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习太极拳怎么练gn

陈龙骥杨氏太极拳115式演练全集视频
杨氏太极拳115式刘忠豪演练
用户:优酷用户4476
播放:113&次
分类:体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拳架演练(片段)
用户:新浪微博
播放:1148&次
分类:体育
肖清黄正面演练传统杨氏太极拳115式
用户:luochuanj
播放:676&次
分类:体育
林墨根传杨氏太极拳115式:米小奇演练
播放:3560&次
分类:体育
王建强演练杨氏太极拳115式
用户:成都太极拳王建强
播放:9770&次
分类:体育
严茂华演练传统杨氏115式太极拳
用户:huxm601398
播放:287&次
分类:体育
桂芳老师演练李雅轩杨氏115式太极拳
用户:李哥同志
播放:1921&次
分类:体育
谭治定演练11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
用户:心旷神怡321
播放:154&次
分类:体育
胡先敏演练11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
用户:心旷神怡321
播放:73&次
分类:体育
刘景堂演练11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
用户:月光照天涯
播放:334&次
分类:体育
王甲戌老师演练杨氏传统太极拳 115式
用户:祥合酒店
播放:239&次
分类:体育
林墨根传统杨式太极拳115式演练
用户:太极小小草
播放:5790&次
分类:教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慢架
用户:太极96968
播放:24940&次
分类:体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传统练法
用户:太极初哥
播放:17868&次
分类:体育
李雅轩传统杨氏太极拳115式
用户:fan4965
播放:6210&次
分类:自拍
胡先敏传统杨式太极拳115式演练
用户:huxm601398
播放:5388&次
分类:体育
成都李雅轩风格传统杨氏太极拳115式培训班学员陈光华同学习练太极拳
用户:心随意到
播放:7303&次
分类:体育
分解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部分拳式(上)
用户:太极初哥
播放:4675&次
分类:体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背后版)
用户:gnn531218
播放:3125&次
分类:体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尹爱祚
用户:未来永远胜利
播放:2654&次
分类:体育
魏顺其杨氏太极拳115式(1)
用户:weifantong123
播放:3263&次
分类:体育
成都李雅轩风格传统杨氏太极拳115式培训班学员习练习练太极行步
用户:心随意到
播放:2199&次
分类:体育
王本如传统杨氏太极拳115式
用户:thysky
播放:925&次
分类:体育
魏顺其杨氏太极拳115式()
用户:HsmileRectina
播放:1160&次
分类:体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拳势劲道
用户:太极初哥
播放:1135&次
分类:体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彭玉祥(下)
用户:Sunny泰国
播放:385&次
分类:体育
分解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部分拳式(上)_标清
用户:tiandaoshizhe
播放:416&次
分类:体育
杨氏太极拳115式
用户:huzaihong
播放:2&次
分类:其他
杨氏传统太极拳115式,杨氏传统太极剑55式,杨氏传统太极刀40式
用户:玻璃判官
播放:14672&次
分类:体育
陈龙华《江南style》鼓立方 架子鼓练习
用户:鼓立方爵士鼓
播放:183&次
分类:音乐
新宅欢乐--《9点20》陈龙发癫版
用户:曦小寳-MM
播放:118&次
分类:音乐
陈龙羽:Firework -- Mike Tompkins
用户:v汴京v
播放:103&次
分类:音乐
2对2陈龙组vs华仔组
播放:23&次
分类:音乐
陈龙华 熊子涵《幸运符号》鼓立方 架子鼓练习
用户:鼓立方爵士鼓
播放:8&次
分类:音乐
陈龙华 熊子涵《宠爱》鼓立方 架子鼓练习
用户:鼓立方爵士鼓
播放:10&次
分类:音乐
陈龙华《红日》鼓立方 架子鼓练习
用户:鼓立方爵士鼓
播放:8&次
分类:音乐
简柏涛 陈龙华《最炫民族风》鼓立方 架子鼓练习
用户:鼓立方爵士鼓
播放:8&次
分类:音乐
【上海世博会】---西安展示给世界的风采---(陈龙之海--视频空间)
用户:陈龙之海
播放:311&次
分类:旅游
陈龙羽-文王圣卦师资保证班64
用户:33神田
播放:229&次
分类:教育
&版权所有(C)&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第16页)
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第16页)
时间: 15:15:13
  一般人练拳,初学时必须规矩地把一招一式的架子练到位,然后逐步系统地把拳理和功法装进一招一式中,这个过程若有明师指导,每天练拳3个小时以上,一年时间还是可以轻松达到“招熟”层次的。我佩服陈沛菊老师能够因材施教,为了改正我的错误,也为了灌输正确的功法,她只教了我定桩和活桩的功法。我因为已经练老架二十来年了,尽管有许多严重的技术性错误,但至少也混了个“架熟”,对我的老架一、二路的招式纠正和提高效果已经很神奇了。所以,我的“招熟”阶段是在桩功的基础上练出来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哈哈。  陈老师并没有直接对我讲,但我是忽然醒悟到,这三个月的“打练结合”其实就是引我进入“懂劲”阶段的。“找点”的过程,不仅是找发劲的点,而且还是劲力转换、传递的找点,是“懂劲”运用的初步方法。推手,就是找对方的破绽,找破绽就需要用内劲去“听”,用内劲去权衡来劲。“一窥其势,一觇其隙”,16个点中,总有一个点是最佳攻击之势。这个阶段运用的是虚灵劲,陈老师说“一分刚,一分僵;一分柔,一层功”,让我时刻注意“内三合”的运用。平时一走套路,就有一种浑然一圆、内气催形、至大至刚的感觉。  “功夫上身理自明”,这个时候看网上传播的太极拳视频,从拳理上看大多都是表演作秀型,银样蜡枪头,有扎实功夫的廖若星辰,上海那个黄x达的太极神功的猫腻一眼都看穿了。“武林大会”中, 陈自强作为武林大会冠军是当之无愧的,其周身内劲之松活圆透、刚柔劲力的把握,果然是深得小旺大师的真传。但“武林大会”总体是个商业化操作的游戏而已,上场的太极“高手”们真是羞死人了,太极拳三百多年的英名被这些“高手”们糟蹋得惨不忍睹。    
时间: 13:53:40
  学太极拳,学的就是功法,功法兼有拳理指导,就练成功夫。很多人沉迷于花里胡哨的套路表演,却不去认真学习太极功法、不去求教拳理,这样练一辈子还是空架子的结果是可想而知了。  
今年11月份在新乡举办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有全国各省的太极拳专业代表队参赛。各省的专业代表队员代表着我国太极拳新一代传承推广的人才力量,他们的技术水平决定着国家今后推广太极拳的优劣程度。本人录下了不少视频,总体的结论是:太极舞蹈。除了太极拳冠军队福建队能够体现出太极拳一些关键的技术要领、还算是能称得上“太极拳”外,其他省太极拳队把太极拳套路夸张化、戏剧化地舞来舞去,的确十分养眼,但的确不是太极拳,的确就是“太极舞”,内行人都一眼就看出来的。不讲功力,不讲技击,只论架子作秀-----这就是我们国家太极拳专业队的现状吗?!那些太极拳教头们拿着国家的经费、拿着我们纳税人的血汗钱在拼命打造新一代“太极舞蹈家”。悲乎哉?  
专业太极拳运动员尚且如此,社会上众多业余爱好者们又如何呢?大家可以评判一番。  
时间: 17:13:08
  何为太极?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在阴阳分而未分之中讨消息。求的是欲动之机,轻灵玄妙,对拉拔长,劲形逆从,舒适得力,深悟腾挪二字!   
何为拳呢? 一阴一阳谓之拳,制人御侮之术。   
何为太极拳呢? 在太极的状态下,达到一种制人之法,看其有形,摸其无形,百变无敌,制人而不伤人。     
怎样能练出太极的机灵劲呢?即在动态之中,随时保持一触即发之势,就好象鱼在水里边似动非动的那种动,动中显静。再受到外界干扰,倏!不见了。又好比老鼠夹一样,看其静止,动在瞬间,这就是刚柔,柔长刚短。     
练太极的,不明白十指连,背丝扣,还练什么太极拳?拳家者,身力最为难借,地力难得,知彼更为不易。这里边都是有窍门的!交手的经典名言:闪战空费拔山力,腾挪乘虚任意入,贵在空与反空中见奇!外家拳法,就好比鸡蛋,壳子硬,打进去全是稀水!人身有好多误区,前手不实,后手无力,骨节不正,寸劲不生!    
太极拳高明在那里呢?它就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时间: 10:52:34
  明白了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太极拳、学太极拳要学什么东西,这些道理明白了,就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河南温县是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河南的郑州、焦作练陈式太极拳人口最多。既然我们河南的太极拳迷们能入门的占不到1%,那么外省的拳迷们又有几人能入门而不走弯路??  
时间: 11:21:59
  2010年2月是陈家沟我师父的生日,(虽然根陈沛菊老师学拳多半年了,还不是师徒关系呢),见到师父,我讲述了我跟随陈沛菊学习太极拳的情况,年迈的师父很高兴,说学拳是缘分,能学到陈沛菊家的东西就是缘分。接着让我练一段套路,而我当时还没开始学小架,就把老架一路练了一段。师父连连称赞我把陈氏太极拳的功法很有神地体现出来了。现场有个师兄听了,很想和我推手切磋,师父摆摆手阻止了他,说:“你推不过他,你俩不是一个档次了。”那天,师父和我谈了很多,酒没少喝,开心。
时间: 15:54:50
    作者:唯施是畏 回复日期: 10:32:54  回复
      
21:45:30     貌似冯先生的以十大形的心法加陈式太极拳    -----------------------------    。。。。。。。。冯先生曾被请去给陈家沟的四大金刚教拳,功夫应该不差。    ===============================================================================  那是陈家沟大架的事情。
时间: 14:53:52
  作者:唯施是畏 回复日期: 20:22:59  回复
      练太极拳时为什么感到肩膀酸?        ============================================================================  
1、把肩膀松开,好像“放”在那里的感觉。2、后背往左右方向松开。  
时间: 15:31:22
  应师傅的挽留,当天没走。晚饭后,给师父讲了我跟随陈沛菊老师学习的主题内容,师父就说:“架子熟练了,关键就是一个理、一个法。每传给你一个法,你就是一层进步;没有这个法,你就是进步不了。沛菊她家里还是很有东西的,我也听说过一些.......她人很实在,你能跟她学,她又肯这样教你,要珍惜呀。”  
师父兴致很好,让我和他推手。我们就简单地转了几圈,师父连连点头说好:“以身领劲,劲力传递很顺畅,一动一静腰胯间,腰裆活泛,很圆活。听劲感觉好,我稍微一动你就想化我......柔劲有余,刚劲不足。你跟她学习还不到一年,练到这种程度我不说你也心里清楚,进步非常大。要是你自己练,可能五年、八年也练不出来。有些东西不教你,一辈子也练不出来。”  
我聆听指教,说平时主要练一路,二路基本不多练,刚劲不多用,还不习惯用。师父建议我改练小架,说陈老师的小架里面东西多。我点头接受,同时对师父的博大胸怀很,感激!
时间: 15:34:47
  应师傅的挽留,当天没走。晚饭后,给师父讲了我跟随陈沛菊老师学习的主题内容,师父就说:“架子熟练了,关键就是一个理、一个法。每传给你一个法,你就是一层进步;没有这个法,你就是进步不了。沛菊她家里还是很有东西的,我也听说过一些.......她人很实在,你能跟她学,她又肯这样教你,要珍惜呀。”  
师父兴致很好,让我和他推手。我们就简单地转了几圈,师父连连点头说好:“以身领劲,劲力传递很顺畅,一动一静腰胯间,腰裆活泛,很圆活。听劲感觉好,我稍微一动你就想化我......柔劲有余,刚劲不足。你跟她学习还不到一年,练到这种程度我不说你也心里清楚,进步非常大。要是你自己练,可能五年、八年也练不出来。有些东西不教你,一辈子也练不出来。”  
我聆听指教,说平时主要练一路,二路基本不多练,刚劲不多用,还不习惯用。师父建议我改练小架,说陈老师的小架里面东西多。我点头接受,同时对师父的博大胸怀很,感激!
时间: 17:59:36
  作者:gnwang1 回复日期: 16:00:52  回复
      
15:34:47      应师傅的挽留,当天没走。晚饭后,给师父讲了我跟随陈沛菊老师学习的主题内容,师父就说:“架子熟练了,关键就是一个理、一个法。每传给你一个法,你就是一层进步;没有这个法,你就是进步不了。沛菊她家里还是很有东西的,我也听说过一些.......她人很实在,你能跟她学,她又肯这样教你,要珍惜呀。”       师父兴致很好,让我和他推手。我们就简单地转了几圈,师父连连点头说好:“以身领劲,劲力传递很顺畅,一动.....    -----------------------------    请教楼主,你之前说过架子不能太低。可是有人说架子低了练下盘,一趟低架抵十几趟高架呢。不是有位大师在八仙桌下打拳吗?
       ===============================================================================  
架子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水平的高低,初期就把架子压得很低,就会坐胯。胯坐死了,转换不灵,势必要靠膝盖扭转。练到胯松开的程度后,想放多低都可以。
时间: 19:14:29
    作者:力度与深度 回复日期: 21:58:00  回复
      留印,慢慢看。太极操也没练过,以后有时间再学。希楼主把自己这几年的心得详细整理出来,让后学者少走弯路。传承发扬,善莫大焉!遮遮掩掩,中华武学的死路啊!看过王选杰的关于大成拳的书籍。    ==========================================================================  正在整理中
时间: 18:21:06
  第十个月,也就是完成陈沛菊老师制定的三个月学习计划完成以后,陈老师说要传授我推手实战的技能。以前都是大家在一起听陈老师的指导,而这一次,她让其他的学生都到一边练拳,回避,只给我一个人讲。陈老师说:“你以前练过的推手都是练的推手架子,缺少实际内涵,你两手往前一递,双手中必须有东西,而不是空空的两只手。推手,在我们村叫挌手。推手时要把各个点的劲力走到、都能明确地应用出来,才能做到浑圆一体,不让对方找出破绽,被人打,都是从点上突破的。你如何打人?一是找出对方的破绽,一是想打对方何处,要学会定位。什么是定位?就想导弹发射之前的制导锁定一样,想打对方哪个地方,只要你定位好,他就躲不掉。平时实战也是如此,掌握好定位的方法,不论对方用什么招式来打你,你只需用一个金刚捣硾,你就能打对方想打哪就打哪儿。”这个上午,陈老师讲的内容只有半个小时,我却需要一个上午反覆地练习。我真算是开眼界了,原来推手的技法如此玄妙、珍贵!如果不是老师无私的讲传,根本不可能靠自己苦练“悟”出来的。  
双方一搭手,你就要想到你是太极两仪的一个仪,对方是一仪,这样两个人就成一太极了。阴阳互为其根、互消互长,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用一个“沾”字把住对方,然后“连”在一起,你的目的就是“消”对方而“长”自己。真经不可轻传,在此泄露这其中的一点奥秘,以给诸位大家一点启发。  
时间: 14:52:33
  双方一搭手,你就要想到你是太极两仪的一个仪,对方是一仪,这样两个人就成一太极了。阴阳互为其根、互消互长,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用一个“沾”字把住对方,然后“连”在一起,你的目的就是“消”对方而“长”自己。真经不可轻传,在此泄露这其中的一点奥秘,以给诸位大家一点启发----------这就是打法,有的人练到程度了,不用我再往下说,一看就会明白的。    
下午,陈老师仍然是给我一人授拳,教的是“寸劲”。陈老师先让我背下一段口诀:“发劲一寸间.......”我很快背熟了,但茫然不懂。陈老师一边讲解口诀的每一句话,一边比划动作说明运用的方法。我认识到此刻陈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华,都很珍贵。因为不允许录音录像,我拼命地想把每句话铭刻进脑子里。接下来就是寸劲的练习,一个下午没有休息,陈老师不停地指导身法心法的应用,我是不停地在动作中找感觉。每当一个要点练到位了,立即就有很神奇的劲力效果。当时的心情,很庄重又很激动,如此珍密的陈老师的家传武学能够传授给我。  
太极拳打人,用的就是寸劲,不会用寸劲,就不是太极拳。看武林大会上的比赛视频,仿佛场上人物都还不曾掌握“寸劲功夫”。
时间: 16:11:56
    作者:gnwang1 回复日期: 16:54:59  回复
      /programs/view/_9xxOulENS8/ 大家帮忙分析分析这个视频,有人说打得很好,有人说很垃圾。各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然后请楼主点评        ========================================================================  尊重每一个练拳的朋友,不要针对某个人评论高低。
时间: 15:41:07
  作者:唯施是畏 回复日期: 12:50:04  回复
      太极拳还是太保守了,关键原因在于思想保守。        我个人觉得,太极拳应当系统的在中小学和大学中普及。这么好的太极拳,就是作为太极操,也比广播体操强多了。    ===========================================================================  不普及的,是太极拳;普及,就是太极操。的确,即便是太极操,健身效果就很好。
时间: 09:40:37
  昨天晚上,接待一位温县的朋友,竟然得知两个惊人的秘密:《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并非是陈长兴所著,而是陈有本,且有手稿为证,而陈照丕在他的《太极拳汇宗》里篡改为陈长兴。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实际是武禹襄所著,为披露太极拳玄机,却又不便于真实身份,乃伪托“山右王宗岳”。  
真滴假滴?求证。
时间: 19:03:18
  寸劲挨打是什么滋味?那天下午太阳快落、准备下课时,我基本上把练寸劲的大概功法牢记下来了,我问陈老师寸劲打出来的效果是啥样子,陈老师环顾了一下四周,顺手拾起学员们放在旁边的一个小背包,让我拿着,说:“抓紧背包,仔细听我打到背包上的声音。”  
只见陈老师抬起手很随意地往背包上打一拳,一股力道震得我浑身有种骨肉分离、身体要垮掉的感觉,同时后退了两步。  
陈老师问:“打到背包上是什么声音?”  
我答:“冷脆。”  
陈老师:“对了。”  
然后陈老师拿起背包,让我打。我尽量用刚学会的劲力一拳打过去。  
陈老师:“什么声音?”  
我:“很闷的‘噗’声。”  
陈老师:“听声音就可以知道劲力功夫水平。你这一拳打到人身上,对方的皮肤横向张力、骨骼的反作用力已经把你的力量化掉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对方真正受到的冲击只有你打出来的力量的三分之二。但是刚才我这一拳,是穿透劲,所以声音就很脆,这个劲对方无法化解,垂直打到身体里面,甚至打透气。”  
我惶惑。  
陈老师笑笑,晃了晃拳头,道:“你过来,今天让你见识见识我们陈家的打人功夫。”  
我赶忙走近,两脚站稳,摆出一副准备挨打的架势,心里暗喜:“即便挨打,能体验太极拳打人的滋味,实属荣幸。平时想让陈老师出手是很难的。”  
陈老师笑道:“不打你你不知道劲力的使用方法,只有挨打才会知道怎样练到身上。”说着,她好像漫不经心地随手朝我肚子上扬了一拳,立刻感到象有个长锥子一下子从肚子前面穿透到后面,连退几步,疼得我冷汗骤起,连吸冷气,弯着腰捂着肚子。  
陈老师:“明白没有?”  
我连连点头,道:“明白了。真是不可思议啊,好像把肚子打穿了。”  
陈老师呵呵一笑:“我还没敢用劲呢,如果我用劲,打的又是你的穴位,你才叫吃不了兜着走。”  
我一边点头,一边领悟地笑。继而是惊愕,心想:“太可怕了!太神奇了!”
时间: 10:49:36
  呵呵,这说明至少你还体验过真正的太极拳打人的滋味
时间: 10:52:37
  呵呵,这说明至少你还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太极拳打人的滋味
时间: 18:25:09
  作者:增一阿品 回复日期: 22:25:45  回复
      凭我的嗅觉又在天涯发现一精品贴    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    见文识人品 见语识功力    恭喜楼主入门着道        心痒难搔啊    陈家沟离我们这里太远 我们这里又太偏    很难有机会亲见名师了    垦请先向楼主学习 我要和我的8岁儿子一起学习    怎么办?    请楼主不吝赐教  ===========================================================================  
在下初窥太极拳门径,不敢自大,不敢传拳。谢谢。
时间: 18:58:44
  谈到寸劲,本人的体会是,发于腰际,开即是发劲,合就是蓄劲,开合就在一寸间。我以前练大架时候,是靠两膝盖转倒8、身子左右晃动、用两手来发劲的,现在明白是靠腰胯发劲。而且,你何必非要把身体左右扭动着、两手使劲舞动着来开合发劲?两胯微微一动(一寸即可),劲力就发出去啦,哈哈哈。
时间: 19:04:36
  遵照陈老师的安排,我要把推手和寸劲的方法要领练习三个月。以前已经学过推手的,但是经陈老师一指点,才发现以前的推手只是个外形,把人打出去全靠的是手上巧劲(所谓的小手)。而现在的推手,是在周身松透、内气贯通、手中无形如有形的条件下,以气催形的运动。发劲时,不会用寸劲就是外行。  
这三个月练得很刻苦,早上晚上都练,越练感觉越好,内劲越充实。我的一帮拳友都是推手练习的对象。大家不再担心我会把他们打疼了,因为都说只要搭着我的手臂,感觉时软绵的、柔和的。大家水平不一,用劲方式不同,而我正好在这不同的拳友推手过程中感受、应对各种力量。这个时候,深刻地认识到“拳者,权也”的精辟阐释。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我学太极拳的不平凡经历
思想的火花出来了,好啊!
qq: 欢迎交流y
在我看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明白了吧,你的架练的再好,我的出拳速度快上你一倍。你连摸都摸不到我。。那个少林的傻一龙去美国找人比武,就是吃了这亏。普通人要练功最早就是先要最求 快 准 狠。。当你的速度 力度都达到一定的层次,再去学习招式
@huiying1-11-30 10:49:31在我看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明白了吧,你的架练的再好,我的出拳速度快上你一倍。你连摸都摸不到我。。那个少林的傻一龙去美国找人比武,就是吃了这亏。普通人要练功最早就是先要最求 快 准 狠。。当你的速度 力度都达到一定的层次,再去学习招式-----------------------------"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真正掌握了太极功夫的人,应该能够抵御、战胜比自己力大、速度快的对手。
看到楼主的经历,我也是感慨万分,想当年我对传统武术也是如痴如醉,不要说成为什么武林高手,打两个小混混总该可以的吧。但现在却大失所望,不仅是对太极拳,对整个传统武术都很失望!不管健身角度,还是技击方面,太极拳都没太大的价值!要说健身,八段锦、五禽戏、一些导引动作,比太极拳简单、容易,效果好;谈技击,现在散打,远胜太极拳!其实我们传统武术,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基本功,而套路却是其次的,甚至是不重要的!就练几个散手动作,不练套路也可以!其实,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在其初创时期,本意是将动作进行精简,反复操练最简单、最有效的动作,以提高实战时动作的协调与力的协调。就像部队的刺杀训练一样,就是简单的三防一刺。民国时期的武术书籍,常会有这样一句话,考武术各门各派,其手法均出自岳飞之“双推手”。当时,我深感疑惑,这个双推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的分析是:简单的说,双推手就是象形意拳虎扑一样的动作,双手向前推出。按照站桩的说法,一切动作可以从基本桩(浑圆桩)化出。那么一切动作可以从双推手化出。实际上,双推手就像拳击中的直拳一样,是内家武学中一个共通的基本动作,我估计宋迈伦的夫子三拱手就是这样的动作,可能他就是将这一个动作的实战技巧充分地发挥出来了。所谓三皇炮捶拳不过是遮人耳目的东西而已。只不过是给入门初学者练练罢了,就像部队新兵要走正步一样的道理。内家武术的基本动作,均可以从双推手、开合式、云手(即划圈)这三个动作(也许还有劈拳、崩拳和单换掌)化出,配以步法的变化,就已经可以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动作了。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另外编出几个动作来。关键是,三招两式就已经足够,为什么我们非要学那一套一套的动作呢?拳击只有直拳和勾拳(摆拳就是侧勾拳)两个动作,不是照样风靡世界吗?实际上,操持单调的模式,体会内在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精髓。哪怕你练的是任何一个门派,动作精熟(但无疑是越简单越好),不用费心去记忆,而是集中精力去体会内在的感觉,就都是最好的武功。武功没有那么复杂:天下武功没有那么复杂。不要相信有所谓的秘诀、真诠,绝不要相信那些有师承的人故弄玄虚的说法,说有些技艺,大师非什么样的人不授。我们可以从十路弹腿、形意五行拳、八卦八大掌、太极拳之单式、龙行三掌、自然门内圈手、李小龙的勾漏手(日字崩拳与形意崩拳有多大的差别?)、八极之六大开等动作中进行精简。我想,基本的动作不要超过8个。复杂的动作就是基本动作的组合,千万不要编排套路。以单式练习(单操手)为主。串起来演练也可以,但绝不能设定固定的格式,而是以自由的串接为要义,就像国标舞的表演一样。不过,我估计,这样的事情可能没人愿意去做。我们的传统武术已经够复杂的了,如果我们再用复杂的逻辑进行讨论,岂不是更加的复杂。我看到不少论坛里有好多人秉持与我类似的观点(自由、精简、归一),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武学大家能够共同将我们的复杂的传统武术进行精简。借题发挥发挥一下,自由和精简,自由和精简放在拳击上最确切不过,拳击只有三拳,直拳,勾拳,摆拳,步法既简单又灵活,诚为初学武者首选,呵呵,一家之言。就武学的原理而言,根本就是这样的。按赵道新的话说,在生死攸关的搏斗面前,技术是无家可归的。日常的训练,只有两个目的:1、提高身体的素质(爆发力)2、提高反应的能力(条件反射的能力)。至于具体的技术训练,只能根据不同的规则进行选择,以求在赛场上能熟练运用。而无限制的格斗,根本没有多少技术可言。 所谓“内三合、外三合”、“内功”、“内劲”之类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爆发力、动作协调。内在的协调,在主观感觉上的体验就是整体的弹性。功夫的锻炼,就是使这种弹性的感觉由内而外逐渐明显、深化的过程。弹性的感觉从躯干部位开始,逐步发展到全身,进而与身外的空气产生弹性的鼓荡。主观上有了强烈的弹性的感觉,就可以发出令人震撼的瞬间的整体爆发力。最后说几点:1、历代绝顶高手的战例证明:,神奇的瞬间爆发力,超凡的轻快与敏捷,惊人的协调。是成为绝顶高手的基础。2、形式的自由、精简与实用:自由是极其珍贵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宗教”都会有意无意地将自由限定在它的形式内。切忌为其所迷惑。形式的自由法则要求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天赋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练习,在实战中根据实际的情况随机应变,顺其自然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绝不要为任何人为的限制束缚。精简:对实用的三招两式的深入研究和修炼是正确的,千招万式的练习根本是错误的。(双推手、劈掌、崩拳、钻拳、圈手、侧闪、侧踢、背步摔、转圈等就是最基本的动作)。实用:为数不多的一些实用的基本技术是任何一个有志于武功修练的人必须认真研习的,即使是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基本技术,许多功夫绝顶的高手往往都要反复研究数年,更何况普通的凡夫俗子。3、武学上是没有绝对的胜负的,不要为胜负所累,武功是没有止境的。4、实战技击中的战略、战术、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心理状态的控制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距离感和节奏的把握,这些都只能在模拟的实战中反复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所以,没有真实的实战训练也不可能成为一流高手。5、上乘的技击: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有感即应,一触即发。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欢快的小老鼠
14:16:54看到楼主的经历,我也是感慨万分,想当年我对传统武术也是如痴如醉,不要说成为什么武林高手,打两个小混混总该可以的吧。但现在却大失所望,不仅是对太极拳,对整个传统武术都很失望!不管健身角度,还是技击方面,太极拳都没太大的价值!要说健身,八段锦、五禽戏、一些导引动作,比太极拳简单、容易,效果好;谈技击,现在散打,远胜太极拳!其实我们传统武术,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基本功,而套路却是...........-----------------------------所言极是,我非常赞同!
此贴本来是个讨论陈氏太极拳的技术贴,其中一阵几乎变为吵架帖,后来又转向技术方向,讨论的是陈太极怎样出功夫,有不同意见和认识很正常。但似乎不宜扩大为讨论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比较,甚至传统武术到底行不行这样的漫谈帖。有对泛泛讨论传统武术特别热衷的同学不妨另开一贴,再做热烈讨论,如何?期待楼主归来!
没遇到明师教很麻烦的~~不过能有健身的效果就不错了~
又一个月很快过去了,这次来郑州,随行的还有一位练陈式太极拳二十多年的拳师,他在我们当地太极拳圈子里还是很有威望的,也是名师的弟子,一直很想拜见陈沛菊老师。他向陈沛菊请教了一个既很简单有很复杂的问题-----放松。这个情景在我开篇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陈老师用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给他讲了放松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身体的应用效果。这位拳师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听您一句话,胜过我练十年拳,我真是相信了。”接下来陈老师开始给我上课了。我首先是汇报练拳的效果,并连声道谢:这一个月的练习过程收获太神奇了,所谓“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八面支撑”基本能掌握到位了,虚灵劲真真实实地有了“若有鬼神,助我虚灵”的感觉。活步云手基本上达到力走骨缝、力达四稍,两胯根筋力更强,腰裆劲能灵活运用了。这个效果在练习之初是根本不敢期望的。太感激陈老师教拳的慷慨和无私。陈老师竟然很认真地说:“我也应该谢谢你呀。”我惊愕、纳闷。陈老师继续道:“谢谢你这么多年有心于太极拳研练,你现在能踏实勤奋地练拳,就是对太极拳事业的支持。我们陈氏太极拳很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士来传承推广,我也很想有一批人品好、有志向的人能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啊。我只是我们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的其中一个传承人,我没资格把家族传下来的精华保守封闭,我有的只是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把陈氏太极拳全面地推广出去、发扬光大。”宽广无私的胸襟,高尚伟大的思想!我非常感动!陈老师看了一遍我的活桩练习后,开始提问我的练拳细节效果,比如“五趾抓地的方法和效果”、“胯跟转换时的劲力传递过程”、“力达四梢的劲力传递和效果”、“背丝扣的整体劲力传递”等。又是整整一个上午的捏架子和讲解。随行的拳师朋友看得目瞪口呆,下课后对我说,很多地方他都听不懂,但是他能感觉到这些东西的珍贵和神奇,后悔认识陈老师太晚。下午上课,陈老师说我:你这个月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即点对点的训练,把云手的各个点找出来、练出来。这个内容太大,一个下午靠脑子是根本记不完的,所以我用录像把陈老师讲解的云手每个找“点”的过程录了下来。陈老师说,初练云手,是四个点,熟练后是八个点,再往后是16个点,每个点都是一个开合、转换、发力的地方。这16个点都练到身上了,下一阶段开始把各个点串联成圆的过程,也就是把原先的横平竖直方型的架子逐渐找圆的过程。也就是在松、活、柔、顺的基础上,内劲一气贯穿,劲力上的找“圆”。说道这里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陈鑫有言,先方后圆。太极图之圆,取材于河图洛书之方。初练太极拳,先练方,即陈老师说的找各个动作点,这个过程在陈家沟叫“娃娃架”、“基础架”,比如单云手,手划的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单鞭、揽扎衣出手是直线而不是弧线。待把各个运动点都练到位了,基本功法要领都练到身上了,开始找圆,即不断地把方形“削角”的过程,把四角都削成8角形,8角形削成16角形……渐渐练到出手即是弧,云手即是圆,周身一个大圆,全身无处不是圆。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大师、宗师们的教拳光盘,一出手就是“成手架”,让许多初学者跟着学习,一上手就是两手画圈、画弧,身子乱晃着去找重心、找转换、找内劲、找缠丝……没学会走路,就开始学跑,你能跑吗?看了冯志强老师的视频动作,仿佛轻描淡写地随意一挥舞而已,其实已饱含诸多高层武学功法,若你去模仿他的动作,岂不贻笑大方?!前面有读者说到张先生与鲍静潜先生的对比,我压根就不想去讲解。行家一看就知,鲍是在以点对点地示范教学动作,不是表演动作。结果有些读者就说鲍的架子没功夫、鲍水平低,呵呵,真是好笑。张先生则纯属表演动作,而且是陈家沟称之为“小手”表演。所谓“小手”,就是“成手”之前的东西。你啥时候看见过小旺老师、正雷老师表演过“小手”?是行家就能一眼看出,鲍静潜的劲力转换过程达到了转换于无形,所以劲力始终是连绵不断的。有的人练一辈子始终腰裆不活,胯不到位。也就是尾椎未呈“人”字开松,腰裆不活,后背始终无法撑圆,所以他的发劲主要在手上,而不是在身上,即“后背”。
太极,是个很好的养生活动!
作者:changgaoxiang1 回复日期: 09:23:31  回复
膝盖痛是因为腿不能内外撇,膝盖不能内外撇,很多人是这样练的,所以会痛,膝盖只能有伸直和弯曲的功能。膝盖痛的问题只能是练拳的姿势不对,关键在于螺旋腰劲的练法很多人不会,外形看着像其实内容不是。陈老师的这个动作很对,一般人看不出来,呵呵。一百个可能有半个会对,不知道的人别从这点给我较真,不对就是不对。陈的身背五弓说很好,,但是说力发自两端(看视频)就有点.....呵呵,不讲了。 ----------------------------又一个搅屎棍冒出来了!楼主已经把膝盖痛的问题说的很清楚了,很值得我学习。你就别这里放臭味了,说人家不行,就你行。人家陈沛菊是陈家沟家传自幼就练拳的,还没有你高明啊?你说来说去,也是为了发个QQ拉老鼠会嘛。楼主可千万别灰心,加快更新。期待中。
请问楼主有机会来武汉吗?
《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 》,作者:陈诚,出版:东方出版社军事方面的损失,也不仅以上面几种统计所列为限,因为手边只有这一点数据,故姑予录出,以见我们八年抗战,直接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如何的巨大。至于人民方面的损失,以常识来估计,至少比军事方面的损失要大几十倍。敌人的得意杰作,就是滥炸后方不设防城市。在抗战八年中,没有遭受敌机轰炸的中国城市,简直绝无仅有。敌军占领一地之后,即肆意杀烧淫掠,其行动之残暴,如非灭绝人性,绝不至此。初期战争中,战地尚留有外人,根据他们亲眼目睹的报导,可资佐证。姑亦录存几条如下:日军曾通告各国侨民离开南京,最讨厌留在这里的外国人,他们不欢迎旁观者。可是我们还要留在这里,我们看到日军劫掠最可怜的穷人,连一个铜子和一条棉被都不准保存(现在正在严冬),连黄包车夫的车子也无法幸免。我们看到日军从难民区里拖出成百成千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兵去枪杀,或当作练习刺戳的东西。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五。劫掠、屠杀和奸淫的事情,有增无减。昨日白天和夜间,被强奸的妇女至少有一千人。一个可怜的女人竟被强奸了三十七次。一个兽兵在强奸时,因有五个月的婴儿哭声不断,便把她活活闷死,反抗的惩罚就是刺刀。日本军队初临南京时,……劫掠、酷刑、屠杀、奸淫、放火,凡是可能想象的任何事情,日军进城后就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一一实行。在这一个新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东西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南京等于是活地狱。日本兵不懂得用煤的方法,因此有许多中国人的财产,受到不必要的破坏。日本兵除木料之外,显然不知道其他东西可以引火,即使有大量存煤,他们也弃而不用。于是他们向各村镇搜索木料,毫不考虑其来源。所有门、窗、木柱、木筏、桌子、长凳、农具,以及各种木料,都给日本兵捆载而去,做煮饭或取暖的燃料。一位外国观察家曾有几次去过那些地方(在占领以前及占领以后),据他审慎的估计,这一次扬子江三角地带战争的结果,至少有三十万中国平民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其中一部分是惨遭屠杀的。他说,日本兵强迫老年人和孩子运送重量过大的东西,等他们力竭倒地时,日本兵就用刺刀斫戳,掷入路旁的小沟里。日本兵对于已死的人也要加以虐待,日军所过的地方,有许多中国坟墓被挖掘,棺木被焚毁。上海是扬子江三角地带最重要的一个都市,上海损毁的情形,异常惨重。上海以外的无数的城市村镇,其损毁的情形,却也如出一辙。在上海周围的一百里内,不下十二个大城市,五千万以上的人口,这些城市都受到绝大的破坏。至于较小的市镇和村舍,其损毁的情形,更无从统计。距上海约一百里的无锡,本来是一个工业区,有人口九十万。所有工厂建筑,因日机的猛烈轰炸,或损失甚巨,或全部被毁。其中最重要的有几家面粉厂、一家纱厂、一家电厂和一家设备非常新式的丝厂。嘉兴是浙江的一个丝业中心,原有人口四十五万,现已变为死城。二十万人口的松江,差不多仅余灰烬。古老而殷富的苏州,原有人口三十五万,日军占领该城时,只剩五百人了。以上均见英人田伯烈(H?J?Timperley)编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日军加于中国人民的暴行,真是罄竹难书,以上所录不过为田伯烈氏书中之一鳞半爪而已。而田氏之书脱稿于二十七年(一九三八)三月,距抗战开始才数月耳。且田氏之书所搜集的资料,均为少数外人在少数城市所目睹之日军暴行。则以中国战场之大,战争历时之久,外人所能见者,在全部日军暴行中,奚啻九牛之一毛?然即此以观中国人民所遭日军之荼毒蹂躏,已足使天下人闻之,为之发指眦裂,那么同属炎黄子孙的我们,对此如能无动于衷,尚可谓之人乎?徒知胜利之当庆祝,而不想一想这胜利的代价是惨绝人寰的,能不谓之“哀莫大于心死”乎?日军在中国的暴行,真是二十世纪人类的耻辱。现在中、日早已恢复和平,彼此号称“友邦”。然而我担心在强弱悬殊的情形之下,“友邦”的美称,还是会被“带甲的拳头”击碎的。“红的吻血的爪”的世界,几曾有些微改变呢?我为此言,不要误会我也是弱肉强食主义者。但经过八年的抗战,创巨痛深,我们应当觉悟:我们可以不恃强凌弱,但绝不可以自甘居于弱者,而不发愤图强。
通篇读了以后,明眼人会发现,楼主发此贴的目的只有一个:炒作。至于炒作什么?为谁炒作?出于对太极文化及传承人的尊重,鄙人在此不便直接搞“动宾”式的挑明。在通篇闪烁其辞褒贬扬抑中,楼主的主要观点(炒作喙头?哈哈哈)不外乎以下几点:一、名师非明师,世上有名学馆多为利益驱动,讹人钱财。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甚至是用来骗人的把戏。三、“明”师无几,学小架的明师似乎只有陈式十二代太级拳谪传人陈沛菊老师等廖廖几人。而自己,则亲受陈沛菊老师提耳相授。按形式逻辑的三段式,楼主的动机不言自明。毋庸置疑,楼主在洋洋数万言的贴中是传达了一些有些价值知识:如“不要转膝”、“沉肩坠肘”、“虚领劲顶”以及太极推广传承的不堪现状等等。拳友们应当衷心感谢他才对。还有,某些观点纯属楼主一家之言,最多也只是失之颇而已,这个不值得争论。本来想写一篇文章以正视听,但因工作忙没有时间。但还是忍不住提几个问题:.......
作者:飞花问禅 回复日期: 18:06:07  回复
通篇读了以后,明眼人会发现,楼主发此贴的目的只有一个:炒作。至于炒作什么?为谁炒作?出于对太极文化及传承人的尊重,鄙人在此不便直接搞“动宾”式的挑明。在通篇闪烁其辞褒贬扬抑中,楼主的主要观点(炒作喙头?哈哈哈)不外乎以下几点:一、名师非明师,世上有名学馆多为利益驱动,讹人钱财。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甚至是用来骗人的把戏。三、“明”师无几,学小架的明师似乎只有陈式十二代太级拳谪传人陈沛菊老师等廖廖几人。而自己,则亲受陈沛菊老师提耳相授。按形式逻辑的三段式,楼主的动机不言自明。毋庸置疑,楼主在洋洋数万言的贴中是传达了一些有些价值知识:如“不要转膝”、“沉肩坠肘”、“虚领劲顶”以及太极推广传承的不堪现状等等。拳友们应当衷心感谢他才对。还有,某些观点纯属楼主一家之言,最多也只是失之颇而已,这个不值得争论。本来想写一篇文章以正视听,但因工作忙没有时间。但还是忍不住提几个问题:.......--------------------你最好写一篇出来,让我们这些初学者开开眼界嘛。不过别做搅屎棍哦。
多讲一点基本功知识,能一看就学会的
@2010无极之谈
12:17:10又一个月很快过去了,这次来郑州,随行的还有一位练陈式太极拳二十多年的拳师,他在我们当地太极拳圈子里还是很有威望的,也是名师的弟子,一直很想拜见陈沛菊老师。他向陈沛菊请教了一个既很简单有很复杂的问题-----放松。这个情景在我开篇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陈老师用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给他讲了放松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身体的应用效果。这位拳师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听您一句话,胜过我练十年拳,我真是相信了。...........-----------------------------楼主在这一段中谈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基础架是方的,是点到点的劲力训练,从中体会各个点之间的转换,发力,开合等等。掌握之后再自然转化成园或弧的形态。大师们早已过了这个阶段,出手即成手,你跟着练是练不成的。俺以前不知道这些,闷着头练了这些年!今年老师从英国回来,看了俺的架子,说这么练不行,得从基础开始,随即教俺练基本功,身体不要乱晃,腰胯不要乱扭,劲力直行到位,支楞八翘,看起来不像太极拳了,呵呵。但是效果很明显啊。可惜老师不能在国内待时间太长,有很多问题无处请教。楼主这里谈出的点滴经验值得学习揣摩啊!有人一再说楼主意在炒作,无非是说为陈沛菊老师、为小架炒作,其实就算是炒作了也没怎么样嘛,如果实践证明陈沛菊老师教得确实好,确实教出了真功夫,确实在传播真太极,不仅应该炒,还应该大炒特炒,炒出知名度,炒出经济效益。有什么不好呢?有人会担心这碗饭不好吃了,那也没办法,谁叫你二十年教不出几个真功夫呢?学员光花钱却没效果,只好用脚投票啦。
18:06:07通篇读了以后,明眼人会发现,楼主发此贴的目的只有一个:炒作。至于炒作什么?为谁炒作?出于对太极文化及传承人的尊重,鄙人在此不便直接搞“动宾”式的挑明。在通篇闪烁其辞褒贬扬抑中,楼主的主要观点(炒作喙头?哈哈哈)不外乎以下几点:一、名师非明师,世上有名学馆多为利益驱动,讹人钱财。学太极一定要拜明师,否则别学,学了也徒劳;二、陈式太极拳的正宗是小架,大架似乎只是为了表演,甚至是用来骗人的把戏。...........-----------------------------这位大侠似乎也得了太极“真传”,有能力以正视听。希望你也能像楼主一样给大家讲讲练功方法。要不然你只讲了这一段指责楼主的话,我们也看不出你是否得真传,是否真正能够如你所说的那样,以正视听。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式太极拳裆劲怎么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