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什么是真正爱的生存之道 电视剧

宗性法师:文殊院史上最年轻的“高才僧”
来源:大公佛教综合|
  跨界:方丈对科学很痴迷
  唯识学之外,宗性法师法师对自然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寻找唯识学与自然科学二者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
  很自然地,宗性法师聊到了朱清时的那场&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讲座。讲座主题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自然科学的两大支柱实验和逻辑推理,它让我们得出一大批真理,但是也为科学的认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局限。宗性法师说:&科学正在认识、正在接近佛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唯识学中的第八识。佛学能够认识宇宙真理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能力,来认知常人想不到的更深更高的真理。&
  宗性法师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站出来讲科学的局限性,这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不少人觉得科学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科学家告诉你,科学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它也有局限性。第二,从理论物理的角度来看,唯识学和物理学已经接轨了。哲学也是要思考宇宙、人生的起源,科学也是探究宇宙的起源,其实宗教也有这个任务。&
  &有一次,朱清时跟我聊天,他说他一辈子写了几百篇学术论文,但引用最广泛的就是2009年《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流传最广,引用最多。这篇文章就从理论物理、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佛教里讲的道理的合理性。&宗性法师说,佛教里有本《金刚经》,最后有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些都是梦幻泡影,虚幻不真实的。理论物理学中有个&弦论&,就像一团光一样,你去抓它,抓不到,但是它又在那里存在,叫&波粒二重说&,就感觉像光波一样在蠕动。
  痴迷于自然科学的宗性法师法师多次重申,科学和科学技术是两回事。科学技术就是造铁路、火车等应用科学,而真正的科学则是探讨人生、生命、宇宙的起源。宗性法师法师还将德国一位科学家做的实验运用到自己对自然科学和唯识学的研究中。
  他称,该科学家将两个粒子放在一条直线上,从中间向反方向运动。理论上,两个粒子距离越远,关系就越小,干扰一个基本粒子,对另外一个不会造成影响。但科学家发现,哪怕两个基本粒子再远,只要干扰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会有反应。德国科学家得出结论,这两个基本粒子后面还有一个&藤&。
  &其实就像的老话&一个藤上的两个瓜&,其实两个基本粒子都是表象,真正的是两个基本粒子后的藤。&宗性法师笑着说,这就是哲学上讲的本体论。
  说茶:改良中国式功夫茶
  茶道,则是宗性法师研究的另一个领域。在接受采访时,他还现场讲解起了茶道。&我说的茶道不是我们每天喝的功夫茶,功夫茶观赏性质的比较多,什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类的花活。真正的茶道,这些其实是次要的,喝茶主要是传播一种精神、思想和理念。&
  茶道中,最令宗性法师感兴趣的是禅茶。他说:&禅茶最早的概念起源于成都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禅茶,顾名思义,种植推广源于寺庙。早期僧人打坐的时候,打坐容易瞌睡,茶有提神的作用。寺庙就大面积种,喝不完的就送,形成茶礼、待客。慢慢上升到用茶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做修行的辅助工具,于是便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宗性法师介绍,禅茶一味的人是宋代成都僧人圆悟克勤,他曾给别人写过一张字,叫&认可状&。后来传到日本,传给了千利休(日本茶道的开创者)。&日本现在有很多茶道的流派,但每个流派的掌门人上任前,都要到庙里参禅三年,最后给一个法号,代表他真正有资格继承位置。&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有个愿望,茶道是中国老祖宗创造的智慧,现在日本人还在传承,可在中国失传了。因此他希望将茶道从日本再反传回来。随后,中国佛学院开设茶道课。日本茶道里千家驻北京办事处在佛学院开课传授,宗性法师法师就是首批学员中的一位。宗性法师表示,要真正理解日本茶道,就要理解整个中国文化。他把儒释道的理念都涵盖进去了,特别以禅宗的思想为主。茶道,主要是让每个人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接收到一些对人生有益处的理念和精神。
  日本茶道里有很多元素。包括要插花、挂字画、点香。茶道其实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修养,不仅仅局限在喝茶。&日本茶道延续了我们古代茶道的风范,叫末茶。就是把茶叶打成粉,粉末状。打茶很辛苦的,把茶倒在杯子里后,用茶筅打茶,泡沫起得越多,你打得越成功。&
  据宗性法师考证,日本茶道其实延续了我国唐宋以来的风范,不过现在这种泡茶的形式是后期形成的。早期还有煮茶等很多形式,现在都失传了。茶道里的每一道程序都极有讲究,都会试图传达一种理念。比如,新年茶会挂&白圭尚可磨&,白圭,上等的钻石,尚可以打磨。就是要表达,人再好都不可能完美,永远不能自大、自满,永远要保持谦虚的状态。
  今年,他还将在文殊院挑一个地方专门传授茶道,借此对中国式的功夫茶进行改良。宗性法师说,&怎么改,我思考了很多年。以功夫茶的形式,程序变一下,内涵要加,这样才能通过这种东西提高人生修养。&
  论医:好的中医应兼济天下
  很少有人知道,宗性法师在不满20岁时,就跟双目失明的唐仲容先生学习中医。&我懂得经络和穴道,中医讲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宗性法师法师也懂得开药方,但他几乎不开,他坦言自己很忙,&而且我还怕别人说我抢医生的饭碗。&宗性法师开玩笑道。
  热爱中医的宗性法师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医存在误解。他尤其看不惯不少的中医药铺里,后面摆着中医药材,前面的小柜台则整整齐齐码着西药。&现在的好多中医给人看病,连望、闻、切都省略掉了,还叫中医吗?&
  &今天中医有点悲哀。不少学中医的人在用西医的办法来搞中医,把整个魂丢掉了。比如,现在到中医药房看病,医生不号脉,反而告诉你,先照个片,打个CT。&宗性法师无奈地苦笑,《黄帝内经》都没读过,怎么学中医?
  相对从治病救人看待中医,宗性法师更倾向于从中国文化的角度阐述中医。他也很认同传颂多年的&扁鹊三兄弟&故事中传达的理念。
  战国时,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小弟扁鹊名气最大,二哥次之,大哥最差。一日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谁医术最高?&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何以见得?&扁鹊淡然:&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时,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大哥总能在一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事先铲除病因。所以,名气不大却医术最高。&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宗性法师认为,最好的医生是治国的,中医是治人的(把人引导好,教育好),下医才是治病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宗性法师称,中医同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息息相关。&未病,就是要活用《周易》里的阴阳理论,调理人的内脏实现良性运行。&宗性法师说,中医讲究&固本才能强基&,效果慢。比如头疼,要先搞清楚为什么头疼,从外围开始清理,慢慢才接触到内核,所以就慢。养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固本强基。
  &过去的医生是,你千万别生病,生病找我太麻烦了。这非常有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同时又有兼济天下的思想。&宗性法师说,不懂中国的周易、阴阳、五行,就不可能理解中医,因为中医是个庞大的综合学问。
  宗性法师还认为,不光是中医,每个行业都要有综合学问。&哪怕学厨艺都是如此,一个好厨师必须要精通美学、哲学、营养学、几何学。&他还有个大胆而睿智的观点是,做学问在于&玩&,茶道、佛学都是玩出来的。
  宗性法师简历
  宗性法师,男,汉族,1973年生,重庆潼南人。世居玉溪,生于米心。1990年9月于成都昭觉寺礼都监智益法师披剃;1991年于成都昭觉寺依方丈清定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在此期间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佛教念诵、梵呗、仪规等佛事活动,为做一名合格的出家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四川省佛学院学习,期间随唐仲容先生研习唯识学,从此开始对唯识学产生浓厚兴趣;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学习,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研习禅宗史,期间接受规范化的学术训练。现为成都文殊院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常驻副会长等。
责任编辑:王冠
相关阅读:
日一二三四五六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宗性法师: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宗性法师: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上传于||文档简介
&&宗​性​法​师​:​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p​d​f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宗性法师:你的情绪正常吗?-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微信扫一扫阅读
宗性法师:你的情绪正常吗?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2:15:49
点击本文标题下【腾讯佛学】,查看微信帐号并加关注,点击【查看历史信息】阅读之前发送内容。你的情绪正常吗(资料图)文:宗性法师不管是管理不良情绪,还是强化良善情绪,都给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要让我们实现内心情绪的正常化。很多人对此有误解,特别是对剃光头的出家人。我过去上佛学院的时候,有一次骑自行车上街。旁边的人说:“哎呦,和尚还骑自行车。”我就跟他开玩笑,我说:“和尚还吃不吃饭呀?”他说:“恐怕你们不吃饭哦!”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不是说你们不食人间烟火嘛!”所以,在许多人的眼中,佛教徒就是不近人情的,就是内心没有想法的。事实上佛教徒不仅有想法,还有好的想法。佛教徒有没有感情?有。有什么样的感情?正常化的情绪、无私的奉献和无私的爱,这就是佛教徒的情绪。正因为有了无私的心态,他的内心大不大?大。能不能装下一切众生?能。所以,我们常常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要帮助和度化一切众生。不舍一个众生,就是菩萨的精神。并且,菩萨的情绪还很多、很丰富呢!他要是情绪不丰富,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呢?虽然情绪很丰富,但他没有凡夫众生那种染污的情绪,也没有波动的、不正常的情绪。因此,修行就是要实现内心情绪的正常化。要实现内心情绪的正常化,就要让内心的情绪变得良善,并且使它趋于平和。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怎样的状态才是正常的情绪呢?就是“喜而不狂,怒而不嗔,哀而不伤,乐而不纵”。这是我自己概括的,源于一次启发。一天晚上,有个人给我打电话,他问:“您还有情绪吗?”我说:“有啊!”他很惊讶:“怎么还会有情绪呢?”我就回答了他这四句话。我说:“不仅我有,所有的佛菩萨和修行人都有。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只不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从慈悲心里流露出来的。”喜而不狂第一个,“喜而不狂”。今天的人欢喜吧?欢喜得像过狂人节。狂人广场、狂人啤酒、狂人麻将、狂人咖啡馆……狂得姓什么都不知道了。佛教里的“喜”,并不狂,是一种平和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怒而不嗔第二个,“怒而不嗔”。修行人也发火,但是没有嗔恨心。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有时候遇到某人不听话,也会吼一声,但不是从心里产生憎恨,而是慈悲流露。文殊菩萨有句话:“我不恨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有烦恼。”有时候大家教育子女特别着急,从现在起,不要再有嗔恨了,要学习佛教讲的“发火不带嗔恨”。我最近跟一个人讲:“有时发点火、生点气也没关系,但是不记隔夜仇,不欠来生帐。”不记隔夜仇,就是哪怕有点摩擦,但不要过夜,马上解决掉。所以,“怒而不嗔”不是为了恨众生,而是为了帮助众生。因此,佛教里有句话:慈眉善目是慈悲,怒目圆睁也是慈悲。而怒目圆睁,就是慈悲的另一种方式。哀而不伤第三个,“哀而不伤”。举个例子,有个人很伤心,哭得很厉害,你在旁边说:“你别哭,别痛苦,痛苦不好啦!”你越说,他越哭。是不是这样?他心里会想:“你叫我不哭,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为了理解他的苦,你也要陪着哭:“你是不是难受呀?我心里也难受啦!”他一想:“我难受,也让他难受了。算了,我不哭了。”不就有效果了嘛!所以,哀而不伤也是慈悲。乐而不纵最后“乐而不纵”,快乐,但是不放纵。今天人追求的快乐,是以放纵为前提的,牺牲了很多宝贵的光阴,不可取。佛法讲的乐,是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无私无染的快乐,而不是放纵之乐。所以,菩萨也有像大家一样的情绪,但是又有区别。他的情绪是正常的喜怒哀乐,而凡夫众生的喜怒哀乐,总是带着染污的色彩,总是偏离正常的轨道。我个人觉得,“喜而不狂,乐而不纵”是智慧的表现,“怒而不嗔,哀而不伤”是慈悲的表现。实际上,这四句话正好体现了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因为佛法讲,任何事都有“两条腿”――修福又修慧。慈悲心,就是在修福报;智慧,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智慧力。为什么佛叫两足尊?我们也有两只足,为什么不是佛?佛的两足,指的就是慈悲和智慧。慈悲心的圆满,加上智慧的圆满,才是真正的成佛。作为凡夫众生,慈悲也缺乏,智慧也不够,因此只能是凡夫。所以,通过对内心情绪的管理,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轻松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同时达成修福又修慧的根本修学理念。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微信号:rushidao_qq文:宗性法师不要想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要整天为了不确定的事而提心吊胆。给自己附加了如此多的事,其实是在惩罚自己。今天的学佛人很奇怪,常有人这样问我:“师父,您知道我的前世是什么吗?”这种人很难应付,于是我有时会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知道,你前世是猪。”他说:“难怪我这么笨!”一离开寺院他就跟人说:“文殊院的方丈说我前世是猪。”他不但记很多今生的事,连前世的事也要记,“完了!我前世是猪,所以我笨;因为我笨,所以我是猪……”请大家记住:活在当下!该干嘛就干嘛!曾经有一位祖师在寺院里撒草种子。刚一撒完,鸟就飞来啄食。小和尚看见后急坏了,赶紧对师父说:“师父,不得了啦!”祖师问:“什么不得了了?天要塌了?”“不是!是您撒的草种子被鸟吃了!”祖师很镇定地回答:“那就让它吃呗!”小和尚怎么也想不通,一整天坐立不安,老在琢磨:“草种子被鸟吃了,就长不出草了,可师父怎么不着急呢?”窗外刮起了风,小和尚又跑去找师父,说:“师父,不得了啦!刮风了,您刚撒的草种子不会被吹跑吗?”祖师说:“不要管它。”小和尚听师父这样说更想不通了,直到半夜也没睡着。一会儿下起了雨,他又跑去叫师父:“师父,快起来,别睡啦!种子全被冲跑了!”祖师还是说:“没关系,别管它。”小和尚非常地郁闷,觉得这老和尚简直不可理喻。过了十天,地里长出草来了。小和尚很惊奇地跑去问老和尚:“师父,种子不是被鸟吃了,被风吹走了,被水冲跑了吗?怎么长出草来了?”祖师这时对他讲:“我撒草种子的时候,用力不是很均匀,因此有些地方撒得多,有些地方撒得少。撒得多的就是要让鸟吃才好,不然长出来的草细。为什么要被风吹?很简单,那些不饱满的种子被风一吹,自然会被吹跑,而饱满的种子是吹不跑的。种子被水冲到哪里,就让它在哪里生根发芽吧!所以,鸟吃、风吹、雨冲,正好帮助我们弥补了人工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像那个小和尚,整天都在担心:明天股票跌了怎么办?后天工资不涨怎么办?想喝牛奶,又怕有三聚氰胺;不喝牛奶,又怕蛋白质不够。自己吓唬自己干嘛呢?该吃吃,该喝喝!怕的是你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因此,心灵建设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清理心中乱七八糟的东西。第二步:培育心中良善、光辉的东西。想要把这两个步骤落实,就在现前的一念心;现前一念心的落实,就是活在当下,该干嘛干嘛。真如意工艺品(gh_3e1e33140ca9)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3e1e33140ca9帮助您了解我们的最近产品动态!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3e1e33140ca9帮助您了解我们的最近产品动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的生存之道 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