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式太极剑剑(福清康乐太极健身团。

32式太极剑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还没有帐号? 赶紧
用户版块帖子
李德印32式太极剑 这运动助你延年益寿[15P]
UID: <b style='color:#FF
在线时间8434小时
金币55902道行5812原创779奖券541斑龄3道券37获奖0
UID: <b style='color:#FF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表于: 06-21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
  太极剑是太极拳中的一部分,练习太极剑对身体的好处非常多,例如李德印32式太极剑,其含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在太极拳教学时,对太极剑的应用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教程学习一下如何运用太极剑。  李德印32式太极剑是现代的新学派,其创拳目的是为了千家万户都能健康长寿,也将太极剑传遍全世界,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吧!  李德印简介  李德印(1938- )著名太极拳家。河北安新人。  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祖父李玉琳、叔父李天骥习武,受到严格训练,精通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武当剑等武术。  李德印太极拳是我国近代研究的精髓,练习太极剑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有一定的疗效,三高人群练习太极剑不仅有控制的疗效,还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留校负责武术讲师、教学、研究工作。多次担任全国及国际性武术比赛裁判长。  1990年担任国家武术队太极拳教练,取得第11届亚运会太极拳男、女项目的金牌,并指挥了亚运会开幕式中日两国太极拳大型表演。  先后参加了《48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剑竞赛套路》等国家规定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多次担任全国电视教学节目及国际裁判培训班指导老师。应邀赴日本、英国、美国、瑞土、瑞典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讲学传艺。  李德印对太极拳有很大的贡献,其研究出的拳法对当代人有很高的养生价值,长期练习不仅能减缓压力,还能使大脑更灵活。  1999年退休。2001年在海南三亚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应邀担任辅导名家。  长期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很高的国际声誉。曾获“中华武林百杰”“中国武术段位八段”、“全国优秀裁判员” “国际武术裁判”“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北京市大学生武术协会主席。  创拳目的  让太极拳走进大学课堂和千家万户=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体育项目,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却长期被冷漠。不少学校认为它“神秘难学”“江湖体育”不适合大学生拒绝列入教学之中。  李德印却认为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兼修,自然协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现代生活中安全有效的健身手段。做一名中国大学生不了解武术和太极拳是中国体育教育的失误,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菲薄。  在学校的支持下,他把简化太极拳列为学生体育必修课,使大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年就开始接受轻松愉快的太极拳学习。同时在课余开展了“打拳,做操,跑步”为中心的体育活动。  每天清晨和课间随着太极拳音乐翩翩起舞,成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普及内容。两年以后他组织的学生武术队一举夺得了北京市大学生武术比赛的13块金牌和团体冠军。  学校教学之余李德印还热心效力社会活动。从1975年开始,他担任了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和北京市太极拳指导组长的工作。在市体育总会领导下,他团结武术同仁在全市建立了200个太极拳辅导站,培训了上千名太极拳辅导员。  中国自古就有“闻鸡起舞”的健身传统,每天清晨这些辅导员分布在各个公园,广场义务指导群众练太极拳,在现代都市的紧张生活中,为千家万户送去健康和温暖。  为了有力地推动太极拳开展,他邀请作曲家创编了太极拳和太极剑音乐,编写了多种教材,开展了电视教学和全市太极拳交流评优活动。  李德印为太极拳的普及倾注了大量心血,十年如一日地义务指导。他的教学深入浅出,教法生动,热情耐心,连续十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太极拳辅导员,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称他为“辅导员的辅导员”。  不久前北京市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24式太极拳的大型表演,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彼此配合默契,动作优美一致,通过电视转播向全国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让古老太极拳造福当代,传向世界  中国太极拳历史久远,扎根民间,李德印为了探求太极拳的真蒂,他几度拜访少林寺,武当山向修炼高深的主持和道长求教。  为了深入全面领会太极拳,他虚心地向老一辈武术家学习,向李经悟学习陈式太极拳,向徐致一学习吴式太极拳,向孙剑云学习孙式太极拳,向郝家俊学习杨式太极拳和推手,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整理出版了杨式太极剑,武当太极剑,主编了全国第二套太极拳教材四十八式太极拳。在整理编写和教学指导中,他既保留了太极拳的传统特点又把握了现代生活的需要,帮助群众更科学,更方便地学练。  例如他发现不少人打拳中配合呼吸难以掌握,他便仔细研究了太极拳气沉丹田的运气要领,总结出一套在自然平稳的前提下,结合动作和劲力变化,采用拳势呼吸,自由呼吸和调整性呼吸交替运用的规律,帮助一些人克服憋气和浮气现象。  再如他针对多数初学者时间紧,难记难学的状况,编写了分解教学口令,采用动作分解与连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青年人记忆好,贪多求快的特点,他从基本功,基本规格上从严要求。  对年纪大,体质差的人他以鼓励为主,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注重健身效果,区别对待。对一些受门户之见,江湖说教影响的人,他进行武德教育和科学分析,使他们摆脱争强斗胜,妄自尊大,玄虚迷信的心理,他对每个学员都倾注了爱心,把教好太极拳造福大众,看做自己的天职和对社会的回报。  李德印32式太极剑教学  太极剑的基本特点  太极剑是结合了传统太极拳以及剑术的一种独特的太极健身项目。  太极剑作为太极拳系列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剑术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而成。  太极剑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动作柔和、舒缓,美观大方,体静神舒,内外合一。易学易练,运动量适中,祛病延年,健体强身。  基本分类  武当太极剑  陈氏太极剑  杨氏太极剑  招式动作  手眼身法步  1.手型、剑指  1)剑指的正确姿势=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①中食指伸直并拢,向手背方向翘曲。  ②母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撑圆。  2)剑指的作用  ①领劲,例平带、拦剑、云剑等。  ②催劲,例独立上刺、平带等。  ③用剑指直接攻击对方。  ④与剑配合协调,平衡动作。  2.手法  ①一般从右胯经左胯至头上左侧前。  ②护于手腕催劲。  ③以腰带动剑指领劲。  ④定式剑指指向前方,剑指与手臂成一字、剑指于手腕、剑指置于头上左侧前。  3.眼法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剑尖、剑指。  ②动作变化时随身体转动要做到精神贯注、势动神随、神态自然。  4.身型  太极剑同太极拳身型一样,从头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虚领顶劲  头部,上顶颏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摇晃,颈部,肌肉放松、不可紧张、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  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耸肩,不可外张,不可内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扬起。  含胸拔背  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内缩,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紧张,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没胯  腰部,自然放松,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后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跨,不可歪斜,不可晃摇。  收臀开膝  臀部,收敛缩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摇罢。  膝部,自然开活,不可僵直,不过脚尖,不可歪斜。  5.身法=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同太极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不忽起忽落,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完整贯串。  6.步型  有并步、弓步、虚步、仆步、丁步、歇步、独立步、平行步、叉步等。  7.步法  同太极拳,有上步、退步、撤步、盖步、插步、跳步、行步、摆步、扣步、辗步等,转换进退虚实分明,轻灵稳健,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前脚掌先着地,不可重滞突然,重心移动平稳、均匀,清楚,两脚距离和跨度要适当,脚掌和脚跟碾转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  8.腿法  有蹬脚、分脚、摆腿、震脚、后举腿等。要求支撑稳定,膝关节不可僵挺,上体维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  9.剑法要求  要求剑法清楚,劲力顺达,力点准确,身剑协调,方法正确。演练太极剑时要求懂剑法、明剑理,做动作要明白剑法和剑法之间的区别。初学太极剑的人,容易混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太极剑  剑身  首先,练习太极剑最好选择标准的太极剑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带鞘的长剑,但是这种剑款式极多,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以下几个太极剑的标准要求。  第一, 剑身和剑柄剑尾的重量要平衡,测试方法:用右手的剑指(食指和中指)拖住长剑的剑身距护手一寸处的位置,若能平衡则为标准。  第二, 剑尖立地基本不弯,测试方法:将长剑的剑尖朝下立在地上,在手松开的一瞬间剑若基本不弯,则为标准。  第三, 剑身韧度为90度,测试方法:用手指捏住剑尖弯折,若能折到90度且基本不高于90度则为标准,过软过硬都为不宜。  第四, 以太极剑起式的姿势握剑,将剑紧贴手臂的后侧,若剑尖高于耳垂低于眉眼则为适合自己的尺寸。  第五, 标准太极剑的重量一般在600克左右,不同的身高尺寸,剑的重量会稍有偏差一般相差在100克以内。  剑鞘  剑鞘一般以花梨木为佳。  传统的龙泉宝剑便是花梨木的剑鞘,此木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 色泽、纹路美观大方。  第二, 质地细密、结实、耐用。  第三, 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使用的时间递增,用的越久木料色泽越深越光泽。  总之花梨木可以说是有灵性的木材,对于富含传统文化底蕴的太极长剑来说可以说是绝配了。另外花梨木剑鞘的剑相比于其他木料剑鞘的剑价格会稍微偏贵。  再次,长剑依剑脊分为平脊剑和起脊剑两种,起脊剑就是剑的剑脊也就是剑身平面的中间部位是凸起的,平脊剑就是剑的剑脊也就是剑身平面的中间部位是平的。  标准太极剑的剑脊是凸起的,也就是起脊剑。一般起脊剑的价位要偏高一些。  材质  剑身的材质一般以不锈钢、碳钢、锰钢的为主。常见的以不锈钢材质为主,这种剑的好处就是不会生锈,易于保养。  但是有的朋友会对不锈钢剑有些误解,认为不锈钢的剑就是纯不锈钢制作的。其实不然,不锈钢的剑身只是剑身表面是不锈钢,而剑身里面的材料却是铁质的,如此铸造自然有其自身的道理。  第一, 太极剑的韧度的要求,纯不锈钢是无法达到的。纯不锈钢没有韧度无法达到上述剑身标准韧度90度的要求。  第二, 太极剑的重量的要求,纯不锈钢也无法达到。不锈钢属于比较轻的金属,若是纯不锈钢则无法达到600克的标准重量。  另外,锰钢和碳钢都是需要精心保养的金属,此种材质的剑身每次使用之前要用棉布拭擦干净,使用之后再用棉布拭擦,之后上油(机油、核桃油、凡士林油等均可)入鞘,否则便会生锈。  锰钢和碳钢属于较为轻巧的金属,整件的重量会比相同规格的不锈钢剑略轻30克左右,但是并不会影响使用。一般喜欢省事的习剑者还是选择不锈钢剑为宜。  当然选择什么材质的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的。  练剑对身体的要求=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健体强身练习要求  一、初级阶段  1、剑法清楚动作正确演练太极剑,首先要明白各种剑法的特点、要求和动作要领,以及剑法之间的区别。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要根据招式来练习。  2、动作基本连贯要做到动作基本连贯,就需要掌握每次剑法之间的衔接动作。  二、提高阶段  1、速度适宜、节奏明显;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虽无对手,胜对强敌;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2、剑法准确、动作协调在初级阶段只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而在提高阶段则要求剑法准确,不仅要懂剑法,而且要明剑理。  如果剑法比较复杂的,就需要有很好的协调性。所以要怎么做才能把自己的身体做到协调呢?  ①全身放松,以便于协调;  ②以腰为轴,通过腰的转动带动身体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协调;  ③演练太极剑时,要求明白剑提的作用、动作路线,剑指与剑一开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协调;  ④演练太极剑时,还要求注意心的变化,上步时,开始重心先不变,先虚步上步。  然后重心才慢慢变换到下一个动作,重心的变换与定式动作同时到位,要求协调。  演练时感到不协调、发力不顺达,就要检查上下肢动作配合是否合适。  李德印32式太极剑谱  预备式  两脚并立,面向正南,身体正直,眼睛平视,头颈正直,  两臂垂侧,左手持剑,剑尖向上,右手剑指,手心向内。  起势(三环套月)  ①左脚开步;②两臂前举;③转体摆臂;④弓步前指;⑤坐盘展臂;⑥弓步接剑。  要点  弓步时两脚的横向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  1、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要点=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点剑时,要以拇指、无名指和小指着力。  2、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①撤步抽剑;  要点  右脚后撤时,脚前掌先着地,脚尖外撇60°为宜。  ②收脚挑剑;  ③提膝反刺。  要点  左膝要尽量上提,小腿和脚掌微向里扣护裆。左膝要正向前方,与左肘上下相对。  3、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①撤步劈剑;②仆步扫剑。  4、向右平带(右拦扫)  ①收脚收剑;②上步送剑;  要点  上步的方向与中线成30°左右。  ③弓步带剑。  5、向左平带(左拦扫)  ①收脚收剑;②上步送剑;③弓步左带。  6、独立抡劈(探海势)  ①转体抡剑;②上步举剑;③独立劈剑。  7、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①退步提剑;②虚步抽剑。  8、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①转体垫步;②提膝上刺。  9、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① 转体摆剑; ②虚步下截。  要点  右虚步的方向是东偏北约30°;转头目视的方向是东偏南45°;两脚的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  10、左弓步刺(青龙出水)  ①退步提剑;  要点  剑尖指向左前方约30°。  ②转体撤剑;③收脚收剑;④弓步平刺。  要点  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两脚的横向距离约为30厘米。  11、转身斜带(风卷荷叶)  ①扣脚收剑;②提交转体;③弓步右带。  要点=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弓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12、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①提脚收剑;②撤步送剑;③丁步左带。  13、提膝捧剑(虎抱头)  ①虚步分剑;②提膝捧剑。  14、跳步平刺(野马跳涧)  ①落脚收剑;②捧剑前刺;③跳步分剑;④弓步平刺。  15、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①收脚绕剑;②垫步绕剑;③虚步左撩。  16、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①转体绕剑;②垫步绕剑;③弓步右撩。  17、转身回抽(射雁式)  ①转体收剑;②弓步劈剑;  要点  弓步方向和劈剑方向为东偏南约30°  ③后坐抽剑;④虚步前指。  要点  虚步的方向和剑指所指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  18、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①转体移步;②并步平刺。  19、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转体绕剑;②上步绕剑;③弓步拦剑。  要点  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北约30°。  20、右弓步拦(迎风掸尘)=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①撤脚绕剑;②收脚绕剑;③弓步拦剑。  要点  弓步的方向为东偏南约30°。  21、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①撤脚绕剑;②收脚绕剑;③弓步拦剑。  22、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①上步收剑;②转身后刺;③弓步反刺。  23、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①转体收剑;②提脚举剑;③弓步劈剑。  要点  弓步的方向为西偏北约30°。  24、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①落指收脚;②转体举剑;③虚步点剑。  25、独立平托(挑帘式)  ①插步绕剑;②提膝托剑。  26、弓步挂劈(左车轮剑)  ①转体挂剑;②弓步劈剑。  27、虚步抡劈(右车轮剑)  ①转体抡剑;②上步举剑;③虚步劈剑。  28、撤步反击(大鹏展翅)  ①提脚合剑; ②撤步击剑。  要点  撤步和击剑的方向为东北方。  29、进步平刺(黄蜂入洞)  ①提脚横剑;②垫步收剑;③弓步平刺。  30、丁步回抽(怀中抱月)  31、旋转平抹(风扫梅花)  ①摆步横剑;②扣步抹剑。  要点  两脚尖相对成八字形 ③虚步分剑。  32、弓步直刺(指南针)  要点  左脚提起收至右脚内侧后再向前迈出;左剑指先收至腰间,再附于右腕一齐将剑刺出。  收势=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①后坐接剑;②跟步收势;③并步还原。  练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好处  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练习太极剑要求心静用意。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  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  练习太极剑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3.增强呼吸机能  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  4.促进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  长期练习太极剑,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5.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运动  太极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弧线动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运动加强,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锻炼,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6.太极剑的练习对于畅通经络、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李德印32式杨式太极剑  一、杨式太极剑概述  剑是我国古代主要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短兵之王。”其动作轻快潇洒,富有韵律,不但可用于防身自卫,文人雅士还喜欢以舞剑作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借剑抒情的手段,王公贵族则以佩剑的档次作为身份的标志。  剑也被古人作为一种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斩妖驱邪的珍宝。  杨式太极剑,是在杨式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太极剑的动作要领,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演练时,要求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虚实分明,轻灵沉稳,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迂为直,舍己从人,后发先至。  此外,不但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还要“以身运剑,剑神合一”,在劈、点、挑、刺的瞬间,可以适当加快速度,显得更有气势。如果用长剑穗,还要考虑剑穗运转的灵活性与美观性,既要运剑又要运穗。  杨澄甫关于太极剑的题词:“剑气如虹,剑行似龙,剑神合一,玄妙无穷。”  杨式太极剑,其形状与一般武术用剑基本一致,且有长短、轻重、材质、用途等方面的差别。=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常用的金属剑,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硬剑,以高硬度为主,开刃后可劈断三五个铜钱,即所谓“削铁如泥”,这类剑的弹性韧性较差。  另一类是软剑,以高弹性为主,剑身能够弯折180°,可以围腰携带,亦称“腰带剑”,其硬度不如前者,舞动时容易摇晃。  第三类是中硬剑,性能在前两者之间,也是目前常用的武术剑。较好的,要求弯至90°弹回无恙。总的来说,剑分为剑身和剑柄两大部分。  剑身包含剑尖、剑刃(剑锷)、剑脊(剑身纵向的中分线)、剑面(两刃之间的外表面)、剑从(剑脊两边的剑面,即剑面的一半)。剑柄包含护手(剑格)、剑柄(剑茎或剑把)、剑首(剑柄的顶端)。剑首可系剑穗。  杨式太极剑亦称“十三剑”,是以十三字剑法命名的。十三,是以八五之数配八卦五行,实际剑法并不限于十三字,各种著作的说法也不一。  兹列杨式有关著作的几种说法如下  (1)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散手合编》)  (2)劈、崩、点、刺、抽、带、提、搅、压、击、截、抹。(杨振铎《中国杨式太极》)  (3)刺、带、洗、搅、提、抽、挑、压、击、劈、截、点、格。(宋志坚《太极拳学》)  (4)劈、刺、撩、扫、截、挑、拨、挂、崩、点、划、拉、抹。(栗子宜《太极剑》)  (5)劈、刺、撩、扫、挑、斩、截、挂、崩、点、削、抹、搅。(赵幼斌《杨氏51式太极剑》)  以上五种说法,共23字。此外还有云、推、架、拦、砍、扎、钩、剪、豁、抱、穿、圈、裹、捅等,有些是同一剑法的不同用字,对于每种剑法的解释,也不尽一致。  二、杨式太极剑动作名称顺序  杨式太极剑,杨澄甫先生没有著述,但其主要传人所传基本一致,有的分支还传有太极对剑。  其中,杨振铎所传,见谢秉中著《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杨振铎所传,见杨振铎著《中国杨氏太极》;傅钟文所传,见同济大学所印《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赵斌所传,见赵幼斌著《杨氏51式太极剑》;李雅轩所传,见栗子宜著《太极剑》;陈微明所传,见《陈微明遗著汇编》。  府内太极拳所传太极剑动作名称同陈微明所传,其名称如“大魁星”“蜻蜓点水”“拔草寻蛇”“夜叉探海”等,比较接近,是较早的名称。其他几种大同小异,是杨澄甫晚年所定。  杨式太极剑腿法  (一)分脚  两条腿分开一点,然后腿微微弯曲一点,另一边的腿稍微提起一点。  接下来小腿上摆,腿自然伸直,脚面展平,脚不得低于腰部。  (二)蹬脚  支撑腿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上翘,以脚跟为力点蹬出,腿自然蹬直,脚不得低于腰部。  (三)摆脚  一条腿稍微弯曲,然后另一条腿从异侧经胸前向外做扇形摆动,摆幅不少于135度,脚面展平,不得低于肩。  李德印32式太极剑慢  李德印32式太极剑慢练的意义  慢练是太极剑对身体锻炼的必然要求  它不同于其他拳种的技击技术,不以绝对力量和速度赢人,而是讲究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利用虚实变化来避实就虚,造成我顺人背的主动局面,从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出奇制胜。  太极剑采用的劲力,非局部之力,而是贯通全身的协调一致的“整力”,也称为“浑元力”。  此即耄耋能御众之道也!要练好太极剑,先要调体外散乱之势。习练太极剑的人不见得外形很壮实,但是在格斗场上却能赢得干脆利索。一般干力气活的人看起来很壮,却上不得擂台,其原因在于:笨汉本力虽大,但僵而不灵。  避免僵力,要学会灵活运用内劲=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太极剑的实战中,我们也需要避免僵力,要学会灵活运用内劲。  太极剑强调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在练拳过程中,所有动作都与力量运用的方向一致,使周身一家。李亦畲在《架打手要言》中所言:“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  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不外散;欲要精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  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与两膊相系,下与两胯两腿相随。”如此多的要领,这还只是书面形式的表述,在拳架的练习实践中,对头、颈、脊椎一直到腿、脚、臂、肘、手等部位,都有非常严格精细的要求。  在练习拳架、锻炼知己功夫时,必须慢练。只有在慢练的过程中,才能细心对照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太极剑的要领要求。如果动作做得太快,劲力就不能节节贯通,其变化的细微之处就会一带而过,达不到周身一家的目的。  动作慢,有助于我们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俗话说:蚋慢功出细活。”学者必须按要求步骤一招一式进行练习,唯有如此,才能练好太极剑。从主观上讲,当身体的筋骨都处在正确位置时,会感到身体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周身犹如灌了铅一样沉重,想快已是不能。  如果练太极剑动作太快,必有一项或数项动作不合要求,所以动作轻浮、松懈。  调体外散乱之势以后,还要调体内一呼一吸。太极剑的呼吸,与一般人的浅表呼吸不同,它是深而沉的腹式呼吸。只有每个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由外而内的锻炼。而每一个招势要合于呼吸,必须沉着缓慢。如果动作太快,气息则不达于四肢百骸,心意、劲力则不能合于呼吸。  慢练是太极剑注重内外相合的结果  太极剑最重内在锻炼,它除了有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外三合”的要求外,还有“内三合”的要求,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究其根本,就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达到意、气、力的统一和谐。  意,在太极剑中有两重意思一是应用各种正确的要领,在练拳时对自我身体状态控制、修正、调整的过程;二是在技击中,对敌我双方身体状态做出的主观反应,谓之战意,即格斗意识。  气,是中国独有的哲学和医学概念,在太极剑中,指人运用呼吸时的自我感觉和身体的状态。意、气、力的合一是太极剑训练的高级阶段,它要求学者运用正确的要领指导呼吸与力量密切配合,以意领气,以气运力,最终使每个动作都能意到、气到、力到,即意、气、力合一。  炼气,万万不可使拙力,和缓、均匀方可力贯四肢,气达四梢,速则不达。太极剑大师武禹襄先生说:“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其意有四“一者连不断,二者细腻悠远,三者曲折回环,四者均匀和缓。”正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太极剑讲究阴阳相济,既不能涣散无力,又不可用僵死之力。  它的劲力是在身体的位置转变及虚实开合的变化中,配合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形成的整力,也即“浑元力”。发劲如放箭,目不及瞬;而蓄劲如张弓.速则不能圆满。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要搬起一个重物时,要先调整好身体的姿势,放松身体,慢慢地呼吸,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点上,然后发力。这即是意力合一的状态,是精神高度集中的结果。  这一过程,正是太极剑练习中一招一势所应有的状态,不过更完整、更系统化罢了。只有每出一拳一脚,都能配合全身运动,阴阳兼济、形神合一,才能练好太极剑。  如形意不合,偏刚无柔,或偏柔无刚,虽然有太极剑之形,而非循太极之道,那就不是太极剑。要合于太极之理,必须在慢练中,悉心体验劲力与身体外形的配合、变化及运用,而后才能有所得。慢练,是进行太极剑内力修炼的必由之路。  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好处  一、练习李德印32式太极剑强身健体  首先,练李德印32式太极剑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  练习太极剑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  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二、练李德印32式太极剑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它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剑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在全身各部分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  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  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  还有,练太极剑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剑时要求“含肠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等,这说明练太极剑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经常练习太极剑,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  三、经常练太极剑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  对血内胆固醇含量下降,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对动脉硬化的症状大大减轻起着很好作用。  由于神经系统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通过练习太极剑及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  不管是三十二太极剑,还是二十四式太极剑,它们都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亲和的健身运动。  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和医疗方法。  练习李德印32式太极剑修身养性  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是以脏腑为功能基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又认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悲。  又认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悲、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人体情志的变化异常能导致气机逆乱,从而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和伤。  太极前曾被人称之为“知觉运动”,其原因在于其锻练是与人意念感觉分不开的。练习太极剑时,要求人用意念控制人体的动作和内外运转,排除杂念,求得虚静。  据研究,在练太极时,人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使人在练习时把一切烦杂思絮抛在脑后,全神贯注于运动中,故而在练习后不但能使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而且长期锻炼更能让人心胸开阔、情志健康。  李德印32式太极剑养生作用  一、太极剑运动,是当代人养生、健身的首选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总结的至理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然而实践证明“运动必须科学”。人们的健身锻炼,一定要适合其自身的特点。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健身要以“有氧运动为主”。而在诸多运动中,太极剑正是“有氧运动”的一个典范。  它在运动全程中,从不欠氧,并以特有的锻炼形式和呼吸方法,使运动中体内的氧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充,这为行拳中更好地放松其僵硬的肢体和紧张的精神,提供了身心支持的有力保证。  提供了身心支持的有力保证  经常练习太极剑,可以帮助我们缓和不安的情绪,且使我们身心愉悦,轻松自然。  我们说太极剑运动是当代人们养生健身的首选,是因这一运动经过科学的验证表明,它符合现代科学的原理,具有很高的养生强体价值,这一运动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  1、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  2、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以降血压。=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打太极剑来缓解和控制自己的病情。  3、增加唾液,改善消化和吸收,提高胃肠功能,有效防治糖尿病。  4、能显著增大脑波(觉醒波@)的能量,促进左右脑功能的平衡与协调。  5、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6、练拳如浸润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似清泉濯涤心灵,荡涤污浊,改善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一些不良情绪、思虑,性格,增加记忆力与动作的稳定性,改善睡眠的质量,并从太极美育功能中获取更加愉悦的心情与淡定而和谐的心态。  7、更重要的是太极剑运动对人体经络的平衡、扩容,增加通透性,传输性及消除瘀滞阻塞,起到有力的调节与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说,太极剑运动是人们,特别是中老年养生健身运动的首选。只要拳练得法,并把这项运动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必会使人体的正气得以提升。只要正气足,经络畅通,就可使病浊之气及时排出体外,达到良好的养生益寿之效。  在国际上,日本学者对中国太极剑的研究得出:太极剑运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称中国的太极剑是“血管的按摩操”;美国学者对太极剑是“身体的平衡术”,这也正是中医所讲的阴阳平衡。而一代太极宗师王宗岳则更称其为“延年益寿不老春”之拳。  二、动作与呼吸相配合  太极剑釆用腹式呼吸,是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动作的开为吸,合为呼;升为吸,降为呼变换姿势为吸,定式为呼;蓄劲为吸,发劲为呼。这种动作与呼吸自然配合的运动的方式,有利于胸部舒展宽松。  在膈肌上下,升降中,使肺活量加大,吸取自然界中更多的清气。而清气进入肺部之后,一部分与水谷精微之气合成为宗气,积聚于胸中(气海),以补先天之元气,上司呼吸。  另一部分与水谷精微之气合成后,循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输入到血液,转化为营气,行于脉中,以运行血液,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宗气足,肺部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则健旺;营气足,血液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器官就更加旺盛。  李德印32式太极剑养生体现  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剑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剑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  所以说,我们练习是一定要注意适度,不能太急于求成,而伤了自己。  同时太极剑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二、太极剑是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强调全身心的放松。  “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  经络疏通,有益于调节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机能改善。  经络不通,就有不健康的地方,行动不利索、血液不畅通,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太极剑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和虚实转换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疏通经络,激发经内气,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四、太极剑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五、太极剑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结合,而且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  所以练习太极剑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六、太极剑重视人体下盘功力训练,人利于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衰状态。  “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出现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状。  常言“人老先从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现上盛下衰的诸种疾病。太极剑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  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化为精血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  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  太极剑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剑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实践证明,太极剑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练习。每位立志习练太极剑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老年人打太极剑的好处  1、打太极剑由于动作缓慢,动作幅度可控,可以锻炼心肺能力,能够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  2、由于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可以有效的锻炼身体各部位。  李德印32式太极剑教程  李德印32式太极剑包含的三大关系  曲与直  在太极剑中,动作也基术都是非圆即弧的曲线,而剑长三尺是直线,因而必须正确处理好“曲”与“直”的关系。  劲以曲蓄,力以直发,曲蓄可以游刃有余,直发则猝不及防。技击时,如果动作过曲则与对方距离不适:进攻时劲力不易发放到列方,而且动作幅度过大,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防守时易被对方切入压扁而无反攻之力,于己不利。  所以,我们要看清局势,分析好利弊。  动作如果太直,则防守时肢体僵脆没有弹性,进攻时蓄劲不够,发劲不狠,动作呆滞、易为对万所乘。  在“回身平刺” 一式中,当右手剑向前平刺时,右臂应略往回收,如果右臂有多远伸多远,整个手臂就会与剑身形成一条直线,上身重心就会前移,导致重心不稳,若对方变换招式我则不能随机应变,就会处于劣势。  习练太极剑一定要掌握好动作的曲直适度及相应变化,处理好“曲”与“直”这一对阴阳辩证关系。  掌握这层关系,对于我们太极剑的实践练习也有所帮助。  稳与灵  《拳经》讲:“形式沉稳如泰山,身体轻灵似飞鸟。”古谚有“刀如猛虎,剑似飞凤”,说明轻灵是剑的一个重要特点。  太极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稳。灵与稳两者互为阴阳,相互统一,先稳后灵,稳中求灵。稳并非目定不动,而是一种动态之稳、动态平衡,灵并非飘絮之灵,而是有根之灵。=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不稳则发力如无之水,不灵则形式呆板迟滞。在“灵猫捕鼠”、“凤点头”、“犀牛望月”等剑式中,只有下盘稳固,上盘才能轻灵自如。灵亦为轻,稳亦为沉。  若一升俱升,就会造成身体漂浮、下盘根基不牢的弊病,若沉俱沉,就会造成瘫软、萎缩、丢劲的弊病。如“左右托千斤”中,力往上发,但重心要往下沉。  “探海式”中,当右手握剑逆缠向右下方发力刺剑时,右胯下沉,右膝微曲,右脚五趾抓地,同时松左胯提左膝,左手剑指逆缠向左上方掤指发力,形成对称平衡劲。  在“野马跳涧”一式中,在跳跃腾空时,双手捧剑向前上方刺剑发力,裆部要向后向下沉,形成对称平衡劲。  在“劲风假草” 一式中,盘步下蹲,虚领项劲,右手剑逆缠向右下方贴地抹剑,左手剑指逆缠加大向左上方的掤劲,在内劲上对称和谐。  远与近  太极剑相当于对右臂进行了加长,其技击技法依然与太极拳相同。  长者,远也,短者,近也。意有长短,手也有长短,放人意要长,发力手要短。当敌人离我较远时,我用剑击之。  当敌人与我近身时,剑的作用就会大火削减,此时我就要采用贴身靠打,正所谓“挨着何处伺处击”、“合则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开都是手”,不能手里拿着剑就只能用剑,肩、肘、手、胯、腿、脚都是我手中的“剑”,放长护短,练长用短。  只有正确认识太极剑的作用,才能在技法上得以提高,进而“阶及神明”。  如何让练好李德印32式太极剑  一般来说,应该先学太极拳,再学太极剑  在太极剑的行功走架方面,就需要太极拳法的辅助。  从套路角度看,太极剑的动作要领,包括一些动作,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  从技击角度看,太极剑是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  剑法对于拳法来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剑让我们的手臂长度得到了延伸。  练习太极拳要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迂为直,舍己从人,后发先至,太极剑依然。  《庄子·说剑》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这正是太极拳、剑技法的生动描述。  虽然不能说庄子讲的就是太极剑,但可证明,中华武术随着道家哲学的产生,早就蕴涵着太极拳、剑的原理和风格。  从上面庄子的言论中就可以看出,太极拳法和剑法是源远流长的。  所以,打好太极拳的基础,是练好太极剑的重要条件。  早期练武,不学好太极拳,师傅是不教剑的,也不可能练好。当然,如果纯粹为了健身,也可以先学太极剑,但要对各项要领严格要求,仔细琢磨,循序渐进,防止舞蹈化或体操化。  学习太极剑,也和学拳一样,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欲达“形似”,除了“模仿”之外,一是要追求要领,二是要了解用法。要领是用法的保障,用法是要领的根据。  要明白“为什么”,才能融会贯通。为此,必须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学拳容易改拳难,切不可失之过急。  过去教拳,师父带徒弟,一个动作要练好长时间才能继续,现在多用办班形式传授,难免夹生,学完后要不断钻研改正。  能在一年内把动作逐渐改正确,就算快速了。若不继续请教追究,必然越练越走样,甚至无法挽救了。  在练习太极剑要追求高境界=1001) window.open('/uploads/.jpg');" style="max-width:1001max-height:1601"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1001)this.width=1001;" >  所谓“神似”,即在动作正确的基础上,进而追求太极剑的意境、神韵、气势、风格,并追求其文化和精神内涵。  不但要注意每个动作的身法步法剑法,还要注意某些整体要求。全身放松柔顺,呼吸自然深长。  太极拳演练要速度均匀,太极剑则可以在劈、点、挑、刺的瞬间,适当加快速度,显得更有气势(并非必须如此)。如果用长剑穗,还要考虑剑穗运转的灵活性与美观性,既要运剑又要运穗。  神似的重点是意念锻炼,不但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还要“以身运剑,剑神合一”,进而身心两忘,纯以神行。凡此种种,已经进入“功夫无息法自修”的阶段了。  杨澄甫先师有个太极剑的题词:“剑气如虹,剑行似龙,剑神合一,玄妙无穷。”此即神似的要求。  这个题词,我们首见于《武林》杂志1983年第11期,不知何时为谁题写。显然,它是别人代先师所题,杨澄甫先师的文化不高,没有这样的书法水平(有人说先师不识字,不是事实)。  从笔迹分析,可能是陈微明先生代笔。不管怎样,我们把它看作“杨澄甫先师论剑术”还是可以的。  太极剑法博大精深  纵观中华剑术的发展及其文化蕴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剑是流动的诗歌,剑是传神的书画;剑是逸士高道的伴侣,剑是闲云野鹤的象征。  实际上,剑也被古人作为一种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斩妖驱邪的珍宝。《新唐书》本传称,“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  吴道子观看了裴旻舞剑后,“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壮观。道子平生年画,得意无出于此者”。  裴旻舞剑能与“诗仙”李白和“草圣”张旭并列,使“画圣”吴道子得意而落笔生风,创作出平生最好的作品,其艺术魅力,可想而知。  太极剑术,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新的腾飞,在全民健身运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放异彩。  结语:综上所述,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招式招法都包含着养生的意义,长期练习不仅对心血管有作用,健身的效果也很显著。年轻人打太极剑的好处更多,特别是现在生活压力每天都在破坏我们的身体,因此练习一下可以改变亚健康的状态。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js脚本,无法发帖,请修改浏览器设置,支持js脚本并刷新页面后再发帖!
Powered by &Copyright Time now is:11-30 17:42 &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2式太极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