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地图行F攻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 邵武市地图
经济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三次产业比重为19.8:41.1:3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6.6%;全社会工业总产值99亿元,增长2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85亿元,增长3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9亿元,增长21.5%;财政总收入6.7亿元,增长20.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9亿元,增长23.9%;外贸出口7697万美元,增长26.2%;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3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6524元,增长14.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24.9%;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3.3亿元,增长21.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2.4,提高4.9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新增规模企业26家,全市规模企业总数达18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8家。精细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等3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7.5亿元,增长32.1%,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63.6%。全市拥有福建名牌产品15个、省著名商标7个、省知名字号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农业农村经济。粮食播种面积3.67万公顷,总产量20.34万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48万公顷,总产量16.01万吨。烟叶种植面积4046.7公顷,收购烟叶965.3万公斤,实现税收2829.8万元。茶园面积0.35万公顷,产量6855吨。水果种植面积0.57万公顷,产量3.94万吨。食用菌产量6569吨。肉类产量1.88万吨,禽蛋产量3739吨。奶类产量5094吨。水产养殖面积1140公顷,水产品产量1.53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南平市级龙头企业12家,安置农村劳动力2.51万人,带动农户8.91万户,带动基地面积5.47万公顷。全面完成行政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开发。全年新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316个,总投资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6.8亿元;3000万元至亿元项目25个,总投资12.04亿元;1000万元至3000万元项目56个,总投资8.9亿元;500万元至1000万元20个,总投资1.15亿元。“5·13”旅洽会、“9·8”投洽会共签约项目71个,总投资44.9亿元。55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6个省、南平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旅游商贸。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3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旅游直接创汇35万美元。全年共引进实施10个总投资达10.3亿元的旅游项目,其中,仙沐园温泉度假中心、森禾种业观光园、东方汽车俱乐部、金樽葡萄酒庄以及熙春国际大酒店、财富花园大酒店、龙都国际大酒店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做大汽贸汽配、木材建材、果品水产、茶叶农资等专业市场,全市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8个,武夷烟叶物流中心建成使用,汽贸城4S店达9家,邵武成为闽北最大的汽贸中心。社会事业。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科技工作再次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市”考核;巩固提高教育“双高普九”成果,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加强农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纲、黄峭入选南平“十大历史名人”,和平古镇入选南平“十大城市名片”;成功举办2008年洲际汽车拉力挑战赛、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在南平市第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数第一名。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8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为6.35万、19.1万人。总投资达1.5亿元的十大类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2009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3.14亿元,增长16.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亿元、37亿元和43.14亿元,分别增长5.1%、24.0%和15.0%。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5.6亿元,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8亿元,增长37.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5亿元,增长6.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1亿元,增长5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8.5亿元,增长30.9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15亿元,增长34.63%。实际利用外资8934万美元,增长7.5%。外贸出口总值6099万美元,增长28.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3元,增长22.74%。农民人均纯收入5704元,增长1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4.2%。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12亿元,增长24.2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8%。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当年新增规模企业42家,全市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61家,其中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产业规模企业96家,分别实现产值17.25亿元、19.75亿元和6.5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4%。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产销衔接良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6.86亿元,增长39.8%;产销率98.3%,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48%,提高28.63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工业税收总额2.7亿元,增长22.7%。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全市新增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家,总数达11家,完成总产值34.19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50.3%。农业农村经济:主要农产品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3.28万公顷,产量17.24万吨,烟叶种植面积3740公顷,收购烟叶2.16万吨,实现烟叶税收2063万元;食用菌6388吨,水果4.09万吨,茶叶5400吨,分别增长19.27%、-0.5%和12.0%;全年出栏生猪26万头,肉类总产量1.71万吨;水产养殖1600公顷,水产品产量1.45万吨。农业产业化纵深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南平市级龙头企业6家,带动农户8.72万户、基地面积5.2公顷。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6690万元完成村级水泥公路硬化145千米,全面实现农村公路硬化“村村通”,新建村级供水工程30处,新解决1.2万人饮水问题,完成21个建制村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全市建制村基本实现光缆联网。产业投资:项目开发。全年新引进落地、开工生产型项目141个,总投资32.08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总投资28.77亿元;3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23.2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19.0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1.58亿元。引资项目结构日趋合理,由重资源型向多产业齐头并进转变,新上资源型终端产品项目比率提高,有95%以上项目都是直接进行成品加工,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旅游业:旅游贸易。南武夷旅游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兰花第一谷、古陶瓷博物馆建成开放,引进四星级酒店、仙沐园温泉度假休闲、汽车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20万人次,增长10.67%;旅游总收入1.83亿元,增长14.3%;旅游创汇29.3万美元,增长8.8%。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城南大道商贸走廊建设进展顺利,新建成茶叶专业交易市场、武夷烟叶物流中心,全市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有8个,汽贸城发展4S店7家,铁路集装箱物流项目投入运营。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22家,外商投资和民营出口企业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出口产品新增高档竹工艺品、实木家具、氟系列产品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市场由传统的欧美、日本、台湾向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扩展。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双高普九”巩固提升,率先通过省级对县督导评估。顺利通过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拿口镇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被命名为福建省傩舞、三角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平古镇被评为“福建最美的乡村”,河坊抢酒节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全市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补助金800余万元;企业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万人、2.3万人和4.8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全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新增就业2831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97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78人。福建省邵武市历史沿革:邵武是福建八府之一,是一座千年府城。如其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昭武县,属建安郡。晋元康元年(291)改名邵武县,曾名昭阳、武阳、邵阳、昭武。隋开是九年(589)废县,归泉州(州治今福州);隋开是十二年(592)复置邵武县,属抚州。唐武德四年(621)属建州。五代晋天福元年(936)改名昭武县,五代汉乾祐元年(948)复名邵武。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属邵武军。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邵武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邵武府。清亦同。民国初属建安道。1932年曾建苏维埃政府,日解放,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1983年8月撤县设省辖县级邵武市,现由南平市代管。建置沿革: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吴主孙休罢都尉,置建安郡,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291),惠帝司马衷为避其祖司马昭讳,改名邵武县。其时建安郡属江州管辖。东晋太宁元提(323),又改邵武县为昭阳县(一作武阳)。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20),又改邵武县,仍属建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全国郡、县俱废,邵武改属泉州(即今福州)。开皇十二年(592),恢复邵武县,并将绥城县(今泰宁县)并入邵武。其时,建安郡属抚州。大业元年(605),抚州改为临川郡,邵武属临川。唐武德四年(621),绥城从邵武分出,复立为县,邵武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建州归江西道管辖。后晋天福元年(936)。改邵武县为昭武县。后汉乾祐元年(948),改昭武县为邵武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邵武设军,县为军治,军属福建路辖。同年划邵武财演镇为光泽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县为路治,路属福建道管辖。明洪武元年(1368),改邵武路为邵武府,县为府治,府属福建布政使司管辖。清隶属关系不变。民国2年(1913),废府存县,属福建省建安道。民国16年废道后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邵武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9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邵武县属福建省建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改南平专区,属之。1970年复名建阳地区,属之。1983年10月,改县为市。1988年建阳专区又改南平专区,属之。乡镇地理分布:2000年,撤销大竹乡,设立大竹镇;吴家塘农场改制设立吴家塘镇,吴家塘镇辖吴家塘居委会和坊上、行岭、杨家圩、铁罗、庄坛5个村;吴家塘镇人民政府驻吴家塘。2000年底,邵武市辖4街道12镇3乡: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拿口镇、和平镇、水北镇、大埠岗镇、沿山镇、洪墩镇、城郊镇、下沙镇、卫闽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张厝乡、桂林乡、金坑乡。人口分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88401人。昭阳街道35198人、通泰街道39861人、水北街道35127人、晒口街道8055人、城郊镇12899人、,水北镇19045人、下沙镇8421人、卫闽镇7433人、沿山镇15322人、拿口镇21853人、,洪墩镇13790人、大埠岗镇11312人、和平镇14443人、肖家坊镇9845人、大竹镇7467人、,吴家塘镇7075人、桂林乡9666人、张厝乡5699人、金坑乡5890人。2003年,邵武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拿口镇、和平镇、水北镇、大埠岗镇、沿山镇、洪墩镇、城郊镇、下沙镇、卫闽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张厝乡、桂林乡、金坑乡。基本概况,邮编:354000代码:350781区号:0599拼音:ShaowuShi地理位置: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位于武夷山南麓,史称“铁城”。北纬26°55′-27°36′,东经117°02′-117°50′。总面积2851.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13万人(2007年末),其中市区人口17万人。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1983年10月撤县建市,现辖12镇3乡4个街道,134个行政村,43个居委会。邵武是历史文化古城。自三国吴王孙权置昭武县,因晋朝避司马昭讳改名邵武,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曾出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宋代民族英雄李纲,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出生于邵武。邵武是闽北革命根据地。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邵武解放,这里先后设立过中共闽赣省委、福建省委等党的领导机关,创建了112个老区基点村。熙春山公园还树立着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交通:邵武市是入闽重要通道。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势险固,易守难攻,故名“铁城”。是闽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水陆空交通俱全,距武夷山机场76公里,对外交通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鹰厦铁路纵贯全境,邵武站是铁路入闽第一大站;境内316国道全长83.7公里,南北穿越县境,沿途经过10个乡(镇)、街道;京福高速公路入闽第一个互通口设在我市肖家坊镇;省道301线和204线纵贯东北--西南向,三条交通干线在县城交汇,与一些交通支线交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游客进得来,散得去,对外旅游交通方便自然资源:邵武是闽北“林海粮仓”。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面积319万亩,林木蓄积量1402万立方米,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同时,境内水利资源理论蕴藏总量30.4万千瓦,地下矿藏20余种,莹石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娱乐文化:邵武是武夷旅游胜地。地处闽西北“绿三角之旅”的中心,北距离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仅71公里,南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泰宁金湖仅74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将乐玉华洞141公里。是沟通闽西北“绿三角”武夷山、金湖、玉华洞三个“角”的必经交通枢纽。境内有天成岩、和平古镇、千岭度假区、千年银杏树、音乐喷泉、黄氏峭公祠、民俗馆、李纲祠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吃住、娱、购等基础设施齐全。使邵武市处在闽西北旅游线路的中心位置,因而旅游区位尤为突出。文明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近几年来,邵武市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计生协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省双拥模范城、全省“八闽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竞赛活动优胜城市、全省环境最优美县(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一级达标”城市、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2002年,邵武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荣誉称号。邵武作为全省武夷游、金湖游两大重点线路的中间点,发展旅游产业,填补了两大旅游区间的空白,有效拉近旅游区间的距离,整合闽西北旅游资源,从而有助于促进闽西北绿三角旅游经济走廊的形成。已建成通车的武(夷山)—邵(武)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建设的邵(武)—光(泽)和邵(武)—南(平)高速公路吉武高速铁路和浦建龙梅高速铁路,交通十分便利饮食文化小吃:邵武不像是福建口味的涵盖区域,至少和正宗的福建菜系风格有差别。整个闽北地区因为气候湿润,气温在福建里偏冷,所以普遍的口味偏为咸辣,口味较重,闽北人在味蕾的分布上更偏向于地缘上更近的江西。闽南、福州人到邵武看满街染红,肯定忒是挠头捎耳。邵武封闭,没有诸如海鲜之类奢侈品,所获多是一些山珍。邵武小吃,第一印象是,那几层一摞的美味小吃,蒸屉里拿出,一点酱,一点辣。每个邵武人都是在拿扎提、靠粘提淡淡碱香的侵淫下长大,胃里泛着浓浓的故乡情思,绝美了。离乡几年,每次梦回,必然对靠粘提萦萦不忘。右上图墨绿色的便是拿扎提,黄色的为靠粘提。以邵武人的口胃更倾向于拿扎提。拿扎提不论是做法还是口感都强过后者。考证靠粘提的名号也是件有趣的事,百口之言、莫衷一是,且说来,不敢说哪种必然是正宗,只是多几个选择,看起来更有事实说服力一些。一曰“靠粘提”。靠粘者,大概意即靠着粘性将几片薄片粘合在一起而成一糕,从制作方法上看似乎有点道理。再从口感上看,蒸熟后也略有些粘,粘却不黏牙,口感不错,也成道理了。一曰“尻庄糍”。尻庄者,音为邵武方言中的“脚跟”,整个糍看起来就像脚跟,形象的表形。可是奇怪,尻在古代汉语里是“大腿”之意,为啥在邵武方言里又作脚跟解了。庄在古代汉语里有“样子、表现”的意思。整个词组可以解释成形状像脚跟样子的糍,描述的贼形象啊。一曰“高山提”。这个最没有事实论据来说明。当一般小孩不知尻庄、靠粘时,高山便是读音最为接近也最是简单易懂的词组了。“登高山”也是邵武名胜熙春山的俗名。高山提是否与邵武风景又有所关系?引申地理概念而来,也是道理。反正大家都懂,不用含糊的考证,在邵武,一说高山提,囫囵间大家也都意会了。靠粘提多是沿街三轮车叫卖。三轮平板上搁着煤炉,架口锅,放个大蒸笼,多为三四屉,贩者便边走边喊。那种意蕴并不是外乡人所能体会的,在邵武人看来,那种抑扬的叫卖,沿街飘飘而来又缓缓而去;那阵米的清香,沁入肺腑后再慢慢消失在空气里。难以言表的舒坦,尤是在外新归的邵武人,对此最为倾心,视为家乡第一绝味。饮品和特色菜谱:邵武人吃着靠粘提的心情,一如北京人对豆汁、炸酱的情有独钟,吃着便是一种享受了。街边或站或坐,靠着简单的座椅,呼朋引伴的喊杀着吃。或是吃着太辣,狂呼着气,鲸吞着水,样子殊是癫狂。说是癫狂,有些夸张,但邵武人享受的心情不差。街头巷尾,食堂饭店无处没有此物,吃来绝是享受。靠粘提做法其实不难。选上好粳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将沉淀的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碱水。将富含碱的植物烧成灰,放水浸泡,过滤出天然碱水,供做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微上翘、中间凹的椭圆薄片,如同用脚跟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至6片薄片叠成趸,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糍上面要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见过捏制的过程,指尖飞动,捏的飞快。蒸熟后,将靠粘提每片分开偶尔还能看见当时留下的指纹。据说正统的靠粘提必须得六片,讨一个吉祥兆头。但现在商家所卖多是五片,为了便于计算价格。米粉肉是要得的。没有米粉肉在上面蒸着,靠粘提多了些生涩之味,少了点珠圆玉润的口感,色泽上也没有如滋润过的光泽。就着米粉肉吃靠粘提是珠联璧合得绝配。米粉肉鲜美、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脚跟糍辣香交融,令人满口生津。靠粘提上沾染着肉香,感觉极佳,又因为蒸制过程中肉的滋润而涤去了米的生涩而平添了口感。米粉肉将一半的丰腴滋润了靠粘提,肉质变得肥而不腻;在米膏上蒸熟,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一口肉,一个靠粘提,不可多得啊。靠粘提还有满多创新做法,比如炒来吃。这对于在外邵武人来说不啻是个享受,靠粘提冻好,带着回去,需要时切成片、丝炒来吃,可以分片炸,可以做火锅,可以像白果般或煮或炒……虽然少了原汁原味沾酱吃的惬意,但在外乡也是难得的口舌之美。提到邵武小吃就不得不提到辣椒。邵武地处山区,气候偏寒,但凡土生土长的邵武人都是吃辣的能手,即使外来人员在邵武呆久了,也是会被同化的。因为地势,气候的缘故,本土的辣椒同别处的辣椒不同,有一股清甜的味道。邵武人把辣椒收成后,从青辣椒开始,单炒、配菜,到红辣椒制成剁辣椒,粉,块。在邵武,辣椒是厨房的必备调味料,这点就类似于福州市的糖。每家每户的调味罐里除了盐、鸡精必然就是辣椒。邵武人好把青菜都晒成干的,做成各种口味。常见的有把蚕豆熟了,摘头去尾,洗净,放入锅中,加盐煮熟,放在太阳下晒干,存在罐里,想吃时嚼两根,咸香的,还是湿干的豆香从唇角溢出。。。嗯。。。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就是“泡萝卜子”,在各个菜市场或者超市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是邵武人配稀饭的经典小菜。萝卜晒干后切成条,放入干的红辣椒,浸入米酒中,加上盐,十天过后开封,就可以吃了。满盆清香,米酒也微微泛红,夹一根萝卜条,咯吱做响。旅游景点天成奇峡:天成奇峡风景区方圆1200公顷,位于邵武市西南肖家坊镇,是福建省国家自然保护区之一。景区属东南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景观独特,浑然天成,原始森林、奇山景观、古庄古庙、蜿蜒溪流,展示出朴拙的自然风貌和原始生态的神秘气息,是一个集植物种类、动物资源、昆虫世界的天然宝库,又一处不可多得的科研考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景区内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呈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丹霞地貌,拥有数以千计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鸡冠山雄伟挺拔、田螺峰独然挺立、天马峰腾云驾雾、狮子峰张嘴长啸、巨龟岩怡然自得、姐妹峰婷婷相偎,还有双狮恋、猴王峰、天榜、马鞍峰、巨舟峰、鸳鸯一线天、老鹰崖、古塔峰、寿星岩、天笋峰、双马峰、五钟山、五虎朝狮、圣人唇、海龟石、小天下第一关、仙人浴池等等,不胜枚举。在其中赏其峰涌瀑,观丹崖茂林,听松涛鸟语,游曲溪逐浪,攀登临绝顶,览千峰拥翠,秀丽的丹山碧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锦溪是横穿景区腹地的一条动态带状水景,蜿蜒穿行于群山之间流入金湖,形成九曲十八弯,集“雄、奇、险、秀、幽”之大成。溪流全长8公里,水面宽1.5-10米,深浅不一,浅则十几公分,最深处达6米,两岸山崖植物繁茂,郁郁葱葱。整条溪水辗转于岩体裂隙巷谷之间,河谷郁闭纵深,两岩多绝壁对峙,奇峰相间,峰回溪转,河谷呈“u”型,急流浅滩与平静深潭交替相间,泛竹筏漂流,或穿梭谷底,或激流浅滩,时而游弋地缝,时而飘忽林间,鸟唱虫鸣,花草芳馨,空气清新、沁人肺腑,既能让人体味“小家碧玉”的温婉,又能让人感触惊涛裂岸的荡气回肠。仙人台为九龙溪漂流的最佳景点之一,是临溪一座崖顶呈半弧状外倾约110°的巨大山体中部的天然崖穴,可容千余人。台面巨石数十块,似巨镜、元宝、桃、李等,根部的古墓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整个山体为暗褐色,崖壁上数百计壁穴,气势宏伟,极为壮观。景区境内植被茂密复杂,林相保持较好,生物资源丰富,昆虫种类繁多。其中长叶榧、江南油杉、沉水樟、红豆树、香果树等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具有欣赏和开发价值的观赏植物275种。区内还有数十种哺乳动物、百余种鸟类,728种昆虫,宛如一个天然的动物乐园。和平古镇:和平,虽为闽北边陲的山区小镇,却有着千余年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旅游资源评定课题组负责人、福建师大旅游系主任袁书琪教授评价和平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当今中国古建筑学泰斗、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和省建筑设计院院长、总设计师黄汉民以及省建委高级工程师林萌新等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评价:“和平镇保留如此完整的古街区,全国少见,堪称‘福建第一街’”。和平古镇虽然仅是村镇,但不仅有古城堡及谯楼,有袁崇焕题额的聚奎塔,有创建于五代的和平书院,还有县丞署、旧市三宫、旧市义仓、谢氏庄仓和中乾庙、下城庙、光源寺以及廖氏、黄氏、丁氏、赵氏、上官氏等家族祠堂,其中廖氏、黄氏、李氏的三座大夫第及陈氏“贡元”宅等都堪称古民居瑰宝。整个古镇区连接南北城门的是一条长600余米的青石板古街,古街形成于唐天成初,街两面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络状的古建卵石巷道,城堡内古镇区面积9公顷。专家评说:“和平古镇是汉族经济、文化南移过程中留下的见证,具有历史的阶段性、代表性”,“是汉族文化从中原进入福建后融入当地文化而形成的积淀和缩影。”,全国著名历史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认为:和平古镇的建筑保留得不错,整个建筑格局,建筑的风貌遗存基本完整,价值比较高,文化积淀深厚。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或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从和平书院、上官家族、黄氏家族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佐证。和平书院创办于五代后唐,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书院之一,不但开了宗族办学的先河,更营造了和平千余年来读书求学、重视教育的氛围。千余年来始终教育发达,文风炽盛,英才不断,名人辈出,宋至清,和平书院培养进士即有137名,明清时期的“贡士”、太学生更是数不胜数,著名文学、书法家也屡出不穷,古镇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进士之乡”。上官家族是中国几个朝代的显赫家族,也是和平古镇历史上的名门望族,这一家族重教、重学,整个家族在历史上出进士60多人。最鼎盛时期,同朝为官达70多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和平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当时诸多名家到和平讲学,如朱熹在和平讲学,也吸收了和平的一些思想文化。和平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传统的儒家文化、佛道文化和不少中原传统文化融合当地土著文化而形成的独特习俗,由此而形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缩影。如和平书院的创始人、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就身体力行,倡导开放思想,黄峭有21个儿子,除3个孩子留乡外,其余在成年后各奔东西,目前全世界的黄峭宗亲有4200多万人,黄峭的一首《遣子诗》是海内外大多数黄姓的“认祖诗”,各地峭公后裔均将此诗收入族谱,作为祭祖认祖的凭据。至今闽、粤、赣等省和台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大多黄姓宗族均以此认黄峭为紫云黄氏开基始祖,每年均有大量海内外后裔前来寻根认祖,祭扫祠堂。黄峭公祠也一直香火旺盛,为古镇平添了许多热闹的景象。黄氏峭公祠:黄氏峭公祠:[和平镇上井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唐工部侍郎黄峭的子孙后裔为纪念其先祖,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祠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式,面阔五间,通进深28米,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周以封火墙。和平书院:和平书院:[和平镇西门·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晚年弃官归隐时创建。现存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书院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坐东向西,四合院式,单进,面阔五闻,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周以封火墙。天井两侧有木构双层厢房。李纲祠堂:李纲祠堂:[李纲路168号·清代·省文物保护单位]原称“丞相太师忠定李公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始建,后几经迁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建于今址。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五年(1835)及1929年、1938年重修。1984年复修,并辟为“李纲纪念馆”。祠堂占地砸积约26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门厅、廊房、正殿、偏殿及庭院、花园、碑亭等组成。正殿面阔、进深均五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祠内存明代《重建丞相太师忠定公祠记》碑,大理石质,圆首,高1.83米,宽0.7米,篆额。碑文学士王直撰,行楷,直下740字,记载明正统年间()复建李忠定公祠于府学大成殿之东。傩舞:傩舞,是古人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约形成于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秦汉时已非常盛行。据和平镇前山坪村遗存的一方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碑刻载,邵武傩舞始于宋代。邵武南区五个乡镇,都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因地理、气候等原因,历史上鼠疫、天花、麻疹、疟疾等传染病交替发生、夺去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造成“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局面,迫使人们寄希望于超自然的神灵上。在这种背景下,中原文化作为驱疫逐鬼的跳傩活动传入邵武后,自然也就被吸收、发展并传承至今。历史上邵武府辖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四县与和平分县,所以邵武成为傩舞在福建省的主要分布区。邵武的傩舞,是以驱疫逐鬼、祈福禳灾为主要目的,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以舞蹈动作走村串户,与古代“大傩”或“乡人傩”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是,在名称上已都不称“跳傩”,而是以其形式不同各有不同的名称。五个乡镇都有“跳番僧”之称,除“跳番僧”外,大埠岗、和平还有“跳八蛮”、“跳弥勒”,桂林乡则分别为“大番僧”、“小番僧”。邵武遗存的傩文化有二大特点。首先,邵武保留的是原始的傩舞而不是发展衍变了的傩戏。中原的傩文化传播到闽越“蛮夷之地”的邵武山区,时至今日,中原地区傩文化已基本消亡,许多地方傩舞也已发展衍变成为傩戏,而邵武不仅保留和传承了中原傩文化,而且保留的是只有舞蹈动作没有剧情和说唱的纯傩舞,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傩文化活化石。另一重要特点则是遗存了一些关于傩舞的文字史料。我国南方的江西赣南、福建闽北以及贵州、云南等地都有一些傩文化遗存,但是却难以见到傩文化的史料记载。和平镇坎下村的中乾庙保存了一部《中乾庙众簿》,当地群众称之为“庙谱”。实际上是一部庙志,其中就有关于傩祭的记载。坎下村的前山坪自然村更保存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一方完全是记载傩祭活动的石碑。历史邵武名人: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六幺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为利用李纲的声望,起用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其时,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任宰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继又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广东儋县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绍兴二年(1132)二月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又于绍兴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虽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绍兴十年正月卒。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相关记载:参考书目,赵效宣:《李纲年谱长编》,香港新亚研究所专刊,1968。杜杲(年),字昕,宋邵武城关人,是南宋战功显赫的爱国将领,且有文才。《宋史》载,杜杲盛富文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南宋抗元名将。杜杲出身官宦之家,荫补入仕。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宋理宗绍定时,杜杲历任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知州等,为江淮制置大使赵善湘献策,断盱眙军(今属江苏)浮桥,迫使金枢密副使纳合买住以盱眙军等地降宋。端平元年(1234),金亡,杜杲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知军,迁淮西转运判官,上奏反对出师河洛,“虚内事外”。端平三年至嘉熙元年(1237),时杜杲再任安丰知军,蒙古宗王口温不花所部攻城,杜杲率军民固守,击败蒙古军。迁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州,升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判官。二年,蒙古大将察罕率军猛攻庐州,杜杲率军民英勇抵抗,待敌军攻势衰竭,乘胜出击,追奔数十里而还,以功升兵部侍郎,淮西制置使兼转运副使。安丰军和庐州两战,为宋元战争初期的著名战役,是城市保卫战的成功范例,蒙古军在此两战中伤亡甚重。1242年,杜杲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知府、沿江制置使,兼节制和州(今安徽和县)、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安庆府(今安徽安庆),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击退来犯之蒙古军。六年,请老致仕。八年,病卒。付贤智,男,1957年7月生,福建邵武人。现任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1997年赴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由福州大学引进回国,任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催化研究所所长。2002年8月任中共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为我国光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太阳能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创建了我国目前在光催化高新技术领域唯一的研究所-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五”预研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开发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5835万元,近年来取得如下科研成果:(1)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EI收录4篇;(2)申请国家专利11项,其中6项已授权;(3)鉴定成果3项,其中2项为国际领先水平、1项为国际先进水平;(4)固体超强酸高效光催化剂和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两项专利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1年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年会杰出论文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物理化学学报》优秀论文奖、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等。吴美锦,性别:男,生日:日,籍贯:浙江瑞安,福建邵武人,身高:157厘米,体重:56公斤,项目:举重(56公斤级),爱好:喝茶、听音乐、逛街。国际级运动健将,福建省举重队运动员,国家举重队队员。【运动经历】,1990年10岁时在福建邵武业余体校开始练举重,1994年3月进入福建省体校,1996年进入福建省体工队,1999年底入选国家队。【主要成绩】,2000年7月获得世界青年锦标赛56公斤级抓举银牌、挺举金牌、总成绩银牌;2002年6月获得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56公斤级抓举金牌、挺举金牌、总成绩金牌;2002年10月获得第十四届亚运会举重项目56公斤级金牌;2002年11月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56公斤级抓举金牌、挺举金牌,总成绩金牌;2003年全国锦标赛抓举冠军、挺举和总成绩亚军,亚锦赛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世锦赛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2004年亚锦赛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奥运会银牌;几年来,他共获得各种洲际以上比赛金牌19枚,银牌6枚。【主要纪录】,2003年亚洲锦标赛56公斤级抓举亚洲纪录,130.5公斤。乡镇街道简介:昭阳街道代码,辖9个社区、1个村委会:~001_公太社区、~002_五一九社区、~003_城丰社区、~004_登云社区、~005_古城社区、~006_行春社区、~007_华光社区、~008_新建社区、~009_大同居委会、~201_大同村。通泰街道代码,辖8个社区、1个村委会:~001_城富社区、~002_城裕社区、~003_北门社区、~004_西门社区、~005_五四社区、~006_跃进社区、~007_月山关社区、~008_熙春社区、~201_长坪村。水北街道代码,辖9个社区:~001_水东社区、~002_桥头社区、~003_水北社区、~004_飞机坪社区、~005_太保路社区、~006_小西门社区、~007_王宝段社区、~008_车家园社区、~009_越王社区。晒口街道代码,辖5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001_晒口社区、~002_碓下社区、~003_云屏(煤矿)社区、~004_下沙居委会、~005_洒溪桥居委会、~201_新丰村、~202_高峰村。城郊镇代码,辖9个村委会:~201_莲塘村、~202_朱山村、~203_香铺村、~204_山口村、~205_隔应村、~206_高南村、~207_台上村、~208_芹田村、~209_莆明村。水北镇代码,辖11个村委会:~201_大乾村、~202_龙斗村、~203_王亭村、~204_上坪村、~205_杨梅岭村、~206_大漠村、~207_故县村、~208_一都村、~209_二都村、~210_三都村、~211_四都村。下沙镇代码,辖5个村委会:~201_下沙村、~202_屯上村、~203_胡书村、~204_分站村、~205_洛田村。卫闽镇代码,辖6个村委会:~201_外石村、~202_卫闽村、~203_王溪口村、~204_陈坊村、~205_谢坊村、~206_高坊村。沿山镇代码,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001_沿兴居委会、~201_砂坑村、~202_徐溪村、~203_沿山村、~204_三元村、~205_古山村、~206_百樵村、~207_上樵村、~208_下樵村、~209_里居村、~210_红路村、~211_周源村、~212_危家戈村、~213_下舍村。拿口镇代码,辖2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001_第一居委会、~002_第二居委会、~201_三丰村、~202_界竹村、~203_扁竹村、~204_庄上村、~205_南溪村、~206_册前村、~207_肖坊村、~208_山下村、~209_竹前村、~210_固住村、~211_朱坊村、~212_加尚村、~213_池下村。洪墩镇代码,辖8个村委会:~201_沙上村、~202_桥头村、~203_王玢村、~204_尚读村、~205_洪墩村、~206_宜坊村、~207_河坊村、~208_水口寨村。大埠岗镇代码,辖11个村委会:~201_芜窟村、~202_宝积村、~203_李源村、~204_河源村、~205_大埠岗村、~206_竹源村、~207_加州村、~208_松树坪村、~209_溪上村、~210_乌石村、~211_铁洋村。和平镇代码,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001_禾凤居委会、~201_坎下村、~202_坎头村、~203_朱源村、~204_鹿口村、~205_黎舍村、~206_和平村、~207_危冲村、~208_罗前村、~209_茶源村、~210_坪上村。肖家坊镇代码,辖11个村委会:~201_肖家坊村、~202_坊前村、~203_登高村、~204_将石村、~205_孙家村、~206_将上村、~207_新厝村、~208_琢石村、~209_中际村、~210_黄家际村、~211_黄家山村。大竹镇代码,辖6个村委会:~201_谢墩村、~202_官墩村、~203_大竹村、~204_吴坑村、~205_洋坑村、~206_龚家排村。吴家塘镇代码,辖6个村委会:~201_吴家塘村、~202_坊上村、~203_行岭村、~204_铁罗村、~205_杨家墟村、~206_庄塘村。桂林乡代码,辖8个村委会:~201_惠林村、~202_桂林村、~203_槎口村、~204_下岚村、~205_盖竹村、~206_余山村、~207_大岭村、~208_横坑村。张厝乡代码,辖6个村委会:~201_张厝村、~202_祝岭村、~203_山源村、~204_九丰村、~205_梨村村、~206_俞厝墩村。金坑乡代码,辖8个村委会:~201_下黄街村、~202_湖溪村、~203_重下村、~204_金坑村、~205_大常村、~206_下堡村、~207_隘上村、~208_山隔村。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6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邵武市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