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核桃怎么盘玩法玩法?

众筹是怎么玩的? : 经理人分享
从众筹刚开始在美国起步——那还是众贷网站在2006年上线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报道相关新闻。如今的情况看来,似乎我见到的每家初创公司老板以及每一位创作艺术家都在Kickstarter或Indiegogo上面发起了筹资活动。
不幸的是,这些众筹活动绝大多数注定要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因为发起活动的人完全没搞懂众筹是怎么玩的。
我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曾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其中总会提出一、两则请求:他们要么希望我对其筹资活动给予免费咨询,要么希望我对之进行报道,在Twitter上谈论,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这些请求都不会如愿实现的,我可不是你公关团队的成员。发布一份新闻稿,急切地宣布“我发起Kickstarter众筹活动了”,然后就能得到媒体报道,享受免费的宣传,这种日子早已不复存在了。
不过,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仍然怀抱着这样一种幻想:他们只要在Kickstarter上面发起筹资活动,就能引起媒体关注,迅速筹集数十万美元的资金,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家公司!或者,在那些创作艺术家看来,就是能即刻为自己梦想的电影、在线剧集、音乐CD、漫画或者摄影图册筹集到创作资金。
以下是我看到很多创业者和创作艺术家所犯的错误,还有对于想要尝试众筹的人,我给出的如何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建议:分享白日梦:众筹平台并非自动取款机
举例来说,我今天上午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是来自印度的一位准说唱歌手,他决定尝试在Indiegogo上面筹资7,000美元,以录制一张关于自己“人生、痛苦和挣扎”的“专辑”。
他没有什么门路。我不想成为告诉他那个坏消息的人,但他的筹资活动不会有什么结果,这可以打包票。
我知道他在期望什么——在Indiegogo或Kickstarter发起筹集活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成千上万的有钱人会因为在浏览这个平台而发现他的项目,然后决定向他提供资助。一切都是听天由命。他没有作品选辑,没有过往作品,没有电子邮件订阅者,也没有受欢迎的导师向其关注者提供推荐。
但一定会有某种原因,让好运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希望自己撞上大运。他和其他成千上万人都是这样想的。
问题在于:众筹平台并非神奇的自动取款机。它们只是一种让你能够接触到很多潜在资助者的更有效方式,这是相对于过去那种给他们挨个打电话或者亲自会面的方法而言的。你仍然需要认识一些人,好推销自己的想法。
去年,有近2万个项目在Kickstarter上筹集到了资金。这听上去令人兴奋!仿佛很容易就能得到资助。
但在现实当中,获批上线的Kickstarter众筹活动中只有不到41%获得了资助——Kickstarter告诉我,另有20%的申请项目遭到了拒绝,直接没戏。因此,其实更确切地说,只有三分之一的筹资申请得到了资金。
此外,大多数成功的筹资活动并未筹到很多钱。Kickstarter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众筹活动的筹集金额不到1万美元。自Kickstarter成立以来,已经有超过72,000个项目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了筹资,而其中只有大约1,600个项目的筹资金额超过了10万美元。
大体而言,这是一个面向小型艺术项目的平台,而不适于启动一家大型公司。
然而,创业者们对一飞冲天的成功故事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读到了一个Kickstarter筹资项目引起的轰动效应,就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种获得大量现金的简单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错了。如何让众筹活动取得成功
在过去8年时间里,我报道了很多最成功的初创公司众筹项目,我注意到了一种模式。从众筹活动中获得大笔资金的初创公司具有5个共同点:要有受众
我所看到的每一个成功项目,它们几乎都来自已经拥有消费者、粉丝、追随者的初创公司或艺术家……他们可以向这些人公布进行众筹活动的消息。或者,你有位人气很高的导师,而他们愿意为你提供推荐。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关注者就是会前往众筹网站并向你提供资助的人。
如果你的众筹活动没有现成的受众群体,那么无论你制作的视频有多么精彩,或者你的想法有多么惊人,全都无关紧要。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得资金来资助自己的项目,希望很渺茫。
或者,引用Kickstarter在网站常见问题集中的说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资金一开始是来各个项目的粉丝和好友。”
出于某种原因,每个创业者都认为自己是这个规则的例外,他们认为自己的项目非常震撼人心,以至于随便哪个陌生人都会慷慨解囊。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相反,拥有良好客户基础的公司常常能够在Kickstarter甚或自家网站上,成功地实施新产品的筹资活动。热门指甲油初创公司Julep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该公司最近为一款新的指甲油涂布器发起了众筹。在你对使用众筹这种办法感到兴奋之前,问问自己,你将如何吸引访问者来到你的筹资页面。如果你的答案是“不知道”,那就先在这上面下点功夫。提供真正具有突破性的产品
在Kickstarter最成功的众筹活动当中,有很多都涉及某项突破性的技术,或者是对已有技术的突破性应用。确切的例子便是3Doodler,这是第一支能进行三维立体绘画的笔。
这支画笔的生产方Wobble Works的创始人并不是非常知名的创业者——一位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发明家,其他人拥有玩具制造的经验——但2013年,他们得以为这款独特产品筹集到230万美元,如今3Doodler已经在亚马逊(Amazon)和其他地方有售。大力为筹资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众筹并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活动。在你将项目上线之前,你应该准备好一套营销方案,搞清楚如何进行宣传推广。你应该早就在进行预售,几个月前就在跟关注者谈论自己将会提供的产品,向他们汇报项目的最新进展,让他们在项目上线之前就产生兴趣。
在理想情况下,你的市场营销不是孤军奋战。你将组建一支推介团队,其中是各自拥有大量受众的知名人士,他们愿意在筹资期间为你提供帮助。你会规划在Twitter上发布内容,撰写客座博客文章,发送电子邮件……以及任何你能想到为自己筹资页面吸引眼球的事情。制作一段吸引人的视频
在线众筹活动最重要的营销工具之一就是视频。然而,很多创业者都试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从而制作出一些完全不具可看性、也无法令人感到激动的视频。他们要么是自己动手,要么是出低价进行外包。
注意:你的视频必须足够吸引人,让人们会跟自己的好友分享,并最终掏出他们的钱包。不要在这上面精打细算。提供令人兴奋的报答
在我看过的每个成功的筹资活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那些报答所具有的创造性和趣味性。这并非只是“获得我们的新产品”那样简单,我看到过的报答有能让捐助人接到项目创始人的私人电话和电邮,得到“走访幕后”的机会,获取限量版产品,参加咨询会议,享受产品零售价的大幅折扣,在礼品包中得到额外产品,一次性购买10件产品享受批发价,等等。
想一想你能提供什么报答来激励大家解囊相助。你要认识到这一点:大多人不会仅仅因为他们觉得你很酷就会给你钱。这不是一项慈善活动,他们不会像传统的种子投资者那样得到你公司的股权,所以你必须提供其他一些真正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你的筹资活动无法在这五项元素当中至少占到四项,你恐怕很可能连数千美元都筹不到,而这个金额尚且远远不够启动一门正儿八经的业务。在你尝试众筹之前,很值得认真进行规划,并提出一些尖刻的问题,考虑清楚这种模式是否是你所处情形的可行选项。
译 何无鱼 校 李其奇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长期赞助你的生活。助你不买彩票,也能赶超王思聪,迈向人生巅峰,想养猪养猪,想养鸡养鸡……根本不必剁手。拒绝瞎BB,We can we up,装机(B)必备,不用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写来写去,社会化营销方案就这五大套路
为什么“逃离北上广”这种口号,总能打动这届新中产阶级?
你是消费者还是创造者?
关注MBA联考,扫描下载联考神器& 要塞应该怎么玩?魔兽6.0要塞建筑的搭配思路
要塞应该怎么玩?魔兽6.0要塞建筑的搭配思路
文 章摘 要
[个人心得]要塞应该怎么玩?《德拉诺之王》要塞建筑的搭配思路
  第二个大建筑坑,我选择地堡。
  地堡的作用,主要还是可以使你有双倍的机会获得任务奖励提升。
  随机奖励品质升级是德拉诺的新系统,不管你是做任务也好,打副本也好,获得的奖励都可能随机获得加成,绿色品质有可能晋升成蓝色甚至紫色品质,物品等级也高出不少。满级的地堡每周还能提供一枚免费的好运符,省去一发周长之苦哦!中建筑
  旅店:寻宝线路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旅店主要2个作用。
  1.提供每日的5人副本日常,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客人会造访旅店,给玩家提供日常。
  2.招募随机追随者,而到了3级旅店甚至可以指定招募有特定能力的追随者,并开启额外的寻宝任务。货栈
  货栈的作用,主要是以物换物,可以用要塞资源换取任意的商业材料,高级货栈还可以开启拍卖行,方便交易。开启沙塔尔防卫部队或者嘲颅氏族的声望。最高级的货栈可以提高德拉诺所有声望的获取速度
  PVP选项:角斗士圣坛。使你在野外PVP时可以获得破损的骨骼,这个额外资源可以兑换成PVP装备。小建筑
  没什么特别要说的,小建筑主要是对角色商业技能的补完。最高级的要塞有3个坑位。
  这里主要还是说说非商业技能的小建筑。
  回收站
  回收站可以让你在执行任务后获得废品回收的机会,低级回收站有时可以在非品种发现追随者的装备,而3级回收站就可以在废品中挖到玩家能使用的装备或者宝贝哦!世界探索类
  德拉诺世界满地都是宝藏,看看[寻宝地图]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世界探索类当然是适合那些喜欢满地图找宝箱和稀有,又或者喜欢采集资源的 地精 玩家。
  所以这一条要塞规划路线,主要针对的是玩家的地图探险。
  大建筑
  1法师塔
  法师塔可以开启德拉诺世界的传送门,只要你拥有了法师塔,那么你去往别的地图就会异常的方便。
  2兽栏(可选),可以捕获德拉诺世界的动物当坐骑。2级兽栏可以某些场景保持不下马,3级更可以使坐骑速度提高20%!跑得比别人快总是野外寻宝最大的优势是吧?
  3工程车间。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工程道具,在某些特定的地形(或野外PVP遭遇战?)可能起到关键作用.中建筑
  对于寻宝这个主要目的来说,似乎中建筑都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
  但是有很多事情,我们也可以在挖宝的同时一起做,比如采集。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畜棚。
  畜棚:可以捕获野生动物,从而获得皮草和肉。这些物资可以用来制皮,裁缝和烹饪。而3级的建筑可以制作装备强化用的护甲片和染料。
  伐木场:顾名思义,有了伐木场就可以满世界的砍树。砍树的直接作用就是直接完成要塞的木材订单,从而获得奖励。奖励非常的随机,可以当作是额外的宝箱。
  额外选项:角斗士圣坛。高级的圣坛在寻宝过程中能提供一定的打架优势,还能提供缓落等保险措施。小建筑
  对于以满世界寻宝的玩家来说,仓库的作用就很明显了。
  仓库:仓库提供了玩家在要塞中访问银行的功能,并且仓库可以增加所有要塞建筑的工作订单上限。高级的仓库还可以访问工会银行和虚空仓库。地图功能类
  这一条路线,比较适合喜欢在地图上闲(da)逛(jia),想干嘛就干嘛的玩家。
  大建筑
  工程车间
  提供各种工程道具给玩家使用,最高级每天还能造一辆坦克横行于地图之上。
  兵营:提供了一个保镖护驾。
  可选项:法师塔:快速地图移动。中建筑
  角斗士圣坛。可以PVP拾取骨骼,可以安全坠落、生命值低时获得额外减伤。可谓是野外撒野必备建筑。
  旅店:可选建筑之一,配合兵营或许可以招募到素质很好的保镖。横行于地图上的又一大保障。小建筑
  小建筑不提供地图玩耍的相关功能,所以随意选择都可。
  以上是对目前玩到的要塞系统的个人的思路,要塞系统是个十分个性的系统,当然以后可能也会开发出新的建筑产生新的思路,至于最后到底想建成一个怎样的要塞,就看要塞的主人,身为指挥官的玩家啦!
手机看攻略,电脑玩游戏两不误!
加点再也不需要切来切去啦~
【魔兽世界】最新消息第一时间推送给你
与相关的文章有:从马云座上宾到被淘汰 站长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百度百家
从马云座上宾到被淘汰 站长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缺乏创新的地方网站,还有救吗?
马云,中国互联网的领袖人物,之一。世界上很多人都认识这个个子并不高的男人,一些传说也在网上流传,比较有名的视频有两个,一个是当年背着包去体委卖黄页,一个是在杭州保卫下水道井盖,推着二八大杠,穿着不合体的衬衫被杭州电视媒体采访的过程。
爱打太极,一副字画获高价拍卖,跟李连杰一起做普洱茶,最近又在音乐节上唱歌……各个机场都有这个人物的演讲光碟卖,这是从世俗的眼光看他……
那么地方站这个领域距离马云有多远?
遥不可及,这恐怕是很多人现在的判断。但如果曾经我们也是零距离面对马云的机会呢?地方站的站长们可能真的是擦肩而过。
我觉得不仅仅失去的是与马云的合作机会,而是失去了在主流互联网的话语权。
2016年的云栖大会刚刚在杭州闭幕,阿里集团公布了一系列的发布,在我的文章《云栖大会:马云的阅兵 阿里的野心》一文中有详述。云栖大会的规模有多大?
人数:超四万人,地点在杭州郊区的云栖小镇,与阿里相关的很多公司都在这个特色小镇中,我想说的是:2009年,第一届云栖大会的名字,叫做:2009年第一届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第二届的时候,马云亲自出席,并且对所有的站长说:所有的站长,你们是中国互联网的希望。
这次大会,堪称是地方网站领域级别最高的大会,后来在北京,康盛每年还在坚持站长大会这个具有浓厚草根色彩的互联网大会,类似雷军等大咖都会捧场,一直到2014年由我们、张家界微生活与康盛合作,在美丽的张家界举行了区域互联网高峰论坛,从每年多场,到现在每年一场有干货的,且还在延续做的,只有区域互联网高峰论坛这块招牌,2016年已经是第四届了。
从这一点来说:地方网站成功的把自己送进了一个小圈子,彻底的从主流互联网界消失了,或许有人说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在这个圈子出现,那我也只能觉得是马化腾和马云的自作多情了,是该好好梳理一下这五年的时间,地方网站这个圈子发生了什么?
2010年左右,微博的兴起让这个圈子的人大为紧张,也也就是紧张而已,不过这是暂时的,因为2010年,整个互联网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并未有套路,碎片化的冲击来的快,去的也快,由于过多的敏感内容,新浪微博在后来进入了转型,众多周知,新浪微博的兴起与娱乐明星离不开,一直到最近微博股价飙升,我们看到的是娱乐明星以及直播带来的流量,让微博获得了新生。
而在2010年左右,PW和DZ相继被BAT的A和T收购,回首五年的发展B/A/T的发展路径不太一样,目前风头较盛的自然是阿里和腾讯,一开始的收购,我个人的看法是:
1.&&& 阉割本地化的社交产品。2.BAT们想切入本地市场,但很难。
五年的发展,其实BAT们都有在下沉,从之前的团购市场,地方网站遭遇狙击,尤其是百团大战时代,能用团购在本地抗衡大战的几乎没有,而团购的流水虽高,但由于商业模式问题,利润低极低,最后大家都转型,这应该是地方站真正的感到市场被挤压的一个年头。
其实,第一点已经被证实,即使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两家主流的通用型产品提供商的研发和产品力度已经不如从前,的确在产品上受到了制约,同样制约了地方站的发展。
这是地方站非常脆弱的表现:截止今天,依旧如此,护城河的概念越来越小。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我去与姚劲波对话时,姚劲波非常了解地方网站这个市场,但却坚守自己的护城河概念一样,市场格局不一样。主流互联网市场已经开始了开放的步伐,这也就是马云在2010年对站长对话时候所说的:要抛弃帝国的思想。
很遗憾,每个地方站,在目前都是一方诸侯,有县城的,有区县的,有地级市的,但少有省会城市的,你们都是诸侯:每年收入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但对于主流互联网而言的体量呢?
大家的选择性失明最后的结果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愿意投入专业化运营的恶果逐步暴露。
阿里抛弃的帝国思想,在后来构建了类似新的蚂蚁金服,菜鸟这样的巨头公司,支付宝也加入了社交行列,这里需要关注2010年也出现在站长大会的一个人:王坚,阿里曾经的首席架构师,现在的CTO,他的新书《在线》非常适合产品经理好好研读,一个心理学博士干了理工男的活儿。
现有的阿里云正是当时phpwind的转型班底构建,而整个阿里云已经成为整个阿里的重要底层架构。自然,后来的腾讯云也多少有康盛DISCUZ的影子在里面,只不过五年过后,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作用都是辐射整个阿里和腾讯的生态链,跟地方网站再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五年后,地方网站的商业模式,没有变化,而DZ和PW都已经转型。唯独地方网站,还在谋求转型的路上,或者走入了一个误区。
拿微博和微信为例,地方网站没有能在微博上赚到太多钱的案例,当年面对微博的冲击惶惶不可终日,2016年的今天,在微博依旧红火的时代,地方网站选择了一种百试不爽方法:选择性失明。因为能在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是又真正离新媒体大号赚的钱相比少很多,不过依旧满足。
从媒体属性上,微博的媒体属性要远远大于微信公众号的媒体属性,会有人说:微博没有用户,那我也就只能呵呵了。即使选择了微信公众号,获得了喘息之机,那又是代表转型成功了吗?你不会玩,玩不好,不能怪别人平台不行呀!
我觉得这就是请君入瓮之举:地方站把自己的用户拱手送给了腾讯,一方面依靠腾讯赚钱,另一方面又不断想绕开诱导分享的机制导入到自己的平台上,这样矛盾的做法,最终的结局其实可以看到。
微信本身其实也是会有断崖式下跌的危险的:订阅号的打开率,大家自己查看自己的订阅号折叠菜单就可以一目了然。最近官方大量的封停一些微商的发图功能,就是净化朋友圈的表象,这都是官方发现的问题,通俗点讲:如果我们自己的论坛,天天都是网友发的广告,这个论坛也就离死不远了吧,这点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张小龙嗅到了灭亡的危险。
更多的人把志向放在了应用号上,我相信,应用号的出现会培养出很多收入很高的号,尤其是集中在游戏、H5类的高频轻应用上,其实纵观跟地方站也没太大关系,再说,所有用户都变为了腾讯的用户。
地方网站貌似掌握了在本地的话语权,实际上已经成为主流互联网的附庸:在食物链的底层。
BAT带领下切入了很多地方站无法企及的行业,比如:基于LBS的位置服务、银行的金融级级别的技术服务、普惠金融、电商、云计算、量子计算、AI、AR、VR……
2010年,地方站丧失了转型的最佳良机,进入了闭关锁国的模式。
不接受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上半身做出了一副蠢蠢欲动大声喊转型,下半身欲拒还迎步伐还是停滞不前。
我们来看看转型的套路吧:
我们几乎所有的转型策略,都是冲着赚钱去的,目前圈内充斥着一股“好学”的风气,追求“干货”分享,什么叫做干货:能赚钱的都是干货,并且要立竿见影,不能快速赚钱的都不是干货。
从这些干货也大致能看出,基本还是老的套路,比如:提升内容包装的能力,把策划属性加进去,于是有了各种爆店、美食节活动。
所有的“干货”都在想着圈用户,做流量入口,而忽略了维护用户,当引子告诉大家如何维护新用户的时候,很多人才醒悟一点,自己失去了什么,没有新鲜血液进入,不重视维护用户。
总结下来,地方网站还在延续PC时代的红利,不断透支自己的影响力,所谓的运营思路变成了“销售”思路,而这种销售思路又是比较初级的玩法,通常体现在:不懂得整合媒体和渠道资源,一切以导客和销售结果为导向,效果越来越差。
又到年底,萌宝投票活动又要开始了,首先这是一个老的活动,也许还有效果,但效果一定不如之前全国爆发性的增长了,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估计很多站连公众号这趟火车也赶不上。
就现在来看,公众号的玩法,很多区域“新媒体”大号,玩的还是内容搬运的活儿,一部分本地的民生新闻+广告+活动信息+外地抄来的内容+标题党+养生,就叫做“新媒体”运营了?我觉得传媒学院的老师们,还有媒体从业者们要笑掉大牙。
新媒体运营的初期,简单的内容似乎又回到了PC时代BBS论坛的初期,内容的荒芜、标题党都很正常,长期来看,本地的资讯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核心资源,也是价值所在。
地方网站的公众号运营,目前比较好的是西子湖畔的微信矩阵,前段时间在灵享汇的在线分享中,有详细的介绍,我比较赞赏的是持续不断的策划和内容生产能力,比如用漫画的方式去创新内容。还有义乌十八腔的视频内容生产等等,都是不错的案例。
长期来看,内容的生产,还会产生很多的细分,这也是类似西子湖畔矩阵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区域、行业、性别等等,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这样的内容维护会是一个庞大的过程,以现有的地方网站的人员结构以及侧重点来看:地方网站大部分的现状是根本无心去经营内容,尤其是深度内容。
没有深度内容,就没有相关行业的专业度,这也是长期以来,地方网站很难拿到垂直行业核心收入的问题,连专业的话术都不会,所以陷入卖活动的怪圈,至于专业内容,有耐心去做的网站比例非常少,大家认为的“专业”层次也是划等级的,但基本都为零。
打个比方:现在的地方网站,更像是一个活动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
现有的转型怪圈,就是基于公众号运营后的自我阉割,被阉的还有一个重要属性:社交。
大家都在说社群营销,其实,目前大家所举的社群营销,还是PC时代的一套,各地的资源不同,投入的精力不同,结果也不同。比如人所皆知张弦哥,一声召唤,无数合肥的粉丝投怀送抱,过个生日,陌生人给的红包就过万,是不是很羡慕?
但张弦哥是不会告诉你,合肥论坛的地产专业度在业内是很牛的,也不会告诉你他的财经、房产知识是基于多年的市场积累所产生的,还有一种天性,就是判断力,对市场的判断,比如他的炒股能力就是这样的。所谓的市场积累,就是对市场的熟悉程度,通过市场发展的过程对未来有一个判断,不知道多少站长会对本地房地产楼盘,每个楼盘的销售情况、项目情况、操盘手法了如指掌的,对本市的土地供应量、存量房的各类数据如数家珍的,这是对于行业的任何人,哪怕是一个置业顾问都是基本功。
来,想做房产的,最近抱着《赢在新媒体》这本09年的老书在看的人,6年之前的套路能做到多少?拍拍胸脯问问自己?!
凭什么类似西子湖畔、合肥论坛这样在某个领域花了大量时间、精力、试错才取得的经验,你回去花几天就能复制成功?
社交也是如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UGC红利,并未降临到站长头上,碎片化、人群分流、PC流量大降,都是失去了社交的缘故。
社交是个好东西,社交是整个虚拟社会维系的基础,如果把地方网站的未来定义成新媒体的话,失去了社交的区域互联网,将失去灵魂。
本地化的社交被分化,但我和引子的某些观点是一致的:现有的地方网站忽略了基本的运营,忽略了网友,所以被边缘化了。
失去社交属性的地方网站,未来必死,或者说换了一具驱壳,这样的代价是巨大的。
从未来来看,地方网站从主流互联网上并未学到什么,只是学会了一个个新的名词而已,比如本地化,比如场景。
市场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可能不属于你。类似淘宝农村电商、京东等等,纷纷在各地扎点,看看百度外卖每天整齐队列早会,可能都比任何一家地方网站的规范做的好,这些潜在的威胁已经进入到身边,光有危机感和选择性失明这招,可能越来越不好使了……因为你不够专业和真诚!
留给地方网站的时间不多了,即使这样,还有人喜欢在这个领域喊老子天下第一,要做五岳盟主,真是可笑至极。
很多网站会说,那些高大上的玩意,跟我们地方网站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们首先要清楚,各位都是互联网的一份子,未来不会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你做不好的服务,自然会有人帮你去做,58同城不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吗?还有众多的垂直网站!
我们在谈大数据营销应该叫做电话营销,现在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还算主流,未来来看应该属于量子计算,真正的大数据在于强大的场景连接、数据搜集、整理、算法,最后提升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业效率。
我们谈的本地化就是活动公司,真正的本地化是深度的经营基于本地的互联网线上线下市场,深耕细分领域,而不是活动,有可能是O2O,有可能是电商,谁能构建本地化的社交,谁就能掌握本地化最好的资源,目前来看,地方网站尚存一线希望,合作或者被收购!
物联网、VR、金融等等风口都已经很火爆了,基本上已经与本地化绝缘,有可能会有开放平台或者合作的方式,越来越细分之后,地方网站的生存空间和护城河能保护的范围就越来越小。
未来的五年,地方网站会怎样?我觉得用苟延残喘会比较合适:延续现有的方式,继续生存。好一点的网站,会在本地通过新媒体和垂直行业扎稳脚跟,地方网站擅长的本地化社交产品可能会出现,但主动权不一定是地方网站,微博微信都做出了很好的例子,纵观全球,地方网站其实也是一个怪胎,如果因为自己不努力,而被淘汰,这是很好的丛林法则,自然规律。
生死存亡的最后五年,来了。
阅读:510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5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与其他手机品牌的偶然领先相比,华为的发展战略更具可持续性。这是...
老胡说科技
冯先生失眠中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色球怎么玩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