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完成了天宫2号和神舟十一天宫二号对接11号的对接在轨试验任务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 全过程曝光
景海鹏与陈冬终于成功“入宫”啦!据新华网10月19日消息,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随后,两名航天员也成功从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一起来回顾下整个“牵手”过程吧。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经过多次变轨,于19日1时11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二号逐步靠近。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相距20米时的画面(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图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画面(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图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就对接准备状态进行最终确认,神舟十一号开始向天宫二号缓缓靠拢。3时24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按程序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对接机构锁紧,两个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自动交会对接实施期间,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值守,密切监视着飞船仪表盘上的各类数据和对接过程,认真执行各种指令发送操作,并通过天地通信系统,迅速准确地向地面报告交会对接实施情况。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完成对接后竖起大拇指相互祝贺(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图形成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后,接下来,景海鹏和陈冬将穿舱进入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了。据天宫二号官方微博消息,两名航天员要经历3次穿舱。首先要从神舟十一号的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再从轨道舱进到天宫二号的试验舱,这个过程要开三次门。由于气压需要慢慢平衡,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
模拟穿舱过程19日凌晨4时40分左右,天宫二号发布消息称,景海鹏已经打开返回舱舱门,进入轨道舱,陈冬还停留在原位。5时29分左右,陈冬已经换好了蓝色的舱内工作服,打开设备包取出了手持摄像机,准备稍后在打开轨道舱舱门时进行录像。
大约5时49分,景海鹏轨道舱前舱门打开。6时30分左右,景海鹏率先进入天宫二号。大约半小时后,陈冬也“飘”进来啦。两人一起敬礼,向全国人民问好。
[延伸阅读]神十一对接天宫“拥吻”变“追吻” 天宫二号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为空间站建设和运行积累经验。所以,此次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将首次模拟未来空间站交会对接方式,即载人飞船利用自身机动能力去追踪空间站。 “追吻”需经过5次轨道控制“拥吻”变“追吻”,这是本次交会对接的新剧情。此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交会对接准备阶段,不再像以往交会对接那样进行轨道控制。神舟十一号要主动出击,“追吻”天宫二号。记者从北京飞控中心了解到,天宫二号已于10月16日完成了“梳洗打扮”——载人环境配置,并从正飞姿态调整为倒飞姿态,静候神舟十一号的“追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以后,我们要在两天内控制飞船完成5次轨道机动。”北京飞控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军说。这5次轨道控制,分别是抬高近地点、轨道面偏差修正、抬高远地点、轨道圆化和组合修正。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相距50多公里时飞船转入自主控制以往交会对接也有5次轨道控制,但与神舟十一号的5次控制有着很大不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都是在第五圈进行第一次轨道控制。而神舟十一号第一次轨道控制将是在第四圈进行。“神舟十一号第一次轨道控制提前了一圈,这给飞控中心实现短弧段快速定轨提出更高要求。”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李剑说,这小小变化,对飞行控制技术的挑战非常大,为此他们多次修改论证飞行控制方案,直到找到目前这一最佳方案。5次轨道控制只是神舟十一号“追吻”的第一步,也叫作远距离导引控制,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由相距100多公里缩短到50多公里。经过5次轨道控制后,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就可以开始“眉目传情”了。“追吻”第二步是自主控制段。“等到两飞行器相距50多公里时,载人飞船将转入自主控制。”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主任陈险峰说,在这种状态下,神舟十一号将依靠航天器上的微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测量设备,获得信息进行自主控制、相互接近。“追吻”还将经过近距离导引控制段,最终逼近段,交会合拢段,最终完成紧锁。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出征前挥手。对接平移靠拢段将在“阴影区”完成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这比以往交会对接轨道抬高了50公里,比一个马拉松全程距离还要远。为什么要抬高呢?“主要目的是瞄准空间站轨道,国际空间站是运行在轨道高度400公里左右。”孙军如是解释。 运行在低轨道的航天器,距离地球不够远,仍会有稀薄的大气。受到大气阻力影响,会导致航天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轨道高度,就需要消耗航天器自身推进剂。
而轨道越高,大气就会变得稀薄,大气阻力就会变小,轨道衰减就会相对低一些,也就更容易维护稳定的轨道高度并节省燃料。也就是说,此次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激情“相吻”会更省力。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最终平移靠拢段,是在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完成的,这和以往大不相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两次载人交会对接全部在阳照区进行。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在阴影区进行交会对接,好处在于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对光敏感测量设备造成影响,但这会为肉眼观测带来不便。”科研人员解释说,“吻戏”虽然在阴影区进行,但是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上都配有照明灯,所以观众们在大屏幕里看到的画面依然会很清晰。 新舞台带来的是“国际范”。要知道,目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是距地面397公里,我们的空间站差不多也是在这个高度。“国际范”意味着,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这一“吻”将揭开未来空间站的剧情大幕。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将对接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景海鹏|陈冬_新浪新闻
  原标题:景海鹏陈冬随“神十一”飞天!想成为他们,你还有多远?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早7:30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想成为他们一样的航天员,你还有多远?
  今早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
  “神十一”拥有哪些新技术?
  昨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并从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验证未来航天技术三个方面,对神舟飞船进行了技术改进。
  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
  二是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飞船入轨后2天内将对接天宫二号
  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其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目的
  1、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2、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太空33天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
  听听我们的宇航员怎么说
  昨日上午10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身着新款航天员秋冬常服的景海鹏和陈冬,准时出现在记者见面会现场。隔着玻璃墙,两人慢慢挥动右手,向人群致以问候。在接下来的20多分钟时间里,两人共回答了媒体提出的9个问题。
两名航天员 资料图
  景海鹏
  对空间站来说我还是一名新兵
  航天员团队除了竞争还有传承帮带
景海鹏 资料图
  记者:你今年已经50岁了,又是一名将军,是什么力量支撑你第三次出征太空?
  景海鹏: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事业,更是我崇高的使命。虽然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乃至危险,但我非常喜欢、热爱,甚至享受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这一次有幸第三次出征太空,我要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要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我决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好一名航天员。
  记者:听说首批航天员有一部分已经停航停训,你也面对过一次落选,一次备份。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既充满竞争又充满浓浓战友情的团队?
  景海鹏:到目前为止,我经历过五次选拔,包括一次落选、一次备份。作为一名航天员,每迎接一次飞行任务,就要按统一标准重新选拔,确实存在着竞争。一个团队只有竞争才能出战斗力,但航天员这个团队除了竞争,更多的还有携手并肩、传承帮带,一旦乘组定下来,其他战友就会送上掌声,全力以赴支持入选乘组。
  历经两次飞天更自信果敢心态更平和
  记者:面对即将开始的第三次飞行任务,与前两次相比有什么变化?
  景海鹏:面对每一次任务,我都会从零做起、全力以赴准备、做最好的自己。我想这是不变的,但是变化是一定的。经历了18年航天员职业的磨练,历经了两次飞天的考验,我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坚毅果敢,心态更加平和淡定,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激和感恩。
  记者: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届时你已经54岁了,有什么期待吗?
  景海鹏: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是每一名航天员的梦想宿营地,我当然充满期待。对空间站来说,我还是一名新兵,我期待着为空间站建设发展多作贡献,只要祖国需要,我坚决听从召唤。我也非常期待用我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多次飞行的经验,为航天员队伍建设多作贡献。
  这次任务来得不早不晚刚刚好
  与景师兄一起飞天心里很踏实
陈冬 资料图
  记者:你在2010年成为第二批航天员,等待六年迎来自己第一次飞天,和你预期相比快还是慢?与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是什么感觉?
  陈冬:经过六年的学习和训练终于迎来这次任务,对我来说这次任务来得不快也不慢,不早也不晚,时机刚刚好。景海鹏师兄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能与景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很幸运,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
  记者: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哪些准备?
  陈冬:自从我们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就一直在做各项准备,接受全面训练,为每次任务打牢基础。此外,我们还会根据每次任务的特点进行专项训练,比如说这次任务,特点就是时间长、试验多,我们就重点提升了在轨应急情况处置能力、医学急救和互救能力以及空间实验能力。只有把地面训练当作空中实战,在真正的空中实战时才能够自信、从容,轻松应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休整日会多看看太空美景和地球
  记者:神舟十一号升空将进行三项香港中学生提出的科学实验,你们将如何进行这些科学实验?
  陈冬:香港中学生提出的三个科学实验,分别是太空养蚕、双摆和聚合物薄膜实验。他们设计了适合在轨飞行开展的实验方案,充满了奇思妙想,将给我们这次太空之行增添许多趣味。我们在地面已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将在天宫二号组合体运行期间开展实验,相信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记者:这次任务每工作6天,会有1天休息时间,业余时间你怎么度过?
  陈冬:我确实也考虑过如何在工作之余利用好这一天休整日,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会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丽的地球和我的祖国,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总之,就是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这么多年以来我的父母、妻子为了我的事业一直在默默付出,他们也一直支持着我,鼓励着我,陪伴着我,让我可以实现自己为祖国出征太空的梦想,所以军功章必须有你们的一半。——陈冬
  军功章必须有家人的一半,陈冬说的也代表了我的心声。我还想对所有的航天人说,你们也是我的家人。你们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我们想对家人说,请你们放心,我们决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一定用尽善尽美的表现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最优异的答卷。——景海鹏
  宇航员生病了怎么办?
  武平表示,将从医监医保、失重生理效应防护、营养健康保障、心理支持等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高效工作。这些措施包括首次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来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等。
  此外,加大飞行期间对航天员的心理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支持手段。如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升级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统,航天员可随时和地面沟通信息、传递邮件,与亲友进行音视频交流,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
  两名航天员如何选拔出来?
  对于神舟十一号的两位航天员,武平介绍说,这个组合是一老一新的搭配。实际上航天员的这次乘组选拔是经过初选和定选的两个阶段。在初选阶段,我们是对所有现役的航天员从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在经过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初选选出四名航天员。
  武平表示,在定选阶段,针对这次任务又进行了心理训练、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定选阶段也是按照考核标准和评定流程进行了综合的考评。最终经选评委员会确定是由景海鹏和陈冬来组成这个任务乘组。另外两名备份的航天员也同时参加了定选阶段的训练以及后面的强化训练,他们也都具备执行任务的条件。
  对于两名航天员的分工,武平说,任务中两名航天员互为备份,他们均具备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康云凯
中韩关系自2016年年初以来急剧恶化。此前饱受中国媒体宠爱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其形象也迅速从端庄贤淑的“朴姐姐”滑落为因为得罪中国而惴惴不安、日夜为糟糕的韩国经济状况担心的“绝望的女人”。
一提到领导奇葩怪癖,我脑子马上闪过的就是前一任分管副局长,虽说去年已调离,但每次想到他,我就会腿疼。
一个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采矿业发展,本是好事情。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矿业可能催生腐败。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精彩看点
日15:13&&来源:
神舟天宫“吻戏”迎来“第四季”
迄今为止,“神舟”“天宫”在茫茫太空上演了三季“吻戏”――
第一季:神舟八号飞船开创先河,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一举突破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第二季: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与天宫一号完成了中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
第三季: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再次完成手动交会对接,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度。
同一个目标飞行器,多次交会对接――这是中国交会对接的独有剧情。今天,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经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接力太空,继续演绎属于中国航天的精彩剧情。让我们一起跟随专家,欣赏“神十一”与“宫二”的激情大片。
新剧情――
“拥吻”变“追吻”
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发射。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而言,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他们“哥俩”承担着截然不同的任务。
天宫二号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为空间站建设和运行积累经验。所以,此次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将首次模拟未来空间站交会对接方式,即载人飞船利用自身机动能力去追踪空间站。
“拥吻”变“追吻”,这是本次交会对接的新剧情。此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交会对接准备阶段,不再像以往交会对接那样进行轨道控制。神舟十一号要主动出击,“追吻”天宫二号。
记者从北京飞控中心了解到,天宫二号已于10月16日完成了“梳洗打扮”――载人环境配置,并从正飞姿态调整为倒飞姿态,静候神舟十一号的“追吻”。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以后,我们要在两天内控制飞船完成5次轨道机动。”北京飞控中心副总设计师孙军说。这5次轨道控制,分别是抬高近地点、轨道面偏差修正、抬高远地点、轨道圆化和组合修正。
以往交会对接也有5次轨道控制,但与神舟十一号的5次控制有着很大不同――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都是在第五圈进行第一次轨道控制。而神舟十一号第一次轨道控制将是在第四圈进行。“神舟十一号第一次轨道控制提前了一圈,这给飞控中心实现短弧段快速定轨提出更高要求。”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李剑提醒说,别看这小小变化,这对飞行控制技术的挑战非常大,为此他们多次修改论证飞行控制方案,直到找到目前这一最佳方案。
5次轨道控制只是神舟十一号“追吻”的第一步,也叫作远距离导引控制,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由相距100多公里缩短到50多公里。经过5次轨道控制后,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就可以开始“眉目传情”了。
“追吻”第二步是自主控制段。“等到两飞行器相距50多公里时,载人飞船将转入自主控制,自主实施寻的段控制。”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主任陈险峰告诉记者,在这种状态下,神舟十一号将依靠航天器上的微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测量设备,获得信息进行自主控制、相互接近。
“追吻”还将经过近距离导引控制段,最终逼近段,交会合拢段,最终完成紧锁。
(责编:王璐佳(实习生)、闫嘉琪)
军事专家李杰、《现代舰船》主编崔轶亮做客人民网。(摄影:邱越)&与天宫二号对接,神舟十一号开始更大的野望
与天宫二号对接,神舟十一号开始更大的野望
日06时01分来源:
题图来源:Global Panorama / CC BY-SA知乎日报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知友|中国科普博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开启他们神秘的太空之旅,他们要完成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操控,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交会对接,在轨进行试验操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以及科普演示等活动,他们将在轨飞行 33 天,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三项任务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试验、空间科学试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也就是说,有两大核心任务。一是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为我国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奠定基础。二是向天宫二号「送人」,宇航员将进行为中国空间站提供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的实验,为实现维持人类长期居住的环境做准备。而这次神舟十一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开展科普活动。随神舟十一号飞船上去的有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与设计大赛的三个试验项目,分别是太空养蚕、双摆和聚合物薄膜,试验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航天员在地面对这些实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训练,将在轨完成这些试验,具体这些试验将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在微重力环境下事物的状态变化。此外,飞行期间还将开展多项展示性的活动,比如太空日记、家书、再梦载梦,挑战不可能等。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后,还将开展多项太空试验。比如,在飞行中,航天员将在轨接受医学超声检查,地面可以实时监测到航天员的心肺功能;还将参与多项科学试验,比如更换空间材料和植被的样品,进行太空的植物栽培等;进行典型的维修操作,验证人机协同的操作技术。神舟十一号概念图继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后,接下来,我国还将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2018 年前后发射试验性核心舱;2022 年前后将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 20 吨级舱段的组合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构想图建立空间站的前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王新龙教授介绍说,此次神舟十一号升空搭乘两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形成组合体,重点开展人在太空的中期驻留试验,而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对改进型载人飞船功能做进一步验证,为后续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寻找人类的第二家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说,太阳按照宇宙演化的规律,四五十亿年后会演变成一个红巨星,这个时候地球早已被烤干,再也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下一步的征程,就是从地球出发,走遍太阳系,走遍全宇宙。这次神舟十一号将和天宫二号对接,建立中国的空间实验室。载人航天,实际是为人类买一次船票,为中华民族买一次船票。只有有了这张船票,我们中华文明才能够延续下去。来不及说了,快上船!内容出品:科普中国戳「阅读原文」下载「知乎日报 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天宫对接成功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