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残卷官网五行有用吗

天书传奇——古今阴阳五行术数全解
发表时间: 19:30:04
点击:98287
联盟:&-&成员
幻龙九封尽
请选择要设置的颜色: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6小时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30分钟
请输入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该道具可显示帖子内所有匿名用户,但仅使用者本人能看到:
该道具可将帖子内的匿名发言用户恢复为正常显示昵称,并以红色醒目显示,为匿名终结者,且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幻灵九峰尽
请输入回复置顶区的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天下术数,源出周易。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周”是周朝的代称,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周易》因而得名。
《周易》是一部经典之作,是天人合一的深奥学问,古来号称:群经之首!
术数由周易演化而来,“术”就是方法、法术;“数”是理数、气数,也就是术的运行规律、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推算过去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统称为“术数”。
术数的主旨就是预知过去未来,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诚如先贤张横渠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民间传言:精通术数者,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术数又能推测天道循环和国运兴衰,极密者又称为:帝王之术。
历来易学术数大概分为三派:
第一派是做学问的,主旨就是钻研学问,专啃《周易》这部古书,把周易的《经》和《传》研究的滚瓜烂熟。《周易》的全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周易八卦上下重叠,共有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传》分为七种十篇,用来解说经的内容,是附属于经的羽翼,所以又叫作“十翼”。
周易因为成书久远,原书的文字晦涩难懂,每个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研究,历代对周易原书的考证、论述和解释都是浩如烟海,因此,看周易就像是看天书,先不说能不能看得懂,就是把文字认全都很难,一般人都望而却步。用周易的原书去算卦,简直比登天还难。咱们学问派就是靠着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钻劲,咬着文嚼着字,愣是按照《周易》原书里的文字,把对万事万物的预测都给解释出来,他们对经典学问的钻研精神确实值得敬佩。
但是,仅仅研究《周易》,从哲理方面来理解术数,还不能称作会算卦。一旦要预测事情,绝大部分周易专家们还是无从下手。
第二派就是易学的术数派了,他们的基础源于周易,以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等等衍生出了很多特殊的、具体的预测方法,合称“术数”。有阴阳风水、八字命理、六爻八卦、星相面相、黄道择吉等,还衍生出了更高层次的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金口诀、紫微斗数等等的,令人眼花缭乱,具体方法不下几百种。
术数派一般不大爱看《周易》原书,他们注重掌握术数预测的具体方法,侧重于实战技巧,讲究的是快速入门,以实际预测提炼技术,比做学问的预测方法要多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祭祀、占卜、观星等术数在古代都是由朝廷专设的卜官掌管的,预测的内容大多属于国家机密,凡人不许窥测“天机”,很多术数方法是不允许普通百姓学习的,为了提高术数预测的准确性,术士们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术数方法。其次,在民间则有句话“周易八卦定江山,本是秀才一碗饭。”,周易是群经之首,在古代是学问人的必修课,有很多秀才落地之后没有营生,又手无缚鸡之力,想卖大力丸混口饭吃都不行,所以只好给人算卦,其中不乏有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因此,术数方法之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派就是走江湖的,他们走街串巷、沿街叫卖,擅长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以您口袋里的银子为终极目的,以“玄关”、“英耀篇”、“扎飞术”、“翻天印”、“江湖流口”、“袖里吞金”等行内的专业宰人手法,忽悠的您心服口服,保管把你卖了,你还在替别人数钱,数完了还得如实跟人家说:“差两块!”。
江湖派为了糊口,从业人数很多,他们把算卦整的很玄,使术数玄学在民间起到了广泛的推广作用。但是他们也给术数抹黑了,就是因为他们,很多人在被骗之后,脑筋急转弯明白过来了,一提起算卦就骂口不绝。
打个比方可以形象的形容这三派:
做学问的是仗剑行天下,禀着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学问做研究,优点是理论基础扎实,缺点是预测乏术。
术数派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十八般兵器,总之能用的都用上了,以具体的术数方法为手段,以算卦准确为目的。
而江湖派就是啥也不学,空手套白狼。确切的说:他们跟咱易学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就是挂着易学术数的招牌混口饭吃。江湖派诞生过很多“大师”,至今尚未绝迹。
易学,是君子之道,而非小人之学。君子怀道抱德,而不求用于当世,以周易术数结合诸子百家的学问,历史
上出现过不少未卜先知的王佐之才,他们掌握着术数的玄学秘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或指点潜龙伏虎成就霸业,或隐身于尘世之中默默修行,术数也成了一般人难以窥其门径的神秘学问。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术数被世人曲解和打压,尘封百年,始终没有被正确和系统的解读过。本书对古人探讨命运的各种术数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解读,读完本书,或许能为读者探索命运之门带来些许参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善易者不言易。易学大道只能领悟,难以尽述。读者能从小说中感悟到什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过于争议。
对于术数玄学,我曾涉猎少许,略知一二。要把它的全貌简单通俗的在一部小说中体现出来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尽量把百家术数融合在一起,写入小说。小说的故事内容属于虚构,但是其中的很多人物、历史
、地理、风水和各家的术数方法大多属实,是真实的。可能有的地方写的比较专业,但是读者只要耐心品读就能看懂。
本书是我个人原创
,笔名:易林宗师。书中的很多秘传口诀和术数秘笈都是由本人创作或整理后首发的,请勿剽窃和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笔不足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交流QQ:
发表时间: 19:30:04
回复置顶区
使用 ,可让您的回复出现在此区域
第一章 奇门遁甲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英雄失势,宝剑做屠刀;小人得志,鸡毛当令箭!
古今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一生命运坎坷,不能大展宏图;又有多少势利小人不学无术,却福星高照,一路飞黄腾达,最后功成名就。
人生渺茫,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在风浪下随波逐流,在红尘中浮浮沉沉……,难道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吗?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三代贫农,家境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遇到灾年,父母和兄弟都饿死了。朱元璋孤苦无依,只好去皇觉寺当了和尚,但是,不久又被扫地出门,逐出了寺院。天下之大,却没有他容身之地。朱元璋只好拉着拐棍做乞丐,端着破碗去要饭,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收到了起义军中的好友汤和的一封书信,劝他一起干革命!朱元璋走投无路,索性就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起兵反抗元朝暴政,南征北战、横扫群雄,终于在公元1368年统一天下,在应天建立国都,年号:洪武。
明朝的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在古代,南京又叫做金陵。
人有命运,国家也有国运。个人的命运,是通过相术八字等等的来推算,而国运,是通过定都选址的风水等等来推算的。
国家的首都定鼎天下,是国家的核心、天下的首领,选址直接关系着国运的兴衰,如果帝都的风水好,国运自然就好。所以,首都的选址至关重要。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定都建国的时候,都要从政治、风水、形势等多方面认真考虑,慎重选择。所以,朱元璋也不例外。
大明朝虽然定都在南京,但是朱元璋却并不满意,因为在他心里有一块心病:在南京定都的朝代,都是短命王朝,气数都不长久,似乎不太吉利。所以,他也一直想找一个更好的风水宝地来定都。
在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先后把东京汴梁设为北京,京师应天设为南京,施行两京制。除此之外,他还想在老家凤阳营建中都,思前想后,还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洪武八年二月的一天清晨,朱元璋正在宫中用膳,拿起一块烧饼,刚咬了一口,宫人忽报:军师刘伯温来朝。想到伯温先生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朱元璋就想试他一试,于是把烧饼用金盘盖住以后,才召伯温先生入殿。君臣礼毕,朱元璋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这金盘之中是何物?”,伯温先生掐指算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金盘之中是一块烧饼。”
朱元璋心中暗自佩服:先生真是神人呀!不禁问道:“先生何来如此神术?”
“臣当年云游华山,在空峰幽谷洞中,遇一道人,道号虚灵子,人称铁冠僧人玄真。铁冠僧详识三元气数和周天劫数,通晓天文地理、洞悉阴阳顺逆,能推算世间一切吉凶祸福,于是,臣就拜他为师。铁冠僧说微臣是文曲星降世,将来一定会辅佐紫薇帝座,所以就传授给微臣透天玄机、奇门遁甲和三元劫数,所以臣能前知。”
朱元璋说:“既然如此,朕想知道天下后世之事如何?还请先生赐教。”
“茫茫天数,泄露天机,臣罪非轻。我主万子万孙,又何必要问呢?”(注:万子万孙,暗喻明朝的国运,将终结在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手中。)
朱元璋笑道:“自古木有枯荣,国家兴亡原有定数,世间没有不朽之物,千古以来岂有不亡之国?况且,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并非帝王一人的天下,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朕免却先生直言之罪,先生但说无妨。”
先生道:“我大明朝一统世界,南方将灭北方终。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妨孙栖。”(注:南方将灭北方终,暗喻南京朝廷不长久,明朝未来的朝廷将要往北迁移。嫡长子朱标、长孙朱允炆守不住南京。)
朱元璋疑惑道:“京师有重兵把守,竹坚守密,固若金汤。何妨之有?”
先生道:“臣见京师都城巩固,防守严密,似乎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英明日月振边疆。”(注:燕子飞入京,暗喻燕王夺嫡。永享山河乐太平,暗喻燕王年号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指僧人辅佐燕王夺位。后面几句暗喻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北方瓦刺俘虏,景帝即位,以及后来英宗重登龙位。)
朱元璋好奇追问,伯温先生又不便明说,只好用常人难以看懂的隐语、字谜的形式,把后世历朝历代的国运掐指成诗,算给太祖,这就是后来人称的《烧饼歌》。
一个烧饼吃出了千古绝唱《烧饼歌》,在这之后,明朝历代帝王一直都把这部预言后世朝代兴替的谶书《烧饼歌》秘藏在深宫之中,常人难见踪迹。(注:谶读音是趁,谶书就是预言书,主要是用隐语预言国事和政事,所以历朝都很禁忌谶书。另外还有谶纬之学,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盛行于两汉,一般图文相配,又称作图谶、图录等。)
朱元璋似懂非懂的听完了刘伯温的烧饼歌,问道:“天下初定,本朝定都南京,南京虽然龙盘虎踞,但是地处江南,不能控制西北。朕常想迁都,然而天下之大,却不知在哪里定都为好?还望先生赐教。”(注:龙盘虎踞是指南京左有钟山龙蟠,右有石城虎踞。)
先生道:“京师是天子京畿、帝王之都,天下至尊之地,必须上合天星垣局、下钟正龙王气,方可建都立国。陛下想要知道在哪里定都最好,就要先从奇门遁甲的八门风水中来推算形胜之地。”
“什么是奇门遁甲?”
“在术数之中,有三大秘宝: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和大六壬,合称三式。其中:太乙神数主占天时国运,奇门遁甲主占地利时运,大六壬主占人事吉凶,三式都有行兵布阵之法、万事万物之占,是术数的最高境界,称为帝王之术。能把三式合而为一的,就是神人。因此术家传言: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学会金口诀,来人不用说。
奇门遁甲之名是由奇、门、遁甲三部分组成的,其中的‘奇’是指日、月、星三奇;‘门’是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甲在十大天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在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之下,所以称做奇门遁甲,江湖上简称为奇门术或遁甲术。”
“那又如何从奇门遁甲的八门风水之中,推算出形胜之地呢?”
先生道:“奇门遁甲共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门,由八门风水演化出了八门形胜。在八门风水中,开门、休门、生门三个门是吉门,是天下的形胜之地。
以天下的中心确立太极,按照奇门遁甲的八门永定例:
开门在西北方,位置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开门有万物始开之意,古来开国之君,大多是从西北方的开门乾位创立基业的。
休门在北方,在山西和燕京一带,是休养生息之地,适宜以静制动,可以养精蓄锐,以待天时。
生门在东北方,在河北和东北三省一带,生门有万物生息之意,占据生门就能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其余的杜门、景门是中平之门,死门、惊门、伤门是凶门,各门都有妙用,唯独不宜猎取天下。
在天下动荡的时候,如果占据开门、休门、生门这三个吉门方位,用人得当,早晚能够统一天下。”(注:中国历次王朝大统一的起始方位,可以佐证奇门遁甲的八门风水之说。比如:秦朝、汉朝、晋朝、唐朝、元朝、明朝朱棣、清朝等都是起于开、休、生三门,近代的毛泽东也是以陕西为革命根据地,北京处在休门,最后不战而降等等。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很多地名沿用当今地理名称,而不再使用明朝的两京十三司名称。)
朱元璋笑道:“按照先生所说的奇门遁甲,如果能占据开、休、生三门,就能统一天下。然而朕却是占据南京,从南到北征服天下,这又做何解释?”
先生道:“帝王天子都是应运而生,受命于天,冥冥之中自有天数,并非凡间术数可解。陛下是明王出世,神智高广,八字之中辰戌丑未四库俱全,五官相貌又是龙形,世间罕有。古今以来,唯有陛下一人是从金陵而取天下的,这是天意,臣不敢妄测。”
朱元璋微微点头:“当年,碧山寺的金碧峰禅师对朕说:南京龙蟠虎踞,有帝王之气。先生认为南京的风水如何?”
先生道:“南京古名金陵。在战国的时候,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国消灭越国,楚威王下令在石头山上筑城。在筑城的时候,风水师说:此地龙盘虎踞,地气很旺,但是,虽然有帝王之气,却不能在这里筑城,如果非要在这里筑城的话,一定会损伤楚国的国运。因为此地能够控制江淮,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不在这里筑城又十分可惜,楚威王于是请风水师寻找克胜破解之法,风水师的解法就是在筑城的时候,在石头山下埋藏了大量的黄金,并为新城取名为‘金陵邑’,以显贵气,金陵之名由此而来。
秦灭六国而统一四海,秦始皇巡游天下,沿河路过金陵的时候,随行望气的术士看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冈阜起伏、紫气蒸腾,隐隐透出华光飘忽的天子之气,于是连忙上奏秦始皇说:金陵有帝王之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为了秦朝的万世一统,秦始皇就请宫廷的御用风水师,设法斩断金陵的帝王之气!风水师按照《都天撼龙经》的奇门风水之法,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贯穿金陵,水破天心,泄散了金陵的真龙天子之气。所以,南京淮河又叫做‘秦淮河’,秦始皇接着又下令把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就是说:这里不应该称做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从名称上贬低金陵。
在这以后,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都是定都在金陵,但是因为金陵的帝王之气已破,地气斩断,仅能偏安一隅,所以各朝的气数都不长久。”(注:近代的民国也定都在南京,所以气数不久。)
朱元璋听到这里,急道:“本朝立国未稳,所以暂时定都南京,按先生的奇门风水之法,在哪里定都,才能使大明江山千秋万载呢?”
“九五之尊,只有定都中原,才能称霸天下!按照奇门风水,天下定都的形胜之地有三个:第一是西都长安,第二是东都洛阳,第三是北都燕京。三都之中,首选西都长安,其次是东都洛阳,最后是北都燕京。陛下如今定都南京,从风水上来看,并不利于万世一统。”(注:西安古称长安,北京古称燕京。)
朱元璋道:“朕在建造京城之前,已经请先生堪定了京师的风水,这样能否补救南京的风水不足呢?”
“六朝的时候,南京都城的风水选址在鸡笼山南岸,旧城之气被淮水所泄。所以,臣用金针罗盘重新堪定之后,想让京城的风水龙穴结在富贵山南边的燕雀湖上,所以填平燕雀湖,引入金水河从皇宫前面弯转流过,形成‘金城环抱’之势,从而留住金陵的帝王之气。
另外,天上的南斗六星主生,北斗七星主死,所以京师一共开了十三面城门,城内的官府建筑上应天象,全都按照星象布局来建设,又取顺天应人的含义,把金陵的名称改为‘应天’,期望可以补救南京的风水。”(注:燕雀湖原来的名字叫前湖。燕雀湖的名称始于南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深得梁武帝宠爱,游玄武湖时,不幸失足落水病亡。据传:封墓时,有数万只燕雀衔泥飞来,筑起很大的墓包,并且日夜盘旋绕飞不已。由于太子墓在前湖边上,后人便称前湖为燕雀湖,又名太子湖。燕雀湖与玄武湖是南京古代的两大湖泊,两湖以钟山为界。燕雀湖在钟山南,称为前湖。玄武湖在钟山西,称为后湖。钟山因为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有“金陵毓秀”的称誉。)
听到这里,朱元璋稍感欣慰。但见伯温先生微微皱眉道:“只是……”
“只是什么?”
“风水在寻龙点穴之后,不能轻易改动龙穴,臣前几天布下金针罗盘,查验皇城风水,不知何故,京城的风水龙穴向北偏移了一尺,使微臣的风水设计前功尽弃。”
朱元璋擦拭着额头的冷汗,说道:“大明皇宫选址在燕雀湖上,填湖造宫,朕担心宫城狭窄,所以让工匠把宫殿的桩基往后面移了一尺……”
伯温先生默然良久,说:“帝王的行为上应天象,陛下改动龙穴,也是天意,将来或许有迁都周折。但不知皇宫是何人督建?”
“是冷谦道人督建,有什么不妥?”
“臣查验之后,发现新城的地基有些下沉,导致城外南高北低,阴盛阳衰,而且宫城并没有完全按照微臣的风水设计去做,在风水当中,高一寸为砂,低一寸为水,东方是嫡传长子之位,皇宫大内的建筑西高东低,属于虎强龙弱,东宫偏低,不利长房,恐怕新宫风水克制太子,这必然是冷谦从中做了手脚,想绝我大明龙脉。”
朱元璋闻言大怒,急令御林军立刻捉拿冷谦道人。稍倾,御林军回报:冷谦道人已经在半月以前逃走了,经过搜查,发现冷谦家中竟然有陈友谅的官牒,此人原来是陈友谅的军师。朱元璋于是诏令天下缉拿冷谦。
伯温先生于是说道:“事已至此,只好另选风水龙脉迁都了。”
朱元璋叹道:“天下初定,营造不易,迁都之事,还须从长计议……”
朱元璋沉吟片刻,问道:“天命是否可以扭转?”
先生道:“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就派卢生渡海,去蓬莱仙山寻找神仙。卢生没有找到神仙,却带回来一部《录图书》,书里面预言:亡秦者,胡也。按字面意思,秦始皇以为将来要灭亡秦朝的,是北方的胡人,于是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又役使天下劳力,修筑了万里长城,防止胡人南侵,以绝亡秦之患。秦始皇驾崩之后,丞相李斯和内侍赵高擅自修改遗诏,拥立秦始皇的少子胡亥为帝,也就是秦二世,二世暴虐无道,以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最后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录图书里的预言,灭亡秦朝的并不是胡人,而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赤伏符》里面预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指名道姓预言将来的真龙天子名字是刘秀。国师刘歆看到了赤伏符,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秀,想应验刘秀当皇帝的预言,但是刘歆最终还是因为谋反败露而被迫自杀。最后光武帝刘秀却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做了皇帝,应验了《赤伏符》的预言。
隋炀帝的时候,民间传言:桃李子,得天下。隋炀帝想破预言,杀掉了很多姓李的大臣。炀帝和萧妃拆字,看江山归属是谁,让萧妃拆‘朕’字,萧妃说:把左边一撇移到右边,不就是个‘渊’字吗?结果唐王李渊最后取代了隋朝,统一了天下。
唐朝的李淳风按照天书预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唐太宗为破预言,也杀了不少姓武的大臣,在临终的时候,还把后宫的武才人贬到感业寺出家为尼,然而武则天最终还是做了皇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尽人事,后听天命。天道渺茫难测,防于此而失于彼。天子智周神武而不依靠天命,顺其自然而不强求天命。”
朱元璋沉默片刻,眼中寒光一闪,说道:“既然如此,为了大明朝江山永固,朕不想让天下群雄与朱家的后世子孙争雄,干脆杀光他们怎么样?”
刘伯温觉察朱元璋杀机已动,劝道:“英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如果有雄才大略,即使天下有英雄豪杰,也只能折服麾下,根本妨碍不了王图霸业。如果没有才能,即使天下没有英雄豪杰,自己也是难成大器。文武之道,应当是: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善于驾驭豪杰,才能如虎添翼。三国的魏王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是曹操嫉贤妒能,只要有谋略高于自己的,他就设法诛杀,所以魏国最终不能统一天下。
陛下天授神武,威震四海,雄霸天下!是当世第一英雄。如今天下既定,不必杀尽英雄。江山如画,英雄辈出,又怎么能杀的完呢?如果现在杀光天下豪杰,后世突然有雄才叛将,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呢?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元璋默然良久,大笑道:“霸王横刀纵横四海,英雄举杯一饮江湖!朕当年广开贤路,所以能够驾驭群雄,扫荡天下。杀尽江南百万兵,腰中宝剑血犹腥!先生的话,容朕思量……”
说完看着刘伯温,问道:“不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经得到过奇门遁甲真传?方今世上,还有多少传人?”
刘伯温听到这里,心中一凛,说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奇门遁甲源流上古,历代都是师徒传承,世上很少有奇门真传。开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曾得真传,后来秘传到了黄石公手里,黄石公把奇门遁甲和六韬三略一起传给了张良,于是,张良辅佐刘邦开辟了汉朝的四百年基业。奇门遁甲虽然厉害,但是如果不传授给后人,自身就会有奇灾大祸,张良没有把奇门遁甲传授给后人,而是在死后把奇门遁甲陪葬在墓里,所以之后也得到了报应:东汉末年,张良的坟墓被刨开了,盗墓贼把奇门遁甲挖了出来,辗转卖到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手里,黄承彦看不明白,就给了自己的女婿诸葛亮,诸葛亮于是辅佐先主刘备三分天下。几百年后,奇门遁甲传到了唐朝的李淳风手里,李淳风根据奇门遁甲,推测预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后来武则天果然登基称帝。武则天担心奇门遁甲被世人利用,再三告诫李淳风慎传外人,之后,奇门遁甲便不知传处。臣当年云游华山,偶遇铁冠僧传授奇门遁甲之术,至今已经辅佐陛下多年,当今世上,从来没有听说过奇门遁甲还有其他传人。”
诸葛亮也会奇门遁甲?朱元璋问道:“诸葛亮既然通晓奇门遁甲,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呢?”
刘伯温道:“因为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已经占据了奇门遁甲八门风水中的开、休、生三个吉门,所以乾坤已定,曹魏的阵营迟早要统一天下。刘皇叔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三分天下的谋略,当时已经注定了先主刘备只能偏居一隅而三分天下。西蜀之地是奇门遁甲八门之中的死门,以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最终也不能扭转蜀国的灭亡之势。所以,晋代魏之后,蜀国最先灭亡,东吴随后也归于一统。”
三国当中,蜀国为什么最先灭亡?人们都说是:当初刘备摔阿斗,把阿斗脑子摔坏了,所以蜀国亡国了。原来,按照奇门遁甲来看,这都是天命早就注定了的。朱元璋又问道:“汉高祖刘邦也是占据西蜀以后,统一了天下,又该如何解释?”
“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无可无不可,有人君气宇。项羽力大举鼎,但是有勇无谋,起初项羽已经占据了关中的形胜之地,但是却没有雄吞天下的大志,在咸阳烧杀抢掠了一阵子,就退出了关中,放弃了帝业,自封为西楚霸王,富贵还乡去了。项羽剖分天下,把进入关中的门户汉中分给了刘邦,后来楚汉争雄,刘邦和占据生门的韩信相呼应,最后灭了项羽。项羽之败,并不是天亡项羽,而是他放弃了开门形胜之地而去,自取灭亡,最后败于乌江自刎。”&
朱元璋神色黯然道:“命运天注定,原来一切早有定数。难道世上就没有扭转乾坤的术数吗?”
伯温先生沉吟片刻,说道:“臣当年在华山的时候,曾听师傅铁冠僧说过:在术数易林中,传有一部天书,能够扭转乾坤、颠倒五行,聚日月之精华,夺天地之造化!”
朱元璋惊问:“什么天书?”
“五代的道教祖师陈抟老祖,字图南,号扶摇子,隐居在华山的云台观修行。陈抟老祖深明易象玄机,独具通天之智,有一天,日月同辉的时候,陈传老祖在华山峰顶的通天石壁上看到了一部《大成天书》,于是悉心修炼九年,洞彻天机。后来,赵匡胤兄弟得到了陈抟老祖的天书指点,所以黄袍加身,终结了五代乱世,开辟了大宋的三百年基业。
大成天书上说:天书一出,江山易主!天书包含了寰宇万物之数和周天劫数之秘,更有鬼神难测的玄学法术,能够颠倒五行,扭转乾坤。每当天下将要动荡的时候,天书就会出现。所以,江湖传言:得天书者得天下!
自从陈抟老祖在华山的莲花峰石室羽化之后,天书便从此消失了。但是,世上还有天书残卷的传闻却在江湖中不断出现……
直到宋末,成吉思汗铁木真听说术数江湖中的天书残卷被宁远的得道高僧海云禅师所得,于是不惜重兵,派名将木华黎率领十万铁骑攻陷宁远,封海云禅师为寂照英悟大师,请教军国大事。
而海云禅师的弟子刘秉忠,深得海云禅师的天书残卷真传,被忽必烈奉为国师,辅佐忽必烈横扫天下,建立元朝。并按《都天撼龙经》的奇门风水之法营造大都,北京遂有后世辉煌。(注:元朝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
元末天顺年间,全真教的天一道人在西岳华山隐居修行,有一次在华山南峰的落雁峰采药的时候,偶然在一个密封的石洞中,发现了陈抟老祖的徒孙紫阳真人密封在石洞中的《大成天书》。于是,天一道人闭关修炼二十年,呕心沥血参悟天书,可惜天书深奥,天一道人只能悟到天书玄机的第七重境界就再无进展,只得抱憾出关。
天一道人出关的时候,恰逢天下各派的玄学术士在华山的莲花峰顶论道斗法,为了避免各派厮杀,天一道人踏罡步斗、驱雷掣电,大显天书神威。莲花峰顶龙吟虎啸、雷电纵横,天地黯然失色!最终,天一道人大败各路易林高手,被江湖上誉为天下第一的“易林泰斗”,并且开创了名震江湖的‘通天派’。
从此,江湖中人都知道了天书威力无穷,大成天书天下无敌。天一道人也因此受到了术数各派的觊觎和元朝廷的追杀,为了防止天书落入恶人之手为祸世间,天一道人就把天书封藏在了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天幕城!并把通往天幕城的地图刻在了六块天目令上,天目令分别传给了通天门下的六大弟子:凌云子、凌霄子、凌虚子、凌空子、凌元子、凌玉子。
最后,天一道人又收了几位关门弟子传授他们大成天书,只可惜未能授完天书便驾鹤仙游了。
江湖中只知道天一道人的其中一位关门弟子是铁冠僧人玄真,就是微臣的师傅。铁冠僧共有三名弟子:分别是一僧、一道、一儒生。一僧是径山寺临济宗的道衍和尚,一道是龙虎山天师府的混元子,一儒生就是微臣刘伯温。可惜师傅铁冠僧并没有传授给我们天书秘笈,只传给了我们入门三式:传给道衍太乙神数,传给混元子大六壬,传给微臣的是奇门遁甲。凭借奇门遁甲一式,微臣出山辅佐陛下,已经十五年了。
而持有天目令的六名弟子从此隐姓埋名、销声匿迹。江湖中谁也不知道天幕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天书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
易林术数中果然有扭转乾坤之法,朱元璋喜道:“先生自从辅佐朕以来,未卜先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天书威力可见一斑。”
刘伯温双眉紧锁:“不过……,臣近日听闻江湖传言,天书将要重现江湖。天书现世,江山易主!臣请陛下留意,千万不能让天书落入他人手中,否则,后患无穷。”
这还得了?朱元璋道:“朕将传旨锦衣卫,查寻天书下落,一定要把天书收归朝廷。”
刘伯温略感宽心,犹豫了一下,说道:“臣近日抱病,身体不适。今日来见陛下,恳请皇上恩准微臣辞官还乡,颐养天年。”朱元璋不准,安慰刘伯温在南京好自调养。
第二章 铁血丹书
将军铁甲夜渡关,朝臣侍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第二天早朝,狂风骤起、冷风如刀,南京紫禁城上,彤云密布。明太祖朱元璋高坐在皇帝宝座上,颁下诏书,赐给: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汪广洋、刘伯温、汤和、华云、朱文正、廖永忠、傅友德等几十位开国功臣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就是皇帝赏赐的护身符,学名也叫做:丹书铁券。持有铁券的大臣,只要不是谋反大逆,其余的罪状一概免死,而且不予追究。理论上讲,就像少林寺的金钟罩铁裤衩一样,刀枪不入。
免死金牌也是皇帝赏赐人臣的最高荣耀,并不是谁都有资格能得到的,只有血战沙场、功勋卓著,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才有资格能受到赏赐。
没有受到封赏的大臣都羡慕的盯着免死金牌,受到赏赐的功臣们都满心欢喜的拜谢皇上,群臣之中,只有刘伯温在出班谢恩以后,坚决推辞铁券,朱元璋只好收回了刘伯温的丹书铁券,其余受赐的功臣都喜接丹书。
朱元璋鉴于前朝的皇室微弱,在国家有难的时候,皇帝孤立无援。所以,为了稳固大明朝的天子皇权,朱元璋下诏:裂土分封!把自己的二十四个皇子全部分封为王,镇守全国各地,共同守卫朱家天下。
分封诸侯王,扩大皇子的势力,是期望将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大家能够两肋插刀帮一把!上卫国家、下安万民。其中:秦王、晋王、燕王、齐王、梁王、楚王、吴王、蜀王等诸侯王的封国很大,而且手握重兵,王府的护卫少者数千,多者过万。
平遥的儒学训导叶伯巨上疏反对,说裂土分封是国家的祸乱之源,并用汉朝分封诸候之后引发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警戒明太祖。并言辞恳切的说:如今的天下大患是: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大明朝廷理应集权,不宜大封诸侯,否则,容易造成将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分封诸侯虽然暂时能够拱卫天下,但是恐怕在数世之后,各地的诸侯王权势过大、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如果朝廷对他们削地夺权,那么诸侯的心里必生怨恨,甚至起兵叛乱,使朝廷防不胜防,不利于大明朝的江山稳固。况且,近日钦天监多次观测到五星紊乱、日月相刑。星变屡次出现,上天已经有了警示!陛下应该为千秋万世着想,割一时天恩,留万世利益,消天变而安社稷。
朱元璋龙颜大怒,厉声斥责叶伯巨是离间天子骨肉,大逆不道!命锦衣卫立刻把叶伯巨打入天牢,论罪处死。
诸侯王拜别皇上,准备到各自的封地去。朱元璋看着燕王朱棣,说道:“朕预感二十年后,北方将有叛乱,你的相貌生有反骨,难道会是你吗?”看着父皇威严的目光,燕王朱棣汗流浃背,跪在地上不知所措。朱元璋轻抚着朱棣的后背,说道:“朱姓天下,都是一家,你可要万分慎重,不要造反!”朱棣跪在地上连忙说道:“儿臣不敢!儿臣不敢!”
退朝后,刘伯温回到府中,坐在书房的官帽椅上闭目沉思,夫人陈氏奉上清茶,问道:“先生为何闷闷不乐?”
刘伯温端起茶杯,又放了下来,叹道:“今日早朝,陛下赏赐众位功臣免死金牌,我有些担忧。”
“皇上赏赐给功臣免死金牌是好事啊,先生为何担忧?”
刘伯温长叹一声道:“乐极生悲,物极必反。世上的事,总是福祸相依。免死金牌,表面上看来,是为了赏赐开国功臣,实际上,这是陛下心中动了杀机,恐怕拿到免死金牌的功臣,早晚会有杀身灭族之祸!”
夫人愕然:“怎么会这样呢?”
刘伯温道:“江山已定,开国元勋只要遵守大明律法,自然就能颐养天年,何必要什么免死金牌?陛下赏赐功臣免死金牌,就是为了纵容功臣,从而使他们无所顾忌的触犯大明律法,进而达到将来诛杀功臣的目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今日赏赐了几十道免死金牌,开国元勋几乎全部受赏,看来皇上想要血洗功臣了,大明朝廷上难免要腥风血雨了。”
夫人叹道:“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们,毕竟都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他们解甲归田,回家养老不是很好吗?皇上非要除之而后快,如此对待功臣,难道不是太过了吗?”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心狠手辣、杀伐果决。皇上怕功臣们恃功夺权,曾经放了一根满是尖刺的荆条,让太子去捡,荆条扎手,太子捡不起来,皇上就拔剑削光了荆条上的刺,对太子说:我削光了这些刺头,你不是就好拿了吗?意思就是暗下杀心,决定替太子清理门户,杀光那些才能出众、功高震主的大臣,这样,后世的皇帝就少了很多威胁,皇位就能坐的安稳。”
“难道杀光了打鸣的公鸡,天就不亮了吗?”
“这倒是其次,分封制是社稷大患,如今皇上却大封诸侯,虽然目前能够拱卫大明皇室,但是皇上百年之后,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如果没有雄霸之主驾驭天下,诸侯就会反叛朝廷。皇上现在要是杀光了文臣武将,朝廷以后就无人可用,到时候如何平定叛乱?”
夫人疑惑:“天下已然一统,怎么还会动乱呢?”
刘伯温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家大乱之后,天命一时也难以安稳。秦灭六国,始皇帝驾崩以后,秦朝迅速瓦解,国命只有一十三年。南北朝动荡不休,隋朝统一了三十七年之后,国祚就终结了。所以开国之初,如果处置不当就容易动乱。我按奇门遁甲推演,当今统一寰宇,应该从八门的开休生三门开始,由北向南。而当今圣上是从南京开始,自南而北统一天下的,不合奇门遁甲的八门次序。如今,燕国地处北边休门,恐怕后世燕国会有动乱。”
夫人凝思片刻,忽然问道:“皇上有没有……赏赐给先生免死金牌呢?”
刘伯温点了点头,凄然说道:“伴君如伴虎,皇上只因我神机妙算,就心怀猜忌容不得我。为了后世子孙,我坚决不要丹书铁券,或许将来,刘家可以免于灭族。过几天我就辞官还乡,回青田老家。家乡虽近,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得去了……”
夫人听到这里,倒退了几步,靠在了官帽椅上。刘伯温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到窗前,只见窗外风卷残云,落叶纷飞,天地之间弥漫着一片肃杀之气。
次日早朝,魏国公徐达手里捧着一个红木盒子,奏道:“陛下,前几天,微臣奉命剿灭张士诚残部的时候,搜得了一件宝物——传国玉玺,特献于皇上。”
“传国玉玺?”这可是天上少有、地下难寻的宝物呀!朱元璋眼前一亮,急忙说:“快打开!”
太师李善长把木盒放在了龙案上,打开盒盖,掀开了几层黄布,一块柔若凝脂的和田美玉精雕而成的螭龙玉玺映入眼帘,朱元璋小心翼翼的捧起玉玺仔细端详,只见玉玺方圆四寸,玺的正面刻着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玉玺洁白无瑕,但是玺的一角却镶嵌着一小块黄金。(注:螭音吃,一种没有角的龙,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
李善长道:“臣与徐达以为,这块玉玺就是传国玉玺,是象征着皇权正统传承的传国信物,价值连城!皇上受命于天,得到传国玉玺,真是天赐宝物。”
朱元璋欣喜的问道:“伯温先生以为如何?”
刘伯温笑道:“依臣之见,这个传国玉玺是假的。”
徐达惊问:“为什么?”
刘伯温说:“春秋的时候,楚国的卞和在山里砍柴,看见凤凰落在一块石头上,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就认为这块石头里面肯定有宝物,于是就把石头献给了楚王,但是,宫里的玉匠压根连看都没看,就说是块普通的石头。两次献宝不成,卞和也因此蒙受了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双脚。卞和感叹世人有眼无珠、不识真宝,于是伤心的抱着璞石,每天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继位以后听说了这件事,就命玉工把卞和的石头剖开,石头里面果然藏着稀世美玉,于是就把美玉用卞和氏的名字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是世间罕有的珍宝,楚国视为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就用和氏璧做为聘礼送到赵国。秦国听说和氏璧在赵国,于是就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所以世传和氏璧价值连城。
秦灭六国之后,和氏璧就归秦国所有,秦始皇命玉工把和氏璧刻成玉玺,并在上面刻上了丞相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皇位传承、国命正统的传国玉玺。秦朝灭亡以后,玉玺就被汉朝接管,后来王莽篡权,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太后怒而掷玺,玉玺就摔破了一个角,王莽只好让玉工用黄金补上,所以,传国玉玺有黄金补角的残缺。
宝物往往嗜血,只有命厚有福的人才能镇得住它。因为传国玉玺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所以,历朝历代为了争夺传国玉玺,不惜大开杀戒!为了一块玉玺,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传国玉玺几经辗转沉浮,真真假假时隐时现,后世各朝为了表明自己的皇权是正统传承和天命所归,大多伪造传国玉玺。世传:传国玉玺,号令天下!人们都认为得到传国玉玺就大权在握了,就能称王称帝了,殊不知:传国玉玺只不过是皇权的象征而已,天下以文治武功而得,岂是一个玉玺就能号令天下的?
再者,和氏璧是楚国宝物,玉质是楚地玉石,并不是昆仑山下的和田美玉,所以,这个传国玉玺必定是张士诚伪造的。”
李善长、徐达惶恐的跪在地上请罪:“是臣等失察。陛下恕罪!”
朱元璋放下玉玺,笑道:“朕以神武驾驭天下,区区一块玉玺不值一提!”
刘伯温又上表,因病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再三挽留不住,只好恩准刘伯温辞官还乡。
当夜,右丞相胡惟庸奉朱元璋的圣旨,到刘伯温的府邸来探病,胡惟庸好言安慰伯温先生保重身体,并奉旨带了一盒贡品点心和两包宫廷补药赐给伯温先生。
按照常理,一盒点心不用特意赏赐,除非是各布政使司进贡的可口糕点。胡惟庸走了以后,长子刘琏捧着点心盒子,感慨的说:“皇上日理万机,还能体恤臣下,对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刘伯温神色木然,缓缓的靠在官帽椅上,语气沉重的说:“琏儿,点心盒子里应该没有点心,是个空盒子。”
刘琏将信将疑的打开盒盖一看,里面果然空无一物,疑惑道:“父亲,这是何意?”
“琏儿,你可知道今夜胡惟庸为何前来?”
刘琏道:“难道不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来探病的吗?”
刘伯温冷笑道:“胡惟庸表面上是来探病的,实际上是来送毒药的。”
刘琏看着桌上的两包草药,惊道:“怎么会这样?胡惟庸的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毒害朝廷命官!?”
刘伯温摇了摇头:“不是他胆子大,这是皇上的意思。皇上不想让我走,又怕我被人利用,想除掉我,又不便明说,所以就派胡惟庸来探病。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送来的补药一定是慢性毒药。”
“父亲,这可如何是好?”
刘伯温叹道:“数之所定,在劫难逃……。昨晚我夜观星象,文曲星晦暗不明,恐怕为父气数将尽。平时我略通医术,皇上料定我知道他赐的药是毒药,所以才又赏赐了一个空食盒,意思是让我别再进食了,要我自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岂能不死?”
刘琏抱住父亲,泣不成声,热泪滚滚而下。
伯温先生抚了抚刘琏,说道:“琏儿,善始易而善终难,功成之后,未必能全身而退。既然进了朝廷,就已经身不由己了。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终有一死,琏儿不必悲伤。今日早朝,皇上已经恩准我告老还乡了,过几天我们就回青田老家去吧……”
这一夜的三更天,在昏暗摇曳的灯光下,刘伯温独自坐在书房里,缓缓的打开了胡惟庸奉旨送来的补药,用温酒喝了下去。
第二天清晨,伯温先生忽然病重,卧床不起。宫里派来的太医在诊断之后,认为伯温先生已经病入膏肓了,急忙上奏皇上。
落叶归根,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下旨亲军都尉府,派五十名御林军,尽快护送伯温先生回青田老家养病,以示皇上天恩浩荡。
得知伯温先生病重,魏国公徐达急忙赶到伯温先生的身边来探望,并说:“汉明帝为了纪念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最具战功的二十八位将领,让画师在南宫的云台阁绘制了二十八位名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如今,皇上要效仿古人尊宠功臣,过几天要在鼓楼岗的庆功楼上大宴群臣。如果论功,伯温先生运筹帷幄,辅佐天子开国,功高盖世,只可惜……不能去庆功楼受赏!”刘伯温沉默不语。
须臾,圣旨下到刘府,家人把刘伯温抬上马车,徐达扶着马车,依依不舍的送别先生,临别,刘伯温在马车上握着徐达的手说:“天德老弟,伯温要先走一步了……,临别有一言相赠,望你牢牢记住!功臣楼庆宴之日,你要紧随皇上,寸步不离。”徐达一时不明白,想要问个究竟,先生只说:“照此行事,日后便知。”
刘伯温在御林军的护卫下,三天就回到了青田老家,由于一路上车马颠簸,刘伯温的病体日渐沉重。这一夜,伯温先生让长子刘琏和次子刘璟把他抬到书房门口的竹椅上,先生仰望星空,只见漫天繁星、月光如水,其中,紫薇垣有一颗星星异常明亮,刘伯温顿时皱起了双眉,掐指自语道:“天书一出,江山易主!难道天书真的要出现了?……”
刘琏好奇的问:“什么天书?”,刘伯温摇头不答,从怀里拿出一本书册交给刘琏。
刘琏展开书卷,只见卷首有一百多句口诀: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乡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一千八十当时制,太公删为七十二。逮于汉代张子房,一十八局为精艺。先须掌中排九宫,纵横十五图其中。次将八卦论八节,一气统三为正宗。阴阳二遁分顺逆,一气三元人莫测。……节气推移时候定,阴阳顺逆要精通。三元积数成六纪,天地未成有一理。请观歌里精微诀,非是贤人莫传与。后面还写着很多奇门法术和秘诀,自己却一点也看不懂。
“父亲,这是什么?”
伯温先生长叹一声道:“卷首的口诀是奇门遁甲的烟波钓叟歌,是一位在烟波中垂钓的老翁传下来的奇门秘诀,这首歌诀是遁甲术的大纲,熟悉了这些口诀,奇门遁甲的纲要就了然于胸了。我毕生收徒无数,可惜都没有传授给他们奇门遁甲,如今天命将尽,只好把真传的奇门遁甲整理成册传给你。这里面全是师傅铁冠僧传授给我的奇门遁甲阴遁、阳遁的飞盘布局和转盘推演,还有奇门九遁:天遁、地遁、人遁、神遁、鬼遁、风遁、云遁、龙遁、虎遁。以及诸葛武侯千金诀、三奇六仪、八门九星的奇门演变和遁甲推算,你且好好保管,以后传给有缘之人,免得失传……,将来,或许可以解开天书之谜……。”
“父亲……”刘琏和刘璟不禁哽咽起来。
刘伯温奄奄一息的说:“我察看相术,胡惟庸头上有反骨,但是没有天子之相,以后必然谋反被杀。现在胡惟庸当权,我说什么都没有用,多年以后,皇上肯定能想起我,而且要派密使来青田,问我临终时说过些什么,可惜……那时我已经不在了。离京的时候我写了个折子,在枕头下面,你们到时候把折子交给密使。琏儿……璟儿……,为父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死而无憾!只是……你们兄弟二人都要记住:将来,无论大明朝如何动荡,你们一定要做大明的忠臣,一定要忠于朝廷……”。
伯温先生说到这里,想起了当年满腔热血追随朱元璋,几十年来呕心沥血南征北战,就像在梦里一样。恍惚之间,觉得朱元璋的身影越来越远,眼前渐渐模糊,再也看不清朱元璋的身影了。只感觉热泪像淅淅沥沥的雨水,一滴一滴的打湿了双眼,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此时已到三更天,一颗流星横空滑落天际,星空璀璨,映衬着皎洁的孤月,显得异常的美丽……
南京鼓楼岗的功臣楼建成了,朱元璋选定黄道吉日,宴请朝中的很多功臣前来赴宴,到庆功楼赴宴的都是南征北战为皇上打江山的功臣,大家无不深受
这天夜里,功臣楼里灯烛辉煌一片笙歌,赴宴的功臣们互相道贺,好不热闹。这时,只听宫人喝道:“皇上驾到!”百官肃立,躬身行礼,山呼万岁!朱元璋昂然走进大厅,笑容满面,忙叫免礼。
酒宴大开,庆功楼里热闹非凡。酒酣耳热的时候,徐达正想一醉方休,两名锦衣卫走近朱元璋的身边耳语了几句,朱元璋放下酒杯,站起身来,向门外走去。徐达猛然想起刘伯温的临别赠言“功臣楼庆宴之日,你要紧随皇上,寸步不离。”连忙从后面跟了上去。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见是徐达,便问:“天德为何离席?”徐达说:“臣特来保驾!”朱元璋冷笑不语,径直向楼外走去。
徐达紧随着朱元璋,走出几百步之后,突然,背后“轰隆隆”一声巨响,功臣楼瞬间瓦飞砖腾、火光冲天!原来,庆功楼下早就埋好了大量的火药和干柴,几百名锦衣卫奉旨围楼放火,浓烟滚滚、火光熊熊,可怜满楼的功臣,全部葬身火海,无一生还。
徐达从功臣楼死里逃生,回到家里惊魂未定,整天茶饭不思,从此闭门不出。(注:洪武十八年,徐达患病,背后生疽。按太医的说法,鹅是发病之物,忌吃蒸鹅。朱元璋派太监送了一只蒸鹅给他。徐达心知肚明,知道皇上不希望他继续活下去,只好当着来人的面,流着眼泪吃下了蒸鹅,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朱元璋任胡惟庸为右丞相,统领中书省,旨掌机要,位居百官之首。各地的奏章都要先报中书省,然后再由中书省上奏给皇上。所以,胡惟庸手握生杀大权,随意任免各级
,排斥异己、广树党羽,朝廷俨然成了胡家的菜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没人敢收保护费!没过多久,胡惟庸就权倾天下,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
但是,名爵礼制这些国家名器,岂是人臣可以随意掌握的?朝廷是绝不允许权臣存在的,只有皇帝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身为臣子,触动和挑战皇权,就等于自寻死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从秦朝开始设置丞相以来,汉朝、唐朝、宋朝都是因为宰相权力过大,才导致了小人专权乱政,甚至亡国。朱元璋于是想要除去中书省,废除丞相之位。下诏各地的奏章直达天庭,不必经过中书省丞相之手,施行皇帝集权,架空丞相。
洪武十三年正月,南京城接连三天阴霾不散。早朝时分,胡惟庸奏道:“近日,微臣家中的深井里忽然长出了石笋,井水也变成了美酒。臣请皇上临幸微臣的旧宅,观看祥瑞。”历朝凡是发现蛟龙麒麟、凤凰灵芝等等的,都被视为政通人和、天降祥瑞的征兆,做皇帝的都喜欢祥瑞,朱元璋也喜欢祥瑞,很高兴的就答应了。
当夜三更天,钦天监观星台的道士程济手持禁宫令牌,说有要事紧急求见皇上。观星台是皇帝专设的官府机构,负责占卜星象,每天夜里都在星象台上仰观天象。帝王将相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占星就是根据天上的星象预卜人世间的吉凶祸福,特别是国家大事和帝王将相的命运,所以,钦天监的占星师有直接面见皇帝的特权。
因为占星是对天人感应的解读,所以历代的皇帝都严禁民间百姓私自学习,凡人不允许窥测天象,违者一律处斩。所以,当老百姓试图了解自己国家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历朝的占星师都是师徒传承或者父子相承,而且绝不允许和朝廷大臣交往,星占的内容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只能上奏给皇上,违令者灭族抄家!
程济见到朱元璋后,急道:“皇上,大事不好了!”朱元璋睡意正浓,也不知道程道长观察到天象有什么异常了,双眼朦胧着问道:“出什么事了?”
程济说:“这几天京师的阴霾数日不散,按照星家秘占,是大臣以下谋上、臣子有谋反之兆。臣夜观天象,南方有一道赤色的云气,横跨竟天。赤气是阴谋之气,京城的南方必然有阴谋,不利于天子。皇上可千万不能去南方!”
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谋反,摆平谋反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有无穷的精力。听程济一说,顿时精神抖擞两眼放光坐了起来,细细一想:明天胡惟庸请我去他家旧宅观看祥瑞,他的府第就在皇宫南边,难道是他要谋反?朱元璋冷笑一声,密令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秘密处置。
第二天清晨,朱元璋登上西华门高楼,远远望见胡惟庸旧宅里面刀光剑影、尘土飞扬。朱元璋急令锦衣卫把胡惟庸府邸像包饺子一样团团围住,府邸所有人等全部抓获之后严刑审讯,胡惟庸果然是藏有伏兵,想要弑君谋反。胡惟庸被捕当天,不容分说,立刻就被拉到刑场上五马分尸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机会难得,朱元璋祭出“谋反”法宝,亮起屠刀大开杀戒!借口胡惟庸案,深究“谋反党羽”,对于平时看着不顺眼的功臣,不管和胡惟庸案有没有关系的,都扣个谋反的帽子杀头。
开国皇帝斩功臣!你上哪儿说理去?胡惟庸谋反一案,共牵连一位王公、九位王侯,多年以后,又继续追责了十二位王侯。满头白发的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和全家七十余口被押赴刑场,全部处死!荥阳侯郑遇春、豫章侯胡美、江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南雄侯赵庸、靖宁侯叶升、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等大批元功宿将都受到了株连。
朱元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然长达十馀年之久,诛杀共计三万馀人。天威所到之处,无数人头落地,直杀的功臣们血流成河,文武百官心惊胆寒。许多开国功臣都被卷入胡惟庸案中满门抄斩,在黄泉路上全家团圆。杀掉的其余各级
和“党羽”更是多如牛毛。最后,连负责侦办胡惟庸谋反案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也被划成了胡惟庸的党羽给杀掉了,算是有始有终。
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晓谕臣民,把胡惟庸案树立成反面教材,印成册子发往全国各地,朝九晚五的组织学习,并一再告诫臣下,一定要以反贼胡惟庸为戒!
通过胡惟庸案,朱元璋铲除了很多功臣,并且废除了丞相之位,革除了中书省统领六部之制,丞相事务由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分理,另外设立内阁大学士,性质等同于顾问,皇帝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了。同时为了防止军权过分集中,废除了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并由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政务。
自此,中央集权之后,朱元璋独揽军政大权,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
第三章 霸王之道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南京栖霞寺,法铃声声、彩幡飞动,毗卢宝殿的道场上,木鱼喃喃、钟鼓齐鸣,几百名僧众一齐唱诵佛家经文,梵音佛乐缭绕着毗卢宝殿。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重,朱元璋从各地的寺院请来高僧大德,在栖霞寺为马皇后诵经荐福。众位皇子也从各自的封地赶回南京探望马皇后,并一起到栖霞寺毗卢宝殿为母后进香祈福。 毗卢宝殿外的不远处,一位身形瘦弱的黑衣和尚,脸色蜡黄、满面病容,手里捧着一个紫金钵站在树下,明朝禅僧的常服一般是茶褐色的,穿黑色僧衣的和尚倒不多见。八月的南京烈日当空,树上的金蝉一阵接一阵的叫着,扰的人心烦意乱。黑衣僧双目微闭,独自一人站在树下,身形岿然不动,右手缓缓的捻着菩提佛珠。 栖霞寺的香客络绎不绝,在人群之中,一位头戴竹帽的青衣老者无意中瞥见了大树下的黑衣僧人,老者一怔,缓缓的摘下了头上的青竹帽子,几步走到黑衣僧身边,围着黑衣僧前后左右打量了一番,惊异的说:“如今天下已经太平了,怎么还会有相貌如此奇异的僧人?” 黑衣僧双目微张,问道:“老先生有何赐教?” 老者摇了摇头,说道:“真是个奇怪的和尚!立刀眉、三角眼,虽然脸色蜡黄,但却面如金纸,形如病虎!真是大富大贵之相!但是……不知为何?身为佛子,却隐含杀气,有嗜杀之相!将来定有辅国之功,位极人臣!是刘秉忠之流的人物,还望以后好自珍重!”(注:刘秉忠出身佛门,是海云禅师的弟子,深得海云禅师的天书残卷真传,被忽必烈奉为国师,辅佐忽必烈横扫天下建立元朝,并制定了元朝的典章制度,是大元的设计师和开国重臣。至元十一年八月,刘秉忠端坐而卒,享年五十九岁。史称:忽必烈十分悲伤,对群臣说:“刘秉忠辅佐朕三十余年,占往知来,料事如神,其阴阳术数之妙,只有朕知道,世人难以知晓。”) 黑衣僧微微一笑:“阿弥陀佛!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的,只有刘秉忠一人而已。贫僧何德何能?”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黑衣僧背后纤细的柳枝随风摇曳,垂柳依依,老者爱惜的抚着柳丝,说道:“老朽家在吴越鄞县,门前有两排树,一排是柳树,另一排还是柳树,却都没有金陵垂柳这般娇柔,使人怜爱不舍。” 黑衣僧眼前一亮,说道:“先生难道是……柳庄居士袁珙?” 老者奇道:“何以见得?”
黑衣僧说:“贫僧早就听说,前朝元末的时候,吴越鄞县有一位相术高人袁珙,曾经在海外洛伽山,偶遇异僧别古崖,传授相术,相法如神,只要看你一眼,就能知道你的一生。因为门前满是垂柳,人称柳庄居士袁珙。只是袁珙先生常年云游在外,纵是百般寻觅也难得一见。先生精通相法,又如此酷爱柳树,想必就是袁珙先生。高人可遇而不可求,贫僧久仰先生大名!没想到有缘在此相遇。” 老者笑道:“和尚好眼力,柳庄居士正是老朽。” “贫僧久闻高僧别古崖相术玄妙,相法独步天下。居士深得别古崖的相术真传,果然名不虚传。不知相术源流何处?” 袁珙捋着几缕稀疏的胡须,说道:“相术源流上古,历朝历代都有相士根据相法断人富贵寿夭。汉文帝有一天夜里梦见自己要上天庭,却始终登不上去,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一个衣裻带后穿的人推他上天。文帝惊醒之后,登上高台,在渐台上望见一人,其衣后穿,正是梦中所见的人。这个人姓邓名通,名字读音近于登通,文帝非常高兴,对邓通十分尊宠,并请来相士许负给邓通看相,许负看了以后说:邓通虽然是富贵相,但是法令入口,以后一定会饿死。文帝说:富贵在朕,他怎么会饿死呢?朕能使邓通富有!于是就把四川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并特许邓通可以自己铸钱,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于是邓通开足马力,日夜铸钱,富可敌国。但是文帝驾崩以后,邓通失宠,铜山和亿万家产都被朝廷没收充公,邓通最后沦落到四处乞食,饿死街头。(注:许负是汉朝妇人,以善于相面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法令纹是鼻子两边延伸而下,嘴两边的两道纹路。法令纹统御威严,象征寿元和法制命令。法令深长,事业有成;法令模糊,困顿无成;法令长短不一,命运起伏不定;法令入口,终须饿死。周亚夫曾经请许负为自己看相,许负说周亚夫三年以后将会封侯,八年以后位至宰相,只可惜法令入口,九年之后将会饿死。宰相怎么会饿死呢?三年后,周亚夫的兄长因为杀人被夺去爵位,周亚夫承袭侯爵,八年后,景帝任周亚夫为丞相,九年后,周亚夫失宠,被诬以谋反罪下狱,亚夫绝食五日,吐血身亡。)
三国的时候,魏王曹操说司马懿鹰视狼顾,有不臣之相,不可以付给他兵权,否则必为国家大祸,后来魏明帝临终托孤,让司马懿辅政,司马懿果然篡夺了曹魏的江山。(注:目光像鹰一样锐利,称为鹰视。狼性多疑,频频回头后顾,称为狼顾。鹰视狼顾者,凶狠狡诈且有觊觎野心。)
唐贞观六年,相士袁天罡经过利州,都督武士彟把袁天罡请到府第,让他给夫人和孩子相面,袁天罡一见到武夫人的面相就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夫人又抱出尚在襁褓中的武则天,作男孩打扮,也不说破,袁天罡一见,大惊失色的说:这个孩子日角龙颜,龙睛凤颈,是伏羲之相,贵人之极也!可惜是个男孩,要是个女孩,将来一定是天下之主!后来武则天果然登基称帝。
历代的相士虽然都有相术秘诀,但是都很散乱,直到宋朝的时候,陈抟老祖字图南,号扶摇子,天资超群,隐居在西岳华山修行,有一次,在深山中偶遇一位身披麻衣的老道,麻衣老道没有道号,人以穿戴称他为麻衣道人。麻衣道人见陈抟仙风道骨,就收陈抟为徒,在华山石室里传授给他《正易心法》和相术秘诀,后来陈抟老祖就把麻衣道人的相法称为《麻衣神相》,麻衣神相包涵广阔,集合了历代相术的秘诀和精髓,是相学的大成之作,老朽就是洛伽山高僧别古崖的麻衣神相传人。”
黑衣僧稽首道:“善哉!善哉!请问居士,相术的大纲如何?” “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世传相术主要以面相的五官六府十二宫,以及身体各部的精、气、神、形,断人富贵贫贱。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所以相术之中,面相又比较重要。” 黑衣僧又道:“贫僧常听人说起面相五官,耳为采听官、眉为保寿官、眼为监察官、鼻为审辨官、口为出纳官。一官好,主十年富贵;五官好,主富贵到老。但不知在相术当中,五官的要点又是什么?”(注:一官好,主十年富贵。主是主宰的意思,其余类同。) 黑衣僧竟然也知道相术五官?袁珙心中惊奇,说道:“进士一双眼,举人两道眉。林泉有碧眼神仙,朝廷没有交眉宰相。在相法当中,眉为杀,眼为贵。威势在眉,富贵在眼,所以五官当中的眉眼最为重要。常人的眼睛是:上视傲、下视愚、平视正、斜视奸、偷视淫、凸视暴。袁天罡有相眼五法:一为醉眼,眼神昏迷如醉的,是酒色破财之流;二为睡眼,眼神昏沉如睡的,是贫贱孤苦之流;三为惊眼,眼神怯懦如惊的,是胆弱夭折之流;四为病眼,眼神困蔫如病的,是疾病退败之流;五为淫眼,眼神流光泛波的,是奸淫邪盗之流。(注:两眉之间的部位就是印堂,是相法十二宫的命宫。两眉相连,父母早别。印堂宽广,学问皆通。印堂窄小,难掌权势。朝廷没有交眉宰相,是指当官掌权的,都是印堂宽广的人,一般两眉间的距离在一寸左右或更宽。而印堂窄小的人,难掌大权。这里仅是相法中的五官大概,具体还要参看整体。) “贫僧听说相法中有秘传的走相派,传男不传女,代代单传,专门游走江湖给人看相。看人的父母寿元、子女多少、兄弟姊妹数目和排行十分准确,称为:过三关。请问居士,世上可有如此神术?” 袁珙道:“眉观兄弟眼观妻,日月角上观父母,子女还看人中鼻,此是三关真妙诀。当初陈抟老祖仙游以后,座下的六弟子清云凡心未了,偷了几页麻衣神相的秘诀隐遁在安徽,致使世传的相术没有过三关秘诀。而过三关秘诀还要参看五行太玄之数,也并不是单独的看相。”(注:过三关是相术中看父母、兄弟、妻子的六亲秘诀。) 黑衣僧稽首道:“阿弥陀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京师的灵谷禅寺有几百株亭亭玉立的大理垂柳,叶如蛾眉,风起时,万千条柳丝随风飘舞,十分婀娜。贫僧想请居士明天到灵谷禅寺一起观赏如何?” 大理垂柳是柳中的上品,袁珙听说灵谷禅寺有大理垂柳,急不可待的说:“为什么要等到明天?老朽现在就等不及了!”说着急忙戴上青竹帽子,欢欢喜喜的走了。 黑衣僧又候了片刻,众位皇子在礼佛送圣之后,陆续走出了毗卢宝殿。黑衣僧抬眼扫视了一遍诸位皇子,径直走到一位相貌雄伟的朱衣皇子面前,稽首道:“阿弥陀佛!想必殿下就是燕王朱棣了?” 黑衣僧毫不避讳,直呼诸侯王的名字,也太失礼了!皇子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朱衣皇子惊异道:“本王与法师素昧平生,法师如何认识本王?”
黑衣僧微微一笑:“缘起缘灭,万物皆有定数。因果报应,众生难逃法眼。贫僧有大礼相送,不知殿下是否笑纳?”&
燕王朱棣贵为一方诸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稀世珍宝没见过?这个和尚口出大言,能送什么礼?还是大礼?众位皇子也想开开眼界,燕王于是好奇的问:“是吗?什么大礼?”
黑衣僧在大家的注视下,慢慢的从怀里掏出一顶白色的帽子,对燕王说:“阿弥陀佛!天时炎热,变化无常,贫僧特地准备了一顶白帽子,想送给燕王戴上,不知殿下以为如何?”。皇子们看见了黑衣僧的“大礼”,忍不住都笑了起来。原来,按照大明礼制,众位皇子都是天子分封在各地的一方诸侯,头上戴的都是金丝翼善冠,诸侯王爷岂能佩戴普通老百姓的帽子?黑衣僧年近半百,一身病骨,居然想送燕王一顶白帽子戴,难道是忘了吃药,说起胡话了?听到众位王爷的笑声,黑衣僧却不以为然,静静的看着燕王。
燕王向来礼贤下士,这时候心里也纳闷:这是什么大礼?既然黑衣僧有意送礼,其中必有深意。什么意思呢?燕王心中疑惑不解,仔细看着帽子,片刻之后恍然大悟:原来,黑衣僧话里有话,言语中暗藏玄机,燕王已经是王爷了,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字吗?而那顶白色的圆帽是用六片锦帛拼成的六合巾,是父皇当年规定的庶民百姓穿戴的衣帽样式,虽然它是普通老百姓所戴的小圆帽,但是它却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六合一统”帽,寓意天下一统、四海归一的意思。
燕王双手接过帽子,说道:“多谢法师相赠!本王改日定来拜谢。请问师傅法号?”
黑衣僧却不作答,笑道:“阿弥陀佛!大王果然与佛有缘。物得其主,善哉善哉!”话音未落,人已飘然离去。
燕王回到宫中,捧着帽子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朱元璋的二十四位皇子中,太子朱标是长子,次子是秦王朱樉,三子是晋王朱棡,燕王朱棣排行老四。黑衣僧的意思是要指点燕王当皇帝,但是按照皇位的宗法传承: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就是论资排辈也轮不到燕王呀?
第二天一早,燕王快马催鞭,径直赶到栖霞寺,见过玄正方丈,询问昨天的黑衣僧下落。
玄正方丈住持栖霞寺,在佛门中颇有名望,熟识天下各大寺院的佛门人物。思索了片刻道:“回禀殿下,本寺僧众虽多,但是却没有穿黑衣的僧人。这却奇怪……”
燕王失望的说:“可惜,本王与黑衣僧仅有一面之缘,昨日见黑衣僧消失在藏经阁方向,却不知以后还能不能有缘再见。”
“藏经阁?……”,玄正方丈猛然惊道:“难道是他?”
燕王喜道:“谁?”
“阿弥陀佛!老衲忽然想起我佛门之中的一首诗。”
没想到玄正方丈这时候还有诗词雅兴,燕王疑惑道:“什么诗?”
玄正方丈凝思片刻,沉吟道:“谯栌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注:这首诗深藏玄机。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是作者对自己未来命运的预言。)
燕王惊道:“此诗深沉雄浑,有王者器宇,但却近于功利之心,岂是佛门弟子所做?”
“阿弥陀佛!殿下所言不错。方才殿下说起了藏经阁,老衲才想起在八月初,为了给皇后诵经荐福,各大寺院奉诏而来的僧侣之中,有一位面如金纸、脸色蜡黄的黑衣僧人,博通佛经典籍和法会仪式,近日在藏经阁协助本寺整理天竺的梵文佛经,他就是径山寺临济宗的道衍高僧,此诗正是道衍高僧所作,想必就是大王要找的黑衣僧人。”玄正方丈年逾七旬,在佛门之中声望极高,称道衍为高僧,足见道衍非比寻常。
燕王急忙问:“道衍高僧?请方丈明示。临济宗又是佛门哪个宗派?”
玄正方丈稽首道:“阿弥陀佛!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法无边,有八万四千法门,自东汉传入中土,分为十三宗派,后来合为十大宗派。俱舍宗、成实宗二宗为小乘佛法,而大乘佛法有: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八大宗派。及至隋唐以来,中土惟以禅宗最盛。禅宗又分为五家七宗,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七宗,其中以‘临天下、洞一隅。’的临济宗和曹洞宗最为显赫。
殿下所问的黑衣僧人俗名姚广孝,出身行医世家。姚广孝自幼立志:大丈夫不能身居大名,即当遁入空门!由于出身贫寒、没有背景,姚广孝十四岁就出家为僧,拜在临济宗南派宗师愚庵智及的门下,法名道衍,字斯道,号逃虚子。进入佛门以后,道衍在径山寺潜心习禅,三十年前就是名满佛门的禅宗高僧。两年以前,皇上诏命精通儒学和佛经的僧侣入试礼部,并授予官职,道衍辞官不受,皇上只好赐他袈裟,送道衍返回径山寺。道衍途经北固山的时候,赋诗怀古,写下了方才的诗词,足见心志。”
说到这里,玄正方丈叹道:“道衍虽是佛门弟子,却曾师从道士席应真,在灵应宫修炼方家道术,得其兵法和阴阳之术,精通佛、道、儒诸家之学,是我佛门之中百年难得一见的高僧,老衲毕生所学也难以望其项背。只是……道衍如能一心弘扬佛法,必能普渡众生、光大佛门。”
玄正方丈数十年来参禅悟道,以佛法精深而名闻天下,不料却对道衍如此赞誉,燕王急切问道:“玄正方丈,不知在哪里能拜访道衍高僧?”
“昨日灵谷禅师邀请道衍高僧去灵谷寺参禅论道,过几天便回本寺,届时老衲一定知会大王。”
三天后,皇宫奉天府旁的燕王宫内,相貌雄伟的燕王手中握着一把元四家之一黄公望所画的万里山河折扇端坐在王府当中,在他身旁的桌子上放着一领金丝袈裟和一柄紫金禅杖,旁边堆满了用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珊瑚、砗磲、玛瑙做成的佛具,其中有很多大颗罕见的血珀佛珠,以及波斯玛瑙和红珊瑚佛珠,珍宝璀璨,映得王府里珠光宝气、绚丽无比。奉命而来的副将吴泰看到如此之多的珍宝,心中疑惑:不知这些都是要送给谁的? 燕王看着满屋珍宝,吩咐吴泰:“你即刻把这些珠宝带到栖霞寺的藏经阁去,送给道衍高僧,中午时分,本王将亲自上山拜会高僧。”吴泰领命而去。 中秋将至,栖霞寺香客如云,南朝刘宋时期,明僧绍隐居在南京东北的摄山修行,自号栖霞居士,后来捐宅为寺,名为栖霞寺,栖霞山因寺得名。栖霞寺每值深秋,漫山枫叶红遍、层林尽染,如霞栖山,是金陵景观之首,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江陵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为佛家的“四大丛林”。西域的鸠摩罗什翻译了龙树尊者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以三论立宗,称为三论宗,属于天竺的大乘中观派,梁朝的僧朗曾经在栖霞寺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的三论宗初祖,所以,栖霞寺也是江南“三论宗”的发源地。 沿栖霞山势而上,道路逐渐偏僻,在山顶最高处就是藏经楼,楼内藏有七十二函匣的《大藏经》,大藏经主要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又称为三藏经。藏经楼的佛龛中还供奉着一尊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的玉佛,极其珍贵。正午时分,十余名带刀护卫守卫在山势最高处的藏经楼外,楼内醇香四溢,燕王和道衍高僧围坐在一个茶海旁边,道衍引茶入荷,将绿玉般的西湖狮峰龙井茶倒入紫砂壶中,用清泉冲泡停当,绿茶香叶舒展,汤色碧绿莹黄,道衍分闻香、品茗倒入杯中奉茶给燕王。燕王闻香之后细品香茗,味如甘霖、馥郁芬芳,香茶入口,唇齿间犹有余香。 道衍微笑道:“寺院偶遇,何劳大王专程拜会?” 燕王双手举杯道:“承蒙师傅赠送白帽,今日特来相谢,还望师傅不吝赐教。” 道衍高僧稽首道:“阿弥陀佛!大王果然天赋异常。出家人与世无争、无欲无求,赐教二字却不敢当。天子是天下之主,诸侯为一国之君。大王可知道皇、帝、王、霸的治世之道?”
燕王摇头:“请师傅赐教。”
“自古以来,帝王治理天下共有四道:皇道、帝道、王道、霸道。皇道以道化民,崇尚自然;帝道以德教民,崇尚谦让;王道以功劝民,崇尚功业;霸道以力率民,崇尚竞争。治理天下,用无为的就是皇道,用恩信的就是帝道,用公正的就是王道,用智力的就是霸道,霸道以下的就是僭窃。(注:僭音剑,僭窃是指超越名分的窃取。)
三皇: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是为三皇五帝。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事天审谛。秦始皇用霸道扫灭六国,统一寰宇,自以为德盖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为‘皇帝’。从此,登上帝王宝座而统治天下的人就被尊称为皇帝。皇帝,也成为九五至尊的帝王称号。然而,由于皇道和帝道过于遥远,所以,当今世上只留下了王、霸二道。
在诸子百家当中,儒家尊崇王道,法家推崇霸道。儒家的孔孟二圣主张用仁义礼智信等仁义道德感化天下,而法家的韩非子则主张用法、术、势驾驭天下,千百年来,儒法两家争论不休,历代的帝王虽然表面上尊崇王道,但实际上却用的是外儒内法、明儒暗法,真正实行的都是霸道和王道混合的‘霸王之道’。”
燕王问道:“为什么天子要行霸王之道?请师傅指教霸道和王道。”
“儒家难与进取,而可与守成。皇、帝、王、霸四道应该循序渐进,由霸道而至王道、由王道而至帝道、由帝道而至皇道。没有霸道就成不了王道,没有帝道就成不了皇道。
法家的霸道是复杂之道,黑白混合,以实用为主,并不单纯的使用道德。虽然述说仁义道德不及王道,但是巩固帝王权力,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力挽狂澜,却非霸道莫属。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虽然百家争鸣,诸子并起,但是天下大乱,百家束手。卫鞅挟帝道、王道、霸道三术见秦孝公,谈论帝王顺天应人之道的时候,孝公认为太过遥远而不切实际,当谈论富国强兵的霸道时,孝公十分高兴,一连听了三天三夜,于是就让商鞅变法,用法家的霸道强秦,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了天下。 而庸俗迂腐的儒生不通经世致用之学,整天埋头在旧书堆里寻行数墨,斟字酌句、引经据典,却不知霸王之道的妙用。汉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喜欢儒学,性格优柔仁慈,长大以后,看汉宣帝所用的刑法十分严峻,就说宣帝刑法太重,应该用儒家的王道治理国家。宣帝生气的说:汉家自有制度,历来就是兼用霸道和王道,怎么能纯用儒家的道德说教呢?而且俗儒不合时宜,喜欢是古非今,使人迷惑于名实之间而不知所守,又怎么能委以国政呢?说完叹道:将来乱我汉家天下的,一定是太子。汉朝江山果然从元帝一朝开始衰落。 然而: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一般的人都习惯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如果用法家的霸道变法图强,就须要改革旧制,通常会违逆人情常理,所以,历来法家的变法者鲜有善终,秦国虽然以霸道强秦,但是商鞅最后却被车裂而死。商鞅虽死,其法犹存!这也是法家之哀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燕王心中豁然开朗,说道:“多谢师傅指点。只是……,本王有二十多位兄弟,不知师傅为什么只送给本王这份大礼?”
道衍缓缓的捻着手中的血珀佛珠,说道:“秦始皇引淮河之水贯穿金陵,南京的帝王之气和风水龙脉早已经被破掉了,六朝定都于此,都是短命王朝。所以,南京只能苟且偏安,并非帝王龙栖之所。贫僧推算太乙神数,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周天,洪武十七年甲子岁,太乙入中元第二纪,天命轮回,此后真龙必出于北方燕地。大王雄才大略,镇守燕国,有龙凤之恣、天日之表,终究不是池中之物。但是……,如果要飞龙在天,还需要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在术数易林中,传有一部奇书,叫做《大成天书》,江湖传言:天书一出,江山易主!如果大王能得到天书的秘笈指点,必能云起龙骧、位尊九五!” 天书秘笈?燕王问道:“请问师傅通晓天书秘笈吗?” 道衍微微摇头,说道:“天书是易林至宝,百年难得一见。贫僧的师傅铁冠僧,道行高深莫测,曾经受师祖天一道人的指点,也只能略通天书一二,却从来没有见过天书。贫僧虽然跟随师傅学习太乙神数多年,但是,师傅却始终没有传授过贫僧天书秘笈。” 燕王不禁愕然:“请问师傅,在哪里能够找到大成天书?” 道衍说:“当年,贫僧的师傅铁冠僧曾经说过:天书被我通天派师祖天一道人封藏在了天幕城,自从师祖羽化之后,天书就消失不见了,只有齐集我通天门派六大弟子的天目令才能到达天幕城,找到大成天书。几年前,贫僧听说有一块天目令隐现江湖,各大术数门派都在寻找天目令,却始终不见天目令的踪影。” 燕王把杯中的清茶一饮而尽:“既然天书有如此威力,本王志在必得!还望师傅辅佐本王寻找天书,破解秘笈。” 道衍稽首道:“阿弥陀佛!大王有鲲鹏之志,早晚必得天书。贫僧一定不负大王所托。” 几天后,马皇后病危,朱元璋四处寻找神医为马皇后治病,治不好的一概杀头!皇后仁慈,心中不忍,劝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医师能治病而不能治命,臣妾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请陛下不要再找神医了……”朱元璋十分悲痛,握着马皇后的手,问皇后还有什么心愿未了?皇后说:“秀英不能再陪皇上了,只愿陛下求贤纳谏,始终如一,子孙贤能,臣民得所而已……”说完崩逝于坤宁宫。 朱元璋当年孤苦无依,只身投奔郭子兴的义军,只是个无名小卒。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生的如花似玉,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却慧眼识英雄,对朱元璋芳心暗许,几经磨难仍然忠贞不渝,郭子兴就成全了她的心意,并亲自主持婚礼,把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因为和马秀英的这桩婚姻,朱元璋就成了郭大帅的女婿,所以被破格提拔为红巾军的将领,得以率领大军南征北战,从此奠定了霸业基础。 马秀英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和朱元璋患难与共三十年,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如今江山已定,两个人却鸾凤分飞、天人永隔,朱元璋伤心欲绝,紧紧的抱着马皇后放声痛哭,从此以后,朱元璋独居深宫,再也没有册立过正宫皇后。九月,将马皇后安葬在孝陵,谥号:孝慈高皇后。 葬礼过后,众位皇子各回封地,燕王奏请让道衍和尚到燕国住持大庆寿寺,为马皇后诵经荐福,以尽孝道。朱元璋准奏。
第四章 &合婚大法
红日初升,南京紫禁城,每天的早朝时分,午门的五凤楼上钟鼓齐鸣,文武百官从东、西长安街进入紫禁城朝见天子。皇宫大殿巍峨肃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气势雄伟,文华殿、武英殿金碧辉煌。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砖玉瓦争相辉映,映衬着大明朝无上的威严! 太子朱标对朱元璋说:“皇宫的工程浩大,劳民费力,耗资亿万,还没有完工的部分不如暂缓修建。” 朱元璋不屑的说:“天子以四海为家,居住的宫殿如果不辉煌壮丽,就不能显示天子的威严!虽然耗费民力,但是雄伟壮丽的宫殿和气势威武的仪仗,也可以震摄那些对皇位怀有野心的人,使他们对朝廷心生敬畏而不敢图谋不轨,这也是帝王震摄不臣之心的一种手段。这件事无需再议。” 朱元璋心里对南京的风水一直都不满意,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元璋对太子朱标说:“天下山川,以关中的八百里秦川最为险固。秦王朱樉分封在关中,你到关中长安,代朕慰劳关中百姓,顺便到神都洛阳一游。”其实是已经有了迁都关中的打算,派太子朱标巡视长安和洛阳,准备迁都的国家大计。 离京之前,凉国公蓝玉对朱标说:“臣听相法高人说,燕王朱棣有天子之气,殿下一定要小心提防。”想到燕王平时对自己十分恭敬,朱标沉默不语。
朱标巡游两地,详细的考察了长安和洛阳。长安位居关中,是…… ……(此处略去九千字)………………………………………………
难道……南京皇宫的风水真要绝我大明龙脉吗?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叹道:“可惜!要是伯温先生在就好了……”
第五章 风骤燕京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一颗血红的流星横空滑落天际,……(此处略去若干字)
“请师傅指点:天道如何?”
道衍神色凝重的对燕王说:“贫僧最近夜观天象,自从五月以来,荧惑守心,天象异常,昨夜又有流星从紫薇垣中坠落,恐怕当今圣上大限将至,殿下还须早作准备。”
……(此处略去若干字)
道衍稽首道:“阿弥陀佛!天象如此,贫僧岂敢妄言?”
“请问师傅:天象有何异常?什么是荧惑守心?流星又是怎么回事?”
“帝王将相都是星宿下凡,命运吉凶上应天象。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
(此处略去若干字)
荧惑星血红似火,又名火星,……(此处略去若干字)而流星是五行散精,……(此处略去20字)如果从紫薇大帝的星座中坠落,就是大凶之兆。如今,两者同时出现,皇上必然会龙御归天,还望殿下节哀顺变。”(注:星宿的宿,读音是秀。心宿第一星是太子、第二星是帝王、第三星是庶子,具体征兆要看荧惑的位置。丙申岁,将有荧惑守心。)……
& ……待续……
猜你也喜欢
财务密码:
楼主的其他的文章
猜你也喜欢
幻龙九封尽
请选择要设置的颜色: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6小时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30分钟
请输入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该道具可显示帖子内所有匿名用户,但仅使用者本人能看到:
该道具可将帖子内的匿名发言用户恢复为正常显示昵称,并以红色醒目显示,为匿名终结者,且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幻灵九峰尽
请输入回复置顶区的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书残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