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山脉平原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美国中部大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0 i9 j- [9 F/ f% A4 O) j0 U( K8 I B.小麦和玉米
S- C6 \; b C.玉米和水稻
6 G" H- D# V, P: e: C0 _: J/ L# I$ h D.小麦和大麦
" f% h) g: S" G|||||||||||
>>>>>>正文
世界主要战争的时空分布
&&(浏览次数)
&摘要:了解世界主要战争的时空分布,对于分析预测今后世界战争的发生有参考价值。文章表明了世界主要战争的概念和具体范围,通过图表对这些战争及其主要战役的空间分布、年代(世纪)分布、月份和季节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发现了3个规律:世界主要战争集中分布在3个区域并向海洋延伸;世界主要战争的次数随年代的变化曲线与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近似;世界主要战争及其主要战役在夏秋季开始的最多,在冬季开始的最少。文章对这些规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主要战争;空间分布;年代(世纪)分布;月份和季节分布;成因分析;启示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自原始社会至今,世界各地发生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战争。从地理角度出发,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只统计世界主要战争的时空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将会发现许多重要的规律和奥秘。
&& &一、世界主要战争是指哪些战争?
&笔者认为:所谓世界主要战争,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自古至今,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巨大的战争,以及规模巨大的战争。影响大小,主要表现在世界或某国命运的转折、文化思想传播等方面。规模大小,主要表现在参战人数、伤亡人数、战争范围、持续时间等方面。
&世界主要战争评选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战争?国际上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有争议是正常的。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某国的立场上,本文所指的世界主要战争包括以下45个战争。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按时间先后排列如下:
&1.新航路开辟前(约公元1500年之前,14个)
&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中国的长平之战、秦国的统一战争、布匿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中国的安史之乱、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英法百年战争、帖木儿帝国征战、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约公元年,9个)
&英西大海战、三十年战争、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清兵入关、俄土战争、俄瑞北方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国白莲教起义。
&3.工业革命至二战(约公元年,15个)
法国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中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起义、美国南北战争、中国同治陕甘回变、日本的倒幕运动、日俄战争、中国的辛亥革命、一战、俄国的十月革命、俄国内战和协约国武装干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
&4.二战后(公元1945年后,7个)
&中国的解放战争、中东战争、朝鲜战争、非洲的独立运动、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当然,这些战争又各自包括许多战役和战场。例如:
&一战---西欧平原(凡尔登、马恩河、索姆河)、波德平原东部、日德兰海战,等
&二战---东欧平原西南部(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西欧平原(诺曼底等)、中国的东部平原、埃及的阿拉曼、太平洋战争(美国的珍珠港和中途岛、日本的冲绳、菲律宾的莱特湾)、大西洋海战,等
& 二、世界主要战争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分析
世界主要战争的空间分布略图
&&& 图中字母:A-欧洲平原区、B-东亚平原区,C-中东地区。数字:①-凡尔登,②-莫斯科,③-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④-沈阳,⑤-徐州, ⑥-南京,⑦-伊斯坦布尔(拜占庭),⑧-阿拉曼,⑨-伊拉克。
&把世界主要战争的各大战场(简称世界主要战场)在同一张世界地图上标注出来,你将会惊奇地发现:
&1.世界主要战争集中分布在亚欧大陆东西两侧中纬度的近海平原,其次是中东地区。
&45个世界主要战争中,有40个主要发生在这里。其中,欧洲平原区17个,东亚平原区15个,中东地区8个。这三大区域可称为世界三大战争频发区。(注:希波战争、帖木儿帝国征战、非洲的独立运动计入中东地区;蒙古西征、二战计入欧洲平原区。)
&& ⑴ 欧洲平原区:战场主要在西欧平原、东欧平原西南部2片区域。约40&-60&N。代表地点是法国北部的凡尔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
&& ⑵ 东亚平原区:战场主要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片区域。约30&-45&N。代表地点是沈阳、徐州附近、南京。
&& ⑶ 中东地区:战场主要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土耳其海峡附近、波斯湾沿岸地带。代表地点是阿拉曼、拜占庭(现名伊斯坦布尔)、伊拉克。
&2.三大区域战争频发的原因
大型战争的产生,至少需要2个敌对的强大军事集团。它们争夺的目标是国家或团体的利益和权力,具体表现为:领土、资源、交通要道、财富、控制权、领导权等。
欧洲平原区、东亚平原区、美国平原区、印度平原区,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好、最适宜生产生活的4大区域。欧洲平原区和东亚平原区一直是世界人口集中的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兵源充足。几千年来,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是在欧洲平原区和东亚平原区。
在欧洲平原区,英、法、德、俄等强国长期对立,经济和军事发展不平衡,它们为了争霸和扩张而矛盾重重。这里也曾是蒙古骑兵垂涎的对象。
在东亚平原区,历史上汉、蒙、满、大和、朝鲜等民族之间多次争战,旱涝等自然灾害较多。清朝后期中国人口增长较快,国内各阶层的矛盾经常激化。这里也是世界列强长期垂涎的对象,日、中、俄、美等大国势力长期并存。东亚各国经济、军事发展不平衡,岛国日本长期奉行扩张政策。
中东地区是古代文明发祥地,新月沃地、尼罗河谷地是古代列强垂涎的对象。这里民族和宗教关系复杂,政局不稳,缺水严重。这里一直是东西方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石油资源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它在世界舞台的地位。这里是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
3.在美国和印度等地很少发生大战的原因
&&&美国历史短暂,本土远离其他大陆和强国,南北战争后迅速发展为超级大国,邻国弱小,大战自然就难以在这里发生了。
&& 南亚因高山阻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它与非洲、拉美、大洋洲相似,远离世界列强。它们只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有过闪光点,此后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二战前人口增长较慢。这些地区很少出现敌对的强大军事力量,印巴冲突也只是小规模的。它们在世界科技、经济、资源、交通、政治等方面影响较小,只是在二战后地位逐渐提高。&&
4.世界主要战场随时间的变化
⑴ 由内陆向海洋延伸
二战前的战争,战场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的近海平原及附近海域。从二战起,战场明显向远洋和高空延伸。
随着科技、经济、交通和军事领域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人口的重心逐渐向沿海地区移动。航母、潜艇、战机、导弹、卫星、航天器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人类在远洋、高空和太空作战的能力大大增强,作战范围大为扩大。传统意义上的重要资源、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海洋资源、岛屿、海峡、运河,它们在世界资源、交通和军事领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这是导致战场向海洋延伸的主要原因。
⑵ 目前的军事敏感区仍在三大战争频发区
近期的世界军事形势,军事敏感区主要有3个:中东地区(伊朗、叙利亚等),中国的沿海地区(朝鲜、东海、南海),北约的东界(即俄罗斯的西邻,自波罗的海至黑海一线)。这3个军事敏感区正好位于三大战争频发区。
&& 三、世界主要战争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分析
1.年代(世纪)分布: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 &&&&&&&&&&&&&&&&中国人口增长曲线
&以年代为横轴(单位是世纪),以战争次数为纵轴,对世界主要战争的年代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你将会惊奇地发现:其变化曲线竟然与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近似。17世纪前,战争的数量一直较少;17世纪后,战争的数量逐渐增多,至20世纪达到最高峰。二战后逐渐进入相对平稳期。
17-20世纪,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政治变革、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些变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经济、军事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期间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剧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兵源,武器杀伤力的提高则导致战争伤亡人数骤增。例1:工业革命后不久,国力大增的英国就远涉重洋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和人口增长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太平天国起义、同治陕甘回变和辛亥革命随后爆发。例2: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实力超过了英法俄3国,不久便成为一战的主角。例3: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崛起,不久就连续发动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它偷袭珍珠港、抢占东南亚,成为二战的主犯国之一。
科技革命或某国的崛起只是战争的诱发因素,战争爆发的主导因素应该是国家政策或军事集团的意愿。二战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核战争的后果、计划生育等因素促成了世界总体和平局面的出现。但从发展趋势和长远来看,世界大的战乱发生难以避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2.月份和季节分布:
&&&& 45个世界主要战争中,有36个战争爆发的月份可以查明,其中: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爆发月份按1812年6月侵俄战争统计;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月份按1810年9月墨西哥“多洛雷斯呼声”统计;中东战争爆发月份按第一次统计;非洲独立运动爆发月份按1952年埃及的“七月革命”统计。
&除去上述36个月份数据以外,下列世界主要战争的主要战役,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其爆发的月份也应该统计在内。这样,数据统计的可靠性和说服力会更强。主要战役包括以下32个:一战---凡尔登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二战---突袭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基辅战役、诺曼底登陆、突袭西欧、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冲绳海战、莱特湾海战、大西洋海战;中国的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非洲的独立运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阿亚库乔战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美国的独立战争---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美国的南北战争—葛底斯堡战役;俄瑞北方战争—波尔塔瓦战役、纳尔瓦战役;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以公历月份为横轴,以战争和战役爆发的次数为纵轴,对68个世界主要战争及其主要战役爆发的月份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公历3-5月、6-8月、9-11月、12-2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注:阿亚库乔战役发生在南半球,12月属于夏季)
在图中,你将会惊奇地发现:几千年来,战争在夏秋季开始的最多,在冬季开始的最少。这与气候和光照关系密切。世界主要战场多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仅从气候和光照方面考虑,进攻方选择夏秋季发动进攻比较有利;如果战场在热带气候区,进攻方选择所在半球的冬季进攻比较有利。历史上,俄罗斯曾3次利用严寒天气击败强敌,分别是:1812年11月在莫斯科西南击败法军,1942年1月在莫斯科击败德军,1943年2月在斯大林格勒击败德军。需要注意的是:最初,敌军分别选择在6、9、7月发起进攻,只是没想到战役会延续到冬季。
四、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1.世界主要战争爆发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诱发因素和主导因素:
&诱发因素包括:领土与资源的争夺;人口密度与增长;经济军事发展不平衡或某国的崛起;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竞争;社会变革;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矛盾(民族、宗教、阶级、就业等);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或军事集团的意愿。
&2.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是当今世界国情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国内问题有:台湾、西藏、人口、发展、自然灾害等;邻国问题有:朝鲜、东海、南海、印度等;对外关系问题有: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中国力图避免战争,应注意做好3件事:① 保持国内稳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② 积极发展壮大。既要满足国内广大民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又要提高国防自卫能力。③ 协调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美日印俄等大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既不会争霸,也不会无原则的妥协退让。中国人民和政府珍爱和平,也不惧怕战争。战争是否爆发,不是中国单方面就能避免的。
&中日关系与法英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日本和英国都为岛国,与它们相邻的分别是大陆上的大国:中国和法国。在近代史上,岛国的改革和崛起较相邻的大陆国家要早,岛国都曾经多次侵略大陆国家。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至今约200年,法国和英国一直是稳定合作的关系,再也没有发生战争。但是中日关系在二战后却是复杂多变。今后,中日关系能否象法英关系一样长期保持稳定,值得期待。
&3.美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能够成功吗?
&目前的世界政治军事形势,与一战后比较相似。具体为,目前的日本与当时的德国相似,目前的中国与当时的苏联相似,目前的美国与当时的英国相似,目前的西欧和俄罗斯与当时的美国相似。一战后,德国虽为战败国,但经济发展迅速,苏联的快速发展则引起了英法两国的高度警惕,英法视社会主义苏联为主要的战略敌人。英法试图利用德国来遏制和进攻苏联,便采用了著名的“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军国主义的发展和扩张。目前,美国视社会主义中国为主要的战略对手,美国为了保持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便利用日本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和纵容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西欧和俄罗斯对日本则主要持观望和警惕态度。
&二战的过程和结局提醒我们,绥靖政策掌握不好,会导致非常可笑和可怕的后果,对各个当事国都是巨大的悲剧。美国的绥靖政策能否成功,需要时间来验证。
&4.今后南亚和非洲发生战乱的可能性在增大
&这两片地区,人口增长快,计划生育执行效果不好,自然灾害频发,存在领土争端,民族和宗教等社会问题复杂,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和政局不稳。特别是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发展空间紧张。
&5.世界性大的战争是否爆发的关键因素
&今后,世界总体和平局面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期。世界性大的战争是否爆发的关键因素是世界各大强国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和化解。例如:美日与中俄的关系如何协调,中印矛盾如何化解。
&6.中纬度地区的战乱多在夏秋季发生,很少在冬季发生,值得关注。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当前第1页
&版权所有:东营市实验中学 Copyright(c)DongYing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School All right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东营市辽河路126号(257091) & &mail to & 联系电话:地貌_百度百科
[dì mào]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汉语拼音:dìmào
英文拼写:[landforms,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名词解释: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
地貌名词详解
地貌各种形态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深海平原、等。
地貌发展与形成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划分方式及区别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的普通地图,而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的专题地图。
地貌中国地貌特征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中国民族地区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面海拔─155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离仅有150公里左右。
在内陆干洼地区,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和戈壁地貌,约占全国面积的13.8%,其中95%以上的沙漠和戈壁地貌位于内蒙古、宁夏、青海等民族聚居地区。
在西部高山地区,现代冰川覆盖面积达537万平方公里;在、以及天山、阿尔泰山和等地区,分布面积有 215万平方公里。
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作用强烈, 发育了典型的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流域,经麓、,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内,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
在、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桂西有广泛的喷发,形成。如长白山峰顶的就是一个;在内蒙古北部和中部散布着348座死火山;在、桂中、 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多居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钦州湾,湾内淤泥质海滩为。广西海岸带外的位于大陆架上,深50米左右,其间有800多个小岛,最大的是涠洲岛;钦州、防城、的海湾内岛屿,原来属于陆地上的侵蚀残丘,后因而与陆地隔开形成岛屿。
地貌山地高原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以外的主要中山(海拔1000──3500 米)。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巫山──一线与第三级阶梯为界,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全国的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外,、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山地分布集中,面积广大,如果把切割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包括在内,广大的山地约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75%。山地是全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
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内蒙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宁──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
群山起伏的境内,、图们江、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延吉、、珲春等内,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次为华北平原,再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貌主要地形
按地貌形态分类,中国民族地区的陆地也和全国一样,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中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其中民族地区占有中国山地的大部分。山地按其走向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 大致位于北纬40°─43°之间,几乎都在民族地区境内。天山山脉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巨大山脉,全长2500公里,西段在境内,东段横亘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天山向东延续,与北侧的北山(、龙首山)相连,再向东延至内蒙古中部即为。
中间的一列是──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5°──35°之间。昆仑山位于民族地区,西起,东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缘,由西而东横贯青藏高原,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东段的一条积石山继续东延与相接,经陕西南部,东止于山,但秦岭的分布范围已不属民族地区。
最南的一列是南岭,位于北纬24°──25.5°。又叫五岭,包括、、萌渚岭、骑田岭和,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在这五岭中,前三岭位于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民族地区,后二岭则不属于民族地区。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 由西向东大致分为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经辽东的千山、到东南的;最东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东部;武陵山则位于土家族苗族自汉州境内;长白山位于东北的东部,大部分山地属于延边朝鲜自治州和;千山和武夷山分别聚居着满族和畲族;台湾山脉则聚居着。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如阿尔泰山、祁连山等。横亘在中国、前苏联、蒙古三国边境,位于中国新疆境内的是整个的东南段南坡,海拔3000米左右;祁连山山脉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约200~500公里,由几条平行山岭和谷地组成,山岭高度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昆仑山以南的高大山地,、冈底斯山、等,在西段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向东逐步转为东西走向。喜马拉雅山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的急转弯处,全长约2500公里,绵延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锡金、等国境内。宽约200~350公里,主脉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为雄伟高峻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耸立在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喀喇昆仑山的位于中、巴边界上,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4)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中国中部的民族地区,自北而南有、六盘山、横断山脉等。横断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藏南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由许多岭谷相间的高山深谷组成,包括邛崃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等山脉以及、雅砻江、、澜沧江、等谷地。横断山脉山脊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有的可达 米。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中国民族地区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
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拉雅山以北,以西,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甘肃、四川和新疆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1/4,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纵横 交错的山脉分隔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宽谷。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为发展工业和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高原上的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冰川及广泛发育,冰雪往往成为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位于中国北部,西起,南至祁连山和长城,东至大兴安岭,是中国著名的天然牧场。高原坦荡开阔,地面起伏和缓,广大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是中国保存比较完整、高原形态比较明显的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以东,雪峰山以西,以南,广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区,高原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钭,平均海拔米。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很广,非常发育,、石芽、峰林等地貌随处可见,尤其在北部最为典型。高原上有许多,当地人民称为坝子,是主要耕作地区。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中国民族地区的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位于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坦荡,形态完整呈菱形,只有东端有宽约70公里的缺口与甘肃河西走廊相连接,是一个巨大的。盆地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盆地底部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由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海拔1300米,而东部的已降至768米。由于盆地地处内陆深处,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特别强烈,形成了。沙漠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00公里,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沙漠中沙丘形态多样,有的沙漠相对高度超过200米。85%的属流动沙丘。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盆地边缘受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中的沃野绿洲。
:位于天山、阿尔泰山之间,略呈三角形,面积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丁端仅190米;盆地内分布着, 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盆地内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绿洲主要分布在靠天山的盆地南缘。
,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夹于昆仑山、和祁连山间,略呈三角形。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最宽处达25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位。柴达木盆地海拔米,是中国海拔高度最大的巨型内陆高盆地。盆地中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极为丰富。此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也都非常丰富;盆地长,光能资源充足,农业单产水平高,河湖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因此,柴达木盆地有“”之称。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中国民族地区的丘陵主要有广西丘陵。
广西丘陵分布在云贵高原以东、南岭以南、萌诸岭以西的地区,和、东南沿海丘陵组成了中国东南地区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的。广西丘陵总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成盆地形势,一般称。广西丘陵主要是石灰岩丘陵,石灰岩面积约占该地区的60-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峰林广布,地面崎岖,风景异常优美。广西丘陵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是林、农、矿产资源利用潜力很大的山区。
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则称为洼地,如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央的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称为,如内蒙古。民族地区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的平原,虽然海拔在米,习惯上仍称为平原,而不叫高原,其中宁夏平原、是黄河冲积而成的,是著名的“塞上粮仓”。
集中分布在中国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耕区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分布在民族地区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和广西境内,虽然这里的平原有的面积较小,起伏较大,但它仍然是民族地区的重要农耕区。
地貌地貌与经济建设
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的影响尤为显著。
地貌地貌与农业生产
海拔高度影响到农业的生产方式。海拔较低的地区,因水分条件不同而适合发展种植业或畜牧业。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如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都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而干旱地区的平原、盆地则适于发展畜牧业。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平原以及中亚平原地区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
海拔较高的山地,土层薄,适合发展林业。如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都是我国的重要林区。而海拔较高的高原,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则适宜种植高寒作物和发展高原畜牧业。
地表的起伏状况和地形的坡度、坡向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平原地区地表宽阔平坦,利于机械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适合发展规模农业。而丘陵、山区地表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如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地表的坡度越大,土壤受侵蚀越强。坡度在3度到7度就要采取等高种植,超过7度就需要修筑梯田,超过25度的山地则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只适宜发展林业或留作自然保护地。坡向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南坡比北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光照和热量条件好;但蒸发强烈,水分条件比北坡差,林木不如北坡茂盛。
地貌的物质组成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流水地貌中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由颗粒较细的泥沙构成,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特别有利。黄土地貌是由深厚疏松的黄土构成的,土层厚,持水性好,耕性好,富含钙、磷等矿物养分,适合农作物生长。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黄土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地貌地貌与工程建设
不同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同。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条件和使用效益。如已顺利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在长达1142千米的线路上,约有85%的路段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由于海拔高,施工条件十分恶劣。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是当时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在海拔较低的临水地区,由于地下水埋深都比较浅,施工中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等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防潮、防盐碱的费用。
地质基础影响工程的选址和施工建设。水库大坝、高层建筑、铁路、公路都要求地质基础坚硬。在平原地区,因土层深厚,地基松软,多流沙层,在施工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和防水。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宝钢一期工程建设时,曾把直径为900毫米的钢管打入60米深的地下做支撑,效果显著,使宝钢成为上海近期地面沉降幅度较小的地区。在喀斯特地貌区,因岩层的渗水性强,而且多地下溶洞,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如果选址不当,容易出现水库渗水、大坝开裂等问题。为确保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在选定坝址时就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周密的勘探和考察论证。
地表起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造价、施工难度和使用效益。在平原和高原地区,地表起伏较小,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选址、选线与施工。在丘陵和山区,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峭,平整成本高,而且易发生地质灾害,不利于大型工程的选址和选线。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成昆铁路,由于所经地区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桥梁和隧道竟占总长度的40%以上,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关系密切。由海积地貌形成的平原海岸,岸线开阔,坡度较小,有利于港口建设。但由于泥沙淤积旺盛,航道较浅,不利于大型船只泊靠。由海蚀地貌形成的山地丘陵海岸,水深坡陡,适宜建设供大型船只泊靠的深水码头。但这种码头潮高浪大,泊稳条件相对较差。我国新建的东海洋山深水港利用大、小洋山岛链作为天然屏障,水深浪小,水域广阔,可供大型船只泊靠,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港。
地貌地貌与城市发展
地貌对城市的布局和景观有直接的影响。
地貌影响城市的布局。平缓地形有利于城市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位于临江、临海的平原(如哈尔滨、吉林、武汉、西安、上海、青岛)、山间盆地(如昆明、贵阳)和山麓绿洲(如乌鲁木齐)等地势相对低平的地区。据统计,我国城市中,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大体比例分别是1%、32%和67%,其中39个特大城市中有27个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地貌制约着城市的拓展方向和城市的空间格局。河谷、山谷中的城市只能线性延伸,如兰州城只能沿黄河狭长的谷地向西扩展。高原、平原上的城市可向四周呈放射状或棋盘状扩展,如拉萨、北京的城市街区像棋盘一样。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街区则呈立体发展态势,如山城重庆就位于坡麓上,整个城市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地貌地貌与旅游
地貌构成了景观的骨架,形成风格各异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群峰林立的张家界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怪石林立、溶洞幽深、是我国云南、贵州、广西自然景观的基本地貌。赤岩险峻的丹霞地貌,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以及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各种地貌形态同时为山地避暑、海滨度假、林海滑雪、温泉沐浴、沙漠探险等形形色色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不同的环境。[1]
地貌著名地貌
在世界上,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地貌类型。
地貌中国丹霞
丹霞,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即“”),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于日在举行的第34届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
地貌刚果盆地
为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横贯中部。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位于高原、南非高原、及低小的之间,大部在境内,西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的部分领土。
地貌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中下游。介于和圭亚那高原之间,西抵麓,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哥伦比亚和4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该国领土1/3)。平原西宽东窄,地势低平坦荡。最宽处1280公里,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附近只有海拔44米,东部更低,逐渐接近海平面。平原是在南美洲亚马孙拗陷基础上,经第四纪上升、成陆后,由亚马孙河干流、冲积而成。平原降水多,原因是受东北信风和影响。
地貌巴西高原
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巴西东南部。大部在(Minas Gerais)州和境内巴西高原。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地和平顶高原构成。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中东部,介于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间,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北倾斜。花岗岩、、片岩、、石英岩等古老基底岩系出露地表。其中东部坚硬的石英岩、 片岩部分,表现为脊状山岭或,凸出于高原之上;西部即高原和马托格罗索高原,具有桌状高地特征。高原边缘部分普遍形成缓急不等的崖坡,河流多陡落成为瀑布或急流,切成峡谷。
地貌哈萨克丘陵
亦称“哈萨克褶皱地”。中、东部丘陵。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北接,东缘多山地,西南部为图兰低地和低地。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西部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宽达900公里;东部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宽400公里,地表受强烈切割。面积约占哈萨克斯坦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拉雷(海拔1,403米)、乌卢套、(海拔 1,469米)和等山。哈萨克丘陵为古老的低山台地。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地表较平坦,多沙丘和盐沼。由于深居内陆,地面又坦荡单调,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气温24℃,冬季由于北部没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气团长驱直入,气温可降至-30℃以下,大,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属荒漠、地带。自北向南分属草原带(已开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带。东南部在附近为荒漠带。山区有。生荒地用作牧场。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铅、锌、铬、煤、铁、石油、天然气和铝土矿等。
地貌安第斯山脉
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智利巴塔哥尼亚地区的互平行,并同海岸走向一致,纵贯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脉沿岸伸入特立尼达岛,南段伸至。跨、哥伦比亚、、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等国 ,全长约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Arica)至圣他克卢斯 (Santa Cruz)之间,宽约750公里,。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海拔超过6000米 ,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和横断山体组成 ,间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海拔7,010米,为的最高峰。地质上属年青的。地形复杂。南段低狭单一,山体破碎,冰川发达,多;中段高度最大,夹有宽广的山间高原和深谷,是文化的发祥地;北段山脉条状分支,间有广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频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内的(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脉中的哥多伯(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5897米。南美洲诸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富森林资源以及铜、锡、银、金、铂、理、锌、铋、钒、钨、硝石等重要矿藏。山中多垭口,有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过。沿纵向谷地和海岸沟通安第斯山区各国。是由许多连续不断的平行山脉和横断山脉(或科迪勒拉)组成的,其间有许多高原和洼地。分别称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东、西山脉界线分明,勾勒出了该山系的主体特征。东、西科迪勒拉总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东科迪勒拉有几处向东凸出,形成形似半岛的孤立山脉,或像位于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毗连地区的阿尔蒂普拉诺那样的山间高原。
地貌其他地貌
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引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中国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在45-1480米之间,平均比降约2%。西北部为山岳区,东南部为丘陵区。山岳区,沟壑纵横;丘陵区山包起伏,地势较西北低平。
地貌十大奇观
地貌波纹岩
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的波纹状的岩石带,是一片经过19亿年地质作用,由沙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公里崎岖不平的山地,翻越高达350米的岩石地带。当你攀登过一座岩石顶部,会看到一组新的岩石,颜色较前者更深,结构更为宏大。
是由花岗岩石构成的,其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将波浪岩表面刻画成凹陷的形状。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由于含有炭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波纹岩的附近还有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史前壁画,画中似鸟似兽的生物代表原住民传说里的人物还有。
地貌赤水丹霞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地貌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以发育成熟典型,形态壮美而闻名。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当地古时曾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当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层沿垂直节理方向发育,红层便被割成一片片红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
地貌撒哈拉之眼
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亚境内的巨大同心圆地貌。这种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的地貌,直径有50公里,海拔高度约400米,整体相当平坦;看起来就像个,绕地球轨道才得见其全貌。
最初理查特结构被认为是个,但构造的中心地势平坦,没有发现曾有高温与撞击的地质证据;没有发现火成岩堆积的圆顶,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结构的同心圆状痕迹则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至于理查特结构为什么会这么大、这么圆,尚未得到公认的解释。
地貌大蓝洞
伯利兹大蓝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位于伯利兹外海约96.5公里处,比邻灯塔礁。大蓝洞外观呈圆形,直径约304米,深约145米。大蓝洞为石灰岩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期,后来因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洞穴。由于水深达145米使之呈深蓝色
现今的大蓝洞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潜水专家雅各-伊夫库斯托将大蓝洞评为世界十大潜水宝地之一,并于1971年进行了测绘。
地貌巨型水晶洞
墨西哥巨型水晶洞拥有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水晶,位于墨西哥南部奇瓦瓦沙漠,奈加山脉下350米处的银与锌矿内。洞内高耸着壮观的晶体,有如松树,长度超过七米。晶体清澈,多面,由于含有硒元素,呈现出半透明的金黄和银白色,令人惊叹叫绝
由于淹没在矿物质丰富的水当中,水晶长的很快。这些水的温度稳定,通常保持在58摄氏度左右,在此温度下,与水结合生成石膏,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
地貌羚羊峡谷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之一,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北方,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羚羊峡谷在地形上分为两个独立的部份,称为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据纳瓦荷族的历史传述,该地过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故而取名为羚羊峡谷。老一辈的纳瓦荷族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神灵沟通的栖息地。
羚羊峡谷如同其它狭缝型峡谷般,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形成的。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地貌蓝湖洞
巴西马托格罗索地区拥有许多神奇的地下湖泊和洞穴,其中以蓝湖洞最为著名。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密密麻麻排列,一眼望去辽阔无边,令人赞叹不已。
洞中各种各样的地质风貌令人叫绝,内湖深蓝色的湖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关于蓝湖洞的形成虽然假说很多,但地质学家普遍认为是由于洞中的存在,为钟乳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碳酸盐等组成。
地貌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是全球最著名的结构,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石柱组成8公里的海岸。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早在6000万年前太古时代,在今天苏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部火山非常活跃,一股股玄武岩岩熔流从裂隙的地壳中涌出,浓密的熔岩流冷却,以垂直角度收缩,与熔岩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出现分解便形成与众不同的几何形状,许多熔岩冷却形成具有规则的六边形柱状玄武岩。
地貌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达尔瓦扎镇,由于一年四季如火海般都在燃烧,故由此得名。  上世纪当地质学家来此钻探天然气时,意外地发现这座巨大的地下洞穴,因为那里的洞穴中都充满了天然气等毒气。出于安全的考虑,科考人员只好把它点燃,使有毒气体不致泄漏出来。自那时起,洞内的天然气就在燃烧。没有人知道这些年来有多少可贵的天然气被白白烧掉,它似乎是源源而来,烧个没完的。
地貌巧克力山
是位于保和省的奇特地貌,由方圆50平方公里内1268个大小差不多,几近完美的圆锥形山丘组成。当旱季来临,山丘褪去绿色树林的外衣,变成土褐色,接近巧克力的颜色故而得名。
关于它的形成,地质学家给出了诸如石灰岩风化、亚海洋火山的爆发,海床的隆升等多种假说。最新的一种解释是说可能是由于一座古老的火山爆发,大量的岩石四散喷射,被石灰石所覆盖,最后在海床抬升作用下,最终形成如今我们看到的巧克力山。但专家对这种解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2]
白光润.地理 第一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8月:67-71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