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长平大战初期,为何老将廉颇长平之战不动声色,只顾防守,五年不改防御地形,

成功护送危急病人到抢救室,病人家属下跪感谢。
警犬趴在车窗上不肯离去,让送别的战友热泪盈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在春秋战国时代,廉颇那是四大名将之一,一生几乎百战百胜,也是几无败绩,气势何等辉宏。但是,长平之战赵军在有利的情况下,为什么廉颇不主动出击,不敢出战,而一味的龟缩坚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时有利于赵国”
  长平之战开打之前,赵国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韩国的上党地区已经归于赵国手中,而上党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赵国可以说在开战前就占据很好的位置,而且当时的上党百姓心向赵国而不是秦国虎狼之师,而且,秦国不宣而战,劳师远征,赵国以逸待劳。最主要的是赵国单兵素质并不比秦国差(阏与之战就是明证)。因此,开战直接主动出击很可能一击而胜。这么好的条件,那么廉颇为什么还要坚守呢?
  “赵国是骑兵”
  我们知道上党地区那是连绵的山区,山区对部队的展开能力起到不可避免的限制。而且,胡服骑射后的赵军那是以轻快,简装的骑兵为主的,步兵很少,而在长平山区,根本不利于骑兵的大规模作战,因此即使主动出击,也必然是以自己短处对秦国铁军。因此,不战是最好的选择。
  “在寻找战机”
  赵国占据上党,加上廉颇修筑得防御工事,赵国的阵地那是铜墙铁壁,而且,利用上党的地形,防守是最有效的。廉颇之所以选择防守,是想利用地形,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在坚守中,寻找秦国的弱点,最后寻机作战,一击而胜。可以说时最有效,稳妥的方法。
  “有恐惧之心”
  在此之前,廉颇所有的战斗都没有大规模跟秦国军队作战的经验,而且,当时秦国虎狼之师的威名那是名扬天下,就拿当年还不是白起指挥的阏与之战,赵王让廉颇去,廉颇说的是“道路艰险,恐难取胜”。最后还是赵奢去的,一战成了赵国战神。从这也可以看到老廉颇对秦国作战,心里还是很没底的,因此,战很可能会输,不战至少能守住不败之地。没准还能胜,因此,坚守就成为必然。
  因此,老廉颇不出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摆在哪里,面对的是虎狼之势和白起杀神,廉颇又是一个善于防守的名将,坚守不出那是必然选择!
  换一个视角纵观古今!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历史我们是认真的!!!更多精彩请关注[农夫播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换一个视角纵观古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ZT】“军魂”廉颇:这个老将不太老 负荆请罪何其壮《战国四大名_白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863贴子:
【ZT】“军魂”廉颇:这个老将不太老 负荆请罪何其壮《战国四大名
【ZT】“军魂”:这个老将不太老&负荆请罪何其壮《战国四大名将》之四
【现货】上京东,买魅蓝 Note5
“引车趋避量诚洪,肉袒将军志亦雄”,“相图报国能忍辱,将军守信可负荆”,这两句说的是众所周知的故事“”。那位“肉袒负荆”的将军,正是“以勇气闻于诸侯”的赵国名将。他叱咤风云、多彩多姿的一生,在的笔下尤其栩栩如生。&
赵国名将(约前321——前241)
(一)身世成谜&草原扬威&
廉姓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姓纂》考证廉姓的来源说:“颛顼(之孙)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尧都寻根》也说:“廉姓是大舜司徒伯益之子大廉之后,有以祖上名字命姓的称廉氏”。可见,廉姓奉大廉为得姓始祖,是正统的黄帝后裔。而廉颇的传奇人生,不但使自己的大名永垂不朽,还使“廉”姓开始成为中国人真正熟悉的姓氏。&
由于“”,之外其他列国的历史典籍都被付之一炬,因此的身世成谜。但根据、对廉颇一生事功的相关记载,仍然可以大致推算出廉颇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一生经历了(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前298—前266)、(前266—前245)、(前245—前236)四朝。&
的出生地更是扑朔迷离,目前至少有、山西稷山县、河北、山西廉城、山东廉家寨村、山西和山西廉庄共七个“候选地”,正在抢注“廉颇故里”。&
关于墓葬处,本来并不应该存在什么争论,因为明明白白的说“廉颇卒死于”&,葬在寿春城外西北的八公山,即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西南坡。其陵当地俗称“廉古堆”,此为人们公认的廉颇墓。但是,前述7个“廉颇故里”都声称旧有廉颇墓,或说久已湮没,或说从寿春迁回,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可考。&
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墓
围绕廉颇故里和廉颇墓的争论,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廉颇的身世难以考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这位绝世名将的崇敬和喜爱。由于史籍中并无廉颇家世的任何记载,在没有可靠的史料和新的考古发现以前,种种“探讨”只能反应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往事越千年,一代名将故里安在?魂归何处?拨开历史的迷雾,依靠目前有限的可靠信息,我们只能对廉颇的身世作出大致推断:廉颇先祖孟增在周成王时期被封在皋狼,那么其出生地应在今山西、河北一带,廉颇死后,其后人向山东等地迁播;廉颇之前赵国尚无廉姓名人,而且廉颇虽然战功彪炳,但直到30多年后才获得“信平君”的贵族封号,由此可知,廉颇不可能出自世家大族,而应该是生于一个十分普通的平民家庭。根据种种民间传说推断,廉颇的祖父辈应居住在民风剽悍的偏远山区,很大可能是狩猎为生。&
据山西民间传说,廉颇投军之时,年仅十七岁,正逢赵国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铁血时代。&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公元前307年实行“胡服骑射”,打破深深囿于“圣贤之道”的中原传统衣冠和战术制度,取效北方游牧族的军事战术优点,下令文武百官易胡服习骑射。胡服骑射使赵国一跃而成军事强国,迅速扭转了秦兵东进、胡马南下的被动挨打局面。此后,赵武灵王奉行“西阻强秦,东击北进”&的战略,赵国铁骑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灭中山,并林胡、楼烦,攻占云中、九原、雁门,扩地至阴山脚下。在北方筑长城,东起无穷之门,西至阴山高阙塞,赵国的疆域至此达到了全盛。&
赵武灵王(?——前295),战国时期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位时进行移风易俗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开创了中国古代战争由战车到骑战的崭新时代。
在这个赵人热血贲张的时代,年轻的廉颇身经百战,从一个普通的士兵逐步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军官。由于廉颇武艺高强,胆略过人,开始崭露头角,不几年就被任命为骑兵都尉。公元前298年,在灭楼烦之战中,廉颇奋勇争先,因功升为副将,逐渐引起了赵国整个军界的注意。&
第二年,秦兵大举伐赵,与赵国大军在秦赵边境狭路相逢。在北方草原立下赫赫战功的此时跟随大将楼缓投入到了群雄逐鹿的中原战场,率三万北方精锐铁骑直插秦军身后。善于捕捉战机的廉颇瞄准机会,率三千精锐骑兵突然向秦军侧翼雷霆一击,秦军顿时阵脚大乱。赵军主力趁机从正面三路并进冲杀,楼缓驱大队骑兵从后夹击,打得彪悍的秦人溃不成军。&
廉颇此役夺得头功,声威大振,自此成为赵国赫赫有名的青年骑将,并受到权臣公子成和李兑的赏识。在北方千里草原之上,廉颇跃马扬鞭,纵横驰骋,名将之路正式启航。&
就在廉颇踌躇满志之时,公元前295年&“沙丘之乱”爆发,叛乱的安阳君公子章被杀,武灵王(时称主父)竟被困宫中至饿死。公子成和李兑奉公子何即位亲政,是为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公元前299~前266年在位),名何,赵武灵王次子,其母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惠文王是继赵武灵王后比较有作为的国君,在位期间,赵国俨然成为东方六国之首,成为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强国。&
赵惠文王堪称一代明君,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先后任用李兑、乐毅和平原君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庞暖、李牧为将,对内整顿税收,使得“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对外以理折服强秦,在与强秦的较量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攻取齐魏两国土地,大拓赵疆。&
赵惠文王唯才是举,用人不分贵贱,使得出身低贱的廉颇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并通过军功在公元前290年升为大将军。公元前287年,赵相国李兑倡苏秦合纵之谋,联合燕、韩、魏、齐联兵攻秦,迫使秦废除帝号,并迫使秦国将先前夺取的王公、符逾两地归还赵国。此役赵国主将名义上是相国李兑,实际上具体军事负责却是副将廉颇,这是他独当一面统兵作战的开始。&
一代神武大将就此登上了战国争雄的大舞台,并叱咤风云四十余年。
(二)廉蔺交欢&百战百胜&
赵惠文王初,齐与秦各为东西方霸主。秦国欲东进,三晋当其冲要,而韩、魏削弱,惟赵独大。为扫除障碍,秦国加紧攻赵,但遭到已成为赵国首将的廉颇的顽强抵抗,占不到什么便宜。&
秦国被迫改变策略,决定暂时联合赵国,优先打击齐国。于是,秦赵两国于公元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相会讲和,决定帮助志在报仇的燕国讨伐骄横的齐闵王。&
公元前286年,赵、秦、燕、韩、魏联兵伐齐,齐闵王败死,廉颇率10万赵军力取齐国重镇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前283年,廉颇再次伐齐,长驱深入齐境七百里,攻取战略要地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齐国从此再无力威胁赵国。廉颇班师回朝,被拜为上卿。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四方,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秦国立即提出用十五城来换。赵国答应易璧,等于自甘屈服;如不答应,秦国就可以借口出兵侵赵。赵王召大将军廉颇等商量对策。廉颇十分清楚秦国的政治阴谋,经过权衡之后,他建议委派智勇双全之人出使秦国,通过外交斗争以求和平解决,争取化被动为主动。但是谁可以出使呢?这时,宦者令缪贤适时推荐了蔺相如。
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廷斥秦王
渑池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忠勇粗直的廉颇十分不快,认为自己有攻城野战,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竟然爬到自己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都称病不至。&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避进了旁边一条小巷子(&后来被叫做“回车巷”)。蔺相如的门客愤愤不平,蔺相如解释说:“虎狼般的秦王我蔺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难道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啊,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
不久,廉颇听说了这些话,既感动又惭愧。他特意选择在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当众下跪请罪:“俺是个粗人,没什么见识,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请您就用我背上的荆条,狠狠责打我一顿吧。”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两人都感动的流下热泪,从此结为刎颈之交。&
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成刎颈之交
这就是著名的故事“将相和”,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尤其使人觉得他可亲可爱。但“将相和”的故事并非讲“男人情谊”那么简单,在它背后,其实是赵王在操控两种对外路线,调和鼎鼐,力图保持国家发展平衡的运作。
一次新的奇迹玩法?你想成为霸服大魔王吗?
廉颇最初对蔺相如宣恶言,固然是认为蔺相如“素JIAN人,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面子上挂不住,但更重要的是不满蔺相如的对外路线。廉颇秉承的是赵武灵王时期“东击北进”的战略,对西边的强秦主张采取防守态势。赵国乃四面受敌之地,作为战国最繁忙的将领,廉颇深知秦国国力远在赵国之上,不希望过早与强秦直接冲突。主张在与秦国决战之前加紧向周边扩张,增强国力。在他看来,蔺相如一再激怒秦国是不智之举。&
在廉颇看来,蔺相如不给秦玉璧,又能令秦理亏而无言,无所行动,这才真正是不辱使命。而完璧归赵后一年,秦攻赵,夺取石城;次年又攻赵,杀两万人。&这两次军事行动其实是“完璧归赵”的余波。蔺相如一番大言,貌似义正词严,其实理亏。秦王并没有说不给赵十五城,而且还斋戒沐浴,很正式地要接受玉璧,蔺相如却把玉璧偷偷带回了。其依据竟都是“度”,“度”秦王如何如何,也就是主观猜测。接下来渑池会,蔺相如又对秦王作人身威胁。&
蔺相如数次激怒秦国,引起秦赵战端,白白消耗赵国的国力,而廉颇又忙于“东击北进”,无暇分身,自然十分恼火。所以,廉颇才要羞辱“添乱”的蔺相如,跟他过不去。而蔺相如也借门客之口向廉颇暗示:作为抗秦派,我在外不怕秦王,在内不怕你廉颇;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主张。但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使赵国强大起来,这也正是王上的深意。&
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意思,被蔺相如的风度和大局观折服,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了相如的背后还有赵王在做推手,遂负荆请罪。《东周列国志》就说廉颇是在听从了赵王派来的虞卿的游说之后,才去向蔺相如示好的。廉蔺交欢之后,两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使赵国一跃而成关东六国之首。
公元前278年,廉颇东击齐国,破其一军。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前276年,赵军名将楼昌攻魏国的几,不能取。12月,廉颇回师西进,攻取几。次年廉颇再攻魏,陷防陵、安阳。&
赵国东北方的东胡部族曾与赵国友善,其后背叛,攻占赵国代郡(辖今山西东北部和河北、内蒙古一部分),并驱使代人叛赵。前273年,廉颇率25万雄狮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北方战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败东胡各部族,收复代郡,稳定了赵国的北方形势。&
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尝抑强齐40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而秦国也慑于廉颇的威力,虎视赵国10年而不敢加兵。
(三)阏与之战&长平悲歌&
赵国跃居东方诸侯之首,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公元前269年,秦军名将胡伤跨过韩国的上党,猛攻赵国的西南门户——太行山重要关隘阏与(今山西和顺)。&
战国时代最惨烈的大决战就此在秦赵之间拉开了序幕,对于一直避免与秦国过早决战的廉颇来说,这一天来得显然太快了。&
赵惠文王本来希望廉颇率军援救於与,但骑将出身的廉颇不善于山地作战,认为阏与道远狭险,大部队无法充分展开,赵国的骑兵优势无法有效发挥,不如在邯郸西面的武安要塞阻击秦军更加有把握。蔺相如也持此议。&
这时,赵国另一名将赵奢却主张迅速驰援阏与,他认为此种战势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地形对赵军作战不利,但对远道来攻的秦军更不利。由于赵奢世居河东,对山地环境十分熟悉,信心满满。赵惠文王十分高兴,于是任命赵奢为主将援救阏与,廉颇率军驻武安呼应,以为掎角之势。&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七贤祠中马氏始祖赵奢塑像
赵奢不负众望,在阏与一举击毙胡伤、击溃精锐秦军8万人,取得了关东六国对秦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这一仗打得实在太漂亮了,在侧后支援的廉颇虽然也有功劳,但无疑相形失色。一些早就嫉妒廉颇的贵族们趁机讥讽取笑,甚至有人说廉颇是怯战而不敢接受赵惠文王的命令,惹得廉颇暴跳如雷。实际上,赵奢那句“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本来就无异于狠狠打了“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一个耳光。这件事也确实影响了廉颇在赵惠文王心里的位置,有损于廉颇在赵军中的威信。&
阏与之战古战场(今山西和顺境内)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赵孝成王即位。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大规模进攻三晋。&
前260年,秦国攻占韩地野王,韩国上党地区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上党太守冯亭孤立无援,便想出了一个解困的办法:将上党献给赵国,借赵国之力对抗秦国。于是遣使持书并上党地图,献于赵孝成王。&
长平之战示意图
昏庸的赵孝成王大喜过望。平阳君赵豹劝阻说:“冯亭不献地于秦而献于赵,是要嫁祸于赵来缓解上党之困。无故之利,是祸殃啊”。大将军廉颇也认为上党已成秦国掌中之物,远水难解近渴,不如进击秦军西南侧翼,联合韩、魏截断秦国渭水粮道,迫使秦军后撤。这时蔺相如病重,平原君赵胜为相,他却认为这是“莫大之利,不可失也。”赵王于是派平原君往上党受地,封冯亭为华陵君,仍为郡守。&
平原君回报,赵孝成王置酒庆贺得地。当赵王还沉浸在兴奋之中时,秦大将王龁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住了上党。赵王这才着了急,连忙派廉颇率兵二十万来援。行至长平关,遇见冯亭率其吏民奔赵而来,廉颇方知上党已失,只好在沿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一线的空仓岭、丹河、百里石长城布置了三条纵深防线,以便阻击秦军。廉颇分兵一万,使冯亭守光狼城,又分兵二万,使都尉负、盖同分领,守东西二鄣城,又使裨将赵茄领军五千远探秦兵。&
当时,秦军已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很快就击溃了赵军先锋部队,直扑长平而来。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采取了严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在金门山下列营筑垒,东西各数十,如列星之状。又命令军士掘地深数丈以注水,将士们当时都猜不透此举的用意。&
赵军壁垒森严,秦军屡次攻击不果。王龁传令移营离赵营仅五里,挑战几次,廉颇严束部众,坚壁不出,传令“出战者,虽胜亦斩!”。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
秦营偏将王陵向王龁献计:“金门山下有条名叫杨谷的流涧,赵垒在涧水的南边,秦垒在西,而水势自西而流于东南。如果绝断此涧,使水不东流,赵军不过几天就要乱起来,那时趁乱攻击,肯定能够取胜”。王龁于是命令军士将涧水筑断(至今杨谷也叫绝水)。谁知廉颇早就预防到了这一招,预先掘深坎,注水有余,日用不乏。赵军将士这才知道大将军之前下令“掘地注水”的深意。王龁无可奈何,双方陷入了长期的僵持。&
数十万大军长期驻扎前线,双方都需要从后方源源不断的运送粮草。廉颇有一天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部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
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胜,不料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王龁竟不得一战。秦国50万大军远征,从渭水千里运粮,光后勤运输人员就达两百万,越拖下去就越不利。秦昭王急召应侯范睢计议,决定采取反间计赶走廉颇。范睢派心腹门客,从间道混入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左右,布散流言:“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现在为秦兵所逼,不久就要出降了。”“马服君是赵国最厉害的将军,他的儿子赵括比他老爸还要牛,如果他统率赵军,必然很快就可以取胜”。&
赵孝成王之前屡次派人往长平催逼廉颇出战,但廉颇主“坚壁”之谋,不肯从命,他早已怀疑廉颇这个老家伙可能已经不中用了,现在听到流言,这位弱智的大王竟然信以为实。虽然病重的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求胜心切的孝成王哪里听得进去,他强行罢免廉颇,以赵括接替。&
意气昂昂的赵括来到前线,廉颇谆谆告诫说:“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战,应以守为主”,并以“守势图”相托,但赵括冷眼相待。&
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匹马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当地人便把这个村改叫三甲村。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他痛苦地犹豫着,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卸职,干脆走了吧;一会儿又觉得长平战事,非同儿戏,四十万生灵乃赵国元气......是走,是留,总拿不定主意,于是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来诏书催他回朝,这才哀叹一声离去。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叫做徘徊村。&
这两个山西民间传说,充分反映了长平之战中廉颇被撤换时那种痛苦、无奈的心情,以及当地人民的愤慨惋惜之情。
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成名将廉颇,那边厢秦国的“不败军神”武安君白起秘密接替了王龁,双方的走马换将就此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白起料定赵括必将主动求战,于是预先安排好天罗地网,结果万箭射杀赵括,坑赵兵降卒四十余万。赵国精锐之师丧失殆尽,自此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军东进,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也就不可逆转了。
赵括(?—公元前260年),马服君赵奢之子,只会空谈兵法,最终葬送了赵国。
廉颇在长平之战关键时刻被免职,这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赵国整个国家的悲剧。后人曾在廉颇作战的指挥部大粮山(现今高平米山镜内),修建廉颇庙予以纪念,书写“赵将遗风”加以褒扬。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长平怀古时,都对廉颇长平之战的用兵大加赞扬,对战争的结局感叹万千。清人张承伦有《廉颇屯》诗云:“坚壁收精锐,临危仗老成。蜂吞米子国,虎视武安城。”金代周昂对撤换廉颇之事感慨道:“婴儿偃蹇正堪孩,换得山西老将回。往者不追来不戒,莫将家世论人材。”
而对胜利者白起,人们大都充满了说不尽的厌恶,明代谢肃在其《长平》诗中直呼白起为“锐头儿”,胡然颜称其“竖子”,李梦阳觉得说“竖子”太不准确了,就在《马邑城》里开句就骂“白起小竖子”始觉过瘾,文学家王世贞则“二五一十”的在《过长平中》中说“锐头竖子何足云”。对于白起杜邮自杀的下场,人们似乎大都有一些幸灾乐祸,明代李濂就在《骷髅山》中得意的写到:“骷髅山下合秦军,稚子坑降独不闻。落日沙原重回首,长平云接杜邮云。”卜汝梁在《长平吊古》也快意恩仇的说:“林林忆兆众,竖子头可悬。快哉杜邮剑,庶几稍有天”。尤其是当地民众,更是恨白起入骨。他们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
长平之战古遗址(位于今山西高平市)
(四)危难挺身&捍卫邯郸&
长平之战后,秦国接受了赵国割地请和的要求,但最终赵王拒绝履行和约。秦昭王大怒,起倾国之军出征,意欲一举灭赵。他本来想让白起挂帅,不料白起以患病为由力辞不就,只好拜王陵为大将,统兵攻赵。&
白起不愿出征的原因在于:其一,长平之胜颇险,赵人顽强的战斗意志源于其内在的民族气质和尚武传统,灭赵不易;其二,秦国掌握熟练作战技术的精锐部队(轻兵、骑兵、车兵、弩兵)损失较大,此时的秦军主力部队作战能力有限;其三,秦国此时比较孤立,如强行攻赵,秦军侧翼的安全无法保障,随时有可能被魏楚联军攻破;其四,对丞相范雎心怀怨恨。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但范雎主张召回秦军,接受赵国求和。白起认为范雎是害怕自己的功劳声望超过他,故意不让自己全功而返。&
长平惨败,精锐尽失,乘胜而来的秦国大军压境,邯郸城内一日数惊。惊恐万分的孝成王又想起了廉颇,亲自登门向老将军道歉。他总算明白了姜还是老的辣。已年过七旬的廉颇再度受命于危难之中,被起用为邯郸守城主将。&
廉颇意识到赵国已无力进行野战,于是采取坚壁清野、放弃外围城池,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的战略。在此战略下,赵国军民放弃从边境到沿途所有不必要坚守的城镇。撤退过程中,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全部烧毁,堵塞沿途所有水井,紧急加固邯郸城防御工事以应对秦国的强攻。同时紧急大规模征兵,短短数月时间内就组建起一支四十万人左右的军队,但军队中多为40岁以上的老者和18岁以下的弱童。赵国当时几乎每家都有丧子、丧夫、丧父,这造成赵国举国上下对秦国充满切齿的仇恨,因此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赵都。在军事备战的同时,平原君赵胜为首的外交使团游说列国,寻求各国的援助。赵国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只能是坚守都城。
雄伟的赵国都城邯郸
公元前259年10月,秦国65万大军兵分3路,大举进攻赵国。北线秦军攻占上党,牵制北方赵军南下增援;南线秦军攻占南阳以阻击可能来援的魏楚联军;中线40万秦军主力直扑赵都邯郸。10月底,邯郸外围最后的屏障武安关、皮牢关相继沦陷。11月初,秦军包围邯郸,战国时代最悲壮的城市防御战——邯郸保卫战正式打响。
战争一开始,攻防就异常激烈。秦军首先动用了云梯,在后方弩兵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发起冲锋。秦军弓弩手在4个时辰内,就向邯郸发射了数十万支箭,随后步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架设云梯强登邯郸城墙,另一部分架冲车直攻城门。城头赵军冒着密集的箭雨进行顽强抵抗,首先是用弓箭还击,同时用长竹竿推倒秦军的云梯,在城头用滚木礌石打击登城秦军,同时用大锅将水烧开后泼向敌军。&
双方相持一个多月,秦军战死两万人,被迫转入休整。廉颇并没有呆板防守,他与平原君尽散家财,招募死士,不时令他们夜间缒城而下,奔袭敌营,给秦军造成极大恐慌。这是廉颇在危急情况下采取的无奈应急措施,是在整体防御的情况下以零星的偷袭挫败秦军锐气,来拖延战争进程,以等待外援和战机。&
12月,在秦昭王严令下,秦军冒着凛冽的寒风再次大规模攻城,在赵军顽强抵抗下再次无功而返。廉颇趁机派遣精锐骑兵出城主动出击,秦军大败,撤退50里,伤亡过万。秦军主帅王陵无奈上书秦昭王,要么撤退,要么增援。&
秦昭王再次要求白起领兵出战,但又遭到拒绝,一怒之下,令白起在杜邮自裁。同时任命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继续围攻邯郸。&
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龁率十万援军及大量的兵备粮草到达邯郸,发起了第3轮也是最猛的一轮进攻。秦军动用3万弓箭手进行掩护射击,同时出动新型攻城塔配合攻城。攻城塔下面是一个巨大的4轮底座,用人力推动前进,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楼,塔楼里面是多层盘旋而上的云梯,外面由厚木板掩护,顶端前部是一个可以开合的吊桥门。士兵在里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当接近城墙后放下吊桥门,士兵可以直接从塔内蹬城作战,避免了以往云梯伤亡大的缺点。&
秦军攻势越来越猛烈。在危机时刻,老将廉颇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亲自上城指挥作战,令赵军士气大振。他们用绳索拴上巨石去撞毁秦军的攻城塔,同时发射密集的火箭焚毁秦军攻城塔。最后,邯郸城内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平民全部登上城头,赵王自己也亲率宫卫步兵参战。在赵军顽强的抵抗下,秦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迷,连续攻打近五个月,邯郸依然稳如泰山。皓首苍颜的老对手廉颇巍然屹立在城头,身后簇拥着疲惫而坚定的赵国士兵,每个人的脸上分明显露着决不屈服的神情,瞳孔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王龁在雄武宽厚的邯郸城墙下,分明感受到了城墙上那个老头可怕的决心与力量,这位身经百战的秦国竟然第一次产生了不安。&
10月,秦昭王再命郑安平率军五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摆出不攻下邯郸誓不罢休的架势。此时邯郸城内守军死者伤员遍地皆是,粮食已经耗尽,人皆“以骨为炊”、“刎子而食”,已经到了吃死人肉的地步,邯郸城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但廉颇仍然屹立在城头岿然不动,赵军依旧不屈的抵抗着。
战国时代最悲壮的城市防御战——邯郸保卫战
这时,平原君赵胜的外交战开始起作用,楚国和魏国先后出兵援救赵国,齐国也陈兵燕国边境以威慑燕国可能对赵国东部的入侵。12月初,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12月底,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被迫撤至河西,三国联军趁机收复河东之地六百里。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赵国邯郸保卫战获胜,并收复了太原郡。&
邯郸保卫战是战国时期最悲壮的城市攻防战,也是公元前最惨烈的人肉绞杀战。邯郸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故成为战国时期战事最频繁的城市之一,也是军事防御最完备的城市。战前,赵国各地的军队、粮草源源不断汇聚邯郸,赵国下民众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缮城池,磨砺兵刃;战中,赵国几临危急,但在老成名将廉颇的指挥、赵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以及赵国下民的舍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战后,强秦遭受重创,统一中国的步伐为之放缓,而战国“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是悲壮的“惨胜”。&
邯郸之战的胜利,源于赵国所独有的、异于六国的顽强气质,源于赵国将士们慷慨悲凉的气质、血气尚武的传统、血战到底的气概,更加的悲壮奋发、坚强不屈和万众一心。而这一切,都被完美的集中在那个始终站在城墙最前面的老将身上,他就是赵国永远不老的军魂。
(五)鄗代之战&重振虎威&
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赵国元气大伤,不仅强秦屡次进犯,而且其他诸侯国也想趁火打劫,侵赵获利。&
公元前251年,燕国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侦探赵国虚实。回国后栗腹报告说:“赵国青壮年在长平均被秦将白起坑杀,国内尽是孤儿寡妇,平原君已死,廉颇也老了,若乘此良机攻赵必胜。”燕王喜贪利,不顾大夫将渠和昌国君乐闲(乐毅之子)的劝阻,拜栗腹为大将,用其谋大举攻赵。&
栗腹兵分两路,令部将庆秦率军20万攻代,自率主力40万攻鄗。一时旌旗蔽野,杀气腾空,满望踏平赵土,大拓燕疆。&
赵孝成王招廉颇问计,廉颇分析燕军来势后认为,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之长途跋涉,人马困乏,应该示弱诱敌,然后各个击破。于是令乐乘率军5万协助李牧坚守代郡,吸引攻代燕军不能南下援救,自率军20万迎击燕军主力于鄗。&
廉颇兵至房子城,探知栗腹正在在加紧攻鄗城,于是就把精锐部队全部埋伏于铁山,仅以老弱列营。栗腹探知,更加忘乎所以:“我早就说嘛,赵国军队已经不堪一战”,于是只顾急攻鄗城。鄗城人知救兵已至,坚守难下。廉颇率大军进逼燕营,先出疲卒数千人挑战。栗腹亲自出阵,追逐赵军约六七里,忽然间伏兵四起,当先一员老将横刀立马,拦住去路。廉颇手段高强,只数合就生擒燕军主将栗腹。赵军同仇敌忾,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人;攻代燕军闻听攻鄗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大乱。乐乘、李牧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庆秦。廉颇率军追击,进围燕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
鄗代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赵国取胜原因有:其一,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其二,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长驱直入,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另一支生力军且连日操练,战斗力颇强;其三,赵之将领指挥艺术娴熟,对付燕绰绰有余。廉颇此战利用燕军轻敌的心理,诱之以弱形,利用燕军的疲劳,则以逸待劳,最后各个击破。&
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六)被迫奔魏&报国无门&
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听信佞臣郭开的谗言,解除正在伐魏的廉颇军职,派乐乘接替。廉颇大怒,把军队拉了出去找乐乘单练,吓得乐乘落荒而逃,但自己也有国难回,只好奔魏。&
廉颇在大梁住了几年,魏王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其后因为无人可抵挡秦军的进攻,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就派遣唐玖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慰问廉颇,看是否还可用。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廉颇在唐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演了一番武艺,表示自己老当益壮。唐玖回来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体魄很健壮,武艺也不比从前差”,只是“顷之三遗矢”,即“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真的老了,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几年没有什么作为,他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赵国的一代名将,最终抑郁不乐,死于楚国的寿春,葬在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名将廉颇画像
廉颇一生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他是大将之奇,奇便奇在越老越见战阵之才。三十多岁时,廉颇便以勇迈闻于诸侯,此后七旬高龄却壮猛依旧,真个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越老越精神。然则若仅仅是勇猛,尚不足以成为天下名将。廉颇之奇,便在于冲锋陷阵之勇猛与统率大军之稳健奇妙地糅合在了一起,一身而享第一武勇与第一稳健老成名将之誉,战国之世唯此一人。他叱咤风云四十余年,集中体现了燕赵之士慷慨悲壮、宁折不屈的气概,诠释了赵国的铁血“军魂”。&
廉颇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衰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平 廉颇 结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