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是二次大战时的丘吉尔的测原地和战败国

我对战争战争的认识
第一篇:《我对战争的认识》
我知道什么是战争吗
对于我来说,对战争最直接的感知来自于影片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战争场面。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这些画面带给我们的冲击无论是感官还是心灵上的,仍然强烈而震撼。
到底什么是战争呢?我觉得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定义。如我们在在《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中看到的,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屠杀和欺凌是毫无争议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相反,我国军民奋起反抗,抵抗侵略的战争必然是正义的自卫战争。而从是否使用冷兵器的角度,可以分为冷战和热战。热战是军队的正面交锋,冷战更多的是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无辜的平民百姓。
战争无疑是最残酷的绞肉机,它使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百姓无家可归,国家樯倾楫摧。想起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用的是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使用石头和木棍打的。多么有讽刺意义的一句话啊!谁一旦热衷于战争,不仅会遍地树敌,更使自己本身倒退甚至毁灭,那还要战争干什么呢?
可总有一些国家不那么想。《辛德勒的名单》中,纳粹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其手段之卑劣,灭绝人性的行径令每个人唏嘘不已。欣慰的是,战后德国进行了彻底的反思,扫除军国主义,并向犹太人真诚的道歉。日本在二战中的行径比之有过之而无不足,可在近七十年后的今天,右翼分子仍死性不改,丝毫不顾当初受其侵略的邻国人民的
感受。一再挑战我们的忍耐极限,挑衅再三。我们国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因为我们深知战争的危害。面对这种状况,不要说什么用武力解决的唐突的话语。无论任何性质,任何手段的战争,受伤害最深的永远是无辜的平民百姓。和平才是根本。
第二篇:《我对解放战争中几大战役的认识》
我对解放战争中几大战役的认识
通过解放战争系列影片欣赏这门选修课,我对中国的解放战争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解放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其仍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从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浴血奋战,没有解放战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今天的一切。 下面,我将从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四场战役说明我认识到的解放战役。
一、挺进大别山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戡乱战争从中共的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转折。敌40师和52师82旅分别进入我军伏击圈。次日凌晨,敌军得知被我军包围,就组织火力猛攻我兵力薄弱处,企图向南突围。这时,共军主力按部署冲向阵地,猛击国军突围部队。与此同时,敌军在东线发起的攻击也被一一打退。最后国军全部被压到石丘垅,纷纷缴械投降。这场战斗全歼国军5个团,共击毙、俘虏敌兵1700余人,缴获全部装备,还击落敌机一架。 这场战役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亲自拟写的那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加速例如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
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二、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东北野战军70万主力倾巢而下,攻克义县后包围了锦州。蒋介石命令侯镜如兵团从葫芦岛出发东援锦州;廖耀湘出沈阳西进黑山一带驰援锦州。但是解放军进展神速,在塔山和黑山阻击了两个兵团的同时很快攻克锦州,生俘范汉杰。侯镜如兵团见锦州已丢撤回葫芦岛,此时长春曾泽生部起义,郑洞国集团陷入混乱,相继被缴械。围困长春的东野部队第十二纵队迅速南下增援。廖耀湘在黑山被阻试图南下营口遭到重炮部队迷惑被迫撤退沈阳,途中被6纵阻击,锦州的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廖兵团,两天之内全歼之,俘虏廖耀湘。随后52军军长刘玉章击败东野两个纵队先头部队成功从营口港撤退,解放军最后包围沈阳,除青年军206师一部突围之外沈阳之敌全部迅速被歼,至此东北全境得到解放。
三、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是一场由粟裕指挥、歼灭整个徐州集团的大会战。战役自日开始,至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军于碾庄(徐州以东)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12个师,生俘黄维。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被歼灭。为配合平津战役,对杜集团围而不歼。第三阶段,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邱清泉自杀,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
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军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主力丧失殆尽.极大地推动了全中国的解放进程。
四、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解放天津
平守军的和平改编。此战,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1万人(其中俘敌232510人、毙伤29790人、投诚8700人、改编2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军主力和精锐师团共约160万余人全部被歼。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时至今日,往日的战争风云已经烟消云散,但是,我们绝不能忘了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而不是乐不思蜀。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国家的安宁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我对战争的看法》
我对战争的看法
现在美伊之战打得很激烈。但是伊拉克无家可归的难民越来越多,现在可以看到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不会给人民带来好处。
战争下的生活是痛苦的。有时会停水,有时会停电,有时还会面临失去亲人的痛苦......
战争是可怕的。有时人们在逃难时你也许会被踩死,有时也许有美军冲到你家把你当战乱分子打死,有时最可怕的导弹也许会在你家爆炸......
战争是罪恶的。有的战争会杀死许多无辜的人,有的战争会分裂一个国家,还有的战争会灭亡一个国家......
总而言之,人们反对战争,拥护和平。
第四篇:《对现代战争的认识》
对现代战争的认识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经过五周的学习,我们对中国的国防建设有了不小的了解。下面我想谈谈通过学习我对现代战争的认识。 正确认识信息和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不能片面地、表面地、孤立地认识信息化。如果将信息化理解为计算机、网络化,这样的认识就是片面的。要正确地把握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关系,关键是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是手段,离开了机械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军队。信息化只是支持作战条件多种手段中的一种手段,不是现代战争制胜的绝对实质。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在融合、带动机械化上下功夫。信息和网络不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信息只有与火力、机动力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来。
战争实践表明,信息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信息只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的多与少并不能决定战争的优势,要想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是要拥有可靠、及时的信息。
美国国会2004年在关于网络中心战的审查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美国具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网络化、卫星、无线电通信和其它技术的能力,但是一些观察家对信息本身作为一种有用的军事资源估计过高也表示了疑问,认为信息被过高估价。他们认为,为信息交换而实现网络化,并不能完全替代作战机动,同时信息优势和态势感知也不是战斗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人认为:大量的信息可能被作为实施有效军
事行动的资源而被过高估价了。美国著名的学者迈克尔·奥汉隆在《高科技与新军事革命》一书中指出: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步的步伐无论多么快,我们都不能对其能力估计过高。归根到底,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都只不过是军事行动的中间环节。他们从传感器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武器。但它们本身并不能发现敌人,也不能消灭敌人。奥汉隆认为,制信息权这一概念虽然风靡一时,却过于离谱。的确,未来战场信息的处理、共享和参照将比现在更迅速。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够产生与今所预期的完全不同的战场动态。但是,大量关键性信息仍然难以在原地获得,这一点即使是极为快速的实时信息网也无法弥补。
战争的阻力和迷雾是作战中固有的特性,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减少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但消除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也不能消除战争中的阻力和迷雾。技术创新越复杂,战争的阻力就越多,技术仅仅是达成目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信息是战争决策和作战指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的是提升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任务的能力。信息化不是军队建设的目的,而是达成提升我军打赢能力的手段。
战争的本质,从军事的角度看,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战争本质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它是一切战争行动和战争原则的根据,一切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都要体现这个本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通过战争中攻防作战行动和保障措施表现出来的。进攻是消灭敌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防御直接是为了保存自己,同时也辅助进攻或者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战争要达成政治目的,就必须通过各种军
事手段来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我们有的著作和文章提出,信息时代的战争已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转变为打击敌人的士气和意志,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是工业时代的战争目标,信息时代战争的打击目标应主要选择敌人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敌人官兵民众的士气和意志。并认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是这样打的。事实是这样吗?
美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助理教授保罗最近指出,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新闻媒体在谈及打击目标时,屡屡提到“震慑”论,认为美英联军在战争发起之时对伊拉克领导层和军事指挥体系等效用性目标实施准确、同步的攻击,在敌方内部造成严重的恐慌和混乱,从而迫其投降外无路可走。认为“震慑”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最近在战后的总结中,美军认为“震慑”论没有那么大的作用。据研究报告透露,在伊拉克战争中,用于攻击伊拉克领导层和军事指挥体系的精确制导弹药不足总量的10%,而大多数精确制导弹药打击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伊拉克野战部队的。战争实践证明,打击伊拉克军队有生力量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主要目标,而不是我们一些文章所说的,主要的精确制导弹药用来打击敌指挥控制和首脑目标。
我国军队现在正处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发展的过程,而信息化军事改革向我国军队提供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和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要依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思想的前提下,以经济、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和电子技术。提升单个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
第五篇:《正确认识战争》
正确认识战争
学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我问学生:“《卢沟桥烽火》写的是有硝烟的战争,《半截蜡烛》写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又写了什么呢?”
话音刚落,班长沈理想就率先站起来:“不就是写聂将军对两个日本小姑娘宽容大义吗?”我摇摇头,说:“课文真正写的是聂将军对战争的正确认识。”“对战争的正确认识?”孩子们满脸疑惑。
看着他们疑惑的样子,我笑了,说:“聂将军为什么会说‘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而他们的后代‘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呢?因为聂将军认识到战争本身是残酷的、血腥的,是统治者发起的,日本人民只是日本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政治利益的战争工具。况且两个孩子的父母因战争而死,孩子是无辜的,也是受害者,所以才会有‘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并要战士们好好照料,决不能伤害她们。”听了我的讲解,孩子们心中的疑惑似乎解开了一些。
我接着说:“第五自然段,聂将军写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为敌。’这不但是聂将军对战争正确认识的表现,同时也表达了八路军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本着国际主义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这是一种基于对战争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态度,是对自己观点的坚持。那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写聂将军关心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的行为呢?”我的提问又一次使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还是因为它能表现聂将军对战争的正确认识。”一些学生小声地议论。
孩子们的议论让我高兴,说明他们在积极思考,但不深入,还需要引导:“关心照顾两个日本孤女,是聂将军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自己对战争的认识。”
“噢,老师,我明白了,因为聂将军正确认识了战争,所以才会这么精心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班长沈理想兴奋地说。
“讲得真好!”我不由自主地称赞。为了使孩子们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我继续提问:“课文为什么还要写日本孤女四十年后的感谢、报恩行为呢?”
问题一出,不少孩子举起了手:“因为聂将军四十年前对战争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他关心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的行为,才会有四十年后美穗子对他的感恩,才会有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我对他们的回答非常满意,大声喝彩:“大段的排比,说得真好!”随后,我深情地说:“孩子们,《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让我们了解到战争的残酷,《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警醒我们要正确认识战争。我们期待世界永远和平,永远美好,,,,”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第六篇:《军事理论 谈谈你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及我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现状》
军事理论论文
目: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及我
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状况
信息工程学院
医学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当前,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工业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是机械化战争;信息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过渡时期,典型的战争形态是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是一种既有机械化战争性质又有信息化战争特点的、大量使用高技术兵器的混合型战争。但是,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建设成信息化军队,将出现信息化战争。
为了适应战争形态新的发展变化,我国中央军委确立了推进中共过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因此,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把握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明确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字:信息化战争 典型战争 武器
1. 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1
1.1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1
1.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1
1.3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2
2. 我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现状.......................................................................... 3
2.1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安全的思路....................................................... 3
2.2加快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建设............................................................... 4
参考文献................................................................................................................ 5
1. 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1.1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中,以信息为基础,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工具的和作战手段,以信息控制为主导,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任何空间内作战的战争。
1.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全面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争,是新军事变革的结果。有别于机械化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等传统战争。
1.2.1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战争的主体力量
可以这样说,这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也是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根本区别。信息化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等。
只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且能让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军事战争才会迈进一个新的时代——信息化战争。在信息化战争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尽管也有一些信息化的技术,例如通讯技术等,但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的数量及其发展的程度长短不一,占整个战争中的非决定性位置,难以会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这个时候的战争因此不能称之为作信息化战争,只能说是非信息话战争或者是半信息化战争。换句话来说,信息话战争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体力量的战争。
1.2.2战争空间不断扩大,阀盖全维空间
在非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的空间基本都是局限于海、陆、空三者,但是到了信息化战争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三维空间,而是到了一个全维空间的程度,不仅涵盖了海、陆、空等这些有形的空间,而且还涵盖了无形的空间,这两个空间合成一个战争空间整体,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空间。
1.2.3作战的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精确化
随着C4ISR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各种高技术作战平台的应用。使得各种武器的能够精确的打击敌方的阵营,也使的作战部队能够准确的计划和掌握情报,对作战计划做出准确的调整,对己方部队实施准确保障,对打击效果进行准确性评估。作战精度大大的提高能够提升作战的效果。
1.2.4夺取“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成败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装备武器的广泛应用,让信息的地位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制信息权”的作用就显得非常中要了。因为信息间接的制约了敌方的物质和计划等等,所以作战中哪一方占据了信息优势,那一方就占据了作战胜利的优势。
1.3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迅速发展,军队中的作战武器,方式都有了明显的变革。信息化战争的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3.1智能化武器装备大量出现并使用
智能化武器装备是指不用人工控制而直接采用人工只能控制的一种新型的武器,相比于传统的武器装备来讲,这种智能化武器,可自行按照人对它预先设定的程序而去执行多种军事任务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这也使得给信息化战争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使得部队更加精干,也让传统的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人曾经使用了多种型号的无人驾驶飞机,担负侦查任务,这些无人驾驶飞机正是这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结晶之一。它的使用,让美军在这次海湾战争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为下一步军队该做出怎样的计划发挥出出色的作用。
1.3.2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是信息化战争的基层
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信息化弹药所依托的作战平台。其平台的使用让所有智能化武器及其信息的搜集,处理等等这些领域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也让所有独立的与武器中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平台,再使得这些平台成为C4ISR系统的一个结点,让整个作战平台及其军队的作战实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1.3.3作战形式的发生质的变化
因为信息化战争涵盖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海、陆、空这三维的空间,而是还包括网络等等这些虚拟的空间。而且大量的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研制,不仅使得武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也是的了武器具有了机动性,隐蔽性,生存力等等,从而促进了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主导的作战形式,涵盖现实与虚拟的作战的空间。
2010年1月,国际核能组织观察到伊朗浓缩铀工厂金在几个月内就有两千个离心机报废。占伊朗浓缩铀工厂离心机的四分之一。伊朗核发展因此阻断。而致使离心机报废的原因,是一种精密制导的计算机病毒武器。
这种病毒首先由被感染的优盘带入伊朗,当优盘插入计算机的时候,微软视窗自动扫描多媒体文件播放,这个扫描过程中病毒就进入了计算机。该病毒找到西门子控制软件以后,截获控制软件给可编程逻辑控制设备的指令,那就是给离心机的指令,然后发出虚假指令;并截获控制设备发回来的报告,把报告中虚假指令的痕迹抹掉。虚假指令先让控制设备,致使离心机损坏。该病毒把被感染计算机的信息设置送到丹麦和马来西亚的秘密服务器,而秘密服务器可以根据具体任务启动被感染计算机中病毒的不同功能。这些表明,信息化战争形式不仅局限与现实战场,还涉及了许多虚拟的空间。
2. 我国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现状
2.1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安全的思路
2.1.1以建设“信息边疆”信息化国防为目标
传统的军事攻击,只能攻击某国的军事力量或者经济力量,但信息攻击始终贯穿着全维的空间的结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国民精神、心理等等诸多方面。如果我国信息化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那么就会导致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等多面造成混乱,国家就会灭亡。所以信息安全关系着我们政府的稳定、命运、前途;军事信息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军事力量的可靠程度;科技信息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发展潜力。因此我国必须把信息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最顶端的位置,以建设“信息边疆”的信息化国防为首要目标,保障我国的安全为题。
2.1.2调整国防建设,建设并发展新的军事力量体系
信息化战争的出现,我国对国防建设的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是必须的。到冷战结束后,我国对国防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还是适应不了信息时代对国防建设的要求。因此,当今必须要根据信息化国防建设的要求做出适当的改革。建设相对应的“信息防护部队”——一支集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部队。并且,逐渐提升传统部队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够确保国家和信息安全。也只能这样才能够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建设成新的军事力量体系。
2.2加快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建设
2.2.1建成信息化、“一体化”部队
我国军队正处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发展的过程,而信息化军事改革向我国军队提供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和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要依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思想的前提下,以经济、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和电子技术。提升单个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
再者,打破传统的作战方式,让部队的决策指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战斗部队等等作战元素紧密的有机协调的联系在一起,形成“部队的一体化”。毕竟一体化体系对抗是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最大特点,也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
2.2.2 军队指挥体制向网络化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注定军队指挥体制向网络化发展。相比传统的人口相传等这样的指挥体制,网络化指挥体制能够信息构成主导因素在部队内部和战场上实时、顺畅、有序的流动,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1]《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3版 广东版) 张正明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
[3] 维基百科
第七篇:《作为当代大学生,简要谈谈你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简要谈谈你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答:1、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信息化战争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识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是我军对信息时代战争形态的一种表述。
2、信息化战争作战的基本形式:
①、精确战;②、网络战;③、电子战;④、情报战;⑤、心理战。
3、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多样化特点:
(1)、战场空间呈现多维化:①、陆地,海洋,空中仍将是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②、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③、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
(2)、作战力量形成一体化:①、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②、作战力量一体化依赖横向一体化技术;③、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
(3)、战争过程趋于短暂化:①、战争目的有限;②、战争消耗巨大;③、战争时间短暂。
(4)、作战行动体现实时化:①、战场信息获取实时化;②、战场感知实时化;③、指挥控制实时化。
(5)、作战样式趋向多样化网电一体战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情报战,心理战和实体精确摧毁等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
(6)、作战效果实现精确化:①、目标选择的精确性;②、作战力量使用的精确性;③、对目标打击的精确性。
4、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①、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②、极高的科学文化素质;③、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④、开拓性的创新素质;⑤、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5、当代大学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力军作用:
①、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也会对未来产生直接影响;
②、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③、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关系到国家的而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牢基础。
第八篇:《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我个人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二是科学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我们叫做军事变革。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究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我们说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控制。什么是精确控制,精确控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水流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
然的联系,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能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会不会越来越小?“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过时?
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变化可以赋予人民战争更多新的内涵。未来新的作战空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间。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依然将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比如信息战、网络战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些东西的优势在民间,民用信息技术领先于军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因特网的路由器和宽带技术、手机通信和短信技术、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等等,都是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还有就是网络黑客技术、网络病毒技术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作战。
信息化战争,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机会更多了。今后军队发展的方向是继续大量减少正规军,增大战争动员的潜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通过快速动员体系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变为战争实力,支持和打赢战争。所以人民战争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该增加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完整。
还有一点要注意,人民战争不是人海战争。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当然,这是一般战略意义上的划分,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这些则是在联合作战层面上的问题,联合作战层面要用联合作战的概念去解释,不要与人民战争相混淆,人民战争是指导联合作战的。
我们要和平崛起,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军队就是要忍,韬光养晦,永不称霸、不轻易言战。尤其是年轻人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国外的一些有目的的说法和谣言蛊惑,人家说航母好,我们就跟着炒作航母;人家说你中国要称霸,我们就盲从。实际上,这全是别有用心的人在蛊惑和挑拨中国的国际关系。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史,从1949年建国之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建设史。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网络系统,把它融为一体。一体化的核心是什么?综合集成,技术融合。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就是C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平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基础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了雄厚的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民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第九篇:《从二战谈对战争的认识111》
从二战谈对战争的认识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句话是开课初老师说的,起初我还不清楚是什么意思,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它的道理。下面我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出发,谈谈我对战争的认识。
众所周知,1939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 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规模最大: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伤亡最惨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大约有6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约为2700万,中国约为1800万),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中国约为3500万)。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全球死亡人数,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造成破坏最大: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地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同时,二战的爆发使得全球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既然二战对人类的危害性这么大,那么为什么战争还要继续呢?下面就分析一下二战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
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
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4.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5.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战略。
这应该就是二战爆发的原因,有些国家之所以制造战争,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目的。客观的说,战争从某种角度也可以为人们带来一些有利影响。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军事手段。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
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分析,不能极端的片面的看待。虽然战争在某方面对人类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是不是更要注意它带来的坏处呢?一切只能由时间来见证。
对战争的认识
以前的我对战争的认识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通过课程学习和查阅资料,我获得了许多。
战争的定义:战争可以解释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军事、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的目的:任何战争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进行的,具体表现为战争的军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战争的军事目的是进行战争的阶级、民族、国家及其武装集团在军事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战争的根本目的,也是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政治目的是进行战争的阶级、民族和国家在政治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都具有政治色彩,战争目的集中表现为战争的政治目的。战争的经济目的是进行战争的阶级、民族和国家在经济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战争最终是为了达到某个阶级、政党、民族、国家或国家集团的经济目的。
战争的分类: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是由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正义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与此相反,非正义战争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 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 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
鲁迅曾说过:“人类的历史是血战前行的历史。”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和平只是战争的过渡,每一次的和平,都是在为下一次的战争做准备。只要人类还存在利益纠纷,还存在私心,这种情况就不可能转变。一旦世界大战再度打响,很可能便会是毁灭战争,人类很可能会因为这场战争而彻底毁灭。即便不会毁灭,最终也将会退化到原始状态。
战争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另外,战争的爆发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从而酿成各种自然灾害。比如,被击沉的船只和潜艇所漏的油会污染海洋,核武器的使用会污染土地、空气、水源等,炮弹摧毁了大量森林和良田,尤其使山地的土层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化学和生物武器的应用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此造成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
影响也是无比巨大的,在自然界的面前,人类是无力的。地震,可以将人类建立起的繁华顷刻颠覆。火山爆发,会将文明的痕迹掩埋。海啸冲击,将会使高楼变成瓦砾。温室效应,首先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但不久后,便会由于二氧化碳形成的大气反射太阳光,从而造成温度骤降,很可能导致冰川期的到来。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思考是由什么造成的。
虽然战争对人类的发展有利有弊,好坏并存,但我个人认为是弊大于利。战争的爆发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欲望,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每当满足了这个,就会有下一个,毫不夸张的说是“无穷匮也”。既然我们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人类往往总是忽略身边触手可得的幸福,而去追求那遥不可及的幻想及愿望。无论是“战”还是“被战”,财产损失尚且不说,人员伤亡的数目就足以触目惊心。试问世上有几人喜欢眼睁睁看着家人因战争而离自己远去?又有几人愿意天天生活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呢?
再者,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必然会在人们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仇恨也会随着战争的进行而加深,更多无辜的人又会被卷入到战争中去,下一代都会记得上一辈的仇恨,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人们身陷战争中而无法自拔。
所以我认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应尽量避免战争,不要蓄意挑起战争。倘若是他人恶意侵犯,我们也应该先尝试和平解决,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武力解决的手段,因为每发生一场战争就意味着又写下了一段血的历史。
战争产生的因素尽管很复杂,但我们也要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可能。只要人人都追求和平,就有可能远离战争。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才更美好。期待有一天,鲜花开遍每一个角落,笑容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战争离我们而去,和平鸽飞上广阔的蓝天!
与"我对战争战争的认识"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萌萌二次大战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