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qq群大神推荐们有没有好的ss推荐一下

趣讲史诗:盘点那些世界级的大神们
第一篇:两国交兵不斩大便查理曼大帝这些年一直过得比较顺。依仗着丕平老祖宗们留下的丰厚遗产和强大国力,他率领着骑士们南征北讨,维京人、阿瓦尔人、萨克森人、伦巴底人无一不在他的铁蹄下臣服。直到这次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南征西班牙由摩尔人建立的萨拉戈萨城,才算真正遇到了硬茬口。信奉伊斯兰教的马西勒国王与他鏖战多年,居然不分胜负。劳师远征、后勤不济,查理曼有些着急了。不过好在,他的日子不好过,两败俱伤后的马西勒国王同样也不轻松。这天下午,马西勒把自己的臣子们召集到果园的树荫底下,打算召开一次御前战事研讨会。马西勒:再打下去老子要歇菜了,你们都给出出主意,下一步咱们应该怎么办?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不说话,等了好半天,他的辅弼近臣勃朗冈特兰站了出来。勃朗冈特兰:查理妄自尊大追求虚荣,我建议准备七百头骆驼、一千只苍鹰、用四百辆大车装满金银财宝向他朝贡,并且,同意日后全体皈依基督教,如果他不相信、提出人质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选送十几个亲生儿子过去。马西勒摸了摸勃朗冈特兰的额头,表示关切和慰问。马西勒:你的颈部以上、以前没有在战斗中受过伤吗?勃朗冈特兰:您想骂我脑残就直说,犯不着拐弯抹角的。马西勒:你他妈不是脑残吗?你的建议和投降有什么区别,而且还是最屈辱的一种投降方式。勃朗冈特兰:您听我说完,查理大帝在外征战多年,一听说我们愿意臣服甚至愿意皈依基督教,必然会心满意足地返回法国的大本营埃克斯,一旦他回到法国,对于我们来说不就是天高皇帝远了吗?信不信基督不就是您一句话的事儿吗?马西勒:你的意思是说,先把他骗走,然后,我们再把自己答应的事情当作放屁。勃朗冈特兰:然也。马西勒:但是,他会因为恼羞成怒、杀掉我那些作为人质的儿子们。勃朗冈特兰:你的儿子都是隔壁老王的,死不死和你有什么关系?马西勒点点头,同意执行这一计策。
马西勒国王派出的信使手执代表和平的橄榄枝、带着人质和金银财宝等贡品,来到查理曼大帝的阵营,向查理表达了想要归顺的意思。查理的侄子、罗兰伯爵当即表示马西勒不值得信赖。罗兰:萨拉戈萨的城墙已经被攻城车打得千疮百孔,彻底拿下马西勒的老巢只在旦夕之间,我们只需集结重兵、一鼓作气……但是,查理大帝和大多数的贵族们显然不想再打下去了。查理:既然他已表示臣服,我们又何必再去浪费骑士们的宝贵生命呢?罗兰的继父、查理的妹夫加奈隆首先对查理的决策表示拥护。加奈隆:让我们为查理大帝的英明点个赞,乌拉——查理:可是,我应该派谁前去洽谈具体的受降事宜呢?奈姆公爵、始终跟随军队一起行动的主教屠宾、包括罗兰伯爵纷纷请缨,查理却认为他们的性情急躁,并不适合做谈判代表。罗兰:既然我的继父加奈隆如此渴望和平,就辛苦他跑一趟吧。加奈隆:好你个罗兰,你认为马西勒不可信赖,为什么还要撺掇我去?分别是想借刀杀人、吞并我的封地。罗兰:陛下不让我去,我有什么办法呢?查理对加奈隆的老谋深算早有耳闻,他当即拍板决定,赐给加奈隆象征外交使节的手套和权杖,命令他面见马西勒商讨一切事宜。从此,加奈隆和罗兰就算结下了梁子。其实罗兰本无恶意,他认为马西勒国王再不讲情面,也不会对两国之间的使节痛下杀手的,可惜,加奈隆却不会这样想。加奈隆出发的时候像是在给自己交代后事。加奈隆:万一此行我有个三长两短,我的儿子鲍德温就拜托给大家了,还有,罗兰,等我回来再跟你算账。
第二篇:奸臣和敌酋的密谋把罗兰推进了死胡同不得不说,加奈隆虽然满怀着对罗兰的怨恨、担心着自己有可能性命不保,但是在面对马西勒国王的时候,他始终保持了一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使臣的风度和威严。在萨拉戈萨城的宫殿里,他脱下产自亚历山大城的披风,手中却紧握着宝剑的黄金剑柄,昂首挺立着将查理大帝的诏书递给马西勒。加奈隆:查理大帝命令您接受基督的信仰,并且,愿意赐给你西班牙的半壁江山作为封邑,如果您不同意的话,就会被戴上镣铐、押送到法兰西埃克斯皇家教堂接受审判,开刀问斩。马西勒被气得脸色发白,他恨不得一刀捅死加奈隆,但是一想到提前和勃朗冈特兰制定好的计策,又很快恢复了理智,换上一幅皮笑肉不笑的脸孔。马西勒:加奈隆先生,我能不能问您几个问题。加奈隆恨不得早点离开这里,所以,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加奈隆:我的时间很宝贵的,除非,你愿意为每个问题支付一百两黄金。马西勒:你以为你是律师楼的金牌律师吗?提个问题也要计时收费?你以为你狮子大开口我就不敢问了吗?加奈隆:给钱,你已经问完第一个问题了。马西勒心想这老头儿够狠,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命令侍从端上来三百两黄金。加奈隆:你想问三个问题?马西勒:我愿意听你谈一下查理曼大帝,这些年来他在各个国家纵横驰骋,让无数的国王流离失所,我想问一下,他的身体还撑得住吗?这样征战下去,什么时候是个终点呢?加奈隆:查理并非穷兵黩武的帝王,可惜,只要他的外甥罗兰伯爵还活着,他就永远不会停下征战的脚步,因为罗兰曾经答应他,要把万国之皇的皇冠给他献上,甚至要为他从西方征服到遥远的东方。马西勒:中国沟通西方的丝绸之路还没开通呢,罗兰想杀过去岂不是异想天开?加奈隆:这已经是第三个问题了。马西勒:妈的,我自言自语也算啊?加奈隆:算。请付给我第四个问题的黄金。马西勒:好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大野驴,我问你最后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除掉罗兰,让我们两国永远和平、永不再战呢?加奈隆:既然您已答应臣服法兰西,查理大帝不久就会班师回朝的,而且,撤军的时候十有八九会由罗兰伯爵统帅的两万御林军负责殿后,你们可以尽起四十万大军与罗兰交战,只要罗兰阵亡就等于砍掉查理的右臂,天底下将再也找不到这样一支骑士劲旅,从此,当然就天下太平啦。马西勒兴奋地亲吻着加奈隆的面孔和下巴,他俩分别以伊斯兰的经书和基督的名义起誓,正式结成同盟一起除掉骑士罗兰。马西勒还送给加奈隆一千两阿拉伯黄金作为礼物。马西勒:一共问了你五个问题,剩下的五百两黄金算是给你的小费。
加奈隆不辱使命,不但为查理大帝带回了更多马西勒国王奉上的贡品,同时阴险的夹带私货、将罗兰推上了死路。正准备返回法兰西的查理看到加奈隆非常高兴。查理:爱卿辛苦了。加奈隆:不辛苦,为皇帝服务——查理:此行收获不少吧?加奈隆:托您的福,异教国王马西勒亲口答应,月底之前就会跟在您的后面赶到法兰西,皈依您所信奉的宗教、接受神圣的洗礼,心甘情愿做您的藩臣,至于他手下的四十万军队,早已背弃他、跨海想要回到最初阿拉伯的领地,由于他们没有基督教义的保护,仅仅航行了四海里就受到风暴的袭击,统统葬身在海底喂了鲨鱼。查理:感谢上帝。撤军的途中、路过西泽大峡谷,查理大帝频繁做起了恶梦,他梦到一头野猪咬住了他的右臂,一头云豹在冲撞他的身体,忽然,一只猎狗冲了出来,咬掉了野猪的耳朵,然后与云豹进行殊死搏斗。早上醒来,查理决定正式委派一位将军负责殿后。加奈隆:我建议由我的义子罗兰承担这项使命。查理:那么谁来带领前军呢?加奈隆:来自丹麦的奥吉尔,朝中没有比他更合适的前锋了。查理原本不想让罗兰殿后,因为他预感到即将来临的危险,没想到罗兰非常具有临危受命的骑士风度,他毫不推辞地主动要求保护大部队的安全。查理为他留下一半的军队供其指挥,罗兰拒绝了。罗兰:我只保留两万名法兰西骑士,放心好了,只要我一息尚存,您就无需害怕任何对手。罗兰的亲密战友奥利维、英勇的基里埃公爵、大主教屠宾都要求留下来,他们一起挑选了精英的骑士、布置好密集防守的阵型。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与此同时,马西勒属下的四十万大军已经身披铠甲、头戴钢盔、手执盾牌和长矛潜伏进了附近的山林里。一场空前惨烈的殊死大战就要上演了。
第三篇:第一回合彻底KO对手马西勒国王为了毁灭罗兰率领的后卫军下了血本。西班牙所有的藩臣、公爵、将军、酋长以及他们的子弟们全都被动员起来,统一配置了三层厚的甲胄、维也纳的钢刀和巴伦西亚的长矛,在红蓝白三色旗的指引下,杀气腾腾地拥满了高山和峡谷。奥利维登上山顶,最先发现了密密麻麻、蜂拥而来的盔甲的闪光。奥利维:加奈隆肯定是奸细,他把查理王给骗了,摩尔人的进攻只在旦夕之间,我们要不要风紧、扯呼?罗兰:让逃跑的人遭殃,我们宁死也不会投降。奥利维:赶紧吹响你的号角吧,查理大帝刚走不远,听到它立刻就会调回兵员。罗兰: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能让异教徒以为我们是因为害怕才吹响号角,我要用我的动漫游戏里的第一圣剑杜兰德尔、与他们大战一千七百次,西班牙人注定难逃一死。奥利维:你牛掰,但是请尊重一下两万骑士的生命好不好?这时,大主教屠宾登上丘陵,为骑士们朗诵经文。屠宾:勇士们,你们将要打仗,将要为维护真理而死,所以,你们要忏悔罪恶、祈求上帝的恩赐,你们的灵魂将得到拯救,死后同圣洁的殉道者一起,在天堂占有一席之地,阿弥陀佛上帝保佑善哉善哉阿门。奥利维明白事已至此,再说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他只能听从主帅的意见,对着骑士们振臂一呼。奥利维:勇士们,还记得我们征战四方的口号吗?两万名骑士一起高喊:谁与争锋!我是先锋!勇敢法兰西,永远得第一,欧耶!战斗刚开始,马西勒的侄子艾尔洛特便一马当先从队伍里跃了出来,对罗兰一方展开骂战。艾尔洛特:法兰西的兄弟们,你们被包围啦,请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乖乖投降,萨拉戈萨城为你们准备好了最漂亮的姑娘……罗兰没兴趣听他在胡诌下去,拍马挺枪投入一场两个侄子之间的较量。只是一个照面的功夫,罗兰就刺透了对方的盾牌和甲衣,捅穿了他的胸膛和背脊,然后用长矛搅动一下把他挑下马鞍,顺势割掉了他的脑袋。罗兰提着头颅大声吆喝,鼓舞着士气。罗兰:弟兄们冲啊,我们已经赢了第一回合,很快我们会赢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无限个回合。马西勒的亲兄弟、统治鞑靼和阿比容地区的公爵法尔萨隆发出异教徒的呐喊声。法尔萨隆:法兰西的末日来临了,大家别怕,跟我一起灭了他们。奥利维听得心头火起,他用镀金马刺踢着坐骑,冲上前去连矛带旗刺进对方的身体,把他从马鞍上挑起扔在地上。奥利维:还有谁——萨拉戈萨城的王爷科沙勃利带领着属下冲向大主教屠宾。科沙勃利:跟我上啊,咱们二十个对一个,乱拳也能打死老师傅。谁曾想屠宾不仅仅会划十字和默念上帝保佑,他的搏杀功夫同样不含糊,只见他长矛一挥,舞动圣经六十四式上帝枪法,轻轻松松便将王爷打翻在地。屠宾:我有神助,刀枪不入!就这样,双方的军兵混乱地厮杀起来。
晚上继续更新。
笔者写到这里,突然感觉有些没劲儿。史诗《罗兰之歌》在这一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双方十数员将官捉对儿厮杀,可惜对战的场面千篇一律、词句重复,清一色的是长矛刺透对方的盾牌和甲衣,捅穿了他的胸膛和背脊,然后用长矛搅动一下把他挑下马鞍。除了人名不一样以外,其它基本可以复制粘贴了事。在战斗描写方面,明显不如我们中国的演义和评书来得过瘾。比如将领之间单挑,至少总要先给双方“开个脸”才对,不然仅仅提供一个人名,读者能知道谁是谁啊。我们会怎样写呢?首先,描写敌方异教番邦,要尽可能地贬损一下:只见那敌将艾尔洛特,身高也不过五尺挂零。盔斜甲歪,衣履不整。往脸上看,一副饼子脸,小蒜头儿鼻子,耷拉着嘴角,左眼像剥了皮的鸭蛋那么大,右眼像香火头那么小。四个大板牙,稀稀拉拉。至于主人公骑士罗兰,至少也得是:头顶亮银盔、身披亮银甲、外罩素罗袍、胯下白龙马、掌中擎五钩亮银枪、背后背三尺青锋剑、白似雪、亮如银、马前威风高三丈、马后威风百步余。其次,描写对战的时候:翻翻复复,点钢枪没半米放闲;往往来来,狼牙棒有千般解数。狼牙棒当头劈下,离顶门只隔分毫;点钢枪用力刺来,望心坎微争半指。使点钢枪的壮士,威风上逼斗牛寒;舞狼牙棒的将军,怒气起如云电发。一个是扶持社稷天蓬将,一个是整顿江山黑煞神。瞧,这样一来读得多么过瘾。或许读者要问,史诗上说得也没有错,冷兵器的对战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招式和花活,双方比得就是气势、运气、力量和勇猛。笔者在这里更正一下,《罗兰之歌》作为中世纪吟游诗人传唱的叙事史诗,并不等同于历史,其实,它基本等同于我们中国的演义。历史上,查理曼大帝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确实曾经南征西班牙的萨拉戈萨。只可惜萨拉戈萨深沟高垒,固守不降。查理曼围攻数月毫无进展,又听到后方萨克森人叛乱,于是不得不带领军队撤退。非常不幸的是,他们在撤退的过程中、途径龙塞沃的大峡谷时,遇到了阿基坦人的突袭。阿基坦人是中世纪的原始部落之一,所占据的地方大概在如今法国的西南部、比利牛斯山脉与加龙河之间。阿基坦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次突袭,只是他们依靠地形的优势、在自己的地盘上对查理曼的远征军进行的一次趁火打劫而已。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远征受到挫折,又经历一场突然打击,溃不成军的法兰西军队接连战死了几位重量级人物,其中就有御厨总监艾吉哈尔德、宫廷伯爵安塞姆和布列塔尼边区总督罗兰。由此可见,《罗兰之歌》所描述的故事完全是无中生有的。只是由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大规模的、长期的圣战宣传的需要,查理大帝和他的勇将罗兰的事迹才被口头文学不断加工、渲染,成为一部重要的史诗传奇。所以说,既然同样是演义,就应该把它编撰得更加引人入胜才对嘛。总之,经过初次的接战和捉对儿厮杀,罗兰一方的勇士基兰和基里埃、萨松公爵、奥顿、贝朗杰、安格雷等人,纷纷将阿拉伯的将领送去见了阎王。
第四篇:摩尔人大boss的登场和罗兰之死连续十几个回合的往复冲杀以后,骑士罗兰的长枪便被打断了。罗兰抽出杜兰德尔圣剑,截住迎面冲来的阿拉伯将领切尔奴伯,这一剑从他的头盔砍入、经过兜帽、胸腹、马鞍、马的脊骨,将他连人带马劈成两半。奥利维看到这一场面直吐舌头。奥利维:你在中国学过庖丁解牛吗?罗兰:没办法,宝剑太锋利,收不住手了。奥利维和罗兰一样,长枪早已折断,他用仅剩半截的枪柄依然将数十个敌方将官的头骨砸碎。罗兰:你的豪特克雷宝刀呢?是不是舍不得使用?奥利维:太紧张了,还没来得及拔出来呢。战斗变得越来越艰难,猛杀猛砍的结果是双方的兵将死伤枕藉,残肢断臂和脑浆鲜血四处飞溅,虽然法兰西勇士们抵挡住了无数波次的进攻,但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已经命丧疆场。而这一切,仅仅是战局的开始而已。马西勒国王终于登场了。他集结了二十个纵队的兵将,并且,将七千支号角一起吹响。在他的带领下,摩尔人的精英仿佛一起打开了无敌的外挂,势不可挡。不得不说,西方中世纪的有些君王明显要比中国的皇帝勇猛。史书上不乏记载他们亲自上阵搏杀的场景,相比较而言,中国的马上皇帝即便以前曾经在一线冲锋,一旦坐稳了皇帝的宝座,所谓的御驾亲征,也仅仅是在绝对安全的地界运筹帷幄、摇旗呐喊,顶多在精神上支持一下前方了。冲在最前面的是马西勒的宠将阿比森,他挥舞着龙仗与主教屠宾战在一起。与此同时,摩尔人的统领克利摩林仰仗着快马和迅捷的动作,刺死了来自加斯库恩的安格雷。另外一位猛将是来自海上的瓦达布伦,他代替马西勒统领着海上四百艘楼船,他在陆地上的本领同样不可小视,桑申公爵和他交手只是一个照面的功夫,便被他用长枪上的旌旗刺进了身体。奥利维和罗兰、屠宾带领剩余的法兰西勇士为死去的兄弟们复仇,一次又一次击退对方的进攻。罗兰:再这样打下去我们真的要葬身沙场了,我将吹响号角,相信查理一定能够听到。奥利维:你他妈早干什么去了?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现在吹已经晚了。罗兰还是吹响了号角,三十里外都能听到回声。查理大帝听到了,所有的法兰西将士都听到了,加奈隆却说肯定是罗兰骑士在吹号打鸟。加奈隆:罗兰总是喜欢开玩笑,追鸟打兔子玩儿吹个什么集结号?查理当然不是傻瓜,从悲凉的号角声中他听出了罗兰在遭受劫难,他当即下令拿下加奈隆,给他套上枷锁一顿痛打。查理:你这个卖主求荣的奸细,和中国的秦桧有得一拼。法兰西大军后队变前队,向着罗兰所在的方向、希望能及时赶到。
情况已经很不乐观了。马西勒国王亲自上阵,骑在他那匹名为盖龙的马上,发了疯一样的冲杀,接连挑死了第戎的领主勃丰、鲁西荣的基拉尔。幸亏作为主将的罗兰暂时毁灭掉他的气焰。罗兰的宝剑砍断了马西勒的右拳,顺便将国王的太子朱尔法欧的金发脑袋割了下来。但是,有什么用呢?马西勒国王虽然暂时避让到一边,他的叔父马甘尼却立刻顶了上来。马甘尼统治着迦太基、加尔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他统帅着数万人的黑人部队,把已经所剩不多的法国骑士们围拢在一起。只有牙齿才会露出一点白的黑人勇士从后面砍断了奥利维的铠甲,将长矛刺进了他的胸膛。尽管奥利维成功地砍死了马甘尼,但是,他知道自己受了严重的致命伤。奥利维:哥们儿,我要和你分别了。骑士罗兰顾不得看望魂飞天外的奥利维,很快,战场上法兰西这边只剩下他和大主教屠宾、匈奴人戈蒂埃了。他们三人站在一起,不屈不挠地与异教徒展开殊死的拼杀。摩尔人不敢靠近他们,只是不断投掷出长矛、标枪和箭矢。戈蒂埃在第一阵箭矢中阵亡了,屠宾则被射中四支长矛,他坚持着屹立不倒,终于将最后一部分敌人赶跑。阿拉伯军队像潮水一样的退却了,或许他们接到了查理即将返回的消息。罗兰的脚步踉跄着,想把朋友们的尸首收集到一起,以免他们被乌鸦和野兽吞食,等他回来的时候才发现、屠宾在一条小溪边停止了呼吸。罗兰:愿上帝赐福给你。愿天堂之门为你敞开。同样身受重伤的罗兰预感无法坚持到查理来临了,他不想让自己的圣剑落到马西勒国王的残兵手里。他用剑砍向岩石,巨大的岩石碎裂了,剑锋却没有丝毫的磨损。也难怪,传说中,杜兰德尔圣剑是查理曼大帝从天使手中得到,转赠给罗兰的,剑柄里藏有圣彼得的牙齿、圣巴西的血液、圣丹尼斯的遗发和一片圣玛利亚的衣襟,据说,拥有它的人可以获得上帝的庇护和战神的力量。他无奈地把号角和宝剑放在身下,仰面望着天空,就这样,他仿佛看到了上帝派来的天使切鲁宾和圣米迦勒。罗兰:你们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天使米迦勒:别废话,你已经死了,跟我们走吧。
罗兰之死是史诗《罗兰之歌》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因其感情色彩浓厚以及世界级的影响力,笔者暂且将其节选如下:罗兰感到死神来临,从头降到了心;他跑到松树下,躺在绿草上;身底压着杜兰德尔和象牙号角。他把头朝着异教徒的国土,这样做,是想让查理大帝和所有的法兰西人都说:他死了,高贵的伯爵战死沙场。罗兰伯爵躺在松树底下,他把脸转向西班牙。他回想起件件往事:回想起他所征服的地方,回想起法兰西和他的族人,回想起查理王,养育他的恩主,忍不住潸然泪下轻轻哀叹。他不愿让自己陷入沦亡,他忏悔罪恶,请求上帝宽恕:天父啊,您从来不说假话,您曾让圣拉萨路死而复生,在狮子面前把但以理保障,请捍卫我的灵魂不遭灾祸,不要因我此生所犯的罪孽,给我以万劫不复。他伸出右手,把手套献给上帝,圣加百利用手接了过去。罗兰用手臂支起垂下的头颅;双手合一,走向他的黄泉。上帝给他派去了二品天使切鲁宾,以及救苦救难的圣米迦勒。圣加百利与他们一同来临,众人带着伯爵的灵魂上了天堂。
越来越有意思了。
第五篇:黄教主出马,一个顶仨查理赶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山川河谷、大路小道处处堆满散落的兵器、呜咽的战马和残肢断臂的尸体。查理忍不住悲从中来。查理:把我的洗脸盆拿来,我要好好地哭一盆。奈蒙公爵:哭那么多眼泪干嘛?用来浇花儿吗?查理:对,罗兰就是我们法兰西的花骨朵,可是,他被摧残啦——奈蒙公爵赶紧劝查理节哀顺变,毕竟,眼下还有正事要紧。奈蒙:前方两公里尚有烟尘滚滚,说明敌酋刚走不远,我们应该为逝去的英雄报仇才对。查理这才缓过神来,指挥军队对遁逃中的马西勒国王一通穷追猛打。摩尔人完全没想到为了歼灭骑士罗兰需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他们斗志全无,只是想着尽快回到老巢里。在埃布罗河边他们被查理追上,河上没有船只也没有舢板,除了马西勒带领少数亲随侥幸逃生以外,他们中的大部分或被砍死,或者穿着厚重的盔甲葬身河底。马西勒满身鲜血躺倒在萨拉戈萨城的王宫里,眼看着儿子惨死、老公重伤,王后布拉密蒙悲哀地呼号。布拉密蒙:是谁杀了我和隔壁老王的太子朱尔法欧?是谁把你伤成这样?看我不骂死他、用唾沫星子淹死他。马西勒:你少在这里护犊子,再敢跟我扯犊子我就让你滚犊子。马西勒挣扎着口授了一封信,寄给远在巴比伦的巴利冈,他是全世界阿拉伯人的共主,伊斯兰教的新一任教主,据说他可以长生不老,他的年纪比古希腊、古罗马的大诗人维吉尔和荷马的年岁还高。马西勒愿意以国土相赠,只求他能出兵,打败气势正旺的查理。半个月以后,巴利冈接到了信息。当他听说超级骑士罗兰和查理大帝的精英御林军已经烟消云散,立即觉得这是个发国难财的好机会。他吩咐自己的两名近侍克拉里芬和克拉里安、迅速召集四十个阿拉伯王国的军队,乘坐四千艘战船从亚历山大海港出发,浩浩荡荡地奔向萨拉戈萨。马西勒恭敬地拜倒在教主的脚下。巴利冈:你是我罩着的小兄弟,查理敢跟你作对,就是和我们阿拉伯世界过不去,放心好了,这次我要直捣法兰西,如果查理不放弃基督教,我就把他的王冠从头顶拿掉。马西勒:我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所以,我把萨拉戈萨城的锁匙献给您。巴利冈:锁匙?设没设密码?马西勒:你当萨拉戈萨是保险箱吗?这只是个象征,意思是我的王国归你啦。巴利冈对马西勒的表现表示满意。此时此刻,法兰西军队正在龙塞沃大峡谷集体休整。他们把阵亡将士的尸体埋葬,把罗兰、奥利维和屠宾的心脏取出来放入白玉石匣里,再用香料清洗身体、用鹿皮包起,打算隆重祭奠一番。突然,侦察兵发现了异教徒大军的前哨。
第五篇:黄教主出马,一个顶仨查理赶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山川河谷、大路小道处处堆满散落的兵器、呜咽的战马和残肢断臂的尸体。查理忍不住悲从中来。查理:把我的洗脸盆拿来,我要好好地哭一盆。奈蒙公爵:哭那么多眼泪干嘛?用来浇花儿吗?查理:对,罗兰就是我们法兰西的花骨朵,可是,他被摧残啦——奈蒙公爵赶紧劝查理节哀顺变,毕竟,眼下还有正事要紧。奈蒙:前方两公里尚有烟尘滚滚,说明敌酋刚走不远,我们应该为逝去的英雄报仇才对。查理这才缓过神来,指挥军队对遁逃中的马西勒国王一通穷追猛打。摩尔人完全没想到为了歼灭骑士罗兰需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他们斗志全无,只是想着尽快回到老巢里。在埃布罗河边他们被查理追上,河上没有船只也没有舢板,除了马西勒带领少数亲随侥幸逃生以外,他们中的大部分或被砍死,或者穿着厚重的盔甲葬身河底。马西勒满身鲜血躺倒在萨拉戈萨城的王宫里,眼看着儿子惨死、老公重伤,王后布拉密蒙悲哀地呼号。布拉密蒙:是谁杀了我和隔壁老王的太子朱尔法欧?是谁把你伤成这样?看我不骂死他、用唾沫星子淹死他。马西勒:你少在这里护犊子,再敢跟我扯犊子我就让你滚犊子。马西勒挣扎着口授了一封信,寄给远在巴比伦的巴利冈,他是全世界阿拉伯人的共主,伊斯兰教的新一任教主,据说他可以长生不老,他的年纪比古希腊、古罗马的大诗人维吉尔和荷马的年岁还高。马西勒愿意以国土相赠,只求他能出兵,打败气势正旺的查理。半个月以后,巴利冈接到了信息。当他听说超级骑士罗兰和查理大帝的精英御林军已经烟消云散,立即觉得这是个发国难财的好机会。他吩咐自己的两名近侍克拉里芬和克拉里安、迅速召集四十个阿拉伯王国的军队,乘坐四千艘战船从亚历山大海港出发,浩浩荡荡地奔向萨拉戈萨。马西勒恭敬地拜倒在教主的脚下。巴利冈:你是我罩着的小兄弟,查理敢跟你作对,就是和我们阿拉伯世界过不去,放心好了,这次我要直捣法兰西,如果查理不放弃基督教,我就把他的王冠从头顶拿掉。马西勒:我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所以,我把萨拉戈萨城的锁匙献给您。巴利冈:锁匙?设没设密码?马西勒:你当萨拉戈萨是保险箱吗?这只是个象征,意思是我的王国归你啦。巴利冈对马西勒的表现表示满意。此时此刻,法兰西军队正在龙塞沃大峡谷集体休整。他们把阵亡将士的尸体埋葬,把罗兰、奥利维和屠宾的心脏取出来放入白玉石匣里,再用香料清洗身体、用鹿皮包起,打算隆重祭奠一番。突然,侦察兵发现了异教徒大军的前哨。
不好意思,发错了,连续发了两次。
第六篇: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 Kitty查理大帝抽出了他的随身宝剑咎瓦尤斯。咎瓦尤斯拥有黄金的剑柄、锐利的锋刃,每天可以幻化出三十种不同的彩光。据说,耶稣受难之时曾被绑在十字架上、被枪矛刺伤,后来,这枪矛成为基督教的圣物,而上帝特别恩赐,将枪矛的尖端部分安放在查理王的金色剑柄上。从此,查理依靠它横扫欧洲大陆,无往而不胜。查理:是时候让阿拉伯人见识一下它的威力了。奈蒙公爵:是啊,老虎不发威,别人就当我们是Hello Kitty,叔叔可忍,舅舅也不能忍啊。查理当即命令拉贝尔和纪姆奈尔顶替奥利维和罗兰的职务,由他俩分别手持宝剑和号角组成前锋部队。同时,由与罗兰齐名的丹麦的奥吉尔伯爵、率领由巴伐利亚人组建的精锐部队为中军,奈蒙公爵统帅的日耳曼人、若瑟兰公爵统领的诺曼底人、奈伟伦伯爵统帅的布列塔尼亚人等随后跟进。大部队浩浩荡荡穿过丘陵和幽谷,一直推进到西班牙的纵深,他们选好了一块平坦的荒原作为预设的阵地,这才吹响号角通知巴利冈,神圣罗马帝国的兵锋到来了。伊斯兰教主巴利冈求之不得。他的长矛名为马尔泰,矛炳粗若一把大锤,需要几匹骡子才能驮动,他的白色的胡须和鬓发随风飘起,一提缰绳胯下的黄色骏马便跃出五丈宽的深沟。他带领着阿拉伯人朗声念起经文,祈祷穆罕默德的护佑。史书上记载,他为此战编制了数十个军团,这是两个不同教派之间的生死决战。拉贝尔和纪姆奈尔旗开得胜,他俩轻松地一枪挑死了波斯国王托尔勒和卢斯国王。巴利冈的儿子马普洛米不甘示弱,他大刀阔斧闯入法兰西的军阵中到处寻找查理王决战。巴利冈:弟兄们,看看我的好儿子多么英勇,大家跟随他的脚步前进吧,一旦歼灭查理王,军功章里有他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他的话音刚落,马普洛米就被奈蒙公爵一枪捅死,瞬间over了。加纳贝国王、教主的兄弟则趁乱削掉了奈蒙公爵的头皮,幸亏查理及时赶到将其救下。黄教主身先士卒、挥舞着大枪左冲右突,连续杀死了纪奈曼公爵和查理麾下的若干将官,双方厮杀得昏天黑地、你来我往,彼此均死战不退、紧紧胶着在一起。直到,巴利冈听说自己的儿子和兄弟刚刚死于非命。他决定展开最后的一击。他把大旗一挥,始终作为预备队的奥西恩人和阿戈里人狂叫着杀入战场,迅速突破了法兰西密集的军阵。关键时刻,是奥吉尔伯爵在力挽狂澜,他单枪匹马像是三国赵云赵子龙一般往来驰骋,不但抵住排山倒海的攻势,居然还砍倒了穆罕默德的圣旗。白昼过去了,黄昏即将来临。巴利冈和查理同时从战场的嘶喊声中认出对方,他俩先是长枪对刺,从马上跌落下来又开始长剑交锋。巴利冈:你若归顺,我可以封你做我的藩属。查理:老子不稀罕什么番薯,你给我西红柿也没用,我只想要你的命。巴利冈一剑削掉了查理的头盔和头顶的一块肉,他原本预计查理会退让一下,至少也要抹一把脸上的鲜血,可惜,他想错了。错得很厉害。查理直接贴近他的身前,趁他惊愕的一刹那,用咎瓦尤斯刺进了他的咽喉。教主既然死亡,他的军队瞬间失去主心骨,潮水一般的向后退却。查理乘胜攻入了萨拉戈萨的城墙,砸碎了城里的教堂和所有做礼拜的地方,数十万的异教徒被带到领洗之处,要么皈依基督,要么被烧死杀掉。当然,除了王后布拉密蒙。她作为皇帝的俘虏被带回法兰西,因为查理“要用爱情改变她的心意”。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佩服史诗用词的高明,霸占别人的老婆就说霸占好了,瞎扯什么爱情啊,虚伪,庸俗。
第七篇:国事已了,说说家事大胜而归的法兰西勇士们带着荣誉和战利品回到法国,查理知道自己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办,那就是对叛徒加奈隆的清算。在埃克斯大教堂里,查理大帝、法官、大臣和将军组建的陪审团、加奈隆的亲属聚集在一起。加奈隆被捆绑着带了上来。加奈隆:我无罪。查理:我还没问你呢。加奈隆:你问不问我也无罪。我跟随你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肺痨,咳咳咳……查理:你别想用肺痨来争取大家的同情分,谁不知道你那病是由房事过度引起的。加奈隆:整件事的起因是罗兰对我起了猜忌,提名要我去敌营冒险,幸亏我机智才得以生还,所以我鄙视罗兰,鄙视他的同伴,所以我想报仇并且得偿所愿,但是我不承认这是背叛。索伦斯的领主班纳贝建议查理赦免加奈隆,他的理由很简单,罗兰已死不能复生,杀掉加奈隆于事无补,何况他俩只是家仇谈不上国恨。班纳贝:骑士罗兰并非完全正确,谁让他过于好战呢?只要有他存在则战争永无止息,将士们为此也多有怨言,因此我建议,您就把加奈隆当作一阵香屁给放了吧。查理:放了?万万不能,我要给我的外甥讨还公道。班纳贝抽出了随身的宝剑,提出以决斗来判定加奈隆的生死。班纳贝:谁认为加奈隆该死请跟我决斗,如果上帝认为加奈隆有罪,那么一定会让我在决斗中输掉,否则……陪审团成员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尊重上天的安排。查理没有想到审了半天会是这样一种结果,正当他犹豫要不要接受班纳贝挑战的时候,公爵乔弗瓦的兄弟梯埃利站了出来。梯埃利:无论加奈隆如何的花言巧语,无论他有什么样的理由,害死罗兰和两万精锐骑士就是不义的行为,理应千刀万剐,为此,我愿意参与这场决斗。查理对于这位勇敢的骑士万分赞赏。查理:我愿意做公证人,提前说好了,刀枪无眼、决斗生死不论。埃克斯城下宽阔的草地上,两位骑士叮叮咣咣打了起来。他俩先是长剑对砍,继而贴身肉搏,加奈隆在一边拼命给班纳贝加油,奈何班纳贝的拳脚功夫实在不济,十几个回合不到,梯埃利就用头盔砸碎了班纳贝的头骨。于是,加奈隆被上天证明是有罪的一方,他和他的亲戚们全部被判五马分尸的酷刑。晚上,心力交瘁的查理大帝在卧房搂着新媳妇儿布拉密蒙睡觉,圣加百利受到上帝的旨意给他托梦,告诉他比尔地区的维维安国王正在遭受异教徒的围攻,请他立刻前去救援。查理从睡梦中惊醒。查理:我他妈的真是个天生打仗的命。
明天早晨更新。
关于摩尔人、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的区别:史诗《罗兰之歌》说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其实《罗兰之歌》在中世纪的骑士作品里既非开山之作,亦非终结者。公元829年,查理大帝对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牙伊斯兰教派的这次南征行动,可以视为中世纪两大教派纷争的起点。此后,直至公元1291年,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捍卫罗马天主教的名义不断发动战争(连续四次的十字军东征),只是战争的对象已经由摩尔人转为了萨拉森人。许多读者朋友会把摩尔人、柏柏尔人、阿拉伯人、萨拉森人、撒拉逊人的概念发生混淆,因此,笔者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摩尔人这个称谓最初来自于古罗马。公元前46年,罗马人进入西非、北非,他们把看到的非洲人称为摩尔人,意思是棕色皮肤的人。这是一个具有侮辱性的说法,当时的居民称自己为柏柏尔人。称呼他们为摩尔人,类似于今天称呼美国的黑人为nagger(黑鬼、下等人),当年的日本人称呼我们为支那人。摩尔人(柏柏尔人)可以算作是阿拉伯人的一个分支,却绝非真正意义上的阿拉伯人。公元640年,在伊斯兰运动兴起之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四面扩张,708年伊斯兰教传入北非。大量当地人把阿拉伯语接受为母语,并皈依伊斯兰教。其中,以埃塞俄比亚部分居民为主体,伴随伊斯兰教在非洲传播,多种文化的族群融合、共同构成了摩尔人这一称谓。公元 711年,摩尔人入侵基督教的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了南部大半个西班牙。他们试图向东北进军,跨越比利牛斯山,但732年被法兰克人的宫相查理·马特在图尔战役(Battle of Tours)中击败。史诗《罗兰之歌》,讲述的就是查理·马特的后代查理曼大帝远征西班牙的故事。
阿拉伯人的正统应该是萨拉森人。撒拉逊人只是萨拉森(Saracen)在中译的过程中不同的写法。萨拉森人基本上是指祖先曾经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以阿拉伯语为母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公元634年,穆罕默德的追随者以圣战之名展开一系列护教战争。从事实上来讲,起初的伊斯兰教的征服运动并未受到太多阻力。因为他们的护教运动与基督教的护教运动不同。基督教的护教运动异常残忍,凡是基督教征服的地方,原住民必须强迫皈依基督,否则就要被集体屠杀。而阿拉伯人则对犹太人和基督徒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想要了解这种区别,可以参考好莱坞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奥兰多·布鲁姆主演的历史题材电影《天国王朝》。当伊斯兰领袖萨拉丁从基督圣战者手中重新夺回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对基督信奉者采取任何极端的措施,以至于到了今天,萨拉丁所表现出来的骑士风度依然被基督教世界所称颂和赞赏。萨拉森人历史上的征服运动分为几个时期:634年——644年攻占伊拉克、沙姆地区和埃及;705年——715年攻占中亚地区,711年占领安德鲁斯(西班牙南部);750年,征服了印度河和印度北边的中亚地区,一直推进到中国的边缘;公元751年,势头正猛的阿拉伯帝国与同样属于鼎盛时期的中华帝国进行了一次惨烈交锋。如果说查理·马特指挥的图尔战役(Battle of Tours)可以算作是伊斯兰在欧洲扩张的顶点的话,751年的怛罗斯之战,则可以看作是他们在亚洲扩张的极致了。怛罗斯之战至今在中国鲜有提及,尽管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来说,它的意义无比重大。因为这场战役,是以中华帝国的惨败而告终的。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大神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