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超频3硅脂导热膏打游戏,麻烦推荐一款硅脂。用的时间长一点的

查看: 6272|回复: 36
是不是所有的硅脂,都差不多,优劣不是很明显?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9481 nb
联谊分0 分
打算在京东上买个硅脂,明天把电脑拆了,清理一下。
在清理之前,先科普一下,补补脑。
京东上的硅脂,也有好几种,是不是都差不多,只是个导热的。
T420拆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我只拆过机器换过键盘,但我还是想试一下。
另外,对于某些标得很高导热系数的产品,我始终持怀疑态度&
所有的导热硅脂,包括含银不含银,都有导热系数,按导热系数选择就好了。
贵的不一定好。比如淘宝上卖的60g导热硅脂,2-3元一支,未必比某些品牌差&
技术分1.5 分
资产值1900 nb
联谊分0 分
硅脂的区别还是不小的。不说液态金属和含银的了,就是纯硅的,导热率差10倍也是有的。含银的硅脂就更不用说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9481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2 冰冻的山泉 的帖子
谢谢版主啦,看来我想的太简单了。拆一回不容易,我还是先吧硅脂选好了吧。
初级会员,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技术分1.6 分
资产值6121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3 egawa 的帖子
是有差别,不过个人感觉,你涂硅脂的方法,可能比你用什么硅脂还要重要.如果你涂很厚的,那和人家1元一支涂得正好厚度的差不多.
不过话说回来,硅脂也不贵,TB上10元左右的,就可以了.一支可以涂几十个U了.
[ Edited by&&jbcdidgosir on
技术分1.5 分
资产值1900 nb
联谊分0 分
Posted by egawa on
谢谢版主啦,看来我想的太简单了。拆一回不容易,我还是先吧硅脂选好了吧。
嗯。我的建议尽量不要用液态金属之类的。北极银之类的可以用,但是小心一点儿。这东西涂抹过量流到主板上可能会造成短路。我自己用的都是纯硅的硅脂,不含金属。
楼上说的涂抹方法很重要,简单说就是要薄而且均匀,涂抹太厚了反而起反作用,而且流到主板上就麻烦了。
拆机器你下载T420的HMM看看,照着做即可。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9481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4 jbcdidgosir 的帖子
谢谢,这个还真不好把握。涂抹厚度怎么样才合适?是不是散热管压平后溢不出。就算合适。
黄金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技术分20.2 分
资产值592 nb
联谊分0 分
硅脂垫适合新手。
入门会员, 积分 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0.7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2418 nb
联谊分0 分
基本上好用的都不好涂
液态金属容易跑偏 还要在周围再涂一圈硅脂&&不够麻烦的 这个不要尝试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技术分1.1 分
资产值4833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6 egawa 的帖子
笔记本用基本差别不大,涂抹硅脂可以撕一点保鲜膜,套在中指上,然后均匀抹平
入门会员, 积分 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0.7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017 nb
联谊分0 分
其实只要是纯度比较好的硅脂,涂上去都是差不多的。
初级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技术分0.5 分
资产值9382 nb
联谊分0 分
如果是牌子货,相差真不大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9481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7 misterben 的帖子
我已经在京东上买了,明天就到了。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黄金导热硅脂
不知道好不好用,在淘宝上买,还有邮费,还得等好几天,也不合适了。先试试吧。
初级会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21297 nb
联谊分0 分
等着LZ汇报结果,好的话,我也搞一个!
高级会员, 积分 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技术分1.4 分
资产值96937 nb
联谊分0 分
显然不一样啊。
入门会员, 积分 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0.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612 nb
联谊分0 分
一点点硅脂就好,关键是涂匀压实
初级会员,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技术分1.6 分
资产值6121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6 egawa 的帖子
我一般是这样的,先点一点点,然后摊平,我是用回形针拉平后刮的,很薄很薄的涂一层,只要看不到CPU的光面即可.然后散热器擦干净后装上去,拧好,然后重新拆下,看看硅脂的污痕是否是一个完整的方块,如果不完整,就个别地方补一点,重新装上即可.
有了第一次经验,以后再上硅脂就不用两次了.你大概知道要上多少,哪里需要多上点.
上硅脂最好是恰到好处,少了,没用,多了,效果差.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9481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16 jbcdidgosir 的帖子
谢谢,非常感谢,说的够详细了。我明天试试。^^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技术分0.5 分
资产值13500 nb
联谊分0 分
回复 #12 egawa 的帖子
实际上,我感觉,区别最多也就是3摄氏度之内
我使用过&&信越7783& &和 京东的酷冷至尊,就是你买的那个。
没有感觉明显的不同。当然你说价格100元的那种....我是直接不考虑的,太骚包了...
所以总结:一年换一次,才是王道,其他差距不大的
入门会员, 积分 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0.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1036 nb
联谊分0 分
一定要薄而均匀,上个月就是拆开清灰,装回几次都开机一会就关机,后来发现是cpu硅脂涂不平整还厚,弄平弄薄,开机就正常了。
入门会员, 积分 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0.2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7768 nb
联谊分0 分
直接买最贵的就是了,反正量不大的话也没多少钱
入门会员, 积分 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0.8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1654 nb
联谊分0 分
楼上总结的很好。有差别,正确安装也很重要
技术分3.6 分
资产值24941 nb
联谊分0 分
有差别,可以差10度左右,不过一般笔记本用,我觉得普通硅脂就可以了
入门会员, 积分 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0.7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2327 nb
联谊分0 分
不认为是这样,所有的导热材料都有导热系数,按导热系数选择就好。
这东西对散热的影响不大,最重要的还是风扇的散热量。
入门会员, 积分 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0.6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919 nb
联谊分0 分
N年前看微型计算机上介绍硅脂+铅笔芯碾成粉末后混合以后进行涂抹,不知道有没人试过
入门会员, 积分 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0.3 积分
技术分0.2 分
资产值4112 nb
联谊分0 分
笔记本的话 固态相变就可以
初级会员,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技术分0.6 分
资产值5573 nb
联谊分0 分
关于硅脂,我个人用的北极银,身边的朋友我都推荐北极银,硅脂这东西好的差的还是有不同的,含银硅脂导热更好点,含银不代表导电,含银硅脂也是绝缘体,液态金属绝对不推荐,用了危险大,而且液态金属熔点不一,熔点低的比较贵,淘宝上的都是60-70度的,所以液态金属只是适合经常满载及超频用。
我这之前搜过一个测试硅脂性能的,你参考下吧,我是用北极银了,mx4也不错
all2b.jpg (249.31 KB, 下载次数: 1)
17:16 上传
all3.png (27.89 KB, 下载次数: 1)
17:16 上传
paste01.png (15.4 KB, 下载次数: 1)
17:16 上传
paste02.png (14.96 KB, 下载次数: 1)
17:16 上传
[ Edited by&&sofia443 on
入门会员, 积分 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0.8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938 nb
联谊分0 分
区别很大。
差硅脂最坏的地方是寿命短,很容易干,干燥之后就完全没有办法用了。。。
入门会员, 积分 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0.3 积分
技术分0.2 分
资产值4112 nb
联谊分0 分
固定相变和硅胶能差10度
入门会员, 积分 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0.6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879 nb
联谊分0 分
主要是涂抹的技术!
所以我换液金了
初级会员,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技术分0.9 分
资产值3452 nb
联谊分0 分
签名机。即使冬天用2块白色的随便刷刷网页就80+,换用信越7783之后,现在夏天满载98,供参考。
月全勤勋章
金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注册10年以上会员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注册8年以上会员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msenz Inc &零点几度的角逐!五款高性价比硅脂PK
日 04:30&&&出处:&& 作者:李鹏&& 编辑:李鹏
   市场上绝大多数中端以下的散热器产品以及盒装附带的散热器上都会预先涂抹好硅脂,因此很多DIY用户对这个小东西并不是很重视,毕竟唯一要注意到的就是安装的时候别蹭到衣服上就行了,又有多少人会关注它的能力呢!但是对于那些发烧玩家来说,尤其是那些为了超频而超频的人来说,DIY的乐趣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应用,拼命享受追求极限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乐趣,甚至零点一度的差别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这时,硅脂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五款单品硅脂全面PK
   通常散热器是影响散热的核心部分,但是在无硅脂的情况下温度往往会升高10摄氏度以上(具体看情况),但是硅脂之间的区别就小多了,最高级别的硅脂与普通硅脂之间也没差很多,因此普通用户不用太在意。
五款待测硅脂
   对于高端玩家来说这几度的区别至关重要,需要非常谨慎。经常关注这一领域的朋友一定看过不少相关的评测了,硅脂的数量多的时候能达到数十款,今天小编拿来对比测试的硅脂不多只有五款,但都是能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单品而且销量和口碑都还不错,价格虽然有一些比较高但对于高端用户来说也消费得起。
硅脂的各种作用与介绍
   首先说说硅脂,我们常见的硅脂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润滑硅脂另一种就是导热硅脂。
   润滑硅脂:通常是用有出色润滑性能和绝缘性能的填充物与有机硅混合而成的半透明膏状物,在常温情况下成膏状,而在200 ℃甚至以上的高温下对机械或者电子的传动部分有良好润滑作用,它的特点是无毒无味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而且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因为在常温下成膏状所以也经常用在水罐阀门的接合出。
结合部分润滑经常用到润滑硅脂
   导热硅脂:是以特种硅油做基础油,新型金属氧化物做填料,配以多种功能添加剂以增强传导性能并经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物。这种硅脂就是DIY玩家们最常接触到的那种,其作用是填充发热源(PC领域多为处理芯片)与散热片之间的空隙,这种材料又称之为热界面材料。它同样具有出色的电绝缘性和稳定性而且无毒害对金属无腐蚀作用,也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不同的是它的热传导性能要好得多。
   导热硅脂是DIY玩家们经常接触到的通常有很多种叫法比如导热膏、散热硅脂、硅胶等等,还是导热膏和导热硅脂的叫法比较正统,因为它本身不能提供散热的功效只不过是发热和散热部分之间的传导体。硅胶的叫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常见的导热剂即使有很大粘性也是硅脂并不是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通常在工业上作为干燥剂使用。
PC散热领域使用的硅脂
   IT行业中尤其是PC这部分最常用的就是把硅脂作为处理器与散热片之间的热导体,我们知道金属铝铜最常被用作散热片材料因为具有出色的热导和热吸收能力,而核心处理器,拿现在的主流CPU来说吧,芯片的外面有一个金属铝壳外核和芯片之间的部分用高导热能力的石墨填充。两者都用高传导能力的材料,但是两者的金属连接面不可能做到完美接合,也就是说散热器与CPU连接部分有大面积空隙,这些空隙中是导热能力很差的空气。因此主流说法是如果这部分结合处理不好那么散热片原有的散热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导热硅脂作为填充剂。
   硅脂作为一种常温下膏状形态高温下液体的材料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很适合做这种填充剂,实际上PC用的导热剂不仅硅脂一种,还有石墨片、金属贴片等等,只不过最实用、性价比最高的还是硅脂。
金属导热片
   DIY用户通常用到的硅脂剂量非常小,即使是装机商也用不到多少,因此市场上能见到的桶装等大包装非常少大多数小袋、牙膏袋、针筒或小瓶装的。
常见硅脂包装
   即使是PC导热用的硅脂也有很多种形态,我们见到最多的恐怕还是这种膏状的,还有另外两种也会用到只不过相对少一些。
   固态硅脂垫:这种硅脂的主要作用也是导热,只不过相比一般的硅脂呈固态,即使遇到较高温度依然能保持形态,优点是形态不易损坏、方便裁剪,通常厚度在1mm到5mm之间不等。他经常被用在发热量相对较小的芯片部件一般笔记本内部散热部分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由于本身的特性不推荐在PC散热部分使用这种硅脂,即使是笔记本也只有一部分因为特殊需求才会用到。
笔记本常用的硅脂垫
   粘性硅脂:硅脂中还有一种是具有很高粘性的,即使在高温下依然能保证一定形态并有很强的粘合力,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它经常被人们叫成“硅胶”,前面也说过了它还是硅脂的一种与真正的硅胶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产品大多用在没有扣具固定的地方,比如显存颗粒等等。
粘性硅脂   硅脂的导热能力虽然不错但是与金属相比还是差很多,大概是金属材料的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把散热片和发热源尽量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上述的粘性硅脂和硅脂垫都太合适用在一般CPU散热上。
CPU与散热器最常用到
   CPU最常用的膏状硅脂因为制造方式和添加剂的不同性能上有一些区别,不过也不是很大,常见的硅脂都是白色的,现在市场灰色和银灰色的也很多,主要是因为里面加入了一些金属添加剂造成的,这么做是为了增加硅脂的导热系数并降低热阻系数,甚至一些高端硅脂以金属银作为添加剂。也许有人会担心加入金属添加剂会增强它的导电能力,实际上在12V以内的电压下依然是相对的绝缘体,所以不用担心。
颜色不同作用一样
   即使硅脂的特性基本相同,表现出来的形态也略有差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硅脂有白色、银灰色、灰色等甚至有一些还是金色的,实际上只是添加剂的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通常中低端散热器会预先涂抹
中端及以上大多需要自己涂抹
   普通DIY用户往往都会选择盒装CPU,即使使用散装CPU也会选择比较廉价的中低端散热器,这写散热器往往在出厂的时候涂抹好了硅脂而且非常均匀量也比较合适。一些中端以上散热器则会附带一些单装硅脂,需要消费者自己涂抹,这样虽然不是很方便但是对于比较了解散热器的DIY用户来说好处是可以自由掌握硅脂的剂量与涂抹方式。
产品介绍 九州风神Z9
   虽然硅脂的保存以及使用寿命很长,对于严要求的发烧玩家来说还是属于“消耗品”,因为发烧玩家的散热器不会总用一个,即使能用很长时间也会定期更换硅脂以保证散热性能的稳定,为了满足这些用户很多散热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单品硅脂。
   产品特点:九州风神(DEEPCOOL)今年推出的主打硅脂产品,性能不错价格在高端硅脂中也算比较便宜的。产品性能不错由于产品本身粘度不是很高加上含油量也不是很高所以对于DIY新手来说不易涂抹,但正是这种特性保证了它的高使用寿命以及性能。
Z9产品包装
单支注入式
   九州风神(DEEPCOOL)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多年专注PC散热领域的品牌,近些年他们开始进军国外市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硅脂方面一直不是很重视虽然之前也推出过一些硅脂,但名声算不上响亮。此次推出的Z9虽然上市时间不长,声誉还是不错的。
产品介绍 GELID GC-2
   产品特点:GELID GC-2是本次参加测试中剂量最大的单品,如果换算成每克的价格也比较实惠,由于剂量较大所以适合那些经常使用硅脂的朋友。另外产品的很容易涂抹,因为硅脂本身不含金属添加微粒所有完全绝缘不用担心导电问题。
单支注入式
   来自瑞士的品牌GELID是一家专注于PC导热领域的品牌,因此实力不容小视,这款GC-2刚上市的时候甚至打出了性能超越同级别大受欢迎的-2的口号,不过硅脂的测试环境很复杂没有绝对的数据,但大多数媒体测试的结构都与其不相上下。
产品介绍 GELID GC-EXTREME
   产品特点:GELID GC-EXTREME是他们推出的一款旗舰级产品,超越了以往所有硅脂成为至尊般的存在,在硅脂导热性能、易涂抹、寿命等方面做了大幅改进,被国外媒体誉为专为极限玩家设计的产品。
单支注入式
   这只硅脂是本次评测所有产品单价最贵的了,单价达到98元人民币。虽然好评如潮但测试才是检验它能力的唯一手段,只有用过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好。
产品介绍&GlacialTech IceTherm
   产品特点:GlacialTech的单品硅脂IceTherm,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只有不到10元的售价,当然它的单支剂量也很小只有1.5克,大概只够两道三次使用的。这因为这样特别适合不经常更换又想试试好硅脂的消费者,所以非常受欢迎。
单支注入式
   提起GlacialTech(极冻酷棱)这个散热品牌大多数DIY玩家都知道,他们的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质量都很不错,这只IceTherm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和特殊的小剂量包装成为市场上关注度很高的产品,可以说是它的成功不仅是产品本身的成功也是营销方案的成功。
产品介绍&AC MX-2
   产品特点:ARCTIC-COOLING的MX-2是市场上口碑最好的硅脂之一,好到几乎所有高端产品都拿来与它对比,显然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它的综合性能很高,每支4g的包装不多不少正好,同时导热性能不错,因为没有使用金属微粒做填充物它的绝缘性奇佳,拥有高达2850的粘度,非常易于涂抹。
单支注入式
   AC这个品牌从来都不缺少经典产品,这款MX-2在行业内的名号最大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顶峰的位置。这款产品已经上市很久了,测试过它的媒体也不在少数,之所以拿它来测试很大程度上是起到标杆作用。
五款产品参数对比与点评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平方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C代替)。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55W/(mK)的绝热材料称为高效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大于等于500W/(mK)的导热材料可称为高效导热材料。硅脂的导热系数一般是40-60之间。
   热阻系数:表示物体对热传导的阻碍,单位℃-in?W,即物体持续传热功率为1W时,导热路径两端的温差。对于硅脂来说热阻是越低越好,一般都会小于0.1℃-in?W。
   工作温度范围:是指硅脂能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一般都在-4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不过我们现在的PC应用环境很难超过这一限制所有不用太在意。
   另外还有粘度和电容率(介电常数)等参数因为一般硅脂很少有标注就不细说了。
   硅脂在PC领域中算是一个冷门的行业,相对于板卡、电源等等这样的用电部分来说不被重视,因此相关的规定也比较少。上面提到的几个硅脂重要参数并没有明文规定需要标注在产品包装上,不像电源必须要写在铭牌上。因此一些厂商包括全球知名的大品牌也不太注意这些东西。
   上面的参数规格表列出了这五款硅脂上标准的参数,可以看出九州风神(DEEPCOOL)写的最清楚几乎把所有参数标了个遍,GT的也硅脂也写了几项重要的,而那几个名气最大的反而没写。小编认为虽然标注这些参数可能很多用户并不能看懂,但对于那些有需求的玩家来说不写任何东西还是很不方便的,就拿粘度来说吧,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款硅脂是不是很好涂抹。硅脂净重可以让用户大概知道单支的剂量是多少,方便选择。
测试平台与环境介绍(一)
   通常测试硅脂大多会选用平台,因为平台的处理器金属外壳面积大受硅脂影响相对大一些,在加上AMD处理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不太灵敏,能更加直观。但是正因如此,如果测试的产品同样是高端硅脂之间的差别在零点几度的时候很难体现出来,所有本次测试使用了传感器灵敏度高的INTEL平台,因为灵敏度很高而且有一定跳变现象,所有所有测试都是在CPU满载30分钟以后基本达到稳定时,再经过五分钟左右温度数据记录中取平均值,所有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测试平台   CPU:INETL i5-661  主板:微星 P55  显卡:ATI HD5830   内存:DDR3-1600 4G   系统:Win7 旗舰版 64位   测试软件:Everest
INTEL平台测试
处理器表面有很多划痕
拉丝底座也不平整
使用默认频率测试
   硅脂测试并不像散热器测试那样需要很高的温度,使用默认频率就可以了,测试的时候关闭了睿频等功能让CPU尽可能稳定。这颗CPU已经磨合过一段时间了因为经常使用表面并不光滑,哪怕是新的CPU也不可能做到表面绝对光滑还有散热器底座也是如此,在这种不光滑的接触面上硅脂的作用非常重要。
测试平台与环境介绍(二)
   这次测试使用了两种散热器一个是酷冷至尊的S400,底座使用的是现在很流行的H.D.T工艺打造的,这种工艺是把热管镶嵌到底座的一面中然后经过打磨处理让热管外露出来,这样CPU可以和热管直接接触,曾加热管的利用效率。还有一个来自AX的传统底座散热器,底座使用纯铜材质打造。之所以使用这两种散热器是想验证一下不同底座的散热器受硅脂的影响程度。
散热器及平台
均采用多点式涂抹法
   硅脂的涂抹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果全部均匀涂抹难度太高了尤其是含油量比较小的产品。小编推荐这种多点式涂抹法,将硅脂尽量均匀的分布到CPU表面多点这样即使不用刮板弄平在散热器按压的同时也可以很均匀的压满CPU表面。有一点需要注意,这里因为要测试硅脂性能所有用量稍大了一些,日常使用是最好控制一下剂量以达到最佳散热效果。一般一次涂抹有上面的一半左右就够了。
   裸平台测试环境温度与室温保持基本相同,室温环境是24摄氏度,所有流程下来也让室内温度保持在这个温度。
涂抹效果与方便程度打分
● 平底硅脂涂抹图片
平滑底座效果
● H.D.T底座硅脂涂抹图片
H.D.T底座涂抹效果
以涂抹打分
   就测试后个人的感觉来说,MX-2最好涂抹,因为本身粘性很大而且比较稀,而Z9是这几个里面最干的,涂抹的时候略微麻烦些其它的几种相差不是很多。
油扩散测试结果
   硅脂的油离度也是很重要的参数,这个数据是指硅脂在2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48小时内析出的油量,这一数据主要是为了体现硅脂在空气中的保持形态时间长短也就是容不容易变干,从某种角度上看影响了硅脂的使用寿命。一般硅脂产品上是不会标注这个参数的,由于设备有限我们不可能对这一数据进行测试,只能用类似的方法在常温环境下测试它们的油扩散量。
经过48小时的等待
   在密闭不透风阴暗的条件下硅脂静止存放48小时候的效果。可以从白色的纸上清晰的看到各硅脂的油析出量。
Z9油扩散的很少
扩散大小对比
   上面的图表是每款硅脂的扩散直径大小,其实不用测量长度只凭目测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结果,从结果上看这一数据基本上与产品的粘度呈相同比例,Z9的油析出效果最不明显,只阴湿了周边小小一圈,而MX-2的量比较大。这一测试正好验证了粘度对于方不方便涂抹的影响。
H.D.T底座温度测试
   下面就是温度测试结果了,测试时分为待机和满载两部分,其中待机时会受到系统的影响,所以满载的数据相对更加精确一些。
待机时温度
满载时温度
   满载数据中,GC-E的结果名列第一,和之前它打出的口号基本符合,另外Z9和MX-2的性能也不错,比较意外的是GC-2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平底座温度测试
   毕竟H.D.T工艺出现不是很久,平整底座依然是使用最广泛的类型,那没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吧。
待机时温度
满载时温度
   因为两款散热器的定位不太相同隐藏成绩的数值也有大幅升高,单就排位来看很相似,本次的结果GC-2有了一些提升但是没有超过MX-2很可惜。
数据分析与总结
   这次的测试没有选取很多产品之选了几个市场上容易买到而且比较热销的,至于那些口碑虽然后但是购买不方便的没有列入。几款产品的差别不是很大最高也没有超过1.5摄氏度,即使在AMD平台上最顶级的硅脂和一般产品相差也不过5摄氏度左右,但是价格相差不只百倍。这五款相对来说单价差的不是太多最廉价的单克只有几块钱最贵的也不超过30元,至于是不是适合自己全由消费者定夺了。
五款参与测试的硅脂
   Z9:作为一款品牌主打产品性能和价格上都很有优势,而且适应场合也不错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散热器都有不错表现。只是涂抹上稍稍有些难度,经验少的朋友容易造成浪费或者涂抹不均匀。它的参数标准很全也很清楚值得提倡,如果说明中能加入中文就更好了。
   MX-2:昔日的王者如今风采依然不减,即使但就导热性能一点可能已经无法称王,但是整体实力还是不容小觑。最大的优势就是操作方便,甚至比最普通的硅脂还方便涂抹,性价比也保持在很高的等级。
   IceTherm: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廉虽然量比较少,但也正因如此满足了很多用户的需要。性能虽然相比其它几款略处下风,整体优势依然不小。
   GC-EXTREME:单品性能最强的硅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等保证高导热效率的优势,这一点让人很兴奋。当然价格也远比其它产品高得多不知道接近百元的单价有多少DIY能接受。
   GC-2:性能上稍稍有一些失望,也许是因为测试时的误差,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超过MX-2。就数据上看在高温情况下它的成绩会有所提高,也许他本身就是为严酷环境设计的。
散热器类型:CPU散热器 散热方式:风冷/散热片 散热器噪音:20dB 散热片尺寸:130.4×96.75×79mm 风扇转速:1800±10%RPM 适用CPU范围:Intel LGA 5系列处理器 AMD……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000人浏览 644人浏览 390人浏览 74人浏览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15607 科技真人秀节目《数码课代表》3081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46186编辑部的故事 0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5732科技生活来来来,散热帝给咱推荐一款硅脂。_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52,417贴子:
来来来,散热帝给咱推荐一款硅脂。收藏
不降到原来的42度就别推荐了
哈哈哈
NH-H1,45圆一管
错了,是NT-H1
哇&是日元么。。
哥们只剩10块钱了
北极银怎么样?
吧里的评测
1元的硅脂比超频三那个狗屎硅脂强多了,
gx-02&国内最强
我买的是5元30g的星牌&350硅脂。
哦HO!这款硅脂我上次去JS拿给我看的,要10块钱!
以为他宰我呢,没买。。
OC3的硅脂跟1块钱的硅脂感觉没啥区别啊
都是石灰白
本来说看看有没有T50A的,可是转了一圈都没有
价格怎么样?也是国内最强?
不错&有图有真相
那张纸把型号都写下来。。
T-50A的成绩可以参考酷冷黄金,2者差不多
GX-02我记得是20块一管,自己去淘宝看看
呵呵,多谢了!显卡吧还是热心人多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频三a1硅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