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战有没有喜欢男生说拼刺刀什么意思的

拿战时期刺刀的作用大吗?_拿破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881贴子:
拿战时期刺刀的作用大吗?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在拿战时期最大的杀器是火炮,而被吹的地位很高的刺刀杀敌实际只占了伤亡人数中很小的一部分。确实是这样吗?
这款游戏真牛逼,不花钱还送钱!每小时送出5000RMB!点我,马上捡钱!
其实造成伤亡的最多的武器是步枪其次是火炮最后才是刺刀但是火炮可以造成决定性影响
那个时期的火炮炮弹实际是实心铁球吧,那如果是实心的又怎么杀伤敌人呢?
搞笑吧 明朝时就有开花弹,不然是被大铁球砸死的? 拿破仑时期怎么会没有开花弹和霰弹呢
革丵命时期,法国军队十分强调的运用。卡尔诺(Carnot督政府的一员)在1794年2月签署命令:“法军士兵必须随时准备运用刺刀(action with bayonet on every occasion)”。拿破仑也同样重视这种。法军上尉Blaze回忆到:“皇帝陛下似乎对刺刀杀人的方式情有独钟”。当时的军事理论更是认为:“只有第一次的齐射是有效的,后面的战斗要靠刺刀和剑来完成”。(Gay de Vernon)正因为如此,奥军和普军也同样强调刺刀的重要性,即使公认的改革派——查理大公也认为刺刀是最好的近战武器。 至于更为冷兵器化的俄军,派到俄国考察的英国将军Wilson在1810年的报告中写道:“刺刀简直就是为俄国人设计的武器……他们更善于密集纵队的刺刀冲锋”。然而,实战中见红的搏杀并不常见。在奥斯特利茨,俄国进行了一次典型俄国式的300码刺刀冲锋,可是在突破了法军第一道防线后便被后续的法军火力击退了。拿破仑‘大军团’的医官(Surgeon General)Larrey曾经对法军的伤亡进行过一些统计,结果发现:相比119例枪伤,一次战斗中刺刀造成的伤亡只有5例。因此,他认为刺刀的心理作用要远大于实际效果。同样,惠灵顿的一个高级医官Guthrie也认为:刺刀冲锋很难达到预期的手脚相搏(hand to hand and foot to foot)的结果。不是冲锋的一方被火力击退;就是防守的一方受不了心理压力落荒而逃。医生们的观点,被前线的指挥官进一步证实。约米尼声称:我从未在通常的战斗中见过刺刀肉搏(I never saw such a thing on a regular field of battle)。(作者原文这段的结论是:刺刀肉搏并不能对战斗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我不能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心理作用的结果难道就不是结果了吗?战争中精神作用往往更明显。历史上,一支没有遭受重大伤亡的部队精神上却已经被打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我认为,上面的论据只能总结为肉搏不常发生。)尽管不常见,某些情况下肉搏还是必须的,比如攻入堡垒后的战斗,再比如雨天弹药无法击发的情况。在卡地兹(KATZBACH)的瓢泼大雨中,普军用刺刀和枪托与法军进行了激烈的肉搏并使法军遭受了很大的伤亡。正像前面讨论过得那样,对抗骑兵的冲击是的另一个主要功能。从这点上看,面对随时可能的骑兵攻击,刺刀是必不可少的。法国革丵命初期,为了弥补火枪刺刀的不足,长矛这种过时已久的武器,作为刺刀的代用品,曾被重新使用过。1792年早些时候,法国的几个城市相继生产了为数不少的,10到15英尺长(3~4.5米)的长矛。1792年8月,立法会(Legislative Assembly)命令:在法军中分发使用长矛。从这时起到1793年夏天,许多新征召的部队都是带着这种简陋的武器开赴前线的。当时,北方军团的Custine将军曾经对下属说:全法国缺枪的部队不只我们一个,我们只有用这些长矛来弥补滑膛枪的不足才行。尽管在近战中的效果不错,也不能改变其没有火力的弱点。随着步枪产量的提高,长矛也就渐渐从法军的武器库中消失了。(资料来源: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概况)
装上刺刀可以当作长矛,但是影响射击精度,那个时候的换弹药麻烦,火枪手在换弹药的时候容易受对方尤其是对方冲锋的近距离威胁,所以早期的时候比如意大利三代战争,中,经常是把和火枪兵混编,由长矛兵保护火枪兵,所以那个时候的长矛兵通常都很耐打,但是后来刺刀发明了以后就不需要了,刺刀装上去可以当长矛使,即使敌人骑兵突然冲过来肉搏的时候自己的步兵也不用慌所以说,刺刀其实是一种防御性质更大的附带性的但早期的那种插卸型的刺刀质量并不好,比如英国的刺刀直到1843年的时候还经常出现刺刀因为肉搏而折断的情况,法国人在1763年开始使用的锁环型刺刀相对来说质量就好多了,日尔曼人的来福枪上的刺刀以及英国人的贝克来福枪上用的剑型刺刀安装结构有点不一样,他们首先在枪管上装个弹簧夹,然后在弹簧夹上装刺刀,主要因为是来福枪对射击精度的要求很高,所以刺刀这样装对射击影响小一点刺刀这玩意吗,说到底还是上附带的,具体作用前面也谈过了,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追击中,近身肉搏中,或者敌人阵型已经混乱开始溃逃了,可以开始发起刺刀冲锋,通常情况下,两军火枪对射的时候任谁也不会头脑发热打刺刀战,这点古今都找不到,不过即使是肉搏中的所谓刺刀战,其实也是死于火枪的多
拿破仑时代的火炮炮弹有实心弹,,霰弹和实心弹为实心固体铁球,制作工艺简单,穿透力强,对于密集的敌人纵队可以造成线型的有效杀伤是空心铁球,里面装,杀伤作用类似于,利用爆炸后炸烈的弹片造成一定面积内的危害霰弹为圆筒型,铁皮外壳,底部有木膛片,圆筒里装的都是小铁弹,可以用加农炮或炮直射,由膛片推动弹药前进,打出炮膛以后以为压力差的问题,霰弹弹药的外壳爆裂,里面的小铁弹就四射分洒出去形成弹幕,范围很广,通常一般部队的霰弹攻击范围在300码到400码,但据说法国人的12磅炮打出的重霰弹攻击范围可以达到600到800米左右,外型结构形似,对敌人的杀伤方式形似霰弹
回复4楼:看过一篇文章,说很多炮的炮弹是实心铁球。好像是由于当时打仗排方阵决定的。铁球冲击力高,冲进人堆里砸死一片,是这样吧?
拿破仑时代的火炮炮弹有实心弹,,霰弹和实心弹为实心固体铁球,制作工艺简单,穿透力强,对于密集的敌人纵队可以造成线型的有效杀伤是空心铁球,里面装,杀伤作用类似于,利用爆炸后炸烈的弹片造成一定面积内的危害霰弹为圆筒型,铁皮外壳,底部有木膛片,圆筒里装的都是小铁弹,可以用加农炮或炮直射,由膛片推动弹药前进,打出炮膛以后以为压力差的问题,霰弹弹药的外壳爆裂,里面的小铁弹就四射分洒出去形成弹幕,范围很广,通常一般部队的霰弹攻击范围在300码到400码,但据说法国人的12磅炮打出的重霰弹攻击范围可以达到600到800米左右,外型结构形似,对敌人的杀伤方式形似霰弹
回复8楼:麻烦大哥了,7L是在我看到4L后直接发的
拉雷的战伤统计,仅能说明刺刀“直接”造成的伤亡小,并不能说明刺刀作用低。一支部队列阵白刃冲锋时,常见的成功情况是被对方没碰上刺刀,即在其威势下崩溃,结果是一大堆俘虏。麦达战役英军肯普特旅的冲锋、匈牙利冲锋、的老近卫军反击普朗尚诺瓦,都属此类情况。
这款游戏真牛逼,不花钱还送钱!每小时送出5000RMB!点我,马上捡钱!
还有木有其他的战例来说明刺刀作用很大。俺搬张小凳子等公爵给俺们上课。
拿破仑时期刺刀的用处应该还是很大的,10楼说的没错,白刃冲锋主要是心理效果
napoleonistyk(就是原来的web2)上面有一些战例:博罗迪诺,圣-马希尔,利尼,库尔姆,埃劳,等。较少见的集团拼刺刀也有一些,奥尔施塔特、莫龙根等。
这个嘛,我个人倒是认为中负伤的人员比例小不能作为刺刀冲锋威力不足的论据,白刃战中极其混乱,被刺倒或没有负伤只是简单被挤倒都可能因此丧命,会被后排敌军补刺或者混乱踩踏而死,负伤人员少可能恰恰说明白刃战杀敌效率高。炮火造成伤亡大的原因我认为一个是密集队形,一个是平地,再有就是霰弹的使用,实心弹典型的例子比如奥地利使用过的实心方阵还有内伊的“军纵队”,在平地遭遇炮击伤亡会非常大,实心弹甚至可以贯穿整个队列,跳弹和外减速的炮弹也会打断士兵的腿造成肢体残废;另外,实心弹打在地面溅起的碎石或者打断的树枝应该也能造成一小部分伤亡,在中拿破仑身边战死的士兵不知道是否是被俄军炮弹打落的树杈击中造成的?纵队也非常惧怕加农炮直瞄,一发实心弹甚至可以把一个中队扫掉1/6,也就是说“都是密集队形惹的祸”,时代的局限;霰弹方面,12磅加农炮发射的重型霰弹甚至能达到300米,是的杀手,中给缪拉的骑兵造成巨大伤亡的是骑炮发射的霰弹,而不是“独角炮”发射的榴弹就可以作为霰弹威力的佐证之一;加农炮发射榴弹这个问题,大概只有、格里博瓦这类炮兵大师做实验时才能办得到,而且榴弹的计算方法是计算直径而不是像加农炮铁球一样计算炮弹质量,两者之间似乎完全无法兼容;另外,在网上见到过一种说法,说榴弹炮最佳用途是打堡垒和房屋,就像乌古蒙堡垒那样的,请问是这样的吗?对称“未在通常的战斗中见过刺刀肉搏”一话始终有疑问,内伊元帅的参谋怎么可能不认为是家常便呢?
大概指的是集群式的肉搏战,散兵战尤其巷战中,小规模拼刺还是不少的,拿破仑本人在曾经被个英军士官刺过一刀。
原来日本刺刀的祖宗从这里来的。。
回复13楼:大哥,都是英文我看不懂啊
当时还没有连发步枪,所以当时战争中还是居多
插一句,因为musket翻译为,俄国列兵的叫Musketeer翻译为滑膛枪兵,和Mauser的发音大概很像所以被翻译混了,以至于“”会出现在中。
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吧
的原话应该是攻坚战中进攻方更为合适的选择吧 因为和由工事 甚至是堡垒掩护的敌军进行火力对射是占不到便宜的
Larrey, Napoleon's Surgeon General of the Grande Arm/e, did a battlefIeld study of wounds after the battles of 1807 and found that most were caused by artillery and musketry. Only about 2% of the wounds he examined were caused by bayonets.
现代军队一般也进行一定的刺刀训练,而进攻时插上刺刀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士兵的精神意志力
昂 刺刀还是心理作用大啊。。。一群人向着你冲刺着压过来 想想就害怕- - 而且用刺刀冲锋也会振奋进攻方的士气吧
拿破仑‘大军团’的医官(Surgeon General)Larrey曾经对法军的伤亡进行过一些统计,结果发现:相比119例枪伤,一次战斗中刺刀造成的伤亡只有5例。因此,他认为刺刀的心理作用要远大于实际效果。按受伤类型说刺刀杀伤小是不对的。刺刀战都是混战,战斗中真的挨了一刀,没人来管,就算没死,等到战斗结束打扫战场,寻找伤员时,血早就流干了。别说让你治了,直接埋了。
炮弹打光了难道用石头砸吗,近战怎么用
近战用大炮,可参考塞纳蒙将军在弗里德兰的‘炮兵冲锋’、在乌克勒斯的‘炮兵方阵’。用石头可参考莫里托将军在1799在瑞士战场的‘巨石退敌’。
二战时 刺刀任在使用。。。。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余秋里中将用一臂换战友的命,跟鬼子拼刺刀,百姓被感动冲了上去
余秋里中将用一臂换战友的命,跟鬼子拼刺刀,百姓被感动冲了上去
余秋里中将是新中国十位“独臂将军”之一。这些“独臂将军”们,大部分都是在战斗中负伤致残的,而余秋里将军是为救自己的战友失去自己的手臂的。1935年初,余秋里到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任政治委员,团长先是贺炳炎(贺炳炎也是“独臂将军”),不久,成本新(后改名成钧,1955年也被授予中将军衔)到十八团任团长。1935年3月,在围歼万耀煌第十三师的战斗中,十八团的冲锋号响起,团长成本新立即纵身跃出战壕,率部冲击。说到这里,战场档案君还得插一句,就是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当年红军时期,师长、团长的伤亡是相当高的,就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靠嘴巴发布作战命令,而是永远战斗在第一线,随时都会率部冲锋。当成本新团长跃出战壕的那一刻,子弹就在头上“嗖嗖”地飞了。旁边的余秋里立即感觉到:危险!余秋里来不及多想,立即伸出左臂将成本新拉回了工事。成本新从阎王殿走了遭,捡回了一条命,而余秋里的左臂却被一梭子机枪子弹打穿,立即垂落下来,露出了骨头和筋腱,血流不止。余秋里从此失去了左臂。但余秋里并没有离开作战部队,而是在战斗一线继续战斗!1938年9月底,余秋里担任八路军120师三支队政治委员,司令员是贺炳炎,挺进大清河北岸的霸县、固安、雄县,配合冀中军区行动。为向发动群众,用胜利告诉百姓们八路军是真正抗日、有实力抗日的,三支队决定伏击从新城到板家窝扫荡的日军。板家窝的地形不错,很适合打伏击,三支队随即在板家窝展开队形,修筑伏击工事。一直没吃过大亏的日军吊儿郎当地进了板家窝,发现自己被包围了,立即依靠机枪、山炮、迫击炮等强大火力,向村西、村西南冲击。日军的火力太强,余秋里命令部队等日军进了再打,等日军快冲到阵地前沿时,余秋里大喝一声:“上刺刀!”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冲了出来,与日军拼起了刺刀。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板家窝的乡亲们,看到八路军杀鬼子这样不要命,纷纷冲出家门,用铁锹、锄头、棍棒跟日军拼命。板家窝首战告捷,活动于板家窝附近的抗日游击队伍,也纷纷要求接受三支队改编,乡亲们奔走相告:“贺龙的队伍来了!”("战场档案"还原最真实的战争现场,探讨人与天、人与地、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规律。情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人生如战场,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andangan,长按可复制)
发表评论:
馆藏&1894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根本无法有效的遏制日军的不断进攻,其实通过历史研究就不难发现,日军在战斗力上远远胜于中国。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那么在抗战时期日军为什么特别喜欢拼刺刀?一起来看看吧。
  日军为什么特别喜欢拼刺刀?
  日军的战法与其兵力构成和武器装备是交相一致的。日本陆军部队的编成,依次为:方面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等。日军步兵班一般由10人组成,武器装备为歪把子机枪、三八式和七九式步枪,没有冲锋枪。日军一个甲等师团,下辖2个旅团、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以及其他的通信队、勤务队等。通常师团一级不配置坦克,坦克属于战时临时加强的部队,主要是配合陆军步兵冲锋时使用。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每个步兵大队配置4个步兵中队。日军的重型武器,主要是坦克和火炮。坦克以轻型或中型坦克居多(没有重型坦克),个头不大,铁皮较薄(与美、苏的重型坦克没法比)。在炮兵等支援火力方面,以75毫米山炮、100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80毫米迫击炮为主。日军尤其偏爱山炮,在与中国军队作战时使用山炮较多。所以,日军的步兵战术其实很简单,就是&步炮结合&战术。
  日军步兵的战术,在各级部队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独立部队的战斗能力极强,但在大规模动用多个师团的联合作战中败笔迭出,也就是说日军不善于大部队联合作战。日军的步兵战术,多采用分割包围、迂回包抄、集中火力和兵力突破其一点等,有时候也综合运用这些战术。日军最擅长进攻作战,而防守作战能力较弱。日军的战术原则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与日军提倡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相关。日军崇尚进攻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而且十分偏执,偏执到在进攻中阵亡的荣誉高于在防守中阵亡的荣誉。日军不鼓励、不允许将士当俘虏,认为被敌军俘虏是一种耻辱,如果有人战败、负伤或有病跑不动了,就要刨腹自杀或被同伴处死,这也和战死一样光荣。所以每一仗打下来,中国军队只能看到遍地的日军尸体,很少能抓到俘虏。
  擅长进攻作战固然好处多多,但是不善于防守,也会使日军受挫。在对手大举反攻和全面火力压制的时候,日军就陷入被动。平型关大捷就是典型的例子。日军在防守战中有一个弱点:仅是在一条战线上配置多个火力支撑点,而缺乏纵深梯次防御。日军战术中的另一个缺点是&白兵战术&,即拼刺刀。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好像全天下就他们有勇气拼刺刀,就连步枪的设计也像是专门用来拼刺刀的,枪身长,刺刀长,锋利无比,而且日军在与对手拼刺刀时常常退出子弹。这样一来,一旦遭到对手用枪弹射击,日军就要吃亏了。
  至于日军为何要在拼刺刀时退出子弹,这里解释一下。日军拼刺刀时一律退出子弹,这并不是为了体现武士道精神,而是因为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很独特,枪身长、射速快、力道大,在以班排为单位的拼杀中,子弹容易穿过对手身体伤到自己人。另外,日军在拼刺刀时,其持枪姿势也很特别:左手握枪托放低至膝盖,右手握枪身使枪口朝向前上方与眼眉持平,这样便于突刺,却不利于开枪,一开枪子弹就飞上了天,稍向下又容易伤到自己人。所以,日军在拼刺刀时全都退出子弹。
但八路军、新四军没有这个规定,拼刺刀时该开枪还是要开枪,因为中国军队的步枪,枪身短、射速慢、劲道小,子弹射进敌人身体后不能穿透,而是在体内旋转、炸开,杀伤力大,也不会伤到自己人。但中日两国军队真正进行白刃战、拼刺刀时,一个日本兵可以对付3&5个中国士兵。在一场遭遇战中,日军和中国军队混战在一起,互相拼刺,中国军人不是日军的对手,纷纷倒下。中国指挥官看到这种情景,认为再拼刺下去,中国军人无异于自杀。所以,下令开炮,将混战在一起的日军和自己人全部毁灭了。为了对付日军擅长拼刺刀的技战术,西北军专门研究了一套对付日军的刀法,成立了西北军大刀队。这个大刀队的刀法独特,可以一招制敌,即士兵双手握刀,刀身面向自己腹部,然后猛地上扬,刀背磕开日军刺刀,随即刀锋划弧,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将日军的头部或胸部劈开。这一招令日军防不胜防、闻风丧胆。这是日军唯一惧怕的一支中国军队。
  日军喜欢进攻和拼刺刀的另一个原因是,日军缺乏有效的海陆空火力和后勤补给支援。日军很少有成建制的炮兵旅团,活跃在中国战场上的也只有&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和第6旅团&,并且后期都被拆散使用,即使有炮兵支援,其弹药供应基数跟西方大国相比也少得可怜。所以,日军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往往变本加厉地使用&白兵战术&,进行&万岁冲锋&和&玉碎冲锋&。
  日军在进攻中,多采用三人一组&分散&&集中&&分散&&再集中&的模式,并且能够在匍匐前进中进行精准射击。日军士兵的枪法极好,通常情况下中国军队的士兵一露头即被击中,显示出日军步兵良好的战术素养。
  日军战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擅长夜战和偷袭。脱胎于忍者思维的夜间偷袭战术,是日军最惯用的。日军在进攻中,除了分割包围、迂回包抄之外,还有虚实结合的渗透作战,强调利用非正面火力打击守军,力求打乱守军的通信指挥及火力支援体系。这种打法非常凶狠,常给守军造成全线崩溃的感觉,屡屡造成严重后果。
  日军在中国的战斗力如何?
  在一些热播的抗日神剧中,编导们把我国的抗日英雄描绘得非常神奇,超乎现实和人们的想象,类似手撕鬼子、手榴弹炸、英雄一抬手就能打倒一大群鬼子等等,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但却离实际相差甚远。果真如此的话,我国就没必要用长达8年、牺牲了3000多万人去艰苦抗战了,让编导们去捣鼓一下,日本就不战自降了。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真实的抗战历史,看看日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鬼子到底有多难打,是很有必要的。
  日军在中国打了8年,准确地说是14年(自1931年&9.18事变&到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中,中日两国军队进行了无数次交锋。那么,日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综合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来看,日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并不像中国影视剧描绘的那样:日军不堪一击。
  日军的战斗力总体上比中国军队要强大,敌强我弱是事实。尤其是战争前期,日军的战力表现得特别明显。抗战前期,日军的十几个师团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斗力十分强悍,面对多于自己五六倍的中国军队,依然可以打败。1938年2月,日军第14师团3万人孤军深入中原地带,蒋介石调动15万人围攻,打了一个多月居然拿不下来。后来蒋介石自己都说&这是国军战争史上的奇耻大辱&。
  日军的冲锋和白刃战能力确实很强。这源于他们的军队传统和良好训练,所培养出来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凶狠而又勇猛,残忍而又镇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打得很有章法,既定战术不会变,不像中国军队遭到敌人冲击时容易乱套。
  日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在重武器装备方面普遍优于我军,他们的坦克和大炮比较先进,数量多,火力猛,加上众多的战机轰炸,中国军队很难住日军的冲锋。尽管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比八路军、新四军要好,但和日军装备是不能比的。日军的炮火支援也要强于我军。我军当时采取的战术,主要是胶着战和山头阵地战,使得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使敌人的优势火力发挥不上,从而弥补了我军火力上的不足。另外,根据敌强我弱的实情,国民党军队是集中优势兵力与日军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则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鉴于我军近战的能力和经验与日军尚有差距,所以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伤亡远高于日军的部分原因。
  当然,日军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人数上的绝对劣势,以及后期供应方面的不足。日军的皮制军靴并不适合登山,所以在抢占山头阵地时要落后我军,从而使我军容易取得居高临下的战术优势。另外,日军为了显示其勇猛,经常会出现中、高级指挥官和部队一起冲锋的现象,代价是非常惨重的,以至于到了战争后期日军有经验的指挥官非常缺乏,即使兵员勉强补充齐了,但战斗力远不如从前。据统计,抗战前期日军对比国军的伤亡比是1比7,对比八路军、新四军的伤亡比是1比8,抗战后期日军和中国军队的伤亡比例相差不多,大概在1比2和1比3之间。有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军队使用和日军相同的武器,则伤亡比在伯仲之间。薛岳兵团在长沙保卫战中,采用&天炉战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林彪平型关大捷,让日军领教了八路军的厉害;而彭雪枫在&朱家岗保卫战&中以少胜多的战例&&都证明了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其实,日军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武器先进,并非战术先进,而战争后期日军扩充的新兵训练不够,后勤供应也跟不上,严重消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不过,说日军战斗力强悍,主要是针对中日两国军队的战力比较。如果拿日军和美国、苏联以及德国军队的战力做比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日军的所谓先进武器如坦克、装甲车等,在美、苏军队看来算不上什么,简直不堪一击。在1945年的东北战役中,苏联使用的坦克重32吨,安装85毫米口径火炮和45毫米厚的防弹装甲,而日军的豆战坦克仅有几顿重,防护装甲厚度只有8毫米,武器火力居然是7.、7毫米口径的机枪。结果,日军的装甲部队与苏联红军交战时,被苏军坦克碾压,彻底打残,所剩无几。而日军精锐的100多万关东军,在短短的3个月内,被苏联红军悉数消灭,苏、日伤亡比例是1比3。在诺坎门战役中,投入所有精锐部队和武器的日军,被苏军打得溃不成军,几乎被全歼。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与美国为首的盟军交战,阵亡近百万,盟军伤亡只有不足50万人。与老牌的工业强国相比,日本还差得太远,只能欺负中国人了。
  但中国这只睡狮一旦醒来,发出怒吼,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会被打败。经过8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洗刷了百年耻辱,提高了国际地位,并日益发展壮大,正迈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快车道上。
转载请注意说明来源【符号大全 】
您看完本文认为:
热点关注:
李嘉欣被老公赶出家门,李嘉欣找代孕惹怒婆婆王菲爽朗大笑重返18岁,与窦靖童简直一模一样斓曦微博发什么了 斓曦生孩子了吗明星出名后为什么都喜欢改名?明星改名的原因大揭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推荐的好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英军和日军拼刺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