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拳击沙袋立式沙包打法包质量好不好

回复:回复:日向和施耐德那个比较NB_足球小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326贴子:
回复:回复:日向和施耐德那个比较NB
是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人的骄傲活在历史的记忆本上。如果非要说武力,武功再高,挡的住枪吗?如果动动脑子就知道了,所谓精神,不在乎谁高谁低,而在于谁可以带给世人思考?
我打个比方,OK,是NB,假设他武力是比高(暂且假设),那他带个世人的思考是什么?是堕落,是沉沦,是最灰暗的。相反呢,不言而喻。
足球小将资料和信息情况,回答相关问题还送日本动漫礼包一份!樱花国际日语外教1v4小班,轻松学习日语,看动漫再也不用字幕了!
楼上你这话说的是没错!我只是看下去有的人把当成神!什麼一脚二十米!什麼挑战多少格斗家!没有的事情非要说出来
草莓!机真会和刚柔流还有松涛有什麼区别啊
没来几天还在谈这个问题。。。。。。。。。。
火焰你这个卑鄙小人原来你就是211
我怎麼可能是211!草莓你不要搞笑好不好!
奇怪草莓怎麼不说话
如果火焰是211的话那他就是双枪侠了
火焰不是211,不过草莓你夫人怎么得罪你了?
阿紫你果然还是最关心我
火焰当然不是了,你这么男人,怎么会作那么卑鄙的事情呢
我知道我很men!别在这里说那麼肉麻的话
有么?不过这么刺激,草莓怎么还不说话。
阿紫读过历史吗?知道破釜沉舟3万打30万和吗3万打60万吗?给火焰上上课
草莓,你叫给火焰讲历史作什么?
谈理论的几个矛盾点及''唯擂台论''
首先,的以及众多传统提倡&无限制&,并以此拒绝上擂台,认为真正的格斗实战不是体育比赛,而是生死相搏,可见他们对,k1,mma等高手不屑一顾,但奇怪的是,李小龙在抬高自己时却总是拿那些&被他不屑一顾的,只是参加体育比赛,而非生死相搏的冠军&来垫背,这是矛盾点之一.
第二,及其理论认为擂台有限制,其真正的无限制实战都是瞬间杀人的狠招,最著名的便是插眼踢档,但李小龙的截拳道理论中从来也没提到过如何寻找时机,怎么样能准确快速的把对手的眼睛戳瞎,把对手的裆部踢爆,怎么发力,用什么手法,从什么角度等等,都没说过.他的诸多战绩(不管真假)中也从来都没有过以插眼踢档结果对手的例子,就连仙迷也从来都没提到过,一个都没有,这是矛盾点之二.
第三,及其理论中&据其所称是天下无敌&的,等招数等从击打部位及出招方式上来看,并未违反格斗擂台的规则.也就是说,这些招数的威力如果真有李小龙说的天下无敌,那么即使按规则,李小龙一样能用比的拳还重的寸拳夺得拳王,按k1,mma规则,一样能用比米尔科的腿还重,一脚踢人20米的李三脚夺得冠军,用&快的连摄影机都捕捉不到的身法&更是能纵横,游泳等多个比赛项目,那为何要以&擂台格斗不是生死相搏的实战,无法发挥李小龙天下无敌的威力&为借口,而不肯参加格斗比赛,让那些质疑他格斗能力的人信服呢?这不是骗人的吹嘘和炒作又是什么?
谈理论的几个矛盾点及''唯擂台论''
首先,的以及众多传统提倡&无限制&,并以此拒绝上擂台,认为真正的格斗实战不是体育比赛,而是生死相搏,可见他们对,k1,mma等高手不屑一顾,但奇怪的是,李小龙在抬高自己时却总是拿那些&被他不屑一顾的,只是参加体育比赛,而非生死相搏的冠军&来垫背,这是矛盾点之一.
第二,及其理论认为擂台有限制,其真正的无限制实战都是瞬间杀人的狠招,最著名的便是插眼踢档,但李小龙的截拳道理论中从来也没提到过如何寻找时机,怎么样能准确快速的把对手的眼睛戳瞎,把对手的裆部踢爆,怎么发力,用什么手法,从什么角度等等,都没说过.他的诸多战绩(不管真假)中也从来都没有过以插眼踢档结果对手的例子,就连仙迷也从来都没提到过,一个都没有,这是矛盾点之二.
第三,及其理论中&据其所称是天下无敌&的,等招数等从击打部位及出招方式上来看,并未违反格斗擂台的规则.也就是说,这些招数的威力如果真有李小龙说的天下无敌,那么即使按规则,李小龙一样能用比的拳还重的寸拳夺得拳王,按k1,mma规则,一样能用比米尔科的腿还重,一脚踢人20米的李三脚夺得冠军,用&快的连摄影机都捕捉不到的身法&更是能纵横,游泳等多个比赛项目,那为何要以&擂台格斗不是生死相搏的实战,无法发挥李小龙天下无敌的威力&为借口,而不肯参加格斗比赛,让那些质疑他格斗能力的人信服呢?这不是骗人的吹嘘和炒作又是什么?
下面说说''唯擂台论'',像朱建华等人批驳过''唯擂台论'',说:
&,k1,mma等是有规则的体育比赛,只是在擂台上分出胜负而已,不是生死相搏,格斗比赛的冠军和真正生死相搏的实战高手是两个概念,和提倡无限制格斗概念的李小龙更是两个档次.&
我来分析一下,这句话里其实巧妙的玩弄了一个语言逻辑.的确,擂台是有规则的,其规则决定了,k1,mma等体育比赛,只是在擂台上分出胜负而已,不是生死相搏,但拳击比赛比的是什么?是规则吗?否!拳击比赛比的是怎样能把人击倒(包括速度力量准确性步伐战术经验体能等),而阿里.,等拳王也正是在这方面出类拔萃才能夺冠的.带拳套,倒地数八,受伤过重终止比赛等规则虽然削弱了拳王的杀伤力,使这些重拳可能将人打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并没有改变其&能够伤人致死的性质&.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格斗比赛中&高水平拳手的能力能够伤人致死&,才要用规则加以限制,保护弱的一方.使得格斗比赛&在选出真正的强者的同时又不至于像街斗那样出现太多的伤亡&,这才是擂台规则的本意.
然而,到了生死相搏的街头实战中,这些拳王速度力量准确性会消失吗?他们的杀伤力会因为下了擂台而改变吗?我想谁都知道,非但不会改变,还会因为没有规则的限制而大大加强.试想,如果非多在没有规则的限制下把关节技做完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让的重拳,米尔科的重腿把人击倒后,没有裁判的阻拦而继续进行倒地攻击对手焉有命在?当然,有人说街头斗殴有偶然性,你拿到了石头钢管砸中高手KO他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拿石头钢管砸人的成功率依靠什么?还不是擂台上所需要的速度力量准确性等要素吗?高手为什么不能拿起石头钢管抢先砸你?所以即使是拿石头钢管砸人,擂台高手成功的概率也远超过普通人.
射门日向更霸道,技术皇帝更全面!
2人适合做队友,但有了翼,日向不稀罕皇帝了O(∩_∩)O
老虎射门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此贴离到武术去了。
当前情况皇帝NB 以后猛虎NB
皇帝应该和火野对
火野的出现,就注定成为一个失败的角色,他明明是日本人的日裔,不想入自己的祖国国籍,为了和日向单挑,反而加入乌拉圭国籍,结果他以后被高桥废除了,多好的前锋啊,结果他走错门自毁一生,早知当初何必如此,在短篇的世界明星队里头连个人影也没有见到。相比较之下,人家南美都有出现,唯东洋轰炸机没有出现,被日本人当成叛徒了,还有一个世之门将沙拿也没有见到过。在此埋没了人才。
无聊,什么都比
当然,因为擂台规则使得格斗比赛变味儿的不是没有,就是.但,K1,MMA等知名比赛并没有过多脱离实战,而且规则基本符合本流派的特性,利于发挥本流派长处&.
但是又有人会说,擂台最大的限制是不能用一击致残致死的狠招,然后又会把插眼踢档给搬出来,说即使是拳王,对这些狠招的用法和防御也一无所知,在街战中一样百搭.
的确,这话没错,但你要知道,拳王没训练过插眼踢档,不等于不知道,不会用,最多和普通人一样.再说,口口声声说擂台不是实战的及传统大师有过插眼踢档的系统训练及实战和用此招结果对手的战绩吗?连仙迷都没提过.那又依据什么说大仙们的街战无敌呢?再者,插眼踢档一样需要速度力量准确性,即使在大家都没有过插眼踢档的系统训练及实战的情况下,也是擂台格斗能力强的人占上风,而不是普通人,更不会是大仙.
说到生死相搏的街头实战,我想警察所面对的应该是不折不扣而且是危险度远超过常人的实战吧,为什么在k1,mma擂台上取得过优良战绩的会被聘用为教官?中国的在面对歹徒时也有&先灭灯,后断根&的插眼踢档招式,但也会通过参加比赛来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而不是练什么,传统之类的.
所以,我不能说拳王在街战中就一定战无不胜,但至少擂台上的格斗能力和街战能力绝对是成正比的,在招式上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也是相通的.
而那些没有系统训练实战和战绩的大仙及仙迷们,也只能够拿&提倡无限制,擂台格斗是有规则的体育比赛,只是在擂台上分出胜负而已,不是生死相搏,格斗比赛的冠军和真正生死相搏的实战高手是两个概念&等破绽百出的弱智理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及无能罢了.
最后,记住我一句话:在选出真正的格斗强者的同时,又不至于像街斗那样出现太多的伤亡,这才是格斗擂台制定规则的本意.
就是以上这些,谢谢.
草莓怎么不说话啦是不是同意了我的观点啊
说实话草莓我看过极真的格斗和中国舞术感觉没有什么关系感觉连基本格斗那式发力怎么都不一样
当然是施奈德 日向烧饼一个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迪科斯实心散打吊式沙袋拳击沙袋 武术散打沙袋 搏击沙袋家用健身拳击PU皮沙包送拳击手套 1.2米实心沙袋送拳击手套
与行业相比
电话:400-610-
PLUS会员专享价
支  持
选择新地址
加载中,请稍候...
规格与包装
本店好评商品
商品名称:迪科斯实心散打吊式沙袋拳击沙袋 武术散打沙袋 搏击沙袋家用健身拳击PU皮沙包送拳击手套 1.2米实心沙袋送拳击手套
商品编号:
商品毛重:31.0kg
商品产地:中国大陆
货号:DKS-93202
价位:150-199
分类:健身套装
适用人群:男士
锻炼肌群:综合练习
商品介绍加载中...
类别器材套装
适用人群男士
健身部位综合
适用人群男士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英国步枪革新3---米涅、施耐德篇
英国步枪革新3---米涅、施耐德篇
米涅步枪是人类武器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路标,而它在英国的发展也绝非一帆风顺...这个故事是一个标准的英式喜剧。1823年,英国陆军上尉约翰·诺顿(John·Norton)在对印度南部的土著人吹箭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设计,即我们所熟知的,挖空底部的圆头柱状子弹,发射时火药气注入空腔使子弹膨胀契合膛线。诺顿提出圆锥形子弹概念的时间比德维勒更早,但相关资料的稀缺限制了我们对这位革新者的认知,他的影响也远远比不上后来的德维勒甚至米涅。英国军械局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诺顿的设计,原因很无厘头“英国军队不会接受除球形子弹之外的任何东西”(他们还打算和球结婚不成?)诺顿的设计当然不会就此尘封,1836年伦敦发明家威廉·格林纳(William·Greener)对诺顿的子弹进行了改进,他在诺顿中空子弹的基础上,在子弹内部添加了一个底部凹陷的软木使子弹的膨胀更加稳定,这一设计事实上与后来米涅的设计几乎完全一致,甚至有人认为,米涅根本就是剽窃。
&这种事情先放在一边,格林纳是什么结局呢?猜猜看...格林纳与诺顿一样败给了英国军械局的守旧官僚,军械局的回答同样极具英式幽默'这种存在两种材料的组合式子弹会增加制造成本’。于是,因为保守和愚昧,英国人与人类枪械史上最伟大的革新之一擦肩而过,威廉·格林纳与约翰·诺顿最终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路人甲乙,也许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缺憾吧。这部英式喜剧还没完,1849年米涅子弹问世,一年后英国方面向米涅支付了20000英镑购买米涅子弹的专利,军械局居然二话不说的接受了米涅那大同小异的设计。(这局里塞得全是法国特务吧...)没人在乎可怜的格林纳(更没人在乎诺顿),得知了这一情况的格林纳当真是哭笑不得,他最终动用了法律手段状告军械局董事会要求他们支付1000英镑的赔偿。小品告一段落,开始下一节目。英国人有一点非常令人费解,虽然他们在武器装备的研发和选择上经常表现出抱守残缺不思进取的保守形象,但他们的武器技术与工艺却从未因此而落后于时代,几乎可以说从七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数百年间,英国单兵武器始终占据着一流质量一流性能的宝座(就算是下水管料切出的斯登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恩菲尔德P1851式步枪,眼熟吧?不认识?之前我不是给过P1842滑膛枪的图片么!你以为摆在你眼前的是什么神兵利器!?没错,英国第一款米涅步枪就是把褐贝斯击发款滑膛枪刻上几条膛线!...喂,不要斜眼当时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么做的,我们可爱的法国还一直用到后膛枪换装呢。
好了,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既然P1851和P1842是失散多日的亲兄弟,我们应该怎么分辨他们呢?
当然是看表尺,一支没有表尺的火枪不一定是滑膛枪(法国人去死!)但一支有表尺的火枪必然是线膛枪,而P1851步枪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表尺。虽然使用了米涅弹使得精度大大提高,.75英寸的P1851步枪射击性能似乎不甚理想,滑膛枪时代,更重的子弹可以保持飞行稳定提升精度,但线膛枪时代这既影响子弹的转速,也影响枪支射击时的稳定性,更增加了士兵携带弹药时的负担,不知用了10多年.69的法国人情绪是否稳定。1851年首批28000支P1851线膛枪交付部队,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P1851步枪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过渡品,它武器平台与口径无一例外的散发出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沧桑感............兵器科技可不是考古啊你们这群死人!真以为恩菲尔德军工厂的人是机械神教那群几千年连内裤都不洗的宗教疯子啊!与时间赛跑,英国当局迅速开始论证并进行小口径步枪的设计工作,大量枪炮设计师的作品被呈交上来,由于核审与试验工作在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进行,'恩菲尔德步枪’的名号也就此传开。1853年10月,俄土外交破裂,土耳其对俄宣战,俄军开始大举入侵,随着战争的爆发,英法两国感受到了巨大的战争压力,它们意识到,自己被卷入战争仅仅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此时的英法军队正处于线膛枪换装滑膛枪的重要阶段。滑膛改线膛可不是一个小问题,这不单关系到加工硬件(车床)的技术水平,更与技工有关,对于那些刚踏进军工厂的门就开始加工滑膛枪管的技工而言,给所有火枪刻上规范统一的膛线一点都不好玩,工人们即无法适应新的工作条件也忍受不了监督人员越发苛刻的加工要求,结果就是5、60年代军工厂罢工频繁,生产无法维持稳定,线膛枪供不应求,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全面列装线膛枪,法国则干脆墨迹到1857年。与依然处在纠结中的法国不同,英国已将P1851米涅步枪初步装备部队,但数量仍然不足,多数军队依然在使用P1842击发滑膛枪。
与俄土战争爆发的同时期,1853年底经陆军部批准,P1853型步枪开始投入生产,第一笔订单为20000支。
&&恩菲尔德P1853式步枪,如此名声显赫的武器相信绝大多数吧友都清楚吧..........我相信才有鬼呢!多少蠢材连击发火帽都不懂还在管它叫燧发滑膛枪啊!前天我就看到了!以后再让我看到当心我不分缘由呼你的脸啊!——————高中时代英语老师的台词模板。全长:55英寸 枪管长:33英寸 口径:.577 重量:约9磅 (这支P1853产自伦敦塔)
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学来说,恩菲尔德P1853实在太有名了,前装线膛步枪的完美杰作,令所有国家都爱不释手的存在,它不单性能稳定,价格实惠,而且坚固耐用,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南北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倒幕战争,巴拉圭战争,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恩菲尔德步枪简直就是战争的奶爸。甚至有一种传言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这支倒霉的步枪,因为英当局新配发的恩菲尔德P1853步枪使用的子弹纸包上涂有用于防潮的猪或牛脂肪油脂(最狠的谣传是混合油脂),而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士兵感到自己遭受了虐待,因为他们的教义中不允许食用牛或猪,虽然据东印度公司的说法他们用的并不是动物油,而且这件事在很长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为煽动暴乱而产生的谣言...但是无论如何,印度民族大起义还是爆发了,这可真的成了'一卷脂肪引发的血案’,不过话说回来,出于这种理由叛变的印军或许只能拿着陈旧的P1851线膛枪甚至是滑膛枪对抗武装到牙齿的英国军队,英军当然不在乎他们的子弹涂得是油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当然不能是太猎奇的东西,对吧?),印度起义军说不定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拒绝使用缴获的弹药和武器...啧啧啧...那简直是在送人头......不过这不大可能........吧?虽然涂油的事情并不可信,但英国人依然用羞辱的方式来处死叛军中的伊斯兰教教徒,比如在将他们吊死之前,在他们身上缝一块猪皮...(被缝上狼头的某人可以偷着乐了)
印度兵变爆发的原因是如此的单纯,而且他们的主场优势没能持续太久,因为在这场号称民族大起义的战争中,参与叛乱的封建王公和英印军只是少数,大多数的英印军武装——包括毅力惊人的廓尔喀人依然异常忠诚的团结在女王的领导之下。总之无论如何,这场浩浩荡荡又不明不白的大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
'民族大起义’的终结,带给人们无数的反思,正如某个著名作家'没有’说的那样(好吧好吧是我说的)...暮色的天穹响彻的乌鸦的低吟,炙热的西风卷着一股腥臭飘向海面,绞架上来回摇摆的黝黑尸体用血淋淋的事实提醒我们,战争——千万不要只带信仰,不带大脑...回到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一触即发,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9月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战争正式打响。很多中文资料中都信心满满的宣传'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法军全军装备米涅步枪,而英军大部分则装备着老式滑膛枪...俄军依然装备燧发枪’,如果大家撞上这种资料,请一口唾沫加一巴掌扇过去,有原创扇原创,没有原创扇转发,绝对不违反宪法!那么事实呢?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已经装备了质量还说得过去的击发滑膛枪,法军正如我们在过去的资料中提到过的,只有近卫军和少数轻步兵装备了新式线膛步枪,其它部队依然是滑膛枪或者老式线膛枪,而英军的装备情况就比较有意思了。1854年登上克里米亚的英军满打满算至少装备了三种线列枪,P1842击发滑膛枪,P1851击发线膛枪和P1853击发线膛枪,其中,P1842与P1851口径为.753英寸(19.1毫米),P1853步枪为.577英寸(14.65毫米),这里还要补充,P1842滑膛枪使用.71铅弹丸,P1851步枪使用.702锥形米涅弹,P1853步枪使用.577锥形米涅弹.........这一点都不幽默,如果你是后勤官员,你会不会对军械局总监的家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如果你真的想干这件事那么请趁早,因为不久之后就没有军械局了。日,克里米亚战争中中的第一战,阿尔玛战役打响,6万2千名联军(26000名英军步兵和1000名英军骑兵,28000名法军和7000名土耳其军队)对阵3万6400人的俄军部队。在这场战役中参与决定性进攻的英军精锐部队均配备了P1851/53式线膛步枪。该作品由美国著名画家理查德·卡顿·伍德维尔(Richard Caton Woodville)所绘,他于1855年因吗啡过量死于伦敦。进攻阿尔玛高地的斯科特里姆卫队第一营,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手持的P1853式步枪,不过在历史上,斯科特里姆卫队使用的似乎是P1851步枪。(气死我了!怎么都找不到更大的图!)事实上参与攻坚的还有掷弹兵卫队第三营,而且掷弹兵卫队的伤亡远比斯科特里姆卫队要多(斯科特里姆卫队伤亡29人包括两名军官,而掷弹兵卫队则伤亡130人包括3名军官...谁是中流砥柱?谁是中流砥柱?!)
阿尔玛战役中的苏格兰卫队,装备的同样是P1853火枪。值得注意的是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由于军械局的工作不力等因素,1855年至战后该部门便被裁并入新成立的陆军部,不过伦敦塔作为军工部门的职能倒是没变,因此之后的很多武器依然刻有TOWER的铭文。而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则是皇家轻武器厂RSAF(即恩菲尔德厂)的崛起,正面临关门大吉的恩菲尔德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需求而产量大增,年产量猛增至50000支,1855年英国当局从美国引进了更为成熟的自动化生产车间,RSAF成为了英国生产技术最为先进的军工厂,克里米亚战争10年后其产量更增长到10万支,恩菲尔德步枪开始主宰英国军界。
鼎鼎有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细红线’93高地团,新式线膛步枪成就了他们的传奇,不过在历史上他们装备的是P1851步枪。
英国第68团轻步兵装备的P1853步枪,摄于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军也在匆匆进行武器换装工作,整营整营的士兵刚刚登上陆地甚至在船上就换装了P1851线膛步枪,这些武器中不乏由P1842滑膛枪经过线膛加工后的产品,为了扩大供应,饥不择食的英国甚至向列日兵工厂订购了15万支线膛枪,战后英国方面还与圣埃蒂安兵工厂(法国)签订了20000支恩菲尔德步枪的生产合同。而在战争结束后,P1851线膛步枪也被除役封存,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约1.5万支该型号的火枪被南部邦联购买。
克里米亚战争作为恩菲尔德步枪的首战可谓大获全胜,战争结束后P1853迅速取代了P1851成为英军制式装备,相关型号一直更新到1861年,截止1867年P1853(正规产品)共生产了150余万支。
恩菲尔德P1860短步枪,短步枪主要用于装备来复枪团,只有两个枪管箍,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来复枪部队彻底成为了单纯的轻步兵,进入20世纪,来复枪团只是一个称号了。在此之后短步枪极为顽强的脱颖而出并于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军队的主流,而长步枪却被淘汰了。
恩菲尔德P1861骑炮兵卡宾枪
不过,真正令P1853步枪扬名世界永载史册的地方不是英国也不是印度而且不是俄罗斯——而是大洋彼岸烽火连天的美国。美国的军用线膛步枪起步并不晚(1855年以前)而且眼界颇高,他们希望拥有一款比同时期其他国家更为先进的步枪,然而事与愿违,M1855步枪使用的梅纳德底火带始终问题重重,批量生产一再延误,直到南北战争正式打响美军的新式线膛步枪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新式步枪的诱惑是巨大的,内战开始时双方一面用老式的击发滑膛枪继续拼命,一面大肆向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等国家购买军火,保守估计美国内战时期共向其它国家购买了超过200种轻武器,恩菲尔德P1853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恩菲尔德步枪装备数量很多,在南北战争的油画中似乎也不太容易上镜。
著名的马拉诸塞州第54志愿步兵团,美国第一批黑人部队中最著名的团,他们全团装备恩菲尔德步枪,虽然斯普利菲尔德兵工厂生产的步枪占据北军主流,但更多士兵相信,恩菲尔德步枪是一名战士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步枪。在美国,P1853被称为M1853步枪,最初,有70万支恩菲尔德步枪被认为参加了南北战争,但是现在看来,这一数字恐怕要上涨到100万支以上,私营军火商通过与政府签订生产合同制造了大量纯出口用的P1853步枪(南北战争中所使用的步枪中,真正产自英国正规军工厂的P1853步枪几乎没有)一些本土兵工厂也通过签订合同仿制了大量M1853,仅南部邦联的军工厂就仿制了40余万支恩菲尔德步枪,这里我们再次强调一遍,由于美国人的武器前缀往往是'model’,引用首字母'M’,所以P1853步枪在美国被称作M1853步枪。拿着同样的步枪互相玩命也是南北战争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华英军装备的正是P1853线膛枪,英军三代制式步枪都与中国有着皮垢血污的缘分,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在这之后,进行洋务运动的清政府与深陷倒幕战争的日本也曾购买过大量的恩菲尔德步枪(旧译恩飞耳德),日称'エンフィールド铳’,装备广泛,评价也不错,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清军洋枪队几乎是标准的'英械师’,他们的主要装备就是P1853步枪。而太平军的击发火枪基本也是参照英国火枪仿制的。
&鱼鹰社的复原图中,第一位士兵使用的就是P1853,第三位士兵使用的应该是P1842滑膛枪。
南北战争令恩菲尔德步枪获得了莫大的荣誉,然而对于前装枪而言,这已然是夕阳没落的余辉了,列装线膛枪所带来的巨大杀伤力与前装枪使用中产生的战术瓶颈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在南北战争中使用的线列战术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想要形成密度火力,就必须以线列队形开火(谢天谢地单发步枪都这样),然而前装枪繁琐的装填过程又阻碍了队形机动,散兵战术说来好听,对于一支没有经历过多少战斗的部队来说,仅靠时间不长的训练来让使用前装枪的士兵自由控制队形密度不比教一群猴子用刀叉吃牛排轻松到哪里去。这样的矛盾在南北战争中结出了血腥的果实,在精度更高的齐射火力下,难以灵活应对的线列部队是如此形同被枪决的犯人。最血腥的案例——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中,从弗雷德里克斯堡至玛莉高地的600码距离几乎变成了北军的集中屠宰场,前装滑膛枪时代由于射程与精度的限制,进攻方只要依靠合理的冲锋密度即可攻陷类似阵地。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北方军不单要在平原上面对强大准确的炮兵火力,还要在300码甚至更远的距离遭受南军步枪有效的杀伤,前装枪大大限制了北军进攻部队的火力密度和队形灵活性,在这次进攻中,北方军付出了12653人的伤亡代价而且丝毫没能撼动南军阵地。在整个南北战争中,被步枪杀伤的士兵占整个战争伤亡的86%,这是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另一方面,南北战争中,后装单发步枪与连珠枪得到了初步运用并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眼巴巴欣赏美国人自相残杀的欧洲国家也勉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英国人干什么都不算早,但也不算晚。南北战争对英国换装后膛枪的影响可能并不像人们后来想想的那么大,但是1864年那场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普丹战争却令英国人产生了严重的紧迫感。1864年的夏天英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这件事,在听取了众多意见包括一些从北美战场回到英国的军事观察员的说法后,他们坚定了换装后膛步枪的决心,同时也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为武装部队全面换装后装枪需要巨大的开销与漫长的时间,另一方面百万支恩菲尔德前装枪的处理又成了问题,针对难题,大英帝国想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方案——前装改后装。19世纪中叶,所有拥有前装枪的国家几乎都采取了前装改后装的举措,英国是最早采取这一措施的国家。8月该委员会向社会征集武器改装方案,其中有两大条件,首先是改造费用不准高于1英镑,其次武器精度不得低于改装前。到了10月,呈交上来的方案达到50多个,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6个方案被保留下来送往军工厂进行试验。认为就此万事大吉就太二次元了,在1865年3月的第一次试验报告中,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任何一种样枪被认为合乎要求,不过在整体上,雅各布·施耐德的方案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于是我们看到,在19世纪中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制枪技术和工业的大英帝国第一支划时代意义的后装枪设计师是——美国人...
雅各布·施耐德(Jacob Snider),生于佐治亚州蒙哥马利, 虽然他的设计方案最终被英国政府采纳,但没有多少资料来介绍他的武器设计方案被选中后发生了什么,有关部门(好神秘!)似乎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66年8月施耐德还没看到他的步枪正式列装便因贫病交加死于英国,他的儿子继续控告英国当局。(此人没有留下照片)&
武器参数与P1853步枪基本相同。&
施耐德步枪(全称施耐德-恩菲尔德步枪Snider-Enfield)的改装方法非常简单,即将靠近枪机的长度约2.5英寸的后膛位置切开改装成可向右旋开的盖帽结构,这个简单的盖子形成了一个不怎么牢固的闭锁装置,而且在施耐德的方案中,击锤只需要进行加工就可以使用而不必额外添加新的击发装置。
1864年10月的测试中,施耐德步枪发射20发子弹总共只用了2分30秒,而第二名却花费了3分18秒,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头,由于最初使用的子弹质量低劣,施耐德步枪的射击性能并不理想,在历经了一年多的频繁修改,测试和扯皮之后。日,6支施耐德步枪参加了首次正式测验,参与试验的施耐德步枪使用的是皇家实验室提供的软质中发子弹(浸泡蜂蜡的亚麻+油纸弹壳)这对精度与初速(早期子弹初速约875英尺/秒)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其他方面,比如可靠性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连续四天每天射击250发子弹并不进行任何清理以及模拟潮湿环境(在装满湿锯末的桶里放两天试射然后再放两天)以及模拟的暴雨天气,结果令人非常满意,试射的5500次中只有一发子弹没有正常击发,两名试验射手都取得每分钟15发的成绩。之后的具体流程是,5月23日施耐德正式通过的检测,恩菲尔德兵工厂开始进行武器改装工作,7月5日获英王许可, 8月18日施耐德本人突然翘辫子,29日改装合同草案批准,9月18日施耐德步枪获得正式批准。另外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芬尼亚袭击事件。南北战争结束后出现了大量爱尔兰裔退伍军人,这助长了爱尔兰独立组织芬尼亚兄弟会的力量,他们计划向加拿大发动袭击,受到武装威胁的加拿大政府向英国政府求援,英国当局考虑向加拿大地区的部队提供试验中的施耐德步枪,不巧的是,芬尼亚的袭击来的太快了也去的太快,5月初他们发动了袭击6月中旬冲突便基本宣告结束,随后美国方面做出反应控制了国内的芬尼亚武装势力。而首批30000支施耐德步枪直到67年初才来到加拿大,直到1870年后芬尼亚再次发动袭击这些武器才派上用场。
1866年的6月的里奇伟之战,芬尼亚武装势力约800人(和今天的塔利班差不多呢)击溃了大约同等数量的加拿大志愿兵(双方伤亡总共不到70人),之后由于英加军队的集结,芬尼亚武装很快就撤退了。
1866年末,委员会在一些报告中注意到,配发的纸壳子弹精度并不理想(显而易见),于是到了1867年委员会再次找到了皇家实验室,这次问题得到了解决,几周之后,施耐德步枪采用了爱德华·伯克瑟上校设计的伯克瑟(转帖者注:通常译为“博克塞”)中火黄铜子弹。
爱德华·伯克瑟(Edward M Boxer),时任伍尔维奇皇家实验室总监, 令人恼火的是我没能找到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不过算了,反正他这个年纪也不可能参加足球队了,是吧?PS:博克瑟(Boxer)这个词原意是指拳击手,但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它也代指义和团(义和拳...)装有V型底火台的伯克瑟子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黄铜中火子弹,作为子弹的基本形制之一它一直延续到现在,现代民用小型轻武器大多使用以伯克瑟底火为基础的子弹。第一代伯克瑟黄铜子弹——.577施耐德子弹,它的初速可以达到1250英尺/秒
施耐德步枪枪机内部设有退壳钩,退壳时将盖子向后拉即可将弹壳拉出,不过这不是一个方便好用的设备,想要顺利退出弹壳需要将枪支后端向下倾斜,而且由于早期卷制子弹强度不够,经常发生因退壳钩抓坏子弹边缘而卡壳的问题(法国鼻烟盒步枪与美国活门步枪都有类似的问题)。
施耐德最早正式装备的MarkII软质弹,虽然气密性不佳,但可靠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1866年的试验中这种子弹被浸在水中一个小时依然可以发射,第二种为1867年早期使装备的卷制黄铜子弹MarkIII,卷制弹壳容易被火药气撑开使用时极易卡壳,第三种则是拉伸工艺制作的施耐德子弹,可能要等到1885年后才有这种子弹出现。
Mark1施耐德子弹,只有一个黄铜底座,其余部分为软质,由于弹头形状奇葩穿透力与精度非常令人伤心。第二种子弹为大型铅弹,施耐德步枪的子弹直到1871年都有新版本出现。
使用定装黄铜子弹的施耐德步枪精度甚至好于恩菲尔德步枪,在相关的测试中,施耐德步枪300.500.800.1000码的散步分别为0.55英尺0.97英尺3.32英尺5.37英尺,而恩菲尔德步枪的散布则是1.06英尺1.57英尺,3.93英尺和7.92英尺。
虽然只是纯粹的过渡品,由于同时期的英国正对非洲进行殖民扩张,施耐德步枪的在其役期中还是经历了不少战斗,1868年的远征埃塞俄比亚战斗中施耐德步枪首次登上战场,大多数英印军在英军完全撤装施耐德(约1877年)后装备了该步枪,同样使用这种武器的还有一些殖民地警察,有消息表明,直到1893年还有少量英印军使用这种武器。
第三次阿散蒂战争,1872-74年。
1885年的阿布克利之战,参战士兵使用的似乎依然是施耐德步枪,令人费解。
第二次英阿战争,派瓦尔谷战役中的廓尔喀第五来复枪团,他们装备了施耐德短步枪(配备的应该是P1860弯剑式刺刀),值得注意的是后面的英国士兵使用的是马蒂尼-亨利步枪。洋务运动中,中国军队也曾装备施耐德步枪,旧译士乃德步枪,作为淮军一线武装一直装备到1874年,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期间,施耐德步枪都有参战。
在当今日本依然保留着大量施耐德步枪的文物,谓之'スナイドル铳’,因为便宜又皮实,施耐德步枪在日本极受欢迎。
游戏幕府将军2武士完蛋......武士之殇中,天皇卫队装备的就是施耐德步枪,相应的历史是,在戊辰战争后期到西南战争,施耐德步枪是参战日军的主要装备,令人惊诧的是施耐德步枪直到甲午战争时期依然在日军装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甲午战争中,除近卫师团和屯戍的第七师团外,各主力师团皆装备有数量可观的施耐德步枪,其中第三师团竟装备有七千余支施耐德步枪,占总装备数量的40%。
施耐德短步枪以及...........这么组合就不怕招鬼啊...
施耐德短步枪,最早型号出现于1866年末。
施耐德骑兵卡宾枪截止1880年前后完全撤装,共有870000万支长短恩菲尔德被改装为施耐德枪,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拳击沙袋立式沙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