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备军师的刘备是现在的哪里人

三国中真正白手起家的人不是刘备,而是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荆州霸主!-百家号
摘要:刘表,字景升,是三国时期的大名士,“八俊”之一。时逢荆州大乱,各地宗帅群起割据。孙坚北上,先借口军士闹事,砍了刺史王睿。在这种局面下,刘表临危受命,单骑进了宜城,然后听了名士蒯越的建议,请五十五名宗帅
刘表,字景升,是三国时期的大名士,“八俊”之一。时逢荆州大乱,各地宗帅群起割据。孙坚北上,先借口军士闹事,砍了刺史王睿。在这种局面下,刘表临危受命,单骑进了宜城,然后听了名士蒯越的建议,请五十五名宗帅来吃饭,一口气砍下五十五颗人头,荆襄悉平。这种胆魄和见识,百代历史少有!然后刘表南抚夷越,东拒孙氏,北和袁曹,当起了土皇帝。为什么一看三国,大家会发现荆州的人才那么多呢?很大一个原因,是刘表非常会治理州部,且他本身就是文化人,修养甚高,所以连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都跑了去南阳躬耕(其实是避难,天下各处战火不断)。同时刘表手下人材济济:蒯越、蒯良、蔡瑁、张允,都是高才名将。《三国演义》把蔡瑁,张允写成了酒囊饭袋。实际上,如果他们真是废物,为什么周瑜急于要除了他们呢。刘表唯一的失策,源于他的文人气太甚,重感情。他把个发小儿黄祖放在江夏要冲之地,而黄祖一介武夫,要勇无勇,要智更无智,大好地段给他真是白搭了。刘表其人没什么野心,取天下之志更是想都没想过,他只想家族平稳,固守一方。因此,他错失了官渡大战的好时机,没能北伐(郭嘉早就料定刘表不会北伐),否则曹操是很难统一北方的。等到了老年,刘表更是被两个儿子和蔡氏的家务事搞的筋疲力竭,早早便去世了。倘若他多活个十年,想必曹公的荆州也不会拿的那么顺利。东汉末年刘备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小的时候,一无所有。近似于乞丐,刘备的父亲死的早,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不过刘备最后能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朋友的力量。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刘备的朋友到底有多少?
早先,刘备曾在叔父刘元起的资助下,去河北大儒卢植那里读书,卢植的名望大高,学问也大。在卢植的栽培下,刘备进步很大,尽管读书不怎么样,但是对于贵族那一套吃喝玩乐,刘备门清。史书上说刘备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时候刘备结交了公孙瓒,此人对刘备的仕途很有帮助。
不久刘备毕业了,不是刘备不想念书,而是卢植受到皇帝的任命,到别的地方去做官,那时候刘备入学没多久,不久学上不成了,就回家帮助父母去卖草鞋。而那位贵族公子公孙瓒,因为家境不错,不久担任了地方官吏。
刘备虽然卖草鞋,但是个有理想的人,不久便一边卖草鞋,一边想着自己的宏图大志。曾经刘备小时候就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刘邦那样的人一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这时候,他又结交了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由于刘备气度恢弘,做事有板有眼,因此有很多豪侠子弟争着和刘备交朋友。不可否认,后来的关羽张飞简雍等人都是这时候的玩伴。
刘备为人厚道,又不信邪,因此一路处处交友。曹操打徐州的时候,因为残暴,徐州牧陶谦到处找人营救,可惜总是没人愿意帮忙。这个情况让人非常痛苦,此时此景,刘备毅然愿意挺身而出,只带着三千兵马和关张赵子龙前去营救,巧的是曹操内部出了状况,曹操急急忙忙带人往家赶,此处变卖给了刘备一个假人情。
刘备的举动让很多人钦佩,就连陶谦也建议刘备做州牧。不过刘备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不久陶谦病死,大家纷纷让刘备做州牧,刘备无奈只好照做了。从此毫无根基的刘备渐渐有了立足之处。
不过前进的道路总是有些磕磕碰碰的,不久刘备收留了和曹操交手的吕布。吕布依靠陈宫,结果偷袭了正在攻打袁术的刘备的徐州,徐州失守,不过很多人看重了刘备的义气,继续跟着刘备闹革命。
刘备的朋友圈子很多,具体地说有四类:
其一,发小,涿州的老少爷们。代表人物张飞简雍等人,这些人跟着刘备出生入死,打了很多硬仗,最后都成了刘备的铁杆粉丝。
其二,受到刘备精神的感染,成为刘备集团最可相信的力量。这些代表人物是关羽赵云等人,他们是刘备的铁哥们。刘备是个有人格魅力的政治领袖,许多刘备的敌人,最后都被刘备说服。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做平原县令的时候,当地有个村民刘平一向看不起刘备,就派刺客去行刺刘备,但看到刘备如此光明磊落,居然感动得和刘备成为好友,最后把刘平交代的事和盘托出。
其三,文人圈的朋友。刘备不仅是武将的龙头老大,在文人圈子里口碑也好。在荆州士人中,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都是当地的名流。这些人知道刘备进驻荆州的新野县,纷纷前来向刘备推荐能人,比如司马徽就曾经把诸葛亮、庞统推荐给刘备。当时人说: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最后诸葛亮庞统等人果然投奔刘备。刘备待人真诚,对于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刘备居然三顾茅庐,因此当时的文人都对刘备大为赞赏。而且带来的积极意义也很明显,史书上说:“荆楚群士从之如云”。
其四,还有刘备曾经在一起工作的人,比如徐庶,这个人曾经跟着刘备干,后来成为曹操的手下。不过对刘备总是念念不忘。徐庶在临走前曾经给刘备推荐了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才让刘备最终成就了鼎足天下的梦想。另外一个叫袁涣的人,是个大才子,后来成为吕布的阶下囚,吕布准备了上好的酒菜,把袁涣请来,让他骂刘备。可袁涣不答应,吕布大怒,拔出佩刀威胁袁涣:“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说:“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於彼。”宁愿一死,也不愿去骂刘备,可见刘备的好在当时人心目中根深蒂固。
刘备最终能够成就一方霸主,不仅因为自己能够善于识别人才,而且还在于他这个人非常仁厚,善于关心他人体贴他人,能够把这份恩情渗透到对方的骨子里,所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生死与共不离不弃,诸葛亮一直到死对刘禅仍然竭力辅佐。在中国刘备的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已成为至理名言,成为很多统治者驾驭臣民的座右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12人探索导读:本文是小编整理关于"三国刘备人生大悲剧 悔恨联孙拒曹有始无终【图】"的网络资料,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阅读下面文章。  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关羽身上。我也曾有过类似看法,现在再次研读《三国志》,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再说,我也曾怀疑诸葛亮也许对“联孙拒曹”战略有过改变,现在仔细考察,怀疑也缺乏事实根据,不能成立。  刘备屯兵新野时,考虑到手下缺少为之出谋献策之智囊,希望把徐庶招纳帐下,徐庶推荐了诸葛亮。刘备至南阳隆中拜访,第三次才相晤。诸葛亮对当时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应对计谋,刘备听了,心悦诚服,从此就重用诸葛亮。用刘备自己的话来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见其亲密之程度,已须臾不可分离矣。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