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商巨鹿之战简介有哪些共同点?

中国古代史(答案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古代史(答案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七年级历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七年级历史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周武王灭商时有哪些名将?真的有哪吒杨剪吗?
邓婵玉,邓九公,李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金榜名师推荐】学年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上册阶段复习第二、三学习主题单元评价检测&&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限制普通会员25份/天,赞助会员50份/天。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您。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价检测(二)第二、三学习主题(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 ( )A.约公元前771年B.约公元前1600年C.约公元前2070年D.约公元前1046年【解析】选C。本题以《上下五千年》这部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2.(2013?内江中考)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启 成汤B.启 盘庚C.禹 盘庚D.禹 成汤【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3.巨幅壁画《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已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它反映的是3000多年前的哪一场面 (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周武王灭商D.犬戎灭西周中.考.资.源.网【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牧野之战发生在周武王与商纣王之间,周武王联合众多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4.《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点是分封制,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辨析问题能力。由材料“封尚父”“曰齐”可知本题选择A,“武王”是西周建立者,“尚父(姜子牙)”是西周功臣。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姜子牙是齐国第一任诸侯王。5.因孔子曾经编订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春秋史实,正确的是[来源:中.考.资.源.网] (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①④②③【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①④是春秋首霸齐桓公的事迹,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②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后期,③发生在春秋末年,晚于②,所以选D。6.《东周列国志》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下列人物中可能出现在该书中的是 ( )①周武王②齐桓公③晋文公④商鞅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能力。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不符合题意。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的霸主,商鞅生活在战国时期,故答案为B。7.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是周武王大败商纣的战役。故①④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战役。8.在一部反映战国时期的影片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 )①步兵手握兵器②农民用铁制农具生产③农民使用牛耕田④骑兵在战马上厮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战国时期,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并且铁农具普遍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史实。9.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变法内容之一是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所以D项所述错误。10.某班同学在讨论“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成功的B.商鞅变法有利于实现秦国的富强,是成功的C.商鞅最后被杀,所以说变法失败了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是成功的【解析】选C。变法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商鞅虽然被杀,但经过变法,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所以说商鞅变法最终是成功的。故C项说法不正确。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12.右图能够反映秦统一度量衡中的哪一项措施 ( )A.统一“度”B.统一“量”C.统一“衡”D.统一“度、量”【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权”是秦代的衡器中的物件,由图示可知是称物件的重量,所以应选C项。13.《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A.徭役、兵役繁重B.刑罚严酷C.赋税沉重D.人民勤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历史名词的区别分析能力。徭役是农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兵役是农民当兵的义务,而赋税则指农民向封建国家缴纳的收获物。由材料可知A项正确。14.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准备和同学们交流。他的观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够维护社会安定C.起义动摇了秦朝统治基础D.起义实际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回忆所学历史知识可以判断A、B、C三项符合史实;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建立了政权,并给秦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刘邦和项羽不是陈胜、吴广起义军的余部,而是另外的反秦起义军。所以,D项不符合史实。15.观察右下图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 刘邦B.汉武帝 刘彻C.汉光武帝 刘秀D.秦始皇 嬴政【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16.(2014?滨州学业考)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 )A.实行“削藩”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识图可知当时的西汉存在着很多郡国,它们的存在严重威胁了中央政权的统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17.《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求军事联盟。18.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右图反映的对西域管辖的机构设立于 ( )A.公元前119年B.公元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60年【解析】选C。图中对西域管辖的机构是西域都护,它设立于公元前60年。19.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汉朝时,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 ( )①北方丝绸之路②南方丝绸之路③海上丝绸之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汉朝时,除陆上丝绸之路外,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也初步形成。20.学习完本主题后,张华同学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了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甘英出使大秦②秦灭六国③西汉建立④中欧第一次直接交往⑤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①④C.②⑤③①④D.③①④②⑤【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②③④⑤公元97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166年秦朝末年由此分析可知,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3分,共50分)21.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2分)(2)观察两幅图片,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3分)(3)在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3分)(4)春秋战国时期的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与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2分)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解析】本题定位于识图识记和分析能力的考查。第(1)(2)(4)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春秋及战国时期的列国示意图及有关知识;第(3)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掌握的历史知识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进行客观分析。答案:(1)图一是春秋形势图,图二是战国形势图。[来源:中.考.资.源.网](2)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来源:中.考.资.源.网](3)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4)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材料二 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2分)晋国凭借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哪一次战役?(4分)(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先后成为霸主,但他们称霸的方式不一样,前者通过政治威势,召集诸侯会盟达到目的;后者则通过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成为霸主。结合以上分析回答第(1)、(2)题。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春秋时期。(2)政治威势: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军事胜利:城濮之战。(3)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注重整顿和壮大军队。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朝的国体是“封建国家”,政体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诸多方面,但以皇帝为核心,以皇帝制度为基本制度。材料二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1)材料一中提及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哪些?(2分)你怎样理解“以皇帝为核心”?(2分)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材料二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2分)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文字。(2分)(3)根据材料三,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2分) ( )A.都是开国皇帝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统一了文字【解析】第(1)、(2)、(3)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题,应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点进行归纳,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秦始皇没有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统一文字的是秦始皇,故B项正确。答案:(1)内容:①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理解: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的大小事务由他决定。各级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措施:焚书坑儒。(2)圆形方孔钱小篆(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B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汉书?张骞传》材料二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胡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2分)生活在哪一时期?(1分)(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2分)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2分)(3)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2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4)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2分)【解析】根据材料的出处可判断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张骞出使西域。第(1)(2)题比较简单,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逐项回答。第(3)题在比较分析双方交流的物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4)题应认识到丝绸之路开通后对中西方交流的重大历史意义。答案:(1)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2)贡献: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精神: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3)特点: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意思相近即可)(4)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商业通道,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促进了我国境内各民族及与欧洲的友好交往。中.考.资.源.网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鹿之战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