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去小莉看世界界有什么好处

16年第46期
电子价:¥10
16年第44期
电子价:¥5
16年11月下
电子价:¥9
16年第91期
电子价:¥4.9
16年11月下旬刊
电子价:¥4.9
16年第44期
电子价:¥6
16年12月号
电子价:¥15
16年第22期
电子价:¥20
电子价:¥4.9
已有763人购买
16年10月号
16年11月号
16年11月号
16年11月号
16年第11期
16年11月28日
电子价:¥2纸版价:¥3
16年第3291期
电子价:¥2纸版价:¥2
16年11月号
电子价:¥10纸版价:¥20
16年11月24日
电子价:¥0.8纸版价:¥1
16年11月下
电子价:¥6纸版价:¥12
16年11月中
电子价:¥9纸版价:¥12
电子价:¥1.9纸版价:¥5
16年第283期11下
电子价:¥6纸版价:¥12
16年第46期
电子价:¥3
16年第43期
电子价:¥6
16年第45期
电子价:¥6纸版价:¥13.6
16年11月号
电子价:¥7纸版价:¥18
16年第47期
电子价:¥4
电子价:¥9.8
16年第36期
电子价:¥4.5
16年第48期
15年第33期(
电子价:¥4
电子价:¥10
16年第36期
15年第33期(
15年12月号
原价:¥60
秒杀价: ¥50
原价:¥28.8
秒杀价: ¥20.16
16年11月号
电子价:¥3
16年11月号
电子价:¥8
16年11月号
电子价:¥21
16年6-9月合刊
电子价:¥3.98
16年第32期
电子价:¥5
九州出版社
电子价:¥3纸版价:¥24.8
电子价:¥3
电子价:¥3
新华出版社
电子价:¥3纸版价:¥29.8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电子价:¥3纸版价:¥26.8
中国华侨出版社
电子价:¥3纸版价:¥25
电子价:¥4纸版价:¥33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电子价:¥4纸版价:¥28
哈尔滨出版社
电子价:¥6纸版价:¥26.8
沈阳出版社
电子价:¥7.9纸版价:¥29.8
哈尔滨出版社
电子价:¥8纸版价:¥23.8
中国纺织出版社
电子价:¥3纸版价:¥29.8
电子价:¥7.9
电子价:¥2.5
电子价:¥5
电子价:¥4
电子价:¥3
电子价:¥5
特价: ¥10
北京含章行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特价: ¥6.93
北京含章行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特价: ¥6.93
电子价:¥3
北京真心英雄国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电子价:¥4.99
湖北她品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
电子价:¥2.88
北京真心英雄国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电子价:¥4.99
湖北她品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
电子价:¥9.98当前位置: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D.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B中不合逻辑,应是“继承和发扬”;C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D中说法不合事理,应是“鼓山的夏天,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主要考查你对&&病句辨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病句辨析: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省市的中考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因而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凡是表达意思不能做到简明、连贯、流畅的句子,就叫病句。病句辨析就是对这些句子的辨别和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残缺等。例: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解析:前半句省主语,后半句不能再省主语。如用“声音”做主语,可将“了”改为“的”,如用“我”做主语,可删去“使”。(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解析:这个句子主语的中心语是并列词组“任务和工期”,它和谓语中心语“沉重和紧张”搭配不当。应当分开说:“任务艰巨,工期紧张”。(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面,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例: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解析:这个句子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状语,其中的“频繁”应放在动词“播送”前面。(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例: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解析:这个句子把两个介宾词组杂糅在了一起,句子的结构混乱。可以改为:明天,在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或者: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意思的表达,互相矛盾。(6)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缺少呼应,或者误用关联词语,都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7)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等。 病句辨析方法:病句辨析题的考查类型较多,但不管哪种出题形式都意在考查对句子整体结构正确与否的辨别,做题中我们常用的辨析方法有:一、使用语感审读法辨析病句语感审读法是指:在审读的过程中,调动语感,感知病因,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辨析或修改。病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辨析:例句中的“不管……都……”不合表达习惯,“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或未然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的或已然的。因而此句有语病,可将“不管”改为“尽管”。二、使用结构紧缩法辨析病句结构紧缩法是指: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病句,都可以用此法去辨析。病句: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辨析:运用提取主干法,将主干变成“‘生物入侵’是‘物种’”,由提取的主干可知,该句的主语和宾语不搭配。三、使用逻辑分析法辨析病句有的病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只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去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病句: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该给以严厉打击。辨析: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四、使用标志识记法辨析病句标记识记法是指:识记病句的常见标志词,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病句的常用标志词有:数量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两面词、代词、多义词等。1.若句子出现数量词,便可考虑是否犯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表意不明等语病。与数量词有关的搭配原则如下:倍数不能“减少”,只能“增加”。病句: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辨析: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缩短了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2.概数不能连用。概数的表述方式有三种:由系数或系数与位数组成,如三四个、五六个;在数词前加“成、上、约、近”等,如成百、上千、近一万;数词后加“多、来、左右、上下”。我们在运用这三种用法时,只能用其中的一种,不能杂糅使用。病句:小王住院已经十四几天了。辨析:“几”本身是个概数,不能与表示定数的“四”连用。根据两个相邻数目表示概数的要求,应当删去“几”,改成“十四五”。3.注意“提高了”与“提高到”,“增加了”与“增加到”的区别。“提高了”、“增加了”表示净增加数,“提高到”、“增加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的增加。要根据语境的具体情况,判断使用是否正确。病句: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辨析:“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应改为“提高了”。4.“最多、至少”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病句: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辨析:“最多”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可将“以下”删除。5.句中出现否定词(包括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时,应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包括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是否有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等语病出现。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述一重否定的意思。病句:考试有三忌:一忌考前不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三忌考后不可置之不理。辨析:“忌”也可视为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后面又分别用“不过”、“不能”、“不可”来否定,意思正好与句意相反。6.有些复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上,因此,一要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关联词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关联词错用、赘余或残缺、不合逻辑等方面。病句: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要重视自身发展的规律。辨析:“不仅要……”与“而且要……”是表示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换位置。属不合逻辑。7.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因介词造成的语病主要有: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词造成主客体颠倒,介词残缺或搭配不当等。如:介宾结构+使令句或动宾结构+使令句,往往都缺主语尤其注意使令句掩盖主语的情况。病句:自从他回家看了病危的父亲后,一直闷闷不乐,不说一句话,不吃一点东西。辨析:“自从……后”掩盖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应该去掉“自从”。8.一个句子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或短语应仔细审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病句:我校能否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关系到我校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辨析:“能否”是两面词,而后面对应的“根本任务”是一面词,搭配不当。9.句中有代词,可考虑是否指代不明。一般情况下,文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而使用的代词称代其中之一,就易造成歧义;另外远指与近指错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病句:远处山上的灯塔,这应是夜行者的希望。辨析:“这”指代“远处山上的灯塔”,错用了,应换为“那”。10.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具有多义性或词性具有多样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的情况。病句:他背着父亲和哥哥悄悄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辨析:“和”可作连词,理解为“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也可作介词,理解为“他与哥哥一起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五、使用造句类比法辨析病句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就需要用到造句类比法。即: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病句: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辨析: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辨析病句的口诀:看到多重定与状,思考语序当不当;句有并列的内容,种属搭配与照应;反问再加多重否,表意相反经常有;能否是否好不好,后面一个对不了;他它这那还有此,指代不明含糊辞;句中数字要细判,约数倍数经常乱;是与不是表判断,主宾搭配合习惯;对和对于前后看,谁是主动要分辨;个作量词要小心,既修定语又饰宾;和与二字现句中,断句不同意不同;连动逻辑必须审,连宾概念定要分;谓语后带长串宾,一般残缺宾中心;关联词语要搭配,准确再审主语位;语感感知语法析,再看修辞和逻辑;规律标志一望知,造句类比是好事;病句判断很容易,记牢口诀得成绩。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0851175479209179190805105130188941|||||||||||||||
您的位置: &
& 用中国人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在中国学人走出国门做研究,真正“开眼看世界”的趋势形成中,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高丙中教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十几年前,正是高丙中发起了海外民族志的研究项目,如今走出去已在中国学界渐成趋势。对这样做的意义,高丙中教授也有深入的思考。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他。
  把西方思想和社会当同一本书读
  《南风窗》:过去十多年里,你一直推动国内的年轻学者走出去,到国外做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开眼看世界”的命题是在晚清时代提出来的,但长期以来“开眼看世界”限于对西方学术和思想的翻译,不是真地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可以说这样的态势到今天还没有得到扭转。
  高丙中:翻译没有错,学术成果大众要分享,但不可能大家都学那个语言。当我们准备现代化的时候,别人的现代化已经走了几百年了,他们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要拿来的。我自己也参与过好几个系列的翻译工作。
  翻译本身不错,错在长期以来只有翻译的二手知识。如果我们不仅去西方国家学习,同时也到它的社会里去做调查,深入了解这个社会,那样就更好了, “纸上得来终归浅”嘛。单就理解书本来说,也要结合对其社会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思想。尤其是当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用,为了我们自己的发展而学的时候,就更加不能只看思想不看社会了。我们读西方的书要跟研究它的社会合起来,把二者当成同一本书的“字里”和“行间”来读。以这种方式来了解世界,第一,更真切,第二,更实用。
  另外,任何一个有集体意识的共同体都需要成为能够言说自我、言说他人的表述的主体,而不能只是被表述,中国也不例外。西方的思想是基于对全世界范围的研究形成的,这和它近代以来政治经济上的强势有关。今天的中国知识界开始萌发了“到海外去”的冲动,这也是时势造就的,是和政治经济变迁结合在一起的趋势。
  《南风窗》:我读过你的一篇文章,你在谈到“到海外去”的时候,钩沉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到民间去”的运动。那一代学者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但他们没有走出“到海外去”研究世界的这一步。例如费孝通先生,他在英国学习人类学,这是一个在研究方面带有“方向性”的学科,他没有遵循学科的惯例去研究其他社会,而是研究中国。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是跟当时国家的实力有关,还是跟其他因素有关?
  高丙中:那个时候说的“到民间去”是对中国的经验研究,通过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来做社会调查。社会科学有它的规范和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进入中国以后,利用它开始建立中国的现代社会科学,这是很有意义的。在那之前,大家都是高谈阔论,捏合自己的感受和洋书,就谈中国谈世界,并没有规范的经验研究做支撑。在中国现代学科建设的初期阶段,传播点新的知识和观念,就可以是学者了,门槛是很低的,因为没有几个人看过洋书。
  “到民间去”也有政治关怀在背后,一些读书人想要推动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发展必须有人民的参与,于是他们到民间去,认识人民的需求和困苦,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够符合他们的利益。一些学者带着学生就去做调查,比如家族、庙会、农工群体,甚至到监狱里去做犯人的调查。这是学术的政治维度。
  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出国受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也有这个维度的考虑。以人类学为例,在西方学人类学,你必须是做一个非西方社会的调查。中国对西方来说就是别的国家,所以他们会想与其去做印度、做北非,还不如做中国呢。近代中国知识界的气氛就是要拿西方的先进的思想来帮助祖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都是训练自己,都是得学位,与其费更大的劲去研究另一个非西方社会,还不如回国做研究,把所学为自己的国家所用。
  《南风窗》:你的这种解读是说,那一代知识分子有一种报国心理,没有把研究视野扩展到海外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紧迫的家国情怀?
  高丙中:在学术上既能满足学科的要求,同时又可以带着点儿私心,帮到自己的国家,这不更好吗?改革开放之后,好多学者到国外去读书,还是走这个路子,其中是有很深的合理性的。问题是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和我们对世界的渗透的加深,如果中国的整个社会科学界还不到境外去做调查研究,就太奇怪了。不在世界范围内做研究,怎么能够发展出有世界水平、有世界眼光的学科呢?
  时势造就需求
  《南风窗》:你的意思是说,这是个与大形势相关的问题。今天中国学者要走出去,是因为今天有了这样的需求,也有了这样的条件,对吧?
  高丙中:对。到国外跟在国内做研究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到国外去花钱更多,我们长期以来资源短缺,根本就没有这个钱。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这些孩子们,家里让他来受教育,是要就业谋生的,必须考虑工作岗位的需求。假如说你要到浙江去工作,你做浙江的调查研究,这就匹配得上。你要是做的意大利研究,浙江的机构要你去干嘛呢?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浙江有太多的机构与意大利关系密切,与其他地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成了世界性的存在,方方面面都需要对国外社会的了解,都有了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到海外去”的成才途径才真正成为年轻学子的选择。
  《南风窗》:如果说近代以来这么长时间,中国人只从书本了解西方,缺乏实地的经验的研究,那么我们应该重新检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西方的认识,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是不是这样?
  高丙中:是。以美国为例,它在跟另外一个国家打交道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把那个国家看成一个整块,可以把政府、政党、人民区别开来看,关于这个社会它有足够的信息和知识,因为有很多美国学者做了调查研究。而我们很多时候是把其他国家当成铁板一块的,我们的信息有限,不能认清它的社会里面的价值观谱系,其中肯定有激进的,有温和的,有对我们友好的,也有对我们不友好的。如果我们的学术也能够发展到足够的成熟,对外国的研究足够细致,我们国家产生出来的战略也好心态也好,肯定会更全面,更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
  《南风窗》:与经济层面融入世界的步调相比,中国的学术研究走向世界的步伐是不匹配的。这是国家缺乏这个意识还是中国的学术共同体缺乏这个意识?
  高丙中:的确是太不匹配了。研究的滞后肯定是受到了各种制约,最直接的是大学的人才培养体制。我们的大学体制没有给出国做实地调查留有多少空间,通常都是对这种追求造成限制的。比如教育部的留学基金项目,还是偏向资助研究生到国外大学读书,对国外调查研究的计划在评估上不利。我们的学生如果要到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去做调查,就得联系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院系和教授,这个学生可能并不比去哈佛大学的学生差,但现在的制度不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给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生的计划更高的评估。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嘛,就一门心思跟哈佛大学攀亲戚。还有,要有国际交流才可能培养做国外研究的学生,必须有对方国家的大学接纳,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办理合法手续。我们要跟对方的教授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这需要很多时间和资源建立人脉,只能是个缓慢的过程,就算教育部一下子拿出500个指标,让我们全世界去做,那肯定也不是在短期可以实施的。
  《南风窗》:人类学是最直接需要做社会调查的,其实其他的学科也需要,尤其是做区域研究的,你发起的“到海外去”的行动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各个学科之间有没有走向协同合作?整个学界走出去的氛围有没有形成?
  高丙中:这几年确有进步。最初是我们在北大推动这个事儿,后来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何明开始做,他把昆明当作一个世界中心,把东南亚作为他们学术扩张的地盘,做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家的调查,很快就铺展开了。另外,新疆师范大学要做以新疆为中心的中亚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了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目标是要研究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怎么处理民族问题、怎么加快民族发展。中山大学的麻国庆教授在做南海区域研究,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国家放在一起研究,希望促进南海周边的国家相互了解,在环境、渔业、安全、灾难救助等方面共同建立游戏规则,就像地中海国家那样。这需要多学科的两代人的合作,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很多院校已经开始配合起来了。
  参与,就有机会
  《南风窗》: “开眼看世界”不是带着肉眼去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自己的理论框架。中国的社会科学界缺乏原创性的、带有普世主义倾向的理论,如果中国学者走出去了,还是在使用别人的理论研究别人的社会,这在研究的意义上是不是打了折扣?
  高丙中:这个问题挺好的。我们能不能不用西方的理论,而是用我们自己的理论?当然应该,只有当我们有自己的原创性理论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做经验研究。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机会,我们要考虑怎么增加产生自己的理论的机会,一个具体的研究成果能不能被奉为理论,被更多的人所追随,有它的偶然性。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加这种机会。
  比如,过去我们要了解泰国,得看西方对泰国的研究,泰国学者要了解中国,也得看西方对中国的研究,中国和泰国互相不研究。现在情况在改变,我们开始做泰国的研究了,泰国也开始慢慢地有人在做中国研究。我们在谈泰国的时候,必然有我们的看法,不同于西方的,而同时我们也了解西方的研究成果,这个时候理论创造的机会就出来了。
  《南风窗》:那么当下呢,你的学生到国外去,是要带着一定的学术训练和理论视野的,他们目前能带出去的基本上还是西方的一些理论框架,是吧?
  高丙中:在学术领域,有一些公用的学术工具,实际上你很难说是西方的。这些学术工具或者说学术概念的含义可以是不一样的,很多学术范畴的内涵是包含着紧张关系的,恰恰在这个紧张关系中,我们可以贡献出我们的思考,或者说我们的选择。我们能不能在理论上有创新,我们的研究成果是不是具有世界意义,这还不好说,但机会是出来了。另外,理论需要时间的检验,以我们为主要贡献者而建立一个在世界上更有代表性或者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我觉得是可能的。
  《南风窗》:你的意思就是,在出去做这个研究的过程里面,中国学人因为采用通用的学术工具,算是加入到全球范围内的知识生产体系,并且因为带入自己的社会历史传统,必然对全球知识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当然就包括理论贡献。
  高丙中:对。像费孝通先生讲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里面既有国际人类学的专业理念,也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理念,融合二者就成为人类追求和平、追求相互尊重的普遍思想。它正在发挥着巨大的学术再生产能力,已经证明是一种理论思想。如果把它发展为一个理论体系的话,那只有中国学者才能够提供出来,对不对?我们今天到世界各地做一些经验研究,再跟费孝通先生的这个思想结合起来,也许就可以构成了一个学术的中国流派。
  《南风窗》:就是说,只要我们走出去做研究,就有机会参与到理论的生产中去,逐步地就会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了。
  高丙中:实际上已经在形成当中了。比如说费孝通先生的思想,当我们把这些年到境外做的学术研究和它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发现费先生的说法不只是抽象的,更不是空洞的。完全不是。反过来说,我们在世界范围近20个海外民族志研究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别事件,我们是有自己共同的学术背景的。对后来的年轻学人来说,参与,就有更多贡献的机会和成就自己的机会。
文章得分:
{{scoreOption}}
&/&石破记者
&/&唐昊华南
&/&孔志国浙
&/&张国刚清用自己的方式去看世界-搜狐博客
いそがばまわれ
请稍候,正在下载...
提示:您需要开启Javascript
检测到您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脚本语言(javascript),或该功能已被禁用。
提供了一套非常强大的用户界面,可以让您很方便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主页。
如果您想体验这些新功能,需要开启浏览器的脚本(javascript)功能,然后。周平国说过 很多人都有眼睛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_最后一落残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贴子:
周平国说过 很多人都有眼睛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挂机一个月得百万,你还蓝瘦香菇么?
我满眼荒凉 而有一匹云行走在思念上 化成风化成电 化成黎明前路灯上的骄傲和流浪
而我站在时间的裂缝里 让兜头的落了我满头满地 蓦然回首 城市的灯全部亮了起来 灯火阑珊处我看到屋后的玫瑰开得姹紫嫣红
马路睡了而路灯醒着 树桩睡了而花儿醒着 书页睡了而诗句醒着 叶儿睡了而露珠醒着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雪落无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莉看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