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普萨之森斗顶上有个小柯尔普萨之森的叫什么柯尔普萨之森

从两部名著看顶层权力斗争(ZT)
从两部名著看顶层权力斗争(ZT)
《封神演义》是本很奇怪的书。尽管长期以来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和同为神魔小说的《西游记》比起来,在文学庙堂上的待遇可谓天壤之别。不过我喜欢《封神》要胜过《西游》。和气势恢弘的上古封神大战比起来,西天取经显得有些小家子气。而且《西游》的神佛们过多的是热衷于拳脚棍棒,缺乏《封神》中无数法宝奇术的想象力。《封神》的作者尚无定论,充满道教方士呓语的小说的思想也非常芜杂。按照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文本不仅是作者创造的,也是读者赋予意义的,神秘芜杂的《封神》就有无限解释的可能性,意淫也好,乱弹也好,都是一种可能性的解释。
&&&&&&&&&&&&&&&&&&
《封神》的主题按照教科书的解释,主要还是有道伐无道,仁政取代暴政的历史必然进程。在西周讨伐殷商的正义之战中,仙界也卷入到这场大战,并因立场的不同,成为正邪分明对立双方。最终正义战胜邪恶,西周和阐教大获全盛,殷商灭亡,截教遭受重创。姜子牙西歧封神,解脱了根性不足的遭劫众仙,奖掖了为国死难的忠臣义士,宽恕了生前作恶的奸佞小人,规模浩荡的上古封神工程完美竣工。《封神》表面上表达了这样的主题,但读者却不满意,这也是《封神》受到的文学评价一直不高的一个原因。而这部作者不明,意思模糊的小说是否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含义?答案很难说,但从小说本身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封神》历史上的时间与《荷马史诗》相近,尽管两书创作时间相差很远,反应的主题也是大不相同。但都是描述上古时代国家或城邦之间的征伐,并且作者都借助上古人类战争建立完整的神话体系。只是《封神》中的神话宗教与政治色彩已经非常的重了。对比中西方上古神话,可以发现一些《封神》的隐藏含义。特洛伊战争的祸根是特洛伊得罪了神祗,直接原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不幸卷入金苹果之争,招罪于天后赫拉和雅典娜。战争中,神祗加入到各自支持的交战双方。支持特洛伊的神祗落败,最终希腊人在神祗的支持下攻入特洛伊。神祗的利益之争决定了特洛伊战争,也决定人类英雄们的命运。这不仅是神话,也是现实的寓言。舞台上的斗争往往是幕后操纵的。回到《封神》的上古神话中,席卷三教的战争实质上取决于仙神们的权力斗争。
  封神之战的原因简单可归结为: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神仙犯戒,元始封神。而十六个字背后却隐藏着精彩的玄机。首先成汤合灭,周室当兴,体现在纣王无道,文武二王仁义贤德,殷商自取灭亡,西周替天行道;其次神仙犯戒,元始封神。背后的意思除了昊天上帝令仙首十二称臣,还有阐截两教由来以久的门户之争。两个原因最后归结为天命,这玄之又玄的天命似乎是不可捉摸,任何人神仙妖都无法逃脱的。世间确实存在不可逆转的必然规律,无法预料的神秘偶然,但人类之间的因果缘由往往是有迹可寻,并且被人为地刻意隐藏。神话作为人类的心理原型,当然也不例外。这《封神》之中神秘玄妙的天命其实不过是神仙大佬们权力斗争的结果。
  首先从殷商的灭亡说起,拨开小说中障眼法。殷商死得很是不明不白。小说开头声称由于殷商整个国家机器的平稳运转,“纣王坐享大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足以说明庞大的帝国并没有丝毫衰落的迹象。一片天下太平中,仙界圣人们却给了殷商气数已尽的预兆。紧接着闻太师远征北海,朝中空虚;纣王进香题艳诗,得罪女娲。女娲安插妖狐迷惑纣王,纣王在女色中走火入魔,荒淫残暴,殷商直线衰落直至灭亡。在灭亡的过程中,殷商的文武百官竭力扭转国家的灭亡。
  文臣冒死进柬,首相商容以下死于非命的不在其数;武将拼死报国,连太师闻仲都身死殉国。甚至闻仲平定北海后,力陈十策,准备重整朝纲,扭转乾坤,无奈北海再次叛乱,殷商最后的翻盘机会也随之东流。殷商亡于纣王,纣王亡于妖狐,妖狐听命于女娲,女娲说我助天命一臂之力,顺便给纣王点
colour see see。由此可见殷商并非亡于纣王的无道,而是死在玄妙的天命手中。
  而殷商气数已尽的天命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天意高难问,自然是无法知道的。但并难推断出来的。殷商的气数已尽,昊天上帝令仙首十二称臣,神仙犯戒,包括女娲受到亵渎命妖狐迷惑纣王,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其实却大有关系,并且矛头直至截教与通天教主。因为就整个封神的过程来看,不但是讨伐殷商的过程,也是肢解截教的过程。截教与殷商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质上截教就是殷商在仙界的支持者。殷商在人间一统天下,截教给予了大力支持。闻仲在殷商截教中的地位与姜子牙相仿,闻仲不仅在殷商官居高位,而且在截教中人极有人脉,作为金灵圣母的亲传弟子,甚至有人猜测金灵圣母代替通天教主传授闻仲。闻仲是截教在殷商世俗代言人,并且殷商极重鬼神,因此大批截教门人为殷商效力,闻仲加深了截教与殷商的合作。纣王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中,惟独惧怕闻仲,主要还是惧怕闻仲背后强大的截教势力。殷商因截教的支持而国运昌盛,截教因与殷商合作,势力急剧扩张,阐截两教决战时截教号称“万仙”。在如此强大的仙界人道联盟面前,其他仙神界势力就相形见绌了。阐教门人不过数十人,主体力量仅为十二弟子。而截教的三霄就可以横扫十二弟子。神界的昊天上帝仅为光杆司令。掌管妖界的女娲也看不出有什么强大实力。包括西方的早期佛教势力也很单薄。并且这些势力基本上在殷商的世俗政权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可言,从纣王亵渎女娲就可见一斑,估计纣王也是自恃截教撑腰有恃无恐。在殷商世俗政权的配合下,截教一家坐大,然而其他各家联手对付截教也就不可避免了。
  封神榜的推出就是神仙界的权力斗争的结果。阐教要权力,昊天上帝要扩充实力,女娲要面子,西方要发展,目的都是想分通天教主锅里的一杯羹。神仙界高层圆桌会议,昊天上帝率先发难,神界的政府人员缺编,需要扩编;老子元始等人随后响应,通天纵然一人反对,也是少数服从多数。于是封神榜出台,既然要封神就得需要筛选方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间战争自然是封神的最佳游戏方式。战争当然需要理由,改朝换代也需要理由。神仙的圣人们自然不会像凡人那样鱼肚里塞帛书,黄河里埋石头人,只需统一口径殷商气数已尽,天命如此即可。一箭双雕的完美计划新鲜出炉,既铲除不听话的殷商世俗政权,又打击共同的对手截教。通天教主当然知道封神计划是针对截教的阴谋,殷商的倒台不但截教的利益受损,而且将有大批门人陪葬。但神仙界各派苦心积滤等待机会,设下的圈套,如同天命一样难以摆脱。并且通天的师尊为了平衡各派势力,防止通天坐大难治,也是站在了通天对手的一边。通天反复权衡,决定壮士断腕,牺牲殷商,保全截教的根本。并且针对对手的圈套,也有了自己的打算。封神榜弥封姓名,死后方显。这就是一个灰箱系统,有很大回旋余地。通天一边大度地让大量截教优秀门人上榜,一边以“谨闭洞门,静诵黄庭叁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告戒弟子,打算和对手们玩太极。于是天命昭示殷商气数已尽,封神大战硝烟在即了。
  通天打好了自己算盘,却低估了对手们主要是两位师兄的阴狠。老子元始不仅想削弱截教,更想把截教赶尽杀绝。通天自以为韬光养晦能避开对手们的打击,老子元始已开始勒紧上套的通天。老子元始成功借助封神榜的出台舆论造势:殷商气数已尽,天命已定。再在盟友女娲的帮助下催生出纣王的荒淫无道,扶植西周讨伐殷商,以有道伐无道获得道义上的优势,阐教中人顺理成章地在战争诛杀截教中人。在战争准备上,阐教也远胜于截教。元始以自己门人犯杀戒为理由,玉虚宫停止授道,门人们全力备战。姜子牙率领第三代弟子充当先锋,燃灯率领十二门人为主力,老子元始幕后策划,必要时出手解决截教高手。而截教这边显然准备不足,通天教主起初并无与阐教决战的打算,只是让门人谨闭洞门,旁观阐教如何应对杀戒,却不曾想阐教磨刀霍霍就是为了截教。
  通天教主没有迎战的准备,并且对于阐教对殷商的门人大开杀戒,其余门人应该保持什么立场等可能出现问题没有统一截教上下的应对策略,仅靠一副对联是无法压制截教门人的仇恨。这样导致截教上下思想行动不统一,在面对阐教组织严密的屠杀时,往往单个行动,或者小规模对抗,结果是不断被阐教消灭,不断地削弱截教的力量。西歧收留黄飞虎,闻太师派张桂芳讨伐。阐截两教的大战正式拉开。殷商政权中的门人不断被杀,申公豹的煽风点火,截教门人各自为战,而阐教却是早有准备,在老子元始的幕后指挥下,阐教门人节节胜利。
  闻仲讨伐西歧是阐截两教的预演,三霄赵公明等截教精英显示出强大实力。阐教中人包括老子元始都非常鄙视截教中人,将其视为旁门左道。截教虽然人数众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但门人整体实力还是胜过阐教很多。赵公明兄妹均有横扫阐教的实力,若不是赵公明实在点背,先是遇上落宝金钱,后是被陆压害死,燃灯在内的阐教门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而交战中,阐教门人的表现不敢让人恭维。燃灯赖着赵公明的定海珠不还,还以正道自居,相当骄横自大。当赵公明借来金蛟剪,阐教门人个个噤若寒蝉,名门正道的威风是没有了,只是靠陆压的邪术射死赵公明。三霄出马,混元金斗横扫阐教门人,废掉十二弟子的仙体。但三霄拿住十二门人,却不知如何处理,韬光养晦的通天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截教弟子贻误战机。三霄的为难也是情理之中,阐教占得表面上的道义优势,截教反击阐教胜利在道义上却占不住脚。而老子元始却是冠冕堂皇地以大欺小。三霄只是废掉阐教门人的仙体,老子元始却要了三霄的性命。碧霄琼霄做事莽撞,被杀也就算了。云霄老成慎重,被迫卷入过来,老子元始却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处死。可见老子元始对于截教的态度是斩草除根。混元金斗被带上玉虚空,三霄被杀,碧游宫的通天已经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三霄死后,西歧大破闻仲大军,阐教门人合力截杀闻仲。闻仲一死,殷商顶梁柱到下,西歧与殷商的力量对立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样的情况下,殷商还有孔宣张奎等悍将,如此雄厚的实力,败于西歧之手,令人叹息。像孔宣张奎这样的截教高手,特别是孔宣这位孔雀妖圣,打遍周营无敌手,只好西方教主将其打败,虽败犹荣。周兵不断地向朝歌进攻,截教门人不断地倒下,一方面双方的仇恨已经使得两教决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通天终于警觉到两位师兄志在致截教于死地。诛仙、万仙两阵是阐截两教的决战,双方倾巢而出。此时通天是拼死一战求生存,而老子元始早已精心筹划好消灭截教的着数。巧妙地与西方两位教主联手,否则也不用让广成子只是为了对付区区番天印到处借旗子。这样虽然门人人数上阐教略处下风,但西方教的助拳使得通天必败无疑。两战过后,四大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武当圣母、龟灵圣母,七大门徒金光仙、乌云仙、毗卢仙、灵牙仙、虬首仙、金箍仙、长耳定光仙,或是战死,或是被擒,或是归附西方,只剩下武当圣母逃脱,号称万仙的截教只剩下数百散仙,截教基本上是全军覆没,通天教主最后还落得不守清净,自背盟言的恶名。阐截两教大战以阐教大获全胜告终,最后的BOSS鸿钧道人出来收拾场面,对这场仙界作出定性结论。而赐给老子、元始、通天的丹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日月神教的“三尸脑神丹”,笑到最后的还是鸿钧。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殷商本是昌盛帝国,截教与阐教一样也是仙家正宗。但在神仙界的权力斗争中,老子元始联合各方势力,巧妙设下圈套打击截教。封神榜一出,殷商被定位为气数已尽,截教也成为旁门左道。席卷三教的封神大战,从一场各方神仙势力的斗争演化正义讨伐邪恶,正道铲除左道的道德之战。截教与殷商空有强大的实力,却在对手设计好的斗争进程中节节败退,最终殷商灭亡,截教名存实亡,阐教和盟友们成功完成神仙界与人间领导权的更替。《封神》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经典案例。
&相对于封神大战席卷三界的波澜壮阔,西游取经斩妖除魔的背后却透出神仙界的诡秘幽深之感。在佛道两家大海般深不可测的势力网中,只能看到唐僧取经线路上的稍许光景,其余无尽的玄机留给读者作为无限的遐想。这张帖子自然也是只是一个小小的遐想,或许与西游记真正的微言大义并无半点瓜葛。由于是基于西游记来讨论,文中尽量不去涉及封神演义的内容,尽管我喜爱封神远胜过西游。
& 神仙势力格局
  正是因为了错综复杂的势力格局,才有了经常的权力斗争,因此首先要说的是神仙界的势力格局。本帖认为神仙界主要有四种势力,玉帝为首的天庭行政系统,三清为首的道教
  势力,如来为首的佛教势力,以及其余的散仙诸如镇元子,并且主要以前三种势力为主。
  由于西游基于中国神话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天庭是以三清为首的道教势力一统天下,并且采用政教合一的方式对三界进行统治。随着神仙历史的发展,天庭政教出现了分离,身为三清下属四御之一的玉帝被推倒了天庭政治舞台的前台,逐渐成为天庭神仙行政系统的首领,也就是探听神仙公司的CEO,而三清退居幕后成为董事长,只不过西游时代的天界还是类似伊朗的政教性质,实质上宗教具有庞大的势力,玉帝的天庭行政系统与三清的道教势力相比实际上时不堪一击的,三清用小拇指就能打倒玉帝。
  天下的宗教并不只是道教一家,佛教兴起东扩,以如来为首的佛教势力也加入的天界大家庭里,并且名义上服从玉帝的行政领导。玉帝当然深知佛道博弈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道佛两家,一个根深蒂固,一个迅速崛起,双方相互忌惮,在斗争与合作中,共推玉帝为名正言顺的三界领袖。玉帝也左右逢源,在他的行政班底中既有各路星君这些道教老油条,也有李靖父子,四大天王这些佛门中人,而且从玉帝的军事系统来看,佛门的势力更为突出,也显示出玉帝与如来的密切关系,于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玉帝首选如来救驾也是情理之中了。
  但是佛教毕竟根基尚浅,天庭行政系统实权主要还是道教把持。比如车迟国,虎力大仙三人组尽管尚属妖魔,但却能通过道教符箓向上天求雨,走的还是正常神仙行政渠道。可怜和尚们空念空经,却求不下半点雨。如来号称掌管四大部洲,但是实际上来自己的地盘西牛贺洲都收到很多掣肘,唐僧取经从南部瞻洲到西牛贺洲,十分之九的路程都是在西牛贺洲境内,实质上西牛贺洲是妖魔丛生,不但各种妖魔占据山林,甚至发生大鹏带领妖魔鬼怪盘踞狮驼国多年的奇闻。西牛贺洲是佛教的大本营,天庭和道教自然乐得这里出现群魔乱舞,一片混乱。而佛教在天庭行政系统话语权小,内部燃灯、如来、弥勒三家鼎力,再加上佛教相对宽松平和的统治方式,使得西牛贺洲社会状况堪忧,而且道教借用天庭的行政资源优势不断渗透进来,出现车迟国这种道教疯狂打压佛教的糟糕局面。因为身为佛教领袖的如来急需解决面临的棘手局面。
  二、& & 孙悟空与菩提祖师
  孙悟空是西游的绝对主角,即使西游取经是围绕如来内定金蝉子为核心而进行的政治游戏。毕竟不能是如来或者观音亲自护送唐僧到西天,否则即使如来也无法平息各方的反对,这样提拔干部实在太假了,至少也应该做做样子,演演戏吧。何况如来安排唐僧取经另有深意。孙悟空与菩提祖师是三界中最大的秘密,孙悟空这个石猴没有谁知道他的真正来历,菩提的身份更是神秘莫测。书中交代悟空的身份有两处教明显,一处是开篇中悟空是十洲祖脉的花果山上开天辟地就存在的仙石,另一处是大闹天宫时旁白时提到的“光明一颗摩尼珠”,似乎与佛教宝珠有关,因此看上去与如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菩提的身份则有如来说,老子说,灵宝道君说,以及封神中的准提说等各种说法。一般来说,当出现一个秘密时,最终因秘密而得利的一方往往是秘密的制造者。神秘的菩提教导出神秘的孙悟空,经过天翻地覆的大闹天宫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如来坐上安天大会的首席,显然如来是这一系列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因此认为孙悟空是如来的摩尼珠所化,如来化身菩提培养出悟空这个天界的搅局者,逼得玉帝邀请如来平叛,欠下如来巨大的人情,为下一步西游取经以及佛教势力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条清晰而完美的政治路线图。
  但这样一场简单的如来独角戏,我觉得未免太乏味。而且如来的资历有些浅,开天辟地那会儿还不是如来的时代。而悟空摩尼珠的身份总是让我联想起燃灯的定海珠,实在忍不住又和封神联系了一下,度娘说摩尼珠有一种说法是过去久远佛舍利,或许与燃灯古佛有关,而且燃灯作为如来之师,弄个摩尼珠应该不费什么事。
  最关键的是,孙悟空大闹蟠桃会闯入兜率宫偷吃仙丹时,太上老君恰好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在这个重大的神仙历史时刻,全书中仅有两次出场的燃灯恰恰在这时出场了,这仅仅是巧合吗?大胆推测一下,孙悟空是燃灯或者与老子联合培养的杰作,而燃灯就是菩提祖师。燃灯作为佛教的前任领袖,已经交班退休,手下仅有白雄尊者一个心腹,地位恐怕还远不如道教中的太上老君。不甘寂寞的燃灯在西牛贺洲培养出孙悟空这样一个杰出的混世魔王,在三界制造混乱,甚至波及佛教,为自己创造权力复辟的机会,当然以燃灯尊崇的天界地位,就是如来也不敢揭穿孙悟空的来历,因此悟空与菩提成了永久的迷。同时老子在道教中也颇为失意,道教中元始天尊独揽大权,天庭中也插不上手,曾经西行化胡但在西方已无多少影响,沦为玉帝炼丹师的角色。两位失意的神仙界大佬走到一起也不足为奇了。也许悟空闯入兜率宫时,两位大佬不是在讲道而是在密谈怎样利用悟空继续制造混乱,也就有了悟空偷吃仙丹、八卦炉中锤炼的升级机会,否则以区区悟空,怎能逃出兜率宫。但是如来果断出手,彻底平息了悟空的叛乱以及背后大佬的企图,这次极其诡异的天宫叛乱事件背后所有的一切都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悟空身上,成为一个各方势力相互妥协的逗号。神仙们权力斗争在安天大会的和谐氛围中暂时告一段落,但随时会随着三界任何一个微小的涟漪再次风起云涌,如一段渔夫与樵夫的对话。
  三、& & 西游取经
  西游取经的主旨佛祖阐述的很明白,超度贪淫多杀的南部瞻洲也就是东土大唐。但是如同封神榜一样,西游取经也是个灰相系统工程。唐僧师徒取到真经后,如来观音掐指一算,九九归真还差一难,赶快又给补上。其实观音离开灵山需找取经人,告诉金顶大仙取经时间也就两三年,实际上唐僧取经团走了十四年,可见其中诸多变数也是如来观音最初没有预知到的。本帖认为唐僧师徒西游取经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将真经带回东土大唐,拓展佛教在南部瞻洲的势力,毕竟南部瞻洲作为道教的传统地盘,佛教客场作战并不现实。在如来的计划中,唐僧取经团的真正作用是清剿西牛贺洲的妖魔黑恶势力和道教势力。如前面所说,如来宣扬众生平等,慈悲为怀,亲自下手收拾这些对手太过有失身份,何况还有内外反对势力的制约。而取经团首先取得了道德制高点,如同西周讨伐殷商一样,阻挡取经者格杀勿论,何况又出风唐僧肉长生不老,妖怪们如飞蛾扑火般自投罗网,悟空冲锋在前,如来观音天庭为后盾,清扫各路牛鬼蛇神,每到一处宣扬佛门法力无边,慈悲如海,很好地打击了道教势力,发展了当地的佛教势力,取经过后,西牛贺洲九国、一郡、一洲、一府均划入佛教的势力范围圈中,切切实实为佛教巩固了大本营的统治。同时取经壮举也是如来正确思想路线的巨大成功,再一次提高了如来在佛教乃至三界的地位,真正为下一步佛教东扩奠定坚实基础。
  四、& & 权力斗争
  原本预期仅仅两三年的西游取经竟然最终拉长为十四年的漫长征程,这自然是各方权力斗争的结果。除去那些西天路上没有背景,被忽悠吃唐僧肉的土鳖妖怪们,其余的取经阻拦者主要来自于三方势力:天庭,佛教,道教。
  (1)天庭对取经的态度上名义上时全力支持,这也是安天大会上玉帝对如来的承诺。所以猴子搬救兵,玉帝来者不拒,不过由于玉帝所能控制的军事力量有限,也只能帮助取经团解决一些土鳖妖怪,要是碰上太上老君的青牛,弥勒佛的黄眉童子等级别比较高的妖怪,就无能为力了。而且天庭下界为妖有两个,奎木狼和玉兔,而且都是因为定数下界,算是碰上取经了,比如奎木狼本无意与取经团为难,是八戒沙僧不自量力把奎木狼惹毛了。但天庭与佛教密切合作的同时,玉帝还是不忘警告如来,天庭的威严不容侵犯。如玉帝惩罚凤仙郡,搞出米山面山的把戏,明显是在如来的地盘上立威。权力面前没有真正的朋友。
  (2)道教是佛教的直接权力对手,道教也深知如来的取经游戏就是针对自己。但是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道教老谋深算,非当年通天教主的截教可比,面对佛教咄咄逼人的攻势,一方面沉稳应对,该忍耐就忍耐,比如车迟国三位教徒惨死,三清神像被佛门弟子侮辱,道教依然能够沉住气,不为佛教的挑衅所动;另一面恰到好处地反击,也警告佛教不要过分,道教表现出的实力足以让佛教非常忌惮。
  如太上老君一度和观音走得很近,主动为取经设置游戏关口,但没想到在车迟国自己的神像都被扔进茅厕。真正的大佬岂是好惹,安排青牛下界狠狠地收拾了取经团。青牛不但打得孙悟空和天庭佛教救兵们溃不成军,而且设计给八戒等人安上了窃贼的恶名。金皘山一战,道教打得佛教天庭灰头土脸,如来自知门人在车迟国理亏,不得不让老君找回颜面。
  再者如将至灵山时,太乙救苦天尊坐骑九头狮子下界,狮子不断威风八面,轻松秒杀悟空等人,而且比较克制,倒是悟空等人故意卖弄惹来笑话。太乙救苦天尊作为六御之一,在道教中仅次于三清,这种大佬级人物出手自然是再次向佛教立威。
  而且道教势力人物也不太买佛教的帐,比如悟空打不过黄眉童子,不得不到处请救兵,而真武大帝明显不买账,仅是借了几个下属做做人情。估计真武大帝不是因为没有玉帝的旨意,恐怕是元始天尊已经和道教高层通过气了。但也有例外,比如寿星,明摆着就是投奔佛教了,还让坐骑在比丘国干残害儿童的罪恶勾当,这主要是为了给道教抹黑的。
  有趣的是道教的大boss元始天尊没有正式出现,但两个地方很值得玩味。一个是唐僧师徒路过五庄观,恰好元始天尊邀请镇元子去听混元道法。另一个地方是黄眉童子下界,也是弥勒佛参加元始天尊的法会。道教的领袖不动声色地为取经团设置了两个巨大的麻烦,而以难以琢磨的平静面对如来的大动作,不愧是如来的劲敌。
  (3)佛教的妖怪们比较复杂,有乌鸡国、朱紫国冒犯神仙,神仙的坐骑们来行使报应的,这应该都是如来计划之中的游戏关卡。搞笑的是佛教打击道教无所不用其极,文殊的狮子报复乌鸡国国王,竟然变身一位全真道士,真是黑道教黑到了家。
  但也有佛教内部反对势力出手阻拦和示威的,如黄眉童子、六耳猕猴和金翅大鹏。黄眉童子作为弥勒佛的马仔,出来找如来人马的麻烦也是正常,反正取经团“百灵下界,应该受难”,被如来压制的弥勒佛此时不出气更待何时,而且黄眉试图取代唐僧师徒取经,与一般妖怪吃唐僧肉大不相同,其中原因很微妙。
  六耳猕猴很可能是燃灯古佛的又一作品,因为他是菩提,自然可以在复制一个孙悟空,而且与太上老君交好,弄来一个媲美于定海神针的武器也不难。燃灯看到自己的得意徒弟已经被如来观音唐僧完全驯服,即使燃灯承认自己是菩提,恐怕悟空也难以为自己所用,所以干脆再培养一个悟空出来搅局,而佛祖们的门人心思都是想着取经。反正如来不给,燃灯也可以給嘛。当然燃灯也知道六耳猕猴的作用更多是用来搅局。
  金翅大鹏的两位把兄是文殊普贤的坐骑,似乎文殊普贤两位地位高于观音的菩萨被排除在取经计划核心圈之外,坐骑下界是否是在表达某种不满。而大鹏作为孔雀大明王的弟弟,其背后的势力不言而喻,除了自己的姐姐(哥哥),还有谁?燃灯?弥勒?这只能是个秘密。但从收拾大鹏的场面来看,如来倾巢而出,这架势不次于万仙阵的三界大决战,恐怕如来计划对付的不仅只是一个区区大鹏,还有其庞大的背后势力。但最后时刻,大鹏背后的大佬终究没有出手,史上最精彩最高级别的佛教大战没能上演。
  五、& & 谁是赢家?
  终于历经十四年艰辛,唐僧师徒到了灵山,大雷音寺的如来也不禁暗暗松了口气,终于消灭了西天路上的所有阻碍,挫败了各方对手,唐僧师徒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看官会问,说好的不是唐僧取经回大唐功德圆满吗?其实未必,金蝉子本就是如来的问题学生,悟空等人都是刑满释放人员,这样一帮人成了正果反倒是如下手下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如来就想方设法削弱唐僧师徒的成绩,比如暗中让阿傩、伽叶找茬给唐僧师徒无字经。假如唐僧师徒带着一堆白纸回到唐朝,唐太宗定然下个欺君之罪。就是师徒四人侥幸不死,如来也可以摊手手你们任务没完成,随便给点好处就打发了,当然等待猴哥的很可能还是那座五指山。狡兔死走狗烹,谁能逃脱这个定律?
  当然西游不是如来的独角戏,燃灯等人一直苦苦等待超级大逆转的时刻到了,白雄尊者出手,唐僧悟空识破骗局,燃灯弥勒等反对势力立刻向如来施压,历数唐僧悟空在取经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如来当年在消灭六耳猕猴时,向悟空许下得坐莲台的诺言。如来立即痛斥阿难伽叶败坏佛门形象,重送真经,师徒修成正果,同时部署下一步讲正气、倡廉洁、促发展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
  在第二十界佛教代表大会暨西游取经表彰总结大会上,唐僧悟空晋升佛教高级干部,很久不参加会议的燃灯满面红光地坐在前排。如来忽然发现燃灯已不是那一个只有一个勤务员的退休老干部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斗罗大陆顶点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