进后的59坦克,在高压空气瓶连接管上增装了1个充气接头,可利用火炮双向唧筒向空气瓶充气。这样,作战中就可以边打炮边充气了。当然,平时还得拆下来充气,但改进一下还是好多了,起码不用担心在战场上关键时刻“没气”了。
九是增装了发动机机油失压报警器。老59坦克经常出现发动机机油管、水管破裂而造成发动机烧毁的事故。所以,驾驶员开起车来总是提心吊胆的,得经常扭头去看位于一侧的仪表板,很不方便,也不放心。改进后的59-1坦克,加装了油压传感器、油压指示器、报警器和指示灯等,一旦油管爆裂等原因造成失压,会自动报警。
十是增装了摩托小时计。由于坦克的工作环境恶劣、负荷大,所以坦克发动机“寿命”要比一般车辆的发动机寿命短得多。所以,准确记录坦克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是乘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老59坦克没有自动记录摩托小时的装置,驾驶员只好用钟表等手工记录,既不准确,也费事。改进后的59-1坦克,增装了摩托小时记录仪,可自动记录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间,也用于驾驶员计时。
另外,59-1式中型坦克还进行了二期改进、三期改进,还试制了防护试验车。其二期和三期改进主要是改进坦克的防护能力。后续改进型车,相应地在炮塔上加装了栅栏式屏蔽装置,车首和炮塔前部加装了复合装甲等。
80年代初,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装了具有自紧身管的105mm线膛炮、能有效防止二次效应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VRC-8000型电台和VIC-I型车内通话器,保留了59-1式中型坦克上若干成熟的改进项目,这就是新设计和研制的59-2式中型坦克。
105mm线膛炮能在2000m的距离上击穿150mm/30°的均质钢装甲板,大大增强了火炮威力。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生存力。采用新的通信设备,通信距离也成倍增加。该坦克于1981年设计,1984年设计定型,年生产,已装备中国部队。
该坦克的105mm线膛炮配有、和碎甲弹;弹药基数为38发;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采用了液压助力转向操纵装置和粉末冶金刹车瓦制动带;车外两侧安装了裙板。
经过改进的59-1、59-2式中型坦克均能安装挂胶履带板,改善了坦克在公路上的行驶能力。
59-2A式中型坦克
WZ120B。80年3月研制、小批生产,包括增加电台的指挥坦克,84年设计定型命名ZTZ59B。除沿用59-1的12项改进以外,采用引进的79式105毫米线膛炮,有侧裙。59II装备不少,也有换用设备的,还有部队改装形成的外形不同
1984年底中国等单位开始研制。1985年10月制出1辆初样车,安装了带有轻型热护套的105mm火炮、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车首挂装复合装甲、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同时采用热烟幕和烟幕弹发射器、液压助力操纵装置以及工程作业装置等。试验表明,该坦克的火力及机动性较59式坦克有了明显提高,防护力、机动性和使用性能也有较大提高,工作可靠性好,对原59式坦克的工艺继承性强、成本低。
59D式中型坦克
时至20世纪90年代,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军事革命不仅给军队体制编制、作战理论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军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美军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发展数字化的欲望。与此同时,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新型二代坦克陆续装备部队。尽管以59-2坦克为典型代表的59中型坦克改造取得了成功,但是,其总体性能仍难以与国外二代坦克相抗衡。在新形势下,老59坦克的改造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990年7月,解放军总部机关根据我军装备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重大改造的决定。相关单位立即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可行性分析。1991年6月,军方和部门对59坦克重大改造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同年7月,军地双方经深入研究后确定了59式坦克重大改进的方案。1991年8月,总部机关批复并下达了59式中型坦克重大改进的方案及战技指标,并要求在改进中要贯彻“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原则。根据要求,科研单位研制了2辆59式坦克改进型正样车,产品代号为WZ120C。月,科研单位又试制出2辆改装样车,并完成了战术技术性能的摸底试验。试验证明,改装车辆达到了方案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同年9月,59式坦克改进型正样车(WZ120C)顺利通过了鉴定。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两辆样车又进行了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设计定型试验。试验中共发射炮弹367发,并先后进行了倾斜状态下对静止目标射击等多项射击效能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结果。1994年8月至1995年1月,科研人员又组织对3辆样车进行了射击试验、行驶试验、火控系统测试和灭火抑爆、烟幕实弹抛射和寒区适应性等项目的试验。试验后,有关专家对样车及二代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予以较高评价。1995年4月,总部机关批准该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ZTZ 59D1式中型坦克,简称为59D1式中型坦克。
在ZTZ 59D1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又研制出ZTZ 59D式中型坦克(WZ120D)。它与59D1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区别是换装了威力更大的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使坦克炮的有效作战距离增加近千米。1995年11月,总部机关批准ZTZ 59D坦克设计定型,命名为ZTZ 59D式中型坦克,简称59D式中型坦克。1996年,59式中型坦克批量改装成59D式中型坦克,并已出口国外和装备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
59D1主战坦克,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改进后的整体性能与国外二代主战坦克基本相当,真正实现了“宝刀不老”,成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主战坦克”。
73式坦克抢救车
该抢救车是59式中型坦克的变型车,由59式中型坦克去掉炮塔后在底盘上安装绞盘、手摇式吊架和驻锄等装置设计而成,用于对战斗损伤、淤陷以及其它失去自救能力的装甲车辆实施抢救。对失去自行能力的车辆能实施刚性牵引;对淤陷或坠岩的车辆利用绞盘施行拖救,拖救时将驻锄插入地表以防履带滑移。该车和其他工程车辆相配合可完成战地换件修理等技术保障任务,车上备有可拆卸的手摇式吊架,起吊重量可达1000kg,可以用于更换发动机及其他部件。
59式扫雷坦克
59IIA式中型坦克:59II国产化型扫雷坦克(加装爆破扫雷、车辙式扫雷犁)。1984年底在59-1和59-2基础上研制,1988年4月设计定型,1989年装备。
1979年12月签订三七工程引进合同,包括105毫米线膛炮、火控、电台、烟雾弹发射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等,用于老坦克改进和新坦克研制。原装英国L7型105毫米线膛炮命名为79式,轻型右卡锢热护套。自行生产标准型81式,无热护套,有15年出口许可限制,包头二机厂生产,1984年定型。81A式带轻型热护套,炮口光秃形成阶梯。83式加长身管以便出口,上卡锢轻热护套。83A型,抽烟到炮口有3节热护套,抽烟装置与炮管不同轴。
B59G-1指挥坦克
外贸59II的指挥型,87年赴国外投标表演。还有BK1940外贸主战坦克。包头厂研制代号是BK。未见出口。
美洲虎主战坦克
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美国卡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联合研制出口型坦克,一拖生产。88年改1辆美洲虎I,89年第2辆美洲虎II。现代化改进型,加长车体、换动力系统、装甲,使用105毫米线膛炮。研制中断。
59-3式主战坦克
59C。580马力12150L-7发动机。未见装备。
59-M1主战坦克
BW120K,巴基斯坦命名59M1。88年启动T54/55、59现代化改造的P-711K工程项目,改进分3阶段,此为第一阶段。30项改装,其中中方17项。使用83A主炮、简易火控等。93年起改造500辆。巴基斯坦约有1200辆59式,40辆T54、50辆T55坦克。
ZTZ-59D1主战坦克
WZ120C。91年研制,95年设计定型,59-2A基础上改进,使用FY-1、FY-2反应装甲。改造装备。
ZTZ-59D式主战坦克
WZ120D,59MII。巴基斯坦第二阶段改造,加装反应装甲、热像仪、换发动机等。95年11月设计定型,96年批量改装。巴基斯坦改造300辆。
59-120A主战坦克
BW120K用于外贸。48倍径89式120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等。
59-120B型外贸改造,BK1990型,90年代中期技术鉴定,使用50倍径125毫米滑膛炮。未见出口亦未量产。
59-125主战坦克
试验性车。采用98式125毫米滑膛炮、212B式稳像火控、焊接炮塔、730马力发动机。
阿兹拉主战坦克
Al-Zarrar(也有翻译阿尔扎拉里),巴基斯坦第三阶段改造。加焊炮塔尾舱及附加装甲,炮塔前部和两侧反应装甲。乌克兰700马力发动机,50倍径125毫米滑膛炮、GT2G热像仪、半自动装弹机等。经过多轮试验,使用多种设备对比。巴基斯坦已经装备。
59-P主战坦克
P意思是POLY/保利,IDEX2007阿布扎比武器装备展升级非洲装备59系列坦克。类似59D,83A型105炮,能发射GP2型炮射激光制导导弹。可选580、730或800马力柴油发动机。
保利59P换96A炮塔和125炮,730或800马力发动机,稳像火控。模块化设计,楔型装甲。
BK1062-大改样车
2007年研制中。
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
59底盘去炮塔。小批产。WZ652型仅有1辆样车。还有一种出口牵引车炮塔部位改大方舱。65年研制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73年设计定型。顶部是装载5吨敞开车厢。仿照84式坦克抢救牵引车改73-1式装备,有推土铲、吊车。有一种改动设备的型号也装备了。
73式坦克抢修车
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59底盘试验样车。85年研制,加装英国马可尼神枪手双管35毫米炮塔,有搜索跟踪雷达。还有一种装用65式双管37毫米高炮的自行高炮样车,没有火控雷达,全封炮塔。
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
59底盘改进,WZ411。
65式履带式敷路机
60年交大、郑州重型机器厂试制履带式敷路机,61年4月下马,8月决定仿制苏联БАТ开路机。64年12月洛阳矿山机器厂在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基础上研制出65式履带式敷路机样车,65年11月设计定型,后放弃装备敷路机。有开路铲刀和起重机。
64式快速履带挖壕机
GJW220。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底盘,61年10月样车,64年10月17日设计定型。65年至68年底小批量生产,65年装备工程兵部队。工作装置参照苏联БТМ挖壕机。
119消防坦克
59底盘改装,有清障铲,陆续生产一些改进型。
智能遥控坦克靶车
退役59改装。
WZ-121/69式中型坦克
计划取代59坦克。63年下达战技指标,66年制造出样车,68年第二辆样车,同年改装一辆68G试验车。69年珍宝岛战斗获得T62一辆,通过分析,69大改11项,新样车3辆70年2月制造。当年批准生产100台,因研制没有完成,无一台总装成功,中止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包头617厂生产69,因战备需要,洛阳一拖设立704项目生产坦克。704项目于72年生产7辆69坦克,当年决定转产59坦克。
69式中型坦克:71年决定采用成熟部件的简化方案研制。方案合理的继续攻关,生产困难的暂停,能采用59坦克的尽量采用。下马主要项目有三防系统、潜渡系统、转向液力助力系统等。保留。69式100毫米滑膛炮武器火控系统,616厂生产的580马力12150L-7柴油发动机,对坦克火力和机动性影响不大。试制2辆样车,74年3月26日设计定型。78年生产定型装备。
69坦克没有三防系统,火炮双向稳定。炮塔上有红外大灯和激光测距仪。
生产的100辆69因性能、质量差全部退回,滑膛炮改为59式100毫米线膛炮。生产的100毫米线膛炮69坦克向59坦克靠拢,两者外形唯一区别在大灯安装位置不同。后期生产的59坦克将大灯从车体前装甲板上移到翼子板上,与69坦克没有区别,无法识别两种坦克。
78年进行一系列设计改进,同时解决生产遗留问题,发展69II用于出口,再发展79坦克,随后才针对国内装备研制69成熟型号。1984年撤装100毫米滑膛炮,暂定命名69I投入研制,85年决定放弃使用105毫米线膛炮,沿用59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火控也从自动装表改为光点注入简易火控。使用105毫米线膛炮的69出了图纸,代号WZGA121。当年研制两辆带轻型热护套的100毫米线膛炮69坦克,WZG121型。88年交付两辆第二轮样车WZG121KZ和WZ121KZ,试验以后没有定型装备。69I外形特征是炮塔栅栏、侧裙、三色迷彩。[3]
79式主战坦克
69IIA底盘改进而来,81年以69IIA和59II部分改进项目为名研制,最初型号69Ⅲ(WZ121D),参加84年国庆阅兵,后定名79式坦克。
37A扰动自动调炮简易火控、自动抑爆灭火、电台等3项引进项目,国内改装42项。初样车使用79式105炮,有三防系统、侧裙、三色迷彩,616厂580马力12150L-7BWA 。
83年正样车两辆,84年生产40辆参加阅兵。86年定型,配套79式指挥坦克(WZ121E)。试验样车有79I型。79后期生产型号加装热像仪等,换用83式炮。
79-2式主战坦克
BK1840,79简化出口型。84年一辆外贸样车。换用69II的炮塔栅栏等4项改进。使用83式炮,有激光测距仪和烟雾弹发射器等,配套79II指挥坦克。还有B69IIIG样车,火炮双向稳定。79坦克没有出口记录。
2003年阿布扎比防务展出现69-120改装方案,使用120毫米滑膛炮,有样车。99年试验过装用轻型125滑膛炮的69-125试验样车。都没有出口改装记录。
WZ6411装甲输油车
取消炮塔,车顶改装大油箱,前并排两方形出入口驾驶员、车长。装备情况不明。
WZ653式坦克抢救车:出口代号W653,通称653中型坦克抢救车。69II底盘,12150L-7BW 发动机,77年研制,制造两辆样车以后,617厂转给674厂研制,83年定型。82-84年出口约旦260辆。有侧裙板。PLZ45式自行火炮系统配套W653-1。
84式坦克抢修车
WZ653A使用69II底盘(79底盘与69II相同),70年研制,直到78年才生产2辆样车,转674厂研制,84年设计定型命名84式。出口巴基斯坦,装备陆军、海军陆战队与出口巴基斯坦。无侧裙,有推土装置。88年以后有使用挂胶履带等生产改进。到90年生产245辆。
GCZ110多用途工程车
79底盘,有绞盘、吊架、组合推土装置。装备。
84式坦克架桥车
WZ621。71年9月研制1辆双层叠放平推式样车,后来使用79底盘,85年1月设计定型。用于装备与出口。
GSL-130综合扫雷车
79底盘。GBP127型爆破扫雷器、全宽式扫雷犁、碾压式扫雷滚、电子扫雷器。装备。
W88式双管57毫米自行高炮
外贸型号,59底盘,81年1辆样车,也叫80式。85年换69II底盘,88年2月WZ305外贸设计定型,出口代号是W88。使用敞开炮塔,火炮在59式双管57毫米高炮和66式双管57毫米舰炮基础上改进。没有出口。
F30弹炮系统,外销方案展示,6管速射炮,外挂4枚空空导弹改装的地空导弹,有雷达。
PGZ-88双管37毫米自行高炮
78年研制,89年11月设计定型批产,少量试装部队。76式双管37毫米舰炮、79加长底盘。一台搜索和测距雷达,光电火控、激光测距、敌我识别。580马力12150L-10(后用11)。最初命名PGZ89式,改叫PGZ88。配套检测、检修工程车、4台训练用电站。[4]
我军穿甲弹能否击穿美军坦克 .腾讯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什么村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