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7的dce-5s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8|回复: 0
经典再现,原力长在:《星球大战》概念设计缘何不朽
剧透等级:无剧透
有位朋友在微信上抱怨,嫌《原力觉醒》的机械设定炒冷饭。但对这“炒冷饭”,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说支持,我就明确告诉你这点。
概念设计,向来不以时代新旧论成败,能够顶得住时间冲刷而始终屹立不倒的名作,多得很。有一点是很明白的——《星球大战》在1977年的成功绝对离不开优秀的概念设计和超前的特效手法,而说到它的概念设计,有三个人不能不提。
第一位自然是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本人,虽然他自己并不是专职的概念艺术家,但对影片的清晰定位促使他将概念设计列为了影片前制阶段的重中之重。为此,他在1974年11月亲自登门造访了CBS电视台的动画师拉尔夫·麦克奎里(Ralph McQuarrie),请他出面为《星球大战》担纲艺术概念设计任务。
fWgJUFWH_1B3UDGcVwGtT2HROs61ZHln7qCYQb7VQRxJAwAA6AMAAEpQ.jpg (141.32 KB, 下载次数: 0)
fWgJUFWH_1B3UDGcVwGtT2HROs61ZHln7qCYQb7VQRxJAwAA6AMAAEpQ.jpg
05:02 上传
乔治·卢卡斯与《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使用的模型道具。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在面会期间,卢卡斯用蓝色圆珠笔画了三张极其潦草的速写:一架在球形驾驶舱两侧装有太阳能板的“帝国战机”,一架机翼呈X型的星际战机,还有一个形似烂土豆的球形空间站——后来成为星战符号的TIE战斗机、X翼战斗机和死星,都源自卢卡斯的手笔。
oEPnostJcIc3VMIN862X6MqDPZ-CJgxpyL22xzfX_O7oAwAA_wAAAEpQ.jpg (17.65 KB, 下载次数: 0)
oEPnostJcIc3VMIN862X6MqDPZ-CJgxpyL22xzfX_O7oAwAA_wAAAEpQ.jpg
05:02 上传
乔治·卢卡斯面会拉尔夫·麦克奎里时,手绘的三幅概念草稿。左起:帝国TIE战斗机、X翼战机、死星:,作于1974年11月。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第二位,也就是拉尔夫·麦克奎里。他比卢卡斯大十五岁,是一位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拿大移民后裔。迫于大萧条的压力,他刚一出生便随父母迁往蒙大拿州毕林思附近祖父母的农场,在那儿住到了十岁。毕林思有一处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机场,是麦克奎里和小伙伴们探险的好去处,尽管他极度恐高,飞机仍给他带来了无上的视觉享受。高中毕业之后,麦克奎里到西雅图半工半读进修工业制图,做过钣金,并在波音公司谋了个航空制图员的职位。1969年,他又在洛杉矶的CBS电视台找了一份和阿波罗计划相关的工作,为赛璐珞动画绘制背景幕和火箭等运动物体。
4k-yw-Mq3VlTrm_4pX8cqppcK85TgA3vvhJHVuzdG7_TBQAA5wMAAEpQ.jpg (63.38 KB, 下载次数: 0)
4k-yw-Mq3VlTrm_4pX8cqppcK85TgA3vvhJHVuzdG7_TBQAA5wMAAEpQ.jpg
05:02 上传
拉尔夫·麦克奎里为《帝国反击战》中千年隼号降落在云城停机坪的一幕创作蒙版绘景;他不仅参与概念设定,还是一位出色的绘景师。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与卢卡斯详谈之后,麦克奎里立即同意参加《星球大战》的概念艺术设计工作。在他的生花妙笔下,诞生了星战迷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机器人角色C-3PO与R2-D2,此外,他还根据卢卡斯手绘的潦草速写,对“死星”战斗空间站的概念设计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修改打磨与深化,几易其稿,终于设计出了一颗灰暗的“死亡之星”。他在航空工业积攒的丰富经验也让这些空想机械设定在想象力、功能性和真实性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这种建立在可信合理基础上的奇想妙感,至今仍是星战迷们津津乐道的主题。
r1sx6HlCU89tGsTheuRTr5OXmTRhFofzHYL_YeFLZqXeAwAA4wEAAEpQ.jpg (45.14 KB, 下载次数: 0)
r1sx6HlCU89tGsTheuRTr5OXmTRhFofzHYL_YeFLZqXeAwAA4wEAAEpQ.jpg
05:02 上传
麦克奎里绘制的R2-D2和C-3PO概念画,第二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vTngrRsuLRY8k8Kuh-6_cfxAZs73DiBzdu0NH9jQ2GuQAQAA4AEAAEpQ.jpg (50.4 KB, 下载次数: 0)
vTngrRsuLRY8k8Kuh-6_cfxAZs73DiBzdu0NH9jQ2GuQAQAA4AEAAEpQ.jpg
05:02 上传
三个好汉两个帮——麦克奎里绘制的星战概念画,左起:汉?索洛、一位无名女孩(后来卢克?天行者的原型参考之一)、丘巴卡、第一稿的C-3PO和R2-D2。绘于日,背景包含了义军星际战机和死星。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对麦克奎里的精彩设计,另有一人功不可没,这就是他的设计助手约瑟夫·约翰斯顿(Joe Johnston)——这位得州土佬为星战世界贡献了AT-AT和AT-ST等经典机设,并且以卢卡斯的速写为原型,和麦克奎里一起打磨完善了X翼战机和TIE战斗机的设定;最重要的是,他还在同袍柯林·坎特维尔的设计稿基础上大胆创新,敲定了“千年隼”号货运飞船那脍炙人口的造型。
ypdfKL4WCz0MOMRfGgHAStZRAN4Q_4g-ZTPW8xVwmmFYAgAAjwMAAEpQ.jpg (224.58 KB, 下载次数: 0)
ypdfKL4WCz0MOMRfGgHAStZRAN4Q_4g-ZTPW8xVwmmFYAgAAjwMAAEpQ.jpg
05:02 上传
1975年5月,约瑟夫·约翰斯顿大幅度修改了坎特维尔设计的海盗飞船,将它便成了一个扁扁的圆形飞船,这就是后来的“千年隼”号。麦克奎里根据他们不同时期的设计,绘制了这三幅莫斯-埃斯利太空港中海盗飞船的形态变迁,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版草图、第一版彩图、第二版(千年隼号)彩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OdwLKT_mpjBNXrMJ0XIf-uLAOWDGEQ-xo80xnEMrC2xYAgAAkQEAAEpQ.jpg (69.56 KB, 下载次数: 0)
OdwLKT_mpjBNXrMJ0XIf-uLAOWDGEQ-xo80xnEMrC2xYAgAAkQEAAEpQ.jpg
05:02 上传
1976年,手持X翼战机和TIE战机的概念模型的约瑟夫·约翰斯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在设计与特效行当摸爬滚打十几年后,约翰斯顿后来还拿起了导演筒,执导了《十月的天空》(1999)和《美国队长》(2011)等影片。
y0-QIWijEIFNWWnu8h3TACjg62ZDERqLlQjAoQG2XKtYAgAAjQEAAEpQ.jpg (55.67 KB, 下载次数: 0)
y0-QIWijEIFNWWnu8h3TACjg62ZDERqLlQjAoQG2XKtYAgAAjQEAAEpQ.jpg
05:02 上传
2014年,与《美国队长》电影主演克里斯·埃文斯在美队拍摄现场。图片来源:/
设计完成,模型也做出来了,那么,在那个电脑动画技术远不如现在完善的年代,该如何在胶片上将这些飞速运动的战舰战机和背景物件组合在一起呢?卢卡斯是一个极度追求速度感的影人,《星球大战》全片最后的高潮戏便是一场发生在死星堑道内的高速追逐战。在这些镜头中出现的死星全景、堑道和双方星际战机均为微缩模型,需要先在蓝幕前拍摄活动物件(如星际战机),再利用活动遮罩手法合成到另行拍摄的背景画面中去。
EV8Xp8QQCJTDPGUc8W972-DcLsUq4272XFZ1qH9KthXgAgAALgIAAEpQ.jpg (101.09 KB, 下载次数: 0)
EV8Xp8QQCJTDPGUc8W972-DcLsUq4272XFZ1qH9KthXgAgAALgIAAEpQ.jpg
05:02 上传
约瑟夫?约翰斯顿根据麦克奎里的设计稿,绘制的死星堑道局部设定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在当时,合成如此之多高速运动物件的镜头是史无前例的,在成熟的蓝幕分光合成手法基础上,特效部门必须要更进一步——他们得保证各物件既能协调高速运动,也要与背景画面中的物件完全契合。为此,工业光魔的视觉特效总监约翰·戴克斯特拉(John Dykstra)和师理查德·艾德龙(Richard Edlund)革命性地结合了电脑操控技术和动作控制摄制系统,推出了被称作“戴克斯特拉弗莱克斯”(Dykstraflex)的全新系统。这套系统除了能够控制摄影机机身的运动外,还能控制摄影机的焦距。
iQhtezUGsFASCvJiuX5L8Kc5kaDo-RuBQOMINc3KFMtwAwAA9AEAAEpQ.jpg (59.39 KB, 下载次数: 0)
iQhtezUGsFASCvJiuX5L8Kc5kaDo-RuBQOMINc3KFMtwAwAA9AEAAEpQ.jpg
05:02 上传
约翰·戴克斯特拉(左一)正在《星球大战》片场调试动作控制摄制系统。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运动控制系统在当时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14年,爱迪生手下的摄影师詹姆斯·布劳特甘便设计出了运动控制系统的雏形,后经戈登·杰宁斯和约翰·惠特尼等人步步革新,这项技术已在《霸王妖姬》(1949)和《2001:漫游太空》(1968)等影片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但由于工业光魔的“戴克斯特拉弗莱克斯”是第一种适合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动作控制摄制系统,因此它也常被误称为“第一台”运动控制摄像机。(顺带一提,虽然卢卡斯在拍摄过程中一直抱怨戴克斯特拉的这套系统太费钱,但实际上它的造价并不高,戴氏使用的只是一台经过改造的老旧二手摄影机。)
至于那些不那么“快”的特效镜头——如《星球大战》中丘巴卡和C-3PO在“千年隼”号上玩的全息异兽战棋和《帝国反击战》中的咚咚兽以及AT-AT的步行镜头,是由特效艺术家菲尔·提佩特(Phil Tippett)用定格动画手法完成,再合成到成片中去的。
CIMAxeifMBT_ND_T_4t5SCfzjnijlQBNRRVK1u_p9sJYAgAAjwEAAEpQ.jpg (55.48 KB, 下载次数: 0)
CIMAxeifMBT_ND_T_4t5SCfzjnijlQBNRRVK1u_p9sJYAgAAjwEAAEpQ.jpg
05:02 上传
二十八岁的菲尔·提佩特正在为《帝国反击战》拍摄AT-AT的定格动画镜头。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XN3_l2LuukS92uJu_uThnUTthZwWZwTv3C2ArPrrFFywBAAAowIAAEpQ.jpg (45.97 KB, 下载次数: 0)
XN3_l2LuukS92uJu_uThnUTthZwWZwTv3C2ArPrrFFywBAAAowIAAEpQ.jpg
05:02 上传
年过六旬的菲尔?提佩特(右一)在为《原力觉醒》准备全息异兽战棋定格动画所需的乳胶可动模型。另外两位长者也是参与过星战系列的厉害人物,左一为定格动画师炅?伯格,中为特效技师丹尼斯?缪伦(《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提佩特和卢卡斯一样,是美国特效大师雷·哈里豪森的影迷,他七岁时看了哈里豪森的名作《辛巴达七航妖岛》,便立志投身电影特效业界,终于在工业光魔大放异彩。后来还参与了《屠龙记》和《铁甲威龙》,并为《侏罗纪公园》的恐龙设计了动作模式。
1-InpsYyEzk6Mzt9GNw3rR3tToyZIRuRPwQuXoOkfGjoAwAA1QIAAEpQ.jpg (68.99 KB, 下载次数: 0)
1-InpsYyEzk6Mzt9GNw3rR3tToyZIRuRPwQuXoOkfGjoAwAA1QIAAEpQ.jpg
05:02 上传
十六岁的菲尔·提佩特(左)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偶像雷·哈里豪森(右)。两人用两只手指头亲切握手。据前者回忆,他们这是在进行只有恐龙迷才熟悉的“暴龙式握手”。摄于科幻收藏家福莱·艾克曼的宅第,1967年。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这些不世出的特效英杰不懈努力,终将《星球大战》铸成了电影特效史上的一座丰碑,也确立了工业光魔在此后三十年间的深远影响力。而这一次《原力觉醒》在很多机械设定上参考旧作,实属明智之举——既从剧情传承上说得通,也能照顾旧作影迷的口味。
当然,剧组也不是躺在前人成果上照单全收:例如,第一秩序的TIE战斗机涂装更加酷炫,还有了供王牌机组乘坐的双座型;而抵抗组织方面,新的T-70型X翼战机在继承经典造型的基础上,一些细节甚至参考了麦克奎里当年未被卢卡斯采纳的初期设定稿,看得笔者下巴都掉了。
INd0XsTW0q27GOy7P8LI3uM9YM1jNO5VDuVGVh7SU32UAgAAcwEAAEpQ.jpg (73.58 KB, 下载次数: 0)
INd0XsTW0q27GOy7P8LI3uM9YM1jNO5VDuVGVh7SU32UAgAAcwEAAEpQ.jpg
05:02 上传
麦克奎里为《星球大战》中死星堑道追逐战绘制的初期概念画,注意X翼战机的造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9k_slAxTtphdHDFILK-b-F7P56ZQsuNwSmwePSXgrThYAgAAeAEAAFBO.png (178.34 KB, 下载次数: 0)
9k_slAxTtphdHDFILK-b-F7P56ZQsuNwSmwePSXgrThYAgAAeAEAAFBO.png
05:02 上传
《星球大战》影片中出现的T-65B型X翼战机造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l3M-1uvV6T8BFwSW3i-izP4Sp1dpTCeqee8T0VeLz4xYAgAAYwEAAFBO.png (110.18 KB, 下载次数: 0)
l3M-1uvV6T8BFwSW3i-izP4Sp1dpTCeqee8T0VeLz4xYAgAAYwEAAFBO.png
05:02 上传
《原力觉醒》中,抵抗组织使用的T-70型X翼战机,很多细节还原了麦克奎里初期概念画的设定。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为暖心的一个小细节是全息异兽战棋的再现——《原力觉醒》剧组为了致敬这个经典画面,特地邀请提佩特先生出面,由他指导艺术家们再度用定格动画来制作异兽战棋游戏桌启动的镜头。
菲尔·提佩特第一次制作异兽战棋游戏桌启动镜头时只有28岁,现在,他已是64岁的老人了,仍然为星战系列制作这个镜头。视频来源:作者提供
新片要看,经典旧作的设定也不妨重温——在《原力觉醒》大步向中国市场走来的同时,果壳阅读也厚积薄发,早为各位爱好星战的看官备下豪华盛筵。其中,由乔治·卢卡斯亲自作序的正传三部曲小说已经整装待发,紧接着还会出版前传三部曲、帝国与义军三部曲、索隆三部曲和达斯·贝恩三部曲等重磅力作。对星战世界的机械设定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终极视觉指南》、《完全载具图解》和《终极图鉴》等图鉴作品。承蒙果壳阅读的信任,我本人也担任了《死星完全图解》一书的翻译工作。
希望这些书籍能伴您走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原力与你同在。(编辑:Stellasun)
附录:《星球大战》系列概念设计画
rXZhd8NwDUJC8XzoJsTO88CU435KHswgCzKf7BUTZc3eAwAAKAIAAEpQ.jpg (48.33 KB, 下载次数: 0)
rXZhd8NwDUJC8XzoJsTO88CU435KHswgCzKf7BUTZc3eAwAAKAIAAEpQ.jpg
05:02 上传
汉?索洛等人在死星走廊里与帝国冲锋队员对峙,一场光剑大战在即。拉尔夫·麦克奎里绘于日。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qXkn5p8Znvb7whjEeFVC4U0dRwfmE0Q6kcIz4iv_N__eAwAA4wEAAEpQ.jpg (32.38 KB, 下载次数: 0)
qXkn5p8Znvb7whjEeFVC4U0dRwfmE0Q6kcIz4iv_N__eAwAA4wEAAEpQ.jpg
05:02 上传
麦克奎里为塔图因双阳下的莫斯-艾斯利太空港绘制的概念画。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cC2eWwBgQDbv7idUyD_DcE9saVoUd-JBBwEc2s7xNXsgCgAATAUAAEpQ.jpg (40.64 KB, 下载次数: 0)
cC2eWwBgQDbv7idUyD_DcE9saVoUd-JBBwEc2s7xNXsgCgAATAUAAEpQ.jpg
05:02 上传
麦克奎里为银河帝国首都奥德朗绘制的概念画,由于预算原因,这颗帝都星后来被改成了暗中支持义军的行星,成了死星的炮下鬼。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0YpUzQmZqW2LKaT8U6jKOf7wVklJayyrmKRulE15MqaVBgAANAMAAFBO.png (402.15 KB, 下载次数: 0)
0YpUzQmZqW2LKaT8U6jKOf7wVklJayyrmKRulE15MqaVBgAANAMAAFBO.png
05:02 上传
麦克奎里为贾瓦人的沙地蠕行车绘制的概念画。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麦克奎里为《帝国反击战》绘制的概念画,描绘了在霍斯行星骑着咚咚兽巡逻的卢克·天行者。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麦克奎里为《帝国反击战》中霍斯之战绘制的概念画。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1981年2月,卢卡斯完成了《绝地复仇》的第一份剧本草稿,这是麦克奎里根据草稿设定绘制的概念画,展现了位于银河帝国首都行星哈德·亚巴顿轨道上的双子死星。不过,后来新死星数量被削减为一颗,帝都星则从剧本里删去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约瑟夫·约翰斯顿为TIE战机绘制的细节概念设定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约瑟夫·约翰斯顿绘制的帝国歼星舰概念画。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模型设计师柯林·坎特维尔设计的第一版海盗飞船停泊在帝国首都奥德朗的云城码头,约绘于日。后来奥德朗被改为支持义军的星球,而云城的概念则转用到了《帝国反击战》中的贝斯平。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约瑟夫·约翰斯顿为帝国全地形装甲载具(AT-AT)所绘制的初期设计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约瑟夫·约翰斯顿为帝国单兵侦察载具(AT-ST)绘制的设计稿。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来源:果壳网《星球大战8》拍摄正式结束 已投入后期制作
腾讯娱乐讯(文/嘟嘟) 北京时间7月23日,据来自外媒的报道称,由莱恩·约翰逊执导的《星球大战8》(Star Wars: Episode VIII)目前已经结束拍摄。当地时间本周五(7月22日),“星球大战”在官方账号上宣布了《星战8》拍完的消息:“完成了最后一幕的拍摄!《星球大战8》正式拍完了,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分享这部影片了。”据悉,这部由黛西·雷德利、约翰·波耶加和主演的《星球大战8》在拍完以后,导演莱恩·约翰逊将跟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迅速投入该片的后期制作中。《星球大战8》将于日上映。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新增频道,汇聚全球电影资讯、好片推荐,更有全国通兑电影票,好莱坞原版电影周边送不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haichuanlei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球大战7 原力觉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