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集解 pdf多了哪些内容

三国志集解多了哪些内容?_三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9,477贴子:
三国志集解多了哪些内容?
三国志本身有三家注,那么三国志集解又能多哪些内容呢?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买三国志集解,请看过的朋友解说下。
今日热门三国游戏题材火辣放送!&新&人气网页游戏,2017网页游戏开服表,尽在37网页游戏.2017&精品-好玩&经典三国游戏题材!收录多款精品网页游戏,引爆网页游戏开服新体验!
你可以自己下下来看一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原创】【正史向】看哪些书了解真实的三国_陈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55贴子:
【原创】【正史向】看哪些书了解真实的三国
朋友们!基友们!还在为喜欢三国史但是没有相关书籍可以看而烦恼吗?那就乖乖吃下我这颗~新鲜出炉的三国正史书单来喽!早就想做一篇关于三国的书籍文献汇总,方向是正史向,学术向,所以不会有(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是所有教授写的书都算学术书籍),工程量会很大,一楼发一本,可能会拖很长时间,但是应该不会烂尾,欢迎各位的意见,可以评论但是不要插楼,楼楼可是有强迫症的哦,插的话真的会删的哦还有之所以首发在陈到吧是因为这里学术氛围还好,虽然人不多,但是我对到吧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所以如果各位想要转发的话十分欢迎,不用写转自我,但是希望各位能标注一下转自陈到吧,十分感谢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二十四史:;作者:陈寿;注本:本正史必备经典之一,不多说了,目前出了的繁体竖排和简体横排本,的版本就很好
说一下发的顺序是先是史料后研究《三国志集解》作者:陈寿;注:;集解:后人对裴注本的集解,感觉集解部分史料价值并不是特别大,好像还没出简体横排本,价格不是一般的贵,建议有的就看看,没有的就得
关于古写本:《三国志》古写本的计有7种,即藏于我国的《吴志·吴主传》、《魏志`臧洪传》,藏于的《吴志·步骘传》(疑似伪造),藏于日本的《吴志·虞翻陆绩张温传》、《吴志?虞翻传》前篇及《吴志·韦曜华覈传》以及被鉴定为伪卷的《蜀志·诸葛亮传》。  
  1909年
《吴志?韦曜华覈传》二十五行残卷出土。
  据《新疆稽古录·麴氏所抄三国志韦曜华覈残传》称,宣统元年,新疆农民掘地(又写作土峪沟),得《三国志·吴志·韦曜华覈传》,旋归新疆所有。
  《吴志?虞翻陆绩张温传》八十行残卷当出土于。
  关于《虞翻陆绩张温传》残卷出土的年代,以往有三种说法:一,年说。此说据刘忠贵(1984)介绍,见于日本编《世界美术全集》第七卷中国古代1中探险队在新疆掘得。①二,年说。此说见于1925年跋《三国志?吴志?虞翻陆绩张温传》:“余曩在吐鲁番所得”②。三,1924年说。此说见于刘忠贵(1965)、(1972)的。
    ?年
  《吴志?虞翻传》十行残卷出土情况不详。
  片山章雄推测,此残卷1924年左右出土于。④
  瑜按:从内容与字体看,此残卷实际是上面提到的《吴志?虞翻陆绩张温传》八十行的前一部分。其出土时间很可能也是年。
    ?1931年
  敦煌藏经洞某处出《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残卷,为敦煌名士张鉴铭所得,后传其子张作信。
  1月10日,《魏志?臧洪传》残卷一页、《吴志?吴主传》残卷一页出土于新疆英沙古城之南,距苏公塔1公里光景的一座佛塔遗址的陶瓮中,瓮外有铁镞木箭二十余支,瓮内有还有写本残卷十三种、桦树皮汉字文书、梵文贝叶两片和回鹘文字木简25枚和其它文物等。B27
由于三国志古写本的文本与原本出入不大,因此不再一一列出,有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下文或相关研究  
二十四史:[url]http://[/url];作者:(南朝宋)范晔;注本:本对后汉的历史有一些更详尽的史料叙述,也有一些后汉的军阀的列传(如袁绍传等)和三国志内容有所出入,可以互为增补,注本中以和李治之子的注本最为佳。
二十四史:《晋书》;作者:监修三人:、、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
其他十七人:、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和李怀俨、敬播。注本:晋书斠注本三国志由于成书年代的限制有很多缺陷的地方,比如没有传,关于很多魏晋之交的人物也没有立传和详尽的叙述,因此《晋书》说是必读书也不为过,唐朝官修本的《晋书》评价甚高 ,作者共有二十一人名字全部传世,其中包括当时很多名士,注本中以清末,的晋书斠注本评价最高,但目前好像只有繁体竖排影印本,比较贵。。。
作者:司马光等宋朝司马光主编的通史中也有三国部分的历史记述,其以二十四史为纲,也有部分其他来源或不明来源的史料,但是其对史料使用较为随意,使得其历史价值比起二十四史来较低,因此并不是很推荐,是大部头的史书,因此不加注本的篇幅也很可观了,如果非要注本的话清末的注本是很好的。
2.非正史类史料篇正式开更! 作者:【晋】
版本:校注:任乃强蜀郡地方人所撰,是记叙由汉到晋四川历史的珍贵的地方志,既记载地理,郡县,又记载雄主,人杰,详细记载了,,,蜀汉,,,东晋七个政权的历史,对于研究三国历史来说,是难得的对蜀汉历史的补充史料,全书流传较为完整。近代以来,,等大家都对做过研究,但最好的版本私以为是任乃强先生校注版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任乃强先生是研究西南地方志的大家,他校注的版本不仅仅是历史考证,还添加了很多地方民俗研究,对历史事件的精到的分析,还有最新的成果甚至是地理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这简直算得上是任先生以《华阳国志》为主题成就的自己的作品了。
《三辅决录》 作者:【汉】
版本:【晋】挚虞注本是东汉末年的名臣大儒,与反对的斗争,后事何进,袁绍,没于建安年间。作《三辅决录》七卷,此书记载汉朝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后裴注多有引注,本书后佚,后又有辑佚出的版本。
《东观汉记》 作者:东汉诸史官 版本:校注:《东观汉记》是东汉的官修正史,经历代东汉史官编修,规模宏大,在问世之前,该书一直是作为东汉官修正史和、并称三史。东汉末年开始有所散佚,后来范晔主要参考此书编纂出《后汉书》。《东观汉记》在唐朝还存留较为完整,但后来逐渐散佚,后来根据其他古籍辑出辑佚本。是古典文献领域的专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东观汉记》的辑录工作。他的《东观汉记校注》被称为《东观汉记》最好的辑本。
《风俗通义》 作者:应劭 版本 注本《风俗通义》是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所撰(看三国志比较细致的同学应该对这个人有印象),记叙的是东汉民间的习俗,传闻,甚至是奇谈怪录,一定程度上再现那个时代的风土民情,对了解那个时代的民俗有重大的裨益,本有三十卷,现仅存十卷,但其内容与三国志异质性较高。,出生于,自幼接受传统的国学教育,国学素养好,后考入,研究生考入,师从,等大师。而他的《风俗通义校注》就是他的大学毕业论文。但考据严谨,文辞优良,后人如等人也校注过《风俗正义》,但私以为难以超越前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毛泽东评点最多的古人
我的图书馆
毛泽东评点最多的古人
毛泽东评点最多的古人
& 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泽东的点评是最多的了。毛泽东肯定曹操的政治功业,称赞曹操的军事才能,还欣赏曹操的文采风骚……同时也指出曹操存在的缺点。据刘继兴研究统计,毛泽东对曹操各种形式的评价共达32次之多!&&& &
毛泽东年轻时就对曹操十分推崇。他读书时就曾经在《讲堂录》中写道: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1918年8月,他路过河南,特地与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并与罗章龙作《过魏都》联诗一首: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诗中表达出毛泽东对曹操的钦佩之意。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读史时多次点评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更是多次评价曹操。
日,毛泽东视察河南安阳,参观殷墟。他对随行人员说:漳河,就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还在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北方,为后来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954年夏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这样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毛泽东给曹操定论的名篇。寥寥数语,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日那天,毛泽东特意给女儿李敏、李讷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时任毛泽东国际问题的秘书林克写过这样一段回忆:1957年春季,毛泽东离开北京到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视察。3月20日下午,毛泽东乘飞机由南京飞往上海,途经镇江上空时,毛泽东触景生情书写了宋人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这首词。写完后,围绕这首词的内容,毛泽东又讲了许多。在说到“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时,毛泽东说是借引曹操的言语。接着,毛泽东讲到《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一节,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说到这里,毛泽东继而发挥说,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入,能团结人,终成大事。曹操的这句名言,毛泽东一直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子里。直到晚年,他在练习书法时,还时常很有兴致地一次又一次地书写。
  毛泽东反对贬损曹操,对把曹操看作奸臣的传统观念十分不满。日,毛泽东在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为曹操辩诬:历史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日,毛泽东正在莫斯科访问。当晚,他请胡乔木、郭沫若到住处一道用餐,边吃边谈中,毛泽东首先提起《三国演义》的话头,他们夹叙夹议,谈得很热烈。毛泽东忽然转向翻译李越然,问:“你说说,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谁更厉害些?”李越然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毛泽东说:“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把他扮成个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
  1958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召集各大协作区主任开会,他在会上说:我们与劳动者在一起,是有好处的。我们感情会起变化,影响几千万干部子弟。曹操骂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以这则故事来告诫领导干部不要脱离群众,可谓恰到好处。
还有一次,毛泽东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泽东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级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是什么汽车来的,爸爸干什么,看谁的官大。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担心呀!&&&&&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接见河南安阳县委书记时谈到曹操,他说:“曹操这个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同月20日,毛泽东在武汉召开的座谈会上又谈到曹操,他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是不同的。《三国演义》把曹操当作奸臣来描写,《三国志》则把曹操当作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来叙述。他还说: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是因为《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所以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这一点可以说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
毛泽东十分喜欢曹操的诗。他有一次与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时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和他的子女门的一次谈话时这样说过:“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毛泽东不仅爱读爱吟曹操的诗,而且在练习书法时也常书写曹操的诗。《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就收入了两首曹操的诗,一首是《观沧海》,一首是《龟虽寿》。
毛泽东很欣赏曹操的养生之道。1961年8月,他向因病休养的胡乔木推荐曹操的《龟虽寿》一诗说,曹操诗云:“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此诗宜读。1963年12月,他又写信给因病休养的林彪推荐《龟虽寿》,说:“此诗讲长生之道的,很好。希你找来一读,可以增强信心。”&&  在1958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说:把曹操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几天后,毛泽东在武汉召集柯庆施、李井泉等座谈《三国志》,说:《三国演义》是把曹操看作奸臣来描写的,而《三国志》是把曹操看作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来叙述的。但由于《三国演义》通俗生动,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按《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都要翻。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冤案要翻。
  史学界闻风而动。郭沫若、翦伯赞等历史学家纷纷发表文章,从而在1959年形成了一股为曹操翻案之风。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又说:曹操被骂了一千多年,现在应恢复名誉。从此,曹操被恢复了历史名誉,京剧舞台上的曹操,在眉心添加了一红点,以示是好人。
1958年12月,毛泽东读《三国志集解》中卢弼对《让县自明本志令》的注文时,针对卢弼对曹操的指责,写了这样一段批语:“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此为近之。”
毛泽东在读《魏书·刘表传》时还写了两条有关曹操的批注。
  《魏书·刘表传》裴松之的注中,有一段说刘表初到荆州时,江南有一些刘姓家族据兵谋反,刘表“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毛泽东读到此注,对“皆斩之”的作法是不赞成的,所以,他在“皆斩之”三字旁划了粗粗的曲线,又在天头上写下了这样一条批语: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
  孟德是曹操的字。刘表在对待俘虏的做法上与曹操是大相径庭的。曹操所以能取得全局的胜利,这与他对俘虏的豁达大度是分不开的。曹操“不杀降”,敢于用人,史书有不少的记载。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在兖州,任用毕谌,后张邈叛,将毕谌的母、弟、妻劫去,曹操对他说:“卿老母在彼,可去。”毕谌去后就没有回来。及至讨平张邈,毕谌被捉,大家都为他的性命担心。曹操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不仅没有杀毕谌,反任为鲁相。魏种本是曹操推荐的孝廉,张邈攻陷兖州时,曹操说:“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岂料魏种却投降了。及至打败了张邈,魏种被擒,曹操并没有杀他,说:“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毛泽东的这条批语,既表明了他对刘表作法的蔑视,又表明了他对曹操“不杀降”和爱才的称赞。
  在《魏书·刘表传》中,卢弼也有一段注释,刘表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攻张怿平之”,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祭祀天地,自立为帝。毛泽东读了这段注释又在天头上写了一条批语:做土皇帝,孟德不为。这里,毛泽东又一次称赞了曹操。&&&&&
1959年2月,毛泽东读了《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翦伯赞写的《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后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的两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1959年6月,毛泽东在同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吴冷西谈话时说:有些人“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曹操批评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没有头脑。还批评袁绍有其他缺点,兵多而分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地虽广,粮虽多,完全可为我所用。”
毛泽东称赞曹操“多谋善断”,批评袁绍的“多端寡要”是有依据的。公元200年春,曹操将东征刘备,手下将领都说:“与曹公争夺天下的人只有袁绍。袁绍正要逼近,他乘人之危袭击我们,怎么办?”曹操说:“刘备是豪杰之士,现在不攻打,将来一定是大患。袁绍虽有大志,但他见事迟,他不会动兵的。”郭嘉也劝曹操东征,于是曹操大破刘备。袁绍的缺点则在于多端寡要,瞻前顾后。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他从背后攻打曹操,袁绍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推辞。田丰用手杖击打地面说:“你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却以小孩生病为由白白丧失,太可惜了!”袁绍进军黎阳,派颜良到白马攻打曹军。谋士沮授提出:“颜良气量狭窄,性情暴躁,虽然勇猛但不能独当此任。”袁绍不听,结果颜良兵败被杀。袁绍“没有头脑”,“志大而智小”,于此可见一斑。
1970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召开四届人大。在四届人大将要召开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了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为了说服中央委员能够同意他的建议,不要在四届人大会议上再提设国家主席问题,毛泽东用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启发大家。毛泽东说:“三国时,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接着,毛泽东又说:“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皇帝,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1975年,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同年,毛泽东对北大女教师芦荻谈话时说: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了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他那时打下的基础。
在1976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把曹操和孔子、秦始皇、朱元璋并列,认为他们都是对历史贡献巨大的人。这一年,毛泽东为了说明在实践中才能增长才干的道理,还举曹操没有上过大学的例子加以说明。
  当然,毛泽东对曹操并非全盘肯定。他认为曹操的主要缺点有二:一是有时也优柔寡断。1966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说:曹操打过张鲁以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二是不能严于律己。毛泽东曾经批评过曹操不能严于律己。《三国志》中的《武帝纪》说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泽东则在眉批中写下“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一语,批评曹操对人严而责己宽。(刘继兴)
发表评论:
馆藏&3033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历史要籍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历史要籍复习资料
上传于||暂无简介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集解 mob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