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转法师二转俄赛里斯怎么过490

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第490集 - 净空法师的日志,人人网,净空法师的公共主页
我们学佛,从《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学起。
共5426篇&&
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第490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一十八页第六行,科题「歎成佛处」。分两段,第一段「闻名不退」,请看经文: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我们看念老注解,「无边殊胜者,极乐国土,超胜微妙,无有边际、无有量数,不可称说,故云无边殊胜刹」。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实际上是阿弥陀佛所建立的道场,提供给学习淨宗的同学,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圆满的学习环境,这是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的恩德。怎麽来的?前面世尊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在诸菩萨当中,阿弥陀佛没成佛的时候,法藏菩萨,菩萨有殊胜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帮助一切,特别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很苦,六道众生学习、生活环境都不理想,他发心帮助这些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苦要离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麽?六道轮迴是究竟苦,十法界是究竟苦,必须脱离十法界,才真正叫脱离究竟苦。往生到实报庄严土,这是得究竟乐。
  因为往生这些人,在十法界裡从不同法界来到极乐世界,有十法界裡面的菩萨,有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师告诉我们,叫相似即佛;换句话说,他不是真佛。真假的标准,在大乘教裡面很简单,用真心就是真佛,用妄心,就是用阿赖耶,就不是真佛。虽然他修得很像,我们一般凡夫没有能力看破,他修得太像了,可是菩萨知道。他用妄心,就是用阿赖耶,用到最好,完全是阿赖耶正面的,阿赖耶负面的几乎他完全都断掉了,这叫相似即佛,他住在十法界最高的阶层。如果用真心,他就是真佛。在这个阶段当中,他把妄心捨掉用真心,这在法相宗裡面就是说转八识成四智,把妄心完全转变成真心。也就是我们常说,六根在六尘境界裡,眼见色、耳闻声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用真心。这个时候十法界就不见了,所以十法界是一场梦,前面所说的梦、幻、响。
  转妄成真,十法界不见了,六道更是假的,把它看清楚、看明白、看穿了,叫看破,智慧就现前。看破就帮助你放下,不再执著、不再分别,最后的是不再起心动念,成功了。十法界裡面的佛提升了,提升到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一真法界,在这个裡面,人皆无量寿。这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它不是无量的无量,有量,很长,三个阿僧祇劫,这天文数字。三个阿僧祇劫之后,他的无始无明习气断乾淨了,断乾淨,实报土就不见了。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土在内,实报土不在外,只要有形相就不是真的。
  真性,法性是真的,法性没有形相,不是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就是念头,法性没有念头,也没有所谓的自然现象,它这些现象完全没有。所以说它是空,但是这个空不是无,不能当作什麽都没有,不可以这麽说法。它确实是什麽都没有,但是它能现相,惠能大师说的能生万法。因为能生万法,不能说它作无,它确确实实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不能说它是有,有、无都不能说。它什麽时候现相?可以说无时不现相、无处不现相,为什麽?众生有感,它就现相。众生太多了,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可以说一切众生跟它都有感应道交。为什麽?一体。佛知道,佛跟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是一体,统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
  像我们看电视,这是大家都看到的,都有这个经验,我们把电视的屏幕比喻作法性、比喻作真心,为什麽?它不变。把电视的画面比喻作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甚至于包括一真法界,都是电视屏幕所现的画面。这些画面假的,为什麽是假的?它从波动产生的,这个大家都知道,电视画面确实是从电波,电波频率上产生的,它不是真的。真的,真的不动,屏幕,屏幕不是电波波动产生的,不是的。所以用这个比喻,我们比较有个清楚的概念。自性跟万法什麽关系?一体,画面上任何一点都离不开屏幕,离开屏幕它就现不出来,一体!这是佛法裡面讲的伦理,伦理关系。
  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伦理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伦理关系,一家人。古人说得很好,人没有伦外之人,没有五伦之外的人。你是人,决定有这个关系,这个关系是一家人。一家人要用什麽心去对待?亲爱,父子有亲做代表,一家人要用亲爱。这个亲爱是从真心上出来的,不是妄心。妄心是什麽?妄心有我,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贪瞋痴慢,那是妄心。妄心造业,起心动念造业,真心不造业。真心只有应,应,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真心。谁用真心?明心见性的菩萨就开始用真心,所以他们是真佛,比十法界的佛要高一等。
  十法界的佛还是用妄心,用得正,妄心所起的念头都是正念,没有邪念、没有妄念。他有能力控制住,就是他有定功、他有智慧,不许妄念现前。但是见性的人,妄念是自然没有了,不需要定功、什麽智慧去控制,不需要,本来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本来没有,自自然然没有。所以他现相,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他不是自己我要想现个什麽身,不是的,那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现身凭什麽?凭对方,对方心裡想佛,他就现佛,想菩萨他就现菩萨,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身说法自己没有起心动念,看众生,他想见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佛,他想见观音菩萨,他就现观音菩萨,想什麽现什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地球上,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算虚岁,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的。从他出生到他离开我们世间,这八十年当中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为什麽?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间来,来的时候都用真心,可是以后被习惯迷了,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佛有本事,从出生到圆寂,八十年全用真心,没有一念用妄心,这个了不起,这是菩萨学处。菩萨学什麽?菩萨就学佛这一点。我们明白了,知道这个理念,知道这些方法,我们得真干。真干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就是修行处所,在大乘叫菩萨学处。菩萨学处在哪裡?从早晨起来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闭了眼睛,你所见的、所听的、所接触到的人事物,不外乎四大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不超过这四大类,修行就在这四种裡头修行。顺境、善缘不生贪恋,顺境、善缘是最容易生起情执的,完全用智慧不用感情,所以你能够用清淨心、平等心来对待。逆境、恶缘容易生起怨恨,逆境裡头、恶缘裡头不生瞋恚,这功夫,这是真修行。
  如果大家要问我,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在五祖道场那八个月,五祖忍和尚派给他的工作是春米、破柴,最后衣钵传给他,凭什麽?凭惠能大师修行功夫圆满了。他修的什麽?他修的是上上禅。禅是什麽意思?禅是如如不动。在春米、破柴,见一切人事物,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或是恶缘,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上上禅。当时谁知道?只有能大师自己知道,五祖知道,别的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当中有默契,虽然在事上讲,他在黄梅八个月,跟五祖见面只有三次,实际上他们的心念念都相应,明心见性的人有他心通。一般人心是妄想、是杂念,六祖的心是清淨平等觉,五祖的心也是清淨平等觉,他们心心相印,别人不知道。所以,六祖什麽时候真正到圆满了,就差那麽一点,这时候他把他点破。用什麽方法把他点破?半夜把他找来,跟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是《金刚经》的四分之一,后面没讲完。讲到四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点破了,他豁然大悟,说出自性的样子,自性是什麽。
  他说的五句话,那就是自性。第一个是自性是清淨的,本自清淨,从来没有污染。别说在我们人间没有污染,堕到畜生也不污染,堕饿鬼、堕地狱都不污染。我们常常讲染污是什麽?染污是妄心,妄心接受污染,真心从来不污染,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要知道。佛说本来是佛,天台大师讲六种佛,这是第一种,第一种是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理上讲。从事上讲,从事上讲就有差别了,从事上讲,大家都是佛,理上没错,事实上我们现在是凡夫,搞六道轮迴。那怎麽叫佛?名字即佛,六即裡名字,现在我们是在事上讲有名无实,就这个意思。佛叫我们本来佛,是有名无实。佛教导我们,如何回归自性,把我们的本来佛找回来,佛教就干这个事情。
  佛用什麽方式?用教学,教学为先,用这个做手段。我们把佛讲的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真干。搞清楚、搞明白是觉悟,依照佛所讲的方法去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这叫修行。这个时候叫观行即佛,观行是什麽?照干。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一门。有人选择二、三门,没有老师指导,有老师指导,老师一定叫你选一门,不会叫你选很多门,选很多门不会成就。像我们这一个房子,四面都有门进来,无论走哪个门都能走进来,你同时要走两个门、三个门,你是决定走不进来。你要想走进来,你必须把其他的放弃,只走一门,你就走进来了。不肯放弃的,变成什麽?变成学者专家,把佛所讲的都变成知识,不是智慧。走一门,一门生智慧。诸位要晓得,一心那个心是定的,有妄想就是三心二意,有杂念,那心想得就多了,那个是烦恼、是知识,不生智慧。智慧的心永远清淨、永远平等,只许一个念头,不能有第二个念头,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看自古以来开悟的,都是学一门开悟的,没有学很多。这些话,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老师曾经跟我们讲过,我们自以为聪明,没有依教奉行,到晚年后悔莫及。我们劝别人,别人也不相信。我们年轻的时候广学多闻,学的经论太多了,以为宗门、教下我们样样都懂。我到香港来讲经,有法师问我,你有没有学过五教仪?学过;有没有学过四教仪?学过。五教仪是贤首,华严宗的;四教仪是天台,法华宗的;法相唯识宗的,统统学。这是什麽?这是知识,现在才晓得。年轻的时候好高骛远,想做通家,结果一样也没通。古圣先贤教我们做专家不要做通家,一门通。没想到他一门通了门门都通,真是个通家。原来通家是一门成就的,不是从很多门成就的,不是;一门成就的,专家摇身一变就是通家。古人表演给我们看的,非常可惜我们年轻,功夫、道心不够,智慧没有能现前,吃亏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我到晚年,专门搞一部经,《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一部注解,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别的全放下了。心清淨,这有一点智慧。这一部经真通了,一切经全通,你拿到手裡没有障碍,全通了,智慧现前。
  所以古人,我们从历史上去看,惠能大师开悟二十四岁,年轻,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了。但是我们从《六祖坛经》裡面看出来,嫉妒、障碍都是佛门自己人。这种嫉妒障碍,障碍能大师十五年才出来弘法利生,到六祖四十岁才出来。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菩提道上不是一帆风顺,众生要造作恶业,这个路就非常难走。唐朝那个时候是盛世,他还遭这麽大的困难,猎人队躲了十五年,差不多到四十岁出来,多不容易!这些让我们细心去观察,还是佛菩萨安排的,他示现给我们后人看,我们遭到困难要想到能大师。
  他出来的时候遇到印宗,印宗也是示现,这个人心量大,没有嫉妒心,知道他是传承衣钵的,第六代祖,给他剃度,所以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剃度完了之后,印宗拜惠能做老师,所以惠能大师是印宗的传法师,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在佛门裡,法子是最重要的,剃度不重要,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的法怎麽得来的,谁传给你的,这个重要。六祖一生,在他会下明心见性,见性达到他同样境界的四十多个人,印宗是其中之一。印宗那个时候是岭南,就是现在广东这一代,岭南第一法师,受人尊敬。他能够表现那麽样的谦虚,来拜能大师做师父,水涨船高,把六祖一下就抬起来,声望马上就升起来,让六祖弘法一帆风顺。这是菩萨示现,这不是凡人,有这麽大的度量,来给大众做示范,让大众对能大师生起信心。这菩萨作略,来表演给我们看的。
  在一切法门裡面,特别是末法,我们要相信佛的话,不要相信自己的想像,想像全错了,我们现在不能不承认。学佛我们的目的何在?就是想成佛,这个想法一点都不错。想归想,成佛可不是容易事情,要把三大类的烦恼断得乾乾淨淨,就成佛了。你试试看,你能断得了吗?亲情你能看破吗?这最困难的。说你几句不好听的话,你能不生气吗?这都是考验。几句话不好听就发脾气、就不高兴了,假的,不是真的,凡夫。佛法是来真的,不是来假的。讚歎你就觉得很高兴,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麽?那个轻轻的小风一吹你就动了,你要练到八风吹不动。这个八风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切人事物的诱惑,你都能如如不动,这是真功夫。一动,心一动就是妄心,妄心就起烦恼,贪瞋痴慢起来了。顺自己意思贪爱,不顺自己意思怨恨,这就造业了。
  修行功夫就是如如不动。我们看《禅林宝训》,裡面有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考试、考验。故意给学生难堪,洗脚水倒在这个人一身,把他赶出去。学生恭恭敬敬,赶出去不能不出去,出去躲在外面听老和尚裡头说法,不离开。别人觉得这老和尚对这个学生怎麽讨厌到这种程度,一点情面都不给。他在外面偷听,老和尚知道。过几天老和尚宣布传法,传给谁?他不敢进讲堂,老和尚吩咐人,外面那个偷听的请进来,法传给他。才知道种种都是考验,忤逆的态度对你,你有没有怨恨?你能不能辨别是非?这个老和尚真有道德,东西讲得真好,他对我态度不好,算了,我不听他的,我走了,机会就失掉了。真正一个善知识,百般辱打骂都不走,那真的,那不是假的。这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千万不要以为老师对这个学生没有一句好话、没有一张好面孔给他看,说不定老师早就看中他了,时时刻刻考验他,他是真的还是假的。百般考验,他全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他不肯离开这个道场,他非常认真学习。最后衣钵传给他,老和尚退位,请他来领众,禁得起考验。在《五灯会元》裡头、《传灯录》裡头、《高僧传》裡面都能看到。
  老师有慧眼能鑑别,什麽样的人要用什麽方法去教他,没有一定。有的学生,老师对他欢喜,见到他满面笑容,从来没有说过他。我们亲身见到的,李老师的教学。我那个时候年轻,觉得老师对同学不公平,我们没有说出来,老师看出来了,把我叫到房间裡去告诉我。他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对大家不公平?我说是的。他说你知道为什麽?不知道。老师就说,真正骂、打他还不走的,这个人是能学的,真正来学的,我要真教他,真教他就是有打有骂。说话说稍偏重了几分,他脸色就变了,这个人不是真正来学的,那怎麽样?把他当作旁听生,客客气气对待他,不跟他结冤仇。因为这种人你要是得罪他,他结冤仇,他记恨在心。不得罪人。于是我才明瞭,那些被老师有打有骂的,老师见到他脸色都很难看,那是老师心目当中可以教的学生;对几个同学客客气气,从来没有一声严厉的话、批评的话,从来没有,知道那是旁听生。我才懂得。我是个很明理的人,所以老师必须要把我的疑惑解除,告诉我为什麽对这个人有打有骂,对那个人客客气气。老师对我就很客气,但是教训我的时候是关著门,把我叫到房间,说我过失,要我改过,没有第二个人看到的,是这个教法的。不是在教室裡面又打又骂,不是的,他给我留情面,所以我感恩。
  我在那个班上有两个特长,就是年轻时候记忆力好,我听老师讲课,一个星期之内,我複讲可以讲到百分之九十,我有这个能力,理解力强。老师教学严厉,他只讲一遍,你听不懂,你去问他,他把你骂一顿,甚至于打你几下,告不告诉你?不告诉你。为什麽?我就问为什麽?老师说,告诉他了,他有侥倖的心,没有关系,顶多挨一顿骂、挨一顿打,老师还是讲。挨打挨骂了,老师不讲,这就没有办法了。这是什麽?听课的时候用心听,他就是教你这个,专心听课,不能漏一句。在这个状况之下,我就变成老师的助教,他们听不懂的时候都来问我,我很快就在班上变成助教。我能记得,我能理解,所以我学东西快,在那个时候学小部经,一个月学一部。没出家之前,我跟老师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都能讲。所以一出家就到佛学院当老师,一个学期才教一部经,他们三年毕业我才教六部,我还有七部没有派上用场。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佛学院有问题,佛学院学不出来。
  我跟李老师学经教,我们是私塾教学法,是个别教学。老师把学生分成一对一对,两个人,一个是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两个人讲稿一样的,上台好像是翻译,其实同一部讲稿,两个人学一部经。真有效果,我在那裡住一年三个月,我学十三部。这是任何一个佛学院裡头找不到一个学生,他在佛学院毕业,能讲十部经的没有,一部都没有。所以我在佛光山告诉星云法师,我在台中这个经验,一定要个别教学,不能採用学校这个方法,学校方法好看不实用。所以我非常欣赏中国传统这个老的教学法。
  学生能不能学会,条件在用心上,就是真诚恭敬,这个不能缺少。没有真诚、没有恭敬不能入门,再好的老师都没用处。第二个那就是各人天分,我刚才讲的记忆力好、理解力好,这就行了。你只要具备这四个条件,学东西很快,一点都不困难。真诚、恭敬,一遍听了能够不忘记,第二天、第三天请你複讲,几乎能全部讲得下来,要有这种能力,反应要快。这个都是属于心地清淨,妄想少、欲望少。谦虚,决定没有傲慢,你要一傲慢,别人就会嫉妒;有嫉妒障碍,那对你的学习造成严重伤害。我欢喜帮助别人,他们没听清楚、没听懂的,我都能讲给他听,所以大家欢喜。我学了一年三个月,出家了,出家之后我又回来,跟老师住足十年。我的大部经就是《楞严》跟《华严》,真下功夫。老师那时候也欢喜,如果他认真、坚持叫我学一样,我会听话的,那就走上成功之道,不会受这麽多辛苦。
  极乐国土生活环境好,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极乐世界一切受用心想事成,所以人没有贪心。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跟佛平等,以阿弥陀佛为标准,跟他平等,人人平等,所以嫉妒障碍完全没有。超胜微妙,这一句是对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道场来说,要跟一般诸佛来比,极乐世界特别超胜。没有边际,没有量数,就是没有数量,这两句是说明极乐世界是法性土,阿弥陀佛是法性身,法性没有数量、没有大小、没有长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先后;没有空间,没有远近。所以不可称说,不可称说就是不可思议。故云无边殊胜刹,这个刹是刹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环境,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
  「彼之刹土,超逾十方,正由阿弥陀佛殊胜本愿之力,故云其佛本愿力」。极乐世界那麽好,从哪裡来的?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之前,修菩萨道的时候发大誓愿成就的。这个前面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用专题来介绍,这一品就是一个专题。他的大愿,这是性德圆满的大愿,要帮助一切众生圆满离苦得乐,真的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个大愿一切诸佛都有,但是不一样的地方,他想得周到。如何帮助这些众生,上从等觉下到无间地狱,不同类别的众生平等成佛,这就难了,这就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请教,佛告诉他,你要完成这种大愿,最好到十方刹土诸佛道场裡面去参学,诸佛道场裡面的优点你统统採纳,不善的,不善的你不要。他很听话。所以,极乐世界不是世间自在王教他的,也不是他自己凭空想像的,他是到十方国土去考察、去参观、去学习,取长捨短,造成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集一切诸佛道场美好的大成,十方世界任何一尊佛的优点他全有,缺点他没有,就变成超胜,超逾十方了。是这麽来的,这个非常合乎逻辑。
  所以建道场要多看、多考察,看多了心裡有数,哪些我要的,哪些我不要的,这道场建立起来就超过别人。这是什麽?阿弥陀佛这裡学来的。自己怎麽设想都会有漏掉的、漏失的地方,一定要多看、多学习,多做参观考察,这决定有道理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这麽成就的。他本愿力,他总结成四十八愿,就是他考察的结果,他所取哪些,捨的是哪些。这是阿弥陀佛殊胜本愿之力,所以经文裡头讚歎的『其佛本愿力』。
  「十方众生,因弥陀第十七」,四十八愿第十七,「诸佛称歎愿,得闻名号」。十方众生怎麽知道有极乐世界?怎麽知道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第十七愿,这一愿是请求十方一切诸佛,对十方众生宣扬极乐世界、介绍极乐世界。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讲《观无量寿佛经》,统统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佛为什麽讲这些?因为阿弥陀佛有本愿,要求十方诸佛,十方诸佛欢喜接受,没有一个不愿意宣扬阿弥陀佛。这为什麽?在十方世界学习有困难,修行不能成就的,这些诸佛如来统统劝这些人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条件很简单,真信、真愿、一向专念就行了,这个条件是任何人都可以具足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任何人都有条件去往生。八万四千法门难,门门都不容易,这一门太容易了。能不能往生,完全看你信、愿之有无。不能往生的,念佛人多,往生人不多,什麽原因?信心不足,愿心不坚固。他想往生,还想留恋这个世界,还想学别的法门,这就不成就,原因在此地。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修学什麽法门,现在别干,到极乐世界再学,就什麽事都没有。现在必须万缘放下,一切法门统统放下。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法门我统统都要学,行不行?行。谁教你?诸佛菩萨教你,没有不满愿的。
  我在前面给诸位报告了,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堂裡面说法没有间断。十方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进入讲堂,各人有各人的座席、座位,没有差错的,听佛讲经说法。什麽时候离开讲堂?成佛了。进去的时候凡夫,出来就成佛,没有成佛你不会离开。没成佛之前,在讲堂听经,你没离开座位,阿弥陀佛也没离开座位,能化无量无边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那些往生的人。他自己本身在讲堂讲经没离开,这个要知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有这个本事,我的身听阿弥陀佛讲经,没动,我的分身也能分无量无边的化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修福,去听经闻法开智慧。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有无量无边诸佛教你,全会了。这种学习环境到哪裡去找?走遍虚空法界找不到第二家。换句话说,到西方世界,一个阿弥陀佛教学等于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教你,是真的,你有本事分身过去。
  你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能不去吗?你要不去就太傻了,太愚痴了!这地方怎麽能不去?没有缘分是你没有福分,那没有办法,你遇到了是说明你有这个福分,有这个福分把机会捨掉,那叫太可惜了。你们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就晓得我为什麽把《华严》放下、把《楞严》放下,这些大经大论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都放下了。我放下,暂时放下,我往生到极乐世界我继续学习,我现在全心全力就求往生。这个重要!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一切法,你就得到大圆满,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我们一生无比幸运的一桩大事,决定不能放过。我们连走路,一步都是一声阿弥陀佛,分秒必争,不要让一秒钟空过,念念不离阿弥陀佛,我们决定得生。这是说诸佛宣讲淨土三经,对于其他一切经,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附带说淨土、介绍淨土,有两百多部经,释迦对于淨土常常讚歎。
  「又因彼佛闻名发心、闻名得福」,这都是讲四十八愿,闻名发心愿、闻名得福愿、闻名得忍愿,这些本愿威神加持,必定皆是「信愿持名,得生极乐,证不退转,故云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这一部《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两尊佛说的,这个裡头有些经文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还没有这个缘见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的,释迦佛转告等于佛亲自说的没两样。我们要明瞭,我们要把这个放在心上,这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无与伦比。
  「正如第十八愿所云,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愿生我国,十念必生」。这还得了!从这个地方看出,阿弥陀佛的悲心、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爱心,圆满的。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或者是南无阿弥陀佛,都一样的,关键是下面这一句,「至心信乐」。至心,真诚到极处;相信,没有丝毫怀疑,没有犹豫,完全接受。真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发愿我要求生极乐世界,我要做阿弥陀佛的弟子,我向阿弥陀佛学习,这个愿坚定不移,十念必生。
  古大德对于十念种种讲法,都行,都说得很好。我们生在现在这个时代,崇尚科学,科学技术的发明日新月异,速度确实太快了。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能不妨碍我们修淨土?那就修十念必生,不妨碍你的工作,工作不妨碍念佛。这个十念,我记得是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说的,一天九次十念,一次大概两分钟,你看,不耽误事情。念佛的时候要都摄六根、淨念相继,也就是要把心收起来,不许可有一个妄想、不许可有一个杂念夹杂在裡头。两分钟做得到,时间长了不行,时间长就妄想、杂念进去了,那把功夫破坏了。我这个十念,两分钟,就是十句佛号,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句。一口气念下十句,裡头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只要两分钟。九次怎麽分配?早晚两次,早晨一次、晚上一次。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家裡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念十句,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句,这早晚两次。三餐饭三次,一般人吃饭,前面念供养咒,我们不念这个,我念十句佛号,念完再吃饭,三次。在我们工作上班、下班,上班的时候,念十句佛号再开始工作,下班的时候收拾好了,念十句佛号再离开,上午两次、下午两次。总共九次,养成习惯,时间并不长又想起来了。
  我这个方法是有由来的,不是我凭空想像的,我是从伊斯兰教那裡学来的。伊斯兰教每天五次祷告,我九次念佛,次数比它多,时间比它短。他祷告大概要五、六分钟的时间,我这只要两分钟时间。裡面所讲求的就是都摄六根、淨念相继,这十句佛号相续,裡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时间短做得到,时间长做不到,他有妄想、杂念进去。我们可以以这个为正课,以散念做帮助,散念就是不计数,有空就念佛,不要把时间浪费了。我现在的功课很简单,都是读这部经、读这部注解,一遍一遍的读,遍遍都有悟处,就法喜充满。
  学佛,诸位一定要记住四依法,这是佛圆寂之前答阿难尊者的提问。阿难看佛快要走了,向佛请教,佛在世我们都依佛为老师,佛不在世,我们依谁为老师?佛就告诉大家,「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们能持戒,能吃苦,不怕吃苦,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戒律很重要!今天我们受戒不能得戒,有名无实。章嘉大师教我,戒律你明瞭一条、做到一条,你就受了一条。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章嘉大师告诉我。我们晓得不杀生,决定不能让别人因我而生烦恼,这就属于不杀生的戒;决定不能佔别人的小便宜,这就是不偷盗的戒,要在自己生活当中做到。持戒,持戒根本戒,佛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四根本戒,五戒裡头加个不饮酒。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这是佛教的根本大戒,我们要把它做到。有戒律就有佛法存在,戒律没有了,佛教就没有了;礼没有了,儒就没有了;因果没有了,道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用儒释道三个根本教,儒家《弟子规》、道教的《感应篇》、佛教的《十善业道》,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言行的标准,这叫持戒。
  我们在斯里兰卡,帮助他们建立佛教大学,什麽原因?那个国家人民这些基本戒条他们做到了,他不是口头说说,完全变...
阅读(339)|
顶礼净空法师,阿弥陀佛。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旋转轮胎第一关怎么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