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曹操传赤壁之战花屏中的人物是怎样的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之所以肯定曹操,恐怕也缘于二人在诸多方面有着逼真的“形似”乃至“神似”之处。举其大端,譬如叱咤风云、临危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即使在个性、气质上,二人也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宋培宪《毛泽东与(为曹操翻案)》
材料二:“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北宋·苏轼《志林》
材料三:《三国演义》善于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赤壁之战中的人物很多。重点只有几个。在决策阶段,作者着力写诸葛亮和周瑜,在决战阶段,则突出了曹操。……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时代的艺术加工,已成为统治阶级权臣的形象,是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成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点是奸诈,小说同时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浅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曹操的?(3分)
(2)结合宋元时代背景分析为何会出现材料二、三中对曹操的贬低评价?(8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4分)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图中上方文字为: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图中下方文字为:中华民国开国之始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蒋干性格如何?赤壁之战中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蒋干性格如何?赤壁之战中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蒋干是历史中的风流名士,他在《》中笨拙,自作聪明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嘲笑的对象。蒋干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一手将曹魏大军推向了失败,“功劳”之大不在之下。蒋干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在真实的历史中,蒋干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辩论,号称是独步江淮之地,未逢敌手,由此可以看出蒋干其实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蒋干成了一个才疏学浅,被周瑜玩弄在手掌之间的小丑,更是急人之所急,帮着周瑜来对付自己的主公。  可悲的是,历史上那个才学出众的蒋干少为人知,《三国演义》里那个逗逼的蒋干倒是一炮而红,广为人知。在真实的历史中,蒋干是被曹操强行招募到府中的,被曹操任命去招降周瑜,蒋干知道周瑜是不可能被劝降的,但还是去了,毕竟身在江湖,能有什么办法。蒋干的去了之后,一点没提什么劝降的话,至于所谓的盗书、中计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蔡瑁和张允被杀也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蒋干回到曹操大军之后,之说周瑜是不会投降的,劝曹操不必再白费力气了,之后就优哉游哉的继续在曹操那儿过着他的名士生活。  历史上的蒋干并不知名,但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蒋干却是成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可以说他才是曹操赤壁之战大败的第一大功臣,那么蒋干中计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呢?话说当时蒋干是曹操手下的谋士,曹操带着手下的大军和周瑜等人隔江相对,蒋干和周瑜从小就是同学,一起读书关系很好,就自荐去劝降周瑜。蒋干一到吴军大营,周瑜就知道蒋干是什么意思了,但是他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很客气的招待蒋干,还带着文武官员一起来庆贺。周瑜席间一句“如有提到双方战事的,立斩”就把蒋干的嘴给堵住了,还一边炫耀着东吴的兵多将广。当天周瑜“喝了很多”,喝的醉醺醺的直接就带着蒋干在帐中睡下了,好像一点防备都没有。  蒋干一看机会来了,就在大帐之中东翻西找,还真被他找到了不得了的东西,就是蔡张二人的投降信。当时黑灯瞎火的,蒋干也是第一次做这种的事情,心惊肉跳之下没来得及细看,只听到周瑜一句“定在数日内叫曹贼授首”,当时就确信了信中的内容。第二天早上蒋干立马就逃了回去,向曹操汇报了蔡瑁和张允降吴的事情,曹操怒起就把两人给杀了,就这样曹操手下会打水战的将领被杀了也为曹操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蒋干是三国历史上一个小有名气的小人物,他身为曹魏阵营的一员,在赤壁之战中为东吴的胜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几次出谋划策都正好被周瑜算计,成就了周瑜谈笑间灭敌的美名,蒋干群英会中计的故事也因此流传甚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多尔衮的本名叫爱新觉罗&多尔衮,他出生于日,是清太祖努尔
  唐朝城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女儿,也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
  和珅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
  韦后之乱指的是唐朝中宗年间,皇后韦氏利用政权扰乱朝纲,阴谋夺权的事、公元70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原名屈平,字原,所以后人称之为屈原,如今屈原的名字已经
  和珅初入官场,精明强干,为官清廉,
乾隆帝宠信与他,将十公主嫁给长子丰绅
  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听到了故国灭亡的消息,选择以身殉国,后人为他的高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
  苏麻喇姑有着怎样的一生呢?这里我们对她做了一个简单地介绍,苏麻喇姑的简介让我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国家忧虑。当朝为官的时候,真正的考虑百姓所需;被发配流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
  相信大家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王刚扮演的和珅油头滑脑、不学无术的形象家喻
  东汉末年一场瘟疫改变了历史进程,这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南方而发动的赤壁之战。  
  在《三国演义》中,谁的武艺是第一,一直是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有的说是吕布、有的
  李世民的皇后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
  岳乐,全名爱新觉罗&岳乐,生于公元1625年,为清初的稳定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
  楚襄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他出生于公元前329年,去世于公元前263年。关
  岳乐是清顺治时期到清康熙朝的大臣,全名爱新觉罗&岳乐,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美国法国科学家联合其他国家正在对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的海
  岳乐,爱新觉罗氏,为清朝宗室,父亲是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有名的才子,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大辞赋家,他一直想着报效祖国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很多人都爱看,而且翻拍了很多次,最为著名的就是1
  同治年间正是清朝下坡路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国内动乱,其中有名的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
  葛尔丹部落也就是准葛尔部,现如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在史记记载中,当
  伊阙之战以秦军大胜而归做结,秦国横扫六国之势已然形成,而这一站也是战神白起的
  公元263年,曹魏派遣钟会、邓艾等人率二十多万大军进攻蜀汉,蜀汉不能抵挡,后
  年羹尧(),字亮功、双峰,号双峰,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重要将
  克什克腾的九月,晨曦中有些许的微凉。公主湖边的白桦树,有些叶已经泛黄。等待日
  小说或者是演义中杀人,用毒是一种常见的手段,特别是毒箭,有可能第一次没射中要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由于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引
  合肥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一期间的战役。合肥居于要地,孙军和曹军为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萨尔浒战役当中的一些情况都让大家好奇不已,尤其是
  巫山是咋们中国长江三峡的其中一处,它位于现在的四川重庆,景色十分的秀美,,而
  和珅其实是个美男子!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和珅就是一个大贪官,而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著名的贪官,但是乾隆皇帝却相当宠爱他,以至于乾隆死后嘉庆才敢
  端午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节日,但是你知道吗?它的来历却还没有个肯定的说法。世
  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其排位为18位,他的母亲是唐玄宗曾经非常宠爱的武惠妃
  《思美人》里屈原喜欢谁这个问题是观众比较关心的。因为《思美人》这部电视剧是以
  太平公主的一生都是与政治挂钩的。她的父母是大唐的政治首脑,她的两任丈夫都不是
  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贪官,恐怕人们想到的就是和珅。的确,和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后禅让帝位给
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1799年,嘉庆赐
  屈原有两篇出名的长诗《离骚》和《天问》。《天问》在写作和思考上的奇特却要胜过
  纪晓岚的坟墓里挖出七具女尸,这么惊悚, 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的
  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他的父亲郑季充当县中小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供事,曾与平阳
  火烧博望坡,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很多电视剧和连环画都十分着重火烧博望坡这
  昆阳之战的过程: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运
  水浒传里谁最厉害呢?很多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因为梁山好汉中厉害的人太多了。水浒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原本想给日本猛烈的一击,结果却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为
  谈到单刀赴会,读过三国演义,就肯定知道是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鸿门宴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指当年三国时期的关羽在未知刘备的生死之前,答应留在曹操的身边
  节度使是我国古代一种对边疆进行有效防备而设立的官位,但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却将
  何为阳明,就是王守仁,中国阳明学创始人,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家,其学术思
  桃园结义,后世赞颂。然关羽失荆州,腹背受敌,刘备却没有发过一兵一卒去救援!直
  宋玉可以说是中国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和屈原一起并称为&屈宋&,以至于后世
  宋玉是一个很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文人才子,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个有名有姓的浪漫主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也是一个著名的才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司马迁屈原两人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著作,其中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记录在史记中的一个章节,此章节是专门讲述屈原的故事,这是关于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
  屈原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名平,字原。他被称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
  孔子是一个儒学大家,不仅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因材施教,并且非常注重知识的实践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为仲由,是孔子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刚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
  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的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析《赤壁之战》中人物性格的描写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浅析《赤壁之战》中人物性格的描写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3:07:0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析《赤壁之战》中人物性格的描写
官方公共微信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都中了哪些计-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都中了哪些计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9:13:05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都中了哪些计”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都中了哪些计”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都中了哪些计,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连环计【庞统】 苦肉计【黄盖】,诈降计【黄盖】, 反间计【蒋干】
解决方案2:
解决方案3:
解决方案4:
反间计杀蔡瑁张允,连环计链接战船,苦肉计黄盖诈降
解决方案5:
诈降计,反间计
解决方案6:
火计,苦肉计,连环计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赤壁之战到底是曹操与谁发生的战争
赤壁之战绝对是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战争,而统帅孙刘联军的绝对是周瑜。
三国鼎立之战的赤壁之战迷雾似乎太多,目前争论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赤壁之战到底是一场多大的战争;二是赤壁之战曹操到底投入了多少人马;三是赤壁之战到底是曹操与谁发生的战争。之所以直到现在史学界还有这方面的争论,主要原因是《三国志》对赤壁之战的记录既前后矛盾,而且也语焉不详,更主要的是似乎在掩盖什么,尤其是关于赤壁之战到底是谁与谁之间发生的战争,在《三国志》中更是漏洞百出,以至于不知道该相信哪段记录是真实的。
那么,赤壁之战到底是曹操与谁之间发生的战争,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在魏书和蜀书中略有记载,但在《吴书》中才有详细记载,而且三处记载是前后矛盾。如依据《三国志&魏书一&武帝操》中记载是这样的:公走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总共只有31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如果不仔细阅读,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是在记载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即使如此,从这段记载来看,至少表达出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赤壁之战是在曹操与刘备之间发生,与孙权根本就没有关系;二是战争的结果是刘备取得胜利,曹操被打败;三是刘备因此获得了荆州和江南诸郡。所以,史学界许多人据此认为赤壁之战那是曹操与刘备之间发生的战争,而且这场战争也是一方为曹操指挥,一方为刘备指挥。
然而,对于刘备获得的这样一场胜利之战,在《三国志&蜀书》中却几乎没有记载,尤其是作为先主刘备传中是只字不提,要说有点记载,那也只在《诸葛亮传》中有一段关于出使东吴游说孙权的记载,最终的结果是: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从这段记载来看,又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刘联军之战;二是战争的结果是曹操败;三是刘备因此而获得江南。这三个方面的结果与《曹操传》中的结果似乎又基本一致,只是发生战争的双方有改变而已,从单纯的曹操与刘备之间发生的战争到曹操与孙刘之间发生的战争。但孙刘方面至于谁指挥这场战争没有说出来。
但是,如果对于刘备方面真正参与了赤壁之战,那在《三国志&蜀书》的其他人物传中应该有相关记载,尤其是刘备传中更应该有记载,可是,翻遍三个《蜀书》,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或张飞等当时刘备方面的重要人物,都没有半点记载,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发动赤壁之战时,刘备方面根本就没有相关人员参与,或者说来不及参与,战争就结束了。
那么,战争是如何结束的呢?这个问题在《三国志&吴书》中似乎能够找到答案。无论在《吴主权》还是在《周瑜传》或是《黄盖传》等传中都有记载,尤其在《周瑜传》中对于赤壁之战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既有孙权方面关于是投降还是主战的讨论,更有周瑜请战并且能够赢得战争畅叙的理由,而且在《周瑜传》中我们能够看到,赤壁之战至少发生了两场战争,刚开始交战,曹操就败退,从长江南部退到了长江北部:“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可见,这个时候,长江天堑不在周瑜方面,而是曹操凭其阻挡周瑜的进攻,曹操处守势。所以,赤壁之战真正的核心之战为接下来的战争,这个时候周瑜采取黄盖的战术,先诈降,然后用火攻,而且在《裴松之注》里面对于黄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有记载,当时的黄盖受伤落水,被吴军救起,大家没有发现他就是黄盖,将其丢在船里的厕所里,黄盖大声叫韩当,韩当听出是黄盖的声音,才用衣服将他包起,否则,有箭伤的黄盖,即使没有伤,那也会冻死,是韩当救了他一命,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到了什么程度。战争的结果是曹操的“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赤壁之战结束。
但是,赤壁之战之后还有战争,那就是周瑜与曹仁争南郡,在这场战争中周瑜被乱箭所伤,曹仁听到周瑜受伤的消息就要发动进攻,但看到周瑜负伤而战就吓得退走了,周瑜因此获得南郡,最终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
所以,关于赤壁之战到底是曹操与谁之间发生的战争,如果仅凭《三国志》中的《魏书》中的《曹操传》中的31个字,那这场战争就是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与孙权方面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看《诸葛亮传》,才知道孙权派了周瑜、程普、鲁肃等率领三万大军参加了战争,主角还是曹操与刘备。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何关于赤壁之战的主要描写又在《吴书》呢?那原因只有一个,赤壁之战中的核心之战发生在曹操与周瑜之间,而且从《吴书》来看,主导这场战争的是周瑜。可是,在《魏书》中为何对周瑜只字不提,只提刘备呢?根本原因是刘备是霸主之一,曹操也是霸主之一,这样,曹操被刘备所败,似乎有面子一点,而且历史是后人写的,历史从来都以成败论英雄,刘备作为后来的三大霸主之一,在写曹操传时说曹操输给刘备似乎比写输给周瑜更有颜面,因为周瑜只是孙权手下的将领,如果说曹操被周瑜打败,那颜面尽失,何况,《三国志》是以曹魏为主线写的,是晋的前身。而在《诸葛亮传》中为何也只简单的提及周瑜呢?根本原因是诸葛亮是蜀汉的大臣,写蜀汉人物时当然要突出蜀汉人物的特点,不可能在这里大写周瑜,被周瑜的光辉所遮掩。而在《吴书》中为了突出东吴各主要人物的活动,当然就要还原事实的真相,从整个《三国志》来看,都突出了这样一个特征。
其实,如果还原当时的真实情景,我们还忽略了一个人物,那就是刘琦,当时,刘备流浪到荆州,依附的是刘表,现在,刘表死了,刘琮投降了,作为没有退路的刘备方面又战败了,他必须依靠刘琦,至少在表面上要依靠刘琦,因为刘琦还有部分水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使按照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说法,刘琦的力量在当时还是超过刘备,合起来有2万多人,而孙权当时派周瑜参加赤壁之战那是3万大军,所以,赤壁之战应该是曹操大军对阵孙权、刘备和刘琦三方的联合大军,而且从当时的实情来看,刘备虽然是实际的领导者(指刘备与刘琦军队),但表面上他还是应该依附于刘琦,但为什么历史最终将刘琦忽略,那还是成败论英雄的原因。而且从孙权、刘备、刘琦三方实力来讲,虽然周瑜只是孙权的手下,但周瑜也不可能服从刘备的指挥,一方面是刘备、刘琦是败军,被曹操打得几乎是没有地方可以逃了,即使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合起来有2万多人,但已没有多少战斗力,而周瑜率领的是3万大军,而且当时的孙权有选择,可以投降曹操,也可以力战,但刘备没有退路,是有求于孙权,所以,即使三方军队合起来,那也必须要听周瑜的指挥。更何况,在赤壁之战中,确实是周瑜仅凭自己的3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20多万大军,无论曹操所说的理由如何,都不可否认事实。要不然,如果真是刘备为主战胜了曹操,那在《蜀书》中还不大写特写?可为什么在《蜀书》中除了有诸葛亮游说孙权一出真正的赤壁之战发生时就只字不提呢?
所以,赤壁之战到底是曹操与谁之间发生的战争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曹操率领的大军与孙刘联军之间发生的战争,而且孙刘联军不只是孙权与刘备的军队,而是孙权、刘备和刘琦三方的联合大军,而双方的主帅之谁,曹操方面当然是曹操,而孙刘联军方面绝对是周瑜。这也是孙权称帝,功归周瑜的根本原因。 &
您将要订阅:
42052位用户
新浪历史频道,聚焦文史热点,历数逸闻趣事。包容百家,求真求实。这里有名家博客、历史专栏、重磅策划、历史好书推荐、报刊精彩文章,为你铺陈历史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操传赤壁之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