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炮那么厉害提高攻速对烬有用吗是不是很有用

一战后大幅提升的战舰火炮威力 有用否?
导读:之前断断续续的想过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研究的大口径舰炮以及一战后开始大幅提升的战舰火炮威力,是否在实际作战中体现了其效力。结合历史来看,答案显然是没有。不过,就当时设计者的初衷而言,如此重视炮火威力似乎也与其他设想存在颇多矛盾。
首先,除却美国MK6型火炮外,诸国火炮都致力提高对垂直装甲板的侵彻能力。这里存在几个问题。
1-这种努力试图缩短敌舰装甲对己方火力的所谓免疫距离。问题在于,在他们争夺的这一小段距离上,火炮的命中率其实相当低下。二战中的实战情况远非战前各国设想的20千米以上的交战,能够
之前断断续续的想过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研究的大口径舰炮以及一战后开始大幅提升的战舰火炮威力,是否在实际作战中体现了其效力。结合历史来看,答案显然是没有。不过,就当时设计者的初衷而言,如此重视炮火威力似乎也与其他设想存在颇多矛盾。首先,除却美国MK6型火炮外,诸国火炮都致力提高对垂直装甲板的侵彻能力。这里存在几个问题。1-这种努力试图缩短敌舰装甲对己方火力的所谓免疫距离。问题在于,在他们争夺的这一小段距离上,火炮的命中率其实相当低下。二战中的实战情况远非战前各国设想的20千米以上的交战,能够取得战果的炮战绝大多数发生在15千米以内。2-在所谓的装甲带免疫距离附近,炮弹命中垂直装甲的可能性更加低下。即使在更近距离的作战中,命中装甲带的几率依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出现装甲带完好无损,战舰却已经失去战斗力的情形。简言之,穿透装甲带已不再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实战中存在的航线交角能够提高装甲板的实际防护能力,但也使火炮实际威力的差距缩小了。在命中上层建筑、炮塔、舰内通信线路等无需穿透装甲便可造成杀伤的区域时,口径不同的战舰主炮威力并无差别。即使如美国MK6这种预见到未来远程火力发展趋势的战舰,在二战的情况下也显得颇为脱离实际——虽然他们正确理解了远程炮击时的弹着部位,但二战时期依然算不上一个远程炮击决胜的时代。考虑到这些因素,也许装备12门威力较小的14寸火炮的战舰,实战效能或许比装备8、9门16寸火炮的战舰更强。美国14寸L50火炮的威力,对于二战的需求已然是足够了。火力密度提高带来校射速度与火力投射量的提高,对尽快取得命中更为有利。以上是一点想法。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15楼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数万骑兵的集团冲锋,铺天盖地的坦克洪流,齐射时威力惊人的战列舰,视觉效果绝对比偷袭的刺客,猥琐的陷坑,地道战,麻雀战,还有无声无息的电磁压制更为震撼,但是实战效果恰恰相反。所谓“兵以诈立”,有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够达到战略战术目的,合格的军事指挥者绝对不会选择耗费巨大的堂堂之阵。当时的光学技术、控制理论既然不能有效的改善战列舰巨炮的命中率,战列舰被抛弃就是必然的命运。纠正楼上一点:战列舰的黄金时期最多能算在一战时期,二战海军最主要的战场在太平洋,从偷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海战,是航母,而不是战列舰在决定战争的进程。日本的战列舰队,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时期被自己人称之为“柱岛舰队”,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列舰,自珍珠港一役之后,再也没恢复到之前的水准。二战是航母的时代,而非战列舰的巅峰。最多,只能说二战时期,战列舰的建造技术达到了巅峰。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战列舰炮术新手教学 实战教你怎么去开炮
作者:HideyT
来源:HideyT
日期: 09:41
战舰世界战列舰炮术新手教学,实战教你怎么去开炮,战列舰是巨炮的代表,玩好战列舰,就必须练好炮术。
战列舰攻略
  按住Alt键,会显示四样数值,1,对方船位距离你的距离,2,你当前瞄准位子的距离,3,你炮弹飞行至你瞄准位子所需要的时间,4,也是最重要的,刻度尺。
  拿我现在的情况举个栗子,敌方离我19.5公里,我瞄准的位子在17.96的位子,炮弹飞行时间10.96秒,刻度尺左端位置10就是10秒,我10.11秒的位子,注意地图,敌方向我靠拢,估算10秒内进入我的射程,此刻我开炮
  因为在烟雾中消失了一段时间,其实它4W6的血都是我一轮走的,4发装甲区,可惜没有一轮带走
  在回血,躲掉我能饶了他吗?一轮和你说拜拜
  这具体来说没什么详细公式,因为你打的敌方单位不同,重点还是计算前进路线和炮弹下落时间,其实很简单的,多多练习就好了,要打出感觉!
QQ群: 【点击图片 即可加入】
[07-27][03-12][12-05][12-04][12-03]战列舰舰炮的优势在于,可以把能量集中于一个方向(炮弹飞行方向)来攻击。这对穿甲很有效果。简单地讲,穿甲弹的工作原理就是,先用动能穿透装甲,再用化学能放个烟花。要穿透越来越厚的装甲,就得要尽可能大的动能。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动能=(质量X速度平方)/2。要增大动能,也就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大穿甲弹质量,二是提高穿甲弹速度。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贫铀,要提高穿甲弹质量,可行的办法是增大尺寸,亦即增大口径(弹径)。尺寸是三维的,口径增大一点,整个炮弹会重上很多。比如305毫米口径炮的穿甲弹质量普遍在300千克左右,而381毫米口径炮的穿甲弹质量就奔800千克去了。而要提高穿甲弹速度,两个办法,一是增加推力,二是增大受力行程。前者意味着更多的发射药、更大的膛压,后者意味着更长的身管,这都对造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了,身管够长、膛压够高的炮造出来了,重量够大的穿甲弹造出来了,再加上发射药,点火、发射!因为战列舰火炮的技术发展在各个时期是不一样的。很早的时候因为冶金技术的落后制造不出口径和倍径很大的火炮,加上观瞄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作战的距离。作战的距离对于战列舰主炮性能和所使用弹药的种类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近战用超重弹而远战用轻弹是吃力不讨好的(当然超重弹略好一些)。后来这些技术都进步了,使得炮战的距离逐步增加,于是战列舰主炮的仰角升高,主炮的口径增大,实用的炮弹也向着风帽穿甲弹发展,有的国家比如日本还因为考虑战列舰水线下防护薄弱发展了专用的水中弹。而这些技术这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是没有太大发展的,美国海军的127L45 MK45/Mod0 舰炮使用的还是线膛炮,而现在坦克炮为了穿深已经基本全部使用滑膛炮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海军的大口径舰炮则是基本没有太大进步。实际上由于很长时间内海军的大口径火炮和大口径炮弹技术没有很好的发展,而本来海军战列舰的首要目标是对方的战列舰,因而穿甲弹是最重要的弹种,而大部分的航空炸弹和部分导弹并不是以穿甲为目的而存在的。如果未来考虑研制这方面的舰炮炮弹的话,应当是有很大进步可能性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最厉害的战列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