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神爱地球路西法的女儿

《走出非洲》序·路西法的女儿(下--百度百家
《走出非洲》序·路西法的女儿(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翻译,其实就是一场最深的阅读。你看到了,似懂非懂,你认识每个字母,但不理解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为了这本书,我读了基本上我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多么感谢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知识的可能性。我甚至狠下心,买了二手的原版书——一手原版书太贵,买不起。到最后,我可能是懂了,我于是努力地,试着把这“懂”也告诉你。
(凯伦·布里克森简朴的墓地。)
第五个问题,其实是这一切问题的核心:经济问题。18年来,农场一直亏损,原因有布洛尔早期的挥霍,蝗灾、旱灾,1923年的咖啡加工厂火灾,一战带来的经济衰退,国际汇率大幅变更,咖啡价格下降,农场上不断变换经济作物……但根本原因:凯伦不懂农业。
她在书中几度抱怨说:农场地势太高,不适于咖啡。没错,科学家们后来证实了她的农场确实不适于咖啡,因为地势太低了——这是个笑话吗?当然,如果不是发生在你我或者我们爱的人身上。
能怪她吗?不。她是被当作女结婚员培养长大的,从来没想过要当女农业科学家。
至于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在英国殖民地上,作为外国人,又被误会是亲德派,受到的冷落排挤;长期的无依无靠,身与心的极端孤独;还有1917年,她表妹兼最好的女友自杀身亡;1921年,她唯一的姐姐因病去世……
弟弟托马斯来农场考察过之后,认为已经无回旋余地。1931年,她的家人强烈要求她卖掉农场。她屈服了,农场已经出手,她还在处理未尽事宜时,丹尼斯因飞机坠毁身亡。
……一切都结束了。
返回丹麦后,新的考验还在等待她。
在非洲期间,为了不让自己沉浸于自怜,她一直没停止过写作。现在她已经47岁,还是文坛新人,出版商认为书写得不错,但不想出“欧洲作家的处女作”。更有出版商根本一眼都不看:这早已是少年才俊的天下。
1937年,她52岁,《走出非洲》出版,她渐渐声名雀起。随即,二战爆发,丹麦被德国占领,成为二等公民的种种屈辱和不便,令她内心十分痛苦。战争也令出版业几乎停滞,读者读者购买力极度下降,以前的版税拿不到,新书难以出版。1942年写的书,历尽千辛万苦、九牛二虎之力,才投寄到伦敦和纽约,连合同和校样都看不到,书到底出版了没有,有没有读者买?不知道。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和平了,多年笔耕不辍终于开花结果,她知名于天下,连玛丽莲·梦露都是她的粉丝,但,她的身体撑不住了,梅毒的后遗症之一就是严重的神经痛,令她寝食难安,体重跌到35公斤上下。1949年,她因胃溃疡作了大手术,到1955年,她已经严重进食困难。
1957年,她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无缘折桂。当年获奖者是以《鼠疫》著称的卡缪。
1962年,她在长期的病痛折磨里去世,具体死因为严重营养不良,终年77岁。如果你要问她离开非洲后做了什么?就是一个标准的作家生活:写写写写写写写,偶尔出去走走。没有再婚,也没有恋爱。
而她身后留下什么?《走出非洲》《七个哥特式故事》《冬天的故事》《芭比特的盛宴》……
好了,现在你知道她向魔鬼要了什么吗?
也许她什么也没要。所谓与魔鬼立约,是西方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帕格尼尼、莫扎特,这类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都有过类似传闻。也许这一切,都不是凯伦自愿的选择,而正如她在书中所说:“骄傲是对上帝创造我们时所怀期许的信仰。骄傲者能意识到这期许,接受使命且心领神会。……对他而言,成功便是将上帝期许贯彻始终,并对自己的命运深为庆幸。”
在1955年丹麦发行的50克朗钞票上,印着她的头像。而她也是除皇室成员之外,唯一一个两次出现在邮票上的人物,这两次分别是。
《走出非洲》其书
《走出非洲》是一部很特别的书。一方面,作者信笔拈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另一方面,到了最后,你才恍然发现这里面暗含的结构,像《一千零一夜》般环环相扣。
同样特别的,还有作者的无所不说和绝对的沉默。她明明是唯一的女主角,但是关于婚姻状态、对孩子的渴求、身体的病患,都只在最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透露一两句。内敛羞怯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另一个角度,就是对所有非洲的细节:雨季的咖啡花、园子里飞来的犀鸟、原住民小孩们的名字……一一道来,个个诚实无欺。
对她来说,何者为重,何者为轻?她不说,她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应。
她的写作风格,影响过许多作家,诸如约翰·厄普代克、娜依斯·宁、卡森·麦卡勒斯、彼得·赫格(以《情系冰雪》知名的丹麦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是J.D.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护者》里面,多次提及《走出非洲》。&
与她同时代的海明威,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表示:“这话我只对我的同胞说: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得不说,真遗憾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没得过奖。更伟大的作家总是不会得诺奖。而如果奖项给了美丽的作家以萨克·迪内森(凯伦·布莱克森),今天我会很高兴,很高兴很高兴……”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称赞《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最唯美的一部作品。
到底他们说的对不对,看过书,你就知道了。
几点说明:
我私人觉得,《走出非洲》是一个不太妥当的译名,精准的译名应为《失非洲》,布里克森说的不是走出非洲的过程,而是缅怀失非洲的历程。但已约定俗成,我决定从俗。
凯伦是一个知识广博的智慧女性,书中出现大量引文,有法文、德文、拉丁文、丹麦文、瑞典文甚至意大利文,凡能查到出处的,皆以注解方式列在书内。
书里涉及人物,其简介能控制在100字之内的,都在书内注解。否则,则以小传方式附录于书后《如果你还想知道》内。
内文引用《圣经》词句,大部分选用和合本翻译;引用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选用朱生豪译本。
再闲话几句:从我着手准备,到最后完工,前后耗时将近一年——如果是一场怀胎十月,现在已经有婴儿在抱。
译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值不值得?值不值得?这么多的时间,这么艰苦的寻寻觅觅,这么少的钱……
到最后,我不问了,我明白:翻译,其实就是一场最深的阅读。你看到了,似懂非懂,你认识每个字母,但不理解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为了这本书,我读了基本上我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多么感谢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知识的可能性。我甚至狠下心,买了二手的原版书——一手原版书太贵,买不起。到最后,我可能是懂了,我于是努力地,试着把这“懂”也告诉你。
而在写作之重与阅读之轻之间,很庆幸,我能是搭桥的人。
再次从俗:才疏学浅,书中必有错漏之处,若有指正,请联我:qingcheng0078@
合作、约稿、咨询:qingcheng0078@;
公共微信号:倾城不客气;
新浪微博:作家叶倾城
腾讯大家专栏:/user/qcqingcheng#af
阅读:476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4万
阅读:10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iPhone能不能回美生产,富士康其实是一颗关键的棋子。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都市逍遥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