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词语

你了解“饭圈”文化吗?神语奇词刷爆你的世界观!
是不是有时候完微博会看到某些粉丝的“专业术语”,WHAT?这TM说的都是不是人话?我怎么听不懂?& & & 好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下,路人打死都不理解的“饭圈话术”。& & & X骑=帮本命掐架和反黑的饭,口号格式“XX放心飞,酸菜骑骑背”&例句:丽媛骑就是赞。X吹=喜欢称赞本命的饭。&例句:我丽媛吹还就不怕你了!本质=自我介绍用语,可以翻译为“我是”。例句:本质丽媛吹。(翻译:我是喜欢称赞丽媛的粉丝。)团综=以整个组合为主的综艺节目。例句;我偶吧下个月就有团综了,好开心。家族饭=喜欢一整个公司的明星的饭。例句:我是傻冒家族饭。团饭=喜欢一整个组合的饭。例句:我是司机团饭。团唯=只喜欢一个组合对其他组合无感的饭。例句:我是司机团唯。CP饭=西皮饭=CP指couple,CP饭指喜欢明星配对的饭。例句:我是习媛CP饭。唯饭=只喜欢组合里面一个明星,对其他队员无感的饭。例句:丽媛唯饭好多。毒唯=只喜欢组合里面的一个明星,讨厌其他队员的饭。例句:丽媛毒唯好可怕。前辈饭=本命的前辈的粉丝。例句:蓝家姐姐们都是我的前辈饭。音饭=喜欢一个明星的声音的饭。例句:我妈妈是丽媛音饭。颜饭=喜欢一个明星的脸的饭。例句:我是丽媛颜饭,丽媛美颜盛世!肉体饭=喜欢一个明星的身体部位的饭。例句:偶吧身体太美好,我是偶吧肉体饭。性格饭=喜欢一个明星的性格的饭。例句:丽媛欧尼好温柔,圈了好多性格饭。圈饭=把不是饭的人变成饭。例句:丽媛欧尼的颜就是圈饭利器。脱饭=不再是饭。例句:我不喜欢偶吧了,我脱饭了。Anti=安替=黑子。例句:anti饭居然骂我偶吧。团魂=对一个组合的爱。例句:虽然我是唯饭但我有团魂。爬墙=从一家饭变成另一家饭。例句:我爬墙到别家了,别来找我了。掐架=饭圈内的超级。例句:前排小板凳围观大大掐架啦!上升爱豆=掐架时骂对方的爱豆。例句:掐架就掐架,别上升爱豆。私生饭=影响到明星私生活的饭。例句:私生饭太疯狂了,都吓到偶吧了。饭拍=fancam=粉丝拍的明星的图片。例句:今晚的饭拍实在是太好看了。饭绘=fanart=粉丝自己画的明星图。例句:饭绘大大收我为徒吧!大炮女神=高产饭拍的饭。例句:听说那个大炮女神是盗图的。二改=对原创作品二次编辑。例句:你不知道二改饭拍是不被允许的吗?二传=对原创作品的二次上传。例句:我做的视频被二传到A站了,真不爽。站姐=站子的boss。例句:你知道吗,明酥站子的站姐开摄影展了!团站=为整个组合开的站子。例句:我们家的团站每次应援都很棒。个站=唯站=为组合中一个成员开的站子。例句:听说那个唯站的站姐是毒唯。CP站=西皮站=为明星CP开的站子。例句:不要披着团皮做CP站的事。白莲花=装善良爱和平喜欢洗白却帮倒忙的饭。例句:最讨厌那些白莲花改掐时不掐,不掐时又上升别家招黑。玻璃心=BLX=内心脆弱不堪一击的饭。例句:真是受不了玻璃心,一点点就哭哭啼啼的。强心脏=钢铁心=内心强大。例句:经过那么多事情,我已经练就钢铁心了。萝莉饭=指年纪较小,内心不成熟老是招黑的饭,是脑残粉的一种。例句:他家怎么那么多萝莉饭。姨母饭=指比本命年纪大的饭。例句:我们家的姨母饭好可爱啊。还有一些字母缩写,比如:& & & RS=人身攻击,平时简称塞人参,受到人身攻击就是收人参。例句:他家最爱给别人塞人参了,真是招黑。ZQSG=真情实感& & & ZZ=智障& & & BP=白嫖,指的是不去看演唱会不买周边,不做数据的只舔屏幕的粉丝。& & & DISS=攻击战& & & XSWL=笑死我了,一般指嘲笑某个石清& & & ……& & & 小编手累了,先科普这么多,大家先拿小本本记下,我们下次接着科普。& & & 和美女一姐打嘴炮、探讨不一样姿势。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搜“姿势情报局一姐”(已认证),太纯洁的,不要来!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千趣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千趣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千趣删除。世界观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世界观的名言
世界观名言
世界观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世界观的名言6条
最理想的朋友,是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世界观上互相合拍,事业上目标一致的人。 周汉晖
我肯定有人生,可不一定有人生观。这影响不到什么,就像我肯定活在世界,但不一定靠世界观活着。 世界观名言社会评论家,畅销作家 李承鹏 《寻人启事》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列宁
你想到如今了,你不可能变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你的所有都不能改变了。我不仅很健全,我还很坚定。我自己要拍的电影,我要说明的那句话,我都很清楚。我从来不作辩解,更不作委屈的辩解。我倒觉得这就是电影。中国电影导演 张艺谋
作为男人,你要有事业心,在你的行业要尽量做好,这是一个基本性格。但你不能太得意、太高看自己,不能范进中举似的,一直尽量保持一种普通人的心态。这不是装的,要装也装不了这么长时间,我这种世界观差不多是在我28岁以前就形成的,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是很坎坷,就没敢想过一步登天。28岁上大学就已经觉得是一步登天了,也没敢想过导演什么。接着“砰砰砰”跑几步,命运跟你在打对子,就成了公众人物。那也从来不高看自己,我们上的几步重要的台阶,全部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时代的恩赐。我就是时代给了我机会。我的信仰就是中国会越来越好。中国电影导演 张艺谋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生活就是生活,生活要继续,你还得吃吧,还得喝吧。陕西这两句俗语,在关中一带应用很广泛。这两句俗语就是只是告诉你,一切会照旧,没有你、有你,还是这个样。所以我们的世界观还是乐观一点,这只是个电影,你让人沉重到什么时候啊?你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改变,我们中国人几乎从“文革”的阴霾中走出来了。我们的80后90后已经把“文革”看做历史了,如此长的一个十年浩劫,中国民族都挺过来了,那场政治运动触及到人人的灵魂啊,我们都可以走出来。所以,电影就只是个电影。 关于世界观的名言中国电影导演 张艺谋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汉字的世界观表达
汉字的世界观表达
西方表音字母——数学——科学。
中国汉字——史学——哲学?
西方文化体系下的字母所蕴藏的世界观,与数学、逻辑学和科学有天然的紧密联系,由此而兴起的科学革命急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面貌。
而中华文化体系下的汉字与哪门学科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汉字表达的世界观优势究竟在哪里?
带着这样的诘问来回顾一下世界各民族文字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
文字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系统里最显着的标志之一,是世界各民族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最生动工具,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长同步,世界各民族人们的文字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发展到成熟稳定的文字符号,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深层次推进,也记录下了世界各民族人们从遥远的古代发展到当今的历史过程。
人类文明大约在四、五千年前起步,文字的诞生就是其中的标志,世界各民族的早期先民在劳动生产过程里,为了记事和记录一些社会活动的方便,特别是社会交往过程里所要传达一些信息等等需要,一些最简单的线条刻划、结绳记事和图画等原始符号产生出来了,早期的文字由简单的线条组成,圆弧性比较多,人们就是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去描绘所接触的事物,带有对事物非常相像的模仿性,象形程度高以形成了象形文字,世界各民族人们的最早文字都是从象形文字起步,而后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加工,最终形成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字系统,文字的多样性表达了世界各民族人们对世界各具特色的理解,里面表现着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世界观和理想追求。
文字符号的发展过程,就是世界各民族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过程,然而各民族的世界观不同,文字符号的演变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多彩趋势,世界上比较早期的文字,如苏美尔人、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体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和中国的汉字,就各自呈现了其文明的特征,每一文字体系都受着其母文明演变进程的历史影响,其的先天禀赋如简易性一些要素就主宰着其的生命力,就早期一些的文明进程而言,楔行文字和玛雅文字都已经绝迹,没有人继承使用了,埃及人的圣书体文字现在埃及人也不使用了,但圣书体文字的演变却有一套独特的路线,其开启了西方文字的早期渊源,它为拉丁字母的创造提供了一种想象力开端,而假如以同一国度、同一民族和同一文明系统来看世界上各种文字的演变过程时,中国人可以解读自身的古文字,而世界上的各国和各民族在解读其古文字时,就没有着中国汉字的优越性,中国汉字的演变有着很清晰的历史路线,历史记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就为解读中国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提供了优良的历史记录素材,如以文字的基本特征来看其的演变规律,世界上就有表音字母文字和表意方块文字两种文字的演变,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系统都是以这两种文字为主,分析这两种文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就会发现文字与文化母体之间有趣的内在文化联系。
表音字母文字的代表为拉丁字母(以希腊字母和英文字母为主),而表意文字的代表为中国汉字,两种文字所从属的语言体系为英语和汉语,而两种文字所从属的文化传统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种文字记录的文化思想和表达的世界观分别在哲学和科学多领域都有着丰厚的历史建树,两种文字分别铭记和浓缩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里所起的伟大作用。
首先来分析一下西方表音文字,如英文,希腊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等,其中是以ABCD……Z共26个拉丁字母为其文字的根本,欧洲国家的字母都来源于这26个拉丁字母,全世界在使用的字母中都与拉丁字母、腓尼基字母和希腊字母存在着血缘关系,拉丁字母起初是罗马帝国官方所使用的字母,再往前溯就要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说起,其最初起源都是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变和简化而来,当今考古学家经过历史的考古和研究,西方字母文字的“进化”谱系树有着下列的路线,从埃及最早的圣书体文字(公元前32世纪),到瓦迪耶尔霍尔碑文的文字(公元前20世纪),再到原始西奈文(公元前16世纪),过来就是腓尼基文(公元前11世纪~),腓尼基字母的象形程度就减弱了许多,接着就是希腊文(公元前8世纪~),最后是拉丁文(公元前6世纪至今),古希腊文化里,“欧氏几何”和“代数语言”的形成表明了希腊字母或拉丁字母是数学语言的最佳符号,其中的数学公式运用最多的字符就是希腊字母大小写和拉丁字母大小写,同样逻辑学的建立也表明了表音文字表达事物的清晰性和进行逻辑推导的简易性,而后西方文化的发展,科学革命的兴起,更多数学公式的表达和科学定律的阐述,“科学共同语言”的确立,表明了西方希腊字母或拉丁字母作为数学合理的运筹工具进行推算和演绎,可以说是集中了表音文字的精华,表音文字所蕴含的世界观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这是西方文字及其母文化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与表音文字不同的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优势目前还不是那么明显,其客观存在的潜能还有待挖掘,在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里,几乎都是表音文字的天下,表意文字只有在东亚的中日韩三国使用,其中又以中国使用的汉字为主流,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汉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性功劳,汉字的发展与其母文化一样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化谱系。
中华传统文化一项最显着的标志就是汉字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原始先民通过结绳、画图和契刻,以及八卦似的线条组合等等方式,模仿了人与自然界许多事物的图画,萌芽了文字的最早雏形,大量图画的产生成就了象形文字,劳动人民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他们运用象形等造字方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解释了“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的汉字造字、组字和用字的基本原理),使象形文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至商朝时,汉字的最早字形—甲骨文逐步成型和完善,历史文化考古发现的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里,象形程度很高,存在着一字多体的现象,没有得到统一,这就是汉字成型时的最早特征。
以后汉字的演变进程里,甲骨文向着金文演变,金文多作为青铜器上的铭文,在商周时多见,金文使用的时间从商朝至秦统六国之前,长达一千二百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在表达他们思想的时候,就是用金文来阐述他们的理想的,那时由于全国没有得到统一,战国时期各列国的文字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字体也比较复杂,就好象现在的欧洲一样,以拉丁字母为根本,英、法、德和希腊等国文字略有不同,而对汉字进行统一的功劳当属秦始皇,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包括文字在内的许多事物都得到了统一,中华文化大一统的文化格局形成了,在中华文化圈内,统一的文字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方便,也给汉字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这是汉字发展到关键的时候与西方文字发展路线的不同之处。
秦始皇以秦国的文字篆体统一天下的文字,这就是大篆,由于要“书同文”,秦始皇废除了六国里不同形体的字体,并对大篆进行规范、省略和简化,大篆于是向着小篆演变,小篆相比于大篆,形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逐步规范和协调,圆润和整齐,图画性也大大减少,同样是在秦朝,汉字也发生了又一个阶段的演变,就是小篆字体逐步向着隶书过渡,隶书在当时社会的下层流行着,这次转变是为了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在竹简上书写的方便而进行的,隶书把小篆较弯曲的线条改为较方折的笔画,这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隶书是汉字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此时的汉字组成由弯曲的线条改为了由横竖撇点(捺)折五笔画组合而成,方块汉字由此而形成了,当方块汉字循着其发展规律至三国曹魏时,楷书出现了,汉字的稳定成熟就使中国一门所特有的书法艺术出现了,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的艺术手法,使人们感到了汉字的无限魅力,“颜筋柳骨”(楷书书法的四大书法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和元代的赵孟俯,其中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风格的简称)等汉字书法艺术对汉字活灵活现的描绘,使汉字的书写手法无论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一直到今天都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之一,书法艺术进入了美学境界,至此,方块汉字基本成型后就一直使用到现在,汉字成了中华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
同时汉字的发展演变史上,为了书写的方便,曾经出现过草书和行书两种书写形式,以及繁体字改简体字的改革简化运动,这是汉字发展求简便的规律体现,也是汉字简洁地表达客观世界的必然趋势。
汉字的发展从甲骨文开始,历经了几千年来的演化,经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几个阶段,汉字在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思想情操和审美视野,文字是一个民族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结合对西方文化体系里的表音文字—拉丁字母在数学以及科学上的完美表达,这时人们可能也会对汉字发出了这样的诘问,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是通过汉字来表达的,汉字对周边事物的表达优势究竟在哪里?表形、表意和表音文字所蕴含的世界观差别又是在哪些领域?
汉字和拉丁字母一样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文字,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载体,而且又是人们进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的工具,就工具的属性而言,简单性和易用性组成的文字系统来表达复杂的事物现象或客观规律,这样才不会显得啰嗦和繁乱,这同样也符合哲学的使命,哲学的任务就是要用简洁的文字来表达客观事物的完整面貌,只有如此,人们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也才能有效地驾驭客观事物,改造客观事物的时候也才能运用哲学之精神贯穿于其中,因此文字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不过由于各民族文字的取向性不同,文字运用的优劣也显现出来了,就汉字与表音字母的运用看来,都各自具有文字表达的学科领域取向,如古希腊文化的兴盛中,就得益于其文字发展的成熟,在公元前八世纪左右,希腊人把他们用过的各种象形文字书写系统改换成腓尼基人的拼音字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希腊字母,文字书写的简便,文化就繁荣起来,而其字母表达精确性的天然优势也发挥出来,数学的繁荣就是最好的例子,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也因此而形成了一门学问,古希腊文化里所体现的理论思维就带有很大的精确性,从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一直到科学兴起之前,欧洲数学有着字母这种符号的天然运筹工具,当欧洲数学从阿拉伯、印度以及中国引进数学知识加以消化后,科学革命前的准备工作就已就绪。
历史也证明,每种文字的前景总是和其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就如同玛雅文字的命运那样,随着玛雅文明所遭受的严重摧残和与之而来的衰落,大部分的玛雅文字就成了无法破译的天书,这是命运多舛的民族及其文化所受的遭遇,同样古希腊衰落之后,拉丁字母占据了欧洲文化的主流,这是古罗马帝国兴盛的结果,以后欧洲历史文化的演变进程里,欧洲强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继续受到推崇,如以拉丁字母体系下的英语为例,英语是与其母国英国在历史上的显耀和美国当今国力的强大分不开的,反过来,国力的强大是依靠其文化优势积累下来的,而文化优势又与其语言文字的天生禀赋有关,这几方面之间是相互相承的,西方表音文字的优势在于数学和科学的表达及演绎,而同样其母国如欧洲的许多国家就是靠着科技的优势在世界称霸的,特别是英国,18、19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英国殖民者靠“炮舰外交”,侵占了超过其领土100多倍的殖民地,成了当时的超级大国“日不落大英帝国”,而英国在占领地、殖民地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元文化影响,从而使英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二战之后,同样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成了新的全球霸主,美国靠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方面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使英语几乎成了全球通用语言,就是这个历史缘由,英语在目前的信息革命中,电脑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工程计算、国际通讯、数学和科学表达等等,这些先天优势就使英语在全球文化的传承和阐述里保持着领先地位。
而汉字的命运则曲折往复,汉字就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有过兴盛和衰落的历史经历,随着中华文化的调整与复兴的节奏加快,汉字的命运与时代共同进步,人们在思考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时,也开始思索着母语汉字的将来,汉字所蕴含的世界观表达优势究竟在哪里,会不会就在其本身文化传统的世界观之中,这就是困扰汉字的前途问题。
运用最简单的文字和符号来表达最深刻和最复杂的思想,这就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字的功用之一,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字有不同的思想价值取向,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在表达深邃的科学思想里面,拉丁字母具有先天的优势,如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或希腊字母)可用作数学符号,
abcd加减乘除,还有如平方、立方、开根号、正弦、余弦等,运筹起来方便、快捷和简单,完美无缺,天然独到,应有尽有,数学公式的建立和科学原理的表达,拉丁字母的天然优势几乎发挥得淋漓尽致,科学世界里,如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爱因斯坦质能关系转换式:E=m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再如玻耳兹曼时间之矢熵主题的表达式:S=k㏒W(宏观量S和微观状态数W的数学几率形式),还有如数学上最优美简洁的表达式“欧拉等式”(
等,它们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看起来使人爱不释手,每个人在享受科学带来美的愉悦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科学的强烈兴趣,西方文化的各元素里,西方表音字母所蕴含的哲学、艺术境界,给数学和科学带来了繁荣。而在这方面,组成汉字的五笔画横竖撇点(捺)折则不具备,同样是象形文字的起始,在第一阶段,汉字则棋输一着,五笔画表达不了一些具体的含义,汉字的组字里,偏旁部首不能单独使用,只有组成一个具体的字后,才有一些明确的含义,如人(men)这个字的中英文表达,英文中的小写“m”或大写“M”,组词之后的如“men”,两者都可以单独使用,但前者没有具体的含义,而汉字的一撇和一捺则不能单独使用,只有两笔画组成了“人”后才有了丰富和具体的含义,同样汉字表达数学公式则显得非常繁琐,如《周髀算经》里勾股定理的表达“…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意思是说勾3的平方加股4的平方等于经5的平方,也就是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在这里汉字的表达还不太完整,没有把其它符合此定理的数值囊括,勾股定理的含义表达不如
(希腊文可能不是这样,但表音文字的功用大体相同)那样完美,这就是两种文字在数学应用上的差别。
从数学组合的角度来看两种文字的组合差别,英语就是以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为基本单元组合而成的词汇量,而汉语就是以五笔画组合而成的汉字词汇量,两厢的词汇总量不相上下,当组成字词之后,汉字表意的天然性方面就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如“日”、“月”、“一”、“二”、“三”等简单汉字,就保留有文字初创时的象形功能和事物图形的模仿性,组成词语之后也是如此,这种表意作用是英语词汇“sun”、“moon”、“one”、“two”、“three”所不能比拟的,汉字的表意作用使初学者和学龄前儿童容易掌握和记忆,当记忆几百个、一两千个汉语词汇也是如此,如国家含义的表达,英文为“country”,没有给人以很大的联想力,而汉语则不同,国家这词有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汉语的国家词汇里国与家是可以分开的,又可以合起来表达含义,目前的国与家就非常具体化了,就是以中国这个国度的“一国、两制、三地、四家当”的国情而产生的含义,也就是在一个国内,有四个家,它们分别是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四个家当组成了一个国家,国字的繁体字“國”,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先民造“国”字的时候就想到了一个政权的建立就是要止于戈,干戈和枪械停止使用,还民一个安稳的环境,国的形成才有一个安稳的家,这是对国家含义的生动理解,这也是不同文化母环境里的一些事物内涵的差别所在,再者如道德这个词汇,英文为“morals或morality”,这里仅仅是一串字符的组合,道德两字分开来后,道与德的英文词汇仅德与道德含义相同,而道“road或way“就与“morals”有所不同了,而汉语表达里,可以分开也可以合起来理解,但更多的是合起来使用,道德在传统儒家文化的表述为伦理道德,这是以孔子“仁”为核心的“仁、礼、义、智、信”和“温、良、谦、恭、让”的道德含义,而道德在道家的表述中,首先是分开来理解的,是在道的基础上构建德,这是道家的文化理想,道的本义里,有道德和道路等多范畴的含义,这是传统文化主要两家对道德的理解,还有如危机这个词汇,英文词汇表达为“crisis”,危的英文词汇就理解为危险的意思“danger”,机则有多种意义理解了,而汉语里是可以分开并组合理解的,可理解为危险和机遇的意思,对危机的理解寄予了希望,危中有机,可化险为夷,这是汉语的独特组词方法。
汉字的组词原理就可以使几千个汉字组合成数十万个词语来,英语组词也有它的基本原理,如英语在组词或组句时,是在语法规范和词根量丰富的基础上,借助词的数、性、格和时态来组词句,英语的表达世界就这样形成了,如我在汉语里的表达可为“我”,文言文为“吾”,一些地方方言又可为“俺”,而英语里分主格和宾格对“我”进行区分,为“I”和“me”,又如我要做某件事情,英语的时态表达为词形变化:一般式、进行式、完成式和完成进行式,以及动作或状态的时间性:现在、过去和将来,以“I& do”为例,将有“I did”、“I shall/will do”、“I am doing”、“I was doing”、“I
have done”等多种时态表达,还有添加前后缀,如“under下,underground地下的, underskirt衬裙 ”,再者如“ese 某国(地)的,某国(地)的人及语言,Chinese中国人(汉语),
Portuguese葡萄牙人(语)”等组词方法,还有如改变词序的位置等等方法,26个拉丁字母就可以组成很多新词出来。而就文字和词汇的总量而言,目前的的英语词汇将近百万,对专业性的词汇来说,初学者对此记忆和理解就如一座难以爬越的高山,而相比之下,汉字和词汇的总量在四万和十万之间就比英语的记忆难度小了很多。
在组句方面,汉语和英语都各自有自身的特色,汉语在表达人们常见的事物上就有优势,几百个汉字就足够了,而要表达客观事物的完整面貌,两千多个汉字就可以了,在这方面,汉字的一字多意就为汉语的简易化起了很大作用,汉语的这种功能就为学龄前儿童和初学汉语的人带来了很大帮助,不过要深入下去学习汉语的话,前阶段汉语的简易性也带来了后阶段学习汉语的困难性,汉语将越来越难学,这由汉字的总量和记忆的难度所决定着,而且还有着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关联,许多学习汉语的人都对此深有体会。在表达客观事物的简洁性方面,联合国的工作报告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世界上的几种常用语言文字之间的差别,在联合国里用英、中、俄、法和西班牙语表达同样的内容时,纸张的多少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比较,毫无疑问方块汉字书写或打印的工作报告所用的纸张最少。
从文字的功用性比较来看就可以得出哪种文字的长处和短处,以及承载的作用和差别,但是最终比较起来还是要看每一种文字的世界观表达,每一种文字体系所要表达的人类文明精神和思想价值领域的演绎和取向,这才是最主要的和最关键的,就当前的现状而言,西方表音字母的世界观表达就与数学、科学学科产生了最直接的联系,而相比之下,中国汉字目前还没有发现和哪门学科具有最直接的联系。
再来看一看欧洲的文化大师们对中西方两种文字的差别和评价,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对中华文化就极为欣赏,他对中国的语言和汉字也带有强烈的兴趣,莱布尼茨想创立一种全球“通用字符”,以使人类的文化得到同一,基于此,他就发现,中国汉字在某方面具有通用性,如音(发音)与形(书写)的分离,也具有历史深处的古老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莱布尼茨并发现“由于文字繁多,中国人书面语言非常丰富,而口语则相对贫乏。”“我虽然不知道怎么看待埃及的象形文字,但却很难相信它们与中国的文字有任何关系,因为我觉得埃及文字更通俗,建立在与可见事物及动物的形似之上,因而建立在象征之上;中国文字的基础却似乎是深刻的理性思考,它们如同数字一样能够唤起(事物的)秩序与关系。所以在中国文字中有非常抽象的与现实事物的形式无关的笔画。”(以上摘自《中国近事》第110、221页)莱布尼茨同时作为语言学家,认为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解释是了解中国历史记载的基础,是了解全部中国精神的“钥匙”,而且还提出揭示中国文字的秘密对分析人类思维非常重要。
英国思想家约翰·韦伯(公元1611年—1672年)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为此韦伯出版了《关于中华帝国之语言有可能为人类最初语言的历史评论》一书,书中有着这样的结论,“汉字超越了汉语的方言,在中国,乃至中国的周围地区,是一种共同语言,没有什么语言比汉语更让人信服是原始语言了。”“中华帝国的母语或天然语言永久地保持了其古老的纯洁性,没有变化或改动。”“要解决欧洲语言不统一现状的最好办法,就是仿效汉语(汉字)。”韦伯还详细地从技术的层面分析了汉字的造字和组词原理,“中国人不必像其他国家往往要做的那样,为词的出处麻烦而又乏味地去寻找词根,相反,词根即是词,词即是词根;音节即是词,词即是音节。……这样一来,他们的语言就有其他语言所无法媲美的简易性,而且事物真正的、原初的意义似乎就保留了下来。此外,他们没有各种各样的词尾变化、动词变化,数、性、态时等麻烦的语法细节,而是彻底从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中得以解脱,除了自然的启示赐予他们的,再不使用别的规则。所以,他们的语言就像天然语言应有的那样平白、容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信仰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所有的民族中是最少接受神的启示之指导的,但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所有民族中最多或惟一受神启指导的。”针对有些人觉得中国语言文字很难学的情况,韦伯认为他们只是相对不谙这种语言的人而言罢了。
晚一个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曾在其《历史哲学》第一部东方世界的中国篇里,讲述了中国文字的特性,“能够称为科学的仅仅属于经验的性质,而且是绝对地以国家的‘实用’为主——专门适应国家和个人的需要。他们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便是一个大障碍。或者,相反地,因为中国人没有一种真正的科学兴趣,所以他们得不到较好的工具来表达和灌输思想。”黑格尔的评价真是一语中的,汉字表达不了科学的深刻内涵,而只能是去记录科学所体现的一切,黑格尔是从他所处的文化背景这样的前提下来分析汉字的特性,汉字对科学发展有障碍(西方人眼里),但汉字真正的优势何在,对什么学科有贡献呢?黑格尔没有讲到,目前中国人也还是没有真正找到汉字所蕴含的世界观。黑格尔还发现中国“口说的文字”和“笔写的文字”不统一,汉字不表示个别的声音,不能把口说的记录下来,而汉字是用符号去表达观念的本身,这种语言和文字分家的现象,莱布尼兹曾极为欣赏,但黑格尔认为这是劣势,这恰恰是文字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并认为他们的文字每种单纯的声音都可以和具体的符号挂钩,而汉字缺少了一种正字拼音的方法,不能使声音的订正成熟到可以用字母和音节来代表清晰的发音,中国人的语言中由琐屑无数的单音字所组成,并且这些字每每包含不止一种意义,要把意义表白分明的唯一方法,全靠那联系、重读和发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高,黑格尔最后比较了两种文字的组字和组词方法,“我们的‘笔写的文字’学习起来很简单,这因为我们把‘口说的文字’分析为约有二十五种发音,这样分析以后,语言成为一定,可能的声音数目有了限制,而含糊不清的中间声音就都被废去了;我们只须学习这些符号和它们的结合就行了,中国就不同了;他们并没有二十五个这类的符号,而必须学习几千种的符号,在实用上的必需的符号数目计有9353个,如果把最近创造的合计起来,一共就有10516个;至于文字的数目,按一般书籍中它们表示的观念和它们的结合来计算,可以有八九万多。”黑格尔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把握里,由于他接触的仅仅是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大部分,汉字确实在数学领域没有着象西方拉丁字母那样的先天优势,因而中国文化在逻辑学和科学的发展中遇到了阻碍,但黑格尔看到的仅仅是汉字的某一方面,总体面受时代的局限还是没有把握清楚,当然今天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总体面也是把握不太清楚的,因此黑格尔见到了中国文化的很多树木,但还没有真正见到中国文化的森林。
黑格尔发现中国汉字里的语言和文字不统一的现象,这是汉字的一个特征之一,汉字的表意作用从秦始皇那时就得到了统一,但是汉字的发音却没有这么幸运,汉字的发音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采用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的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的笔写与口说才有了一定量的统一,然而中华文化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全国各地方言百花齐放,比较顽强的方言就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和粤方言等,这是八大方言,如加上其它的一些分支,则非常多了,就如广东省,就存在着很顽强的三种方言,如广州话(粤语,又称白话),客家话和潮州话,特别是广州话,岭南文化的底蕴使广州话在音乐艺术领域(如流行歌曲)几乎可以和普通话看齐,因此在广东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大众成员的生活交流和社会交往中,有着普通话和广州话互相并存的现状,而在一国两制的香港还存在着以广州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对外文翻译的现象,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在一个国家里存在着对外国地名和人名等的两种翻译,这里就存在了一定的混乱现象,不过这也怪不得香港,假如以广州话来读普通话翻译的外国地名或者人名,就存在着一些拗口现象,这是口说与笔写不统一带来的结果。在笔写领域,在大中华文化圈里,也未完全统一,如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就存在着汉字的繁体表述现象,这是汉字书写的问题,有人曾对汉字简化后作了这样的形容,“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的确有些汉字简化后丧失了原有的丰富内涵,这是否是抽掉了汉字的血脉,而导致了一些简化字的无意无象,下面就从汉字的世界观表达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也是汉字的灵魂和精神,不过就汉字简化而言,这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事情,而是在魏晋时楷书、行书和草书形成后,在毛笔字书写的时代条件下,行书和草书必然会对原来比较繁琐的字体进行简化,以利于书写,而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简化,则利于教育和普及,但台湾、香港和澳门则还应用原有的字体,这就是两岸四地的一些文化差异,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两岸四地同胞的深层交往就会逐渐改变,汉字的书写将逐步以简化字为标准,这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是一个时间问题,如在大中华文化圈里,新加坡就以简化字为主,当然也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简体字与繁体字并存,这不会影响大中华文化圈里的人交往,双方间可以互相欣赏汉字两种字体的魅力。而汉字的口说与书写不同的情况,人们在与西方文字的比较中,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传统以来,特别是科举取士,往往注重的是书写的问题,也就是写文章的传统习惯,而在西方,特别是古希腊的文化传统中,讲演和辩论等口说的问题反而比较注重,在今天西方国家的政治竞选里,就有着西方文化的历史传统,如放在中国,就很有可能存在着下面的听众听不懂方言甚重的普通话或者南腔北调的问题,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差异的问题。
当前中国汉字还存在着一些书写与口说的统一问题,简体与繁体的取舍问题,中华文化要真正走向世界,两岸四地就要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着的问题,不过这些情况这对于汉字的前途来说,还是属于比较次要的问题,汉字的真正问题就是汉字本身所蕴含的世界观表达,具体一点说就是汉字对哪一门学科的表述具有天赋和优势。
从历史演绎的过程看来,西方自突破中世纪的黑暗之后,通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把中国和亚非拉的许多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突然来了个陡升,迎来了现代的当今社会,欧洲在近现代历史上的一路狂飙具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只从其中的一个角度说起,古希腊文明的科学传统,数学表达的公理化体系使欧洲在16世纪兴起了科学革命,这从中可以看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形成都可以表达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勤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而且文字的优劣表现会随着其母国文化的发展共同起伏,由于中华文化没有在数学表达上的先天优势,因此中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虽然领先于那个时代,但都还是处于科学的初始阶段,没有发展起系统的科学文化,“是保存在酒精瓶里的胎儿”(法国文学家雨果评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自明朝以后就显得上升乏力了,这里面可见文字的工具性作用,西方文化氛围里严谨的、逻辑的思维得益于文字的功用,这与汉字表达的形象、模糊和不精确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字表达的精确性缺乏对一些要求清晰的事物是存在着劣势的,如中医理论的模糊性,当然这里面有受那个时代条件的限制,而如今中医发展上遇到不少困境,其中的根源在于文化传统,而突破也是在于文化传统的哲学范畴。
汉字的世界观表达在数学、逻辑学和科学等领域没有天赋,但汉字也有其表达的优越性,如汉字承载的四书五经、思想百家以及哲学宗教等文明精华,得益于汉字载体传播的广泛性和普及性,由汉字记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和医学等等作品,内容博大精深,简洁明了,涵盖面广,如历史学者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中有一段话:“平心静气地说,八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中,学者们还未找到第二种文字能与我们的传统语文比。它替我们保留了19世纪以前人类文明最丰富的记录,它保留的总量超过人类文明史上所有其他文字所保留的总和……它更是高度文明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全始全终的、未经任何周折的原始语文。所以三岁的中国孩子便可背诵8世纪大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原文’;今日国文程度好的中学生把公元前1世纪史学名著《史记》的原文,当小说来看,也不算什么稀奇。但是这些在其他任何文明国家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唐德刚先生的汉字评论很中肯,这里面也表露了一些中国汉字、中国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汉字的优势有象唐诗三百首那样的诗歌,对仗工整,韵律上口,有些甚至学龄前儿童都容易背读,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诗的国度,如《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蒙学读物,四句诗(曹操诗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老子格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言绝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运用汉字对仗工整、对偶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时,尽管韵脚不是那么完美,如本书里运用七言句子来表达中华文化的古今概览时(轴心时代见精神,三啁时代现本质,文化目标有两项,古今中外得统一),还有如隋唐时的《步天歌》,也是运用七言诗来表达的天文星象知识,如二十八宿之名的表达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步天歌》表达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里,天文上是分在银河两边的,“牛六星近在河岸头,头上虽然有两角,腹下从来欠一脚。牛下九黑是天田,田下三三九坎连,牛上直建三河鼓,鼓上三星号织女。左旗右旗各九星,河鼓两畔右边明。更有四黄名天桴,河鼓直下如连珠。罗堰三乌牛东居,渐台四星似口形,辇道东足连五丁。辇道、渐台在何许?欲得见时近织女。”由于它是由歌谣体写成的,因此便于朗读和容易记忆,对于学习天文学的人来说,对识别天上的星体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汉字在对一些客观事物的表达里,还可以通过一些七言的打油诗等一些通俗的俚语来表达,汉字的五言、七言等一些简短的语句可以表达一些很深邃的事物,汉字的优势显现就如同希腊字母和英文字母表达数学公式那样,对仗工整的诗句能使人一下子就能望文生义,而且容易记忆,当今时代学科分工越来越细,信息量越来越大,如何削繁取简,并运用简单的语句来作宣传介绍,因此汉字表达所起的作用责无旁贷,历史证明就文化普及(不是单一的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汉字是具有别种语言无法替代的优势的。
当英语文化圈领先全球时,中国的文化落后使一些急功近利的人误认为是汉字拖了严重的后腿的,并且有将汉字拉丁化的误区,有着由表意的作用向英语表音的作用靠齐的意向,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初年的时候,当时西方文化是很强大的,而中华文化则跌入到历史的最低谷,中华文化的前途在哪里,许多知识分子苦苦思索到,有些人就对中华文化系统里的汉字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其中的三种方案是为那个时期的代表,一就是清朝末年的时候,这时西方的表音文字已传入中国,以卢戆章和王照为代表的就主张以切音字来辅助汉字的教学;二是二十世纪初,在如何振兴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出现了汉字存废之争的学术讨论,吴稚晖发表了《评前行君之“中国新语凡例”》一文,认为中国应废除汉字和汉语,主张采用“万国新语”(即世界语),紧接着章太炎发表了《驳中国改用万国新语》一文,批驳了吴稚晖的错误观点,反驳了一些人对汉字落后的错误思潮,并提出了他的三个论点:第一就是汉字繁难,无表音机制,难与语音沟通,这对普及教育很有妨碍,需要制定一套标音符号来辅助扫盲和初等教育,他“取古文籀篆径省之形”制定了36声母、22韵母的切音方案,后来这个方案中的15个字母为注音字母所采用,第二就是汉字适合于汉语,并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特点各异,优劣互补,汉字是不能废除的,第三就是强调便于扫盲教育与初等教育时,还必须考虑到高等教育与高深的文化历史学习。这点是极为关键的,废掉了汉字,等于丢掉了民族的根本,这将使中华文化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中华文化将彻底掉进万丈深渊;而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第三种对汉字改革的方案又出台了,这就是以钱玄同为代表的改革主张,他发表了《汉字改革》一文提倡用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的使用,他的观点认为,汉字必须要革命,国语才能统一,向社会大众普及教育才能进行,文学也才能得到发展,而世界上的新知识也很快地由国语来写出,这是在推行白话文,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但是钱玄同也很慎重,也提出了一些补偏的方案。针对上述汉字改革的两种方案,历史证明,章太炎是极有远见之明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汉字改革正是朝着章太炎所设想的思路进行,而且还对汉字进行了简化,至此汉字的改革告已了一段落,汉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汉字的未来发展进程里,就是要挖掘出其潜能,要挖掘出汉字的学科取向和计算机领域的表达优势。
历史和实践证明,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是短视的行为,在汉字所表达的世界观不明显的情况下,向英语看齐,等于丢掉了根本,阉割了汉字,而对方的优点又同样没有学到,数学和科学公式的完美表达因没有自身的文化底蕴而显得象东施效颦,两厢不讨好,改革就是要改良自身的不足,避免盲目改革以走向误区,而且还要找到自身文化的根本。
一种文字只有历史表现和文字本身所蕴含的世界观越强才能证明其越有生命力,也才能有发展前途,就如同现代世界各国都要学习西方的英语那样,英语所从属的表音字母中,是科学世界的声音和反映,不学习英语,那么其国家和人民的科技力量将永远落后,就根本无法融入世界,甚至不懂得科学世界的进程和信息时代的内涵,这就是表音字母的世界观优势所在,而汉字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汉字在中国周边国家的使用里,数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和新加坡为最深,中日韩也是世界上使用表意文字的国度,与许多国家使用表音文字的情况是不同的,其中越南是用拼音文字,但其历史文化传统上使用汉字却长达两千多年,而新加坡则是华人占75%的国度,使用汉字最彻底,并且是用简化字。上述国家里,除新加坡外,前四国及文化都与中国及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根结,其中日本的母文明就是中华文明,而韩国、朝鲜和越南历史上就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四个国家都是中华文明的照耀之地,它们国家的文字都与汉字有着血缘关系,汉字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也可以从中国周边的国家体现出来,现在来看汉字在日本、韩国和越南三个国家的使用情况,汉字传入日本是在中国的唐朝时期,那时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日本就派遣唐使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其中汉字的引入影响最为深远,至今日本的文字体系里,是由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组成,撇开中日两国的历史恩怨不讲,日本又是对中华文化最尊重的国度,当近代中国衰落而日本强盛时,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接触有很多工作是由日本完成的,就如哲学的引入等。汉字引入朝鲜(古代)也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将近一千多年,当时朝鲜也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1446年的朝鲜世宗大王时期,才发明创造了朝鲜拼音文字,又称“谚文”,古代朝鲜民族使用的文字有三种,一是纯汉字,它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二是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保留着汉字的意义与基本文法,三是纯朝鲜字。朝鲜(韩国)和越南到了近当代之后,因中国落后和文化衰微的原因,也有的一些是属于政治因素,汉字逐渐在他们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废除,可是不久,他们国家的人们就会发现,除了在生活上带来不方便之外,割裂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让一种先进的文字体系从自身的文字体系里去除,况且这种文字体系是其文字的母体,母与子的血缘纽带割裂就会使其文字体系的发展容易陷入僵化的地步,由于他们国家民族的历史是由汉字记载的,当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于是汉字又重新回到他们国家的社会生活当中,汉语又重新成了越南社会的第二大语言,而韩国也一样,就如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说:“韩国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假如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就这样,中国汉字又回到了它原来应有的地位,从历史文化传统的渊源来看,韩国和越南终于正视传统了,如果他们国家废除汉字的时候会看到现时中国汉字(包括汉语教学及文化普及)在世界上风靡的情况,还有可能就是将来汉语与英语一样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那么他们将认识到这是对自身文化的折腾,文化与政治、经济等学科不一样,有自身的特有属性,不能被政治所主导,必须严格地按照其蕴含的客观规律办事。
挖掘出汉语的潜能,加强对汉语的研究及应用,汉字的世界观表达为首要之处,结合中华文化的历史过程及各项特点,基于中国优良的史学传统和记录的世间万象,以及汉字表达对整体性的事物具有很高的概括性,汉字所要表达的世界观优势很有可能就是在哲学领域,如果这项发现是准确的话,那么这将是汉字(语)前途的突破口。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国际上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英语目前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而汉语目前还不是,目前汉语在世界上的流行中,随着中国“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院校里的开花,汉语成了各国大学生们的第二、第三选修语言,这是经济交往加深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人们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则属于次要因素,因此汉语的流行和热浪中,存在着“虚火”现象,如何摆脱这种现象,要使汉语真正的热起来,并且汉语要成为与英语并驾齐驱的语言,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都必须掌握好的两门语言,这是汉语的前途和挑战,着眼于汉字(语)的本身属性和文化的多种因素关联,汉语的未来前途里,有一主三次四个层面的努力,主要的方面就是汉字的世界观表达,这是汉字(语)前途的关键点,接着是和其母体文化命运的三个方面联系,分别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这是汉语走向世界的基础。
据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的统计,人类近三十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着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之前几千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而且以后信息数量还会惊人的增加,面对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有效地驭取有用的信息,过滤无用的信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体系消化和甄别知识的无限扩张,如何面对新知识的涌喷这个难题,在这方面,汉字的天然优势或许会给人们记忆海量的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运用汉字表达诗歌中对偶的语句来表达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使人一览知识结构的全貌,然后再进入知识体系的各个门类,这样汉字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而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汉字输入的快捷,汉字表达事物的简洁性,汉字存储信息量的丰富,以及人机对话的智能声控等等方面,汉字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种种情况证明,古老的中国汉字在对未来世界的信息记录里,随时都有可能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古希腊文化里哲学与科学同时起源后分野,后来哲学又与逻辑学分野,这是与其希腊字母或拉丁字母清晰性的数学表达作用分不开的,希腊字母或拉丁字母表达事物的清晰性使逻辑学在对事物分析的具体领域产生了深厚的建树,而哲学在科学和逻辑学的基础性之上,对宏观性的世界整体把握也同样有了雄厚的科学和逻辑学根底,古希腊文化—欧洲文化的兴盛得益于这三门学科的深厚建树。当哲学引进中华文化的母体,并分析出阴阳学说就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哲学后,可以看到中国汉字和阴阳哲学的起源(八卦)几乎都是在五千年前那个时候进行,这比古希腊文化的起源还早了一千多年,阴阳哲学起源后,和古希腊哲学一样,都是在“轴心时代”里成熟,而后阴阳哲学的发展路线里,没有着科学和逻辑学的辅助,阴阳哲学的学术生命力走向了衰微状态,而当中华文化要复兴时,溯本探源地分析自身文化的各项因子时,文字的功用性表现和世界观表达这项作用就提起来了,希腊字母或拉丁字母都有其文明背景的特点,擅长于数学、逻辑学和科学领域里的规律表述,而中国汉字将在自身记录的史学传统里对哲学产生大量的建树,这是对汉字的前途和世界观表达与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的结果。
汉字世界观表达优势的挖掘和阴阳哲学之精神的突破,这是中华文化的五千年历史命题,这两项命题是紧紧相扣的,当这两项命题有了一定意义的突破之后,中华文化的五千年就可以得到解读,当然就当前的哲学和文化现状里,创造汉语言文字的中华民族的世界观——阴阳哲学的思想体系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世界里还只停留在历史状态,传统哲学之精神还未突破,思想之精华还没有挖掘出来,阴阳哲学还没有发展到现代意义上的解读,整体性世界观的思想价值取向没有普及,人们这时就会发现,汉字的优势还只是一种潜在的状态,还有待挖掘和证明。
结合对中华文化的全面了解,或许汉字的优势是与阴阳哲学的真精神是天然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阴阳哲学所追求的理想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体现,用“一脉相承”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征时,也可以来形容传承文化的工具——汉字在中华文化追求的理想中是相通的,中华文化用阴阳哲学的思想追求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而阴阳哲学正是用汉字的第一大特点——简洁性来表达事物的全貌,也只有简洁性才能比较全方位地反映事物的整体概况,全盘地了解事物的起始、发展壮大和事物横纵影响的一系列过程,在一定时空结构下的整体面貌这是阴阳哲学的出发点和调整对象,因此阴阳哲学的创新发展和汉字的潜能挖掘,这是中华文化复兴进程里必不可少的两项重要内容。
最后可以总结出汉字的特点,汉字相对于西方表音字母在数学符号、逻辑演绎以及科学原理阐释方面具有劣势,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汉字的优势(具体一点说是文化的优势)首先是在史学方面,也就是中国人的历史记录,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优势之处,其在文化上的深远意义表现为中华民族在对历史时间的尺度认识上具有独特性,而汉字的其次优势就如同上面所讲是和阴阳哲学具有紧密联系的,这将表现为空间尺度,两项尺度的统一这是阴阳哲学的理想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追求目标之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为了交往的方便,很想创造出一种“世界通用语”,以便全球的文化秩序得到一定范围内的统一,然而时间证明,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没有着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的文字的生命力是靠不住的,最终它将惨败于现行的文字体系,毫无疑问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是拉丁字母和汉字,文字的产生以及演变与其国度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部很长的历史史诗的演出,将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里,拉丁字母表述下的科学世界和汉字表述下的哲学世界而组成的两大文化体系,将要发挥着人类文明前进的主力军作用,汉字的前途将来与希腊字母或拉丁字母的前途一样,会各自发散出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
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各层面的深层交往来说,除了这两大语种的竞争外,还陆续有许多语种的竞争,这是随着其母国各领域的活跃而带来的结果,因此人类文明舞台的文字表述方式,当前的演员是英语,下一个登台演出的很有可能是汉语,接着还会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在准备冲刺着。
如果哲学理解为是对世界的宏观把握,那么哲学就需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和史学基础上对人类的思想进行凝聚,在这思想浓缩的结晶里,可以看到中国汉字承载的史学,并在此基础上而建立的哲学体系,将会给哲学学科带来史学领域的深厚根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