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二次注浆充盈系数规范cfg桩的增强系数怎么取值

桩基后注浆施工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填写您的问题
筑龙网以1040万会员的建筑社区为基础,为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提供建筑行业资讯、技术资料下载、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建材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是建筑人展示自我,增加业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桩基后注浆施工相关专题推荐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6.7节估算。这家伙很懒,没有个性签名!&
(二)、后注浆施工
后注浆作业开始前,宜进行注浆试验,优化并最终确定注浆参数。
浆液水灰比对注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根据大量工程实践建议: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于饱和土水灰比宜为0.45~0.65;对于非饱和土水灰比宜为0.7~0.9(松散碎石土、砂砾宜为0.5~0.6):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水灰比过大容易造成浆液流失,降低后注浆的有效性,水灰比过小会增大注浆阻力,降低可注性,乃至转化为压密注浆。因此水灰比的大小应根据土的类别、土的密实度土是否饱和诸因素确定。当浆液水灰比不超过0.5时,加入减水剂、微膨胀剂等外加剂在于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和对土体的增强效应。确保最佳注浆量是确保桩的承载力增幅达到要求的重要因素,过量注浆会增加不必要的消耗,应通过试注浆确定这里推荐的用于预估注浆量的公式是以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提高后注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2、注浆压力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议:
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及粉土,注浆压力宜为3~10Map;对于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1.2~4.0Mpa,软土宜取低值,密实粘性土宜取高值。同时应注意。注浆流量不超过75L/min。
3、注浆时间
&&& 注浆作业宜为成桩后2d后开始。
规定终止注浆的条件是为了保证后注浆的预期效果及避免无效过量注浆。采用间歇注浆的目的是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止使已压入浆提高抗浆液流失阻力,并通过调整水灰比消除规定中所述的两种不正常现象。实践过程曾发生过高压输浆管接口松脱或爆管而伤人的事故,因而,操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议: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根据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式估算:
&&&&&&& GC=apd+asnd&&& (式1-2)
&& 式中ap、as—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p=1.5~1.8;as=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
&&&&&&&&& n-桩侧注浆断面数;
&&&&&&&&& d-基桩设计直径(m);
&&&&&&&&& GC—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
对独立单桩、桩距大于6d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的数根基桩的注浆应按上述估算值乘以1.2的系数
这家伙很懒,没有个性签名!具体查桩基规范6.7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通过规范估算,通过试桩确定这家伙很懒,没有个性签名!根据桩端土质的不同、注浆速率的大小、总控制注浆量来确定终止注浆的条件;上一页
下一页登录后 提问题 或 帮助别人账号密码我们强烈建议您提问以前先搜索一下既为自己 也为他人高分悬赏2010101010101010热门资料下载下载:142906次下载:45246次下载:12266次下载:2266次下载:1580次岩土术语标准修改建议3:现在桩的外延-筑龙博客
这家伙没有什么简介。
这家伙什么标签都没有呢。
岩土术语标准修改建议3:现在桩的外延&
现在桩的外延,《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所列的桩。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概念也有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 内涵定义是揭示被定义概念特有属性的定义,外延定义如“文学就是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 外延定义在某些情况下,比内涵定义更能帮助人明确一个概念。因为概念的外延都是具体事物,揭示出这具体事物,常常能给人比较具体的知识。但按外延定义不能明确概念的内涵。上面的例子给文学下了一个外延定义,但是,我们并没有由此就明确了“文学”的特有属性,因而也并没有通过这个定义明确“文学”这个概念的内涵。 所以,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最好是先给它下一个内涵定义,再下一个外延定义。以内涵定义为主,外延定义为辅。例如,在给文学下定义时,可以这样说:“文学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包括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这个定义就明确了明确了“文学”这一概念。 在《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没有“桩”的词目及桩的内涵定义,但有桩的外延定义,即以下所列的桩。 一、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所列的桩 (一)、第6章 岩土加固处理 一)、第一节 处理方法 6.1.6加筋法;6.1.8复合地基;6.1.10岩土锚固。 二)、第三节 振密、挤密法
6.3.3振冲法;6.3.4挤密砂(碎石)桩法;6.3.5爆炸加密法;6.3.6振动压实法。 三)、第四节 排水固结 6.4.1排水砂井;6.4.2袋装砂井; 6.4.3塑料排水板; 6.4. 4堆载预压法;6.4.5真空预压法 ;6.4.6真空堆载预压法。 四)、第五节 固化灌浆 6.5.1水泥(稳定)土;6.5.2灰土 ;6.5.3高压喷射注浆法;6.5.4 挤密注浆法;6.5.5深层搅拌法;6.5.6灌浆;6.5.7固结灌浆;6.5..8帷幕灌浆;6.5.9化学灌浆;6.5.10劈裂灌浆。 五)、第六节 加筋法 6.6.1土钉;6.6.3加筋土。 六)、第七节 托换纠顷法 6.7.3桩基托换;6.7.4灌浆托换;6.7.5锚杆静压托换。 七)、第八节 复合地基 6.8.1柔性桩复合地基;6.8.2刚性桩复合地基;6.8.3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6.8.4长短桩复合地基;6.8.5大直径现浇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6.8.6桩网地基;6.8.7灰土挤密桩法;6.8.8石灰桩法;6.8.9砂石桩法;6.8.10水泥土桩法6.8.1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八)、第10节 岩土锚固 6.10.1锚杆(索);6.10.2土层锚杆;6.10.3岩石锚杆;6.10.4系统锚杆;6.10.5预应力锚杆;6.10.6非预应力锚杆;6.10.7拉力型锚杆;6.10.8压力型锚杆;6.10.9拉力分散型锚杆;6.1.10压力分散型锚杆。 (二)、第七章 基础工程 一)、第一节 基础类型 7.1.5桩基础;7.1.10岩石锚杆基础。 二)、第五节 桩基础 7.5.1单桩基础;7.5.2群桩基础;7.5.3桩承台;7.5.4复合桩基;7.5.6摩擦桩; 7.5.7端承摩擦桩;7.5.8端承桩;7.5.9摩擦端承桩;7.5.10抗拔桩;7.5.11挤土桩;7.5.12非挤土桩;7.5.13部分挤土桩;7.5.14灌注桩;7.5.15预制桩;7.5.16组合桩。 (三)、第九章 地下工程 第三节 地下工程施工 9.5.12复合土钉护;9.5.18地下连续墙;9.5.19灌注桩排桩围护墙。 (四)、第十章 边坡工程 第三节 边坡设计与加固 10.3.9锚杆挡墙壁;10.3.10锚杆支护;10.3.22预应力抗滑桩;10.3.23抗滑桩;10.3.24主动桩;10.3.25被动桩;10.3.26树根桩;10.3.27锚索桩。 二、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所列的桩 第九章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第二节 开挖与支护 9.2.24锚杆;9.2.25树根桩;9.2.26土钉;9.2.31排桩;9.2.32抗滑桩。 二)、第三节 地基处理 9.3.11排水法;9.3.12排水板;9.3.13砂井;9.3.14袋装砂井;9.3.17振冲法;9.3.18砂桩法;9.3.19碎石桩法;9.3.20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9.3.21夯实水泥土桩法;9.3.22石灰桩法;9.3.23深层加密法;9.3.24挤密桩法;9.3.25挤密砂桩法;9.3.26柱锤冲扩孔法;9.3.27孔内深层强夯法;9.3.28高压喷射注浆法;9.3.29水泥土搅拌法;9.3.33注浆;9.3.34帷幕注浆;9.3.35挤密注浆;9.3.36固结注浆;9.3.37化学注浆;9.3.38化学加固法;9.3.39爆炸加密法。
程天森的最新博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同时发布一条微博
谁看过这篇博文
谁收集过这篇博文
$(".zhul_sy_rightBox").popupbox({geturl:ucenterDomain+"openjson/getpopupbox",format:"bigright",cssClass:"zhul_info_rightbox",waithtml:' '});
$().zlidol({geturl:weiboDomain+"userinfo/jsonidol?action=idol"})
})(jQuery);工程人必须知道的基础工程10项新技术
工程人必须知道的基础工程10项新技术
  导读:包含桩基新技术(2项)地基处理技术(6项)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6项)地下空间施工技术(4项)1.1 桩基新技术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2) 技术指标根据地层性质、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主要技术指标为:浆液水灰比:地下水位以下 0.45~0.7,地下水位以上 0.7~0.9最大注浆压力:软土层 2 MPa,软土层 4~8 MPa,风化岩10~16MPa。注浆水泥量: Gc=apd(桩端)+asnd(桩侧)ap=1.5~1.8,as =0.5~0.7n –桩侧注浆断面数 d— 桩径(m)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土的类别、土的饱和度、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最终确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泥浆护壁钻、挖孔灌注桩及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长螺旋水下成桩技术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钻直至成桩,然后利用专门振动装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桩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后插钢筋笼应与压灌混凝土宜连续进行。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水下成桩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浆护壁,无泥皮,无沉渣,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造价低。(2) 技术指标基桩承载力:设计要求;桩 径:设计要求;桩 长:设计要求;桩 垂直 度:≤1%;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C20;混凝土塌落度:宜为200~220mm;提 钻速 度:宜为1.2~1.5m/min;钢 筋笼:设计要求,应具有一定刚度。(3) 适用范围适用于灌注桩水下施工。(4) 已应用典型工程略1.2 地基处理技术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 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并具有较大的使用范围。(2) 技术指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常用的施工工艺包括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主要技术指标为: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桩 径:宜取350~600mm;桩 长;设计要求,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桩身强度: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C15;桩 间距:宜取3~5 倍桩径;桩垂直度:≤1.5%;褥 垫层:宜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级配砂石等,不宜选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厚度150~300mm, 夯填度 ≤0.9。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等条件或现场试验确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按当地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就基础形式而言,既可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又可用于箱形基础、筏形基础。(4) 应用情况略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夯实水泥土桩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制成水泥土,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夯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由于夯实中形成的高密度及水泥土本身的强度,与搅拌水泥土桩相比,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有较高强度。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桩身强度均匀、施工速度快、不受场地的影响、造价低、无污染等特点。(2) 技术指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夯实水泥土桩成孔可采用机械成孔(挤土、不挤土)或人工成孔,混合料夯填可采用人工夯填和机械夯填。技术指标为: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桩 径:宜为300~600mm;桩 长:设计要求,人工成孔,深度不宜超过6m;桩 距:宜为2~4 倍桩径;桩 垂直度:=1.5%;桩体干密度:设计要求;混合料配比:设计要求;混合料含水率:人工夯实土料最优含水率Wop+(1~2);机械夯实土料最优含水率Wop-(1~2);混合料压实系数:=0.93;褥 垫层:宜用中砂、粗砂、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厚度 100~300mm, 夯填度 =0.9。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等条件或现场试验确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10m。(4) 应用典型工程略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真空预压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其上覆盖不透气的密封膜使与大气隔绝,通过埋设于砂垫层中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将膜内空气排出,因而在膜内外产生一个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即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随着等向应力的增加而固结。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土的自重应力,抽真空后,土体完成固结时,真空压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2) 技术指标该加固方法的技术指标有:密封膜内的真空度、加固土层要求达到的平均固结度、加固区的沉降值。当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设备,膜内真空度一般可维持相当于80kPa 的真空压力;加固区要求达到的平均固结度,一般可采用80%的固结度,如工期许可,也可采用更大一些的固结度作为设计要求达到的固结度;先计算加固前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的沉降量,然后计算真空预压期间完成的沉降量,两者之差即为预压后建筑物使用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的沉降。(3) 适用范围该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软粘土的地基加固,在我国广泛存在着海相、湖相及河相沉积的软弱粘土层。这种土的特点是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差。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对于该种地基,尤其是大面积处理时,如在该地基上建造码头、机场等,真空预压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1) 主要技术内容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方法主要是指强夯置换法,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具有费用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分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二种方法。整式置换法是用强夯的冲击能将软弱土挤开置换成块石层,其机理与换填垫层法作用相似。桩式置换法是采用巨大的夯击能量将块石夯穿被加固土层并使块石沉底形成桩体,并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由于桩体的加筋作用,地基中应力向桩体集中,使其分担了大部分基底传来的荷载;同时桩体的存在也使得土体中由于强夯引起的超静水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快土体固结,提高土体抗剪强度,从而复合地基承载力相应提高。(2) 技术指标① 夯击能量:单击夯击能量按Menard 公式进行估算,锤底单位面积静压力不得小于100kN/m2。整式置换法单位夯击能不宜小于1500kN?m/m2;桩式置换法单位夯击能不宜小于300kN?m/m2。② 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整式置换法宜控制在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50mm;桩式置换法宜控制在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200mm。③ 夯点间距:夯点位置可按三角形、正方形布置。整式置换法的夯点间距S=D+(0.3~0.4)H;桩式置换法的夯点间距S=2~3D;D 为锤径,H 为加固深度。④ 夯沉量:每阵夯沉量不宜大于0.8 倍锤高,累计夯沉量宜为1.5~2.0H。⑤ 加固宽度:每边应超出基础外边缘(0.5~1.0)H,且不小于3m。(3) 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适用于坐落在回填土、碎石土、湿陷性黄土、粘土、粉土、淤泥质土、淤泥等多种土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加固深度不宜超过7m。(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通过爆炸冲击作用降低淤泥结构性强度,同时利用抛石体本身的自重使爆前处于平衡状态的抛石体向强度降低处的淤泥内滑移,达到泥、石置换的目的。首先沿堤轴线陆上抛填达到爆炸处理的设计高程与宽度(见图1),形成爆前抛石堤纵断面线⑴,然后在抛石堤前端“泥—石”交界面⑵前方一定位置、一定深度处的淤泥层内埋置单排群药包⑶,引爆群药包,在淤泥内形成爆炸空腔,抛石体随即坍塌充填空腔形成“石舌”,同时抛石体前方和下方一定范围内的淤泥被爆炸弱化,强度降低,抛石体下沉滑移挤淤。随后进行抛石,当淤泥内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抛石体沿定向滑移线⑹朝前方定向滑移,达到新的平衡后滑移停止。继续加高抛填,从而又出现新的定向滑移下沉,如此反复出现多次,直到抛石堤稳定为止,此时单循环结束。另外,当新的循环开始时,其爆炸作用对已形成的抛石体仍有密实和挤淤作用。图1 爆破挤淤法示意图(2) 技术指标① 爆破参数设计1) 药量计算Ⅰ 线药量q(kg/m)qL =q0×LH×HmwHmw =Hm+(γw/γm)×Hw式中:LH—单循环进尺量,一般为4~7m;Hmw—计入覆盖水深的折算淤泥深度,m;Hm—淤泥深度,m;Hw—覆盖水深,即淤泥面以上的水深,m;q0—爆破挤淤法单耗,即爆除单位体积淤泥所需的药量(kg/m3),一般为0.6~1.0。γw—水重度(kN/m3);γm—水重度(kN/m3);Ⅱ 单次爆炸药量QQ=(0.8~1.2)B·q式中:B—堤头处宽度,m。2) 药包埋深HbHb=(0.2~0.45)Hmw3) 药包间距a一般取为2.0~3.0m。4) 群药包布药宽度LbLb=(0.8~1.2)B,m堤头、堤侧爆炸处理参数的计算基本一致,一次起爆的总药量应根据爆破安全要求进行适当控制。② 爆破施工1) 爆破施工流程施工的主要设备为水上布药船或陆上装药机。爆破挤淤施工的主要流程如下:Ⅰ 用汽车与推土机抛填石料达到爆炸处理的堤顶高程和拟抛填断面宽度。Ⅱ 在堤头抛填体前方“泥—石”交界面一定距离处,利用装药机械按设计位置将群药包埋于淤泥中。Ⅲ 引爆炸药,堤头抛石体向前方滑移跨落,形成“爆炸石舌”。Ⅳ 马上进行下循环抛填,此时由于淤泥被强烈扰动后,强度大大降低,可出现多次“抛填-定向滑移下沉”循环。当抛填达到设计断面时,进行下循环装药放炮。以后的过程就是“抛填—装药—引爆”的重复循环,一次循环进尺为5~7m,依淤泥性质和现场试验而定。Ⅴ 在抛石堤进尺达到50m 以上时,进行两侧埋药爆炸处理。经两侧爆炸处理后,堤宽达到设计宽度,两侧抛石堤落底宽度增加,达到设计断面,并基本落底于下卧持力层上,日趋稳定。2) 质量检查在施工期和竣工期均应进行检查。可选用以下检查方法:Ⅰ 体积平衡法一般在施工期采用,适用于具备抛填计算条件,抛填石料流失量较小的工程。根据实测方量及断面测量资料推算置换范围及深度。Ⅱ 钻孔探测法适用于一般性工程。在抛石堤横断面上布置钻孔,断面间距宜取100-500m,不少于3 个断面;每断面布置钻孔1-3 个,全断面布置3 个钻孔的断面数不少于总断面的一半。钻孔应揭示抛填体厚度、混合层厚度,并深入下卧层不少于2m。Ⅲ 物探法适用于一般性工程,应与钻孔探测法配合使用。③ 爆破安全1) 爆破震动《爆破安全规程》(GB)6.2.2 条规定了爆破震动安全允许标准。在重要建(构)筑物附近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爆破震动监测。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规定,爆破震动速度可按照下式进行预测。2) 水中冲击波安全距离爆破时水中冲击波安全距离可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3.6之规定进行。(3) 适用范围目前国内采用爆破挤淤法置换淤泥软基的厚度一般在4~20m,对于淤泥厚度小于4m 时,可与抛石挤淤、强夯挤淤比较,大于20m 时,须进行论证。(4) 已有的典型工程略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等种。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和防护等六大功能及作用。在我国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种领域,而且已成功地研究、开发了成套的应用技术。① 土工织物滤层应用技术;②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应用技术;③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挡土墙、陡坡及码头岸壁应用技术;④ 土工织物软体排应用技术;⑤ 土工织物充填袋应用技术;⑥ 模袋混凝土应用技术;⑦ 塑料排水板应用技术;⑧ 土工膜防渗墙和防渗铺盖应用技术;⑨ 软式透水管和土工合成材料排水盲沟应用技术;⑩ 土工织物治理路基和路面病害应用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三维网垫边坡防护应用技术等。(2) 技术指标目前我国的土工合成材料产品的品种、规格已趋齐全,产量具有相当规模,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可以满足各类工程对其力学性能、水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性能的需要。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在各类工程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且的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可降低15%以上。(3) 适用范围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可在所有涉及岩土领域的各种建筑工程中应用。(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复合土钉墙是20 世纪90 年代研究开发成功的一项深基坑支护新技术。它是由普通土钉墙与一种或若干种单项轻型支护技术(如预应力锚杆、竖向钢管、微型桩等)或截水技术(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有机组合成的支护截水体系,分为加强型土钉墙,截水型土钉墙,截水加强型土钉墙三大类。复合土钉墙具有支护能力强,适用范围广,可作超前支护,并兼备支护、截水等性能,是一项技术先进,施工简便,经济合理,综合性能突出的深基坑支护新技术。(2) 技术指标复合土钉墙目前尚无技术标准,其主要组成要素普通土钉墙、预应力锚杆、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等技术标准的要求。另外,微型桩一般桩径Φ250~Φ300,间距0.5~2.0m,骨架可采用钢筋笼或型钢,端头伸入坑底以下2.0~4.0m。竖向钢管一般Φ48~Φ60,壁厚3~5mm。复合土钉墙在水位以下和软土中,采用Φ48、厚3.5mm 钢花管土钉,直接用机械打入土中,并从管中高压注浆压入土体。(3) 适用范围复合土钉墙可用于回填土、淤泥质土、粘性土、砂土、粉土等常见土层;可在不降水条件下采用,解决了在城市建设中因环境限制不宜人工降水的难题;在无环境限制时,可垂直开挖与支护,易于在场地狭小的条件下方便施工;在工程规模上,深度20m 以内的深基坑均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合理地推广使用。(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将拉力传递到稳定的岩层或土体的锚固体系。锚杆的一端与岩土体或结构物相连,另一端锚固在岩土体层内,并对其施加预应力,以承受岩土压力、水压力、抗浮、抗倾覆等所产生的结构拉力,用以维护岩土体或结构物的稳定。它通常包括杆体(由钢绞线、钢筋、特殊钢管等筋材组成)、灌浆体、锚具、套管和可能使用的联接器。预应力锚杆施工包括:钻孔、预应力钢筋制作安放、灌浆、外锚头制作及张拉与锁定。(2) 技术指标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2-99、《岩土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送审稿-2004)等的规定。通常锚杆钻孔直径为130~160mm,荷载设计值为200~3000kN。(3) 适用范围预应力锚杆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岩土体加固工程,如:隧道与地下洞室的加固、岩土边坡加固、深基坑支护、混凝土坝体加固、结构抗浮、抗倾覆,各种结构物稳定与锚固等。(4) 已应用典型工程略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组合内支撑技术是建筑基坑支护的一项新技术, 它是在混凝土内支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支撑结构体系, 主要利用组合式钢结构构件截面灵活可变、加工方便等优点,其具有以下特点:适用性广,可在各种地质情况和复杂周边环境下使用;施工速度快;支撑形式多样;计算理论成熟;可拆卸重复利用, 节省投资。(2) 技术指标(3) 适用范围适用于周围建筑物密集,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较大, 周围土质情况复杂,施工场地狭小, 软土场地等深大基坑。(4) 已应用典型工程略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同时具有抵抗侧向土水压力和阻止地下水渗漏的功能,主要用于深基坑支护。其制作工艺是:通过特制的多轴深层搅拌机自上而下将施工场地原位土体切碎,同时从搅拌头处将水泥浆等固化剂注入土体并与土体搅拌均匀,通过连续的重叠搭接施工,形成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在水泥土硬凝之前,将型钢插入墙中,形成型钢与水泥土的复合墙体。实际工程应用中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I 型是在水泥土墙中插入断面较大H 型,主要利用型钢承受水土侧压力,水泥土墙仅作为止水帷幕,基本不考虑水泥土的承载作用和与型钢的共同工作,型钢一般需要涂抹隔离剂,待基坑工程结束之后将H 型钢拔除,以节省钢材。II 型是在水泥土墙内外两侧应力较大的区域插入断面较小的工字钢等型钢,利用水泥土与型钢的共同工作,共同承受水土压力并具有止水帷幕的功能。该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施工时对邻近土体扰动较少,故不致于对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造成危害;可做到墙体全长无接缝施工、墙体水泥土渗透系数k 可达10-7cm/s,因而具有可靠的止水性;成墙厚度可低至550mm,故围护结构占地和施工占地大大减少;废土外运量少,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污染;工程造价较常用的钻孔灌注排桩的方法约节省20%~30%。(2) 技术指标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按《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220-2002 相关要求施工。水泥土强度宜大于1MPa,水泥土渗透系数k 宜大于10-6mm/s。水泥土墙厚宜大于550mm,且应符合当地对水泥土止水帷幕厚度的要求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型钢的断面、长度和在水泥土墙中的位置应由设计计算确定。型钢材质须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3) 适用范围该技术可在粘性土、粉土、砂砾土使用,目前在国内主要在软土地区有成功应用。该技术目前可在开挖深度15m 下的基坑围护工程中应用。(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基础冻结排桩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含水地层冻结形成的冻结帷幕墙为基坑的封水结构,以排桩及内支撑系统为抵抗水土压力的受力结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在施工深、大基坑时,采用排桩作为结构支撑体系工艺成熟,冻结帷幕具有良好的封水性能,两种技术的结合不仅解决了基础维护结构的嵌岩问题而且解决了封水问题,施工可操作性强。两种技术的结合既是优势互补,又是一种大胆的技术创新。为了保护冻结墙体,增加封水深度减少基底涌水量和扬压力,通过冻结孔外侧设置的多个注浆孔在一定标高范围内形成注浆帷幕。同时考虑到冻结过程中冻土体积膨胀会产生一定的冻胀力,为降低冻胀力对排桩结构的影响,在冻结孔外侧距其中心一定位置处插花布设多个卸压孔,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 在冻结过程中土的体积膨胀将对排桩产生较大的水平冻胀压力。② 排桩靠基坑内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后,温度将急剧上升;而另外一侧与冻土墙体接触温度非常低,排桩因两侧巨大温差将产生的温度应力。③ 冻土墙体达到设计厚度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产生更大的冻胀力。④ 岩土力学基本理论的不成熟,设计计算所采用的数学力学模型岩土体的实际应力-应变状态常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必须加强工程监测,通过信息化施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程安全。(2) 技术指标根据深大基坑施工的技术难点和特点冻结排桩法施工,各分项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① 排桩垂直度:1/200;② 排桩充盈系数:5%;③ 排桩平面位置偏差:±50px;④ 冻结管垂直度:表土0.3%;岩层0.5%;⑤ 盐水温度:积极冻结期-25~-28℃;维护冻结期-22~25℃;⑥ 设计冷凝温度:30℃;⑦ 冻结壁平均温度:-7℃;(3) 适用范围冻结止水适应于各种不良地质情况,并且基坑越深,其经济上、工期上的优势也就越大,特别是地下水丰富的软土地层就更具有优越性。适用于25-50 米的大型和特大型基坑(矩形、圆形和其他几何形状)的施工。(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经过采用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保证高边坡稳定所需要的锚固力。通过在坡体内施工预应力锚索、打入一定数量的系统锚杆(土钉)或注浆加固对边坡进行处治。系统预应力锚索为主动受力,单根锚索设计锚固力可高达3000KN,是高边坡深层加固防护的主要措施。系统锚杆(土钉)对边坡防护的机理相当于螺栓的作用,是一种对边坡进行中浅层加固的手段。根据滑动面的埋深确定边坡不稳定块体大小及所需锚固力,一般多用预应力锚(索)杆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固防护。为防治边坡表面风化、冲蚀或弱化,主要采取植物防护、砌体封闭防护、喷射(网喷)混凝土等作为坡面防护措施。(2) 技术指标根据边坡高度、岩体性状、构造及地下水的分布,判断潜在滑移面的位置。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确定所需的锚固力并给出整体安全系数。采用加固防护措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主要技术指标为:锚索锚固力:500~3000KN锚杆锚固力:100~500KN喷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锚(索)杆固定方式:可采用机械固定、灌浆(胶结材料)固定、扩张基底固定方式,根据粘结强度确定锚固力设计值。在实际工程中,要结合边坡坡度、高度、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危害程度合理选择防护措施,提高地层软弱结构面、潜在滑移面的抗剪强度,改善地层的其它力学性能,并加固危岩,将结构物—地层形成共同工作的体系,提高边坡稳定性。(3) 适用范围高度大于30m 的岩质高陡边坡、高度大于15m 的土质边坡、水电站侧岸边坡、船闸、特大桥桥墩下岩石陡壁、隧道进出口仰坡等。(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1.4.1 暗挖法(1) 主要技术内容暗挖法即新奥法,它是在传统矿山法修建隧道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奥法创立之前,采用传统矿山法修建隧道。传统矿山法认为,开挖隧道必然要引起围岩坍塌掉落,开挖的断面越大,坍塌的范围也越大。因此,传统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将围岩看成是必然要松弛塌落而成为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传统矿山法将隧道断面分成为若干小块进行开挖,随挖随用钢材或木材支撑,然后,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砌筑刚性衬砌。这是与当时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技术水平相一致的。随着锚喷技术的出现和岩石力学理论的进展,人们对开挖隧道过程中所出现的围岩变形、松弛、崩塌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1963 年,由奥地利学者L.腊布兹维奇教授命名的“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ew AustriaTunnelling Method)”,简称“新奥法(NATM)”正式出台。它是以控制爆破或机械开挖为主要掘进手段,以锚杆、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方法,将理论指导、监控量测和工程经验相结合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① 新奥法的原理及技术要点;② 新奥法的分类及施工工艺;③ 光面爆破、控制爆破及机械开挖技术;④ 锚喷支护技术;⑤ 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技术。(2) 技术指标新奥法的技术指标应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的规定。(3) 适用范围可应用于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铁道及其它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4.2 逆作法(1) 主要技术内容逆作法是建筑基坑支护的一种施工技术,它通过合理利用建(构)筑物地下结构自身的抗力,达到支护基坑的目的。传统意义上的逆作法是将地下结构的外墙作为基坑支护的挡墙(地下连续墙)、将结构的梁板作为挡墙的水平支撑、将结构的框架柱作为挡墙支撑立柱的自上而下作业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根据基坑支撑方式,逆作法可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三种。逆作法设计施工的关键是节点问题,即墙与梁板的联接,柱与梁板的联接,它关系到结构体系能否协调工作,建筑功能能否实现。与其它施工技术相比,逆作法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适用性广,可在各种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下作业;2.基坑变形小,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影响小;3.施工效率高,工程施工总工期短;4.结构设计合理;5.施工工序简化,经济效益明显。(2) 技术指标逆作法的设计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的相关规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群密集,相邻建筑物较近,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室埋深大和施工场地狭小的高(多)层地上、地下建筑工程,如地铁站、地下车库、地下厂房、地下贮库、地下变电站等。(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4.3 盾构法(1) 主要技术内容盾构法是在地表以下土层或松软岩层中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自1818年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尔(Brunel)发明盾构法以来,经过100 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使盾构法能适用于任何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无论是松软的、坚硬的、有地下水的、无地下水的暗挖隧道工程都可用盾构法。盾构法施工之所以广泛采用,除了城市地下工程发展的客观需要外,还由于该法本身具有以下突出的优越性。1.施工安全:在盾构设备掩护下,于不稳定土层中,可安全进行土层开挖与支护工作。2.暗挖方式:施工时与地面工程及交通互不影响,尤其是在城区建筑物密集和交通繁忙地段,该法更有优越性。3.震动和噪音小:可严格控制地表沉陷,对施工区域环境影响小,对施工地区附近的居民几乎没有干扰。盾构法施工作业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① 盾构分类及选型;② 盾构技术参数设计;③ 盾构施工技术;④ 盾构施工的地表沉陷及地层移动控制技术。(2) 技术指标盾构法的技术指标应符合《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及解说》(日)的规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土层或松软岩层中隧道的施工。(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非开挖埋管技术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顶管法施工技术。顶管法是直接在松软土层或富水松软地层中敷设中、小型管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它无须挖槽,可避免为疏干和固结土体而采用降低水位等辅助措施,从而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在特殊地层和地表环境下施工,具有很多优点。顶管法已有百年历史。短距离、小管径类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广泛采用顶管法。近几十年,中继接力顶进技术的出现使顶管法已发展成为可长距离顶进的施工方法。顶管法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① 顶管法的基本构成,包括顶进设备、顶管机头、中继环、工程管及吸泥设备;② 顶管法顶力计算;③ 顶管法综合施工技术,包括顶管工作坑的开挖、穿墙管及穿墙技术、顶进与纠偏技术、陀螺仪激光导向技术、局部气压与冲泥技术及触变泥浆减阻技术。(2) 技术指标顶管法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顶管施工规范》的规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直接在松软土层或富水松软地层中敷设中、小型管道。(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略【来源:筑龙岩土】
藏家的其他藏品
本周阅读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浆系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