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战国无双4 2明智光秀的山崎之战,合战打着没多久,就提示失败了

  闲言絮语:  偶有机会,得以在东京小住。炎炎夏日,苦热难当,居处附近的图书馆便成为了清凉地。  不知不觉,馆中的日本历史读本已被我读了大半。所谓历史,实则是无数人的生命历程汇成的一条大河。普通人的人生已然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关于英雄的传说却流传下来,让身处庸常生活中的我们神往不已。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谁都会迎来年华老去之时,经历走向死亡那一刻。  人生是一场旅程,那么旅程的终点又是何种风景呢?若说英雄们都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全盛期的话,那他们辞世之时却各不相同。被赫赫伟业、奇幻人生所形成的光环遮蔽了的人性,往往会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释放出。于是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留恋,壮志未酬的遗憾,抑或是对妻儿的恋慕。他们的最后一刻有豪迈,有忧伤,有豁达,更有怨恨。这些人性自然流露的场景让千百年后的我们倍觉亲切。  日本战国、幕末、明治之初,正是风云变幻之际,更是英雄辈出之时。身处时代大潮中的他们,在人生旅程的终点又是何种样貌?今人看历史,最需“同情之理解”,我希望能潜入英雄们的历史,还原他们辞世的那一瞬间。  《英雄们的落日》  第一编:从战乱频仍到天下统一  1.“美浓毒蛇”齐藤道三  望汝不负旧日所约,去往京都妙觉寺剃度。一人出家,九族升天。  行文至此,泪已满襟。  ———齐藤道三  这是战国时代的大名齐藤道三(明应三年?~弘治二年,年)写给儿子的《遗言书》中的一文字。  齐藤道三可称是最有名的战国人物之一。在一般通俗历史读物中,齐藤道三都是以工于心计,狠毒阴鸷的“美浓毒蛇”、“枭雄”形象出现的。连知名作家司马辽太郎也未能跳出窠臼,在其作品《窃国物语》中也将齐藤道三描写为一个单纯的“恶人”,一个野心勃勃的“窃国大盗”。  于是,在各种文艺作品的影响下,在一般人看来,齐藤道三的人生就是一部恶棍发家史:原是京都妙觉寺的和尚法莲坊,千里迢迢来到美浓国(现岐阜县南部),后谋了他人的油铺做了卖油郎。寻找机会进入美浓守护代长井家当差,后成功巴结上美浓守护土岐家的赖艺,得以青云直上。最后恩将仇报,流放了赖艺,并篡夺了美浓一国。  鲁迅曾这样批评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历史小说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常常会有极端化描写的倾向。其实,齐藤道三并未做过和尚,众口哓哓的妙觉寺法莲坊实则是道三的父亲。道三之父还俗后经营油坊,生意颇为兴隆。他还是个不可多得的营销人才:顾客前来买油,他将铜钱置于油壶之上,通过铜钱中心的窄孔向里注油,若有泼洒,一文不取。道三之父靠这高明的“演示营销法”获得了很多忠实客户,其中便有位美浓国守护代家的武士。借这位武士之力,道三之父得以进入美浓守护代家效力,并被赐姓长井,自名长井新左卫门尉。他又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齐藤道三取名为长井规秀。  长井规秀枪法出众,胸有谋略,很得守护代家的赖艺的赏识。据史书载,长井规秀能力出众,反应敏锐。既精于武艺,也长于走鸡斗狗,工是个极有魅力的青年。大永六年(1526年),土岐赖艺将自己的爱妾,出身名门的深芳野赠与规秀为侧室,以示对规秀的爱重。次年深芳野便并为规秀生下了长子丰太丸,也就是道三后来的继任者义龙。
楼主发言:70次 发图:0张 | 更多
  长井规秀虽为土岐赖艺的家臣,但他利用赖艺与其兄政赖的矛盾,巧妙地扩大自己的势力。天文七年(1538年)美浓守护代齐藤利良去世,赖艺支持长井规秀继任,规秀因之改名为齐藤利政,并大修稻叶山城(位于现岐阜县)以示权柄。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齐藤利政的野心不断膨胀,赖艺与其的关系也逐渐恶化。天文七年(1538年)齐藤利政偷袭了土岐赖艺的城池,并将这位昔日盟友流放到尾张国,自己坐上美浓国最高支配者之位。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土岐赖艺到尾张之后,动员了朝仓家和织田家的力量,试图卷土重来,夺回美浓。天文16年(1547年),织田信秀率大军进攻美浓的稻叶山城,齐藤利政以守为攻,大败织田军,史称“加纳口之战”。虽然暂时取得胜利,但念及尾张织田家的势力日张,齐藤利政想要缓和与织田信秀的关系,主动提出将女儿归蝶(浓姬)嫁与信秀之子信长为妻,这样一来,昔日的仇人便成了亲家。随后,齐藤利政借助织田家的力量将美浓国内的残余反对势力一鼓荡平。  天文21年(1552年),齐藤利政实现了美浓国的统一,成为真正的家督。短短的2年之后,也就是天文23年(1554年),利政起了退隐之意,他在常在寺剃度为僧,自号道三。道三随后离开稻叶山城,前往鹭山城隐居。道三隐居,但美浓国不可无主,道三听取了家臣的意见,将执掌政务的担子交到了长子齐藤义龙的肩上。  齐藤义龙虽为长子,但并不得齐藤道三宠爱。义龙自幼不善言辞,不如幼弟口齿伶俐讨人喜欢,道三曾多次面斥义龙愚懦无能。此外,义龙的生母深芳野原为土岐赖艺的爱妾,在美浓旧臣中颇有影响力,因此旧臣大多拥立义龙。道三在选择继承人时,迫于众家臣的合意,勉强同意让义龙暂执政务,但内心大不以为然。所以,道三虽然退隐,却屡屡召见正室所生的次子龙重和第三子喜平次,还数次声称要重新选择家督继任者。  “下克上”的基因似乎始终混在齐藤家的血液里,代代相传。道三之父长井新左卫门尉背叛长井家,道三自己剿灭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土岐家,现在到了道三之子义龙对父亲动手的时候了。齐藤义龙虽然沉默寡言,但绝非无能之辈。他察觉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在弘治元年(1555年)联合自己的叔叔,假称宴请弟弟龙重和喜平次,在酒宴上设计将其灌醉,并指示家臣格杀勿论。两个弟弟血溅当场之后,义龙随即将死讯报与父亲齐藤道三。道三闻讯后痛彻心肺,但已无力回天。
  弘治二年(1556年),齐藤父子终于兵刀相向。父子双方在长良川河畔排兵布阵,史称“长良川之战”。齐藤道三虽为美浓昔日之主,但美浓旧臣多效力于新主义龙,道三几无可用之兵。齐藤道三多方游说,只募集到不足2,700名军士,而其子义龙率有17,000大军。双方实力如此悬殊,胜败不言自明。况且,在开战之前,齐藤道三登高远望敌方阵营,发现义龙亲自指挥,军队井然有序。才知道义龙绝非自己眼中的无能之辈,后悔不已。但作为战国武将的齐藤道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持了武将本色:他明知无幸,仍然提枪冲向战阵。道三在乱军之中被义龙方的武将生擒,但随即被误杀,身首异处。  齐藤道三享年六十二岁。  长良川之战前,齐藤道三预先写下了《遗言书》,并交给亲信送往尾张国。信中表达了希望女婿织田信长能在自己死后收复美浓国的意愿,并嘱咐幸存的儿子不再习武,一心向佛。
  “望汝不负旧日所约,去往京都妙觉寺剃度。一人出家,九族升天。行文至此,泪已满襟。”齐藤道三的遗言,既有对儿子的孺慕之情,更多的是对死后世界的恐惧。双手沾满鲜血的道三登上美浓国主之位,稻叶山城的宫殿连天,美女如云,却都转眼不见。最后落得孑然一身,骨肉相残。但更让他既忧且虑的是,自己死后会不会与土岐赖艺重逢于黄泉之下呢?会不会因为生前的罪过而受阴间的刑罚呢?所以,他寄希望于儿子出家为僧,以减轻自己的罪与孽。  收到书信的织田信长率军前来援助齐藤道三,但大军到达时胜负已分,道三已然兵败身死。齐藤道三的首级被带回稻叶山城后,齐藤义龙看着鼻子都被削去的父亲首级,垂下泪来,连称自己罪孽深重。可能是“弑父”的罪名过于沉重,他弃用了自己的姓氏,改随外祖父的“一色”姓氏。齐藤道三的首级被美浓旧臣厚葬于道三剃度的常见寺(位于现岐阜县岐阜市),称“道三冢”。  齐藤义龙身长六尺五寸(约197cm),是战国时代罕见的高个子。他虽身材魁梧,但并非莽汉。他少言多思,治国有方,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有为大名。他在战场上也极为勇悍,曾多次与织田军对战,互有胜败。有野史称,齐藤义龙曾派人打探织田信长行踪,并趁其上京之时派遣火枪手暗中尾随,试图将其暗杀,但被信长身边护卫发现未能成功。齐藤义龙和信长之妻归蝶(浓姬)本是深芳野一母所生,是同父同母的兄妹,为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亲人,齐藤义龙的手段之辣从这一暗杀计划中可窥见一二。  永禄四年(1561年),也就是齐藤道三死后5年,齐藤义龙染上急性传染病亡故,年仅34岁。义龙之子,14岁的齐藤龙兴接任家督之位。义龙虽死,织田信长并没有放弃攻打稻叶山城的打算。永禄十年(1567年)8月15日,齐藤家的居城稻叶山城终于被织田信长攻破,龙兴逃往伊势长岛,后寄身于朝仓义景家。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溃朝仓军,齐藤龙兴死于战场。织田信长与齐藤家的战争持续了11年,最终曾经赫赫有名的美浓齐藤家绝于织田信长之手。
  “美浓毒蛇”齐藤道三的故事到此结束~~  第一次在在网上写文,希望有人喜欢~~
  2.“剑豪将军”足利义辉  五月骤雨如露滴,似泪垂,我志托杜宇。今虽赴死,我名不灭。  ——足利义辉  这是室町幕府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天文五年~永禄八年,年)的遗言。  室町幕府一度权势熏天,但到了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之时,幕府的控制力已然夕阳西下。足利义政是个风雅之士,每天种花饮茶,修园筑景,幕府大事全交予门下家臣。家臣们的权力斗争引发了“应仁之乱”,连年的战乱不仅令生灵涂炭,也导致幕府权势坠地。其后的诸代将军非但无力号令诸侯,甚至需要依赖强有力的大名庇护。各大名怀着“挟天子令诸侯”的企图,纷纷拥立足利家的诸位子弟,图谋将军后继者之位。而足利义辉的父亲,也就是第12代将军足利义晴就是在细川家的全力拥戴下登上将军之位的。  登上将军之位,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足利义晴的将军岁月充满了挫折:他先是受到京都有力者三好家的抵制,后又与自己的庇护者细川家反目为仇,以致多次仓惶逃出京都,避祸近江坂本(现滋贺县大津市)。足利义晴本是性格柔弱,不善谋划的人,直到他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天文五年,他的嫡子足利义辉诞生于流亡地近江的一所禅寺之中。  所谓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有了后继者的足利义晴性情大变,开始全心全意考虑未来。天文十五年(1546年),也就是足利义辉年仅11岁时,其父足利义晴在近江禅寺中为义辉举行了接任将军的仪式。当时义晴正当壮年,而义辉尚幼,之所以早早传位义辉,可能是义晴想趁自己尚在人世之时,亲自教导幼子如何去做一个被后人称道的将军。天文十七年(1548年),义晴与原先的庇护者细川晴元和解,携子返回京都。  但是,好景不长。细川晴元的家臣三好长庆投靠了与晴元敌对的细川氏纲,细川晴元与细川氏纲矛盾激化,演化成全面战争。细川晴元在天文十八年(1549年)的“江口之战”中败退,带着足利义晴、足利义辉父子一起逃往近江坂本,并在坂本成立了临时幕府。  仿佛无休无止的流亡生活苦闷而漫长。天文十九年(1550年),足利义晴梦见自己带兵收复了京都,醒来发现是梦,怅然若失,不久便撒手西去。足利义晴死时年仅40岁,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可谓是英年早逝。为了告慰亡父的在天之灵,足利义辉曾多次与细川晴元率兵出击,试图攻入京都,但都以失败告终。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足利义辉曾短暂回京,但次年再次逃往近江朽木。自己与父亲一样难以逃脱流亡的宿命,义辉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直到永禄元年(1558年),经其他大名的斡旋,足利义辉与三好长庆达成停战协议,再次回到京都。
  足利义辉回到京城,名义上是煊赫的第13代幕府将军,实则是三好长庆和其家臣松永久秀的傀儡。三好长庆虽跋扈无礼,但义辉极力忍耐,始终和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足利义辉并非全无作为,他暗中扩张自己的势力,慢慢增大了将军的话语权。  根据流传下来的史料看,足利义辉是室町幕府的诸位将军中少见的有能者,甚至获得了“有治理天下能力,必成大器”的评价。可能是生长于战乱中,饱经颠沛流离之苦,所以试图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足利义辉对于剑术极有兴趣。他先是追随以“一太刀”闻名于世的“鹿岛新当流”剑圣塚原卜传学剑,短时间便有所成,被人赠予“剑豪将军”、“拔刀将军”的称号。其后又拜“新阴流”创始人上泉信纲为师,掌握了“新阴流”的绝招和奥秘。足利义辉还委托近江的“国友锻冶”尝试进行铁炮火枪的开发,对用新式兵器武装军队也很感兴趣。  但是,要想复活幕府权柄和将军权威,这些都远远不够。室町幕府只是名义上的“统治机关”,没有直属的军队和领地就没有发言权。无论足利义辉个人的剑术多强,他一无领地,二无军队,只能依靠强有力的大名的支援。于是,他经常派遣使者来往于诸国,与大名频繁书信联系。他还对诸国的大名恩威并用,调停大名之间的抗争,并给大名们赐名。当时,几乎所有大名都正式承认了足利义辉的将军权威,织田信长和上杉谦信还专门去京都拜见他。  在京都,三好长庆屡立军功,越发权势熏天,盛气凌人。足利义辉在与长庆相处的时候既客气又有礼,却密切联系细川家、朝仓家、六角家和本愿寺家等势力,暗中组织了针对三好长庆的“三好包围网”,试图在合适的时机将三好家一网打尽。而且,三好长庆在京都也遭遇过多次暗杀。长庆怀疑那些刺客皆是义辉所派遣,但苦于没有证据,只能不了了之。  永禄七年(1564年),三好长庆病死,足利义辉加紧了全面复权的步伐。但是,对于长期觊觎权柄的松永久秀等人来说,有野心又有能力的将军义辉是个障碍。松永久秀(一说久秀之子久通)、三好一族的重臣(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与足利义辉的叔叔足利义维勾结起来,暗中图谋废黜义辉,推举义维之子义荣继任将军之位。  终于在永禄八年(1565年)5月19日,松永久通、三好家诸人率军袭击将军的居所京都二条御所(现京都二条城),杀害将军足利义辉,史称“永禄之变”。
  其实,足利义辉始终对三好一族心存戒备,他不光从数年前就开始在二条御所周围挖掘护城河,用石块堆砌围墙,还积极打探三好一族的动向。在“永禄之变”的前日,也就是5月18日,义辉就获得了三好一族即将叛乱的消息,为避死伤,他决定要携侍从出京暂避。侍从们表示仓皇出城会损伤将军的权威,他们愿意与将军同生共死。联想到父亲和自己所度过的屈辱的流亡岁月,义辉也打消了逃亡的念头。果然,在5月18日晚,三好一众就趁夜色包围了二条御所。义辉听家臣报告二条御所被重重包围,未显惧色,依旧举止如常。  永禄八年(1565年)5月19日清晨,三好一众率10,000(一说3,000人)借口有重大冤屈要面禀将军,强行闯入二条御所。足利义辉的十数名卫士力战而死,奉公众(卫士长)进士晴舍自觉阻挡不利,导致敌军深入而引咎切腹自尽。  敌军闯入内殿之时,足利义辉正在殿中与家臣宴饮。他得知敌人攻入二条御所之时,便命人将三日月宗近等足利家秘藏的宝刀取来,一一插在自己身后的地板上,并且全身披挂铠甲,做好了作战准备。看到殿外的敌军,足利义辉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与殿内的30多名家臣一一碰杯,咏下了“五月骤雨如露滴,似泪垂,我志托杜宇。今虽赴死,我名不灭。”的诗句,之后拔剑与家臣一起迎战。  足利义辉被称为“剑豪将军”是实至名归。他深知日本刀长于刀刃锋利,但失于厚重,容易因沾上油脂或嵌入骨缝而导致刀锋钝化。所以,他预先背下十余把刀备用。他与敌人对战数小时,刀刃稍钝就拔出背后的新刀再战,三好一方伤亡惨重。  虽然足利义辉剑术通神,家臣中也有武术名家,但终究寡不敌众。没到正午时分,家臣已全部战死,只有义辉仍在浴血奋战。看到义辉抵抗到底,坚决不降,松永久通命军士将义辉团团围住,手持榻榻米作为盾牌遮挡义辉的视线,慢慢向圈中挤压,最后将义辉压倒在地。动弹不得的足利义辉终于被乱刀砍杀,享年30岁。一说义辉太过于勇猛,三好一众屡攻不下,后用火枪将其射杀。另有一说为义辉力尽倒地后,不愿死于敌人之手,举刀自刎。  足利义辉的生母,已出家为尼的庆寿院听闻噩耗后,举火自焚。义辉的正室因出身显赫而得以保全,被遣送回娘家。义辉最宠爱的侧室当时身怀有孕,为斩草除根,三好一众将侧室斩杀。  随后,松永久通和三好一众拥戴足利义荣登上将军之位,是为第14代将军。但举国皆知义荣勾结家臣弑杀兄长,所以,各地的大名并不理会义荣的号令。义荣苦心孤诣登上将军之位,但不足十个月便死于疾病。  足利义辉的亲族多被三好一众杀害,只有二弟觉庆被幽禁于京都兴福寺一乘院中,后于同年7月被细川藤孝所营救,逃出生天。觉庆后还俗,改名足利义昭,也就是后来与织田信长关系颇深的室町幕府第15代,也是最后一代将军。
  今天是室町幕府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的故事,希望有人喜欢~~
  不要给我发小说顶贴之类的广告短消息,没用,谢谢。
  今天是武田信玄的故事。
  3.“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望汝将武田之旗立于濑田之地。——武田信玄  这是战国的武将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元龟四年,)的遗言。  武田信玄是天生的武将,一生开拓了八十五万石至九十余万石之多的领地。他21岁时将偏爱幼子信繁的父亲武田信虎流放至骏河,登上了第19代家督之位。他将信浓国(现长野县)纳入控制范围后,又与当时的豪强今井氏、北条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与上杉谦信在川中岛前后展开了五次大战。  武田信玄勇于进攻。他连续攻打邻国,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可称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他不仅流放了自己的父亲,连自己的嫡子武田义信因与他在战略方向上相左,也被他幽禁于佛寺,随即被迫自杀。  武田信玄虽然是战国武将中的最强者,但他的弱点是年龄。信玄比织田信长年长13岁,比上杉谦信年长9岁。当信玄年届五十之时,信长和谦信犹在壮年。而且,武田信玄虽驰骋天下,却未率军进过京都,而织田信长在永禄十一年(1568年)就以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为名率兵上洛了。所谓“制京都者得天下”,所以,想要一统天下,武田信玄的时间很紧迫。  元龟三年(1572年),武田信玄与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本愿寺显如,以及浅井氏、朝仓氏等反织田信长实力组成联盟,编织“反信长包围圈”。同年10月3日,武田信玄率领大军,开始了第一次上洛之行。是年,信玄52岁,这也许是他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次机会。  武田信玄所率领的是当时战国最强的3万甲州精兵。打着“风林火山”的旗帜,武田军第一站就到达了织田信长的同盟德川家康所在的三河?远江。德川家康的军队在甲州精兵之前显得不堪一击,到了10月13日,只来成、天方城、一宫城、饭田城、各和城、向笠城等城池纷纷被攻陷。德川家康见势不妙,决定在浜松城中闭门不出。但是武田信玄毫不松懈,又将家康在远江地区的重要据点二俣城攻破。德川家康集合所有军队共1万1千人,出城与信玄决一死战,但大败而还,险些失了性命。这次战争被称为“三方原战”,德川家康曾经承认这次战争是他生平最大的失败。
  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大败德川家康后,并未趁热打铁攻打家康的滨松城,而是在滨名湖畔安营扎寨。天正元年(1573年)的新年,武田军立刻进入德川家康控制的三河(现爱知县东部),直指野田城。1月3日,武田军包围野田城,1月11日攻城开始。在三方原大伤元气的家康根本无力派兵救援,只能坐等野田城陷落的消息。  当时武田信玄所率领的武田军大约30,000人,而野田城的城主菅沼定盈只有400余守军。攻守力量如此悬殊,攻破野田城本非难事。但是野田城虽小,守城军士同仇敌忾,拼死抵抗。武田军花了一个月时间仍然未能入城。  武田信玄见不能力敌,决定智取。他派遣原为甲斐(现山梨县)矿工的军士挖掘隧道,截断野田城的水路,让野田城内没有可饮之水。守城士兵士气虽高,在断水的状态下也无力坚持。天正元年(1573年)2月15日,城主菅沼定盈率众投降,愿意自己赴死,只求武田信玄对守城军士网开一面。当时,三河的奥平贞胜原属武田方,但因家中内乱,贞胜反被德川方控制。所以,武田信玄与德川家康议定后,决定双方交换俘虏。菅沼定盈虽做了切腹自尽的准备,但劫后余生,回到了德川家康身边。  野田城落,德川家康在三河的防线也全面崩溃,另一座城冈崎城岌岌可危,如同风中之烛。但是,野田城城破之后,连连告捷的武田军突然停止了向西推进,而且大军开始向甲斐方向返回。武田信玄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扫清德川力量,继续西进,为何放弃这样的大好时机?后人对武田军反常举措的原因有多种猜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甲阳军鉴》所描写的“狙击”说。
  据《甲阳军鉴》所载,在野田城将破的一天深夜,尚未入睡的武田信玄听到了一阵优美的笛声。武田信玄想起野田城附近似乎有位名叫松林芳林的吹笛名家,便沿着笛声缓缓走去,不知不觉到了野田城边。但是,走到吹笛人身边的时候,信玄发现边上还有位手持火枪的枪手,那是名枪手鸟井三右卫门。武田信玄躲闪不及,被三右卫门所发出的子弹击中。所以,武田军之所以在野田城城破之后迅速向甲斐方向返回,是因为主公信玄当时已经身负重伤。  今天的爱知县新城市,也就是战国时野田城的附近,还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武田信玄被狙击处等等字样。不过,“狙击说”更可能是后人的杜撰。事实上,武田信玄的主治医生的亲笔病例流传了下来,上面详细记录了信玄的病状以及病情的发展。但是,所向披靡的武将武田信玄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病床,未免令人遗憾。后人心有不甘,所以才会编织出情节跌宕的狙击故事,让武田信玄的一生更富有传奇色彩。“狙击说”出现在很多文艺作品之中,其中最有名的是黑泽明的作品《影武者》。
  武田信玄的病例并未随着历史而湮灭,用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研究病例,可以发现武田信玄的病症很符合肺结核或肺癌的临床症状。据记载,在元龟三年(1572年)10月3日,也就是武田军出发的那天早上,武田信玄突然全身无力,几乎无法直立。但是,他仍然传令按计划出发,还令人制作担架,以备身体不适时使用。那时的信玄可能已经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武田军在三方原击溃德川家康亲率的军队,德川军死伤无数,家康仓惶纵马奔逃,才勉强逃得性命。武田信玄在检视敌方首级之时再度咳血,服药之后有所缓解,但并未治愈。野田城城破后信玄的咳血症状加剧,在长篠城养病一个月有余也未见好转。4月初,武田军迅速向甲斐方向返回,可见当时的信玄已经到了病危的边缘。野田城攻防战后3个月的4月12日,武田信玄在回乡途中的信浓国伊那郡驹场(现长野县下伊那郡阿智村)去世。野田城虽是三河地区的小小城池,却是战国最强武将武田信玄最后的战场。  所谓盛极必衰正是如此。在天下唾手可得之时病逝,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也逃不出这一规律。武田信玄从16岁那年开始征战,前后发动大战80余场,败者寥寥,被称为“战国第一武将”。但是,在与织田信长逐鹿天下的竞争中,武田信玄没有败给敌人,而是败给了时间。
  武田信玄放逐父亲,逼死嫡子,显示出他性格中残忍的一面。但是,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纵然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儿女,都不能完全信任。齐藤义龙、大友宗麟都是杀了父亲接任家督的,而织田信长、伊达政宗、今井义元、毛利元就也都经历了残酷的兄弟相争,最后杀害手足而登上家督之位。伊达政宗更迫使亲生母亲逃出封国,寄身娘家避难。武田信玄虽然将父亲流放至骏河,交予今井家看管,但每年都会按时送上数额庞大的生活费,若以今天货币计算,每年有1亿日元之多。弟弟武田信繁受父亲宠爱,一度有“夺嫡”之忧,但武田信玄和信繁的关系十分融洽。武田信玄继任家督之后,经常召开家臣会议,集体决定武田家的重大事宜。所以,武田信玄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独裁暴君。但是,信玄在性格上也确实有偏激的一面:因为疑心嫡子武田义信,最终诛杀了自己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只能将家督之位传于侧室所生的胜赖。而胜赖的能力较义信为逊,以至于信玄死去2年后,武田家便走向衰落。  关于武田信玄留下的遗言,不同书籍记录了不同版本。依据《甲阳军鉴》所载,信玄要求家臣秘不发丧,3年之后再公开死讯,并将自己遗骨沉于诹访湖(位于现长野县诹访市、冈谷市)。这一遗言不可索解,尤其遗体的处理方式有悖常理,误传的可能性较高。另一版本是武田信玄临终向家臣托孤,请求家臣们与上杉谦信修好并照顾胜赖。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武田信玄临终向重臣山县昌景、马场信春、内藤昌秀等人托孤,并对山县昌景密密嘱托,让他不要受主帅病亡的影响,继续带兵西进。  “望汝将武田之旗立于濑田之地。”濑田是京都的入口,信玄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要武田军打进京都。自己虽然即将灰飞烟灭,但希望手下完成夙愿。  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武田信玄的故事已完~~
  木有人看哎~~
  今天是有名的恶人的故事。  4.“不世出的恶人”松永久秀  平蜘蛛茶器与余之头颅,岂可交与信长之手耶?——松永久秀  这是战国武将松永久秀(永正七年~天正五年,年)的遗言。  松永久秀是战国时代下克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各种文学作品、影视剧中一向以“恶人”、“枭雄”形象出现。在文艺作品中,松永久秀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他受主君三好长庆赏识,却恩将仇报。三好长庆将女儿许配给他,并任命他为弹正忠(官名),他却毒死长庆的弟弟和嫡子。三好长庆死后,他又联合三好“三人众”(长庆的三名家臣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的合称)谋反,杀死室町幕府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不久,松永久秀又与三好“三人众”因分赃不均而决裂,双方进行了长期战争,连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也毁于战火中。《信长公记》用织田信长的话对松永久秀的恶行做了概括。据该书所载,德川家康在拜见织田信长时,见信长身边有一陌生老翁,出言相询。信长笑答此乃不世出的大奸大恶之人,谋家主,弑君上,焚大佛,三宗罪人神共愤。  可是,松永久秀虽非善类,却非《信长公记》之中所描述的十恶不赦之辈。松永久秀得主君三好长庆重用,势力日张是真,但长庆弟弟的死因更可能是坠马,而长庆的嫡子也是因为病情沉重而病逝。永禄七年(1564年)三好长庆死后,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协力,将长庆的侄儿,也就是已故的十河一存之子义继扶上三好家督之位,并未在主君死后篡夺三好家业。  永禄八年(1565年)5月19日,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在京都二条御所遇袭身亡,史称“永禄之变”。松永久秀是“永禄之变”的首恶这一说法流传甚广。但是,从永禄七年开始,松永久秀因总领大和国军务,经常在大和居住,京都的事务多交于其子松永久通处理。而5月19日当天,松永久秀仍在大和国,并未参加袭击。当然,久秀可能知道谋反计划,但并未亲身杀害君上却是事实。“永禄之变”之后,足利义辉的手足兄弟皆被三好“三人众”诛杀,而出家为僧的义辉二弟觉庆却被松永久秀保护起来,软禁在京都寺庙之中。当然,松永久秀此举可能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另有企图。但是,相比较三好三人众的杀人如麻,松永久秀一念之仁,保全了觉庆,也就是后来的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的性命。
  永禄八年(1564年)8月开始,松永久秀和三好一众的矛盾日渐激烈。永禄十年(1567年)10月10日,双方在东大寺(现奈良县奈良市东大寺)大战,三好方的火炮引燃佛寺粮仓,火势蔓延到大佛殿,最终导致佛殿全毁。所以佛殿并非久秀有意焚毁,而是毁于战火。  松永久秀与三好一众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永禄十一年(1568年),松永久秀连连失利,眼看败局将定,只好求救于护送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上京的织田信长。松永久秀将价值连城的茶器“九十九发”(又名九十九发茄子)赠与织田信长,又将两名孙儿作为人质送于信长处。松永久秀费尽周折,终于得到了织田信长出兵相助的许诺,并被信长推荐给足利义昭做家臣。织田信长对松永久秀的态度发生了大大的转变,并非因为信长有宽大为怀的容人之量,实则因为“九十九发”非常名贵,而信长恰有收藏珍贵茶器的爱好。“九十九发”原为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所有之物,后数易其主,价格飙升至天价,是当时所有爱茶之人梦寐以求之物。通过织田信长的推荐,松永久秀和其子久通不但未受惩罚,得以继续留居京都,并在将军义昭身边担任侍从官职,还借助织田信长的兵力平定了大和国。  但是,面对颐指气使的织田信长,松永久秀的恭顺只是权宜之计。松永久秀常住京都,备受历代将军的宠信,交往公卿贵人,向来看不起尾张新贵织田信长。早在元龟二年(1571年),松永久秀便与织田信长的大敌,有“甲斐之虎”美名的武田信玄暗通声气。两人常有书信来往,从中可见松永久秀早有贰心。天正元年(1573年)4月,武田信玄收到将军足利义昭的密信,邀请武田信玄上洛“勤王”,排除织田信长势力。武田信玄随后率兵上洛,但不幸病死,将军足利义昭的苦心筹谋也化为泡影。织田信长察知将军义昭的图谋,两人反目为仇,信长将将军义昭流放。足利义昭周游诸国,呼吁石山本愿寺显如、浅井长政、朝仓义景和上杉谦信等力量联合,组成反信长同盟。松永久秀也参与到同盟之中,对织田信长的指示不再理会。
  自从下了与织田信长决裂的决心,松永久秀便退守大和国的信贵山城(现奈良县生驹郡平群町),准备防御工作。织田信长派遣使者质问松永久秀为何不尊号令,久秀闭门不出,将使者直接遣回。织田信长怒不可遏,任嫡子织田信忠为总大将,率40,000大军攻城。天正五年(1577年)10月,织田信忠率军将信贵山城团团围住,遣使者给松永久秀下了最后通牒:若将茶器“古天明平蜘蛛釜”(茶器形似爬行的蜘蛛形,故名)献上,织田信长可以饶他不死。织田信长对“平蜘蛛釜”垂涎已久。他在获赠茶器“九十九发”后,就曾多次故意向松永久秀询问“平蜘蛛釜”的下落,但都被久秀巧妙应对过去。不过,松永久秀到了命悬一线之时,仍对最后通牒置若罔闻,毫无交出 “平蜘蛛釜”的要求。其实,“平蜘蛛釜”固然贵重,但松永久秀并不是悭吝之人。之所以拒绝,可能是以松永久秀的识人之能,早已察知信长之秉性。他预知即使自己献出“平蜘蛛釜”,哀求饶恕,也依然避免不了全家被杀的命运。联想到织田信长残忍好杀的性格,久秀的猜测也并非无理。  织田信长见松永久秀毫无降意,便将久秀归顺之时送来的两名人质,也就是久秀两名孙儿送至京都六条河原刑场(现京都府五条大桥和正面桥之间)斩首,当时两人仅12岁和13岁。10月10日,织田军攻势愈急,信贵山城危在旦夕。而松永久秀却在山城天守阁中有条不紊地做针灸。  松永久秀身边的侍者询问道:“为何火烧眉毛之时,却做闲时养生之事?”  松永久秀笑答:“武士爱惜名誉,死前尤须养生。”  松永久秀此言浑不可解。但松永久秀向来以头脑敏锐,做事果决著称,针灸之举绝非心血来潮的行为。松永久秀年近七十,又有中风之症,若在自尽之时突然手足麻痹,不但会落人笑柄,更可能被织田信长所俘,一旦落入敌手,后果惨不可言。所以,精通药理的松永久秀在自尽之前针灸,可能是想保持血脉通畅,从而得以从容自尽。  松永久秀针灸之后,站起身来,将陈放于天守阁内的“平蜘蛛釜”砸得粉碎(一说久秀将炸药塞入平蜘蛛后引爆)。随后笑言“平蜘蛛茶器与余之头颅,岂能交与信长之手耶?”松永久秀又点燃炸药,爆炸引起的大火瞬间将天守阁化为火海。  是年,松永久秀68岁。
  松永久秀的宿敌岛清兴曾赞久秀行事当机立断,远胜过战国的其他诸侯。而在传教士路易斯?佛罗伊斯所写的《日本史》中,松永久秀更被描写成伟大的稀有天才,博学多识又善于实务。他精于筑城之术,亲自设计的多闻山城被前来参观的外国传教士称为“世界第一美城”。 多闻山城不光是设计奇绝,其防御机能也十分先进。织田信长在建筑安土城之时就借鉴了多闻山城的“多闻橹”防御设计。松永久秀在茶道上也远胜尾张暴发户织田信长。他曾拜著名茶人武野绍鸥为师,在茶道上造诣深厚。松永久秀还精于医术。他曾使用蛐蛐做试验,通过各种养生法使得蛐蛐的寿命延长到3年。他自夸也能将自己的寿命延长到125岁。但是,迫于情势,他选择了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松永久秀确实才华横溢,但他自恃才华,倨傲无礼,不甘居于人下的性格也使他做出了很多为后人诟病的行为。在寻常人心中,他反复无常、谋反成性,并非英雄豪杰。他最后的对手是织田信长,更使得很多人将他与信长之争形容为枭雄与英雄、黑与白的对决。其实,松永久秀的形象颇为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恶人。  在江户时代,便有好事者言奈良东大寺大佛殿被焚时间那日是10月10日,次日天降冷雨,雨声泠泠,似带哭音。而十年后的10月10日,松永久秀自尽,天守阁被焚,次日也降下冷雨,这显然是上天对松永久秀不敬佛祖的惩罚。此说附会色彩甚浓。织田信长为泄私愤火烧比睿山延历寺,屠杀僧侣信徒男女老幼多达4,000人,不知本能寺之变后,有无天降冷雨呢?
  松永久秀的故事已完~希望有人喜欢~  祝春节快乐~
  木有人看,明天是上杉谦信~
  没有人看,只有小广告。举报~~
  5.“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四十九载梦一场,半生荣华酒一杯。——上杉谦信  这是战国时代的武将上杉谦信(享禄三年~天正六年,年)所作的诗。  上杉谦信在战国时代的武将中堪称异类。在数不胜数的战国武将之中,上杉谦信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他精于作战,与号称“战国最强”的武田信玄平分秋色。他信奉佛教,非但没有像很多武将多娶侧室,甚至终其一生都未婚娶。在尔虞我诈的战国时代,  武将们为了权力不惜骨肉相残,而他重视权威与秩序,重人伦,一生光明磊落。  上杉谦信原名长尾景虎,是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之子,幼年为虎千代。天文十七年(1548年),19岁的上杉谦信取代其兄长尾晴景担任家督,进驻春日山城。天文二十年(1551年),上杉谦信平定了越后国的敌对势力,成为越后之主。  上杉谦信在平定越后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信浓、关东征伐。他与信浓的武田信玄、相模小田原的北条氏康连年对阵,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合战。但是,与其他武将不同,上杉谦信作战并非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义”: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关东管领上杉宪政遭到相模国的北条氏康攻击,弃平井城逃出,逃往上杉谦信的越后国避难。上杉谦信热情款待,并为其安排住所。其后上杉谦信派兵讨伐北条氏康,也展开了14度出兵关东的序幕。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被武田信玄的大军逐出信浓国的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等人也来到上杉谦信处求救。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的5次川中岛战役也由此而起。由此可见,上杉谦信作战并非为了领土扩张,而是为了“义”。这在“无义战”的战国时代极为少见。  永禄四年(1561年)闰3月16日,上杉宪政将关东管领之位让与上杉谦信,仪式在镰仓府的鹤冈八幡宫举行。从此,原姓长尾的谦信改姓上杉。上杉谦信的性格本就忠厚,继任关东管领之后,更是将平定关东作为首要目标。
  上杉谦信素有名将之称,更被后世褒奖为“越后之龙”、“军神”。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判断力,这使他能在战场上依据形势当机立断。而且,他还拥有战斗力超群的8,000精兵,可称兵强马壮。若从经济实力上说,他所掌握的越后国(现新泻县)是稻米的重要产地,还出产可制成布料的经济作物青苧。除此之外,越后国还有储量丰富的矿山。这些物产都为上杉谦信逐鹿天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与上杉谦信同一时代的大名中,很多认为他是最可能夺取天下。  但是,纵然有近万精兵,富足物产,上杉谦信还有着急公好义的性格。所以,继任了关东管领,接过了上杉宪政重任的上杉谦信不得不把平定关东当做首要任务。因此,围绕着信浓国的归属,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对峙拉锯战,漫长的战争耗费了彼此的时间和精力,更让织田信长渔翁得利。在战国时代,可以和织田信长一决雌雄的武将只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和越后的上杉谦信。信玄与谦信若能联手,织田信长使尽浑身解数也难敌。但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非但没能联合,更在川中岛数次大战,徒然耗费了双方的兵力,并把天下拱手让给了信长。  天正元年(1573年),武田信玄在上洛途中猝死。据《日本外史》所载,当武田信玄的死讯传来之时,正在用餐的上杉谦信立刻将筷子掷于地上,放声大哭起来。侍从茫然不解,谦信哽咽着说,信玄一死,世间再无此般英雄男儿。《松邻夜话》还中记载上杉谦信在武田信玄死后,为了表示哀悼,禁止春日山城奏乐3天。虽然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事例并不罕见,但这两个传说更可能是后人杜撰。上杉谦信为人方正,而武田信玄为夺家督之位不惜流放亲父,后又逼死亲子,在行军作战中也善用诡计。上杉谦信可能对武田信玄并无好感。所以,信玄死后,谦信放声大哭的可能性不高。
  武田信玄病死,上杉谦信和织田信长之间的矛盾骤然激化。上杉谦信和织田信长的性格截然不同,像是光谱的两端:上杉谦信孤高有原则,织田信长素来不拘泥于世俗礼仪,自小有怪人之称。所以,两人对彼此都有恶感。据史料所载,织田信长虽然在与上杉谦信书信来往之时颇为恭谨,但私下称呼谦信为“呆子”,意在讽刺谦信为人迂阔刻板。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与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将将军逐出京都,室町幕府就此而亡。织田信长不敬主君的行为令上杉谦信甚为不满,而此后,流亡中的足利义昭也来到上杉谦信处请求其率兵进京辅佐。端方重义的上杉谦信自然义不容辞。  若要上京,必须保证从越后国上洛的沿线运兵路线。天正四年(1576年),上杉谦信发兵能登,围攻七尾城。城主向织田信长求救,信长指派柴田胜家率大军30,000人前来救援,织田军人数虽多,却被上杉谦信击败,史称“手取川之战”。次年12月18日,上杉谦信回到越后国的春日山城,12月23日发出远征总动员令,并定天正六年(1576年)3月15日为远征开始之日。上杉谦信的上洛之行可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但是,离远征只有数日的3月11日(一说3月9日),上杉谦信在酒宴中起身如厕,但久久不回。侍从前去寻找,发现上杉谦信晕倒厕中,面色苍白,人事不省。家臣百般延医请药,但上杉谦信一直昏睡不醒。在3月13日未刻(14点左右),战国最有天赋的武将上杉谦信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  上杉谦信享年48岁。
  其实,自上杉谦信死后,春日山城中便一直流传着奇怪的传说。  上杉谦信家中有位名叫柿崎景家的家臣,柿崎景家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同时又极善于养马,因此被上杉谦信任命为战马的管理人。柿崎景家有一次清点战马数量时,发现数目过多,便把暂时不用的一批马集中起来,运至京都附近出售。恰巧,当时在京都的织田信长看中了其中一头,便买了下来。  织田信长将马带回,试骑之后,十分满意。便特地给柿崎景家写了一封感谢信,夸奖他养马的技术了得。  但是,可能是为了避免被猜忌,柿崎景家并未把这一经过告诉主君上杉谦信。多年之后,上杉谦信得知此事,顿时怒发冲冠。一向对织田信长颇为厌恶的谦信怀疑柿崎景家与信长私下勾结,图谋不轨。于是激怒之下处死了柿崎景家。  柿崎景家死于天正五年(1577年)11月7日,但是,从那之后,上杉谦信每每在夜间醒来,总会看见景家一身白衣站在床前,想要诉说自己的冤屈。所以,上杉谦信的猝死,可能是柿崎景家的冤魂诅咒使然。
  当然,鬼神之说,皆属虚妄。从现代医学的视角来看,上杉谦信摔倒之后一直昏迷不醒,可能是脑溢血的症状。上杉谦信有“酒豪”之称,每日不可无酒,甚至在战场上也不例外,往往在出阵之前还要在马上饮尽一杯。他也不喜与人对饮,最喜欢大碗独酌。但他又是严格的佛教徒,一生茹素,饮食极为质朴。所以,上杉谦信每天的下酒菜仅有味噌和腌梅干。过量饮酒加上每日大量进食味噌、腌梅干等高盐分食物,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而最终引起脑溢血。从上杉谦信的生活方式,脑溢血一说最为可信,也是流传最广的死因。  在战国群雄中,上杉谦信是最有可能击败织田信长的武将,所以,他猝死的消息传出,引起不小的震荡。3月15日,上杉谦信的葬礼举行,谦信的遗体上披挂着他出征时的盔甲,带着他最心爱的战刀。他的遗体被移入容器中密封,葬于春日山城,后被送于米泽(现山形县米泽市)安置。直到今天,日本山形县米泽市中还有为上杉谦信而建的上杉神社。  “四十九载梦一场,半生荣华酒一杯。”本是上杉谦信在出征前预先做好的诗,诗意悲切,颇为不详,谁知却恰巧成为了他的辞世之句。上杉谦信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粗鲁武将,但他不仅是战略家、杰出的战士,更是有名的和歌作者。他受教于知名歌人,其水平可以和公家风雅之士一争雄长。他闲暇时喜爱《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等爱情读本,在作诗会上还曾写过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歌,令举座皆惊。也许正是上杉谦信有着一系列与战国武将不符的特点,好事者才一直煞有介事地论证谦信是一位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吧。
  上杉谦信猝死,所以没能留下关于后继者的遗言。上杉谦信没有婚娶,膝下的景胜、景虎、国清等皆为养子。上杉谦信尸骨未寒,景胜与景虎便开始争位,越后国内乱,流血事件多发。3年之后,越后国才平定,这场内乱被称为“御馆之乱”。上杉谦信是驰骋天下的武将,攻城拔寨,几无败绩。而且经营越后国有方,据说上杉谦信去世时,仅春日山城内便存有27,140两白银。但身后数年,曾经有望成为战国第一家的上杉家急速败落,令人叹息。  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是一生的敌人,但武田信玄在死前,曾对儿子胜赖说:“武田家生死存亡之时,可以请求上杉谦信相助。”信玄留下这样的遗言,可见对上杉谦信的人品的信任。上杉谦信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像战国武将的作风,更像是源义经所代表的源平时代的武将。上杉谦信生于战国时代,可谓生不逢时。
  上杉谦信的故事到此为止。  希望有人喜欢,欢迎留言。
  4.“鬼柴田”柴田胜家  仔细观吾切腹之法,为尔等做一榜样。——柴田胜家  这是战国时代的武将柴田胜家(大永二年~天正十一年,年)的遗言。  柴田胜家年少之时是尾张织田信秀的家臣。织田家信秀的诸子之中,织田信长放荡不羁,标新立异,而织田信行为人谦恭有礼,素得家臣们的敬重。天文二十年(1551年)织田信秀去世后,柴田胜家力拥织田信行接任家督之位,计划将织田信长驱逐出尾张。弘治二年(1556年),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8月,织田兄弟各领大军在稻生(现名古屋市西区)展开激战,史称“稻生之战”。 自恃勇猛的柴田胜家所领的军队本为多数,却被织田信长以少量兵力击败。柴田胜家被织田信长的能力和气度所折服,从此成为信长的忠实追随者。  柴田胜家天生勇猛,一生战功无数,也留下了很多传说传诸于世。其中一个就是汤浅常山的《常山纪谈》中所记载的“碎瓮出战”。  元龟元年(1570年),身处近江八幡的长光城的柴田胜家被观音寺城主佐佐木承侦率大军包围。佐佐木承侦使出了“水战法”,将通往长光城的水路切断,使得城内断水。城内守军若无水可喝,也只能投降。  但是,水路已然切断数天,长光城完全没有投降的迹象。佐佐木承侦派遣使者前往,明为讲和,实为打探长光城内的情形。使者面见柴田胜家之时,向胜家乞水净手。柴田胜家命侍从端来满满一瓮水,使者净手之后,侍从随手将残水泼于庭园之中。  使者返回观音寺城,回禀佐佐木承侦,言长光城中存水充足,水战似乎未能奏效。佐佐木承侦百思不得其解。其实,那时的长光城中已无余水,侍从将残水随意丢弃,实则是受了柴田胜家的指令,试图欺瞒使者长光城中缺水的实态。
  佐佐木承侦见长光城中水源充足,以为柴田胜家仍将继续闭门不出,便放松了防守。不料柴田胜家在使者回去当晚,便将城中所有水瓮集中在一起,命城中士兵尽情畅饮,随后将水瓮全部击碎。柴田胜家此举是破釜沉舟之意,激励士兵拼死而战。凌晨时分,柴田胜家率所有士兵冲出城外,直击佐佐木承侦的军营。佐佐木承侦猝不及防,溃不成军。长光城之围遂解。  因为这一传说,柴田胜家也有了“碎瓮柴田”的称号。当然,若要细细考证的话,这一传说可能并不符合史实。但是,如这一传说所描写的那样,柴田胜家确实有先见力和决断力,往往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破解难局。所以,自从他跟随织田信长之后,先平定越前国(除若狭之外的现福井县),又在北陆地区立下累累战功,成为49万石的北之庄(现福井县福井市)城主。  天正十年(1582年)6月,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遭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身亡,时任家督之位的织田信忠也于二条御所中被迫自尽,史称“本能寺之变”。这一噩耗传来,尚处战场之中的柴田胜家并未带兵为主君报仇,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继续剿灭上杉家的势力.而明智光秀所欠下的血债,什么时候都可以讨还。  柴田胜家对织田信长忠心耿耿,绝非薄情之人。他这一决定,看似无情,其实是在为织田家的整体利益考虑。但是,羽柴秀吉(后自名丰臣秀吉)却没那么单纯:谁杀了明智光秀,就是为主君报了仇,就有了最大的发言权。于是同在战场中的羽柴秀吉率领大军从中部地区神速返回,并一举击败明智光秀。
  天正十年(1582年)6月27日,为了讨论织田家的后继者和领地的分配问题,织田家的重要家臣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羽柴秀吉、池田恒兴等4人在尾张国清州城(现爱知县清须市)召开了清州会议。柴田胜家推荐织田信长的第三子织田信秀继任,而羽柴秀吉推举织田信长的嫡孙,当时还是幼童的三法师继任。双方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柴田胜家虽曾是织田家家臣团之首,但因羽柴秀吉立下了为主君报仇的大功,所以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家臣的支持。在领地分配上,羽柴秀吉得的也最多。清州会议之后,织田家内部的势力分配发生了逆转,羽柴秀吉取代柴田胜家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家臣。  其后,柴田胜家不满羽柴秀吉日渐跋扈,与织田信秀、泷川一益等联手起兵反抗秀吉。天正十一年(1583年)4月,原属柴田胜家一方的前田利家的军队突然从战场撤退。后人无从猜测当时的情由,可能因为前田利家因与羽柴秀吉是多年好友,不忍与昔日好友对阵,故而不战而退。祸不单行,原属柴田方的不破胜光也率军撤退。一时间,众叛亲离的柴田胜家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柴田胜家又遭羽柴秀吉偷袭,全军溃败,史称“贱岳之战”(贱岳位于现滋贺县长滨市)。4月22日,柴田胜家帅残军退回越前北之庄城,秀吉大军一路追赶,将北之庄城团团围住。  柴田胜家仅剩不足200军士,且被大军围困城中,已知无幸。他召集城内的家臣,表明自己决意于城破之时切腹自尽,劝家臣们出城投降羽柴秀吉,以免城破后惨遭屠戮。一些家臣依言出城投降,但仍有80多名家臣表示愿与柴田胜家同生共死。  4月23日的晚上,也就是羽柴秀吉大军攻城的前一天,月色朦胧,站在天守阁上,能看见北之庄城四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敌军。柴田胜家知道到了最后的时候,他将余下的家臣召集到天守阁中,将城中所有的酒运至天守阁,并设下筵席举办夜宴。下定了必死决心的他,和家臣们觥筹交错,载歌载舞,仿佛大胜归来。
  饮宴直到深夜,家臣都酩酊大醉了,清醒的只有柴田胜家和结婚仅7个月的夫人阿市。柴田胜家明白,一旦城破,很可能玉石皆焚。而夫人阿市是羽柴秀吉的旧主织田信长的嫡亲妹妹,阿市若能出城,羽柴秀吉必会厚待于她。柴田胜家劝阿市带着她与前夫浅井长政所生的3个女儿即刻出城,却被阿市拒绝。阿市表示自己同意嫁与胜家之时,便已决心与胜家共死。但3个女儿年纪尚幼,希望让她们出城。当夜,3个女儿,也就是茶茶、阿初和阿江离开北之庄城,投奔羽柴秀吉所在的军营。  目送女儿们离开后,阿市又回到了天守阁。北之庄城内一片寂静,完全不像被大兵围城的样子。但是,阿市是武家女子,柴田胜家也久经战场,深知天明之时就是大兵攻城之刻。遥望着窗外的夜色,两人做歌相和。  阿市吟道:“情长苦夜短,杜宇又相催。快近离世时。”   柴田胜家随后应答:“浮生一世,刹那弹指。杜宇为我证,传我名。”  留在天守阁中的侍从们都悄悄流下了泪水。柴田胜家知侍从中村文和斋素有文采,便邀请他做歌相和。中村文和静静地念出:“杜宇为使者,指引黄泉路。”听闻此句,柴田胜家和阿市对视一眼,露出了微笑。
  4月24日清晨4点,东方的天际刚露出一丝红光,羽柴秀吉就发动了总攻。在攻城兵士的呐喊声中,柴田胜家带着夫人阿市登上天守阁最高层。阿市端坐在柴田胜家身边,挽起长发,示意胜家动手,胜家一刀刺中阿市的心脏。阿市气绝之后,柴田胜家拔出带血的长刀,对天守阁下的攻城士兵喊道:“仔细观吾切腹之法,为尔等做一榜样。”攻城士兵不知柴田胜家意欲何为,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柴田胜家一刀剖开肚腹,鲜血四溅,他忍痛沿着切口将内脏全部拉出,抛在地下,并圆睁双目望向敌军,身边充当介错之职的家臣随后一刀将柴田胜家的头颅砍下。  柴田胜家享年62岁。  柴田胜家切腹之后,家臣们点燃了天守阁中事先准备好的火药,天守阁转眼间陷入一片火海。在熊熊大火中,80余名家臣端坐在主君尸身之侧,相继拔刀自尽。集体自尽的场面过于惨烈,连攻城的士兵都停下了喧哗,整个北之庄城变得鸦雀无声,只听到火焰燃烧的噼叭作响。  柴田胜家外号“鬼柴田”,这一称号源于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在城破之时,用最惨烈的切腹之法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愧“鬼柴田”这一称号。但在战场之外,他为人冲和宽仁,深得其他家臣的敬重。根据《加贺金泽前田家谱》记载,前田利家虽然在贱岳之战中背义撤离,但柴田胜家兵败撤退之时,曾经路过前田利家的居城。面对满面羞惭的利家,柴田胜家全无怒色,反而说前田利家与羽柴秀吉是多年好友,投降秀吉并不为过。也许正是他温和、宽大,事事为他人着想的性格,所以直到他末路之时,家臣和阿市还是选择在他身边恋恋不去吧。
  柴田胜家的故事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的主人公是战国第一美人阿市。
  5.“战国第一美人”织田市  情长苦夜短,杜宇又相催。快近离世时。——织田市  这是织田信秀的女儿、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天文十六年~天正十一年,年)所留下的离世歌。织田信秀有24个子女,阿市是正室土方御前所生,自小颇受宠爱。  阿市素有“战国第一美人”的美名,而且还有“聪明灵秀”之称,算是才貌双全。据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和画像,我们也可以看出阿市确实是个颇为美貌的女子,修眉俊目,有种知性美。阿市在永禄十年(1567年)时嫁于近江小谷城(现滋贺县东湖北町)城主浅井长政为继室。虽然浅井长政之父久政不赞同这门婚事,但浅井长政和阿市夫妻和睦,阿市连续诞下3个女儿,被尊称为“小谷夫人”。  以阿市的婚事为桥梁,织田家与浅井家结成了同盟。但在元龟元年(1570年)织田信长未事先知会浅井长政,擅自起兵攻打越前国(现福井县)的朝仓义景。织田信长背信弃义的行为令浅井长政十分不快,加之浅井家与朝仓家世代交好,处于危难之时的朝仓义景请求浅井长政相助,长政遂决意出兵,与朝仓义景夹攻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本以为妹婿浅井长政会作壁上观,谁知浅井长政废弃盟约,突然出兵,织田军顿时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局面。但是,形势十分凶险的织田军突然从地势险峻的琵琶湖东岸撤退,终于死里逃生。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木下藤吉郎(后来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就是因为成功地完成了殿后的任务而被织田信长另眼相看。  本来已是瓮中之鳖的织田信长为何会在夜间突然撤退,实际原因我们自然不得而知。但有种说法是阿市的陪嫁侍女打探到了浅井家即将出兵的消息,阿市护兄心切,用了巧妙的方法告知了兄长织田信长。
  阿市当时特意禀告公公浅井久政,言兄长织田信长久在战场,十分辛苦,想赠些吃食以表慰劳之意。阿市故意当着公公和丈夫的面,亲手将小豆装入布袋,并将布袋两头用针密密缝起,之后将布袋交与浅井家的家仆,由家仆驱马献于织田信长。当时浅井父子已计划出兵,以为阿市还被瞒在鼓里。而早已知情的阿市却假作不知,以慰劳兄长之名,在浅井父子面前在袋中装入小豆,表明袋中并无夹带书信;而阿市差遣浅井家的家仆,而不是自己陪嫁的仆人,也是为了坚浅井父子之信,让他们全然不起疑心——他们哪怕稍起疑心,也可能将小豆截下,那就什么消息都传递不出了。  织田信长接到小豆,当时也并未多想。但到了晚间,他突然注意到布袋的两头都被缝住,细细一想,不禁汗流浃背。织田信长当即下令全军迅速撤退,逃过一劫。  这一传说可能并非史实,大抵是江户时期的创作,但可见当时的人们也认为阿市聪明机慧。  侥幸逃得性命的织田信长很快就开始了复仇活动。元龟元年(1570年)6月,织田、德川联军在姊川大败浅井、朝仓联军。天正元年(1573年)9月,织田军攻打小谷城。城破之前,城主浅井长政与其父久政决意自尽,并派阿市出嫁时带来的织田家臣护送阿市和3个女儿离开小谷城,返回织田信长处。战国时代有个不成文规定:即使兄弟姊妹,其归属也不尽相同。女儿属于母亲一方的亲属,儿子属于父亲一方的亲属。所以,浅井长政这一安排并不奇怪。阿市离开不久,小谷城就被木下藤吉郎(后名羽柴秀吉、丰臣秀吉)攻破,浅井父子自尽,浅井长政侧室所生的2个幼子虽逃到城外,但长子万福丸旋即被木下藤吉郎抓住处死,次子万寿丸出家为僧,寄身佛寺。
  阿市和3个女儿回到织田信长身边,不久后被安置在清州城,交由织田信包照顾。阿市和女儿们在清州城里度过了9年安稳时光。天正十年(1582年)6月,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身亡,信长嫡子信忠也在二条御所丧生,眼见快要统一天下的织田家突然到了群龙无首的紧要关头。为壮大己方势力,织田信长的第三子信孝劝阿市嫁于家臣柴田胜家(一说媒人是羽柴秀吉)。同年9月,阿市与柴田胜家成婚,胜家当时已经61岁,而阿市仅35岁。两人成婚后,虽然年纪悬殊,但夫妻关系融洽。不过,阿市在北之庄城的安稳日子只持续了半年多。因看破了羽柴秀吉日渐膨胀的野心,柴田胜家和织田信孝举兵与秀吉对抗,但柴田胜家在“贱岳之战”中大败,只能率残兵退守北之庄城。  天正十一年(1583年)4月24日,柴田胜家在北之庄城城破之时剖腹自尽,留在城中的80余名家臣随后自尽殉主。柴田胜家在城破之前,曾劝说阿市出城以避战乱,但被阿市拒绝。若是抱着浪漫主义的想法去看待战国时代,城主之妻在城破时与丈夫共赴黄泉并不稀奇。但是,在真实的战国时代,阿市的做法算得上例外中的例外。  在战国时代,敌军在攻城之前,都会允许城中的非战斗人员撤退。虽然总有例外,但战国时代的规矩大抵如此。所以,当北之庄城被围,城破在旦夕之间之时,阿市离开是理所应当。况且,当时的敌方大将羽柴秀吉也派遣使者恳请阿市携三女出城,由秀吉提供保护。羽柴秀吉是阿市兄长织田信长的旧臣,于情于理,他都会厚待阿市。但是,阿市仅仅给羽柴秀吉写了封信,嘱他善待自己的3个女儿。她命人将女儿们送出城去,而自己留在了北之庄城,留在了丈夫柴田胜家的身旁。
  在大多数人看来,阿市与柴田胜家的婚姻是一种交易,是“政略婚姻”。如果婚姻只是交易,那么为何阿市在城破之际会选择留下?她当初应侄儿织田信孝的请求嫁于柴田胜家,可能确实并非因为爱情。她虽是出嫁的女儿,但仍然是织田家的一员,不能听任织田家群龙无首,四分五裂。随后,柴田胜家为支持织田信孝,与羽柴秀吉反目成仇。本为织田家臣团中执牛耳者的柴田胜家,在“贱岳之战”中一败涂地,最终困守北之庄城,身陷穷地。柴田胜家境遇之变化,阿市都亲眼目睹。柴田胜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织田家,所以,阿市对他不可能没有感激之情。总之,在与柴田胜家短短7个月婚姻生活中,阿市逐渐了解了胜家的为人处世,所以,虽然他们岁数悬殊,但必定有着感情,虽然可能并非爱情。  在追随织田信长的时候,柴田胜家曾经犯下过失,遭到信长的呵斥。柴田胜家要切腹谢罪,织田信长大怒,表示武士一生只能下一次赴死的决心,傻瓜才会因此等小事切腹。此段小插曲在织田家流传甚广,连阿市也听说过。所以阿市在北之庄城将破之时,才会对柴田胜家笑言,“你终于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我也是。”从中可见,夫妻共死是阿市的选择。  阿市被称为“战国第一美人”,因美人的称号,后人对她的理解多有误差。例如浅井长政的小谷城破时,阿市携三女出城,并非因为她美貌长政才不忍杀之,而是遵守了战国时代的规则。而柴田胜家举兵拥立织田信孝,也并非是被阿市的美貌所惑,仅仅是出于他对织田家的忠心,不忍见羽柴秀吉挟幼子而篡夺织田家。阿市最终死于北之庄城中,并非是柴田胜家强迫,而是她作为战国武将织田家的一员,作为织田家臣柴田胜家的妻子,基于骄傲和责任感的自主选择。所以,对于阿市这一人物,无论是基于“红颜祸水”或是“红颜薄命”的理解都有老套肤浅之嫌。
  阿市在北之庄城破之前所送出的三女,其后各自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长女茶茶成为羽柴秀吉的侧室,诞下了秀吉唯一的继承人秀赖。次女阿初成为战国名门京极高次的夫人,治家有方,在战国乱世中保全京极家不灭。三女阿江成为德川幕府二代将军秀忠的夫人,并诞下三代将军家光和后水尾天皇的中宫和子。北之庄城破之前的夜里,阿市虽然死意已决,但不忍扼杀女儿们年轻的生命。她不但将女儿们送出城去,更给羽柴秀吉写了言辞恳切的信,让女儿们贴身携带。阿市在信中恳求羽柴秀吉将3个女儿留在身边,加以照顾。作为一位母亲,阿市尽自己能力为女儿们的未来做了安排。  战国时代的女性,总给人悲惨的印象。平民的女儿生于杀伐不断的岁月,性命朝不保夕。将军、大名家的女儿,也逃避不了被利用、被支配的地位。阿市就被各种文艺作品塑造成被命运播弄的美人,辗转于男人之手,36岁便香消玉殒。但是,那并不是真正的阿市。她虽短命,却坚持按照战国时代的规则,按照自己的规则走完了一生。她的人生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光芒耀眼。  有妻如此,柴田胜家何其幸也。
  虽然没什么人气,还是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欢迎大家讨论。
  今天是赫赫有名的明智光秀的故事。
  6.“弑主逆贼”明智光秀  无忠亦无奸,惟随大道行。五十五载一场梦,梦醒时分不如归。——明智光秀  这是战国时代的武将明智光秀(享禄元年~天正十年,年)所作的和歌。  明智光秀是美浓国可儿郡(现岐阜県可儿市)明智城城主之子。因与美浓守护土岐家有亲缘关系,所以明智光秀成人后首先在美浓的齐藤道三处效力。弘治二年(1556年),齐藤道三与其子义龙因继承人问题决裂,父子兵刀相向。因不满明智家支持其父齐藤道三,骁勇善战的齐藤义龙率兵攻破明智城。明智光秀在城破后侥幸逃脱,辗转诸国,后投于越前国朝仓义景门下。  永禄八年(1565年)“永禄之变”后,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被杀,二弟足利义昭本被软禁于佛寺之中,后经人营救逃出,经若狭国逃往越前国朝仓义景处。明智光秀奉命照顾前来避难的足利义昭,他心思机敏,做事干练妥贴,很得义昭的喜爱。   足利义昭急于复兴室町幕府,但不久就发现朝仓义景优柔寡断,不堪其用。 当时,织田信长因“桶狭间之战”后声望日隆,被诸大名视为冉冉升起的新秀,足利义昭也向织田信长伸出了橄榄枝。永禄十年(1567年),深受足利义昭喜爱的明智光秀跟随义昭离开越前,前往织田信长处。明智光秀旋即被织田信长留在身边,成为信长的家臣。  织田信长的家臣多为粗鲁的武将,而明智光秀虽也善战,但却是另一类人。他善和歌,常常与风雅之士举办连歌会(诗会),在茶道上也有深入的研究。明智光秀在建筑上也有所造诣,他在建筑坂本城之时别出心裁,将琵琶湖的活水引入城中,所以坂本城中水道纵横,别具一格。坂本城曾被从欧洲来日的宣教士路易斯?佛罗伊斯赞为“仅次于信长安土城的美城。”
  简而言之,明智光秀有审美眼光,擅风雅事物,待人接物恂恂有儒者之风。他的趣味与京都的公家甚为合拍,所以在京都颇有人脉,经常被织田信长委派上京交涉的工作。  织田信长脾气暴躁,治下严苛。但他对比自己年长6岁,经历坎坷的明智光秀评价极高,给予他的赏赐也很优厚。在明智光秀来到织田信长身边第2年时,光秀便与信长手下的宿将们享受同等待遇了。而且,明智光秀还是织田信长家臣团中第1个拥有一国一城的武将。元龟二年(1571年),也就是明智光秀成为织田信长家臣不满4年之时,便拥有了自己的城。而且,明智光秀在琵琶湖畔修建城池(坂本城)之时,信长又加赠1,000两黄金作为筑城费用。这充分显示出织田信长对明智光秀的爱重。  明智光秀在织田信长的指挥下,在高屋城之战、有冈城之战、信贵山城之战等合战中立下了一个又一个战功。织田信长对明智光秀的才能也极为认可,他光秀为统领细川藤孝、筒井顺庆等大名的总指挥。明智光秀的权力之大,已与关东管领不相上下。  本来君臣和乐的佳话似乎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在天正十年(1582年),也就是织田信长马上就要一统天下之时,突然发生了令人意料不到的转折。
  天正十年(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来到安土城拜望织田信长,明智光秀被任命为接待役,精心为家康准备了山珍海味。在主客把酒言欢的筵席中,突然有使者入内,禀报羽柴秀吉在攻打冈山高松城(现冈山县冈山市北区高松)时可能会被应援前来的毛利军夹击,请求主君信长给予支援。织田信长闻言大喜,直言统一天下的时机已到,随后令明智光秀速回坂本城整备军队,准备出兵援助羽柴秀吉。5月21日,织田信长对家臣正式下达了出征命令。为了激励家臣勇往直前,织田信长宣布收回以前赐予的土地城池,若对毛利之战胜利,会改将毛利所有的广袤土地赐给大家。织田信长的这一宣言对用全部心血精心经营滋贺的明智光秀是个不小的打击。5月28日,明智光秀从坂本城出发,前往阿多古神社(位于现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参拜,祈望对毛利战大获全胜。虽然出征在即,明智光秀还在当天晚上邀请京都的公家友人们举办了最后一场连歌会。  5月29日,织田信长从安土城出发。当时织田信长身边的武将大多都已奔赴战场,信长只带了150军士,30名随从。6月1日,织田信长一行到达京都本能寺,当晚歇在寺内。6月1日晚10点左右,本已率兵出发的明智光秀将讨伐织田信长的想法告知身边的明智秀满等亲信,并表示现在是刺杀信长的唯一机会:织田信长现孤身在本能寺,防守较疏,一旦信长与其他武将汇合,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明智秀满等表示赞同,并刺血为盟。其后,明智光秀立即向大军传令“敌人现在本能寺中!”13,000名军士以为要前去剿灭德川家康,即可调转马头连夜行军,向本能寺方向前进。6月2日的天亮时分,明智光秀的大军已经将本能寺团团围住,火枪队一字排开,枪口对准本能寺,开始射击。
  织田信长身边只有不足200名侍卫,却被13,000大军围困,已知无幸。敌军不断将绑有燃烧物的箭镞射入寺内,寺内转眼间陷入火海。织田信长命人送走身边的女眷,后进入本能寺最深处的房间举刀自尽。此时,明智光秀所派遣的小分队已经攻入京都的二条御所,织田信长嫡子信忠也无奈自尽。  6月5日,明智光秀率军进入安土城,并向各位大名发出书信,辩明自己“无奈弑主”的缘由,并请求大名们的理解和支持。但是直到6月9日,各大名都沉默以对,明智光秀陷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细川藤孝本是明智光秀的旧交,藤孝之子细川忠兴又是明智光秀的女婿,但是细川家衡量了当时的情势,选择依附羽柴秀吉。细川藤孝剃发明志,表示对织田信长对哀悼之情,而细川忠兴又将与自己素来恩爱的妻子,光秀之女阿玉幽禁起来。除此之外,本来受过明智光秀大恩的筒井顺庆也对光秀不闻不问。6月11日,打着为主君报仇旗号的羽柴秀吉千里奔袭,其先遣队抵达京都南部。6月13日,羽柴秀吉率40,000大军进攻,而这时明智光秀手中的军队仅有16,000余人。下午4点,两军全面冲突,虽然人数悬殊,但因明智军士多精兵,悍不畏死,血肉横飞的激战直到晚7点方结束。明智光秀的大部力量战死,光秀携残军撤退,向坂本城方向行进。  6月13日晚上,天降暴雨。明智光秀与13名家臣行进到小栗栖(现京都府伏見区醍醐)时突然受到突袭。突袭者是专门在大战之后埋伏在战场附近,为获取贵重的铠甲和刀剑而袭击落单武将的农民中村长兵卫。明智光秀虽是身经百战的武将,但中村长兵卫藏身于竹林之中,加之四周漆黑一片,光秀一时不查,被突然刺出的长枪刺中,受了重伤。明智光秀知伤重不治,为免落于敌军之手,决心自裁。明智光秀举刀剖腹之后,身边家臣之一沟尾茂朝为其介错,有2名家臣随后自尽。  明智光秀享年54岁(一说55岁)。
  6月14日清晨,风停雨息,天气晴好。外出的村民在竹林周围发现3具尸体,尸体披挂着带有明智家纹的铠甲,但都没有头颅。村民在附近搜索,发现3个首级。之后,首级被火速送往羽柴秀吉军中,由秀吉加以检视。当时天气炎热,首级已经开始腐败。羽柴秀吉勉强辨认出光秀首级,并将首级挂在本能寺门前示众。  明智光秀因袭击了毫无防备的主君而备受谴责,被视为卑鄙小人。但是,他在自己领国里实行轻徭薄赋,很得民众爱戴。他善咏诗,精于茶道,但骑射颇精,也有领兵之才,堪称文武双全。他爱惜军士,还经常为了挽救敌方将士的性命而向织田信长求恳。他性格文静,有修养,与性格暴躁,刚愎自用的织田信长全然不同,但一直被信长重用,可见的确是人才。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明智光秀深得织田信长爱重,为何宁愿承担“弑主”的恶名也要率兵袭击呢?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真实理由已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中,我们不得而知。直到今日,日本的史学界也存在着不同观点,如“篡位说”、“复仇说”、“保皇说”、“替天行道说”等等。明智光秀作为颇有才华的人,他在起兵之时必然已经预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遭致何种批判,所以,他做出这一决定的过程必然漫长而艰难。唯一可以解释他的行为的是:相较自己的名誉而言,他有着更为珍视的东西。  明智光秀在预先写好的辞世诗中这样写道:“无忠亦无奸,惟随大道行。五十五载一场梦,梦醒时分不如归。”那么,我们不禁好奇,明智光秀心中的“大道”又是什么呢?
  希望有人喜欢~
  昨天是明智光秀,今天是织田信长。
  7.“战国霸王”织田信长  人生五十载何其速也,天下有无不老不死之物呢?——织田信长  这是战国武将织田信长(天文三年~天正十年,1534年~1582年)生前最喜爱的幸若舞《敦盛》中的一节。  织田信长生于尾张国(现爱知县)那古野城,是尾张大名织田信秀之子。织田信长从孩童时期起就颇为古怪,长大之后,举止行动也丝毫不像大名之子。他沉迷于打猎与相扑,还常常裸着上身,在街市上和狐朋狗友喧哗打闹。因此,他得了个“大傻瓜”的别名。天文20年(1551年),其父织田信秀死于流行病。在盛大的葬礼上,仪式已然快要结束,继承人织田信长却迟迟不出现。正当家臣们一筹莫展之时,织田信长突然现身,而且依然衣衫不整。织田信长漫不经心地走到牌位之前,一把抓起牌位前供奉的线香,向牌位猛力掷去。家臣们被织田信长的离经叛道行为吓得目瞪口呆,而织田信长一言不发,施施然而去。  虽然已被定为是家督继承人,但织田信长的倒行逆施引得众家臣群起发对。织田信长之弟信行谦恭有礼,素得家臣爱戴,所以部分家臣主张废信长之位,改立织田信行继任。于是,围绕着家督人选,兄弟俩兵刀相向。织田信长率军击败信行,迅速平定了内乱,获得了绝大部分家臣的拥护。在家督之争中,17岁的织田信长初步显示出天生的才具。  继任家督之后,织田信长首先着手统一尾张国,通过除掉织田信友、流放织田信安等步骤,最终在永禄二年(1559年)一统尾张国,成为尾张之主。织田信长时年25岁。
  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少敌多,大败今川义元大军,信长的善战开始引起各大名的关注。今川义元死后,织田信长与三河的德川家康结为同盟,免去了东面之忧,开始专心于攻打美浓国的齐藤义龙。齐藤义龙是织田信长正室浓姬的哥哥,本是织田信长的姻亲,但因义龙与齐藤道三父子相争,并逼死其父,因此织田信长多次攻打美浓。永禄十年(1567年),织田信长终于平定美浓,此后信长开始使用“天下布武”(武家政权支配天下)的印章,显示出他统一天下的野心。  永禄十一年(1568年),平定了近畿地方的织田信长受足利义昭之邀,率兵护卫他前往京都,继任第15代将军之位。俗话说:“得京都者制天下”,有了将军做后盾的织田信长一举跃升为战国大名之首。  但是,将军足利义昭不满足于做个傀儡将军,暗暗开始联系诸国大名。织田信长对将军义昭的行为不满,两人关系出现裂痕。元龟元年(1570年),将军足利义昭渐渐不能忍受织田信长日益跋扈的态度,给各地大名送去密信,请他们对信长“起而共击之”。浅井家、朝仓家、武田家、上杉家、三好三人众以及本愿寺家联合起来,形成“信长包围网”。织田信长先于“姊川之战”大破浅井朝仓联军,随后屠尽比睿山僧众4,000余人。织田信长的同盟德川家康虽在“三方原之战”败于被称为“战国最强”的武田信玄,但武田信玄不久死于急病。织田信长见劲敌已去,大为安心。他先灭朝仓氏、再灭浅井氏,并将将军足利义昭流放,彻底消灭了室町幕府。
  天正四年(1576年),织田信长将家督之位让与长子信忠,自己移居安土城,专心于统一天下的事业。织田信长派出羽柴秀吉率军前往中部地区,开始了与“西国之雄”毛利氏的对战。而织田信长自己着手攻打最棘手的敌人,也就是被称为“难攻不落之城”的石山本愿寺(位于现大阪府)。终于,在天正八年(1680年),织田信长通过海战掌握大阪湾制海权,截断本愿寺的援军,本愿寺只能屈服。  天正九年(1581年)2月,织田信长在京都举办盛大的阅兵式,向天下炫耀“霸王信长”的实力。织田信长特地在皇宫边上修建了430m×110m的大道用于阅兵,试图以强大的军容震慑京都的皇家和贵族。次年4月,正亲町天皇表示要赐织田信长官职,有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等3个职位待选。5月,天皇遣派公家亲贵来到织田信长处,向他征求对官职选择的意见,史称“三职推任问题”。对于志得意满的织田信长来说,天下已是唾手可得。  但是,月满则亏,杯满则溢。离天下一统只剩最后一步的“霸王信长”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点。  天正十年(1582年)5月,羽柴秀吉在攻打高松城时恐毛利辉元派军来袭,向主君织田信长求援。织田信长指派明智光秀立刻返回坂本城整顿军队,速速率军前往中部地区救援,而自己则带着百余人前往京都。6月1日,轻裘缓带的织田信长一行抵达本能寺,度过了风雅的一天。织田信长虽是武将,但素喜收藏名贵茶器,此次前往京都也携带有“九十九发”等茶器。织田信长邀请京都公家和高僧前来本能寺中,举办品茶大会,并一起鉴赏茶器。夜间,织田信长又与到访的围棋名家本因坊算砂对弈到深夜。当晚,织田信长与卫士宿于本能寺,而卫士仅100人左右。
  6月2日清晨,织田信长被外面的骚乱声惊醒,本以为是护卫们因为小事争吵,便不以为意。但没多久,织田信长发现外面嘈杂之声更盛,其中还夹杂着火枪声。织田信长迅速起身,发现本能寺已被包围,十几名侍卫已在寺外尸横就地。他急问来者是何人,前去打探消息的侍卫森兰丸回来之后,禀报是明智光秀带兵来袭。  织田信长发现自己被围,本已取弓在手,准备出战。但听到森兰丸的禀报之后,他轻轻放下了刀剑,吩咐手下不必再战。织田信长身边的女眷们看见信长的举动,知道在劫难逃。她们围坐在一起,拿起短刀,准备一起自尽。织田信长喝止了她们,说:“战祸不及女子,速速从后门出寺。”看到女眷们被护卫送出,织田信长随后走进本能寺深处的房间,最后一次唱起最喜欢的《敦盛》,随后举刀切腹自尽。  织田信长享年49岁。  京都阿弥陀寺(现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住持清玉上人是织田信长的旧识,听说明智光秀攻打本能寺后率20余僧侣前来救援。但清玉上人等沿暗门进入本能寺后,遍寻不见织田信长的踪影。随后,清玉上人等发现寺中竹林里有数十位织田信长的护卫,他们围在信长的遗体周围,手持火把,准备焚烧信长的遗体。护卫称织田信长临死前留下遗愿,不希望尸骨落入明智光秀手中。清玉上人接过火把,表示处理织田信长遗体的事情由自己一力承担,而且保证妥善保管信长骨灰,并会在佛寺中加以供养。护卫们闻言大喜,向清玉上人道谢后,便一起奔出寺门与敌人交战。
  抵抗的护卫死伤殆尽后,明智光秀传令,令本能寺中僧人出寺逃命,不许留于寺中。清玉上人将织田信长的骨灰藏于法衣之下,与其他僧众一起离开。返回阿弥陀寺后,他便立刻将骨灰埋于寺中。另有一说是织田信长和森兰丸被烧焦的遗骨在本能寺中,明智光秀入后发现,但光秀不愿坐实屠戮主君的恶名,便假称尸骨无存,其实暗中将遗体交与织田家旧识清玉上人埋葬。  “本能寺之变”后,羽柴秀吉急速领兵返回,在“山崎之战”中击败明智光秀,率兵进入京都。羽柴秀吉得知织田信长遗骨在阿弥陀寺中,多次向清玉上人索要。清玉上人察知羽柴秀吉索要遗骨是出于私意,坚决不应。羽柴秀吉威逼利诱,使出百般解数,而清玉上人最终仍没有交出织田信长的遗骨。  织田信长被称为“战国时代的风云儿”、“战国时代的霸王”,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只限于武将,实际上织田信长在治理内政上也颇有才能。他设置乐市乐座,废关所,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商业流通。而且,他是个现实的“合理主义者”,虽是战国武将,但对西洋文化怀有好奇心和好感,在举行仪式的时候大胆采用西洋式斗篷和帽子。他有创意、有新想法,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的天才的创造力。但是他脾气暴躁,残忍嗜杀,织田家臣立功时固然赏赐丰厚,一旦犯错也毫不容情,甚至还会当面加以折辱。他对敌军敌将就更加残暴,甚至会违反战国时的通例,在攻下城池后,将城中老幼妇孺尽数屠戮。
  战国武将们所留下的辞世诗中,往往会包含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愁思。武将们长年身处战场,看惯了人世无常,所以在生死观上有惊人的相似。织田信长也不例外,他最爱的《敦盛》唱词中也说尽了富贵繁华如白云苍狗,转眼即逝。  “人生五十载何其速也,天下有无不老不死之物呢?”织田信长的人生尚未到50载,便已经像朝露一般消逝在清晨的日光中。明智光秀本是织田信长最为器重也最为信赖的家臣,可一朝举起反旗,却在信长快平定天下时断送了他的性命。一代名将织田信长的人生,在最高点戛然而止。
  没人看~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黄梅院  阿政没有过错。——黄梅院  这是武田信玄的长女、北条氏政之妻黄梅院(天文十二年~永禄十二年,1543年~1569年)在出家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战国女性生而不幸。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政略结婚的大名家的女性,往往承担了沟通娘家和夫家的桥梁作用。两国之间,无须打仗靡费财力,而通过婚姻便可以结成秦晋之好。所以,大名家的女儿往往被视为重要的武器和杀手锏,比方说,膝下子息艰难的羽柴秀吉就待阿市的3个女儿如珠似宝,力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大名的女儿嫁到夫家之后,会以正室的身份全面掌管内政。大名当然高高在上,但大名的正室身份也非同一般。无论是家庭管理还是后代的教育,都完全掌握在正室手中。大名外出打仗之时,家里的所有事务是由正室来决策。
  比方说,“应仁之乱”之时东军的武将细川胜元之女洞松院被嫁于播磨备前的大名赤松正则为妻。赤松正则死后,洞松院成为实际支配人,亲自指挥战阵。而今川义元之母寿桂尼更是频频代替病弱的丈夫处理政务,其刚毅决绝远胜其夫。而丰臣秀吉的正室宁宁,虽然出身贫贱,仍然手握重权。在丰臣秀吉因忙于对朝鲜的战争长住九州,丰臣秀次留在京都聚乐第之时,所有船只在经过大阪附近时,必须取得宁宁所盖印的许可证方可通行。  简而言之,战国大名们的正室,与其夫一样任务繁重,也有握有一定的权力。她们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以牺牲者自命,每天以泪洗面。  当然,生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群雄蜂起,杀伐之阵不断。不仅平民,甚至大名们都是命若朝露。实力不济,便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旦不得不听命于人,或被迫切腹,或被逼杀子,或无奈离异都有可能发生。而黄梅院的悲剧人生便是战国时代的一个缩影。
  黄梅院是武田信玄的长女,黄梅院是她出家之后的法号。武田信玄第一房妻室在婚后未满一年就早早病故,今川义元做媒,将三条公赖的女儿三条夫人许给信玄为继室。三条夫人出身高贵,更是有名的美人。史书称她“美艳异常”,可知容貌过人。  三条夫人婚后不久诞下长女,就是后来的黄梅院。她从小玉雪可爱,很得武田信玄的宠爱。但是,当她还未满12岁,还是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时,她的终身大事就已经被决定了:她未来的丈夫是相模国北条氏康的嫡子北条氏政。  武田信玄为什么要早早得将最喜爱的女儿嫁出?这源于当时今川家、武田家和北条家之间的角力。在天文六年(1537年),以武田信玄的姐姐定惠院嫁给今川义元为契机,武田、今川两家结为同盟,即甲骏同盟。北条家素来与武田家不睦,所以北条家随后与今川家断交。
  不过,北条家与今川家在发生了若干次冲突之后,又在天文十四年(1545年)重归于好。天文十九年(1550年),今川义元的正室定惠院病逝。北条氏康本以为武田和今川两家的联系会切断。但是,他万万不曾料到,今川义元的女儿(后来的岭松院)又与武田信玄的嫡子订了亲,甲骏同盟再次得到强化。北条氏康颇为不快,但考虑到当时的情势,只能隐忍不发。  当时的北条家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危机:本与自己结盟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居然与自己的头号大敌上杉谦信(当时名为长尾景虎)结下了同盟;而武田信玄向来与北条家不睦;今川家现在又和武田家亲上加亲。所以,不打破这一危局,四面树敌的北条家可能被围而歼之。
  北条氏康迅速采取了对策,他先嫁女,后娶媳,同时强化了同今川家与武田家的联系。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7月,北条氏康将女儿早川殿嫁于今川义元的长男今川氏真为妻,又将迎娶武田信玄家长女的喜期定在同年的12月。  但是,那时候的黄梅院还不足12岁。正室三条夫人十分不舍。女儿尚是垂髫幼女,却要被送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去。但是,纵然万般不舍,丈夫武田信玄已经同意了这门婚事,她也无可奈何。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12月,黄梅院嫁往相模国。根据史书上记载,武田信玄给爱女安排的送亲队伍十分壮观:3,000骑护卫骑兵,装着黄金马鞍的轿子12乘,礼物42柜,随从10,000人。当然,当时大名嫁女往往喜欢炫耀体面,以显示实力超群。但是,黄梅院的送亲队伍过分豪华绚烂,显示出武田信玄确实十分疼爱这个女儿。
  承担着沟通武田、北条两家关系重任的小小女儿黄梅院连天赶路后到达小田原城。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1月,北条家在小田原城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同年11月8日,黄梅院生下嫡子。武田信玄和三条夫人闻讯后大喜过望。  但是,可能是黄梅院年龄太小,婴儿先天不足,很快就夭折了。武田信玄和三条夫人听闻后哀伤多日。弘治二年(1557年),黄梅院再次怀孕。武田信玄为了祈求女儿平安生产,特地在11月19日前往富士御室浅间神社,奉上了亲手写的祈祷文。武田信玄的祈祷文上写着:“若能母子平安,我愿明年6月开始开放船津的关所。”当时的关所类似于路卡,所有行人通过关所,都需要交纳费用。开放关所就意味着要损失不小一笔金钱,由此可见武田信玄对女儿的关切之情。
  之后,黄梅院平安生下了长女芳桂院,也就是后来千叶邦胤的正室。此后,黄梅院又相继生下长子氏直、次子氏房。黄梅院在诞育次子氏房时难产,大吃苦头。所以,当得知黄梅院再度怀孕时,武田信玄又亲笔写了祈愿书:“女儿生产之日可能在6、7月之间,若能安产,我愿集百名僧侣齐诵法华经。”在6月16日,武田信玄再次亲笔祈愿:“若能母子平安,我愿在来年开放黑驹关所。”后来,婴儿顺利诞生,就是三男直重。  黄梅院一共生育了7名子女,可见与北条氏政夫妻关系融洽。确实,北条氏政是有名的“爱妻家”。他一生未娶侧室,对正室又敬又爱,对诸子女也很是疼爱。所以,在小田原城的日子,可能是黄梅院短暂的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黄梅院的幸福时光也很短暂。  永禄三年(1560年)5月,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少胜多击败今川义元的大军。武田信玄窥见良机,秘密与德川家康结盟,开始了向骏河的侵攻。武田信玄的行为宣告了今川、北条、武田三国同盟在实际上已然破裂。  武田信玄的骏河攻侵绝非心血来潮,他甚至将持反对意见的嫡子武田义信软禁在东光寺。永禄十年(1567年)10月19日,武田义信在寺中自杀。  永禄十一年(1568年)12月,武田信玄继续攻打今川义元的后继人今川氏真。武田军势如破竹,一路逼近今川馆,今川氏真和正室早川殿仓惶逃出,逃得性命。据说两人当时逃出时连轿子都来不及坐,靠着双足死命奔逃,形状狼狈万分。北条氏康闻讯急怒攻心:武田信玄不但背信弃义,还让自己的女儿早川殿吃尽了苦头。北条氏康将怒火转向了自家儿媳,武田信玄的女儿黄梅院身上。北条氏康命令儿子立刻和黄梅院离婚,并要求儿子立即将黄梅院遣送回甲斐。
  北条氏政夫妻恩爱,当然不愿意和黄梅院离婚。他阳奉阴违,表面答应,却迟迟不让黄梅院动身。但是,武田家和北条家反目为仇,黄梅院在北条家的处境逐渐变得尴尬起来,她连照料孩子的权力也被剥夺。虽然同在小田原城中,却整日不得和儿女见面,虽有丈夫的眷顾,黄梅院日渐憔悴。  父命不可违,北条氏政的拖延战术终于无用。他亲自将黄梅院送出小田原城,并一路送到相模国国境。北条氏政还为黄梅院准备了大笔财产,让她回去也不会为生活所困,这也是一位爱妻子的丈夫最后能做的事了。  黄梅院回到甲府,终日思念孩子,闷闷不乐。她与曾经慈爱的父亲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如以往融洽。当亲人试探着,劝说她再嫁时,她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政没有过错。”没多久,黄梅院离开亲人,投于甲府的大泉寺安之玄稳门下,剃度出家。5个月之后,也就是永禄十二年(1569年)6月17日,黄梅院在深夜里悄然逝去,死前没有留下遗言。
  黄梅院死时尚未满27岁。  黄梅院的死讯传来,武田信玄伤心欲绝。他为女儿修建了菩提寺黄梅院,院中的本尊是子安地藏,想来是为了宽慰女儿的思子之心。  元龟二年(1571年)10月,北条氏康去世,北条氏政终于成为关东北条家的主宰。他废除越相同盟,与武田家重修于好,随后向武田信玄求讨黄梅院的遗骨。武田信玄念他情重,便将骨灰分与他一部分。北条氏政将黄梅院骨灰郑重迎回,并以正室之礼葬于箱根早云寺。  黄梅院早逝,但丈夫北条氏政对她情深似海。她生时不得和丈夫聚首,死后骨灰回到丈夫身边,她若泉下有知,可能也会觉得高兴吧。
  这也是位战国女性的悲剧故事,希望有人喜欢。
  不知来支持可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长之野望14山崎之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