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亚中日韩三国围棋精英赛“围棋兴,国运兴”

  东亚中日韩三国,围棋昌盛之时就是国运昌盛之时,为什么有此巧合?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有此一説。。。。
  应该是国运昌盛时国民心态积极向上,棋手的生活环境更利于棋手的成长和发挥!
  因为国力强大者, 遇敌国围棋高手, 都会杀掉他们。
  好像还真有这么个说法?
  日子好过了,做其他事的人就多了
  我来告诉你,围棋是精神领域,本事并不产生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只有当国运昌盛,社会财富丰富的时候,下围棋的人才会从中获得回报,顶尖的可以活动丰厚的回报,由此起到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由此,,围棋事业自然繁荣了
  个人觉得,一个国家围棋运动兴旺,需要比较普遍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小朋友)、相对稳定的社会投入、相当数量的职业棋手。
  不懂圍棋……但稀飯棒子崩潰的樣子……
  日本人的围棋曾经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各项体育运动都是以经济基础为后盾的……
  中国可以把足球取消啦,没什么意思,跟文化传统不合,或者我们改玩复古足球
  喜欢看着女儿对着棋盘凝神细想的表情,喜欢看她赢棋时快乐的表情,连她输了棋哭鼻子的样子也觉得很有趣,黑白之间的乐趣只有身处其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
  其实围棋到了顶点就是胜败就是性格因素。
  八八年第一次下围棋起我就没输过,我的人生布局可能太大,输的底裤都没有。
  韩国围棋强盛时,日本物质生活还是富裕的,但国运确实在走下坡,而韩国围棋大爆发时国运在上升,科技文化都在发展,但物质水平比起日本还有差距。最明显的,我国围棋开始超越日本时,物质水平离日本还有距离。围棋强势跟物质水平不完全相关,和国运上升下降确实很契合。  
  因为很多战略都有围棋高手参考当智囊团
  幼儿园就可以选围棋课了,应该是群众基础比较强大了
  说起这个问题,中国这一百年的围棋史可以做一个最精彩的诠释。  1、围棋,起源于中国,唐代传入日本。大约在明末,由于德川家康的喜爱,受到官方支持的日本围棋水平突飞猛进。遗憾的是,此时由于中日两国都实行了闭关政策,两国棋手中断了交流。而在1840年之后,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中国围棋的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然而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梦中的中国人,自然对这一点毫无认识。  2、时间来到了1909年。日本一位四段棋手高部道平,来到了中国游历。在北京,他遇见了酷爱围棋的段祺瑞。当时,中国所有的围棋高手都在段府当食客,高部遂与这些棋手进行了大量对局。  结果,代表彼时中国围棋最高水平的汪云峰、顾水如等人轮番上阵,面对高部毫无还手之力。一开始双方平下,中方一局不胜。被让两子,偶然开张;被让三子,势均力敌。  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惨败,中国人问:『您在日本什么水平?』  高部:『水平很一般,在我之上还有很多高段棋手。还有最强者本因坊秀哉名人,他要让我三子。』  高部不是谦虚,说的都是事实。本人收藏了大量日本围棋书籍,对这个高部在日本国内的围棋对局,没见过一盘的记载。  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草鸡棋手,杀的中国最高手溃不成军。  受到强烈刺激的中国棋手,也像当时其他各个方面一样,开始全面学习日本:废除了几千年的座子,学习日本的布局定式。甚至连白先黑后这样无关大局的细节,也学习日本改成了黑先白后。  忘了说了,当时能平下赢日本人的中国人还是有一位的,那就是段祺瑞总理。高部也不傻,知道自己的大洋是谁给的,老老实实陪老段乐呵。  3、1960年,新中国成立,中日围棋开始了新的交流。  由于战争,当时的日本棋界对于几十年后的中国围棋究竟是什么水平,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为了慎重起见,派出了以濑越宪作为团长的豪华阵容。  双方下了35盘棋,中方2胜32败1和。这2胜,还是被让子的情况下赢的。  1961年的交流,这次,日本人明白了中国围棋的底细,也为了不让中国棋界太难堪,派出了专业棋手、业余棋手和女棋手的混合阵容。  其中一位日本老太太名伊藤友惠。时成『南刘北过』的老将刘棣怀对弈伊藤时,刘每一手都下得很慢,常常苦思冥想,伊藤则作悠闲自得状,下完一手棋,便起身赏花观鱼。战不多时,伊藤就吃掉了刘的一条大龙,『刘老的脸红到了耳朵根』。『一子不舍』刘大将被满盘追杀,落子的手都在颤抖。  亲眼目睹这场惨败、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陈祖德对此念念不忘,在1986年出版的自传《超越自我》中说,『这不仅仅是围棋手的耻辱,也是民族的耻辱,是国耻!』  『国耻』。
  4、1985年,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战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位超一流,中国队取得胜利。之后三年,聂卫平九战九捷,中国三连胜。  我不想再详述那三届比赛种种的荡气回肠,各种报道早就在棋迷心中耳熟能详。只有你了解了上述背景,你才能理解,为什么一场小小的围棋胜利,能让当时的神州大地欣喜若狂,能让清华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能让副总理亲自接机、热泪盈眶。无他,只因改革开放后目睹了中国与西方巨大差距的中国人,他们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跌到了谷底,他们太需要胜利——哪怕仅仅是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围棋胜利。  『中国是围棋的生母,日本是围棋的养母』——这是日本棋院的说法。我们没法否认,的确是日本人对围棋的发展、进步和全世界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所有围棋术语的英文都是日文音译,包括围棋的名字——go。  只不过,有哪个母亲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亲儿子送给养母去抚养!  5、擂台赛虽然胜利,但终究只是聂卫平一个人的神勇,中日围棋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之后的中国围棋,又开始了漫漫抗韩之路。  年,世界围棋一共产生了44个世界冠军,中国3个(马晓春2冠,俞斌1冠)。  6、2013年,世界围棋6个比赛,中国棋手包揽全部冠军。  当擂台赛受到老聂鼓舞的那一代人开始成为社会栋梁,开始让他们的子女学习围棋,中国围棋的90后一代开始成长,中国围棋终于开始与日韩分庭抗礼,直至,彻底压倒。  由于主要讲的是中日围棋,最后就再讲中日围棋之间的两个段子吧。  中日阿含桐山杯冠军对抗赛。前四届中国四连败,之后13连胜,今年日本终于赢了一次。去年,中国柯洁迎战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赛前采访柯洁,他说『我要让井山血溅五步』。中国棋迷都觉得柯洁太狂了。  结果,146手柯洁屠龙胜。赛后采访,柯洁:『来日本下棋要跪坐着,就想赶紧结束了吧』  2012年,为了帮助没落的日本围棋锻炼,中国棋院决定邀请日本组一队参加中国围棋乙级联赛。而且中国棋院承诺,日本队要是取得前两名,就可以参加第二年的围甲联赛。  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们的客套话而已,实际结果也没太出我们的预料。名为『日中友好队』的日本队经过顽强拼搏,终于避免了垫底的尴尬,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降入丙级联赛。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今年,日中友好队终于获得了丙级联赛第二名,重返乙级联赛。  这一百年的中国围棋,简直如梦如幻......
  说反了,国运昌才有闲人和闲心去下棋,不然都忙着找吃了,谁去下棋。  
  日本围棋的没落,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浅薄与偏执,至于日本经济的衰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青年一代对围棋的冷漠,这些原因都还在其次。  日本的围棋文化,我归结于两个执着。  一、对棋理的执着。日本人相信围棋的内在规律已经被自己详尽了解,于是将这些规律总结成信条,称作“棋理”,不按棋理的落子叫“无理手”,按照棋理落子叫“本手”,业余棋手初学棋时遇到的第一个棋理就是“二子头不可扳”。  二、对棋形的执着。这是工匠精神在围棋界的体现。日本人认为围棋可以成为人生安身立命的倚托,具有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同样的地位,而不像中国人以琴棋书画文人雅兴雕虫小技来看待,甚至将围棋与狎妓同样看作才子风流。所以日本围棋高手都认为棋谱是要藏之名山传给后人的,要力求精美,著名对局谱可以如同文学名著一般永载史册。  日本实行自由落子布局几百年,对此有深入研究,长期的经济繁荣催生了一系列奖金很高的职业棋赛,以及大批终生钻研不已的职业棋手。当中韩棋手还在满姗学步的时候,日本围棋文化的缺陷还不算致命,然而一旦中韩棋手开始发起挑战,日本围棋的死穴就开始暴露。  韩国棋手率先上路。  首先,他们认为如果局限在“棋理”的框架内就永远追不上日本,那是人家钻研经营了几百上千年的东西。弯道超车的捷径就是不按“棋理”下。于是违反棋理的一手下出来,竟然发现遵循棋理的日本人也拿不出好应手,也就是说,被日本棋道定性的无理手也并非不可下,也就是说,日本人对围棋奥秘的认识还远未透彻。  其次,韩国棋手对围棋的品格认识很不高大上,他们认为围棋就是赚钱工具,争胜负拿奖金最重要。日本人认为丑的棋形如刀把五之类,那是无论如何落不下子的,让后人看见该如何评价!韩国人却认为只要赢棋,没有不可下的子。日本棋手认为优雅俊美的棋局要从潇洒飘逸的布局开始,于无声处听惊雷,就如同日本武士电影中的高手决斗,相互凝视许久,暗自运气蓄力,突然拔刀一击,瞬间分胜负。这是日本人的战斗美学。开局便纠缠肉搏,那是女人上来就揪头发抓脸的撕斗,女棋手与业余棋手最喜欢此道,因为这两种人布局功力不深,官子功力也不深,唯一倚仗的就是混战决胜负。日本棋界最不喜欢这种粗俗的棋风,所以日本棋界有“自古相争无名局”的审美观。而韩国棋手全然没有美学观,喜欢恶斗的棋风在韩国棋界很盛。  于是韩国棋手就凭着无理手、恶霸棋风,逐渐打趴日本。这是真正的乱拳打死老师傅。老师傅能被乱拳打死,说明1、老师傅没有掌握到拳法的全部真谛2、乱拳野拳邪门拳自有其行得通的逻辑。但可悲的是,日本棋界并没有因此而奋发求变,而是干脆自己关起门来玩。韩国围棋刚兴起的时候(80年代末),中韩两国都还没有奖金很高的棋赛,日本国内的棋赛仍是日本选手最重视的赛事,错失了迎头赶上的时间窗口。等到中韩两国在经济崛起的大势下,纷纷有了巨额赞助奖金的大赛,而日本国内围棋环境在恶化,日本棋手不得不开始关注境外棋赛,此时再想重回世界围棋坛巅峰就不可能了。  至于中国围棋,简单说,开始不如韩国围棋那样勇于求变,所以在马晓春那一代棋手,与日本棋界同样感受到韩国的冲击。好在中国与时俱进,跟得快,走韩国人的路,抛弃日本的棋理传统,如此巨大的体量一旦选对道路,结果就是如今韩国围棋被碾压。
  好  
  @注册个号来骂TX
13:54:00  因为国力强大者, 遇敌国围棋高手, 都会杀掉他们。  —————————————————  我就觉着你的说法最正确,哈哈哈!  
  @森林之神塞纳留斯
09:24:00  @注册个号来骂TX
13:54:00  因为国力强大者, 遇敌国围棋高手, 都会杀掉他们。  —————————————————  我就觉着你的说法最正确,哈哈哈!  -----------------------------  哈哈, 我这个人比较直接吧, 就像人为改造风水一样, 用外力强行改变运势, 也是一种办法。  人们日常的拜佛、许愿、还愿、庆典等, 都是一种人为改变运势的行为, 潜意识里影响大家。
  同感  
  我女儿就在学围棋,下的还不错!  
  围棋菜鸟级飘过。。。
  其实井山裕泰的棋才真心非常好,可惜生在日本,身边都是弱鸡,怎么玩都能赢,水平提不起来。要是生在中韩,说不定会强得多
  你说反了,是国运即棋运。不光是围棋,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国运衰败的时候这两项均无法满足,所以就发展不了,反过来国运昌盛的时候有钱有闲自然就玩的好了
  @错误思想
15:21:00  日本人的围棋曾经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  中日韩,轮回称霸围棋而已,现在日本围棋好像没那么牛逼吧,有一段时间是挺厉害的
  我记得某人评井山的棋特好玩:开局瞎鸡巴搞,落后一大截,中盘接着靠着蛮力接着瞎鸡巴搞,然后大部分时候就中盘胜了,剩下少数还能支撑的,也左读秒了。收  官再接着瞎鸡巴搞一下,然后就胜了。  但到了国际上,还这样就死路一条了。
  另外,当年台湾也有几个高手,如今也没有了。
  日夲国棋和别的学中国的东西,重形式,没理解内涵,那种病态美并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当然,像那个印度教授说的,这东西也学不来。
  天子脚下出恶警,好铁不会去打钉。
  @爱热闹的朋友
15:24:00  各项体育运动都是以经济基础为后盾的……  —————————————————  国足是个特例,现在小孩子有谁踢球?我小的时候放学学校不关门,同学们都是在学校玩好长时间才回家,没有网络电脑,写完作业就和小朋友在外面疯,现在小孩子呢?放学立即回家,除了电脑手机不玩别的,体育活动也是兴趣班,也没有足球。  
  天地棋盘,谁人敢下?
  赞助商多,有钱办比赛,下棋能挣不少钱,就能吸引更多人才,高手也就多了
  讲棋理是认知到,棋有生命,比赛是黑白棋在竞争生长。  然而,下棋者终究是人,比赛是人际交流,要研究对手的一切。  最后,人要生活,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这属于玄学范畴了吧。若是这么说,阿尔法狗的存在岂不是说国运其实在谷歌所在的美国那边?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作者:天良丧尽  链接:/question//answer/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说起这个问题,中国这一百年的围棋史可以做一个最精彩的诠释。  1、围棋,起源于中国,唐代传入日本。大约在明末,由于德川家康的喜爱,受到官方支持的日本围棋水平突飞猛进。遗憾的是,此时由于中日两国都实行了闭关政策,两国棋手中断了交流。而在1840年之后,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中国围棋的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然而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梦中的中国人,自然对这一点毫无认识。  2、时间来到了1909年。日本一位四段棋手高部道平,来到了中国游历。在北京,他遇见了酷爱围棋的段祺瑞。当时,中国所有的围棋高手都在段府当食客,高部遂与这些棋手进行了大量对局。  结果,代表彼时中国围棋最高水平的汪云峰、顾水如等人轮番上阵,面对高部毫无还手之力。一开始双方平下,中方一局不胜。被让两子,偶然开张;被让三子,势均力敌。  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惨败,中国人问:『您在日本什么水平?』  高部:『水平很一般,在我之上还有很多高段棋手。还有最强者本因坊秀哉名人,他要让我三子。』  高部不是谦虚,说的都是事实。本人收藏了大量日本围棋书籍,对这个高部在日本国内的围棋对局,没见过一盘的记载。  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草鸡棋手,杀的中国最高手溃不成军。  受到强烈刺激的中国棋手,也像当时其他各个方面一样,开始全面学习日本:废除了几千年的座子,学习日本的布局定式。甚至连白先黑后这样无关大局的细节,也学习日本改成了黑先白后。  忘了说了,当时能平下赢日本人的中国人还是有一位的,那就是段祺瑞总理。高部也不傻,知道自己的大洋是谁给的,老老实实陪老段乐呵。  3、1960年,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围棋开始了新的交流。  由于战争,当时的日本棋界对于几十年后的中国围棋究竟是什么水平,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为了慎重起见,派出了以濑越宪作为团长的豪华阵容。  双方下了35盘棋,中方2胜32败1和。这2胜,还是被让子的情况下赢的。  1961年的交流,这次,日本人明白了中国围棋的底细,也为了不让中国棋界太难堪,派出了专业棋手、业余棋手和女棋手的混合阵容。  其中一位日本老太太名伊藤友惠。时称『南刘北过』的老将刘棣怀对弈伊藤时,刘每一手都下得很慢,常常苦思冥想,伊藤则作悠闲自得状,下完一手棋,便起身赏花观鱼。战不多时,伊藤就吃掉了刘的一条大龙,『刘老的脸红到了耳朵根』。『一子不舍』刘大将被满盘追杀,落子的手都在颤抖。  亲眼目睹这场惨败、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陈祖德对此念念不忘,在1986年出版的自传《超越自我》中说,『这不仅仅是围棋手的耻辱,也是民族的耻辱,是国耻!』  『国耻』。  4、1985年,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战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位超一流,中国队取得胜利。之后三年,聂卫平九战九捷,中国三连胜。  我不想再详述那三届比赛种种的荡气回肠,各种报道早就在棋迷心中耳熟能详。只有你了解了上述背景,你才能理解,为什么一场小小的围棋胜利,能让当时的神州大地欣喜若狂,能让清华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能让副总理亲自接机、热泪盈眶。无他,只因改革开放后目睹了中国与西方巨大差距的中国人,他们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跌到了谷底,他们太需要胜利——哪怕仅仅是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围棋胜利。  『中国是围棋的生母,日本是围棋的养母』——这是日本棋院的说法。我们没法否认,的确是日本人对围棋的发展、进步和全世界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所有围棋术语的英文都是日文音译,包括围棋的名字——go。  只不过,有哪个母亲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亲儿子送给养母去抚养!  5、擂台赛虽然胜利,但终究只是聂卫平一个人的神勇,中日围棋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之后的中国围棋,又开始了漫漫抗韩之路。  年,世界围棋一共产生了44个世界冠军,中国3个(马晓春2冠,俞斌1冠)。  6、2013年,世界围棋6个比赛,6位泛90一代中国棋手,周睿羊、陈耀烨、时越、唐韦星、范廷钰、芈昱廷,包揽全部冠军。梦百合杯更是实现了包揽八强的『梦一般的合围』。  当擂台赛受到老聂鼓舞的那一代人开始成为社会栋梁,开始让他们的子女学习围棋,中国围棋的90后一代开始成长,中国围棋终于开始与日韩分庭抗礼,直至,彻底压倒。  由于主要讲的是中日围棋,最后就再讲中日围棋之间的两个段子吧。  中日阿含桐山杯冠军对抗赛。前四届中国四连败,之后13连胜,今年日本终于赢了一次。去年,中国柯洁迎战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赛前采访柯洁,他说『我要让井山血溅五步』。中国棋迷都觉得柯洁太狂了。  结果,146手柯洁屠龙胜。赛后采访,柯洁:『来日本下棋要跪坐着,就想赶紧结束了吧』  2012年,为了帮助没落的日本围棋锻炼,中国棋院决定邀请日本组一队参加中国围棋乙级联赛。而且中国棋院承诺,日本队要是取得前两名,就可以参加第二年的围甲联赛。  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们的客套话而已,实际结果也没太出我们的预料。名为『日中友好队』的日本队经过顽强拼搏,终于避免了垫底的尴尬,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降入丙级联赛。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今年,日中友好队终于获得了丙级联赛第二名,重返乙级联赛。  这一百年的中国围棋,简直如梦如幻一样。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跟国力一样  
  我儿子四岁半,刚开始学围棋,他说他很喜欢。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版爱好围棋的版友,能不能讨论一下为什么东亚“棋运即国运”
东亚中日韩三国,围棋昌盛之时就是国运昌盛之时,为什么有此巧合?
有此一説。。。。
应该是国运昌盛时国民心态积极向上,棋手的生活环境更利于棋手的成长和发挥!
因为国力强大者, 遇敌国围棋高手, 都会杀掉他们。
好像还真有这么个说法?
日子好过了,做其他事的人就多了
我来告诉你,围棋是精神领域,本事并不产生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只有当国运昌盛,社会财富丰富的时候,下围棋的人才会从中获得回报,顶尖的可以活动丰厚的回报,由此起到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由此,,围棋事业自然繁荣了
个人觉得,一个国家围棋运动兴旺,需要比较普遍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小朋友)、相对稳定的社会投入、相当数量的职业棋手。
不懂圍棋……但稀飯棒子崩潰的樣子……
日本人的围棋曾经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各项体育运动都是以经济基础为后盾的……
中国可以把足球取消啦,没什么意思,跟文化传统不合,或者我们改玩复古足球
喜欢看着女儿对着棋盘凝神细想的表情,喜欢看她赢棋时快乐的表情,连她输了棋哭鼻子的样子也觉得很有趣,黑白之间的乐趣只有身处其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
其实围棋到了顶点就是胜败就是性格因素。
八八年第一次下围棋起我就没输过,我的人生布局可能太大,输的底裤都没有。
韩国围棋强盛时,日本物质生活还是富裕的,但国运确实在走下坡,而韩国围棋大爆发时国运在上升,科技文化都在发展,但物质水平比起日本还有差距。最明显的,我国围棋开始超越日本时,物质水平离日本还有距离。围棋强势跟物质水平不完全相关,和国运上升下降确实很契合。
因为很多战略都有围棋高手参考当智囊团
幼儿园就可以选围棋课了,应该是群众基础比较强大了
说起这个问题,中国这一百年的围棋史可以做一个最精彩的诠释。1、围棋,起源于中国,唐代传入日本。大约在明末,由于德川家康的喜爱,受到官方支持的日本围棋水平突飞猛进。遗憾的是,此时由于中日两国都实行了闭关政策,两国棋手中断了交流。而在1840年之后,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中国围棋的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然而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梦中的中国人,自然对这一点毫无认识。2、时间来到了1909年。日本一位四段棋手高部道平,来到了中国游历。在北京,他遇见了酷爱围棋的段祺瑞。当时,中国所有的围棋高手都在段府当食客,高部遂与这些棋手进行了大量对局。结果,代表彼时中国围棋最高水平的汪云峰、顾水如等人轮番上阵,面对高部毫无还手之力。一开始双方平下,中方一局不胜。被让两子,偶然开张;被让三子,势均力敌。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惨败,中国人问:『您在日本什么水平?』高部:『水平很一般,在我之上还有很多高段棋手。还有最强者本因坊秀哉名人,他要让我三子。』高部不是谦虚,说的都是事实。本人收藏了大量日本围棋书籍,对这个高部在日本国内的围棋对局,没见过一盘的记载。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草鸡棋手,杀的中国最高手溃不成军。受到强烈刺激的中国棋手,也像当时其他各个方面一样,开始全面学习日本:废除了几千年的座子,学习日本的布局定式。甚至连白先黑后这样无关大局的细节,也学习日本改成了黑先白后。忘了说了,当时能平下赢日本人的中国人还是有一位的,那就是段祺瑞总理。高部也不傻,知道自己的大洋是谁给的,老老实实陪老段乐呵。3、1960年,新中国成立,中日围棋开始了新的交流。由于战争,当时的日本棋界对于几十年后的中国围棋究竟是什么水平,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为了慎重起见,派出了以濑越宪作为团长的豪华阵容。双方下了35盘棋,中方2胜32败1和。这2胜,还是被让子的情况下赢的。1961年的交流,这次,日本人明白了中国围棋的底细,也为了不让中国棋界太难堪,派出了专业棋手、业余棋手和女棋手的混合阵容。其中一位日本老太太名伊藤友惠。时成『南刘北过』的老将刘棣怀对弈伊藤时,刘每一手都下得很慢,常常苦思冥想,伊藤则作悠闲自得状,下完一手棋,便起身赏花观鱼。战不多时,伊藤就吃掉了刘的一条大龙,『刘老的脸红到了耳朵根』。『一子不舍』刘大将被满盘追杀,落子的手都在颤抖。亲眼目睹这场惨败、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陈祖德对此念念不忘,在1986年出版的自传《超越自我》中说,『这不仅仅是围棋手的耻辱,也是民族的耻辱,是国耻!』『国耻』。
4、1985年,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战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位超一流,中国队取得胜利。之后三年,聂卫平九战九捷,中国三连胜。我不想再详述那三届比赛种种的荡气回肠,各种报道早就在棋迷心中耳熟能详。只有你了解了上述背景,你才能理解,为什么一场小小的围棋胜利,能让当时的神州大地欣喜若狂,能让清华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能让副总理亲自接机、热泪盈眶。无他,只因改革开放后目睹了中国与西方巨大差距的中国人,他们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跌到了谷底,他们太需要胜利——哪怕仅仅是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围棋胜利。『中国是围棋的生母,日本是围棋的养母』——这是日本棋院的说法。我们没法否认,的确是日本人对围棋的发展、进步和全世界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所有围棋术语的英文都是日文音译,包括围棋的名字——go。只不过,有哪个母亲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亲儿子送给养母去抚养!5、擂台赛虽然胜利,但终究只是聂卫平一个人的神勇,中日围棋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之后的中国围棋,又开始了漫漫抗韩之路。年,世界围棋一共产生了44个世界冠军,中国3个(马晓春2冠,俞斌1冠)。6、2013年,世界围棋6个比赛,中国棋手包揽全部冠军。当擂台赛受到老聂鼓舞的那一代人开始成为社会栋梁,开始让他们的子女学习围棋,中国围棋的90后一代开始成长,中国围棋终于开始与日韩分庭抗礼,直至,彻底压倒。由于主要讲的是中日围棋,最后就再讲中日围棋之间的两个段子吧。中日阿含桐山杯冠军对抗赛。前四届中国四连败,之后13连胜,今年日本终于赢了一次。去年,中国柯洁迎战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赛前采访柯洁,他说『我要让井山血溅五步』。中国棋迷都觉得柯洁太狂了。结果,146手柯洁屠龙胜。赛后采访,柯洁:『来日本下棋要跪坐着,就想赶紧结束了吧』2012年,为了帮助没落的日本围棋锻炼,中国棋院决定邀请日本组一队参加中国围棋乙级联赛。而且中国棋院承诺,日本队要是取得前两名,就可以参加第二年的围甲联赛。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们的客套话而已,实际结果也没太出我们的预料。名为『日中友好队』的日本队经过顽强拼搏,终于避免了垫底的尴尬,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降入丙级联赛。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今年,日中友好队终于获得了丙级联赛第二名,重返乙级联赛。这一百年的中国围棋,简直如梦如幻......
说反了,国运昌才有闲人和闲心去下棋,不然都忙着找吃了,谁去下棋。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弈兴围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