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来女朋友刘乐:人类会被虚拟现实毁灭吗

虚拟现实:人类的进步还是灾难?(图)
我的图书馆
虚拟现实:人类的进步还是灾难?(图)
在日举办的Steam开发者大会上,游戏行业的引领者valve公司宣布,令人惊奇、对用户友好的虚拟现实技术将在一到两年内成为现实,由该公司生产的“极具吸引力”的虚拟现实头戴式设备将在2年内上市。而于此同时,另一家游戏公司Oculus在去年推出的Oculus Rift虚拟现实头盔,已经在电影界等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的效应。在刚刚结束的圣丹斯电影节上,举办方在现场搭了一套Oculus Rift设施,利用头戴显示器可获得著名歌手 Beck 的第一视角。Wired的作者Angela Watercutter 上台体验了一把,他感受到了自己作为Beck,在台上一展歌喉,然后粉丝排山倒海的呐喊,现场疯狂的拍照和欢呼,这是他一直幻想的一幕。直到他低头发现,脚下是 Beck 的靴子,才从“虚幻”中清醒过来。这是 Oculus Rift 头戴显示器在虚拟现实的一次实验,将彻底改变人们看影视时的体验。Oculus Rift 头戴显示器是 2012 年出现的,Oculus Rift 提供了全沉浸式的体验,360 度无死角视觉,代入感更强。事实已经证明:如果可以以第一视觉进入电影中,这种体验将产生颠覆性的效果。针对 Oculus Rift 头戴显示器量身打造的 3D 短片已经上路,不久前美国一家视频公司 Condition One 宣布制作一部半小时的纪录片,观众可借助 Oculus Rift 感受美国国防部虚拟训练、游戏开发者、黑客的片段,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对虚拟现实感兴趣的电影界人士越来越多。知名导演 Alfonso Cuarón 最近拜访了 Oculus 总部,期望了解更多的技术细节以用于电影的虚拟现实制作。Alfonso 最近导演了电影《地心引力》,假使观众可获得宇航员的第一视角,那么这种体验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因此有人预测,即将到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将会“重新定义人类的基本经验”,比如看电影,想象一下,电影院里的观众每人佩戴一副显示器,画面里 3D 效果更出色,在你转头的时候,你看到的不是旁边的观众,而是电影里的场景。虚拟现实的体验还不仅仅如此,在Steam开发者大会上,Oculus甚至宣称Oculus Rift 在与电影进行奇妙的化学组合后,可以让当男/女观众“互换”口味,让男人品尝当女人的感觉,也可以让女人体验当男人的感受。日在美国纽约电影节上演的最新一部高分科幻爱情片&&她&&(也叫&&云端情人&&),讲述的是在未来人和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更是推高了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全沉浸式”体验,让无数观众如痴如狂,在网上下载疯传。然而,在完全享受过“全沉浸式”的体验之后,人们冷静之余不免会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我们如何真正区分虚幻与现实呢?最先担忧的可能首先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许多现代社会的家长,从2、3岁起就开始担心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对孩子可能带来的伤害,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以自己孩子在3岁左右就能熟练使用iPhone/iPad的游戏为荣,认为这是代表孩子的智商比普通孩子要高。不管这个判断正确与否,至少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一旦Oculus Rift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游戏和现实社会中,而社会如果对虚拟现实设备的生产厂家没有约束、任其发展,这对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这种连成人都难以抵抗的诱惑力,如果其不走正道,把孩子们拖下水可谓易如反掌。Google公司1月27日在其 Glass Developers 博客里,自豪的放出了 5 个小游戏的演示视频,业界普遍认为这是Google公司将把google class产品推进游戏领域的前奏。这5款游戏中有一款小游戏叫“切水果”(“Shape Splitter”),它能够让带google眼镜者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水果忍者”或“钢铁侠”,挥手即可切开出现在Google眼镜上的虚拟方块,而背景则完全是真实的世界。如果这款游戏被大量普及,不知道看到大街上很多人一起对着空气挥舞着手臂切水果是什么感觉。如果这款小游戏最终成为未成年人的最爱,不知道这些以前天真可爱、教养良好的小朋友们以后解决争端问题,是否会条件反射的变成“水果忍者”或“钢铁侠”,而放弃以前的“讲道理”的方式,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急于抢占游戏市场的Google公司高层们可能目前还未考虑到。实际上,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体验在电影或游戏当时,不管如何让观众“至迷至幻”,有难于区分梦想和现实的快感,并进入“梦想成真”的状态,而在游戏结束后的感受,往往如同宿醉后次日的头痛,心中“怅然若失”---因为不管你当时如何爽快,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其实在电影界有许多导演也在思考类似的问题:电影究竟该把观众引向何方?是让观众“如醉如痴”为最高境界,还是把感触人生的真谛与本质作为目标?香港导演韦家辉曾编导一部喜剧片《喜马拉雅星》(2005年贺岁片),初看内容荒诞无稽,毫无章法;但影片的最后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触的问题:当剧中所有人的愿望都得到满足时,这个世界却马上消失了。这个带有寓意和反思的结尾,着实让香港和大陆的观众讨论了好长一段时间。同样,如果随着科技的无限发展,尤其当前处于IT界的“淘金期”,如果让技术无限制的满足人的需求已经成为公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数的初创公司破土而出,挑战前者;而大牌公司诸如微软、Google、Apple既要无休止地和无数新公司血拼新技术,同时又要守住自己的旧市场,这样“肉搏”之后的结果,就是用户体验成为衡量一切新技术成败的唯一标准,而新技术发展背后隐藏的道德责任却被大大的忽略了。试想如果每个用户的体验都“爽到最佳”,那谁来承担用户“爽”过之后带来的问题呢?就像导演韦家辉提出的问题,如果新科技最终导致人人都只想自己爽快,而不愿承受别人带来的麻烦和不爽,那谁来承担这项麻烦和不爽呢?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这个世界还会存在吗?事实上中国古人对这个问题早就思考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音乐和礼仪,都是以“静心”为目的,用来约束人心不去放纵。因为静心之后,人的本性和善良的一面就可以体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回归,人也就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本性。当人不断在这个方向上做积累,那量变到一定程度,人真正的智慧就被开启;否则,如果人们只放纵自己的性子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失去理性,进而被自己暂时的喜好或习惯所操控,实际上也就是离自己真正的本性越来越远。理性和放纵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代表着持久永恒,而后者代表的则是稍纵即逝。[4:09:35 PM] 风扬: 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淡泊和宁静,代表着中国古人追求的一种境界:通过对欲望和感官享受的一种放弃,从而获得更大的智慧。因此诸葛亮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即能借调东风,也能制造木流牛马;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带给人类的,比如虚拟现实技术,纯粹是不计后果的欲望发泄和感官刺激,人也因此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和不能自我控制,用中国古人的话说,就是“玩物丧志”。而且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普及,超出法律和道德约束范围的事情也极可能被大量的实现,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和社会效应,恐怕难以想象。简而言之,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际上也正在使人类在放纵和失去本性的路上越走越远。
发表评论:
馆藏&4213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锤子科技高管谈虚拟现实:这是人类最后一块屏幕
来源:作者:蒋鸿昌责编:仲平
和一开始就“昭告天下”的手机相比,锤子的VR项目太低调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众都是从招聘信息里猜测锤子在做VR。7月15日,在极客公园举办的奇点·创新者峰会上,锤子科技VR项目负责人罗子雄第一次对公众谈了他对VR的理解。行业定义者和追随者出现后,VR才会真正普及“VR、AR、MR(混合现实)、CR(影像现实,早期Magic Leap的说法),我不知道未来还会出现什么R,但它们都可以被称为HMD设备,头戴显示器。”罗子雄认为每一次信息平台的更迭也是显示平台的更迭,而头戴显示器会是人类的最后一块屏幕。从石头、纸张、电视到电脑、手机,人类发展史上一直难以兼顾显示设备的便携性和显示面积,直到头戴显示器的出现,“它可以移动,而且一上来就是360度的显示画面,已经是最大的显示器。”虚拟现实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68年,伊万·萨瑟兰就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虚拟现实设备“达摩克利斯之剑”,而罗子雄把任天堂在1995年推出的商业化产品Virtual Boy作为现代虚拟现实设备的开端,如此算来,虚线现实的商业化开发已经21年。▲任天堂1995年推出的Virtual Boy参考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罗子雄认为头戴显示器也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出现一个行业定义者,这个定义包括软件、硬件、SDK和输入设备,例如苹果的Maciintosh电脑、iPhone,这个阶段的定义者一定是封闭的;定义者出现后,会出现一个跟随者,就像微软的Windows、Google的Android,跟随者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定义者和跟随者出现后,这个行业才会真正普及开来。从一个产品发明到出现一个定义者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个人电脑经历了13年,智能手机经历了14年,头戴显示器虽然已经走过了21年,但依然没有出现一个定义者。阻碍VR发展的四个限制罗子雄认为,虽然Oculus、HTC Vive有可能成为封闭的行业定义者,但总体上,我们还处在非常早期的不成熟阶段,目前主要有四个因素制约头戴显示器的发展。1.没有统一的交互系统。HTC Vive、Oculus、PS VR,以及移动端的Gear VR是四种完全不同的交互设备。与之相比,个人电脑的交互设备是统一的鼠标、键盘,而智能手机是基于Multi-Touch(多点触控)的显示屏,输入设备变成了手指和触控笔。2.没有统一的操作系统。DayDream是Google推出了VR操作系统,Google希望它能成为虚拟现实的Android系统,不过目前来看,这一目标还远未达成。HTC Vive、Gear VR、PS VR,包括还未入场的苹果,它们都有自己的VR操作系统。这无疑会增加开发者的负担,阻碍VR的普及。Steam为HTC Vive推出的操作系统SteamVR3.硬件指标限制。硬件限制主要来自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处理器性能,现在,主流一线VR厂商的屏幕分辨率是,但是分配到每个眼睛的只有一半,就是。“更糟糕的是,实际上肉眼接受的极限分辨率是730×730,这是什么概念,在2016年的今天,我们的VR设备能够看到的像素等于1998的15寸CRT的显示器”。另外,处理器性能也是一大限制条件。即使在上述像素条件下,处理器消耗而性能依然是1080P显示器游戏计算画面的2.1倍,而这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据。现在,全世界只有3%的电脑能满足VR的基本需求,1%的电脑能满足理想需求。4.人类自身的限制。主要指人类对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可能产生的晕眩、困惑和恐惧。“虚拟现实首先做的事情是拷贝现实,然后超越了现实。我们可以飞翔可以到任何地方看到任何事物,我们感觉是万能,但大脑和肉体还是一个原始人。我们看到的画面在飞翔,但是屁股告诉你坐在凳子上,这个结果会让你非常晕眩,恐惧感更强,曾经的恐惧感来自前方45寸的屏幕,现在恐惧感来自四面八方,360度的恐惧。”锤子的VR会是怎样的?被问到锤子VR的问题时,罗子雄选择了回避,他拒绝透露任何关于具体产品、发展方向的细节。不过,从过往信息以及罗子雄的演讲,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合理推测。2015年7月,罗子雄在微博上发出了一份招聘启事,表示要做一件“有挑战的工作”。招聘职位大多和游戏有关,当时普遍的猜测是锤子也要做游戏了。不过,当时的招聘启事有两个细节:第一,它是一个独立于锤子日常招聘的页面(),从域名来看,它也代表着锤子的“黑科技”;第二,招聘职位中还出现了“光学工程师”,职责是“建立起光学试验的设备和设施方法,采集数据,并设置测试集”,正是这个职位让人第一次把锤子和VR联想到了一起。锤子的“黑科技”招聘页面所用的背景图罗子雄证实,锤子确实是在2015年正式进入VR行业。从当时的这份招聘来看,锤子很有可能把重心放在为虚拟现实设备开发游戏上。VR产业的上游是数十年如一日改变显示效果和性能的计算机图形学家、芯片厂商、显示器厂商们,而游戏开发更多是比拼创意,从Smartisan OS来看,审美、创意或许正是锤子擅长的。不过,还要考虑到的是,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为供应链交足了学费,但锤子已经具备了在合理时间内生产出合格硬件产品的能力,推出自己的VR硬件产品,也并非不可能。在罗子雄看来,HTC Vive、Oculus可能成为VR行业规则的定义者,就像当年的苹果。同时,在一个行业非常早期的阶段,即使无法成为定义者和追随者,创业者也有很多机会,“伴随Windows的发展,也诞生了Adobe、Autodesk这样伟大的公司。”你觉得锤子有可能成为VR行业的Adobe吗?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The proxy server received an invalid response from an upstream server.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Please report this message a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us.
Thank you very much!
/content/114471
infzmweb03
Powered by Tengine/1.5.2虚拟现实:想骗过人类五感?还嫩了点--百度百家
虚拟现实:想骗过人类五感?还嫩了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和方案在临场感和逼真度方面确有大幅提升,但在使用的舒适度、适用范围和性价比等方面还存在很明显的缺陷。虚拟现实骗过人类五感?愿望很美好,但技术还嫩了点。
在世界杯期间,我在微博上与一位复旦中文系的老师发生了一些争论,其中争论的核心是眼镜会不会迅速颠覆现有的显示设备,从而到达一种亦幻亦真的全新视觉体验境界。不可否认的是,以头戴显示器、索尼 Project Morpheus为代表的虚拟现实设备正在呼啸而来,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和方案在临场感和逼真度方面确有大幅提升,但在使用的舒适度、适用范围和性价比等方面还存在很明显的缺陷。人们对虚拟现实的愿景充满期待,但我认为现有的民用领域的技术储备,还不足以在短期内支撑起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普及。虚拟现实骗过人类五感?愿望很美好,但技术还嫩了点。
想骗过眼睛?现在还差得远
人类总是对美好的事物充满遐想和憧憬,第一个提出伟大设想的人是天才,但第一个用技术手段把它变成现实的同样是天才,而且笔者认为在当下后一种天才更加稀缺。
虚拟现实有很多的定义,大家可以去百度百科或者维基百科找到很详尽的答案,但我对虚拟现实的认识就是它是一门“欺骗”的和科学或者艺术,人们通过计算机庞大的运算能力辅助,再加上高精度和高仿真度的图像显示、声场再现、触觉模拟,最终达到一种亦幻亦真的境界。
但现有的技术和产品显然还未做到以假乱真,就像今年春晚上出现的从管子里抽面包的魔术一样,我并不否认魔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魅力,但技术要不过关,始终骗不过人敏锐的眼睛。
现在Oculus Rift可以算是虚拟现实设备中的明星,这款产品主要是针对游戏而设计的,这算是现在体验效果最棒的头戴式显示器之一,但它的分辨率也仅为,而有国外的研究数据显示,人眼的中心像素(120度视角)将达到5.76亿,如果按照180度视野来算,那么人眼的有效像素数量将会超过12.96亿。人眼是极为敏锐和强大的,现有的显示设备的精度与人眼能辨识的极限相比,还存在巨大的精度差异。
图注:头戴式显示设备在视野方面相比传统显示器优势明显,带入感更强。
但刚才谈到的分辨率,还只是静态画面的分辨率,如果转换成动态画面,要达到骗过人眼的目的,那么需要庞大的3D实时渲染和贴图计算,如果不计成本,那么现在的GPU和CPU技术或许可以做到,但对于那些1000元左右的显卡和三五千元的PC而言,要达到能骗过人眼的3D实时渲染是不现实的。在一些Oculus Rift使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DEMO的用户,对画面不连贯的体验更为明显,这说明即便是分辨率不高的Oculus Rift都需要比较强大的GPU能力,如果分辨率达到4K级别,那么对3D运算的能力将有可能是十倍以上的提升,要骗过人眼,显示系统,后台运算系统,这些都要有几代的性能提升才有可能做到。
听觉容易骗 技术很过关
声音对于环境和氛围的塑造作用巨大,有很多恐怖3D电影中,其实声音给人的惊悚感和压迫感,甚至比3D画面还严重。我在十几年前对音频技术非常痴迷,那时声卡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解决声场精确的三维定位技术。Aureal A3D与创新的EAX两种3D定位技术都很棒,虽然那时他们相互攻击,标榜自己才是最好的,但从现实使用的情况来说,我认为它们已经可以让你在声音上身临其境了,本质还在于人耳的敏锐度相比眼睛还是迟钝一些,未来虚拟现实方案中我个人更倾向采用耳机类的方案,轻巧灵活,而且定位就已经非常准确了。现在的影院的音频系统有了更高级的DTS和杜比环绕立体声方案,但他们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更严苛的使用空间。
图注:交互系统对于提升虚拟现实的现实感帮助很大。
交互系统也是虚拟现实的核心之一,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肢体动作识别,体感手套或者体感背心等设备,来完成人与虚拟系统的人机交互,笔者认为就民用领域来说,现有的人机交互技术在精度和自然度上都有一些瑕疵需要更新的技术去弥补,但因为人体触觉、味觉、嗅觉在长期进化时都有所退化,所以我认为未来技术上骗过这三觉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舒适感和安全感难以满足
现有的虚拟现实方案与3D电影一样,都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那就是很多人会出现身体的不适感。我试用过一些头戴式显示器,虽然他们给我强烈的真实感,但也让我感觉到了眩晕感。目前3D电影和头戴式显示器之所以能够出现3D效果,其实是利用了人眼的视差原理,在观看3D电影或者带头戴式显示器玩游戏时,人眼的对焦习惯其实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尤其是在使用头戴式显示器后,人体的平衡系统会因视觉被屏蔽产生严重的影响。从应用角度来说,娱乐将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会带给人强烈的不安和舒适性,这是我觉得它无法普及的最大障碍。
日本是研究3D显示技术非常早的国家,但3D显示设备的正式上市的时间却并不长,原因就是基于健康的原因,甚至早期的3D显示设备会被要求标注长期使用有害健康的提示。
图注:佩戴的舒适度是虚拟现实设备面临的最大挑战,很多用户使用头戴式显示器都会出现眩晕。
有人可能会说,技术问题不是问题,未来技术可以解决一切,我认为这纯属意淫。如果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那么人早就不再有生老病死了,可现实是,一个新型的流感就能致命。我认为虚拟现实最大的瓶颈,是要成功欺骗人的感官,而人体是一个充满了奥秘和未知的领域。除了听感,我认为现有的虚拟现实解决方案,在视觉、触觉等方面技术都难以骗过敏锐的人体,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有可能虚拟现实与真实环境的差距将无限缩小,但那是遥远的未来,起码在三五年内,虚拟现实还骗不过人的眼睛。
现在人们习惯性地会把一项新技术难以普及,归结为售价高昂,但其实高价往往并不是难以普及的罪魁祸首。就拿现在的3D电视来说,大多数升级后有线电视机顶盒的家庭,现在已经有了3D频道,而且现在很多新款的IPS屏的电视,都支持3D功能,但真正戴上3D眼镜看电视的用户还是少只有少,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观看会导致不适感或眩晕感。
突发性革命性产品或推翻上述推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上文所做的谈的虚拟现实都是指民用领域,技术和产品也都是指现有技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现在已经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作飞行训练和实战训练,因为涉及到军事秘密,所以我们对现在美国军用虚拟现实的现状没法做任何准确的判断。
图注:军事模拟训练是虚拟现实最主要的应用场合之一,但由于涉密,所以信息不详。
那么有没有可能虚拟现实技术一夜爆红,然后快速普及?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小概率发生的机会,那就是哪家公司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改良。之前这种情况在科技产业内有过许多先例,就比如智能手机,当时我对多普达之类的wince智能手机嗤之以鼻,因为那个时代的触控不灵敏,有趣的应用也极为匮乏,那时的智能手机就像个超小号的PC,但苹果和谷歌通过iPhone和安卓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也开启了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时代。
但现在来看,我们短期内依然看不到虚拟现实领域出现革命性产品的迹象,Oculus、三星、索尼都具备这个潜力。但要想促使虚拟现实快速普及,还需要革命性的产品横空出世。
虚拟现实其实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像黑客帝国里那样直接将比特流与人脑进行连接,那就不存在前文所说的五感六觉难以欺骗的问题了,一切似乎都会变得如梦境般真实。但那会带来全新的伦理危机,如果那时你受到一段病毒代码的感染,那么你的身体被代码控制去为非作歹,受控制方要承担法律制裁吗?在比特流与脑电波能直接沟通后,人会不会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中迷失自我?人会不会过度依赖万事都顺着自己的虚拟现实情侣?这些问题我们可能都将面对,虽然现在来谈这些似乎是杞人忧天,但也许,这就是明天就要面临的烦恼。
阅读:502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235
热门文章HOT NEWS
发还是没发?联通年终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娱乐资本论
Judy:商业与生活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人类造出人工智能,最终反而会毁灭人类吗?
施瓦辛格转身一直如今终结者真的
和前几部一样,《5:同样人与人工智能的冲突。
新老“天网”比拼:人工智能的升级
在几部《终结者》里,人工智能“天网”都是作为与人类为敌的大Boss而出现的。从一部用于军事的超级计算机,《终结者5》里的“天网”更加,而它侵入覆盖全球的物联网中,统治世界。
&“天网”在《终结者》系列电影中的进化,也忠实地反映出了三十多年来现实世界中技术潮流的发展变化: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不断走向物联网化,无处不在的通讯、连接和传感已经对全球人类的生活空间实现了完全覆盖,即便是无边无垠的大洋,近些年来也被坚韧的海底光缆征服、穿越。据统计,仅由TE一家公司铺设的海底光缆,其长度就足以绕地球&12&圈以上,使大洋两岸的信息距离完全等于零。可以想象,相比核弹,新版“天网”对人类发起的首轮进攻,很可能会演变为无死角且全球同步的信息瘫痪战。
另外,“天网”派出的“终结者”也从硬桥硬马的钢铁机器人T-800,变成了能在纳米级别无限变化、无限修复的T-3000,这同样反映出现实中材料科技、微观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变革。如果未来不友好的人工智能真的用这些技术对我们“下手”,可能比核弹还要干净利落。
人工智能充满危险?
史蒂芬霍金特斯拉人都未来愈发,认为人工
其实,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失控、,正是由于打造一个真正“友好”的人工智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在计算清晰、明确的问题上,计算机很早就超过了人类,比如计算超多位数的复杂计算;但如果让计算机去处理、判断一些人类看起来很简单的模糊问题,却是非常困难的。
哪些问题是模糊的呢?就比如,人工智能以怎样的模式采取行动才意味着对人类友好,或是对人类有益?在面对需要用道德、伦理来判断的问题时,人工智能应该遵照怎样的标准进行判断?这些问题对于人工智能将会是非常模糊、困难的。尤其是触及到道德、伦理、价值观等问题时,很多情况下人类自己尚且缺乏统一的观点,这么复杂模糊的问题,又该叫“未涉世事”的人工智能如何处理呢?
所以,人工智能对于如何对待人类,很难形成一套完善且绝对正确的准则,事实上,就连人类自己也无法推导出这样完美的标准。而当不完美的行为准则与空前强大的力量相结合,却往往会成为一个恐怖的存在。正如美剧《疑犯追踪》中虚拟出的“The&Machine”和“Samaritan”这样的人工智能,其本身其实谈不上有什么“善”、“恶”之分,但是藉由强大的监控、分析、决策能力,却能让人感到真真切切的威胁感。即便这些人工智能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甚至为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危险,并不一定在于它们有什么“敌意”,而是在于,它们并不知道该如何以安全无害的方式与人类相处,再加上它们的力量如此强大,客观上也加剧了危险。
拥抱科技与防范危险并重
当然“大佬表达也抵制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基本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它们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或是对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学习,从而为人类提供便捷的服务。比如你手机里的Siri,你的智能手环,或者地图导航程序,甚至是让你有点烦、不停向你推送“你可能还想看看这个”的自动导购界面,都可以算是比较初级的人工智能。
这些初级的人工智能,由于自身的复杂程度和能力范围,还远远谈不上危险。越来越多的人也仍在用无处不在的连接与传感,帮它们变得更聪明。比如,凭借TE的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将变得更“懂”人们的需求,利用更丰富、更多样的传感器,可以让计步器手环进化为可以测血压、测脉搏,制定健身计划,甚至主动提醒你适宜运动量和衣服增减的健康“顾问”。要知道,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在第一部《终结者》电影杀青时的年代,还是有如科幻般完全不可想象的。
从给我们带来然而在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更加开发人们人工智能控制这一情况将会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来的老婆乐儿生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