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裁员风暴的GoPro能重回巅峰 奶油馅吗

所谓创业公司裁员,还算个事吗?--百度百家
所谓创业公司裁员,还算个事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创业公司不断开拓新项目甚至新领域,可谓必经的成长过程,中途遇到的包括裁员,裁撤部门算是青春期阵痛,就像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很难完全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挑战、甚至绝望。
日前,笔者跟一位福布斯中国区工作人员聚餐,特意打听他们每年一度的“福布斯华人富豪排行榜”真实度有几何,却被告知排行榜“仅供参考”。原因是研究素材多来自于公开资料,很难查实到未被公开资产状况,否则排行榜早被各路大小贪官和隐性土豪占完了,哪轮得上这些光鲜却苦逼的企业家。
在互联网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和公众搜集资料的渠道,主要还是来自各种公开披露的消息,媒体报道,以及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离真相有多远,没人能知道。
比如笔者日前看到一篇微信文章提到易到用车裁员数百人,比如成立不到1年的海外事业部和1月份才组建的易到班车部门被全员解散,波及多位事业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位的高管。
该文章还认为,易到成立5年来,除去深耕高端商务专车市场外,在其他产品形态上,只有尝试未见成功,进而得出易到面临被收购,甚至关门大吉的结论。
暂不深究这则传闻的出处,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听说创业公司裁撤部门,裁员,就想当然认为其前景暗淡,结论未免有些草率和轻佻。
不久前,有一位连续创业者告诉笔者,创业公司裁员是正常现象,不裁员倒有点不正常。乍听起来似乎挺虐心,实际上的确如此。
笔者此前在一家有数百名员工的创业公司供职,与易到现今规模基本类似,公司领导层每天面临着各种开源节流的课题。于是乎,老东家基本是每年要经历2-3次大调整,部门的成立与撤减往往同时进行,多次上演一副疯狂招人和大幅裁员的“轻喜剧”,甚至3个月没钱发工资。
按照“常识性”推断,这家公司每次大裁员,就意味着管理层面临投资方和经营成本的巨大压力,如果恶意揣测,那就是这家公司离倒闭已经不远了,甚至要被收购N次了,否则就是有违“常理”。
但是,就是这家公司,不久前刚完成C轮数千万美元融资,还新增了2家投资方,投资人言之凿凿很看好该领域。
话题回到易到用车上来,作为创业公司,易到究竟有没有裁员,裁了多少,笔者认为这都不是核心。且这种传言究竟有多少依据,还值得考究。创业本就要追求短平快的经营思维,试想如果新尝试不理想,公司还无动于衷,那才是真的没有然后了。
创业公司不断开拓新项目甚至新领域,可谓必经的成长过程,中途遇到的包括裁员,裁撤部门算是青春期阵痛,就像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很难完全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挑战、甚至绝望。
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圈,如果创业者不能时刻保持创新激情,反而奉行“不折腾”安逸思维,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失去了大量想象空间,也很难得到资本和市场青睐。
笔者随即向知情人士打听,得知近期易到进行了一些内部架构调整。不难理解,易到本来就是不断折腾的主儿,一直“试错”各种新业务,近期还搞了不少大手笔项目。
既然是“试错”,就会面临着各种不可测的经营受阻风险,中途出现的各种波折,算是稀疏平常之事,也在不断考验管理层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站在管理者角度,创业公司试错10个新项目,能成功1-2个,也算是一种不小的成功。即使失败了,权当是交学费,至于被裁员工,满足其合法合理补偿,做好适当精神抚慰即可。而对于外界的各种流言蜚语,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服务,更亮丽的业绩回击。
作为创业公司来说,没有披露经营状况的义务,外界很难得知其真实的营收,利润、融资等关键数据。如果仅凭公开渠道收集的碎片化情报分析,可能包括易到在内的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压根就不应该存在,或是应该关门大吉,债主堵门,而不是现在还活着,甚至还是专车行业翘楚。
笔者深深感慨,创业不易,大多数公司每天都可能面临各种“九死一生”的变局,创业者只能随心而行,坚持,握紧梦想,不忘初心。
就像许巍《两天》唱的那样,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完)
阅读:385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天下午在家里写着文章,有人提醒我淘宝小卖家正在QT语音频道里...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IBM裁员11万? 信之前搞懂7个事儿--百度百家
IBM裁员11万? 信之前搞懂7个事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个月内裁员11万,这消息吓死个活人。IBM官方回应此乃无稽之谈。我想说,信一个传言之前,得弄懂7个问题。
在前线 老凉 1月26日 发自北京
一则有关“IBM将裁员超过26%,约11.18万人”的传闻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疯狂了一天,很多人感到震惊!
IBM官方怒斥谣言
对此,在前线第一时间向IBM中国公关部申小乙求证,得到的答复是:
“IBM不对谣言和猜测进行评论。不过,如果这个猜测和谣言太过荒谬的话,我们也会作出回应。近期的传言就属于这样的一个情形,有人试图‘爆料’说IBM将如何裁员26%,也就是说裁员总人数超过10万,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申小乙在给在前线的回复邮件中还提到:
IBM在发布令人失望的3季度财报之后,就已经宣布,将花费6亿美元进行结构调整。这个调整涉及数千位员工,不是1万,更不是10万。此外,IBM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开放超过1万个职位的招聘,其中包括1000位云计算专家。
申小乙还提到:
IBM公司仍然有不错的盈利:IBM运营税前利润为210亿美元;战略重点业务(CAMSS,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信息安全和社交商务)已经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27%,营收达到250亿美元,同比上升16%。
申小乙强调说,CAMSS对于客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正是IBM转型的核心。
信之前请多问几个为什么
看到官方这样的回应,我想很多人会闭嘴了。其实在收到官方回复之前,在前线就准备了一下内容:
裁员11万,比例超过1/4这样的传闻,居然有很多官方媒体在报道,还都只是引用所为的外媒报道,而没有任何求证和自己的判断。
在这里,在前线想说的是,看类似的重磅消息,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是坏事。
一、该传闻传播了这么长时间,IBM官方为什么没有任何表示???直到最后了才不得已正面回应?
这简直是让人无法想象,相信IBM中国公关团队不会因为这是全球的消息,而置之不问、听之任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只能长叹一声了。
要不是在前线紧追着再三求证,估计IBM方面的答案还是:对传言不做评价。
在这里,我也想提醒一句包括IBM在内的IT企业,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能对传闻听之任之。
二、消息源是谁?
一家上市公司被如此重大的消息缠身,居然消息源不是路透社,不是福布斯,更不是我的上家CNET等靠得住的媒体,亲爱的们,你想过了吗?这样的消息有多么可信?
三、IBM的财报已经彻底不行了吗?
IBM在1月21日发布的2014财年业绩显示,营收为927.93亿美元,比2013财年的983.67亿美元下滑5.7%;净利润为120.22亿美元,每股收益11.90美元,2013财年净利润为164.83亿美元,每股收益14.94美元。
这个我无需多言,大家先做个了解,或许联系上下文之后会有用。
四、在2014年,业界吵得很凶的去IOE风潮,有没有对IBM带来实质性影响?看看财务数字:
IBM第三季度来自增长市场的营收比上年同期下滑6%(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下滑5%)。IBM第三季度来自于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营收比上年同期下滑7%(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下滑7%)。
IBM第四季度来自于增长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下滑16%(计入汇率变动及业务剥离的影响为同比下滑2%)。IBM第四季度来自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营收同比下滑21%(计入汇率变动及业务剥离的影响为同比下滑8%)。计入汇率变动及业务剥离的影响,IBM第四季度中国营收比去年同期下滑1%。
好玩的是,IBM在第三季度官方财报中并未提及中国营收情况,在第四季度反而重点提了一下。
五、在文中(/article/2875112/ibm-is-about-to-get-hit-with-a-massive-reorg-and-layoffs.html)引述了硅谷记者Robert X. Cringely(//decline-fall-ibm/) 旧事重提,指责郭士纳和彭明盛把公司搞得一团糟。真的吗?
首先我想跟这位记者说,您是否知道郭士纳上任后,半年内裁员4.5万人,换来的效果是什么?1994年底,IBM盈利30亿美元;1995年IBM营收破700亿美元;日,股价升到145美元,9年来最高。
彭明盛让IBM成为一家收入过千亿美元的IT公司。
罗睿兰在日出任IBM全球CEO一职,接替退休的彭明盛。罗睿兰的使命是把IBM带入新时代。
六、Robert X. Cringely指责罗睿兰无所作为。我只是想说,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是不是到了最佳评判时刻?
这位记者是否看到罗睿兰促成的改变:
向云迈进;卖掉X86;OpenPower联手中国伙伴;与苹果合作,进军移动领域;倒贴15亿美元卖掉芯片制造业务;牵手Twitter,通过沃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行业应用和服务……
这位记者可能把这些都看做糟心的做法,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层面看问题,罗睿兰作为IBM首位女CEO,她要承担巨大的压力,不过,这些举措正在显现积极效果。(请参看上面提到的财务数据及CAMSS的营收。)
七、一个月内裁员11万,真的吗?
裁掉11万多人的说法,实在是太牵强,还有板有眼,到2月底结束,就从HR的角度来说吧,不傻吧?1个月裁掉这么多人,也忒给自己找活干了吧?
另外,一个月裁员这么多,IBM又不是要退市,否则干嘛跟华尔街过不去呀。
IBM已经百岁了,现在是不是最合适下结论的时刻呢?我觉得不是。
你必须了解它的历史,才有资格对它的未来做出评判。
IBM公司50年来的财务状况
2008年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
2007年利润突破100亿美元
2004年收入突破900亿美元
1998年收入突破800亿美元
1995年收入突破700亿美元
出现巨额亏损
1989年收入突破600亿美元
1985年收入突破500亿美元
1983年收入突破400亿美元
1982年收入突破300亿美元
1978年收入突破200亿美元
1973年收入突破100亿美元
阅读:558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天下午在家里写着文章,有人提醒我淘宝小卖家正在QT语音频道里...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GoPro计划裁员15% 总裁也将在年底离开公司 _ 东方财富网()
GoPro计划裁员15% 总裁也将在年底离开公司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12月1日消息,据CNBC报道,为了扭转运营困境,美国运动相机厂商正在进行重组和裁员。这轮裁员涉及大约200个工作岗位,占员工总数的15%,并关闭旗下娱乐部门。GoPro现任总裁托尼·贝茨(Tony Bates)也将在年底离开公司。贝茨曾担任Skype首席执行官。  GoPro表示,预计此次裁员将给公司带来2400万美元至330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这些开支大部分将被记入第四季度财报中。  GoPro还宣布,“黑色星期五”这一周的相机销量同比增长了35%,感恩节至“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3%。  今年第三季度,GoPro营收同比下滑40%至2.406亿美元。净亏损1.04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880万美元。GoPro预计,第四财季营收将达到6亿至6.5亿美元,低于平均预期的6.6614亿美元。  GoPro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说:“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圆满结束这个财季和整个财年。不过,我们的Hero 5相机得到了测评人士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DF154)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深陷裁员风暴的GoPro能重回巅峰吗?下-百家号
摘要:GoPro未来的成长还能如何兑现?一款新产品的问世也许能够消除GoPro的焦虑。2015年7月,公司发布GoProHero4Session,售价399美元。如果我们单从风格来看而不考虑功能,和宝丽来9
GoPro未来的成长还能如何兑现?一款新产品的问世也许能够消除GoPro的焦虑。2015 年 7 月,公司发布 GoPro Hero4 Session,售价 399 美元。如果我们单从风格来看而不考虑功能,和宝丽来 99 美元的竞品相机相比而言,这同样像是一款傻瓜相机。GoPro 和 Woodman 曾多次不屑于宝丽来这种普通产品的高昂售价(它缺少液晶屏,也没有 4K 功能)。GoPro 最终把产品价格调至 199 美元,Woodman也曾亲身前往 QVC 试图推动销售,但是 15 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并没有达到公司预期的下限。2016 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降 50%,5 月份的股价更是降至 8.8 美元的最低点。回忆过往的历史,坐在办公椅上的 Woodman 倾身向后靠了靠。他如同一个思考者般将双手相合,表示愿意为GoPro的所有过错承担责任。“我在 Session 的定价上有失偏颇,不仅错误地撤出市场,还犯了过量发布产品致使消费者思维混乱的错误,这些都是敲响我的警钟。”Woodman 说。他过去曾坚持,也沉醉于自己的成功。Woodman 坚信 Session 是一款卓越的产品:防水外壳、操作简便、本质上是一键拍摄的解决方案。但他认为过去是表现得过于贪婪了一些:把价格定得太高了。Session推出并未获得成功,过去一年公司的销量令人失望,GoPro似乎才刚刚登台,还未来得及施展,便要悄悄收场了。“媒体总是会落井下石,但这是我们应得的教训。”他说,“我们并没有痛斥媒体发声解释‘你们什么都不懂’。我们认了,也放低姿态去思考到底哪出错了,我们会弥补这些过错。”10 月发布的 Hero 5 应该是 GoPro 做出的最大弥补了。这是公司目前最高端的产品,它配有更快的处理器、配置防水外壳、水平与垂直性能稳定,此外还改进了音质,包括大风或天气恶劣环境下的自然噪音调整。Hero 5中最大的亮点,还要数其中一个内部代号为黄石的软件包更新。过去GoPro用户需要将素材从相机移到计算机或手机,再编辑处理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的过程,这个过程即使是最忠实的用户依然感到 太麻烦了。我碰巧曾与 GoPro 负责软件及服务的高级副总裁 C.J. Prober 从韦尔的 GoPro Games 一同回到丹佛国际机场,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在编辑那天划皮艇时拍摄的镜头。我们在整个大约 2 小时的时间内一直忙于剪辑和镜头转换。有些时候我也会搞不清楚到底怎样把数据从我的两台 GoPro 中导进手机进行编辑。即使是电子艺术发烧友 Prober,比任何人都了解 GoPro 软件的他也两次被我的技术问题难倒了。虽然也有热心的朋友会愿意花费几个小时编出一个超酷的三分钟视频,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那样的耐心。“ GoPro 存在太多需要查看和编辑的镜头了。“ Brad Erickson, 太平洋皇冠证券分析师说到。“拍视频和编辑的工作实在是令人望而却步。如果你多问问那些两年前买了 GoPro 的人,他们的使用频率究竟如何并且最实用的是那个部分的话,你会得到好多答案,包括“我们就用了两次就闲置了。”Woodman 又一次自责 GoPro 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速度实在太慢。“我低估了团队容量和我们应该有的开发软件所必要的领导经验。” Woodman曾在大学时放弃了他的一门编程课程,在2014年他同时聘请了 Prober 和资深科技公司高管 Tony Bates 担任董事长。当我们几周后都聚集在 Woodman 的办公室之时,他迫切地指出了这两位受雇者和其他几件软件及新产品,以此作为他自食其果的例子。“广交朋友、奋力求胜。” Woodman 停住了,好像在试图回忆 GoPro 的核心价值。“最后一点是成为一个英雄,对了,还有保持平衡。无论如何,你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人们尊重有担当的人。”“你可以把 GoPro 放在任何一个你不想集中存放数据的地方”Nick Woodman 解释了公司与智能手机时代的关联2016年,GoPro 以 1.05 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两家手机视频编辑平台 - Replay 和Splice,强强联合希望创造更广阔的天地。Prober 声称:“这是一种从拍摄到分享的无缝式体验——智能系统能够自主识别生活中特别时刻并且自动上传到云端。这样一来你只需要回到家打开 app,就能在电脑上看到现成的内容了。”样机展示时我们看到,新的软件包支持卸载、移除剪辑片段、编辑、播放与快捷分享。但是这种升级会从根本上改变 GoPro 的商业模式吗?“总结GoPro的过去和未来:GoPro 在 Hero 5 和 Yellowstone 的发布的时候,已经能够成为一个如同 iPod 一样成功的产品,只是没有 iTunes,” Woodman 说到。“想象一下倘若苹果没有发布 iTunes 会怎么样?那么 iPod 不过是另一个 MP3 罢了。苹果让人们对大量内容的使用和管理变得简单。”与 iTune 不同的是,GoPro 的软件每月要收取 5 美元的费用。收取这项服务费是到底是Woodman的贪婪使然还是一项机智的扩收战略,尚需时日考证。GoPro 也在官方 YouTube 频道发展各式各样的短小精彩的小视频,其中一些需要订阅才可观看。社交媒体和高分辨率相机这两个主要的业务板块意味着 GoPro 不仅是一个娱乐品牌也是一个消费级电子产品制造商。公司会继续利用这样的优势。GoPro Awards,这项为 GoPro 业余爱好者提供免费产品与大规模宣传的官方计划,已经成功成为赞助运动员的附属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员能够创造出最棒、最具观赏性的视频。现在公司正在计划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与足球队皇马和 Moto GP 超级巨星 Valentino Rossi 的合作,以及在 2017 年底将开发出的原始程序亮相大众。“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收入”,GoPro 娱乐副总裁 Ocean MacAdams 说道。“通过 YouTube,我们可以将大家上传给我们的视频授权给其他用户,并为其他公司品牌创造收入”。“我们喜欢人们去买相机”他说,“但我们也知道有些喜欢这些娱乐活动的人自己并没有相机。 GoPro 能够帮助他们完成梦想,最终达成销售目的。”Karma,GoPro 的新品无人机,是公司希望吸引新用户的另一个尝试。根据几位深入市场的分析员说,运动相机的蓝海市场跟无人机有的一拼,甚至会增长更快。但是实际上该市场也已经被大玩家所支配,那就是中国的大疆无人机和他们的旗舰产品精灵4。如果 GoPro 的产品能够成功,那将会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好方法。2016 年上半年就已经有关于 GoPro 无人机的一些推测,但是在4月份公司通告无人机的发布将会推迟给股价带来重创。现在,Woodman 认为,GoPro 已经拥有了一个包含无人机、GoPro Hero 5 相机、手持遥控器以及可拆卸稳定器的一站式拍摄方案。Pablo Lema,GoPro 的空中产品高级总监坚持认为,Karma 是公司拍摄超酷镜头的使命的逻辑延伸。“你想一想就会知道无人机只是一个复杂的、可以让你在世界上任何位置定位的自拍杆。我们使那些以前难以想象的捕捉生活镜头的工作变得简单易得。” Woodman 说。但是 Karma 不会去参加任何无人机比赛。它比 DJI 在 9 月下旬发布的 Phantom 4 和可折叠 Mavic Pro 飞得慢,并且不具备跟踪用户、避障的功能。GoPro 认为 Karma 将会吸引首次购买无人机的玩家,虽然他们不会为 Hero 5 砸 400 美元,但却很有可能认为 1100 美元的打包售价很划算(Phantom 4 的定价是1,400美元)。“这就好像我们把好莱坞放在一个背包里,” Woodman 说, “一切都是易于使用的,它是如此令人感到舒适,甚至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的目标是让无人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地只是玩玩无人机。(许多滑雪板和冲浪者都有让 GoPro 盘旋在头顶上拍摄他们的空中照片的梦想,这其实仍然是一些软件迭代,Lema 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使用案例,我们必须保证产品能顺利工作,我们有信心能够达成目标,并且做得更好。")为了使所有新产品如约上市,GoPro 自 2010 年就开始以更快的速度烧钱,2016 年第三季度以来公司的现金储备更是达到了史上最低。未来他们还有可能推出的产品包括一个 5000 美元的虚拟现实全新相机,Omni (搭载 6 个 Hero 4 相机实现 360 度全景拍摄),以及 VR 软件管理包。这次 Woodman不能再继续跳票了——如果他想证明确实吸取了过去的教训的话。也许他会成功地创造一个“迷你版苹果公司”——将运动相机事业扩展到数字订阅生态系统,建立可以进一步将公司集成到用户的生活的无人机业务,再获得运动社区以外的新用户。即使在软件和无人机上毫无收获,GoPro 也不一定会走上 Flip 的道路。作为一个单纯的相机公司而言,GoPro 仍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2015 年营收达到了 16 亿美元。“他们不需要像苹果,”分析师 Anderson 说,“他们需要的只是功能相机与软件,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大约十亿的收入的伟大公司——收益高、薪水高,还有额外的稳定的分红,但似乎不是他们想要走的方向。”“不,”Woodman 坚决地说,“我们做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相机,数量庞大,但我们可以做远比这更多。Via:fastcompan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霍华德能重回巅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