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的重要性图解大战解哪个生肖?

山海关大战的真相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02,551贴子:
山海关大战的真相
,也叫做。 主要参考《百度百科,》。我发现9个不合情理的地方。按照时间顺序:1)在阴历四月十三日出兵攻打后,“吴三桂料不能敌,遂遣使致书求援。”(请注意,是求援,不是投降) 可是,在四月九日满清就已经出兵了,原计划不是去攻打,是绕过吴三桂,从北京的北部入关(此前满清有四次入关,都是这个方向),攻打北京。吴三桂和满清打了十几年仗,肯定是密布间谍,不可能不知道满清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吴三桂派的求援使者,是在遇到的。这也证明,他对清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否则,使者肯定是去沈阳,不会经过阜新。 那不是正好吗?完全没有必要向满清求援。清军比顺军提前4天出发,又是骑兵,行动快。在顺军到达山海关时,清军大约也到达北京。军得到消息,必然撤退,然后在吴清夹击下大败。 也许你会说:误以为清兵是来攻打自己。那就更不可能向清军求援!当时吴三桂和还处于和平状态,面对清军的进攻,应该是向大顺求援。 2)的间谍看到顺军从北京出发,就跑回山海关报告给吴三桂,然后吴三桂派求援使者赶到,这个路程至少有600公里,居然只用了两天,四月十五日就到了。 绝对不可能! 3)“二十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余众退入关内。”既然如此,军肯定知道清军参战了。怎么会“(二十三日下午)大顺军见清军骤至,猝不及防”呢? 4)关宁军是明朝最强的,二十一日,“甫开战吴军小胜于西罗城”,而且,当夜他们的援军清军及时感到,击败了顺军的唐通部。可是,“二十二日清晨,见情势危急,率轻骑寥寥数员冲出重围、飞奔至关城东二里的堡清军营垒,跪降于。”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能看得出“情势危急”吗? 也许你会说,顺军很多。但是顾诚分析,当时参战的顺军至多6万,关宁军有5万,加上民兵3万。是的兵力更多。 5)的投降,是有很高的条件的,保存独立的军队、封王。这个条件,连鞑虏自己的王都达不到。而且,女还要嫁给吴子。满清居然同意了! 满清是很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的,不许将领拥有独立的军队,为此,和甚至连同母亲兄弟都可以杀,怎么会允许一个明降将,拥有独立的军队呢? 6)如果关宁军“情势危急”,又亲自去清军营中跪降,那他的人身自由都被满清控制了,还有什么资本提出这么高的条件呢?古今中外有这种谈判吗? 7)四月二十二日,居然完全停战了。 8)“(二十三日)军因攻坚一昼夜未能夺关,乃改取野战,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 首先,这表达的是军受挫的含义,与上述的“情势危急”相矛盾。 其次,这个话前后矛盾。前面说明,凭坚城防守是有效的,既然如此,他肯定不会出城,那李自成就应该是做长期围困的准备或者撤兵,怎么会按照野战来布阵、决战呢? 9)清吴军的主力是骑兵,顺军大部分是步兵。如果顺军是正面交战中“猝不及防”被清军打败,那么根本就逃不远。可是,史料显示,清军是从山海关到北京的三百多公里上,长途追杀顺军。 ************************************************************************* 肯定是满清伪造了史料(他的惯技)。我通篇思考后,推论的真相。 早在出兵之前,就和满清有勾连了。但此时既不是投降,也不是求援,是双方平等合作,共同消灭大顺。作战计划是:吴三桂故意激怒李自成,李自成带领顺军出北京,来攻打山海关;满清绕道北方攻打北京,吴清前后夹击大顺,然后平分大顺的领土。 这个作战计划很高明。北京城高大,如果李自成坚守不出,即使是吴清联军也无法打败他 至于这么做是想光复大明,还是自建一国,则是另外的话题了。 老实地执行计划,激怒了李自成。可是,就在他准备迎战李自成时,却突然发现,清军行军十分缓慢,走了6天,才到达。这样对吴三桂就非常危险:清军赶到北京时,可能李自成已经先把自己消灭了。所以他赶紧派使者去催促清军。 显然,是暗算了。他等到吴三桂的使者,当即改变路线,不去北京,直扑山海关,赶到吴三桂的背后。清军当天夜里先偷袭了顺军的一部,表达了对吴三桂的帮助之意,同时逼迫吴三桂投降。当然,这个背信暗算盟友的污点,被满清掩盖了。 李自成知道清军的到来,所以第二天带主力撤离,留下一小部断后。 派人去和谈判。此时,虽然他被多尔衮暗算,处于不利地位,已经无法达到以前希望的平等合作;但因为李自成的果断撤离,他面临的危险其实不大(被两面夹击的危险已经解除),所以也没必要向满清投降,如果满清逼得太急,他可以倒向李自成。所以他和满清谈的是一种依附关系,介于合作与投降之间,保留自己独立的军队。多尔衮怒,但为了侵华大局,忍下了。双方反复讨价还价才谈妥了。所以当天完全没有作战。 满清在后来的史书中伪造,亲自去跪降,是贬低吴,出一口恶气。 第三天一早,军反击顺军的断后部队。再次失信,坐看吴三桂单独出击,想削弱吴。直到下午,清军才出击,击溃了顺军的断后部队,然后追击顺军的主力。 所以,顺军的主力此时已经撤退很远了,清吴联军才不得不长途追杀。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分析有一定道理。
      我将离去,愿国永存……   --来自护国将军军魂贴吧客户端
吴三桂当时应该趁满清和李自成打然后火中取栗,成则顺势取北京败则南下投南京
别跟我说什么吴三桂的军队都是辽东人舍不得离开辽东,看看老蒋当初把那么多国军带去了台湾不是也没什么问题么
别跟我说什么吴三桂的军队都是辽东人舍不得离开辽东,看看老蒋当初把那么多国军带去了台湾不是也没什么问题么
受教了,以前一直没有想到一片石大战居然有这么多的玄机。看来,历史总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层层遮盖的。
如果这么看来,所谓李自成抄吴三桂的家,刘宗敏强抢陈圆圆,应该是捏造的。这是为吴三桂做汉奸找的借口
山海关之战具有偶然性,但是李自成这种失败是孕育在必然之中的,没有吴三桂献山海关,李自成在别的战场也得失败。诺曼征服是英国历史著名的事件,英格兰国王爱德华死了,他的大舅哥哈罗德即位。可是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诺曼底公爵威廉是爱德华的表弟,爱德华曾经许诺传位给威廉,所以威廉也要求继承王位。眼看哈罗德登上大宝,威廉野心勃勃,开始渡海。巧合的是,挪威国王哈拉尔德也渡海进攻英国,比威廉早到一天,结果,哈拉尔德遭到英王哈罗德的反击,战死。当哈罗德还没有回到伦敦的时候,威廉登陆了,哈罗德将士疲乏,却不得不长途急行军,迎击威廉。结果威廉用弓箭打败了落后的哈罗德士兵,哈罗德战死。威廉在伦敦登基,成为英国国王。这个事件如果威廉早到一天,哈罗德首先反击的就一定是威廉,威廉征服英国就没那么容易,而威廉偏偏晚到了一天,以逸待劳,打败了哈罗德。但其实这和山海关一样,李自成即使早到两天,杀了吴三桂,也改变不了清军会入关的既定方针。只要你哈罗德和李自成没有治国才能,迟早会有人征服你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山海关大战人马 山海关大战牛金星为何没支援-历史趣闻网
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山海关大战人马 山海关大战牛金星为何没支援
09:33:41字号: |
[导读]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数量在各类史书记载中大有不同。后经历史学者的考证,通过精密推算,得出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数据。多尔衮剧照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主要包括
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数量在各类史书记载中大有不同。后经学者的考证,通过精密推算,得出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数据。剧照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主要包括大顺军、清军和部三方。主要参战将领分别为、多尔衮和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号称二十余万大军,经考证,大顺军东征部队不超过6万人次。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人马根据史书记载,共计六万至七万之间。据史书记载“三桂募兵七万”,其中降兵达2万大军,由此得出吴三桂军队人数。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相差无几,最终清军夺得天下有其必然原因。首先,李自成作为大顺军的领导,其本人在行军过程中攻无不胜,助长了其骄傲轻敌的心理。其次,对于明王朝马上土崩瓦解的政治现状缺乏理智的判断。主要表现在大顺军东征之时兵力缺乏,其号称总量高达上百万,占领山西、山东等地后,又分别到各个领地驻军,并没有采取凝聚兵力作战的方针策略。李自成大顺军在与吴三桂军队作战中,对清军的入关支援作战和后期突袭完全没有应急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最终被清军乘机而入,夺得全国统一政权。在山海关大战各方人马情况促使下,清军多尔衮最终夺取政权,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惨败西撤。山海关大战牛金星为什么没支援山海关大战星为什么没支援一直是历代学者争先研究的内容。史书当中并未提及牛金星未参与到山海关大战中的原因,也没有对他个人进行过多介绍。但是一些历史学者通过牛金星生平分析,概括得出山海关大战牛金星为什么没支援的原因。山海关大战图片山海关大战牛金星为什么没支援原因如下:首先,牛金星想要叛变,希望李自成战败。牛金星是一位文人,性格精于计谋,心胸狭窄,李自成作为起义领袖善于用人,但牛金星在其身边迟迟得不到重视,所以想要另谋高就。他是李自成身边的出谋划策者,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牛金星开始宰相弄权,不断劝谏李自成,杀害吴三桂全家,为引进清兵创造了绝佳借口和机会,也让他的叛变之路更近一步。其次,牛金星想要借此机会谋权篡位并为自己明哲保身。其一,李自成大顺军打败清军,赢得胜利。其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学士,多年宰相弄权,可借机挑拨人心,谋权篡位,成就自己多年夺取政权想法。其二,李自成战败,他可投靠别人另谋高就,对自己来说并未损失什么。历史证明,牛金星选择了第二条路,在牛金星的策划下,李自成败北西撤逃离北京途中,牛金星谗言诛杀李岩,导致军心涣散,士兵纷纷逃跑。清二年,牛金星便带其亲信投靠朝廷为官。以上就是山海关大战牛金星为什么没支援的重要两个原因。
责任编辑:maokaikai
与牛金相关新闻
牛金星,出生书香,自幼天资聪颖,爱读书,且读得书非常杂,可谓是上通天文,下接地理。牛金星二十多岁中了秀才,之后中了举人,与乡绅发生纷争,被充
三国牛金牛金三国时期魏国人,出生于荆州南阳。为人坦荡率直,参军之后因屡建军功而被封为后将军。后因为“牛继马后”的预言,因司马懿猜疑牛金日后会对他的子孙造成不利,而被他设
牛金星的功过牛金星,是李自成的一名谋士,河南宝丰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涉猎也非常广,所以非常受重用,但是在他受重用之后,他身上的一些陋习就出来了。比如非常严重的恃才傲物。牛
牛金星的悲剧牛金星,是河南宝丰人,从小喜欢读书,却喜欢的非常杂,这也是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由来。牛金星剧照他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之后更是一举中了举人,本该官运畅通的他却因为
牛金星的功过牛金星,是李自成的一名谋士,河南宝丰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涉猎也非常广,所以非常受重用,但是在他受重用之后,他身上的一些陋习就出来了。比如非常严重的恃才傲物。牛
与牛金相关人物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山海关大战,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详解_明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8,737贴子:
山海关大战,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详解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三桂的定辽大将军炮压阵
四月十一日,清军越过辽河,随即接到消息,得知李自成已攻占北京,身亡。面对这个情况开始犹豫起来,但熟知农民军情况的极力主张马上入关,与军决战:“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后在前,出其不意。从蓟州、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倘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取道内蒙,走喜峰口、墙子岭一带入关攻打北京,这是清军入侵中原的一贯路线。四月十五日,杨坤、郭云龙在翁后(今辽宁)遇到大军,传达了借兵的意图。这个时的候立场是相当鲜明的。他在信中称清为“北朝”,自称“我国”,官职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并声明是“求助”:“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确实不愧为一个具有相当军事、政治才能的统帅。在这封信里他先说清身份表明立场,以两国之间的谈判为起点,摆明姿态是借兵。然后要求清军从中协、西协入关,也就是当时正在行进中的内蒙——喜峰口、墙子岭路线,而不是从入关。这样一来,多尔衮会从西北方向进逼山海关之军和北京城发起进攻,则从东北方向开始进攻,大顺军和北京城将遭受他们的前后夹击。
同时吴三桂心里很清楚,历年来就是因为山海关掌握在明军手中,导致清军无法建立一条安全通畅的后勤补给线,而且腹背受敌,所以最后因人力物力消耗过大而被迫撤回关外。因此在击败大顺军、收复北京以后,清军已经是长途奔袭外加大战后的强弩之末,只要山海关掌握在自己手里,清军基本不可能马上在关内长期立足。因此所谓的“裂土以酬”,最多就是把崇祯皇帝已经放弃的辽东让给清而已,实际上这是一句空话。多尔衮对吴三桂的借兵之举当然是大喜,但也猜到了吴三桂想让清和大顺鹤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的借刀杀人之计,外加多尔衮和皇太极两人都一直欲得吴三桂而甘心,于是当即回信表示借兵不成问题,但条件却变成要吴三桂降清。又毕竟因吴三桂和清是多年的对头,现在如此轻易的就自己送上门来,他还是很有怀疑的,所以把杨坤留作人质,并命自己妻弟拜然和郭云龙一起去山海关探听情况,同时索要吴三桂答复。他在信中写道:“予闻流寇攻陷京师,……及伯遣使致书,深为喜悦,遂统兵前进。……伯虽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随后他下令大军转向,直扑山海关,如此不但不中吴三桂的鹤蚌相争之计,反而以大军直逼山海关背面,一来胁迫吴三桂不得不降,二来等于拿刀顶着吴三桂的后背,让他冲上去先和李自成杀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从容收拾残局。这一年,他们两人的年龄只相差一岁,多尔衮三十二岁,吴三桂三十三岁。两个人都是十六、七岁起就开始了性命搏杀的军人生涯,都是二十几岁就成了独挡一面的统帅,正是一样的精明强悍,两个真正旗鼓相当的老对手再次撞到了一起。吴三桂一边准备决战,一边继续以假谈判拖延李自成的行动,以等待多尔衮的答复。为了让李自成确信谈判是真的,他又派出了山海关当地生员刘泰临、李友松、谭邃寰和乡绅黄镇庵、刘台山、高选六人“轻身绐贼”,这六人在三河附近碰到了正在前来的大顺军主力,于是向李自成转达了吴三桂的谈判条件。这一计,极有效地迟滞了大顺军的行动。
此前吴三桂派去和多尔衮联络的郭云龙,已经带着多尔衮的回信和其妻弟拜然回到山海关。吴三桂于是一面再次派出郭云龙、孙文焕,带自己的第二封书信前往多尔衮处催促他快速进军,一面联合当地士绅准备抵抗大顺军的军事部署。四月十九日,吴三桂开始做战前政治动员。他先在山海关演武堂(至今尚存),“合关、辽两镇诸将并绅衿誓师拒寇”,四月二十日又在校场“与诸将绅衿歃血同盟,戮力共事”,杀“奸细张有起、张五”祭旗,激励士气,准备和大顺军进行最后的决战。这就是记载中所谓的“南郊誓师”。同日,也就是二十日,多尔衮率军到达宁远卫辖下的连山(今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县),准备扎营休息,在这里他接到了吴三桂的第二封求援信。
吴三桂因知道多尔衮大军改道东下,自己已经无法阻止,因此退而求其次,要求对方首先要安民,同时不理多尔衮要他投降之事,依然坚持自己的明朝身份,信中大约道:“接王来书,知大军已至宁远,……三桂承王谕,即发精锐于山海关以西要处,诱贼速来。……今三桂已悉简精税,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又仁义之师,首重安民,所发檄文最为严切,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则民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多尔衮从这封信中知道大顺军已经逼近山海关,颇为着急,万一山海关为大顺军占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于是清军开始继续急行军,甚至连饭都不吃,饿着肚子赶路。他军中有两个朝鲜人都分别记载了这个情况,《沈馆录》记载道:“达夜疾驰,人马饥渴,黄埃涨天,夜色如漆,人莫开眼,咫尺不辨。……二十一日,……饥过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至关外十五里许,日已昏黑,屯兵不进,一昼夜之间行二百里矣。”《燃藜室记述》则说:“行五日,欲投宿于连山驿,吴三桂又送将官于九王,言贼兵已迫,愿促兵来救,九王闻即发行驰进。……翌日又早发到关门外,相距十五里地,一昼夜盖行二百里云,翌日平明驻关外五里地。关门内烟尘涨天,炮声乱动而已。”
四月二十一日晚,清八旗军到达山海关外。一场三个不同阵营之间,在战场上和庙堂中多方面进行的真正决战,即将开始。李自成也许是被此前攻陷北京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许是过于自大,认为在十几万大军的压力下吴三桂怕了,总之他轻易地相信了吴三桂的“谈判”,致使大顺军主力于四月十三日从北京出发后,十五日到密云,四月十七日才抵达永平,期间足足走了五天时间。之前在永平,李自成前锋就已经遭遇到了吴三桂的第一道防线,但这条防线基本是乡勇,轻易被击破。因为未见吴军主力,又加上吴三桂派来的六个当地士绅一再声称吴军“愿一见东宫而降”,所以李自成对前锋来报告乡勇拦路的情况并不在意,继续优哉游哉地一路前进,从永平到山海关,大顺军又足足走了四天。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十余万大军方才齐集山海关前十五里的七星寨。不过即使如此,李自成还是比多尔衮领先一步赶到了山海关。大顺军第一梯队四万多人,这时早已经在石河西遭遇到了吴三桂布下的第一道防线。这是由原山海关总兵高第大约一万人部队和临时招募的乡勇组成的混合军团,装备和战斗力都很差。但在吴三桂率领的部分关宁铁骑和吴三桂亲自指挥下,前后已经与大顺军连续十三战,诸书或云吴军“十三战全胜”,或云“十三战无胜负”、“前后十三战,胜负相当”等等,总之不管胜负到底怎么样,双方势均力敌是肯定的。大顺军前锋一直未能突破这道防线。至此,吴三桂前两个部署的战略目的都已顺利完成,成功地最大限度延缓了大顺军的进军速度。
李自成在率大军到达后,随即发现吴三桂派去的六名士绅代表企图逃跑,结果这六名代表有五人被杀,其中一名叫高选的身中三箭逃回吴军阵营。再一看前方迎接自己的是吴三桂严阵以待的部队,这时他方才知道自己中计,于是下令全军发起攻击,但这一日大顺军终究没能攻破石河防线。而吴三桂其实也并未在这道防线上布置他的主力,守营的士兵大多是乡勇。他一直以乡勇和关宁军互相轮换,出阵作战以关宁铁骑出击,防守时则换上乡勇。所以在战斗紧张的时候,关宁军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四月二十一日清晨,李自成先命令吴襄去劝降吴三桂,结果吴三桂以火箭射吴襄左右人,再次示以之前与父亲划清界线之意:“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又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这一着和吴三桂前次当着大顺军使者的面大骂吴襄一样,还算奏效,使得李自成没有动手杀吴襄,而是把他继续看押在部队中。
海外直录硕士,一年读海外硕士找中域
随后李自成亲自率大顺军主力发动进攻。双方激战半天没有胜负。到了中午,因为正好是吴三桂调回关宁铁骑吃饭休息,换上乡勇和老弱兵士虚张声势之时,加上大顺军兵力已经形成绝对优势,因此李自成一举攻破石河西防线,高第部队和乡勇们损失惨重,大部溃散。但吴军主力却因此未受到此时吴军部分主力把守着附近的四个卫城,坚守第二道防线,吴三桂本人则带部分主力和那支著名的突击队在山海关前结成大阵,居中策应,同时和大顺军的主力正面搏杀。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关下有四座卫城,东西两个分别叫东罗、西罗,南北叫南翼、北翼,和关城主体、长城、敌楼等防御设施互相呼应,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防御体系。《明史》说,“自成善攻,汝才善战”,李自成一旦面临战阵,就马上表现他擅长进攻战的优秀战术眼光。在突破石河防线后,面对山海关关城一带坚固的防御体系,李自成充分发挥自己总兵力占绝对优势的长处,自己率领刘宗敏等人以主力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正面搏杀,同时猛攻西罗、北翼两城,又派出唐通直扑山海关西面三十里的一片石,准备从那里攻破长城防线,以便绕到关外从背后向吴三桂发起攻击,彻底包围吴军,并切断他们的退路。
一片石,又名九门口、九门关,在山脚下沟谷之中九个水门,《临渝县志》载:“大青河水自关外入,其水分九道而下,今名九门口”,关上建有二十多个敌楼、烽火台、战台等防御工事,在东北方向还有一个小卫城,东西向是二洞城门。一片石在关口和长城前都挖有拒马沟,形势和山海关一样险峻。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被冠以“京东首关”之名。当日唐通部猛攻一片石,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战斗力极强,不但防守严密,还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派精锐缒城而下进行侧翼突击,多次击退了大顺军的进攻。二十一日下午,从北京运来的红夷大炮送到一片石,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大顺军依仗兵力优势不断发起强攻,至深夜,一片石终于被大顺军攻破,残余吴军沿长城退向山海关。唐通部队在大顺军占领一片石后,马上北出长城,开始向东运动,从一片石方绕向东面的山海关立营,向吴军发起进攻。可惜,此时他和部下在夜色中,没能发现隐藏在十五里外黑夜中的十余万清八旗军。从唐通率军攻击一片石起,吴三桂就已经知道自己有可能被包围,但却因兵力不足,陷入了苦战。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在这个时候体现了出来。
吴军未遭受太大损伤,就势撤回了山海关这天战斗最激烈的是主战场边上的北翼城,曾一度被大顺军攻破。这里负责的是吴三桂部将副总兵冷允登,他记叙这天的战斗说:“亲王(吴三桂)领兵当锋,派臣守北城。奈此城逼山受敌,贼欲联络直下,故独日夜狠攻,……贼势蜂拥,竟扑边城直上,臣只率亲丁尽力堵战,正在呼吸存亡之间,急请亲王拔兵协剿”,吴三桂听说北翼被攻破,亲自率领突击队赶来增援,击退了已经攻进城内的大顺军,又守住了北翼城。(《明清史料》)
与此同时,大顺军的骑兵乘吴三桂不在,从山海关西北方向突破吴三桂本阵,大批大顺军直扑西罗城下,开始攻城。守城吴军以火炮还击,吴三桂本人因已经赶去北翼,所以派出部将赴援,在城下前后夹击大顺军,终于这一面的进攻也被吴三桂部队击退,大顺军这天“不复来战,相持竞日,遂收兵”。(《临榆县志》)东罗城则是吴军向关外撤退的唯一通路,形势也相当吃紧,“危急劳瘁,倍于两城。”但这里因为离主战场最远,所以吴军凭借炮火和火铳、弓箭等远射武器,大量杀伤大顺军,虽然守得极其辛苦,但没有出现失守的危险。当晚,吴三桂又派出了山海关当地士绅前往关外,告之多尔衮一片石失守,请他马上进军。但多尔衮却奇怪地没有进军,而是全军继续扎营休息。到四月二十二日晨,多尔衮才移营至山海关两里处的欢喜岭上,把指挥所设在岭上威远台,继续观察吴三桂和大顺军动向。
其实多尔衮虽然已经率大军抵达山海关,但他并没有完全相信吴三桂真的会向他借兵。他和吴三桂在关外生死相搏长达十多年,知道这个“小吴总兵”绝不是个善男信女,所以一路上都在担心吴三桂会不会和李自成合谋,想一举诱杀八旗军主力,并吞辽东。多尔衮抵达山海关后,曾经对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说过他的怀疑:“岂三桂知我南来,故设此诱耳?”(《明季北略》)四月二十一日晚上,李自成睡得好不好无法知道,但吴三桂是肯定没睡好,甚至可能压根没睡。
从二十一日晚上到二十二日凌晨,他先后派出了三批使者去要求多尔衮进军,路上探子往返相望于道达八次之多。据《临榆县志》载,乡绅佘一元、曹时敏、冯祥聘、吕鸣章、程印古五人被派为代表“出见摄政王于威远台,拜毕,命坐,谕云:汝等欲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予领兵来成全其美,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兵进关,若动人一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汝等分谕大小居民,勿等惊慌。语毕,赐茶,免谢,各服马先回。”多尔衮虽然对他们和颜悦色,并一再保证不扰民,但却没有真的进军,连一个兵都没动。最后他派出了亲信谋士范文臣随使者回去,只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吴三桂剃发面见。
吴三桂知道这一去,就等于低了头,谈起来恐怕处处被动,因此死撑到底,二十一日晚到第二天凌晨这段时间,一直在派使者来回拉锯,而没有去见多尔衮。二十二日清晨,大顺军从山海关内外同时向吴三桂发起了进攻。吴三桂军被严严实实地全面包围,和清军的联系已经断绝。战斗开始不久,压力最大的北翼城少数吴军,估计是乡勇,突然开城出降,但旋即被吴三桂挫败。为了击退东面大顺军的进攻,吴军不顾清军就驻扎东面不远处,以大炮向东侧猛烈轰击,以至多尔衮一度误以为吴军是在向清军开火,戒意更浓。吴三桂看见这样的局面,知道如果再耗下去,必定和周遇吉一样下场,因此终于决定去见多尔衮。但面对大顺军已经形成的重重包围,他首先要突出包围圈,才能达到两里外的欢喜岭。吴三桂当即从中选出一百余人,组成了突击队,在炮火支援下,他率这支卫队突破东侧一万多大顺军的重重包围,冲进了清军大营。
多尔衮此刻还在对刚才的炮击疑惑不定。所以即使是吴三桂到了他的大营,也依然有点怀疑,质问道:“汝约我来,我来何用炮击?三桂曰:非也,闯兵围关三面甚固,又以万骑逾边墙东遏归路,故用炮击之使开,可得间道东出也”(《明季北略》)。在身边洪承畴的支持下,多尔衮终于决定出兵。然而,多尔衮知道,现在李自成兵临城下,正是逼迫吴三桂签定城下之盟的大好时机,如果此时不收服吴三桂,恐怕日后就再无如此之好的机会了。因此他坚决要求吴三桂先归顺清,剃发,他才能出兵:“然无誓盟,不可信。且闯兵众,关内兵几与闯同,必若兵亦剃发殊异之,则我兵与若俱无惮矣。”事到如今,吴三桂即使再倔强,也抵不住形势比人强,不由他不低头,无奈只得承认自己的窘境:“今兵少固然,剃发亦决胜之道也。”不过他此刻也不是全然低头,他对多尔衮还击的态度,既表明了他的无奈,也显得并不那么友好,还保留了一点豪气,对多尔衮依然隐含威胁:“然我固非怯也,徒以兵少止数千[万]。使我有[多]万骑,则内不患寇,外犹可以东制辽沈,我何用借兵于若为?”(《甲申传信录》)凭借这一点气势,吴三桂在当时局面很不利,也不知道南明政权状况的情况下,多少为明朝的残余血脉争取到了多尔衮在协议上的保障和尊重:“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不侵犯百姓,不强迫汉人剃发、穿戴清衣冠,清兵不能过黄河等等。
他和多尔衮在威远台上就双方达成的条件,“白马祭天,乌牛祭地,歃血斩衣,折箭为誓”,归顺了清,成为了清的平】XI王。无论多尔衮以后履约情况如何,至少这时,他在道德上算是给自己有了点交代。吴三桂终于剃了发,终于投降了清,终于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古骂名。。多尔衮在吴三桂答应剃发后,大喜道:“天下入掌中矣。”当时三方的兵力状况,多尔衮大约十万余人,李自成大约十万余人,吴三桂大约五万余人。重要的是,吴三桂还掌握着山海关关城和四个卫城,他倒向那一方,那一方就将占据地理和兵力上的双重压倒性优势,足以重创甚至歼灭对方主力。李自成、刘宗敏的个人缺陷,一系列决策错误,还有大顺政权的“追赃助饷”政策和糟糕的军纪,生生把山海关轰开了一个十万人都补不了的大窟窿。山海关其实这个时候已经破了。。。多尔衮在吴三桂剃发归降后,马上下令由图赖率军攻击正在攻城的唐通部队,唐通措手不及,前面又有山海关和关宁铁骑拦路,退无可退,全军被歼,仅余一百多骑脱走。山海关的后顾之忧彻底解除。吴三桂回到关内,按约定命令全军剃发,来不及剃的用白布缠在肩膀上或者背上,以区别于大顺军。清军大将阿济格等率左翼从北水门入关,多铎等率右翼从南水门入,多尔衮自中门入,至此,清军主力已经入关。
李自成这时已经发现清军的到场。顾诚先生在《南明史》注释中说“不少史籍记载清军投入战斗以前,大顺军毫无觉察,等到发现突阵而来的是清军,立即失魂落魄地奔逃。这和当时情况不符。大顺军同吴三桂部作战时包围了山海关,吴三桂往威远台请清军参战时是‘冲’过大顺军阵地的,清军随即入关,大顺军不可能不知道。问题是获悉清军进至山海关地区,大顺军领导人已来不及檄调援军,只有凭手头兵力付之一掷了。”其实,清军的十万多大军全都驻扎在山海关两里处的欢喜岭,并没地形上的遮蔽,哪怕只凭肉眼,也无论如何都不会看不见。只是此刻的李自成还不能确定清军的动向,也不知道吴三桂已经归顺清军。不过即使知道,他除了孤注一掷外,也不可能有什么其他选择。因为在这时临阵退却,无疑结果是毁灭性的。尤其在八旗军和关宁铁骑的骑兵面前,更是如此。他也知道,如果再继续攻城的话,大顺军的伤亡太大,万一清军介入,大顺军很可能会不战自溃。因此他把部队聚集起来,在山海关前从海边到北山一字排开,准备和吴三桂以野战决胜负。此刻,他只有希望清军这次来是想观察双方实力,而不会介入战斗。。。。不过,李自成对自己的野战技法还是很自信的。
这次战斗,是山海关大战开战以来最激烈也是最残酷的,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战力和悍不畏死的气势。吴三桂率领全部关宁铁骑列阵山海关西面,今石河西、团练部落一带。他身后的阿济格、多铎部队被关宁军遮挡起来,东边多尔衮的部队则一直延伸到海边。李自成在野战的技巧和战术上,是相当出色的。《明史》中对他的作战方式,曾作了这样的记载:“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则诱官兵,步卒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这种战法,和汉尼拔的战法惊人地一致,如出一辙。但骑兵和己方其他部队距离极近的情况下在战斗中佯败诱敌,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溃退,所以需要组织者具备极强的战场控制能力和很高的个人魅力。不过多年来的战斗记录证明,李自成是具备这两点的。战斗打响后,战场上“炮声如雷,矢集如雨”,吴三桂、吴国贵等为前锋,率领关宁精锐,一马当先杀进了大顺军的“三堵墙”。吴三桂和关宁军都知道成败在此一举,所以格外勇猛,来往冲杀,虽然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一开始在战斗形势上并没有处于劣势。惨烈的搏杀,自早上起一直杀到午后。李自成的“三堵墙“战法慢慢地发挥了作用,吴三桂所部因为兵力上绝对劣势,终于开始显露出败象。吴三桂的四万部队被两倍于己的十万大顺军包围在中间,虽然他左冲右突,多次冲开大顺军的包围圈,但随即又被李自成在庙岗上用旗号指挥机动部队补上缺口,因此始终无法杀出重围。
彭孙贻《流寇志》说:“自成、宗敏知边兵劲,成败决一战,驱众死斗。三桂悉锐鏖战,无不一当百。自成益驱群贼连营进,大呼,伐鼓震百里。三桂兵左右奋击,杀贼数千。贼鳞次相搏,前者死,后者复进。贼众兵寡,三面围之。自成挟太子登庙观战,关宁兵东西驰突,贼以其旗左萦而右拂之,阵数十交,围开复合。”,。。。多尔衮自开战后一直在冷眼旁观。他虽然已经进关,但依然没有仅仅因吴三桂剃了发,就彻底相信了吴三桂。剃发并不算什么,如果存心要设计讹他,就是剃个光头,估计吴三桂也不会怎么样。所以他留了一手。进关的清军大约是五万多人,还有一半部队则在山海关城内和关外驻扎守备。万一吴三桂有什么动作,他只要往山海关里一退,就安全了。不过吴三桂虽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毕竟他们之间打了十几年的仗,这个人的一切他太熟悉了,多少还有点把握。可对李自成,他则完全不了解,他所知道的全部来自于洪承畴的口述。多尔衮很清楚北京是个什么样的都城,他自己就曾经两次率大军攻打过北京,都是无功而返。而李自成这回轻而易举地一举拿下了北京,这对他的震动极大,他甚至在怀疑李自成会乘胜攻打辽东。所以在战前,他曾对阿济格等人疑惑道:“吾赏三围彼都,不能遽克,自成一举破之,其智勇必有大过人者。今统大众亲至,志不在小,得无乘战胜精甲,有窥辽之志乎?”
他今天一直迟迟不动手,让吴三桂先行发动攻击,实是一举数得之计。万一变生不测,吴、李二人也实力有所折扣,自己不至于全军尽墨,还可以“一以观三桂之诚伪,一以觇自成之强弱,欲坐收渔人之利。”(《明季北略》)现在,仗已经打了半天,他想要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因此当他发现吴三桂的部队开始呈现败像时,他立刻决定全军出击,如果吴军真的被击溃,对他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情。。。。清军终于出击了。列阵在关宁军背后的阿济格、多铎,至少拥有两万骑兵。他们从吴军西面绕出,向大顺军侧翼发起了攻击。也许历史真的由无数巧合组成的。此时在山海关地区,突然自西向东刮起了一阵狂风,一时间飞砂走石,遮天盖日——沙尘暴。大顺军处在下风,在迎面而来的风沙剧烈扑击下,连眼睛都无法睁开,更不要说战斗了,一时乱成一团纷纷后退,战斗力急剧降低,几乎处于无法还手的状态。但清军却是顺风而来,战斗力不但完全不受影响,还因顺风使得弓箭的射程大大增加。密集的箭矢犹如雨点一般落向大顺军,随后骑兵冲进了大顺军阵。瞬间,大顺军阵尾就被彻底击溃。李自成在庙岗听见西面战场突然杀声振天,转身一看,只见无数骑兵“戴缨帽如万朵红云,风卷而西”,“白标兵二队,绕出其后,如发风潮涌,所到之处,无不披靡”,他身边人急忙对他道:“此非吴兵,必东虏也。上位宜急避之。”李自成顿时跌足叹道:“三桂真挟北兵来耶!”二话不说,转身策马离开了战场。(《明季北略》、《烈皇小识》)
李自成的率先撤退,致使大顺军军中无主,失去了指挥。而战场上因清军的介入,兵力对比是十万对十万,还不算关上的五万清军。大顺军的兵力优势不但彻底消失,还转变为劣势。两万多清军骑兵和四万吴军对大顺军形成了里外夹击,加上多尔衮率领的三万多预备队适时发起总攻,大顺军全军溃散,头号大将刘宗敏身负重伤。大批大顺军部队被清、吴联军压向东面,但东面尽头是老龙头的海面,再无退路,跑到这里的大顺军沿着海边继续溃退,或被杀,或溺死,几乎全部身亡,清、吴联军一直追杀到四十里外方才收兵。李自成在这次战役中撤退的很突然,其表现极不负责。大顺军此役败得如此之惨,伤亡如此巨大,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按说他的战场经验相当丰富,不会如此轻易就弃军逃跑。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自清军到达后,他就一直在忧虑清军的介入,但因为已经没了退却的可能,所以只能孤注一掷赌一把。因此当他发现清军真的介入了战斗,自己在兵力上已经处于绝对劣势,并且清军一出手就击溃了大顺军的侧翼,和吴军对大顺军形成夹击之势,另外他也很清楚大顺军已经连续激战两天一夜,疲惫不堪,战斗力大不如对方的生力军,所以立刻彻底失去了战胜对手的信心,话一说完便转身奔回了北京。山海关一役,李自成率领的东路大顺军损失惨重,基本丧失了再战的能力。但具体的伤亡人数,没有明确记载。只是有不少记载说此役大顺军步兵几乎被全歼,骑兵伤亡过半。这个说法似乎比较可信。骑兵速度快,撤退较为快捷,可以很快撤出战场。而大顺军步兵本已激战了两天一夜,又被刚加入的生力军——清的两万骑兵所包抄,加上吴军和多尔衮主力的合击,确实很难逃出生天。这次战役中死亡的双方士兵遗骸,甚至在三年后还依然可以看见,足见死亡人数之多。参与了这场战斗的当地乡绅佘一元在他的《石河西义冢记》记到:“暴骨盈野,三年收之未尽也。”前面提到在清军营中的朝鲜人于《藜燃室记述》中道,当天傍晚,“战场皆空,积尸相枕于旷野之间,贼从城东海边而走,为追兵所掩,溺水死者不可胜数。……翌日,九王下令军中勿侵百姓,吴三桂以下,皆剃发胡服,率数万兵与清兵一时向西。”
山海关之战,吴三桂5万,大顺10万,清军10万
大家好像都不大喜欢讨论这场战役
I am the bone of my experience吾以经验为骨 Water is my body 以水为吾身 And tomb is my blood 以坟为吾血 I have push DuNiang countless time吾曾无数次推倒度娘Never loss 从未失手Nor never satisfied 亦从未满足 With stood pain to crowds of experience吾独醉于经验之中 Yet those hands will never hold anything 故此生已无任何意义 So as I pray 所以吾祈求 Unlimited Water Works无限水制
又要为吴三桂洗白了么?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海关 解说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