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战敌人割让了我4个分开的最近恒星系系什么鬼

打了一战敌人割让了我4个分开的恒星系~什么鬼?其中有2个还是帝国综合首都~ - 3DMGAME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3DMGAME论坛
标题: 打了一战敌人割让了我4个分开的恒星系~什么鬼?其中有2个还是帝国综合首都~
作者: 卷卷耳& & 时间:
标题: 打了一战敌人割让了我4个分开的恒星系~什么鬼?其中有2个还是帝国综合首都~电脑送我母星啊???
作者: 卷卷耳& & 时间:
QQ图片46.png (1.48 MB, 下载次数: 0)
14:48 上传
作者: Andre在路上& & 时间:
楼主 综合性帝国首都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我只有行星都城呢
作者: 卷卷耳& & 时间:
楼主 综合性帝国首都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我只有行星都城呢
综合性帝国首都是母星才能造的,我自己的也就地球造了一个~人口地盘大了就可以造了。
作者: 卷卷耳& & 时间:
楼主 综合性帝国首都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我只有行星都城呢
我里面那星区是资源矿产,外面的选择军事~慢慢蚕食推进我打算100年内灭了左边和右边的的那2个被我包围的星区,纳入我版图。
作者: 血色烙印& & 时间:
先净为净!只要原生种族
欢迎光临 3DMGAME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X3.2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但国内关于一战的书籍太少了,所以就有了这本。。。欢迎阅读,谢谢捧场。  开场白:  假使战争爆发,则无人能预知它会打多久和如何结束。欧洲各大国的军备已经达到空前未有的强度,现在正要进入彼此决斗的战场。没有任何国家会在一次甚或两次战役中被完全击败,并被迫投降。任何国家都能再起,甚至仅在一年之后,又继续斗争。各位议员先生,那可能是七年战争,也可能是三十年战争。那个放火把欧洲付之一炬的人,那个首先把火柴丢进火药桶的人,真是罪该万死!  ——德国元帅毛奇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整整100年了啊!时间过得好快,那场大战听起来好像已经是遥远的古代故事了,今天我们讲这段老掉牙的历史是为了什么呢?战争不是有趣的——虽然本文的内容是有趣的——而是残酷而可怕的。我们今天来讲述这场试图“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是为了警示大家——战争是无情的,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战争!这也要求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不要对虚幻的和平存在任何幻想。
楼主发言:334次 发图: | 更多
  一:拉帮结派  “让欧洲走向爆炸,花费了50年。引爆他,却仅需5天。”  ——(英)李德?哈特  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萨拉热窝、阵地战、坦克、绞肉机......好了好了,让我们把课本扔的远远的,再重重的踏上一只脚吧。接下来的内容将带你走进100年前爆发的那场大战,让你领略课本之外的真实历史——可以让你哭也可以让你笑。  在阅读本书之前,你要先回答一个问题:  一战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你在上中学的历史课时曾认真听讲的话,你会......什么?你上课光顾传纸条来着?那么好吧,那我们就讲的简单通俗一点......那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狗咬狗的一次战争,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课本上是这么说的吧?你记不起来了?好吧,我再说的通俗点,当时欧洲形成了两大帮派——一个是以英国为首领的协约国集团,一个是以德国为老大的同盟国集团,约翰牛(英国的外号,就像山姆大叔俄国熊高丽棒子德国鹰高卢鸡和中国龙一样)呢,发育的比较快,而德国鹰发育的比较慢。等到发育迟的德国人长得比英国佬还要壮的时候,他才发现所有地盘都被瓜分抢占完了——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抢占的殖民地超过英伦三岛的100倍,德国的殖民地只有本土面积的两倍多。而要当老大就要多占地盘,多收小弟,这样才能收到够多的保护费。根据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学说,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什么都应该是强者的。如果要搞一次单打独斗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话,第一名应该是德国人而不是英国佬,所以德国人感到很不服气。虽然德国陆军很牛,可以在欧洲大陆上称王称霸,但海军却不是英国的个儿——而要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横冲直撞抢占殖民地海军是不能缺少的。看着姥姥家庞大且强大的皇家海军,德国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英国女王维多利亚(Victoria)是威廉二世他姥姥——所以他下令开始大力扩充海军,奋起直追。他要带领德国冲出欧洲、走向海洋!他要做的是世界盟主!而这个位置现在正由英国人占据着。饥渴的威廉二世还声称:“德国需要殖民地就像每天每天需要吃面包一样。”他要用强大的海军去抢占“阳光下的地盘”,这就意味着要重新划分地盘,而这肯定会和英法俄三个国家发生冲突,因为就这三个国家占的地方最大。
  前排了,对一战史了解的很少,楼主继续啊
    图3: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是英国在位最长的君主,她在位63年期间,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她又被称为“欧洲的老祖母”,因为她有30多个孩子,很多欧洲的君主都是她的后代。
  当世界进入20世纪的时候,英国人的海上霸权已经保持了100多年了,他奉行的大陆政策是谁是老二就干谁,以确保自己老大的位置不被夺走。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国家,英国奉行“枪打出头鸟”——拿破仑法国强大的时候,英国就联合俄国打法国,俄国强大的时候就联合法国打俄国,现在德国强大起来了,英国自然要联合法国和俄国来打德国。尤其是德国的海军政策——1914年德国的海军规模已经扩充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的皇家海军,这明显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对老大最有威胁的自然就是老二,所以英国一定要把它打下去。于是英国政府马上宣布:德国造一艘新军舰,英国就造两艘。
  而德国和法国则是世仇,铁血宰相俾斯麦(Bismarck)说过:我爸爸跟法国人干过仗,我爷爷跟法国人干过仗,我爷爷的爸爸(曾祖父)跟法国人干过仗,我爷爷的爷爷(高祖父)也跟法国人干过仗。而他自己也和法国人干过仗——那是威廉二世的爷爷威廉一世(Wilhelm I)在位的时候,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被打得惨败——确实是惨败,皇帝被俘虏﹑首都被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Alsace-Lorraine)两个省被割让(记得咱们小学时候学的课文《最后一课》吗?就是说的这个事儿)﹑还赔了人家50亿法郎。为了炫耀胜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还特意在法国的凡尔赛宫里加冕称帝,举办了登基大典,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简直太伤自尊了!所以法国人朝思暮想咬牙切齿的想找德国报此一箭之仇。而德国人则要处心积虑时刻警惕的提防着法国报复自己,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
    图4:“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建立德意志帝国的功臣,在普法战争胜利后他曾反对割占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后来由于反对威廉二世向海外扩张的政策,最终被德皇“罢相”。
  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这两个欧洲第一和第二大的国家互相敌视则是因为巴尔干半岛,虽然两个国家的地盘都足够大了,但他们还觉得不够,都想要巴尔干这个地方。由于德国支持奥匈德国——因为大家都是日耳曼兄弟——俄国明显不敌。而且为了和伊斯兰世界套近乎,威廉二世声称自己是土耳其的守护神,这让俄国人更加气的够呛,因为他们一直想肢解瓜分土耳其,尤其是想要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虽然专制的沙皇对共和制度深恶痛绝,但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朋友的原理,俄国还是和法国英国成了好兄弟。而意大利由于和法国在争夺突尼斯上结了梁子,又没力量去单挑法国,所以一气之下在德国的拉拢下加入了同盟国集团。
  而在巴尔干半岛上,一系列新兴的小国家加剧了局面的混乱。刚刚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组成了巴尔干联盟向昔日的老主子开战,土耳其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都被他们瓜分,但由于在战利品分配问题上没谈拢巴尔干联盟内部又反目成仇起了内讧,希腊、塞尔维亚和趁火打劫的罗马尼亚又打败了保加利亚,获得了大头。于是巴尔干半岛上也分成了两派:为了收回在战争中失去的东西,战败的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向德国大哥靠拢,希望找个靠山再打一次重新洗牌;而作为胜利方的希腊、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为了保住胜利果实,先后倒向了与同盟国对抗的协约国集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20世纪初的欧洲大陆上充满了敌视和仇恨,大伙纷纷扩军备战以求不被落在后面,巴尔干半岛就是个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矛盾多的地方,也是整个欧洲最可能擦枪走火的地儿。
  严格的来说呢,这场被人们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其实是欧洲人的战争,因为主战场在欧洲打,死的人也大多是欧洲人。更严格一点来说,这其实就是欧洲一个大家族内的相互打斗。当时的英国国王是乔治五世(George V),他的祖母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是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而威廉二世的表妹夫是俄国的沙皇,因为这位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娶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德国黑森-达姆施塔得大公国的公主、威廉二世的表妹......您听懂了吗?简单的说他们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因为这群孙子们的野心,这次战争波及到了全世界,所以大家都跟着遭了殃。
    图 5: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因为其作为海军船员在军队服过役且热衷于快艇比赛,所以又被称为“水手国王”。
  这样说吧,在大战爆发之前,这些国家都憋着劲、较着劲,互相看着不顺眼呢,整个欧洲就像个巨大的火药桶——就差一点火星来把它点燃了,而这点火星在1914年6月的一个春意盎然的星期天迸发了。
  图6:剑拔弩张的欧洲,这是描述当时欧洲形势的漫画,当时有很多这样的漫画。      
      
      
  你也看过武侠片警匪片吧,里面有身份的老大是不会一上来就亲自出马单挑的,一开始通常是小弟先出马,互相找茬,最后才是老大替他们出头。第一次大战也是这样,先出场的较量是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两个小弟——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二: 被暗杀的王子和灰姑娘  “两匹马高价卖出!”  ——刺杀成功后黑手党向同伙发出的电报  要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首先就要提到萨拉热窝(Serajevo)事件,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在这里遭到了刺杀——我们经常说这次事件成为了大战的导火索,引燃了巴尔干的火药桶,最终导致了全面大战的爆发......你的历史老师是给你这么讲的吧?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为什么在萨拉热窝的费迪南遇刺一个月后,大战才开始呢?如果这次事件是导火索的话,那么这根导火索是不是太长了点?
  好吧,现在我们回到那个悲剧开始的早晨,也就是我们故事的开端——那是1914年的6月28日——一个普通的阳光明媚的夏日,弗朗茨?费迪南(Franz Ferdinand)这位奥匈帝国皇位的继承人正在帝国南部的波斯尼亚(Bosnia)首府萨拉热窝市视察一次军事演习,按中国的习惯来说,这位身材魁梧的的职业军人的身份是皇储,通俗的说叫太子,也就是说将来是要君临天下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哈布斯堡(Hapsburg)王朝弗朗茨?约瑟夫(Francis Joseph)的大侄子——而不是儿子,在位的老皇帝之所以选择他继承皇位是因为他的独生子自杀了。跟费迪南大公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索菲(Sophie),怎么形容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呢?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也许可以与之相比。这位未来的皇后出身低微,原来只不过是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女伯爵,因为太没落了,所以她只能出来打工来维持生计——具体工作是在一位奥地利大公爵夫人家做侍女。而费迪南大公是要定期拜访那位公爵夫人的(这位夫人是他的堂姐),因为这位大公爵夫人很热切的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关系很乱有木有),所以她经常邀请大公去家里做客,以便给年轻人制造更多的见面机会。但过了一段时间她才发现,费迪南大公频繁来访并不是冲着她女儿来的,而是私下里来见那个三十多岁的女佣人——有一次,公爵夫人趁大公去打网球的时候溜进了更衣室,偷偷地打开了大公随身携带的小金盒(许多当妈的都喜欢这么做),本来她是希望在里面看到自己女儿的照片的,但她看到的却是家中的那个女佣。当不成丈母娘的公爵夫人自然是怒火中烧——这简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于是索菲的工作也就泡汤了。但三十岁的费迪南已经坠入爱河了,他把索菲称为自己的守护天使,大有非她不娶的意思。而根据哈布斯堡皇室的规矩:庶民——还是个老处女——是不能成为皇后的。为了娶到心爱的姑娘,费迪南不得不同自己古板的皇帝叔叔作斗争,他甚至以自杀相威胁。在费迪南坚持不懈地努力下,老皇帝终于厌倦了,他勉强同意了这桩婚事——条件是索菲的后代不能继承奥匈帝国的皇位。日(这个日期还真不吉利,14年后的这天将会是他们的祭日),费迪南郑重地宣布自己与索菲的后代﹑及其后代的后代都不会继承皇位......(他没想到的是,他也不会继承皇位了)
  婚礼是三天后举行的,除了费迪南的妈妈和姐妹外,其他亲戚都拒绝来捧场。而成为大公妻子的索菲今后不能和大公一起参加国宴,不能和丈夫一起坐马车,甚至不能和丈夫在同一包厢里看歌剧,连举行的宫廷舞会,她也被安排在最后面......  怎么说呢,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这对夫妻却很恩爱,他们很快有了两男一女三个小孩,身为大公的费迪南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一向刻板的他甚至会和孩子们一起在地板上玩耍。所以在1914年6月他们来到萨拉热窝后,这对恩爱夫妻显得十分高兴,就像在度蜜月一样。因为这里天高皇帝远,远离维也纳,他们可以不必有所避讳,而能够像真正的夫妻一样成双结对的出入,就像是难得的度假一样。星期天费迪南还给他们的孩子发了个电报,温馨的提示他们:“妈妈爸爸感觉挺好,盼望下星期二回家。”
    图7:费迪南大公夫妇。费迪南大公()酷爱打猎,他一生中射杀的牡鹿多达5000多头,长期的打猎也造成了他耳膜的永久性损伤,这也是他对1914年的暗杀反应迟钝的原因之一。
  6月28日是一个灿烂的夏日早晨,下了一个星期的雨终于停了,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街上挤满了人,街上飘扬着各色旗帜,还有人在欢呼,大家都在路两旁看着来视察的太子。由于费迪南不想让人觉得他在炫耀武力,所以他特地下令不允许军队进入萨拉热窝市内,因此路旁只有稀稀疏疏的警察在维持秩序。上午10点多,费迪南大公夫妇乘坐着一辆敞篷轿车从街上驶过,他们是要去市政厅参加欢迎仪式。费迪南带着头盔,穿着紧绷绷的陆军元帅制服,上面佩戴着金质的勋章;带着宽大无边女帽﹑举着小洋伞的索菲坐在丈夫身旁,兴高采烈的笑着。再过三天,他们就要迎来结婚14周年的纪念日了。大公夫妇知道,这是他们在萨拉热窝访问的最后一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天。
  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一只黑手正悄悄的伸向他们......不,准确地说是七只黑手。一支由七个塞尔维亚青年组成的刺杀小分队正潜伏在人群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17岁,其中有三个还是招募来的志愿者),这支以加里夫?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为队长的暗杀小组准备对费迪南伺机下手。他们共带了4把手枪和6颗炸弹,这些人都来自“黑手党”(Black Hand),这个叫做“统一或死亡”(Uoion or Death)的激进组织的宗旨是用恐怖手段来实现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王国的梦想,这个组织的口号是“不联合,毋宁死!”虽然塞尔维亚不大,但它的野心却不小,这个大赛尔维亚王国要包括整个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人——尤其是要夺回奥匈帝国吞并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Herzegovina)[ 这两个地区是奥匈帝国从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夺得的,奥匈帝国还特意给了土耳其方面250万英镑作为补偿。],解放那里被压迫的民族兄弟。他们痛恨奥匈帝国,同样痛恨6月28日来萨拉热窝访问的费迪南,因为500多年前的这一天,赛尔维亚王国在科索沃(Kosovo)被奥斯曼帝国击败,从此塞尔维亚人沦为土耳其的奴隶,一直到1912年后才赢得独立,这天可以说是塞尔维亚人的哀悼日和耻辱日——在他们看来,大公选择这一天来巡游简直就是故意挑衅。
  这次来的这七个刺客里有五个是病人,而且都是患的肺结核病(这在当时要算绝症了)——而对于他们的到来,奥匈帝国的情报部门丝毫不知情,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存在着这样一个组织。  当费迪南大公的车辆驶过第一个刺客的时候——我们称他为1号,他什么也没做(后来他解释说那是因为有个警察恰好站在他前面)。当费迪南大公的车辆驶过2号的时候,2号出手了!他从人群中将一颗炸弹抛了出去,这枚黑色袖珍炸弹以抛物线的运动轨迹直冲费迪南的汽车而去。开车的皇家司机可不是盖的,当瞥见一个黑乎乎的不明物体朝着他们的脑袋飞来的时候,他眼疾脚快的踩了一脚油门,迅速的给轿车加了速;而费迪南大公也不是盖的,说时迟、那时快,眼疾手快的他身手敏捷,挥手一挡——把那颗炸弹拨离了方向,于是炸弹落在了后面的车篷上,然后弹了出去,又向后飞了一段距离才爆炸,而这时费迪南的车子已经加速开走了。大公夫妇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但后面的车辆却遭了殃,因为偏离方向的炸弹落在了后面的车上,炸坏了后面跟着的汽车,车上的和周围的人有几个被炸伤。2号见势不妙就想投河自尽(有人说他只是想逃跑,因为河里干的根本没多少水),但很快就被人民群众给救了上来,救他是为了给他一顿爆揍。
  一场虚惊之后,费迪南大公的车辆继续前行,途中又经过了3号﹑4号﹑5号,但他们也什么也没做——被捕的5号后来解释说那是因为他当时很害怕。当费迪南从市政厅回来的时候,他突然坚持要去医院看望下被炸伤的人员,以表达下君主对臣民的爱护——不过他要求索菲留下以避免还会有的危险,但妻子坚持要和他在一起。和大公同坐一辆轿车的波斯尼亚总督波蒂奥雷克(Potoriek)则信誓旦旦的说不会再有危险了,因为那些狂热的塞族恐怖分子能力有限,他们每天最多只能发动一次刺杀行动。
  记号  
  于是轿车继续上路,当车队经过6号的时候,他也什么也没做,因为他早就吓的逃跑了。可是不一会儿,波斯尼亚总督波蒂奥雷克发现走错路了,于是他命令停车调头——倒车正好倒在一家咖啡馆的门口,而此时以为刺杀行动已经失败的普林西普正在那里借酒消愁。就在车队停顿的这一瞬间,最后一名刺客,也就是这个7人刺杀小分队的队长、19岁的普林西普,冲了出来——他距车辆只有两三米的距离,冲着费迪南夫妇“啪!啪!”抬手就是两枪。  队长不愧是队长,身手就是比那些菜鸟队员要强——费迪南大公夫妇俩一开始还安详的坐着,好像没反应过来,但突然血就从费迪南的嘴里喷了出来,枪子儿打进了他的脖子。“我的天呐!你怎么了?”索菲惊叫了起来,但很快她就跌倒了,一头栽倒在丈夫的两膝之间——她的肚子也中了一枪。同车的地方长官还以为她是受惊昏了过去,倒是费迪南大公反应快,他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亲爱的索菲,别死!为了我们的孩子活着!”他叫起来。因为皇妃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了。周围的人冲了上来围着费迪南大公,有人撕开他的外套,想要查看他的伤势。但大公却虚弱的说:“没事,没事......”
    图8:点燃世界大战的19岁学生加里夫?普林西普(),直到现在他还被塞尔维亚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费迪南大公被刺杀地点附近的大桥后来也被命名为“普林西普大桥”。美国总统的代表则将其称为恐怖分子。
  楼主V5  
  看到任务圆满完成,普林西普抱着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落入敌手的精神,拿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想要自尽——但周围愤怒的群众很快制止了他,一位热心的围观群众眼疾手快的拉住了他,紧接着警察就扑了上来。但这位队长还有第二套方案,和其他小组成员一样,他也随身携带了一小瓶自杀利器氰化物。在随后的打斗中,他成功的将毒药吞了下去,但是他只是呕吐的翻江倒海一塌糊涂而没死——因为毒药已经过期了。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个暗杀团队真是太不专业了......结果是这位没死成的刺客被警察逮捕后带走了。  虽然费迪南大公说没事,但是几分钟后——大概是11点半的时候——他和索菲还是断了气。
  自己顶一下
  顶一顶  
  kan kan .....................
  好嘛,这还了得!一个国家的法定继承人竟然遭到暗杀!这简直就是被打脸!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那还了得!?揍他丫的!不要冲动,请淡定......先让我们来看看费迪南遇刺后各国的反应吧......
  当时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已经83岁了,18岁即位的他已经做了66年的皇帝了,这位老人家的家庭十分不幸:他的大女儿不幸夭折;他很有才干的儿子鲁道夫(Rudolf)——也是唯一的儿子——风流又叛逆,不但吸毒而且还把梅毒传染给了自己的妻子(在这点上,可以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继承了他父亲的风范,因为老皇帝就曾把淋病传给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最后他竟然和只有十七岁的小情人(还是个有夫之妇)一起殉情自杀。九年后,老皇帝的妻子,也就是皇后伊丽莎白也离他而去,她是被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无政府主义者用尖刀刺死的,本来这位刺客是想去刺杀意大利国王的,但是他太穷了,穷到没有钱买去罗马的火车票,所以想:反正都是杀,干脆杀掉奥匈帝国的皇后得了......这位皇后我不说大家肯定不知道,我说了大家一定都知道——她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茜茜(Sissi)公主。
  老来失妻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都死了,就是我不死,”这位在位时间仅次于路易十四的老皇帝曾哀伤的念叨。而现在他的侄子﹑继承人费迪南大公也被刺杀了,他会有多悲痛呢?答案是:没你想得那么悲痛。“一种更高层的力量使得秩序重新恢复了,唉......这是我难以做到的。”他对自己的秘书说道。因为弗朗茨?约瑟夫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大侄子,这位老皇帝本身就是个老古董,除了拒绝用电话和汽车外,年过八旬的他还每天坚持睡行军铁床、洗冷水浴,睡觉前一定要跪下作祈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看文件,而且他还会说帝国里所有民族的语言。对于这次刺杀,他似乎觉得这是上帝对费迪南娶庶民做老婆的惩罚,这样哈布斯堡家族的血液将更加纯净。老皇帝约瑟夫甚至拒绝大公夫妇的遗体进入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的墓地——索菲的墓碑上只放了一双手套,那是奥地利宫廷安葬侍女的惯例。
    图9: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他身高1米72的皇后茜茜公主,注意看她夸张的小蛮腰。
    图10:弗朗茨?约瑟夫的儿子鲁道夫()的遗像,他在30岁的时候在一栋林间小屋里开枪打死了他17岁的情人,然后自杀身亡,头上缠着的绷带是为了掩盖脑袋上的枪伤。
  怎么更好这么慢呢  
  在费迪南大公遇刺后的第二天,非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的街头举行了一次游行,一些小流氓袭击了塞尔维亚人的学校和旅社,大约有50人受伤,1人死亡,不过事态很快就平息了下来,政府也承诺立即赔偿受害者。而在维也纳,“刺杀事件没有带来什么感受。维也纳人继续听着音乐喝着葡萄酒,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因为大家对看起来很冷漠生硬的费迪南大公并不特别的喜爱,只是对猜猜看谁是主谋很感兴趣。反而是在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Belgrade)发生了比较剧烈的骚乱——有人兴奋地甚至晕了过去。一位奥地利外交官报告说:“塞尔维亚人高兴的相互拥抱。”混乱﹑喧闹的人群在市内游荡﹑谩骂——因为贝尔格莱德的报纸上说有一万名居住在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因此受伤,大量塞尔维亚妇女被强奸——但实际上并没有。
  实际上的情况是:对于杀死费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费迪南的民族政策是宽松开明的,他是反对奥匈帝国吞并波黑的,大公甚至有继位后给予斯拉夫人参与管理帝国的话语权——包括波斯尼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的计划。但是现在他自己反而被塞尔维亚人暗杀了。
  在听到费迪南遇刺的消息时,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两位二世都在度假,前者在挪威沿海,后者在芬兰湾。威廉二世得知消息后立即结束度假返回国内,并对他的好朋友费迪南大公的遇害表示了哀悼——他们两个几天前还一块儿打猎来着。威廉二世很喜欢费迪南大公,可能是因为他俩性格很像的缘故——他把索菲当做真正的王妃来对待,这让费迪南夫妇十分感激。但他并没有去参加大公的葬礼,公开的理由是腰疼,实际上是德国人对奥地利方面能否保证葬礼的安全表示怀疑——好嘛,万一德国皇帝去了再来一下子,已经死了两个了,再饶上一个,那才不上算呢。而沙皇尼古拉二世则是在他的游艇上宣布举行哀悼的,为了不被其他国家超过,他把哀悼日期规定为三个星期。与费迪南遇刺相比他更心疼的是他10岁的独生子阿列克谢(Aleksey),这位患血友病的小王子几天前刚刚扭伤了脚骨——这次扭伤导致了内出血,这可是他唯一的儿子。
  在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民主国家,这起刺杀案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伦敦政府正在忙于处理爱尔兰的危机:爱尔兰人正在积极的闹独立,为了这个问题英国内部几乎打了起来,具体的情况是......什么?你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好吧,那我们就别罗嗦了。
  在法国巴黎,人们正在关注一桩凶杀案,这桩涉及色情和政治的凶杀案可要比萨拉热窝的刺杀案刺激好看得多......什么?这个你想听?好吧,这个带有桃色的凶杀案是这样的:法国前任总理约瑟夫?卡约(Joseph Caillaux)的妻子汉瑞雅茨(Henriette)开枪把费加罗报编辑卡尔梅特(Calmette)打死了,卡约是汉瑞雅茨的第二任丈夫,汉瑞雅茨则是卡约的第二任妻子,通俗的说就是两个人都是二婚......两个人在结婚前就已经是情人关系了,而卡约的第一个妻子则因为被背叛抛弃而怀恨在心,她把卡约写给她的情书给了费加罗报编辑卡尔梅特,而卡尔梅特是支持卡约的政治对手普恩加莱(Poincare)总统的。情书本身并没有什么,关键是卡约写这封情书时,她还是个有夫之妇——两个人当时也是秘密的情人关系。这件事使得卡约的第二任妻子汉瑞雅茨很是害怕,因为她在还是有夫之妇的时候也收到过这样的信件,她对此深有体会——信里有诸如“吻遍你那娇小可爱的身体一千次”这样肉麻的词,而且她听说一些信件也被交给了费加罗报,如果卡尔梅特公开这些情书,这将影响到他丈夫的政治前途。
    图11:卡约()在大战前曾任法国总理,大战期间因倾向于左派反战被克里孟梭政府以叛国罪投入监狱,战后才被释放。
  于是她决定行动,日,她来到费加罗报报社要求见卡尔梅特,因为政见不合,卡尔梅特一直在攻击卡约,所以有人劝告他不要与这个女人见面。但卡尔梅特以绅士的风度表示:“我绝不拒绝接见女士。”但当他见到这位女士后,他挨了4枪——汉瑞雅茨后来在法庭上说自己只是想吓唬卡尔梅特一下下,所以她开枪的时候是闭着眼睛朝地板打的——一共开了6枪——可她没看到的是卡尔梅特一看到枪就吓得没有绅士风度的摊倒在地板上了。这件新闻立即占据了法国新闻报纸的头版头条,大家都满怀热情的议论纷纷、充满好奇的翘首以待审判的结果。而对汉瑞雅茨的审判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意见不合,两位审判的法官竟要求以决斗定胜负——一直到7月29日,审判才以陪审团判定汉瑞雅茨无罪而结束。但卡约被迫辞职,退出政坛。而在这一天,沙俄已经开始战争总动员了,大战已经开始。
  而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来说,这只不过是在一个他们从未听到过的国家里一个他们从未听到过的人被暗杀了而已,欧洲离他们太远了,而且这十几年世界上发生的暗杀事件太多了,根本不值的大惊小怪的,因为曾经遭到暗杀的有美国的总统、法国的总统、危地马拉的总统、乌拉圭的总统、多米尼加的总统,此外还有塞尔维亚国王、希腊的国王、俄罗斯沙皇、匈牙利王后、墨西哥皇帝、日本首相、中国王爷、西班牙的总理、保加利亚的总理、埃及的总理......他们已经习惯了。而且现在美国正处于和墨西哥开战的边缘,在遥远欧洲一个不知名的地点发生的这起刺杀案根本算不上什么,所以由它去吧。
  刺杀费迪南夫妇的普林西普并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被判处20年劳役——按照奥地利法律,只有年龄在二十岁以上的人才适用于死刑。在监狱中的他对索菲的死表示了歉意,因为这个女人不在他的暗杀名单上,他说本来自己是想要打波斯尼亚总督的。这位刺客死于大战结束前的日,他病死在了奥地利的监狱里,死因是肺结核病,但他点燃的大战还在继续。  费迪南在临死前说:“没事,没事......”但是他判断错了,他和妻子都有事,而且整个欧洲都会摊上大事。两颗子弹不但夺去了他们夫妇的两条命——可能是三条命,还有索菲肚子里的孩子——而且还要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夺去上百万人的生命。  一切的开始,都源于那个夏日的早晨。
  现在,导火索已经点燃了——俾斯麦活着的时候就曾说过:“巴尔干国家里的一些混账事儿,会点燃下次的战火”,他的预见是对的——现在火药桶马上就要爆炸了。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也来了——真相只有一个!不,我不是让你推断出谁是幕后的真正凶手,我要问的是:  费迪南大公被暗杀后,他的那件被血浸透的上衣到哪儿去了呢?  A 废话,还能到哪儿去啊?当然是跟着费迪南大公一起被埋葬了呗,阿门!愿逝者安息......弱智的问题......  B 楼上的脑子被驴踢了吧?你以为太子跟你一样,就只有一件上衣啊?还埋掉......真是暴殄天物!你懂不懂得废物利用啊?血债要由血来偿的!那件被血染红的上衣最后被做成了一面旗帜——引领着战场上的奥地利军队前进!前进!向前进!  C 楼上的两位歇歇吧,这么珍贵的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文物怎么会拿来做军旗?这件有着非凡意义的上衣自然是被收藏到了博物馆里——如果你今天到奥地利旅游的话,还能在维也纳的历史博物馆里看到它......  D 不就一件上衣吗?换下来后该扔的扔,该洗的洗,谁知道它后来到哪去了?血沥呼啦的,还纪念品,多恶心阿!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那么,聪明的读者,你认为那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什么?你也不知道?那么就好好的读这本书吧。因为......答案指不定在那个角落里呆着呢。
  @安阳周克商
  @火线加入带路党 53楼
22:57:08  @安阳周克商  -----------------------------  ???
战争倒计时  “一个个可怕的假设,全都凑到一起来了。”  ——丘吉尔:《世界危机》第1卷,第11章  沙皇俄国一直以来就以斯拉夫人的一哥自诩,对奥匈帝国向巴尔干的扩张深感不满,因为那里大部分都是斯拉夫人。现在同为斯拉夫人的小弟塞尔维亚受到了威胁,自然要由大哥出头摆平。俄国方面认为这次刺杀不过是波斯尼亚小青年在瞎胡闹,跟塞尔维亚政府没关系——其实绰号“神牛”的塞尔维亚情报部部长迪米特里耶维奇(Dimitrijevic)就是黑手党的领导人。他被称为“首屈一指的欧洲政治谋杀专家”,塞尔维亚前国王和王后就是被他组织成功杀掉的,因为国王夫妇对奥匈帝国太“友好”了——而这次刺杀费迪南大公用的手枪和炸弹都是他提供的。
  @安阳周克商 51楼
22:34:16  现在,导火索已经点燃了——俾斯麦活着的时候就曾说过:“巴尔干国家里的一些混账事儿,会点燃下次的战火”,他的预见是对的——现在火药桶马上就要爆炸了。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也来了——真相只有一个!不,我不是让你推断出谁是幕后的真正凶手,我要问的是:  费迪南大公被暗杀后,他的那件被血浸透的上衣到哪儿去了呢?  A 废话,还能到哪儿去啊?当然是跟着费迪南大公一起被埋葬了呗,阿门!愿逝者安息............  -----------------------------  根据奥王对王储的态度,我选D。。。
  对于萨拉热窝的刺杀案,俄国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没有下半旗对费迪南大公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据说俄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还在大公遇刺当晚举办了一次桥牌晚会庆祝,这让奥地利人很是生气。为此,俄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哈特维西(Hartwig)在7月10日的时候特意赶到奥地利使馆去解释,他对奥地利大使说自己并没有在费迪南大公遇刺那天晚上举办什么桥牌晚会,而在吊唁大公期间拒绝降半旗致哀也是没有的事儿。奥地利大使表示相信他说的话——也许是太兴奋或者是太激动——没过一会儿哈特维西就心脏病突发死在奥地利使馆里了。这立马让塞尔维亚的新闻界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外面立即开始风传是奥地利人谋杀了俄国的大使,甚至有人传播小道消息说俄国大使坐的是奥地利人准备的一把电椅,这种秘密武器可以杀人于无形,坐在上面的人会立马死掉不留一点痕迹......贝尔格莱德则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奥游行,因为俄国大使是支持塞尔维亚的,这更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张关系。而这个时候意大利的代办又站出来证明俄国方面确实没在费迪南葬礼期间降半旗,而且他们那晚确确实实举办了桥牌晚会(也许这位代办参加了这次比赛还输了钱),俄国大使向奥方撒了谎,这又给双方不满的情绪上浇了一桶油。
  奥匈帝国是当时除了俄国以外欧洲最大的国家,它的版图这么大不是因为武力强大扩张而来,而大多是通过联姻继承获得的——哈布斯堡家族有一句名言:“让别人去打仗,快乐的奥地利人喜欢结婚”。这个看起来很庞大的国家其实是一个大杂烩:它的境内有16种语言﹑13个民族﹑5个大区,由16块土地组成,而且拥有两个议会——奥匈帝国即奥地利和匈牙利二元帝国的简称,他有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套政府班子。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Conrad)是个鹰派,他一贯敌视塞尔维亚,认为这个无赖小国对奥匈帝国无休止的颠覆是个巨大的威胁。他曾经不断的向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提出先发制人防患于未然的建议——直接出兵灭了塞尔维亚。仅1913年他就提出了25个以上的作战建议,但这些都被费迪南大公否决了,现在费迪南死了,没有人再坚决反对他了。
  对于突然发生的刺杀案,大家都认为这是个收拾塞尔维亚的好机会。奥匈帝国要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就必须先进行战争动员,这意味着要把那些正回家收麦子的士兵召回,然后调度全国的铁路系统运送,并把庞大沉重的重型武器运送到前线,这要花费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到时候塞尔维亚和俄国早就知道了。而且如果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动手的话一定会引起俄国的干涉,从而导致大战——一想到俄国那庞大的兵力就会使人不寒而栗,所以奥匈帝国决定找自己的盟友兼大哥德国帮忙。
  因为左臂有残疾——一条胳膊长一条胳膊短——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显得很自卑,每次照相的时候他都要把左臂藏起来,而其他人也必须配合他把胳膊藏起来才行。这都要怪他妈妈,这位英国公主生他的时候坚持要英国医生接生,结果臀位分娩加上这个英国医生的糟糕技术把事情搞砸了,弄得威廉二世一生下来就成了残疾人。为了把他培养成个正常人,他的英国老妈可谓是煞费苦心,为了刺激畸形的左臂生长,小威廉要经常接受电击,而且还得每天绑在柱子上直立一小时——还有一次不知道谁从哪弄来个偏方,说把刚死掉的兔子绑在胳膊上接受热气就会治好胳膊的残疾,于是小威廉只好每天都和一直死兔子绑在一起。这所有的一切都给他留下了阴影,让他很反感,而且这个孩子没有人缘,很不受人欢迎,他的祖母﹑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不喜欢他,连他的英国妈妈也不待见他——他的英国老妈认为什么都是英国的最好,连名字也是,所以他妈妈老是叫他的英国名字而不叫他的德文名——有一次他妈妈甚至拒绝祝他生日快乐。于是威廉二世就很不快乐,这让他有受到孤立的感觉,于是“我憎恨每个人”成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尤其是对英国人,特别是英国医生——因为他爸爸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也是因为英国医生的误诊耽误了病情从而挂掉的。“英国医生杀了我父亲!”威廉二世曾愤怒的说。另外,性格分裂的威廉二世有时又会很傲慢,因为他是最能打国家的皇帝,他有优越感,这位血气方刚的德国皇帝还有点神经质,经常会口无遮拦的乱放炮,他跟邻国相处的格言是:“提高嗓门,挥舞大枪”——这样就能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合法目的”。而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砍树,可能这是他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这也反映出他的性格——容易冲动,反复无常。这位德国皇帝有时又很喜欢炫耀,为的是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收藏了300多套军装,有时一天要换十几套衣服——柏林流传的一个笑话说,他不佩戴海军上将的徽章就不逛养鱼池,不扮成英国元帅的样子就不吃葡萄干布丁。一位评论家说:“德皇想参加所有的狩猎活动,做所有婚礼上的新娘,扮演所有葬礼上的死尸。”为的就是引起别人的注意。
    图12:德意志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他留的牛角胡子在当时很时髦,同时代的袁世凯就留的这种胡型。战败后流亡荷兰的威廉二世曾留下遗愿称如果王朝不复辟他就不回国,所以直到现在他的灵柩仍安葬在荷兰。
  现在,威廉二世明白他必须支持自己的盟友,虽然这个盟友大而无当,但除了这个盟友外周围都是敌视德国的国家,如果不支持的话,连这个唯一的盟友也没了,所以这是他唯一的选择。7月初,威廉二世收到德国驻维也纳大使的电报,电报中说他已经要求奥地利不要过快的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威廉二世看到后简直暴跳如雷,他写道——他有在外交文书边上写评注的习惯——“撒谎!胡说!谁给他权力那样做?塞尔维亚必须受到惩罚,立即执行!”他同意奥匈帝国惩罚塞尔维亚,并表示无论奥匈帝国做什么决定都会全力支持他。但到底怎么惩罚呢?惩罚到什么程度呢?他没有说。后来丘吉尔(Churchill)评价道:“这等于德意志帝国拿所有资产作抵押,给维也纳开了一张随意使用的空头支票......”
  威廉二世的话传到维也纳后使得奥地利人很兴奋,他们认为德国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而实际上威廉二世并没有无条件支持奥匈帝国发动战争的意思,他认为不会爆发大战,所以否决了战争大臣军事准备的建议,“沙皇的注意力不在费迪南大公遇刺上,他不会站在弑君者一边的,法国和俄国也没做好战争准备。”他说。说完后他就返回挪威继续度假去了。威廉二世同意教训塞尔维亚一下,他认为只要奥地利动作够快,其他国家根本反应不过来——尤其是反应迟钝的俄国。而只要德国硬起来,俄国就会软下去,承认即成的事实。
  但奥地利方面的办事效率却是拖拖拉拉,他们简直比俄国还要迟钝,过了4个星期调查报告还没有搞出来。在经过了几十天的激烈讨论后,奥匈帝国的内阁成员最终决定:向塞尔维亚提出其无法接受的严厉要求——因为只有塞尔维亚拒绝才能使他们有进一步动作的理由。他们一致认为,俄国绝对不会允许塞尔维亚被奥匈帝国吞并,那么他们可以打败并削弱这个小国,塞尔维亚的部分领土可以分给希腊﹑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剩下的部分将成为一个奥匈帝国的卫星国——这样也许就不会引起俄国的干涉。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照这篇看,波斯尼亚总督是暗杀组第八个成员么
  @huzhan 66楼
22:35:34  照这篇看,波斯尼亚总督是暗杀组第八个成员么  -----------------------------  有这种说法。。。谢谢关注
  。  
  顶一下
  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提交了“有时间限制的照会,”限其在48小时内回复,说白了就是“最后通牒。”这种文字游戏其实是为了忽悠其他国家,维也纳大使特意向他们的敌人和朋友——俄国和德国——保证他们并没有策划什么值得担忧的东西。但为了保持计划的秘密性﹑突然性﹑欺诈性,他们连自己的盟友德国都没有告知。但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Berchtold)还是说漏了嘴,他把“最后通牒”的事儿告诉了自己的一个老朋友,这位老朋友立马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英国大使,英国大使又赶紧把它转告给了俄国人......到后来连最爱传播小道消息的意大利人都知道了,而贝希托尔德还以为其他国家都蒙在鼓里。
  在这份照会中共包括了10条要求,对于奥地利提出的这一要求,其他国家也觉得并没有什么,英国报纸称这些要求既合情又合理,而且是一份负责任的照会——只是最后期限应该推迟一点,因为塞尔维亚离英国太远了,大不列颠对它根本不热心。在奥匈方面向塞尔维亚宣战4个小时后,英国方面才知道这个消息。
  当俄国获悉这一照会内容时,他被激怒了,他认为这是奥匈帝国和德国商量好了的,目的就是要将俄国的势力赶出巴尔干半岛。如果俄国不出手帮助同为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小兄弟的话,那么俄国的面子将会丢光,所以必须表现出强硬态度使得奥匈帝国让步。于是就在塞尔维亚给与回复的前一天,俄国开始战争动员。
  最后通牒的内容一共有10条,比如说解散民族自卫队、按奥方定下的名单罢免反奥官员、同意奥地利方面到塞尔维亚去调查一番、取缔一切反奥的宣传和组织,这都是塞尔维亚根本不能够接受的。而康拉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通牒送出去之后,奥匈帝国就开始进行战争总动员。“如果万一塞尔维亚政府接受了呢?”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康拉德回答说:“那就让塞尔维亚承担我们进行军事总动员的费用。”
  7月25日,奥匈帝国最后通牒截止前两分钟,塞尔维亚准时提交了答复。对于奥地利的这些要求,塞尔维亚几乎是照单全收,但对于要求奥地利直接参与刺杀费迪南大公的案件和内部相关事宜的要求则予以拒绝——奥地利要求直接介入贝尔格莱德搜索并调查刺杀策划者的活动——因为这侵犯了其主权,但塞尔维亚表示他们可以把案子的调查结果传递给奥地利方面。
  维也纳驻塞尔维亚大使立即宣布塞尔维亚的答复不能接受,他连塞尔维亚的答复文件都没有拆封,就当场宣布与塞尔维亚断交,这位大使早就料到塞尔维亚不会完全接受,所以他连行李都准备好了。按照预定好的计划,半小时后他就上了火车,10分钟后,他跨国边境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这也创造了一项断绝外交关系最快速度的记录。
  其实在提交答复前的几个小时,塞尔维亚就开始了战争动员——他们也早就料到奥地利会拒绝自己的答复。在奥匈帝国开始战争动员的时候,塞尔维亚的陆军元帅拉多米尔?普特尼克(Radomir Putnik)正在奥地利度假,所以他作为敌人被逮捕了,但是,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却表现出了绅士风度,他下令释放普特尼克并派专车将他送回贝尔格莱德——这一义举简直可以同春秋时期的宋襄公相媲美,老皇帝的妇人之仁将使他的军队吃尽苦头。
  7月28日上午11点,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时间正好是一个月前费迪南大公遇刺的时刻——为了能迅速向塞方宣战,贝希托尔德添油加醋的向老皇帝报告说塞尔维亚已经开始向奥匈帝国在多瑙河的阵地开火了——事实上这是根本没有的事儿。虽然奥匈帝国已经向塞尔维亚宣战,但由于塞尔维亚政府已经从贝尔格莱德迁走了,奥匈政府不知道怎么把宣战书送给他们,于是外事大臣贝希托尔德将宣战书发给了塞尔维亚的军事总部,希望其能够转发——后来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发了一封给塞尔维亚的外交部。当塞尔维亚首相帕希斯收到两封宣战书的时候,他被搞懵了,怀疑这是一次恶作剧,于是他赶紧去询问德国大使,但后者告诉他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其实德国人确实不知道,连威廉二世也不知道。
  7月29日午夜,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这两位表兄弟进行了一次亲切而友好的非正式接触——尼古拉向威廉发出一份电报,表达了“对一个弱国发动一场不光彩战争”的愤慨,并质问德皇“为了咱们的老交情,你能不能阻止你的盟友不要走得太远?”署名是他的小名“尼基”。德皇威廉二世也给尼古拉发去了电报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期待,并表明自己“正在利用我的影响力促使奥地利人直接与你达成令人满意的谅解。”署名是“你最诚挚并深爱着你的朋友加表兄维利。”
  从电报上看来两位皇帝兄弟很是亲密,但事实上他们两个人都不喜欢对方,尼基背地里称自己的表哥威廉是个“没教养的恶少”,威廉二世则在收到的电报上写道“他(尼古拉二世)承认自己懦弱,但又想把责任放在我的肩膀上。”他认为尼古拉只配在乡下草房里种萝卜。威廉二世虽然不支持奥匈帝国发动一场大战,但却支持其在通牒中对塞尔维亚的惩罚,他建议占领与奥匈帝国只一河之隔的贝尔格莱德,然后赖着不走,直到塞尔维亚人答应一切条件后再把首都还给他们——在普法战争中德国人就是这样做的——以防止接受最后通牒的塞尔维亚人说了不算。
    图13:精通英、法、德、俄四国语言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个好爸爸也是个好丈夫——性格软弱的他会对皇后对自己严厉的训斥表示感谢——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君主。
  快快  
  @淘宝id_喝杯春茶 83楼
21:58:50  快快  -----------------------------  谢谢关注
  顶  
  写的不错!楼主请继续!
  就在这一天,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了俄国的总动员令——在20世纪初的欧洲,战争动员就像雄性动物展示自己的力量一样,目的在于给予对方压力并迫使其让步。在1905年奥匈帝国吞并波黑的时候德国就表示了支持,当时刚被日本打败的俄国因为实力不足而怂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时候,面对德奥两国对塞尔维亚的压制,刚刚镇压完国内革命的俄国又怂了,但这次沙皇决定,不能一怂再怂了!因为他得到了法国的鼓励和支持。7月20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特意访问了俄国,表示如果德奥发动战争的话,法国一定会顶俄国。现在俄国的动员就是要给奥匈帝国以压力,尼古拉二世希望这样能迫使其重新考虑一下下。但实际上俄国的动员加剧了局势的紧张,因为其总兵力有140万,这使德国感到了威胁,因为这样的庞大兵力也足以直接威胁到任何国家。
  于是,在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48小时之后,俄国开始总动员——外交大臣萨索诺夫(Sazonov)告知沙皇只针对奥地利的局部动员是不行的,因为这将导致军队的混乱,所以必须实施总动员,而总动员并没有危险性,因为他认为总动员不一定会导致德国参战。跟奥地利的做法一样,萨诺佐夫也没有向自己的准盟友英国人透漏这个消息,他信誓旦旦的向英国大使保证只有奥地利跨过塞尔维亚的边界俄国才会开始总动员,其实总动员已经开始了——萨诺佐夫认为只要俄国总动员的命令没有张贴出来总动员就不算开始了。
  7月30日午夜,尼基特地发电报给维利解释说俄国并没有威胁德国的意思,他表示“俄国方面的军事准备措施都是5天前决定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奥地利的战争动员。”这封电报不但没有缓解紧张,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因为他告诉维利俄国已经领先德国一周就开始战争动员了,于是为了不被拉在后面,维利决定德国也必须立即、马上、赶紧地开始动员。
    图14: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她13岁的时候和还是皇储的尼古拉二世一见钟情。她才识浅薄却固执贪权,遭到许多俄国贵族的反感,甚至被称为“来自德国的苍蝇”。
  同一天,修道士拉斯普廷(Rasputin)给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Alexandra)发去了一封电报,他预言说:“不要让爸爸(拉斯普廷对尼古拉二世的称呼,他叫亚历山德拉“妈妈”)策划战争。战争将使俄国和你都毁于一旦。你将一无所有。”这位神秘的修道士是个半仙似的人物,不但长相像山羊,连体味也像山羊——因为他不爱洗澡,据他说洗澡会减弱自己的法力。你也可以叫他“颠僧”、“圣愚”(东正教中外表邋遢、言语疯癫的游民教士,是上帝派来的先知)或“神棍”。这位“半仙”似的人物原来只是个放荡不羁的无赖、半文盲的西伯利亚农民,一个经常醉醺醺的醉鬼,打过工偷过马的小贼,特别爱勾搭妇女,他的诨名“拉斯普廷”就是淫荡的意思。1905年,拉斯普廷被作为一位拥有超能力的修道士介绍给了皇后亚历山德拉,当他用无法说明的力量(有人说是催眠术)治好了小皇子阿列克谢的血友病后,他得到了皇后的充分信任,立即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除了妙手回春之外,拉斯普廷还有未卜先知、预知未来的超能力。有一天,拉斯普廷突然紧张地对皇后说:“皇后妈妈,千万别让孩子们进儿童室,我看见了”。几天以后,儿童室的一个巨大的吊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摔得粉碎。这让皇后感激不已,但据后来一些人披露,这其实是拉斯普廷的一个圈套,儿童室内的水晶吊灯之所以会掉下来是因为拉斯普廷事先把吊灯的链子锯了一个口子而已。但皇后坚信他是一位圣人、是上帝派来的下凡神仙,并开始把他当作亲信和顾问,几乎对他言听计从。无数贵族妇女争相召他上门,请他“作法”显灵,拉斯普廷几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位半仙对战争很反感,因为他很清楚:战争一开始,他惬意快活的享乐生活也就必然结束了。虽然沙皇对拉斯普廷的预言一向很信服,而且这位很“面”的二世——他给老婆的信里署名都是“你的可怜的、小小的意志、薄弱的老公”——一向很听老婆的话。但这次他看了拉斯普廷的信后根本不信,而是把电文直接撕成了碎片——后来的结局显示,拉斯普廷的预言是对的。
    图15:拉斯普廷()有一双淡蓝色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声音低沉洪亮,具有迷人的吸引力。据说他和所有的俄国贵族少女上过床,每当他和处女发生关系后都会留下她的一缕头发作纪念——在1977年当地政府拆毁他住过的房子时,在花园里发现了好几口装满女人头发的箱子。
  顶一下~
  顶一下
  没啦楼主更新呀  
  随着危机的加深,法国方面也开始备战,但法国总统普恩加莱下令部队一律从边界线后撤6英里,和俄国的想法一样,他希望让德国来扮演挑衅的侵略者角色,让德国人打第一枪,这样法国就能够将英国拉过来。之后,普恩加莱召见了英国驻法大使,希望英国宣布支持法国,他说:这样的话就能够威慑德国,防止战争爆发,但英国大使回答:“英国政府难以作出这样的声明。”
  随着危机的加深,法国方面也开始备战,但法国总统普恩加莱下令部队一律从边界线后撤6英里,和俄国的想法一样,他希望让德国来扮演挑衅的侵略者角色,让德国人打第一枪,这样法国就能够将英国拉过来。之后,普恩加莱召见了英国驻法大使,希望英国宣布支持法国,他说:这样的话就能够威慑德国,防止战争爆发,但英国大使回答:“英国政府难以作出这样的声明。”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星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