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蚂蚁长的坦克

世界上迄今最长的坦克炮是那种?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世界上迄今最长的坦克炮是那种?
英国“征服者”重型坦克装备的L1及L1A1坦克炮。口径120毫米,身管长7200毫米。(60倍口径)
英国“征服者”重型坦克装备的L1及L1A1坦克炮。口径120毫米,身管长7200毫米。(60倍口径)
很明显的P图,技术还特别拙劣!原图在此,这是我国ZTZ99式主战坦克初期型号。
这与一个国家的钢铁等战略金属生产能力,汽车等为代表的机械生产能力,民用船舶的制造能力有关。当初二战时,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生产过飞机和坦克,日...
前苏联的T-35型坦克!
“虎”式坦克分为“虎I”坦克和“虎II”(即虎王)坦克。
“虎I”坦克内外共有8个负重轮;“虎II”坦克内外共有9个负重轮。
具体详见:
上图为“虎I”...
大家还关注世界十大著名坦克_中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世界十大著名坦克收藏
美国 M1A2 SEP主战坦克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最新型和最先进的型号,装备了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信装备。在伊拉克战争期间,M1A2 SEP充分体现了其优异的作战性能。   M1A2 SEP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而包括了车际信息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的数字化指挥系统是其灵魂所在。车际信息系统能在整个装甲部队内实时传送己方、敌方坦克的位置和行动数据,在车长的显示器上,能看到敌友各方的配置和行动。更高一级战斗情报的获取则得力于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   M1A2 SEP的先进主要先进在SEP上。SEP是系统组件的英文缩写,涉及观瞄、火控、武器、动力、通信、防护和车辆管理等多个方面。有些组件的先进性不容小觑。  如车长独立瞄准镜组件具有“猎-歼”能力。通过这种瞄准镜,即使炮长正在对敌坦克目标进行瞄准,车长也能搜索和瞄准新的目标,直接用手柄便能超越炮长进行火炮射击  再如热管理系统组件能确保乘员舱的温度在35℃以下,电子设备的温度在52℃以下,这对维持乘员健康身体状态和保护精密电子设备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代前视红外夜视仪组件也是M1A2 SEP坦克上一个很突出的技术亮点。它的夜视能力比海湾战争中的M1A1有很大的提高。M1A1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公里,而M 1A2SEP达到了6.8公里。第二代前视红外夜视仪实行宽视场和窄视场转换,放大倍率可选择3倍、6倍、13倍、25倍乃至50倍,比M1A1第一代前视红外夜视仪放大率只能在3倍和10倍之间转换要强多了。在执行监视任务时,M1A2 SEP的前视红外夜视仪可用低倍率来确保宽的视场和清楚的目标图像。在对目标进行敌友识别时用窄视场,M1A2 SEP可采用50倍放大倍率去辨别目标特征。
德国豹2A6 EX主战坦克“M1A1和M1A2是美国人使用的坦克,而‘豹’2则是欧洲人使用的坦克,是‘欧洲 通用主战坦克’。”一位国际军事评论家曾这样说过。  在多年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居冠的“豹”2兄弟以其综合性能好、火力与防护力和机动力三大性能平衡、可靠性高、经久耐用和发展潜力,强烈地吸引着欧洲用户,已经有10个国家选用“豹”2作为21世纪陆军的主要装备。“豹”2也从“德国豹”发展成“欧洲豹”了。 为“豹”2最新改进型的“豹”2A6 EX成功采用了55倍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及配用的DM53型长杆穿甲弹,是西方国家列装的坦克中第一个装备这么大口径火炮的坦克。   “豹”2A6 EX的机动能力令人惊叹。它安装有1.1兆瓦的柴油发动机,公路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500公里,有极好的越野性能。它无须作大准备便能快速涉渡水域,不用支援也能闯过4米深的水障碍。“豹”2改进型坦克虽然战斗全重达62吨,但其机动性仍未达到极限。   与其他世界先进坦克相比,“豹”2A6 EX对各种威胁具有均衡的防护。它的模块式防护装甲能抵御穿甲弹的直接攻击,模块式炮塔顶部防护也能对付集束炸弹的顶部威胁,对反坦克地雷和核生化武器也有独到的防护措施。   在国际上进行的无数次坦克火力对比试验中,“豹”2A6EX的火力和穿透力方面是领先的。它的车长和炮长的观瞄、炮控装置都有冗余装置,能保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作战时作出迅速反应。火控系统与指挥系统紧密连接,即使在决战时遇到数量占优势的敌人,坦克也明显处于最佳状态。   “豹”2A6EX坦克体现了最佳的火力、防护、机动性、可指挥性和系统可靠性。在所有的国际性对比试验中,它都获得优胜。
以色列"梅卡瓦"4主战坦克“梅卡瓦”主战坦克由以色列设计制造,从1979年以来一直是以色列国防军的主战 坦克,其第一种改进型“梅卡瓦”MK-1型坦克已经退出现役,目前大约有1000辆Mk-2型和Mk-3型坦克仍在服役,而第4种改进型Mk-4坦克目前正在生产之中。   日,入侵黎巴嫩的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发射M-111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击毁了9辆T-72坦克,就一举成为中东地区最优秀的坦克。   以色列国防军于日向世界展示了花9年时间研制而成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梅卡瓦”4主战坦克。它是在“梅卡瓦”3的基础上对装甲防护和站场管理系统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和调整,实现现代战场数字化。   “梅卡瓦”坦克是闻着战火硝烟味儿设计和改进的。“防护第一”的原则在“梅卡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最突出最有力的体现。从“梅卡瓦”1披挂爆炸式附加装甲到“梅卡瓦”3采用模块式复合装甲,“梅卡瓦”的装甲防护技术一直令国际防务专家称道。“梅卡瓦”4模块式复合装甲组件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新的结构形式,装甲防护力又有了新的提高。动力-传动系统前置是“梅卡瓦”坦克结构的一大特点。这使其运动速度非常快,跑起来可越过宽达3.56米的壕沟,还能爬37度的陡坡。   “梅卡瓦”4主战坦克上装配有一门以色列自制的120MM滑膛炮,这种炮具备有发射多种炮弹和火箭的能力。形体上也比前三种型号都要大一些,而且在"梅卡瓦4"的炮塔上只有一个指挥官使用的舱口,而其它的乘员则用后舱门。“梅卡瓦”4同“梅卡瓦”3一样具备有击落直升机的能力。“梅卡瓦”4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为狄塞尔内燃发动机,功率由“梅卡瓦”3的1300马力增高到1500马力;它的电子设备和传输装置也都进行了改进,在新型坦克的后面装有摄象机,协助驾驶员向后驾驶;它的激光测距仪也进行了改进,具备有红外夜视能力,能够探测并锁定目标,使坦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够消灭移动目标。   不过,“梅卡瓦”,这个在世界坦克家族中如雷贯耳的品牌可能将要成为历史了。据《防务新闻》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已经召集产业界领袖,就关闭所有“梅卡瓦”坦克生产设施一事进行协商。以军高层认为,“梅卡瓦”坦克质量再高,也无法掩盖其致命缺陷,去年该坦克在黎巴嫩南部战场上的糟糕表现已证明这一点。
楼主!!你玩不玩坦克世界?!!
俄罗斯T-80U主战坦克T-80U型主战坦克是前苏联在1985年末开始装备部队的经重大改进的型号,也是T-80系列中产量最多的一种,西方估计俄 现装备超过3000辆。前苏联当年研制它的目的是为了在质量上领先西方当时即将服役或刚服役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如美国的M1型、德国的“豹”2改进型等。T-80U型坦克全重46吨,装备了当时苏军最好的坦克武器系统与火控装置,安装有新一代的复合主装甲和附加反应装甲,以及更好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其主要武器是1门全新的2A46M-1型125毫米两用滑膛炮。此炮除能发射常规炮弹外,还可在行进闾发射先进的“阻击手”炮射导弹,坦克共备各型常规炮弹45发,炮射导弹6枚。辅助武器是I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两型武器分别备弹2250发和300发。发动机是1台919千瓦的GDT-1250型燃气轮机。最大越野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50千米。   由于T一80坦克一直是苏/俄精锐装甲部队的标准配备,因此其性能事实上一直颇具争论,原因之一是前苏联解体之前,没有出口过一辆T-80型坦克。当然即使是出口T-80坦克,西方从接触到的这些出口型T-80坦克上也不能捞到什么好处,因为出口型和自用型向来有着较大的不同,如装甲、火控系统、电子设备等。另一点便是T-80没有参加过实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解密过一些军事资料,其中的一些资料披露出,在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参战的T-80系列坦克表现相当出色,但因是俄自家的说法,所以西方一直是给予否认的。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全世界都看见格罗兹尼市区内满街都是东倒西歪、尸身分离(炮塔和车体被炸得分离)且烈火熊熊的T-80型坦克。这一战例马上给了西方军火商攻击T-80型坦克的口实,当然西方许多坦克专家也认为T-80型坦克的防护力并不比T-72型好多少。可战后俄军调查组的调查显示,T-80参加进攻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损失的T-80型坦克中,98%都是由坦克炮塔顶部、后部,车体侧后部、尾部及履带等这些天生弱点被击穿引起的。可以说损失的T-80坦克中没有一辆的车首装甲与炮塔前部装甲被击穿。西方的一些防务专家私下也证实,即使是美国的M1A2或者是德国的“豹2A6”被反坦克武器击穿上述部位,也会一样烈火熊熊,因为这些部位是众所周知的坦克装甲最薄弱之所在。这些曾经被视为天方夜谭般的预言,在伊拉克战争中都不幸言中了。美军的M1A2型坦克也和T系列一样,炮塔飞上了天,乘员全部战死。     俄罗斯的T-80U已发展出两个改进型———T-80UM1“雪豹”和T-80UM2“黑鹰”。可惜这回在美国人的榜上它却无名。也怪,现在国际上有些人一面到处说俄罗斯坦克的性能不如自己的好,一面又害怕俄罗斯坦克的发展脚步。   T-80U改进型在防护技术上有**性突破。它不单注意加强被动式的装甲防护,而且采用主动式防护,装置了“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和“窗帘”-1型光电对抗系统。“窗帘”-1型光电对抗系统是一种辅助防御系统。“竞技场”效果神奇。它在全天候条件下几乎可以阻击任何方向袭来的反装甲火箭和反坦克导弹。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什么随机信号和假信号都欺骗不了它,只有当真正威胁逼近坦克时它才会启动。系统有全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车长打开或关闭控制开关,即可实现工作模式的转换。因装置了这种世界一流的主动防护系统,T- 80U改进型坦克的防护力提高了3~5倍。   T-80U改进型的机动力也有惊人进步。它采用改进型燃气轮机和液力传动装置,公路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超过了“梅卡瓦”3型和M1A2坦克。它的改进型燃气轮机有M1A2燃气轮机所缺乏的长处。它“不挑食,能吃杂粮”,柴油、煤油和汽油它都能用,因而方便了后勤保障。不过,它有最大行程较短的缺点。它的主要武器是一门2A46M型125毫米两用滑膛炮。它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以3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状态下,仍能攻击各方向的来袭目标。这个性能优于现今西方主战坦克。令人惊叹的是它发射的9M119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对敌坦克和武装直升机都有很大的杀伤力。导弹在5公里距离上的命中率接近100%。   性能参数   战斗全重:46吨    尺寸:长7.01米(底盘长度)宽3.60米高2.20米    公路最高速度:70公里/小时    越野最高速度:48公里/小时    动力:GTD-1250燃气轮机1250马力    乘员:3名    武器:    125毫米滑膛炮×1(备弹45发、可发射AT-11“阻击者”反坦克导弹)    12.7毫米高射机枪×1    7.62毫米并列机枪×1
最爱梅卡瓦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AMX勒克莱尔主 战坦克研制工作始于1978年,1983年进入技术验证阶段,日被命名为AMX勒克莱尔坦克,以纪念法国菲利普·勒克莱尔(Philippe Leclerc)元帅。    技术验证阶段共研制了5辆部件试验车,1辆用于悬挂装置试验,3辆用于动力传动部件试验,1辆用于武器系统试验。1986年夏季,在进行动力传动部件试验的3辆试验车上安装了带有全部样品部件的炮塔总成,在卡普蒂厄试验中心进行功能论证试验。正在研制中的6辆样车计划1989年制成。原计划第一辆生产型AMX勒克莱尔坦克于1991年年底出厂,到1995年年产量达到110辆。    法国研制该坦克的目的,一方面为了满足本国陆军对主战坦克的需要,为替换正在服役的AMX-30B2坦克,陆军总共需要1400辆勒克莱尔坦克;另一方面可用于出口。陆军估计,实现上述计划(包括弹药费用)的总费用为350亿法郎,每辆坦克的成本(不包括弹药费用)达2200万法郎。    法国计划,当勒克莱尔坦克产量达到200辆时,要对该坦克进行改进,改进项目包括采用安装在平衡肘内的“肘内”式液气悬挂装置、全天候目标自动跟踪器、测量1000m距离上风向及沿弹道风速的激光测速计,观察及射击使用的电视设备以及声控装置。克鲁泽(Crouzet)公司的声控装置可以帮助乘员完成的任务有旋转炮塔、选择电台频率、提供要求的弹药、报靠燃料状况信息等。    结构特点:     总体布置    该坦克样车为箱形可拆卸式结构,驾驶舱在车体左前部,车体右前部储存炮弹,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动力传动舱在车体后部。样车炮塔带有尾舱,安装在车体中部上方。    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该坦克安装1门120mm滑膛坦克炮,身管长度为口径的52倍(即6.24m),由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研制,采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例如,炮管自紧和内膛镀铬。身管长度比联邦德国豹2坦克120mm火炮的5.3m几乎长1m,穿甲弹初速也比豹2坦克高6%左右。炮尾经过重新设计,后坐距离较小。    该炮装在炮塔上,随炮塔360°旋转,还可以在-8°~+20°范围内俯仰。炮塔旋转采用30kW直流电动机驱动,有40°/s的最大回转速度和较精确的瞄准速度,还可以实现无声监视。    120mm火炮配有自动装弹机,装弹机安装在炮塔尾舱中,装填储存在尾舱中的炮弹,尾舱可储存炮弹24发。该装弹机由克勒索·卢瓦尔(Creusot-Loire)工业公司研制,自重600~650kg。    2.炮弹    法国研制的120mm滑膛炮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这两种炮弹均为整装弹,采用半可燃药筒。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长杆型,弹长比联邦德国豹2坦克120mm同类弹长30%,初速为1750m/s,在4000m距离上可击穿北约3层重型靶板,有效射程达3000m。多用途破甲弹的初速为1170m/s。    此外,法国还为勒克莱尔坦克配有对付直升机用的专用弹药。    3.火控系统    炮长有1个HL型多通道稳定式瞄准镜,被安装在炮塔防盾处。瞄准镜内组合有激光测距仪,有2.5×和10×两咱倍率的昼间通道,镜内有电荷耦合器件或电视摄像机和高分辨率监视器,垂直坐标/导航系统可以为该坦克行进间射击提供位置数据和垂直坐标数据。该瞄准镜还包括红外摄像机,工作波长为8~12μm,有大小两种视场,小视场为1.9°×2.9°,大视场为5.7°×8.6°。陀螺稳定式炮长瞄准镜漂移量小,稳定误差小于0.172‘(0.05mrad),用数字式传感器测得的炮塔方位稳定精度为0.344‘(0.1mrad)。    炮口上装有萨吉姆(Sagem)公司研制的Hardy 20型炮口觇视器,可以连续及时地测量炮管弯曲度,使静止间测量精度达到0.103/(0.03mrad),行进间的测量精度达到0.172‘(0.05mrad)。    车长有1个由法国测量仪器制造公司研制的HL15型陀螺稳定周视瞄准镜,供车长用于观察、搜索和辨别火炮射程以外目标。该瞄准镜有2.5×和10×两种放大倍率的昼间通道,并组合有激光测距仪和微光设备。车长微光电视监视器可显示炮长瞄准镜中的图像。车长可以迅速、准确地将搜索到的目标交给炮长,再去搜索新的目标。使用标准的目标拦击方法,从开始探测到实施射击的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6~8s,从而使勒克莱尔坦克在1min内中能消灭5个目标,使静止状态射击2000m目标和行进间射击1500m目标的命中率达到80%以上。  
  4.辅助武器    120mm米炮左侧装有1挺12.7mm并列机枪,可由车长和炮长操纵射击。炮塔上还装有1挺7.62mm高射机枪,车长和炮长可在车内遥控射击。    推进系统    该坦克使用的动力是UNI柴油机(UNI Diesel)公司销售的1台V8X1500型超高增压柴油机,重1850kg,在2500r/min时功率达1103kW(1500马力),燃油消耗率为231g/kW·h。该柴油机有1个特殊的TM307B型涡轮增压器,可以为发动机增压进气,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动力,为坦克发电,或者在寒冷季节为主发动机预热;涡轮增压器的标定功率为9kW。   该坦克采用瓦勒奥/塞纳·马恩省设备(Valeo/SESM)公司的ESM500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它的最大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液力变矩器可自动闭锁,变速机构可提供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实际使用1个),使用液压系统操纵离合器,液压转向装置有较高的功率,装有液力制动器。制动系统由SEP公司研制,主制动系统与传动装置分开,其摩擦元件用碳纤维制成。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工作装况由微处理机控制,两者构成一整体总成,更换动力传动总成仅需0.5h。    悬挂装置有两种方案,一是新型双筒式液气悬挂,另一种是扭杆和旋转式减振器,尚未最后选定。前者由默西埃(Messier)汽车工业公司和SAMM公司承包,后者由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和默西埃汽车工业公司以及布龙扎维亚(Bronzavia)和多芒热-雅雷(Domange-Jaret)公司承包。液气悬挂可以提高行进间射击命中率,简化火控稳定系统,减轻乘员疲劳程度和节省车内空间,具有便于更换和维修性能好等特点。    防护系统    因为勒克莱尔坦克车体采用了箱形可拆卸式结构、以陶瓷为基本材料的复合装甲以及低矮扁平的炮塔外形,对付动能穿甲弹的能力比采用等重量普通装甲的坦克提高一倍。车体正面可防御从左右30°范围内发射来的现装备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设计炮塔时,考虑了防顶部攻击问题。车体底装甲可以承受未来战场上大量使用的小型可撒布地雷的攻击。    尽管坦克设计师们认为,该坦克已有足够的防护力,至少目前不必安装反应式装甲,但法国陆军仍要研究反应式装甲,准备在未来坦克上使用。    此外,该坦克还装有三防装置、萨吉姆公司的达拉斯(Dallas)激光报警装置以及屏蔽和对抗装置。激光报警器的传感器为被动式,可对敌人1.06μm激光发出报警信号。屏蔽和对抗装置有许多发射器,可发射烟幕弹以遮蔽可见光、近红外和远红外光,还可以形成红外和金属箔假目标。    电气电子系统    该坦克采用多路传输技术。与数据总线连接的设备有火控计算机和火炮驱动装置计算机,与车长和炮长昼夜瞄准镜相连的4个微处理机,为炮口校正装置微处理机、自动装填微处理机和驾驶员控制面板微处理机等。    数字式数据总线不仅可以简化车内电线安装,而且可以在各设备之间交换数据,甚至在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自动地重新组合使用,例如,火炮驱动装置计算机可以承担火控计算机的功能,火控计算机也能承担火炮驱动计算机的任务。    该坦克还采用自动管理系统,能使乘员将信息传给其他车辆,或从其他车辆接收信息。可交换的信息有坦克位置坐标、敌军规模与位置、车内弹药状况及燃油量、车内系统工作状况等。坦克乘员随时可以知道车内弹药及燃油储量,以便通知后勤部队将补给品及时供应到指定地点。这种实时行动能力是同步作战能力的标志,也是装甲部队战术C3I系统的组成部分。    性能数据    型号:AMX勒克莱尔  乘员:3人  战斗全重:53000kg   单位功率:20.8kW/t   单位压力:88.3kPa   车长(炮向前):9.870m   车体长:6.880m   车宽  带裙板:3.710m   不带裙板:3.300m   车高  全高:2.700m   至炮塔顶:2.460m   车底距地高:0.50m   履带宽:635mm   履带接地长:4.300m   公路最大速度:71km/h   越野速度:50km/h   0—32km/h加速时间:5.5s   燃料储备:1300L   公路最大行程:550km   涉水深  无准备:1.0m   有准备:2.3m   潜渡深:4.0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1.25m   越壕宽:3.0m   最小转向半径:原位  发动机  生产公司:絮热机械制造公司(SSCM)   型号:V8X1500   类型:超高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1103kW/25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瓦勒奥/塞纳·马恩省设备公司(Valeo/SESM)   型号:ESM500   类型:液力机械  前进档/倒档数:4/1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120mm/滑膛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2.7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2×3具  弹药基数  炮弹:40发(22发在自动装弹机上)   12.7mm机枪弹:800发  7.62mm机枪弹:900发  穿甲弹初速:1750m/s   射速:12~15发/min   炮塔驱动方式:电驱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车长超越控制:有  火炮俯仰范围:-8°~+15°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46°/s   炮塔最大回转速度:57°/s   火炮稳定器:随动于主瞄准镜  车长瞄准镜型号/类型:HL15/周视陀螺稳定  炮长瞄准镜型号:HL60   车长夜间瞄准镜类型:第三代微光  炮长夜间瞄准镜类型:红外  三防装置:有  激光探测器:有
1楼那图是99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在现今世界著名的主战坦克中,英国的“挑战者”坦克有着 更多的与众不同。 “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是英国陆军自二次大战后设计的最强的主战坦克。基本型生产从1993年开始,至2002年已经有386辆进入英国装甲兵部队服役,另外还有38辆出口到了安曼,这辆坦克的最大特征就是62.5吨的战斗全重和世界最高水平的防弹能力。   维克斯防卫系统公司1986年针对“挑战者”1型射控和动力系统表现欠佳而予以改良的型号。“挑战者”2型的车体和炮塔的构型均采用匿踪技术以降低雷达讯号。虽然看起来它的车体和“挑战者”1型没有太多不同,但各项改良总计达到156项之多,其中包括:新材料的承载系统、加装液压履带调整装置、较可靠的驾驶操控装置、换装自封肢油箱、新车灯和操作较简易的引擎盖等。此外,鉴于“挑战者”1型在维修上的诸多问题,新车体特别加强了整体的可靠度,单动力系统方面,即进行了近50项的改良。在为满足出口中东国家的需要而开发的最新型“挑战者”2E搭载了比本国用的车型更先进的火控系统FCS,主引擎也换成了德国产的MTU-883柴油机。   车载电子设备:   “挑战者”2型之前的英国坦克在车载电子装备上是相对落后的,而“挑战者”2则在这一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FCS中枢数字化计算机,采用了新一代的CDC制,车内各种电子设备通过数据总线相连接,以后还将加入现在正在开发中的战场信息控制系统BICS,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些改进使得“挑战者”2型成为了真正电子化的主战坦克/   设计构型:   “挑战者”2配备全新的炮塔,这是最重要的改良项目,构型设计上参考了MK.7/2型和巴西的“熊”式OSORIO战车。整合两种炮塔的诸多特性。新炮塔的整体布置和“挑战者”1相仿,但构造非常简洁,省略了后者的外部杂物箱,但尾舱中装有核生化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挑战者”系列坦克一直以重视防御著称,“挑战者”2的防护能力,特别是炮塔的防护能力大幅提升,采用第二代“乔巴姆”复合装甲,这种装甲对抗动能弹和化学弹的效能极佳。   主炮和弹药:   现生产的“挑战者”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XL30式55倍径高膛压线膛炮坦克炮,该炮由诺丁汉皇家兵工厂(Royal Ordnance Nottingham)研制,采用多项新技术制造,闭锁机构采用新型结构,可以承受高膛压。炮管寿命为500发全装药弹(EPC),在内膛磨损量达到极限值前不会因材料疲劳而报废,炮尾寿命是身管寿命的10倍。在世界各国主力战车都使用滑膛炮的时代,“挑战者”2却坚持采用线膛炮。当时曾被认为落后了,而海湾战争中同样选用这种炮的“挑战者”1型的实战成绩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威力。可以发射L15A4式脱壳穿甲弹、L20A1式脱壳弹、L31式碎甲弹、L32A5式碎甲教练弹、L34式白磷发烟弹和新研制的L23A1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坦克上有存放42个药筒和64个弹丸的位置,每个药筒位置可放1发脱壳穿甲弹或者2发碎甲弹或发烟弹药筒。一种典型的混合储存弹药方式是20发脱壳穿甲弹和44发碎甲弹或发烟弹。   射控系统:   鉴于“挑战者”1型以往在北约射击演习中的低劣表现,射控系统是“挑战者”2型主要提升重点之一。改进型火控系统(Improved Fire-Control System-IFCS)是由M1A1的射控电脑进一步改良而来,功能提升的潜力极佳,可执行战场资料控制或导航辅助,并能用于作战训练。大大缩短从捕捉目标到射击所需的反应时间,赋于火炮对3000米固定目标和2000米活动目标射击的较高的首发命中率。炮塔顶部配备一具VS580-10车长用稳定式全景瞄准仪,可提供车长全向位观测能力。该瞄准仪可整合激光测距仪操作,使车长能控制和发射主炮或提供越权操作功能。炮塔顶部还配备一具炮手用稳定式瞄准仪,与车长瞄准仪相同,除标准的日间操作模式外,亦结合热影像夜视功能。主炮防盾上方装有一具TOGS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组成的热影像装置,它的稳定装置与主炮整合,是具备放大功能的夜视系统,分别辅助车长和炮手瞄准仪作夜间侦搜观测。“挑战者”2型是第一种配备各种资料汇流排的英制战车,加上原来的全电子式主炮控制和稳定系统,使得射控效率大幅提升,无论是使用光学瞄准仪还是热影像仪,标准接战过程最多不超过8秒。
  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   “挑战者”2型坦克搭载的是帕金斯(Perkins Engines)公司生产的康达(Condor)12V-1200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在2300转/分时功率为882千瓦(1200马力)。该发动机有2个涡轮增压器,单缸功率达73.5千瓦(100马力),发动机的控制采用道提防卫公司制造的数位控制单元(DASCU)以及大卫布朗公司的TN54变速箱,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同时也提升了机动性。在越野实战中,时速达到40千米是没有问题的。这对于这样一辆62.5吨的超重型坦克来说,尤为难得。   悬吊系统:   “挑战者”2坦克采用的是BOLT-ON式独立液气压悬吊系统。这种系统用螺栓将具有吸震效果的油压悬吊系统固定在车体上,因此即使误触地雷使一具悬吊器破损,只要更换损坏的部分便可迅速回到战场。因为采用了这种性能更强,材质更新的悬吊系统,所以能够吸收车体产生的震动,保持稳定的状态,这不仅能提升行动时的设计性能,同时也减轻了乘员的疲劳。   性能参数   车长:11.5米   车宽:3.52米   车高:2.49米   战斗车重:62.5吨   乘员:4人   功率/转速:882千瓦(1200马力/2300转/分钟)   公路最大速度:56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50千米   主要武器装备:120毫米/L11A5/线膛炮,7.62毫米机枪2挺中国99式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是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 ,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我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    该坦克战斗全重51吨,炮口向前时全长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钟。99式改型换装新发动机后,最大公路时速8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我军ztz99式主战坦克,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该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500发];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500发];炮弹基数40发;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我们的这套系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夜战能力,装有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20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坦克防护能力:炮塔由复合装甲板构成,可挂装复合反应装甲板或屏蔽装甲。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99式坦克目前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最大行程为600公里。    火炮威力:美国m1a2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810毫米,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约为90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为650毫米,这一项技术指标无疑是我们居于领先地位;另外该坦克炮还可发射125毫米的炮射导弹。    防护水平:    99式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防护达700毫米,车体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如果再炮塔和车体上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装甲和破甲弹的能力可达毫米。防护能力:美国的m1a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德国的豹2a6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日本的90式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质装甲,由此看来,我们的ztz99主战坦克与西方坦克的防护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    火控系统:    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    动力系统:    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机动能力:西方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发动机水平高、动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好,我们的坦克无论与m1a2、豹2a6或者90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随着我国新一代大功率1103千瓦(1500马力)发动机的研制成功,这种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前苏联T72主战坦克前苏联在1961年开始生产T-62主战坦克,以后研制了T-64主战坦克,由于后 者存在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未能大量生产。为了保持坦克技术的优势,苏联利用T-64坦克的某些技术,经T-70试验车,发展成T-72主战坦克。   该坦克1971年投产,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从1979年起,还装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罗马尼亚等华约国部队,同时向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印度等国出口。   该坦克于1977年10月第一次向法国国防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公开展出,接着又在同年11月的莫斯科红场检阅中公诸于众。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mm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直升机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155和203mm火炮发射的改进型常规炮弹以及美制集束炸弹的反坦克子弹击毁了多辆。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车内分为前前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3部分。驾驶椅在车体前部中央位置,驾驶员有1个位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可从车内开关舱盖。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加以固定,关窗驾驶时,昼间借助潜望镜、夜间借助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观察。   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1个“V”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型号为ФГ-125。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存放可防弹的燃油箱。车体前下甲板上装有推土铲,平时有防护作用。车体两侧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各200L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内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口盖。车长指挥塔采取双层活动座圈结构,可相对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转。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安排。整个战斗部分连同车体顶甲板前倾1°30′,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时的俯角,可达-6°,而且火炮转向后方时俯角自动抬高3°,避免与后部突起部相碰。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2A46式短后坐距离的125mm滑膛坦克炮,身管长是口径的48倍,由身管、炮尾、摇架、驻退机、复进机、热护套和抽烟装置等部件组成。火炮相对于炮塔的俯仰角为-4.5°~+14.5°,由于炮塔座圈向前倾斜1.5°,所以,火炮向前时实际俯仰角为-6°~+13°,火炮向后时实际俯仰角为-3°~+16°。热护套用轻合金薄板制成,共4节,抽气装置在炮管中段偏向炮口位置。   2.弹药125mm滑膛炮可以发射3种分装式炮弹:БР11式或БМ12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ЗБК14М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和ОФ19式尾翼稳定榴弹。穿甲弹最大有效射程为2120m,初速1800m/s,两种穿甲弹的穿甲厚度分别为300mm/1000m和400mm/1000m;破甲弹初速为900m/s,最大直射距离为4000m,破甲厚度为475mm/1000m;榴弹初速为850m/s,最大有效射程9400m。该坦克携有39发炮弹,其配比一般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12发、尾翼稳定榴弹21发和尾翼稳定破甲弹6发。分装式炮弹采用半可燃药筒;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中存放22发炮弹,上层为药筒,下层是弹丸;炮塔吊篮后的中组弹架存放9发炮弹;车体前部驾驶员右边的小室存放4发炮弹,旋转底板上立放3发、卧放1发炮弹。   3.自动装弹机该装弹机由旋转式输弹机、链式提升机、链式推弹机、火炮闭锁器、自动抛壳机、控制盒和操纵台等部件组成。旋转式输弹机中的炮弹按弹丸和装药分别存放在输弹机的下层和上层,呈圆形辐射状盎,由驱动电机将所需弹种转至提升机提升位置,提升机提升弹匣内的弹丸和装药至火炮正后方位置,推弹机分别将弹丸和装药推入膛内,记忆盒记忆所储放弹种。在装填之前,火炮闭锁器将火炮固定在4°30′仰角位置上,以便进行准确装填。自动抛壳机可将非可燃的短柱形金属药筒底壳自动抛向炮塔外。该炮射速为8发/min。自动装弹机出现故障时,可采取半自动方式装填,其过程包括人工选弹、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弹入膛。
  4.火控系统   车长指挥塔前面有1具TKH-3双目昼夜合一瞄准镜,它的红外探照灯装在指挥塔上。车长瞄准镜两旁各有1具潜望镜,指挥塔舱盖上有2个朝向左后和右后方向观察的观察镜。   炮长舱盖上有1个潜渡时装潜渡筒的通气孔和2个观察潜望镜,舱盖左前位置有1具昼夜合一的周视瞄准镜,红外探照灯在瞄准镜左前方。炮长瞄准镜通过四连杆与火炮同步动作,型号为ТПН-2,左侧是夜间使用的ТПД1-49-23红外瞄准镜,其目镜高度与ТПД-2齐平。   早期的T-72坦克装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基线长为1.5m,放大倍率为8×,测距范围为m。ТПД-2瞄准镜右目镜系光学测距仪的目镜,测距时用炮长主瞄准镜粗瞄目标,使目标置于视场中心区,目标图像位于分像线上下,距离不符时目标垂直轮廓线在左右错位,转动操纵台使垂直线在分像线上对齐,此时距离指示线对着的数字即表示目标的实际距离。改进型T-72坦克在炮长舱盖前下方装有激光测距仪。125mm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   5.辅助武器在主要武器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7.62mmПКТ式机枪,配有250发待发射弹。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新设计的HCBT式12.7mm机枪,它只能由车长将上身露出炮塔进行操作,对地面目标射击的最大瞄准距离为2000m,对空射击时的最大瞄准距离为1500m。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装有1台B-46型4冲程12V60°水冷多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结构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外形尺寸变化不大。由于该发动机采用机械增压,标定功率比B-54发动机提高50%,达到574kW(780马力)。为了安装增压器,取消了原发动机曲轴的第八主轴承,使发动机长度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该发动机在车内横向布置,可以燃用柴油、煤油和辛烷值为68~78号的汽油以及上述燃油的混合物。燃油供给量因燃料品种不同有差异,通过转动转轮、调节供油杆进行控制。转轮上标有Д、К和Б3个字母,分别代表柴油、煤油和汽油供给位置,使用混合燃料时,需要将转轮转到燃用重油位置上。   2.传动装置该坦克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由传动箱、双侧变速箱和侧传动装置及手动液压操纵装置组成。传动箱连接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风扇、起动电机和压气机等装置。在车体两侧各有1个结构相同、用手动液压操纵的3自由度行星式机械变速箱,它有4个行星排、6个操纵件、7个前进档、1个倒档,除变速作用外,还具有转向、制动和切断动力等功能。直线行驶时,两侧变速箱同时换入相同排档,通过刚性联动轴的左右两个操纵阀阀芯保证两侧变速箱同步操作。一档或倒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制动,高速侧挂一或倒档;二至七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档位比高速侧的变速箱低一档,外侧履带保持原速。传动装置中无主离合器,但具有主离合器功能,需要切断动力时,只要操纵油路使换档制动器和离合器油缸与回油道相连通即可。侧传动装置是单级同轴式行星减速器,太阳齿轮为输入件,齿圈固定、框架输出。   3.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由离心式冷却风扇、油散热器和水散热器等部件组成,采用了高温冷却技术。为消除水蒸汽对散热效果的不良影响,系统中增加了1个膨胀水箱,收集气缸排和水散热器中的蒸汽,进行冷凝,返回水泵,部分水蒸汽经调压活门排出水箱。   4.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高强度扭杆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履带为单销式,销耳挂胶,宽580mm,节距为137mm。由于使用了难溶于水的ЯНЗ-2润滑脂,行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5.潜渡设备   潜渡设备由进气管、密封盖、排气阀、导航仪、排水泵等件组成。   进气管分3节,按直径大小依次套装在一起,平时装在炮塔后部或右后部位,使用时盖可防止水大量进入车内;排气阀可将发动机废气顺利排出车外;排水泵可排除进入车体内的积水;导航仪确保潜渡时不迷失航向。
  四、防护系统   1.装甲护防   该坦克车体除在非重点部位采用均质装甲外,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   前上装甲厚200mm,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80mm和20mm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mm厚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2°。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2.张开式屏蔽板   早期T-72坦克车体前侧部翼子板外缘各装有4块张开式屏蔽板,第一块较小,其余3块稍大,由较厚的金属板和橡胶板组成,以铰链方式装在翼子板上。铰链上有弹簧,可将屏蔽板向外张开,与车体纵轴线成70~80°夹角。坦克通过时,车旁障碍可以将屏蔽板压至与车体平行,不影响坦克通过性;平时,屏蔽板用带钩的链条固定在与车体平行的状态。后期的T-72坦克装有整体式侧初板。张开式屏蔽板和整体式侧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弹的屏蔽作用。   3.防辐射衬层该坦克的驾驶舱和战斗舱四壁装有含铅有机材料制成的衬层,厚度为20~30mm,具有防辐射和防快中子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弱内层装甲破片飞溅造成的二次杀伤效应。   4.三防装置   三防装置为集体防护式,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年组   成,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法埃及化学毒剂进行消毒。??甲,与水平面夹角为30°,其上装有推土铲,驾驶员可以从车内操纵推土铲进行构筑工事作业。不使用时,将推土铲收起,置于前下甲板外侧,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护力。在车体前下甲板上还备有安装KMT-4G型扫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装前需要收起推土铲。苏军为每个坦克连配备了3具KMT-4型扫雷器。   6.附加装甲   该坦克能安装类似于T-80和T-64坦克一样的反应式爆炸装甲。7.烟幕装置   早期T-72坦克装有与T-62坦克相同的热烟幕施放装置。施放时,驾驶员打开仪表开关接通油路,柴油经喷油雾化器喷入发动机排气管的废气流中,柴油受热蒸妇生成的蒸汽与废气混合后排出车外,过饱和状态柴油蒸汽受冷迅速凝结形成微粒白色烟雾。后期生产的T-72坦克除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外,还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发射器数量随车型不同而变化,例如T-72M1型制式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右边5具,左边7具;1986年型T-72M1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   8.灭火装置该坦克上装有自动灭火装置,当探测器感受到存在火灾信号时该装置能自动控制灭火瓶喷出灭火剂进行灭火。   1973年下塔吉尔的T-62生产线改生产T-72,1974年批量装备部队。T-72系列坦克产量在20000辆以上,捷克、波兰、印度、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也有生产。目前至少有15个国家装备了T-72系列。
韩国XK2"黑豹"主战坦克日,韩国在庆南进永的昌原试验场举行了陆军下一代主力战车XK2试制品出库仪式。韩国总统卢武铉、军方人士和军工企业相关人士参加了当天的仪式。    额定乘员为3人的下一代战车XK2的战斗重量为55吨,主炮为120毫米口径滑腔炮,发动机功率1500马力,潜水渡河深度4.1米,最高时速一小时70公里,具备防生化袭击功能。ADD表示,与战车强国美国、德国、法国等生产的最新战车相比,XK2在功能和价格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XK-2主战坦克研制项目由韩国国防部研究装备局牵头,由韩国现代下属的铁路车辆集团(Rotem)主持研制,其销售范围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研制工作始于2003年,如果定型将被称为K2,全部研制工作预计于2008年完成,批量生产有望于2011年开始。   韩国Rotem集团表示,原型车的国产化率能达到77 %,投产后还将提高到98%左右.目前看来,XK2坦克的设计风格已摆脱了M1系列的影子,其总体性能指标也会全面超越日本90式、俄罗斯T-80U等潜在对手,并将接近或达到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的水平,成为东亚地区不可小视的猛虎。    XK2坦克采用自动装弹机,乘员数为车长,炮手,操纵手三名。XK2的自动装弹机占据了炮塔尾舱的大部分空间,外观上类似“勒克莱尔”的设计,装弹机弹舱内的待发弹药约16发,可快速选择弹种进行装填,战斗射速至少能达到6发/分。乘员位置也针对自动装弹机进行了布置,炮长位置从早期的炮塔右侧改到了炮塔左侧,一旦装弹机出现故障,炮长可方便地操作排除,或进行人工装填。由于弹药布局的变化,XK2的主炮弹药基数增加到了40发,与T-72(39发)、日本90坦克(40发)基本相当,炮塔弹药也实现了隔舱化。此外,自动装弹机极大地减轻了乘员的体力消耗,炮塔内部空间也相对宽裕。   XK-2曾经考虑采用140mm的滑腔炮,不过最终XK2坦克采用莱茵金属集团生产的Rhl20-L55滑膛炮作为主炮。该炮与“豹”2A6的主炮一样,目前亚洲还没有第二个国家采用。这种55倍口径长身管火炮比M256火炮身管长1.3米,膛压高,初速高,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在使用德国最新的DM53穿甲弹情况下,可在2000米处穿透800毫米厚的钢装甲板。采用这种新型火炮的XK2坦克,在火力上将超越日本90坦克,接近“勒克莱尔”和德国“豹”ZA6T的水平。目前,XK-2能否顺利装备Rh120-L55火炮及配套新型弹药尚无定论。因为迄今为止K1A1也只装备了德国老式的DM2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种弹药早在1983年就已定型。因此,韩国也留了一手打算,独立为K1A1和XK2坦克开发一种120毫米新型钨芯穿甲弹,型号为K276,尺寸参数与DM53穿甲弹接近,使用M256火炮发射时.可在1000米击穿7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威力虽逊于DM53穿甲弹,但已超过美军早期贫铀弹的水平。作为补充,韩国还开发了K277多用途弹。除了各种坦克炮弹以外,XK-2还准备采用炮射导弹系统。炮射导弹采用毫米波雷达制导,能有效地攻击装甲车辆薄弱的顶部和隐藏在遮蔽物后面的目标。特别是该炮射导弹能够对空中的直升飞机目标给予致命打击。其他武器包括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车长用机枪。    XK-2坦克的电子设备的信息技术向美国的M1A2SEP靠拢,大量安装数字化信息设备。XK-2采用的是K1A1坦克的电子火控系统的发展型,具有“猎-歼”能力。   K1A1坦克上安装了第三代坦克最先进的火控系统,主要由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瞄准系统、传感器和伺服机构等组成,具有不论在静止间还是在行进间打击静止和活动目标的能力及夜间作战能力。   火控弹道计算机为加拿大计算机设备公司生产的16位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对各种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炮长瞄准镜是休斯公司生产的,与M1A1坦克相同,内装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夜视仪。瞄准镜为双向稳定式,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过考验,证明具有很强的夜间战斗能力和行进间射击能力。但休斯公司的这种炮长单目主瞄准镜仅安装在初期生产型的88式坦克上,以后的生产型坦克换装成更先进的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热成像瞄准镜。热成像瞄准境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热成像仪、二氧化碳型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的主瞄准镜。该瞄准境采用了广角双目式,从而增大了视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辅助瞄准镜是1具8倍倍率的望远镜,与主炮并列安装。
  车长瞄准镜为独立式周视潜望镜。此瞄准镜采用了由韩国研制的新型车长瞄准镜型,不与炮塔随动,可独立于炮长瞄准镜使用,车长在射击中可实施全周观察,一旦发现新的威胁目标,可超越炮长操作,通过一个按扭就可使主炮实施跟踪瞄准射击。采用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双向稳定器,放大倍率可变换为3倍或10倍。   K1A1坦克采用的炮长热成像瞄准镜和车长独立潜望式瞄准镜,属于美国最新式M1A2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术设备。故而有人说,K1A1坦克的火控系统是比M1A1更先进的火控系统。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XK2火控系统无疑具有更高的性能。XK-2坦克首次安装了车际信息系统和旅级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指挥机关随时能掌握每辆坦克的动态,而每辆坦克又能实时传送己方、敌方坦克的位置和行动数据,在车长的显示器上,能看到敌友各方的配置和行动。   XK-2的装甲类似于法国的“勒克莱尔”一样的模块化的复合装甲,可以方便的更换受损的装甲模块。XK-2对炮塔装甲的形状进行了重新设计,但其技术仍受美国制约。根据其重量分析,XK2的装甲防护能力不会超过“勒克莱尔”或日本90式。这使得韩国方面更看重主动防护技术。XK2除采用模块化装甲结构外,还引入了软杀伤和硬杀伤结合的主动防御机制。XK-2的主动防御系统类似于德国的AWISS主动防御系统,用毫米波雷达引导gurenedo系统迎击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   现在试制样车采用的是输出1,500hp的德国制MTU柴油机和伦克公司生产的带5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的自动传动装置以及本国生产的全液压气动悬挂系统。,批量生产型将采用DOOSAN(斗山)公司生产的1,500hp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涉水深4.1米。      性能参数    重量:55吨  最大行驶速度:70公里/小时  涉水深:4.1米  成员:4名  乘员舱温度:35℃以下  发动机输出功率:1103千瓦  传动装置:自动式(5个前进档,3个倒档)  悬挂系统:全液压气动式  附加车载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防系统;软杀伤主动式防御系统;敌我识别应答器  辅助仪器:L55式120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12.7毫米车长用机枪一挺  主炮弹药基数:50发  主炮发射弹药种类:120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反坦克导弹;反直升机导弹  配备弹药:拉哈特(LAHAT)激光制导导弹(重:13公斤;射程:8公里) 
小日本90式主战坦克90式坦克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始于1974年 ,部件制造和试验工作始于1977年,1990年定型,故又称之为90式坦克。   该坦克在年度进行第一次整车试制时制造2辆样车,进行了技术试验。年度进行了第二次整车试制,制造4辆样车,于年进行技术试验,并计划在1989年度进行使用试验。先后两次整车试制共制造6辆样车。1987年夏天公开的样车是第二次整车试制的样车。预计新坦克在1990年定型,并立即投产,同年将生产30辆。该坦克将用于替换已经开始退役的61式坦克,还准备更新一部分74式坦克。投产后首先装备日本北海道的坦克师。   远看90式坦克的轮廓和框架有些像“豹”2,车体和炮塔的形状扁平且方正,但个头和体重比“豹”2要矮小和轻多了,车下部负重轮和车上部烟幕弹发射器也少。它车体长7.5米,宽3.43米,高2.3米;最大重量50吨,比“豹”2及改进型要轻5~10吨。外形尺寸小和低车姿结构是它的主要外部特征。   90式坦克武器系统的先进性得益于技术引进。它装置了典型的德国莱茵公司精品120毫米滑膛炮,那是日本制钢所获得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许可生产的世界标准型火炮。火炮身管长为44倍口径,身管外装热护套,中间有抽烟器,前端左侧装置炮口基准仪。滑膛炮没有膛线,对弹丸产生阻力小,炮弹不旋转,穿甲弹依靠弹翼获得空力稳定,利于使用细长型弹丸增大穿甲能力;滑膛炮身的压力也因此比线膛炮小,炮身可以采取薄壁型,从而实现火炮身管轻量化。90式的坦克炮充分利用了滑膛炮提供的这些条件。   它的火控系统有独创性,曾领先世界先进潮流几年。这个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火控计算机和车长、炮长观瞄装置等。热成像仪通过图像获取和处理实现自动目标跟踪功能。瞄准装置实现了行车中稳定,增强了观察和目标捕捉能力,不但实现了行进间射击,而且提高了射击精度。它采用了日本自制的自动装弹机,发射炮弹速度相当快。所用炮弹主要是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空心装药破甲弹。钨合金穿甲弹性能与美国贫铀穿甲弹相当,弹长884毫米、重19公斤,初速1.65公里/秒,在两公里射程上能穿透700毫米厚钢装甲。   它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组装了结构紧凑的一体化动力传动部件。发动机采用三菱重工生产的两冲程水冷V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达811千瓦。传动装置里有带闭锁离合器的三菱变矩式行星齿轮自动变速箱,通过电液控制能够实现灵活的变速。通过液压悬挂装置来控制车姿是它所独有的特点。它只能进行纵向的车姿变换,在日本到处是林山野峦、斜坡弯道的地形条件下,这有利于弥补射击时的俯仰角。它以小间隔配置了负重轮,用扭杆降低下振幅,对于在起伏地上行驶极为有利。它的燃油储量为1100升,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4 0公里。备有潜水装置,具有涉两米深水域能力。   90式坦克的装甲防护采用了新材料技术,在命中概率较大的车体和炮塔前部安装了自制的复合装甲,复合装甲里含有数层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夹层。在车体其他部位使用了间隔装甲。但侧面配置了普通装甲裙板。它的特种防护措施是配有“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激光预警装置。激光预警装置安装在炮塔前上部,能够探测来自前方、侧面的激光照射并发出警报,告知坦克采取机动规避或发射烟幕弹等对抗措施。   90式坦克于1990年开始少量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成建制装备到连队的是1994年。这年,第71坦克连成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个全部换装90式坦克的连队。使用中,人们发现90式存在不少问题。   90式坦克与世界其他最先进坦克的突出差距是没有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虽然单辆90式性能并不逊色,可它无法使坦克群有机联合成一个整体,难以发挥高度一体化的战斗能力。
  它的装甲防护弱,但因未采用模块装甲组件技术,要加强装甲防护只能靠加挂附加装甲,这势必增加车重,给机动力带来麻烦。要知道90式坦克的一个很大弱点是单位压力大得惊人,达到87千帕,这决定了它能通过的地域范围很小,自然限制了它的机动能力。要通过多障碍地带,驾驶员和车长必须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道路的选择上,就难以很好应对战场上突然出现的情况;坦克火力的发挥、坦克的主动防护质量也都会受到影响。90式过不去沼泽地这一关,就连长满芦苇的潮湿的浅水河岸也一去就陷。它服役至今还没有穿过森林地带的经验,它的“森林机动性”是否良好仍打着问号。然而,如果把90式的单位压力减小到74千帕,就得在减轻防护装甲重量上打主意,起码要将炮塔上的较重的复合装甲换成较轻的“鱼鳞”装甲,可那会付出降低坦克防护力的代价。这对防护力原本不足的90式来说实在是个大难题。   它在起伏地形上采用液气悬挂装置来控制车姿,加上履带着地长的原因,车体会晃动不已,制动时和射击之后的车体纵向摆动根本无法控制,妨碍下一发弹药的发射。   90式坦克的爪齿式钢制履带对地面的附着力较弱,甚至出现横向打滑的现象,还不如74式坦克的钢制履带实用。它的夜间驾驶操作性能并不理想。驾驶员在操作变速箱的开关时眼睛要一直紧盯着微光夜视仪的画面,这一方面对驾驶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加快驾驶员视觉疲劳。   90式坦克火控系统先进。它所采用的几项创新技术曾令国际兵家称道,可是它的基本设计理念仍然揉掺着陈旧的思路。它不是立足于“首发命中”而是“次发命中”。它控制火控系统各子系统的开关设置与操作程序脱节,开关排列比较混乱,这给乘员完成操作带来不便,也使乘员培训增加了难度。   它的炮长瞄准镜的位置较高,车长左方向的视察根本无法进行。那个固定的重机枪支柱也对车长观瞄有妨碍。当坦克处于左梯队战斗队形中时,车长如果要把左梯队战车收入视线内,坦克炮塔就得转动以使炮长瞄准镜挡不着车长左观,这样,坦克炮就不能朝向正面了,这显然违背了作战常识。   它采用自动装弹机,减少一名乘员,节省了装填手作业空间,有利于实现结构紧凑化,也克服了人工装填炮弹的困难,可是它忽略了自动装弹机故障率增加和战场人体工程学的因素。战场上,一辆坦克被摧毁,3名乘员坦克的人员伤亡肯定少于4名乘员坦克。可是,若一辆坦克被毁伤,就其能行动或保持一定程度战斗力的可能性来说,4名乘员坦克又比3名乘员坦克要大。士兵和一些装甲车专家指出“90式坦克的运用指南完全脱离实际”。
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
1楼的图就错了~唉
不好意思,第一张图就发错了!!!!第一张是99a2.....
我来支持99的
10式坦克10式坦克是二战后日本国产第四代主战坦克,研发代号TK-X,2009年12月正式命名10式坦克,2010年夏季开始批量生产服役 。技术指标  全长:9.42m  全宽:3.24m  全高:2.30m   重量:44吨-48吨(可增加外挂装甲) 悬挂方式:液压悬挂   速度:70km/h   主炮:120mmL44滑膛炮,(日本制钢所吸收Rh120 L44技术自行研制的国产炮)将
10式坦克侧面来有必要可换120mmL55滑膛炮[1]   机枪:12.7mm机枪(炮塔上)   7.62mm机枪(主炮同轴)   装甲:复合装甲(正面要部)   外挂装甲(炮塔两侧)   发动机:水冷4冲程8缸电子喷射可变喷射式柴油引擎,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 ,功率/重量27马力/吨,速度70 km/h   电子系统:C4I2系统,全新火控系统   装弹方式:自动装弹机   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炮长)   费用和单价:研发费用约500亿日元(约32.5亿人民币),单价9.5亿日元(约6175万人民币)。 研发经过  日本要求陆上自卫队形成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应对反恐战争和反登陆作战。需要全新的数字化战车以替换老旧的74式坦克在本州形成机动的海岸防御体系。因为冷战时代的产物90式坦克过于沉重,只适合在北海道服役,所以为替换74式坦克日本不得不全新研发轻重量,全新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提升防护力,动力系统,火力和可改进性的代号为TK-X的新坦克。由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研发,三菱重工承包生产,全部计划研发时间是2002年-2009年,2002年-2008年主要用于研究,2004年-2009年用于试验。日在神奈川县相模原市陆上自卫队装备研究所第一次公布了新坦克的样车。日在静冈县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公开了已经命名的10式坦克,同年7月11日富士基地成立58周年纪念日上2辆服役的10式坦克做了公开的机动展示。   10式主战坦克项目由日本TRDI具体负责,日本三菱重工业(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MHI)公司为主承包商。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2年制造出第一台原型车,至2006年共完成三辆原型车。2007年在日本本州岛静冈市的富士山学校展开了一系列测试工作。日,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TRDI)正式公开了10式主战坦克第五批原型车的二号车。截止到2010年7月为止,该项目花费已经超过了4.48亿美元。按照计划,项目全部花费将达到4.75亿美元。   日,日本10式主战坦克在日本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进行了机动性展示。2010年计划小批量装备10辆。在定型批量生产之后将取代和补充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的74式和90式坦克 编辑本段主要性能 防护力  正面和90式一样式内装式复合装甲,由于使用了碳素纤维和陶瓷等材料复合成的装甲,其装甲重量大大下降,基本重量为40吨,战斗全重为44吨,增加装甲最大限度为48吨。炮塔两边的模块式装甲是用螺栓固定的,安装和拆卸都很容易。同时,从照片上看,这种模块式装甲应该是和德国豹2坦克类似的间隙式装甲,除了当储物箱以外,还有可能在必要时在中间增加装甲板,同时这种中空结构据说也是专为对付RPG而设计的。   10式定位是城市作战坦克,其四周的探测装置是一种复合探测器,并不只有激光探测器,还有采用了微机电技术的红外成像传感器和被动式厘米波极高频雷达探测器。这是现有坦克中也不多见的全周探测报警装置,其目的也是针对步兵反坦克武器为主。 动力系统  10式采用了新型水冷4冲程8缸电子喷射可变喷射式柴油引擎,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 ,功率/重量27马力/吨,最高行驶速度70 km/h,5对负重轮。与90式三菱10ZG型2冲程10缸水冷直接喷射式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相比技术提高了,变速等机动性能大大加强了。(估计至少不会像90式那样爬个坡也爆缸了)从74式开始,日本坦克就使用液压悬挂系统,10式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更适合日本多山的地理环境,提高机动能力。   10式坦克的发动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组成:
发动机性能图示  1.四冲程8缸柴油发动机。虽然出力比90式的二冲程10缸发动机略小,但是因为车重减轻,所以并不影响机动能力。而四冲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好于二冲程发动机,所以在最大行程相同的情况下,油箱从90式的1100升减小到了880升,也相应实现了车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同时燃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减少发动机的黑烟,提高隐蔽性。   2.电子控制式可变喷嘴排气涡轮增压机(VNT),这种涡轮增压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柴油机扭矩储备和瞬态响应性,解决低速冒黑烟的问题。电控VNT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3.电子控制式泵喷嘴系统    10式的悬挂系统为电子控制主动液压式。自74式日本就采用了液力悬挂,此外采用这种悬挂的典型还有瑞典S型坦克,这种悬挂具有机动力高,减震能力出色,车重不足时用来抵抗开火时的后坐,必要时改变坦克姿态(如图中)等优点,可以说相当的适合10式的定位,城市作战。  10式坦克有可以360度旋转的车长周视仪,稳线式火控,具备猎—歼能力,同时其最具特色的是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在行驶中也能自动跟踪瞄准(这个功能是独门武功,也是当年备受标榜的功能),当年90式就是凭这种火控技术称雄一时,可以想象10式的坦克的火控系统只会更加先进。 通信指挥系统  属于日本C4I2系统,C4I2就是(Command指挥 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 Computers计算机 Intelligence情报 Interoperability互动操作性)。C4I2是日本防卫省-自卫队与各级部队指挥通信的系统。C4I2系统实现了日本各级司令部、地区司令部、控制中心、后勤基地、给养部门的广域联网。任何一个地区司令部的任何作战部队均可与其他前线作战中心或司令部作战室交换情报,并接受指令。下一步日军将以各军兵种现有的信息系统为基础,对有关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的技术改造,尽快形成三军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届时日本CAI2系统将于CCS日本中央指挥系统整合, 火力  90式坦克的火炮是由莱因公司引进,日本制钢所许可生产的Rh120 L44,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可达到1670米/秒。这款火炮可谓是赫赫有名,M1,挑战者1,豹2上装的都是它,我想军迷肯定很熟悉了。   而10式坦克的火炮则是日本制钢所吸收Rh120 L44技术自行研制的,据说最大的改进就是提高了膛压。这样一来初速应该有所提高。但不管怎样,知道了其出身,对其性能也就能有个大概数了。   10式坦克依然装备44口径火炮,而不是最新的55口径的,主要原因除了可能造不出来以外,还有不方便运输,和城市战机动性不好等。但是它的结构却是可以对应55口径的。也就是说,如果将来需要,可以再换上55口径的火炮。   Rh120 L44使用药筒全燃烧式发射方式,据说不能使用空包弹,而10式坦克的火炮则可以使用空包弹。   自动装弹机很可能和90式是一样的,其射速也应该为15发/分左右。
10式坦克是二战后日本国产第四代主战坦克,研发代号TK-X,2009年12月正式命名10式坦克,2010年夏季开始批量生产服役 。技术指标  全长:9.42m  全宽:3.24m  全高:2.30m   
重量:44吨-48吨(可增加外挂装甲) 悬挂方式:液压悬挂   速度:70km/h   主炮:120mmL44滑膛炮,(日本制钢所吸收Rh120 L44技术自行研制的国产炮)将
10式坦克侧面来有必要可换120mmL55滑膛炮[1]   机枪:12.7mm机枪(炮塔上)   7.62mm机枪(主炮同轴)   装甲:复合装甲(正面要部)   外挂装甲(炮塔两侧)   发动机:水冷4冲程8缸电子喷射可变喷射式柴油引擎,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 ,功率/重量27马力/吨,速度70 km/h   电子系统:C4I2系统,全新火控系统   装弹方式:自动装弹机   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炮长)   费用和单价:研发费用约500亿日元(约32.5亿人民币),单价9.5亿日元(约6175万人民币)。 研发经过  日本要求陆上自卫队形成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应对反恐战争和反登陆作战。需要全新的数字化战车以替换老旧的74式坦克在本州形成机动的海岸防御体系。因为冷战时代的产物90式坦克过于沉重,只适合在北海道服役,所以为替换74式坦克日本不得不全新研发轻重量,全新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提升防护力,动力系统,火力和可改进性的代号为TK-X的新坦克。由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研发,三菱重工承包生产,全部计划研发时间是2002年-2009年,2002年-2008年主要用于研究,2004年-2009年用于试验。日在神奈川县相模原市陆上自卫队装备研究所第一次公布了新坦克的样车。日在静冈县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公开了已经命名的10式坦克,同年7月11日富士基地成立58周年纪念日上2辆服役的10式坦克做了公开的机动展示。   10式主战坦克项目由日本TRDI具体负责,日本三菱重工业(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MHI)公司为主承包商。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2年制造出第一台原型车,至2006年共完成三辆原型车。2007年在日本本州岛静冈市的富士山学校展开了一系列测试工作。日,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TRDI)正式公开了10式主战坦克第五批原型车的二号车。截止到2010年7月为止,该项目花费已经超过了4.48亿美元。按照计划,项目全部花费将达到4.75亿美元。   日,日本10式主战坦克在日本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进行了机动性展示。2010年计划小批量装备10辆。在定型批量生产之后将取代和补充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的74式和90式坦克 编辑本段主要性能 防护力  正面和90式一样式内装式复合装甲,由于使用了碳素纤维和陶瓷等材料复合成的装甲,其装甲重量大大下降,基本重量为40吨,战斗全重为44吨,增加装甲最大限度为48吨。炮塔两边的模块式装甲是用螺栓固定的,安装和拆卸都很容易。同时,从照片上看,这种模块式装甲应该是和德国豹2坦克类似的间隙式装甲,除了当储物箱以外,还有可能在必要时在中间增加装甲板,同时这种中空结构据说也是专为对付RPG而设计的。   10式定位是城市作战坦克,其四周的探测装置是一种复合探测器,并不只有激光探测器,还有采用了微机电技术的红外成像传感器和被动式厘米波极高频雷达探测器。这是现有坦克中也不多见的全周探测报警装置,其目的也是针对步兵反坦克武器为主。 动力系统  10式采用了新型水冷4冲程8缸电子喷射可变喷射式柴油引擎,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 ,功率/重量27马力/吨,最高行驶速度70 km/h,5对负重轮。与90式三菱10ZG型2冲程10缸水冷直接喷射式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相比技术提高了,变速等机动性能大大加强了。(估计至少不会像90式那样爬个坡也爆缸了)从74式开始,日本坦克就使用液压悬挂系统,10式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更适合日本多山的地理环境,提高机动能力。   10式坦克的发动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组成:
发动机性能图示  1.四冲程8缸柴油发动机。虽然出力比90式的二冲程10缸发动机略小,但是因为车重减轻,所以并不影响机动能力。而四冲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好于二冲程发动机,所以在最大行程相同的情况下,油箱从90式的1100升减小到了880升,也相应实现了车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同时燃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减少发动机的黑烟,提高隐蔽性。   2.电子控制式可变喷嘴排气涡轮增压机(VNT),这种涡轮增压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柴油机扭矩储备和瞬态响应性,解决低速冒黑烟的问题。电控VNT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3.电子控制式泵喷嘴系统    10式的悬挂系统为电子控制主动液压式。自74式日本就采用了液力悬挂,此外采用这种悬挂的典型还有瑞典S型坦克,这种悬挂具有机动力高,减震能力出色,车重不足时用来抵抗开火时的后坐,必要时改变坦克姿态(如图中)等优点,可以说相当的适合10式的定位,城市作战。  10式坦克有可以360度旋转的车长周视仪,稳线式火控,具备猎—歼能力,同时其最具特色的是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在行驶中也能自动跟踪瞄准(这个功能是独门武功,也是当年备受标榜的功能),当年90式就是凭这种火控技术称雄一时,可以想象10式的坦克的火控系统只会更加先进。 通信指挥系统  属于日本C4I2系统,C4I2就是(Command指挥 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 Computers计算机 Intelligence情报 Interoperability互动操作性)。C4I2是日本防卫省-自卫队与各级部队指挥通信的系统。C4I2系统实现了日本各级司令部、地区司令部、控制中心、后勤基地、给养部门的广域联网。任何一个地区司令部的任何作战部队均可与其他前线作战中心或司令部作战室交换情报,并接受指令。下一步日军将以各军兵种现有的信息系统为基础,对有关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的技术改造,尽快形成三军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届时日本CAI2系统将于CCS日本中央指挥系统整合, 火力  90式坦克的火炮是由莱因公司引进,日本制钢所许可生产的Rh120 L44,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可达到1670米/秒。这款火炮可谓是赫赫有名,M1,挑战者1,豹2上装的都是它,我想军迷肯定很熟悉了。   而10式坦克的火炮则是日本制钢所吸收Rh120 L44技术自行研制的,据说最大的改进就是提高了膛压。这样一来初速应该有所提高。但不管怎样,知道了其出身,对其性能也就能有个大概数了。   10式坦克依然装备44口径火炮,而不是最新的55口径的,主要原因除了可能造不出来以外,还有不方便运输,和城市战机动性不好等。但是它的结构却是可以对应55口径的。也就是说,如果将来需要,可以再换上55口径的火炮。   Rh120 L44使用药筒全燃烧式发射方式,据说不能使用空包弹,而10式坦克的火炮则可以使用空包弹。   自动装弹机很可能和90式是一样的,其射速也应该为15发/分左右。
一楼是我的!
参考消息网5月4日报道德国《焦点》周刊网站4月30日发表了题为《世界最强坦克》的报道,编译如下:主战坦克是现代化军队进攻的中坚力量。但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和空中威胁也对坦克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的战争不同以往,攻击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坦克也必须能够经受巷战考验。各国军队是否作好了准备?《焦点》在此简介世界最强坦克。德国“豹2”1979年投产的“豹2”坦克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也是外销抢手货。它配备120毫米口径滑膛炮,烟雾发射器和机枪。“豹2”的复合装甲由钢与陶瓷或凯夫拉构成。该坦克配备1500马力柴油发动机,由4人操纵。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埃及、沙特、科威特和澳大利亚都装备了美国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该坦克于1980年投产。基于伊拉克战争的经验,许多“艾布拉姆斯”都加装了“城市生存模块”。配备120毫米口径滑膛炮的炮塔可在9秒内旋转一周。该坦克还配备3挺机枪,并可在反坦克导弹来袭时释放干扰物。中国99式:99式是中国军队的主力坦克,在1999年首次公开展示。其重量因装甲厚度增加而达到了54吨。99式配备1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其125毫米口径滑膛炮可发射激光制导导弹。英国“挑战者2”“挑战者2”坦克每辆售价约400万英镑。一辆“挑战者2”曾被数枚反坦克导弹击中,但在短暂修理后就能继续开动。此后,其装甲被视为无法击穿。为让成员在战斗期间也有茶喝,该坦克配备了电热水壶。其武器为两挺机枪和一门120毫米口径火炮。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大的老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