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15条战术格言,古德里安,朱可夫,分别按战略,和战术,对这三个人排序,

帖子主题:浅谈隆美尔与古德里安[图文]
共&7754&个阅读者&
军号:1876390 工分:370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浅谈隆美尔与古德里安[图文]
文章提交者:第七师师长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波澜壮阔而又轰轰烈烈的,是二十世纪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战争。那段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痛苦的回忆与深刻的警示。在大战中,德国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其军人在上的表现则是可圈可点。所有其他交的人员也都无不自愧不如。至少,在作战的层面上,德军真可以说是盖世无双。因此,从一种意义上讲,他们的确是虽败犹荣。而现在很多的德国军迷依然热情的谈论着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装甲铁流与“”,并奉之为经典。而谈到这些就不能不提起两个关键的人物,与古德里安。 :隆美尔德国之父:古德里安、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期间的三大名将。在纳粹称雄的波澜壮阔的中,他们都发挥了超常的天赋,并谱写了一种艺术的传奇。而随着论坛里很多人对隆美尔的追捧,也逐步把他抬到了德军将领中的第一名。但对此,我并不以为然。纵观隆美尔与古德里安的生涯,谁的军事才能与贡献更大呢?隆美尔凭借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而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并赢得了“”的美誉。的确,隆美尔的战术理论很是不错,而在北非的战斗也是打的有声有色,而“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先发制人”“速度第一”的一系列理论也被很多人传为美谈。但是,个人认为这也难掩他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战略眼光的短缺。一个战术上的巨人,同时也是战略上的矮子。在希特勒已经发动对苏联的战争的时候,他在北非一再要求增兵。希特勒不厌其烦的一再拒绝了他,最后为了鼓舞士气,不得不送了个元帅拐杖给他。铁血的很多帖子都认为这是希特勒的错误,应该如隆美尔的要求大量派驻部队进驻北非。其实,那是战略眼光的严重浅陋。第一,已经全面爆发,苏联战场才是德国的主战场,那里有着丰富的矿场与资源,那才是德国真正的战略利益的所在。而在在胶着中运动时,希特勒没有也不可能派驻更多的部队到北非。第二 ,在英国通过塔兰托海战彻底打垮了控制了地中海的时候,北非对德国就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而又丢之不得。丢了,英军可能会从地中海沿岸登陆直接攻击意大利。意大利的军队直接就一群草包,那样,德国就得抽调兵力去协防意大利。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制德军的行动。希特勒明显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于是派遣隆美尔前去北非,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意大利人稳固那里的局势。说明白一点,他不需要太大的胜利,而是希望看到一个稳固的北非防线就足够了。而隆美尔不停的增兵十个师的要求也十分让希特勒恼火。隆美尔统帅着德国的2个师5万多人,如果再派遣十几个师,北非的部队就增加到几十万人,那样就将大大增加德国的后勤供应困难。而在英军牢牢的掌握着地中海的制海权的前提下,意大利提供的地中海上的补给线已没有多大作用。派遣军舰供应军火、物资已经没有多大可能。而单纯依靠空运,那将是多么繁重的任务?同时,德国其实也在物资的极度缺乏中采用了“以战养战”的策略。派驻那么大规模的部队去没有什么战略利益的北非,不是白白增加巨大的消耗?古德里安也是的一个传奇。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集群的高速进攻。因此,古德里安也被誉为是“德国装甲兵之父”。1936年他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战术。同时,他的战术理论也真正的开创了一个新的“闪电战”的时代。他在任机动部队总监的时候,大力发展装甲部队与新型的,以及一系列新的战术的运用以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在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过程当中,他也开创了两天部队快速行进数百公里的新纪录。这也为德国闪电战的实战展开提供了充足的依据。而随后在对西欧、对法国、对苏联等的一系列的战争中,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群司令的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装甲军群拖动着德国的陆军高速的前进,创造了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连德国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部队高速进攻获得的巨大战果都感到吃惊。对比隆美尔与古德里安,个人感觉综合战术贡献与战绩。隆美尔都明显逊色的多。古德里安开创了德国装甲兵的时代,并将机动、攻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真正的运用于实践而开创一个新的闪电战的神话。传统的坦克部队是分散于步兵中的非独立的作战单位,因为坦克的进攻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步兵的支持。由于传统步兵的行进速度的限制而制约了坦克部队的攻击速度。而德国新型装甲部队、的大量建立,使得坦克军群与步兵实现了攻击速度的有效统一,这也大大的提高了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虽然,这位坦克战专家到底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法西斯德国称雄一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远远超过26位元帅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挂在德国的装甲兵军营中。同时,隆美尔与古德里安都有一些很奇怪的特点。隆美尔是以狡诈闻名。他的狡诈不仅仅体现在战术上,更表现在各个方面,甚至有很大的虚荣的成分。为了体现北非作战环境的艰苦,他还导演了一个坦克装甲上煎鸡蛋的故事。为了说明北非天气的炎热,他拍摄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坦克装甲上煎熟鸡蛋的大量图片寄回德国媒体。其实,他是背后用煤气把坦克装甲加热后搞的鬼。而隆美尔也对于自己的战绩到了非常虚荣的地步,身后总是要跟个照相机。每次的胜利也总能搞出一大叠的照片送回柏林各个媒体。也许,隆美尔是将领中拍照最多的家伙了。德国媒体大力宣扬了北非军团的顽强作战的精神,并把他奉为了偶像。而英国为了掩饰陆军的失败,也不断的渲染着隆美尔的厉害。于是一个“”的传奇在世界上愈演愈烈。而古德里安的性格,个人觉得有点功高震主的味道。他非常远见的提出的以高机动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为德国装甲作战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他对于一些反对他的思路的始终停留在一战回忆里的统帅部高层不屑一顾。甚至对于希特勒的命令他都敢指手画脚。这也是他无法登上元帅宝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在几十万英法联军在被部队全面追击的有力时机里,希特勒却神经质般的下达了停止进攻命令,古德里安对此不满,眼巴巴的看着几十万英法部队登上了英国军舰。而古德里安凭借快速机动能力在7月就在不断地的攻击中就到达了莫斯科,而希特勒却让他分兵去南部战区攻击基辅。古德里安为此与希特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坚持认为应该快速拿下莫斯科。最终导致了古德里安与希特勒的不和。古德里安与隆美尔也都算是一个传奇式的著名将领。两个人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不喜欢在后方指挥。都是亲自乘坐着坦克跑在攻击部队的最前沿。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鼓舞了部队的士气。但是综合比较。在大兵团作战以及在整个装甲坦克的贡献上,在战略眼光上,我认为,古德里安比隆美尔更胜一筹。古德里安关于装甲兵在中的作用及闪电战的战术思想在德国军事史上具有着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理论付诸实践开创了全新的体系。所以,他也博得了德国装甲兵之父及闪击英雄的称誉。
延伸阅读:
为荣誉而死,为勋章而战!
-----------------------吾之荣誉即忠诚!!!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浅谈隆美尔与古德里安[图文]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23953 工分:23
左箭头-小图标
6楼&未必。闪电战系统的形成并非古德里安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众人智慧的结果,少了谁都不行,而且古德里安善于进攻,防御水平却比不上隆美尔。隆美尔是个比较全面的将领,善攻善守,且纯步兵指挥能力也很强,因此不能绝对地说古德里安就一定比隆美尔强。实际上北非战役对德军的战略意义也很重大,阿拉敏战役前德军已推进到北非油田的边缘,如德军能一鼓作气拿下北非,夺得的资源同样可很好地支援东线的战争。结果是希特勒不愿增兵,却又不愿放弃北非,毫无意义地把大军停留在沙漠中最后消耗殆尽,可以说老希在北非的战略是下下策,完全失败。就算隆美尔抢了北非的石油资源又怎么样?在毫无制海权的情况下,石油能通过地中海运到德国吗?北非的战役规模能和东线相提并论?别忘了古德里安面对的是东线的严寒、沼泽和成堆的苏联大兵!把隆美尔放到东线能从华沙一直打到斯摩棱斯克?当然两人都有各自的优点。而古德里安的优点在于上能胜任运筹全局的集团军军长,下能胜任整顿德国装甲军的装甲兵总监。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77691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隆美尔与古德里安的战略眼光对帝国都很重要!北非与东线都很重要,失一不可,反而是元首太谨慎了!不敢轻易援助,也不敢在莫斯科放手一搏,元首的优柔寡断断送了帝国江山,性情偏执的他始终意识不到自己的错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02768 工分:1285
左箭头-小图标
HELLO 俺头像和LZ真是
很喜欢隆美尔 一代名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03068 工分:332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未必。闪电战系统的形成并非古德里安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众人智慧的结果,少了谁都不行,而且古德里安善于进攻,防御水平却比不上隆美尔。隆美尔是个比较全面的将领,善攻善守,且纯步兵指挥能力也很强,因此不能绝对地说古德里安就一定比隆美尔强。实际上北非战役对德军的战略意义也很重大,阿拉敏战役前德军已推进到北非油田的边缘,如德军能一鼓作气拿下北非,夺得的资源同样可很好地支援东线的战争。结果是希特勒不愿增兵,却又不愿放弃北非,毫无意义地把大军停留在沙漠中最后消耗殆尽,可以说老希在北非的战略是下下策,完全失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26941 工分:5985
左箭头-小图标
古德里安稍微厉害一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4133 工分:32711
左箭头-小图标
要给隆美尔说句公道话派遣联络官和宣传人员跟着隆美尔的,不是隆美尔是宣传部长戈培尔这也不是隆美尔的虚荣心作祟隆美尔的参谋军官在战后撰写关于隆美尔的文章的时候,认为隆美尔能够让非洲军的士兵感觉到自己的某种不朽这可不是宣传就可以做到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95415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肯定是古德里安厉害,他是闪击战的开山鼻祖,一代宗师。就像张三丰之于武当派一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88848 工分:2608
左箭头-小图标
说的非常对guderian比那只老狐狸厉害多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9条记录]&分页:
&对浅谈隆美尔与古德里安[图文]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我感觉陆军将领中朱可夫一流,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准一流_钢铁雄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290贴子:
我感觉陆军将领中朱可夫一流,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准一流
巴顿,蒙哥马利二流玩多了感觉就这样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据说关注【绝味美食吧】...
爆照吧2016年年度吧花吧...
没错没错,小楠最近换脑...
男生吧吧务组是由一群...
没错,本贴就是来说说明...
电影一旦开始在院线上映...
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电影...
图分别为鹿晗、李易峰、...
前年给店里化妆师画妆镇...
筒子们,请容我平复下此...
万圣夜(英语:Hallowee...
「京东」联合20万+超级品牌商 &11-11&嗨GO全场!好物低价 任性购 任意购 &京&动世界!钢铁雄心-玩低价 求品质 纵享品质购物尽在「京东11-11」
其实玩多了啥将领都能用
用小黑人人海
小黑人里也有很厉害的西北三马有个小黑人还天生防御学说呢
朱可夫什么属性?
不知道是不是学说问题朱可夫后期相同兵力完全打得过曼斯坦因领导的相同兵力的德军要知道德军的组织度那么高
初始等级多少?
老朱初始少将,其实苏联有比老朱厉害的,我特意培养老朱,打了苏芬,苏德的老朱,当时是七技能元帅,结果那个让我丢到高加索的一个人不知道啥时候就成八技能元帅了
比曼帅好在哪里?
这种话题只会造成无谓的口水战,而且不会有任何成果
18岁少女钢铁股月挣百万,明日一只拉升暴涨,钢铁股走势图请点击查看
……这排的……
朱可夫初始等级和潜力当然是一流,但似乎也没有到把古曼隆比下去的地步。
将领技能没超过6过…尤其是玩苏联朱可夫还被斯大林砍了…
9级的古德里安上将路过
将领的初始技能数量质量和最高技能等级 这2个优秀的肯定值得培养
玩民国挂炮步兵海、山地海平推,朱可夫从来没有存在感,曼斯坦因因为德军组织度高还能多露几秒钟碰巧还见过几面。
一直不知道步兵民兵海怎么玩的民国的tc够补充人员吗,还有爬到欧洲
落日后常公绝对列强级人物,拉开放社会,游击度非常低,tc足够,出一大托挂炮步兵,又强又便宜,就是耗人力,但常公不怕。占了巴库还可以出坦克协同,我现在同时对抗轴心同盟已经一路压进西班牙了
不要说爬嘛,一个元帅带20师足够剿清西伯利亚毛子了。再一个山地集团军拿下巴库及周边,然后就机步狂飙吧。落日后的校长就是个色魔,机械化部队、特种部队包抄,强行抱住,炮兵部队从后面强攻,飞机一顿轰,从来没见过毛子有什么抵抗。
朱可夫不肯能被斯大林砍了,大清洗名单里就没有朱可夫这个人,肯定是你编队编乱了,给朱可夫放到哪个几角旮旯了,我以前也这样。
可能的。原版有随机名额的。崔可夫、科涅夫、朱可夫、瓦西列夫斯基都有可能被清洗的。只有沙波什尼科夫那些换届当部长的是肯定不会清洗的。
谁说不会,我玩的时候老朱就被清洗了 - - ,
......游戏果然不能当历史玩啊。
无穷尽的人力,只要不灭,人力就无限补充,至少从你的敌人来说。话说美妖的AI总是怪怪的,上陆后明明海外有五十多师就是不回来,校长从墨西哥推过去直到加拿大还是没见过多少师敌军。
咱为了保险起见总是在1938年初把老朱老科崔可夫等人远征军派给蒙古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当前位置: >
浅析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的的争论
所属频道:
浅析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的的争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个性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人而已。对其的评价也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的战神,其高超的军事素质和出色战术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其战略错误称之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又鉴于隆美尔曾经是希特勒的爱将,是纳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称为&二战纵火犯&。在铁血有很多战友对其顶礼膜拜,也有很多人对其不屑一顾。这其实不奇怪,因为隆美尔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于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Culm(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从 1901年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部队。古德里安关于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及闪电战的战术思想在德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此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他有德国装甲兵之父及闪击英雄之称。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皆为一代名将。坦克虽然已经出现很久,但30年代之初,能够敏锐意识到装甲力量(而非仅仅指坦克)的价值.并且能在赤手空拳情况下在德意志训练出一支最有战斗力的装甲部队,从理论到实际,其眼光.手段也非一般将材所限。古氏以钉上木板的汽车开创了机械化战争的时代,虽曾有富勒等人鼓噪于前,但论其行,实为装甲战争的开山鼻祖。之后统御装甲军奔袭法国.率领坦克集团军群纵横于俄罗斯,42年之前的战功也颇为显赫。   霍梅尼坐在飞机地板上回国
  在20世纪70年代,风华正茂的萨泽加拉是伊朗沙里夫  技术
大学的本科生,并被保送到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继续深造,但他没去。这个深受西方文明熏陶的青年对亲西方的伊朗国王巴列维恨之入骨,萨泽加拉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袖,并一度参加信奉无政府主义的&人民圣战者&组织,进行暗杀国王亲信和秘密警察&萨瓦克&的斗争,后因缺乏群众基础,斗争受挫。
  到1978年,萨泽加拉不得不流亡法国巴黎,并在那里遇到巴列维国王的死敌----什叶派的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萨泽加拉意识到,要在宗教气氛浓厚的伊朗进行推翻国王的革命,不联合什叶派是不可能成功的。
  于是,萨泽加拉断然离开缺乏斗争方向的&人民圣战者&组织,成为霍梅尼的核心智囊。日,巴列维国王对全国实行军管,萨泽加拉意识到国王的末日即将到来,适时地推动霍梅尼发布宗教号令&任何与军政府合作的人都将被视为伊斯兰教的叛徒&,进一步孤立国王集团。   在日,霍梅尼与萨泽加拉等人在巴黎成立伊斯兰革命委员会,遥控指挥国内的斗争。也许伊朗的君主制真到了寿终正寝的一天,伊斯兰革命委员会成立仅仅3天后,巴列维匆匆放弃王位,带着家人出逃埃及。伊朗国内顿时群龙无首。
  到日,霍梅尼带着萨泽加拉一行乘坐法国航空公司的班机飞抵德黑兰。据萨泽加拉回忆,为了持续穆斯林清贫艰苦的生活方式,霍梅尼将专机的头等舱座位卖给随行的记者,而自我则坐在飞机地板上。他们在德黑兰受到万人空巷的热烈欢迎,萨泽加拉自我都没想到,伊斯兰革命会这么快就成功。
  隆氏虽然以步兵起家,以希特勒的侍卫长而发迹,第一次率领装甲部队前(魔鬼之师----国防军第7装甲师),对装甲部队指挥要领的掌握,来源于阅兵势上嗡声嗡气施密特将军的对其问题的回答&通常在你的面前有两个方案,一个比较冒险.另一个不太冒险,选取冒险的那个&。之后能以非洲军(21和15装甲师)及来自意大利的乌合之众,却能将整个大英帝国(包括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等)搞得狼狈不堪,也足见其为装甲战争的另类天才(呵呵,如我们常说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关于东线的战略转折,一说是斯大林格勒.一说是库尔斯克,争论颇多。但无疑,1943年是德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撤退的一年,而之后的1944年,尽管由英美的战略轰炸,德国的武器生产迎来了产量最高的一个年头(通常说法是年产装甲车辆19000辆)。因此,偶从战略的角度,想在那里探讨一下,1943年以后的时候(包括1944年军火生产高峰)包括武器生产,德国的武装力量,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而那里,最恰当的是欧文.斯通在起大名鼎鼎的隆美尔一书中的说法:古德里安要的是更多的坦克(当然,偶以为他指的还包括自行火炮),而隆美尔则是要更多的反坦克炮........那里,有兴趣的大家都来争一争吧。
  问题的提出:德国陆军1943年以后,在东线应对的是越来越多的斯拉夫人的坦克和人海,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防御。当时红军的进攻,相对于战争初期德国人的&大纵深&突击,实际上仍多是一种浅近纵深间歇式突击(红军的家底也不厚,并且运输潜力等也制约)。多数情况下,德军在红军的每次&打击&后,都有时间建立一条防线来应付下一次&打击&。东线陆军多是采取(或者期望采取)首先在前沿防线逐步后撤.坚守突破口两翼.装甲部队反击的模式。应对越来越庞大的红色海洋,古德里安认为陆军武器生产的核心是更多的坦克,而隆美尔对此的评价则是,防御需要更多的反坦克炮,并且威力更强.数量更多的反坦克炮
  从战略运用上看,在防御作战中,尤其是东线1943以后,坦克的核心价值是有掩护的反坦克火力,其次是快速机动潜力(用快速机动来抵消数量的缺陷)。而反坦克炮同样能够发挥有价值的反坦克火力,如果具备足够数量的反坦克炮并且预先部署,自然能够大大提高各个地域的火力密度(不需要很多机动),并且透过隐蔽.构筑工事提高防御潜力。
  从战术角度上看,我们先看看红军的坦克手们更害怕什么,按德米特里.菲得罗维奇.罗萨的回忆(其它人的回忆中也有类似说法),坦克最危险的敌人是反坦克炮:&直到第一发炮弹开始射击的时候它们(敌坦克和反坦克炮)都是一样危险的。可是通常来说,反坦克炮是最危险的&&.&。敌人最害怕的就是我们最应该做的----那里苏联红军首先为隆氏头了一票。
  事实上,从防御的角度上看,反坦克炮低矮的造型,正是为伪装和加装掩护工事最大的方便(当然,高大威猛的FLAK36之流不算,到是两轮的更确切一点)。而坦克,在防御作战中隐蔽很成问题(因为少,德军也很少象红军一样把坦克当固定碉堡用)----这是红军的说法。按冯.梅林津的看法,在44年初,前线最需要的也是由反坦克炮组成的预备队,甚至反坦克炮师(此人在隆美尔手下征战两年,又来到东线一路干到集团军群参谋长),可是德军只是在日托米尔组成了一个&炮兵师&,由于既不能抗击红军的装甲长矛又不能快速机动,所以&除了堵塞带路和丢掉大炮外没什么用&。只有东线经历的军官因为对隆氏战术未有接触,自然是畈依古氏观点(事实上也多是采用这种战法----坚守两翼),因此需要更多的坦克。而按隆氏的战术,首先前沿部队应该有足够密度的反坦克火力去阻滞.杀伤敌人的装甲力量,而后应在后方快速部署反坦克炮兵,稳定战局,最后阶段才去投入坦克部队,(隆氏并不是不要坦克,而是希望军工生产中适当控制装甲车辆生产,很多增产反坦克炮)。
  进一步考察生产潜力,要想提高坦克的产量,对于德国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或者说需要在其它武器生产中上牺牲很大代价才能实现的。按照某些说法,且不比消耗多少,老虎的生产工时为25万工时,而斯大林式似乎只要5万工时,要想在装甲力量比较中把差距缩的更小,似乎是很困难的。生产一门FLAK那?偶没有具体差到其生产工时,但按现代坦克生产成本的比例,在思考德国坦克在行走部分的复杂性,估计88炮最多需要2.5万工时。在纯防御作战中,纵然坦克机动性带来了火力运用的灵活性,可是否在反坦克作战中,1辆老虎能抵的过10门反坦克炮么?比起魏特曼或者卡欧纳斯,曾经也有一门反坦克炮一次战斗摧毁20~30辆苏军坦克的战例(似乎梅林津的回忆录中有一门炮半个小时摧毁20辆苏联坦克的记载)。
  在老虎和反坦克炮进入部队以后,除了杀伤敌人,带来的还有物资.零配件消耗以及维修.保养工作对人员的占用等。别的不用更多思考,尽管反坦克炮的机动也需一般也要车辆牵引(当然牲口拉75MM炮也不希奇),可是从燃油消耗的角度,使用反坦克炮无疑将大大减少德军本不宽裕的燃油贮备----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其他装甲部队的战斗效能,因为1944年后,燃油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德军装甲部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两者的使用来看,一辆成功的坦克车组如果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至少需要训练有素的车长.炮手和驾驶员3人;而一门反坦克炮,2~3人也能将就,只要有一名精良的瞄准者,它就是可怕的(当然,装填的体力劳动者偶可没思考),这对有经验士兵很多消耗的德军来说,应该训练出部对的战斗力,也容易的多。
更多请搜索:如何评价朱可夫?
题主十分崇拜朱可夫,苦于个人能力有限,各位知友能否从他的为人、头脑、战争表现、贡献等方面评价他?
二战mvp.初期单劣势路,展现了高超的对线技巧,识破小源松道太郎意图后反杀拿下第一滴血.据说朱可夫同志在赛后对献上一血的日本玩家的点评是战术死板,打法单调.此后古德里安,博克,伦德施泰特等人开始疯狂gank,德国人头大比分领先.很快朱可夫意识到下路基辅二塔不能团战,后证明完全正确.德军三路势如破竹,开始推高地.朱可夫同志坐镇中路莫斯科高地,在等级,装备都劣势的情况下,气定神闲,指挥若定,完美切入战场,团灭急于求成的德军一次.坐镇下路斯大林格勒高地,在远程兵营被拆,进程兵营只有10%血的情况下,史诗般的操作,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团灭德军,经济经验全面反超.库尔斯克团战,在德军伺机反扑的情况下,看准时机,果断起手(反准备),险胜德军第一carry曼施坦因,德军后期再无装备优势.配合罗科索夫斯基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连破德军中路,彻底团灭中央集团军.巴格拉季昂行动被苏联方面描述为战争艺术上的胜利—因为各方面军在行动上的完美配合及在进攻目标上如何玩弄敌军,虽然有大量部队参与,但苏联方面军指挥官们却避开了对手的侦察,完全混淆了主要进攻的方向,直到德军发现时已为时已晚.最后也还是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强拆了德军遗迹.美帝在欧洲战场上的角色也就是在苏军拆中路高地的时候偷塔破了德军上路,剩下的作用也就是给苏军打打辅助(美国的梅肯(租借法案)出的确实快,放的也还算及时),英美的全屏aoe技能(战略轰炸)看着好看,但是看看德军的军事工业生产指标,就会发现,没起什么实质性作用.德军空军的70%也是被苏联空军消灭.当然了,美帝在太平洋上的贡献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太平洋战场跟欧洲战场相比,确实是次要的多了.所以说,朱可夫同志当选二战mvp,是众望所归.MVP MVP MVP
总之,朱可夫还是相当有才华有魄力的一个将领,在关键时刻完成了关键任务,而且这些任务有很大的政治意义,所以地位极高,威望高。朱可夫作为骑兵出身,在1930年代,非常有远见,主张机械化部队,尤其是坦克部队的建设。而且由于当时苏联和纳粹德国的微妙关系,他有机会接触到德国当时机械化战争倡导者们的著作,应该是苏联当时思想比较先进的将领。而且朱可夫居然没有受到苏联大清洗运动的影响,反而升职至机械化军军长。而当时同批次的军队优秀人才基本都被杀光了,比如罗科索夫斯基,当朱可夫是团长的时候,他就是师长了,但是遭到清洗,要不是老首长铁木辛哥罩,把枪毙他的手枪里装上空包弹,他都活不到卫国战争。在同批次人才流失的情况下,朱可夫能力凸显。而且不长眼的鬼子非得在诺门罕和苏联挑挑衅,虽然苏联官兵当时受到清洗,但是苏联的国防工业还是非常出色的(和德国又有联系了……)加上朱可夫调任后的一系列迷惑行动,以航空兵掩护,炮兵准备,机械化集群进攻,完完整整的歼灭了“不可战胜的皇军”一个整编师团。朱可夫是决解了苏联的后顾之忧,可以全部集中力量在欧洲,而且仗打得达到了政治目的(虽然苏军损失有争议,甚至据说用了人海战术,日军才不支)所以得到了斯大林赏识,这很重要。卫国战争开始时候,他已经是大将了。卫国战争时,据传他想命令一线苏军严阵以待,但斯大林害怕希特勒找到借口发动战争而未采纳。卫国战争初期,他在一些战略问题上表现不错,而且在列宁格勒阻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他主张放弃基辅,而且是顶着斯大林的意思。事实证明朱可夫正确,基辅战役苏军损失65万人。朱可夫在莫斯科发现德军的两翼包抄,中路虚置的特点,在西伯利亚师的帮助下,挡住了德军对于莫斯科的进攻,这就确立了他救火队长的身份,深得斯大林信任。这就决定了他有很多的机会。至于后来的战斗,已经是国力的对抗了。苏联的国力当时已经可以和德国打消耗了。朱可夫攻克柏林时确实使用了人海战术。攻打高地时候损失很大。攻克柏林的时候还是斯大林对掉了他和罗科索夫斯基,他有了这个机会。战后他先是作为胜利象征,检阅苏军。后来斯大林觉得他光环太大,调任敖德萨。斯大林死前召唤他回莫斯科,但是没有见面就死了。在之后他成为国防部长,支持赫鲁晓夫,逮捕贝利亚。在之后,就是被赫鲁晓夫担心会威胁自己地位,再次冷落。从这样一个历程来看呢,朱可夫的成功和地位,不仅仅是有他敏锐是洞察力和先进的战略眼光的原因,机会也是一大因素。另外一点就是苏联的军队体系,苏军可以承受巨大损失,政治体系比较严苛,保证了 达成战术战略目的,可以不计牺牲。朱可夫的个性比较专断,职业,但是和周围参谋的关系不太好,因为他能力比较强,常常会质疑周围参谋。朱可夫作为指挥大方面军作战的能力还是很得到认可的。和其他将领的比较基本,谁强谁弱,基本不可信。因为朱可夫是大方面军几百万人,很多和他比较的 都是师级军级的。
好吧,说点不好听的。上面一大堆人说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能够顶住是他的功劳。苏德战争爆发初期战线一溃千里,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没有责任反而有功?
朱可夫的功绩在俄罗斯民族历史上是无法替代的,高于库图佐夫、涅夫斯基等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仅仅说说1941年的朱可夫吧。1941年6月。朱可夫战争爆发时担任总参谋长,后派往西南战区力主反击,协助阻止了6-7月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的推进。但朱可夫尚不是方面军指挥员。1941年7月底,由于与斯大林对于放弃基辅问题产生分歧,朱可夫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8月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朱可夫指挥他自己力主的叶利尼亚反击,拔出了德军的突出部,逼使德军第一次战略后退,后退的德军部队包括了“大德意志”团这样的精英部队。在战争刚开始的阶段,这是弥足珍贵的战绩。朱可夫在此次攻势中显示了他强硬的战术风格—不停歇的突击和凶猛的炮火,略显单调的战术但非常奏效。在两年前的诺门坎,他就是用凶狠的不间断的炮火摧垮了日本人的防线。他麾下的预备队方面军经历此战,也诞生了卫国战争第一批近卫单位。1941年9月接替笃信“意志力万能”的伏罗希罗夫元帅,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面对人心惶惶的混乱局势,朱可夫上任便实行了严厉的惩戒措施,并充分利用炮火优势阻止了德国人冬季前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但未能突破德国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列宁格勒地区的苏军是战争伊始唯一未遭集团军级全歼的战略方向。苏联人已经失去了基辅,若再丢失重要的经济和军工基地列宁格勒,北方战线炮弹冲锋枪等重要物资均难以接济,卫国战争的前景将难以预料。日,“台风行动”开始,德国人第一阶段取得了重大战果,由于在装备人员尤其是装甲部队和空中力量都占有绝对优势,以及方面军指挥员未能及时封堵突破口调整拉直战线,德军快速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合围歼灭了数十万苏军。苏军预备队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损失巨大,南面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打得稍好,但也损失了十万多人。莫斯科门户洞开。日朱可夫临危受命,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他没有任何迟疑,当机立断,迅速的判断出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并将为数尚不多的预备队迅速派往两翼的缺口,次要地段的防御被大胆的削弱。苏联的首都仍然岌岌可危。德国人没有给苏联人太多时间,10月14日即发起了旨在一举占领莫斯科的钳形攻势。要知道朱可夫此时手里直接保卫莫斯科的只有9万零散的部队,西方面军的主力已经被科涅夫报销在了维亚济马的德军大锅里,奄奄一息无力突围。南面的形式稍好一些,但那里苏军糟糕的指挥也只能勉强延迟德国人的步伐。仅仅在十天前,在维亚济马的苏联人还很呆板,被突破后不会且战且退,只会零星的侧击拥有火力优势的德军,而侧翼暴露的友邻也不会主动后退策应,通信联络更是一塌糊涂,导致小部队被合围会迅速分散瓦解而不是有组织的退到后方继续牵制德军突击。电影《布列斯特要塞》中那个政委说过:没有指挥员的地方,就会产生恐慌。失去联络的部队士气会迅速下降,即便弹药充足但瓦解的风险也远远高于联络畅通的情况。在闪电战的战法中,核心要素是战役突破口的迅速形成,一旦形成,德国人的坦克会长驱直入狂飙突进,被围部队的后退速度如果太慢,就会很快被合围。弹药打光和通信失去的糟糕情况,会让部队早早失去战斗力。所以防御方的防守要素,是不惜一切代价堵上突破口,防守突破口的部队即便侧翼被突破也要保持冷静,这就要求指挥员有较大的灵活性,充分运用炮火打击敌人,且要保持联络(这是重点)不使战线破裂。苏联人之前防御钳形攻势已经做的足够糟糕(也可以证明德军战斗力的强悍),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本钱白白送给德国人了。朱可夫的条件比科涅夫糟糕的多,而他没有60万人马经受再一次合围,16集团军司令员领受任务时,手里当时只有一个师,却要去防御100公里正面!朱可夫的优势是离莫斯科很近,生力军和补给可以源源不断的直接送抵,而德国人已经离补给基地越来越远。而为攻占莫斯科德国人已经打了半个多月,兵力配置情况对苏联人已经不是秘密。德国人的进攻现在来看有些胃口过大,时间是苏联人的朋友。70多年后历史会看上去很轻松。可是当时世界所有国家都觉得苏联人要完蛋了。。。。
光论回忆录。回忆与思考可能是二战诸将里回忆录私货最少的最好看的。可能战后胜利者的身份和几经起伏的生活背景让他能真正地回忆与思考。而不是某战败国回忆录普遍的把责任推给死人。某方回忆录里对己方功绩的吹嘘。和本国回忆录里充满的假大空。瞎说实话,匿了。
楼上吹得太过了。41年那个情况下能顶住,与其说是朱可夫功劳盖世,不如说是德国自己的问题——尤其是灾难性的后勤状况。列宁格勒那个地方压根不适合坦克运动,至于后期的功绩,尤其是巴格达季昂行动应该算在总参谋部和罗司机头上——总参谋部漂亮的计划制定和组织协调,罗司机则在正面不利的情况下反客为主,打出了漂亮的荒原迂回。------------------------------------------------------------------------------------------------------------------------至于“私货”问题,蛤蛤蛤蛤蛤,你知道火星行动吗?
20世纪最优秀的将领。 提起朱可夫, 我脑海中是诺门罕,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战役,攻克柏林——这样一组人类战争史上最辉煌的战役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战役,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些战役,任何人只要指挥过一场,必然名留青史。然而这全部出自朱可夫之手。他的军事才华,自不用说,能上能下,最高统帅部副统帅,方面军的司令,整一个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从未见过其他参战国有如此人物,他能制定国家的总体军事战略,能制定战役方案,能关注战术,会注意装备技术细节。(在美国这些工作是分开的…马歇尔在战略上运筹帷幄,艾森豪威尔的调度,巴顿的冲锋陷阵…虽然单科成绩朱可夫可能都不及以上诸公,但我们比的是平均分)人格魅力。他不像蒙哥马利好大喜功,不想麦克阿瑟虚荣自负。他自信、果决,勇于任事,敢于负责,为胜利即或屡屡犯上抗争也在所不惜!他是位纯粹的军人,在政治上很天真,导致了他人生最后时光的悲凉,但谁能说这是缺点呢?不知不觉就已经拿他和许多名将相比了,嗯,就是这样,朱可夫,是20世纪最优秀的将领,是名将中的名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具体的东西其实前面各位的回答已经很完备了,我却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崇敬。二战已经结束70年了,提起朱可夫,多少人脑海中依然是他骑白马在红场阅兵时的英姿!
挺誠實,回憶錄裡面不否認米援的重要性。有眼光,支持玉米狂魔批倒批臭老莫。間接幫助東馬教會有了原子彈。有擔當,除非慈父派飛機,否則我就槓上了。運氣好,跟托派關係不大,還順帶救了不少疑似托派分子。
“朱可夫没有敌人5倍的兵力就不开战。”
据说打仗的功夫还不赖,但是政治品质嘛,魏延的骨头,朱可夫的党性,冯玉祥的作风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德里安评价隆美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