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里白芍还是赤芍和白芍的区别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及川芍药的干燥根。种源上有交叉,但有效成分的含量指标不同。不知道为什么?另外,这两个饮片的鉴别上有何区别?请各位同道一起讨论。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白芍和赤芍有什么区别? - 简书
白芍和赤芍有什么区别?
【跟我学中药】白芍(补血药5)|许老师带您了解学习传统中药原创文章转载注明白芍《神农本草经》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夏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和支根,去皮,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热均匀,晒干。用时润透切片。一般生用或酒炒或清炒用。【性能】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应用】1.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本品味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常与熟地、当归等同用,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药,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崩漏,可与阿胶、艾叶等同用。2.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常配柴胡、当归、白芍等,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如逍遥散(《和剂局方》);也可以本品调肝理脾,柔肝止痛,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与木香、黄连等同用,可治疗痢疾腹痛,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若阴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甘草缓急止痛,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3.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以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常配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此外,本品敛阴,有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敛阴和营,与温经通阳的桂枝等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伤寒论》);至于阴虚盗汗,则须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可收敛阴止汗的功效。【用法用量】煎服,5~15g;大剂量15~30g。【鉴别用药】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使用注意】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反藜芦。【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益气。”2.《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白芍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还含芍药内酯、苯甲酸等。此外,还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2.药理作用:白芍水煎剂给小鼠喂饲腹腔巨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剂可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使之恢复正常水平,表明白芍可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3.临床研究:杭芍,炙甘草水煎服。上肢肌痛加桂枝、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白术治疗肌肉性痉挛综合征(云南中医杂志,):20);白芍、炙甘草治疗面肌抽搐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43)。|许老师带您了解传统中药本文摘自《中药学》,由许老师工作室编辑整理提供。关注许老师微信,每天五分钟,从零开始学中医,一年可入门。本平台提供⊙许老师文章⊙中医养生文章⊙中医入门课程⊙健康讲座⊙佳美中药小店 (微商)新浪微博:跟我学中药微信公众平台:跟我学中草药
跟我学中药 中药知识的传播者
传统文化爱好者
零基础学中医
零基础学中药白芍与赤芍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发布时间:
& & 别名赤芍药、木赤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川赤芍)和卵叶芍药或芍药的根。润软,切片用。性味苦,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赤芍主入肝经血分,长于清血分热,善散瘀血,血热、血瘀之实证常用之。
& & 歌诀曰:&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常用量:4.5~9克。
& & 别名白芍药,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生用,酒炒或炒用。性味甘、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其性静而主守,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效,能止木旺乘土的泄泻、痢疾、腹痛,以及因阴虚血亏而肝阳偏旺所引起的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等。但属于虚寒性的不能用。 此外,本品甘酸敛阴,还有止汗之功,常用于表虚恶风自汗或阴虚盗汗者。
& & 歌诀曰:&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常用量:4.5~12克。
& &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泻。二药伍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对阴虚挟瘀有热之证最为适合。在使用时注意二者皆反藜芦。
责任编辑:21nx
胸腔位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呈封闭型腔隙。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与脏层...
中年是女性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阶段,本该过得更自信、更优雅。然后更年...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伤...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杖汤用白芍还是赤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