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野三关河与野三关有什么区别

二天游,专注于恩施旅游!咨询热线:400-
匿名1小时前预订了18986***2小时前预订了18986***1小时前预订了
134***588993小时前评论了扯不1小时前评论了15172***11分钟前评论了
二天游1小时前发表了二天游3小时前发表了二天游37分钟前发表了
湖北恩施野三关
野三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秦汉时期,巴人就在此。今天小编就带领你们进入这巴人的世界里,了解他们的生活。
泗渡河大桥——世界第泗渡河大桥四渡河大桥[2]&&是一座主跨900米的悬索桥,位于巴东野三关四渡河峡谷区,周边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悬崖峭壁,极为陡峭,尚有人迹罕至之处,且多处均为溶岩和溶洞,大桥跨越深达500多米的四渡河大峡谷,具有突出典型的高山峡谷悬索桥施工特点,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悬索桥”。以上就是小编给你们带来的恩施野三关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野三关简介野三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曾在这里劝农弃猎从耕。大革…
美名溯源“神农溪”这个美名源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瘟疫流行,普天之下,哀声不断,饿殍遍野…
建始野三河风景区,壮美山、河、峡谷、绝壁之景!景区概况有水的地方总是会感觉到很多的柔情,在恩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除了能欣…
近日,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将并购野三峡景区股权的请求报告递交给了建始县人民政府,相关合作事宜正紧锣密鼓进行。…千年古道,绝美施宜(上)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而在鄂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条饱经风霜的山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开辟成了由楚入蜀的交通要道。这条古道蜿蜒于众多神秘而绝美的山水风光之间,所经之处生态和谐,景观绝世,古道青石板路与两岸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山、水、路与美、幽、绝、野、秀相融合的文化长廊。这便是施宜古道。
  施宜古道,起于恩施城,经建始、巴东、长阳等地到达宜昌。它不仅是官道,也是商道、盐道,对促进西南和恩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位名叫李泽莹的晚清贡生,曾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徒步施宜古道的所见所闻&&
  十七日
  天晴,早行经新塘五里,桅子岭五里,过太平桥、么牌二里,又经湾黍林十里,崔家坝五里,早尖(此地乃恩建交界之处)。户口数百,栈房甚好。饭后经铁匠坳七里(有少女脱我脚上鞋样),经红岩寺八里,落水洞十里,土鱼河三里,此地有木桥长岩屋三里,在此吃午饭。老板娘子甚贤惠。又经灯花湾五里,市面甚大。石垭子七里,在此宿,人户亦多,共计七十里。
  这份珍贵的古道民间档案清晰地告诉我们:从7月14日到7月24日,从恩施到宜昌,先生在这条施宜古道上足足走了11天。其间山路崎岖、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大烟盛行、脚夫辛苦等都有记载。随着恩施州境内现代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所有的古代陆路交通均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繁华,凝固成为见证恩施州各民族发展历程的&文化线路&。
  穿越了千余年的历史记忆,我们将清晰的目光投到了那条沧桑而又雄风犹存的&施宜古道&上,经过了一番思维游弋,温柔触摸,文化的传承,古道的记忆,在我们心中延伸而下。千年前的荣耀、艰辛和憧憬也已被时光的齿轮碾得支离破碎,鸦鹊、崔坝、红岩寺、野三河、野山关、大支坪、朗(榔)坪、贺家坪、高家堰&&这些古道沿线的地名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追忆。
  自本期开始,本刊将隆重推出&千年古道,绝美施宜&特别策划,分上、中、下三期,沿着施宜古道线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读城、阅关、谈情、论道&的逻辑,为读者全景展现古道姿容,探访岁月留痕,发现古道沿线&好看的美景、好吃的美食、好玩的风情& 。
  千年古道,锦绣江山
  文/杨秀武
恩施新塘红花淌古道(刘清华 摄)
建始高坪石垭子老街(文林 摄)
恩施&土家女儿会&上青年男女跳起民族舞蹈、踏歌而行。(文林 摄)
  &施宜古道在发达的现代交通条件下成了历史,成了我们记忆中的一条古代的行旅线路、经济线路、政治线路、军事线路、文化线路,它把一些驿站、客栈、货栈、老集镇、古村落等串起来,给今人留下的历史、文物、文化等种种研究课题,也留下了巨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大西南有茶马古道,早己闻名遐迩,大鄂西有施宜古道,惊醒G楚大地。
  施宜古道,青石板路与两岸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山、水、路与美、幽、绝、野、秀相映成趣的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G楚文化、巴文化、大西南文化在这条古道上的融合,形成了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淡出的是古道,留下的是想象,是湖北又一绝版旅游的新发现!
  施宜古道起于恩施柳州城,经金子坝、熊家岩、南里渡、崔家坝、百步梯入建始境,过红岩子、高店子、野三河进巴东境,再经大支坪、野三关、泗渡河及长阳之榔坪、贺家坪、木桥溪、安安庙等地到达宜昌,全长约300公里,但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仅剩10余公里,多分布在建始县高坪镇石门河谷一带。
  这条古道,堪称&中国地质博物馆&,自然运动的神奇作用,完美地构成了岩溶地质奇观带,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分娩出两大奇特现象,为世界所注目:一是喀斯特地貌应该有绝壁无峰丛,有峰丛而无绝壁,然而这一片的喀斯特地貌是绝壁千仞,孤峰高耸,壁生石柱,石柱绕壁,壁峰巍峨,气贯长虹; 二是喀斯特地貌应该岩石峥狞,溶洞众多,峡谷幽深,气势恢宏,然而在这一段海拔500米左右的喀斯特地貌盆地是丘陵丹霞,温柔缠绵,山体秀美,如霞灿烂。
  在这条古道上,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地,苗岭分支武陵山,大巴山南缘巫山等山系亘卧,所以沿古道的山脉像徐悲鸿先生一幅放大上万倍的奔马图,从恩施向宜昌奔腾而来,从宜昌向恩施呼啸而去。清江汇聚长江所形成野三河等数以百计的大小水系像树叶放大万倍的茎络,纵横交错,美不胜收。在经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人类文明的洗礼,峡谷雄奇,密林掩映,瀑布抒美,河水流画。
  在这条古道上,世界众多的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珍贵性和绝代性,这里有200多科900余属树种、3000多种植物和500多种陆生脊柱动物,其中有40余种植物和70种动物属于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是华中地区重要的& 动植物基因库&。
  在这条古道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里发现的200多万年前的建始直立人遗址,改写了人类非洲起源一元学说;这里是巴人发源地,三里城古巴国遗址留下了与神话完全吻合的实物。因为施宜古道而诞生的古老村寨、场圩、集镇别具一格的建筑无处不体现从美学到文学,从天文到地理,从民族到宗教,它是如此直接、广泛、深刻、宏观、清晰以及如此息息相关地影响着一个山地民族的生活与情感,体现一种大哲理,反映一种大智慧。
  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的施宜古道是美丽的,有着斑斓的历史文化的施宜古道是厚重的。
  据考,清代及清以前,以现恩施州城为中心,主要修建有6条古道,施宜古道是最早最长最具传奇的一条政治线、经济线、军事线和文化线。施宜古道何时兴建,为什么兴建已不可考。但早在战国时,巴蜀联军攻楚滋方(今松滋)之战,巴蜀联军即从该路线通过。算起来,这条古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后,历代战争及官民避三峡之险假陆路入川,多经该路。明初,为平定占据川蜀的明玉珍,明颖国公傅友德率军开道取道川蜀,名百里荒,即今榔坪到贺家坪的道路,施宜古道该段原路线是沿清江而行,这是施宜古道线路最早的改道。有文字记载,施宜古道在1888年、1939年、1941年、1947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整修和扩建。路面变好了,增宽了,马帮的铃响,人声的喧闹在山间驿道热闹起来,山区的桐油、土漆、茶叶、牛羊皮、野兽皮等山货不断输出山外,山外的盐巴、布匹、针线等百货则走进山里。挑夫马队逐日增多,又推动了餐饮、驿栈业的发展,呈现出&五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灶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的繁荣景象。
  施宜古道是一条自然旅游线路,也是一条人文旅游线路,更是一条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诗意寻美线路!
  读城&&
  风雅经纬 诗意柳州城
  文M安家友 刘慎宏
  柳州城遗址是恩施市最早的城址所在地,而恩施城作为施宜古道的起点,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胜景荟萃,民俗风情浓郁,是施宜古道沿线较大的集散中心,也是鄂西地区的门户。柳州城是施宜古道的起点,这座已有几百年文明史的古城,充满了传奇色彩。它那罕见的文物古迹,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早已声名远播,被誉为&施宜文化大道的起点&。
  被磨得溜光发亮的青石台阶,见证着历史的兴衰无常
  古人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已成为后人一笔宝贵财富
  恍然间,柳州城诸峰就是土家人挺直的脊梁,先民们的睿智、忠义与顽强,让人深深震撼。
  柳州城其实是一座山,因山顶中间低平,四周较高,状如一把圈椅,故名椅子山。
  椅子山盛产一种砂石,名曰耐火石,是磨刀或制作石磨的好材料。但真正让此山出名的不是这些砂石,而是密林深处隐藏的一座古城遗址。
  溯源:一个故事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施州建制源于后周,隋唐五代各朝建制名称变化多端,宋设施州并创建土城,元承其旧,明设施州卫,清设施南府,历经千余年。
  施州治所为何中途迁至柳州城?这得从蒙古军的入侵说起。
  南宋朝廷为抵抗元蒙军队,令诸府择险筑城并将州县治所移居其上,以据险抗敌。据史志载:&南宋淳v三年五月庚子,诏施州筑土城及关隘六十余所。&13世纪中叶,川蜀地区成了宋蒙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战事日趋逼紧之时,谢昌元出任施州郡守,&自备缗钱百万,米麦千石&,于南宋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移州治于椅子山。《恩施县志》载:&椅子山在城东十五里,宋开庆初,郡守谢昌元移州治于此,以据险要,亦名州基山,俗名旧州城,讹呼柳州城,土瓷器皿多出其地。&
  公元1276年,元蒙军队攻克万州后,即派将军杨大渊进攻施州,施州守帅向艮凭险抗敌,用土炮流箭、滚木擂石挫败敌军多次进攻,蒙军伤亡惨重,只好围而不打。向艮率部坚守半年,终因弹尽粮绝,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突遭元兵袭击。向艮率部奋力抵抗,不屈阵亡。
  元蒙军攻陷柳州城后,即将施州治所迁回原址,清理户口田赋,在原宋土城基础上加固城防。后经元、明、清各朝砌石拓址,施州老城面积不断扩大,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曰迎恩门,南曰朝阳门,西曰金华门,北曰拱辰门。如今,南门与西门尚存,被磨得溜光发亮的青石台阶,见证着历史的兴衰无常。
  寻踪:每一处文物都牵连着一串动人的故事
  自七里坪向东,有长约5公里的乡村公路直达柳州城。我们一行人乘车一路颠簸,沿途寻访了通天洞石刻、西瓜碑、古城遗址。漫步于山间林荫小道,沉浸在文物古迹之中,仿佛跨越时空,回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施州古城。
  椅子山呈南北走向,是恩施城东郊较高的山头,南北两端平缓,东西两侧陡峭,还有几段悬崖峭壁。我们从南端登山,踩着松松软软的草坪,迎着悠悠缓缓的山风,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在脑海中闪现。
  &渐入佳境&石刻就在眼前,只见松木挺拔,山石嶙峋,甘泉汩汩,果然名副其实。这样的摩崖石刻一路见到很多。据介绍,南门关外一处题刻,记载的是郡守张朝宝削险拓路、兴建城防之事,据说东城门还有一处&诸果园&石刻。为何古人喜欢刻字于石崖之上?是为了记录历史还是方便行人?是因为山石遍地抑或工匠众多?无论如何,他们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已成为后人一笔宝贵财富。
  我们循着跑马道来到山顶,这里地势开阔,林木葱郁,顿生&鸟鸣山更幽&之感。尽管烈日当空,仍觉凉风习习,神清气爽。打儿岩、兵器坑、梦笔生花峰&&每一处文物都牵连着一串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断垣残壁依稀可见,战火硝烟犹在眼前。庄严的点将台,肃穆的校场坝,是在反思历史的沧桑吗?沉寂的云台观,冷清的尼姑庙,是在泣诉岁月的无情么?
  古人择地讲究风水,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柳州城,不正是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么?朱雀峰、玄武峰至今仍静静矗立在南北两端。你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和眼光,在这样一个居高临下的险要山头修城筑寨,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难怪当年所向披靡的元蒙大军来到这里,也无可奈何,只有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
  置身山顶,俯瞰四周,近处农舍炊烟袅袅,远处城廓若隐若现,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恍然间,柳州城诸峰就是土家人挺直的脊梁,我们为先民们的睿智、忠义与顽强而深深震撼!
  审美:一块碑文拓片藏进中国西瓜博物馆
  在柳州城西侧,远远就能看见一块巨石突兀山腰,如巨兽匍匐在地,分外醒目,那就是著名的西瓜碑了。
  近而观之,巨石正面凿有方方正正一块碑文,系自然砂岩削面镌刻而成,碑文从右至左竖刻10行,共169字。由于数百年风雨剥蚀,有几处文字已模糊难辨。这块当年也许普通至极的石头和碑刻,现在却成为&国宝&,引来众多专家学者的考证。
  据碑文记载,南宋咸淳庚午(公元1270年),郡守秦姓将军到此栽桑种瓜,并对西瓜的种类、引种时间、培植方法等进行了重点介绍。西瓜碑不仅对鄂西南山区瓜果种植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全国罕见的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西瓜种植记载碑刻,也是我国唯一佐证西瓜传播引种历史的实物资料。其碑文拓片陈列于北京中国西瓜博物馆,研究论文以日文、英文译介国外。
  然而,多年来西瓜碑前并不见西瓜种植。宣恩人周才举瞅准商机,在此租地试种西瓜,而后一举成功,由于西瓜品质极佳,价格比外地瓜还贵。这也许就是文化赋予的魅力吧!
  链接:
  古城焕发新活力
  施州城遗址,由位于恩施市舞阳办事处周家河村的柳州城遗址、南宋引种西瓜摩崖石刻、通天洞石刻和位于六角亭老城的施州城墙遗址共同组成,是全国目前较少保存的有古城墙、碑刻和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宋城遗址。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这里已成立柳州城旅游发展公司,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欲将古城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中心,既可探访历史文化,也可休闲娱乐,它将带给人们全新的绿色休闲生活体验,真正使柳州城成为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
  公媳坡的传说
  如果说柳州城就像一座古碑,记录了鄂西南&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历史人文脉络。那么,从恩施老城一路而来途中遗留的厚重人文故事和动人传说,就是施宜古道历史上烙下了的一个个鲜明印记。
  走施宜古道,过洗爵溪东行至七里坪段,有一陡峻的山坡,从上到下有一条石板路,名曰&公媳坡&。也有专家研究考证,公媳坡原是叫七里坡,是一个叫孙怀艺的人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花钱3500,费时120天,用工7200多个,修砌了350多步石阶,便人行走。明嘉靖年间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佥事童昶《七里坡石磴记》里有记载。
  而在这里,我们听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这半坡里住着一户姓陆的人家,老汉叫陆仲义,儿子陆世孝娶了王家一个姑娘做媳妇。一家勤劳俭朴,小日子过得甜甜美美,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世孝突然害起病来,看了很多医生吃了无数草药,病还是不见好转,于是陆老汉到处求神拜佛,抽签算命。算命的说:&要得儿子病体安,修桥补路求善缘,你把坡上路修好,保v儿子得平安。&
  陆老汉回家与儿媳商量,公媳俩连忙拿起石钻子、抬杠,修起石梯子路来。有一天,坡上下来一个跛子老汉,一脚踩在还没有安稳的石板上摔倒了,后脑壳上撞了个青包,他爬起来狠狠地骂道:&尽做些断子绝孙的事,真缺德。&就在这天晚上,陆老汉的儿子死了,公媳俩哭得死去活来。丧事过后,公媳俩化悲痛为力量,决定继续把路修下去。一年一年过去了,公公积劳成疾,不幸身亡。
  媳妇把公公安葬在修好的石梯路旁,独自凿石修路,完成未尽事业。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媳妇修路不止,她每凿一块石板就哭一场,直哭得两眼鲜血长流,每块石块都被她的血泪染红。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由俊美秀丽的少妇,变成白发苍苍、步履维艰的老婆婆。一天,当石梯路修到洗爵溪旁的花生湾湾口,她搬来最后一块石板时,匍匐在地,气绝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陆家公媳,把她的遗体抬到山腰,与陆老汉合葬,并立一石碑,上刻&公媳坡&三字。公媳坡这段石板路至今一半是青石板,一半是红石板,传说红石板是陆家媳妇的血泪染成的呢!
  虽然不知道这凄惨故事的真伪,但正是这些动人传说故事给施宜古道增添了无尽色彩。
  社饭:土家人的传统佳肴
  文/安家友
  施宜古道沿线动人的传说故事丰富了古道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则是人与古道相伴相生的最好例证。施宜古道沿线的饮食文化以土家风情为特色,而社饭成为了施宜古道沿线最具象征意义的饮食风俗。
  春节过后不久,在那桃红柳绿的时节,社饭的清香便会弥漫在恩施城乡的各个角落。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恩施人开始过社了。
  社节是恩施最隆重的传统民俗之一,当地人称为过社,其规模不亚于春节,甚至持续时间比春节还长,故有&年后望过社&之说。以吃社饭和拦社为主要内容的社节,是恩施人每年必过的岁令节日。
  恩施社节中的吃社饭,源自古代的社神祭祀。社神即土地神,我国原始的自然崇拜中,十分重视对土地的崇拜,殷商时对土地的祭祀就已普遍,周朝后称土地神为社神,原始的土地崇拜发展为社祭。这种原始的土地崇拜观念,直接演变成了后世重要的农事节日&&社日。社日分春社与秋社,分别在立春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春天向土地神祈求保佑丰收,秋天收获后向土地神献祭以为酬报。吃社饭,即吃祭神后的祭饭,&先祭神,然后飨其胙&(南朝梁人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
  古时祭社有官祭、民祭之分,官祭为国家规定祭奠,在社稷坛举行。据清同治版《恩施县志》记载,恩施府、县两级的社祭相当隆重。民祭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农历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社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日,都视为社期,乡民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自行祭祀,时间也无须统一。旧时,恩施境内土地庙遍布各地,凡节期庆典都要祭祀土地神,社期敬祀土地神,更是人们最看重的祭祀行为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重视春社,基本不过秋社了。过社时祭祀土地神的仪式也逐渐淡出,演变成只吃社饭的饮食文化习俗,据《恩施县志》记载:&社日,采蒿作饮,杂以肉糜,亲邻转相馈赠,谓之社饭。&每当社节来临,勤劳贤慧的农家女便上山采摘野生香蒿,洗净切碎,装入布袋,在水中反复搓揉,除净苦水,即成新鲜社菜,也有的在锅中用文火焙烤,制成干品保存。然后,将社菜与腊肉丁、豆干丁、野葱、大蒜、糯米等混合蒸熟,社饭就这样做成了,吃起来糯滋滋、香喷喷的,让人回味无穷。
  恩施人吃社饭,多请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合聚品食,并相互馈赠。由于社蒿(野蒿)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能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所以社饭是土家人的传统药膳。随着时代进步,如今社饭越做越精,已成为当地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美食佳肴。每年社期,市场有社菜卖,酒店餐馆乃至超市都有社菜、社饭出售,社饭被评为恩施州十大名吃之一。
  响板溪:探源土家女儿会
  文/刘绍敏
  &清江河的水悠悠往上涨,一涨涨在沙坎上。来个大姐洗衣裳,蓝的洗成白衣裳,白的洗成纸一张。杉木杆杆晾衣裳,象牙床上叠衣裳,樟木箱里放衣裳。心腹上的哥哥呀你回来,回来也,回来回来穿衣裳。&婉转悠扬、情深意厚的土家族民歌唱出了当年土家妇女直抒胸臆盼郎想郎的痴态情怀。山歌的真情表达让人动容。
  寻源响板溪
  沿途伴随着优美的民歌,我们来到了当年恩施女儿会流行的地方之一&&大山顶响板溪,这里也是施宜古道的必经之地。
  &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女儿独显女性文化特征的一朵奇葩。是一种由青年男女自由谈婚论嫁的婚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择婿女孩上穿滚有多道花边且衣袖又短又大的左襟大褂,下着八幅长裙,衣分多层,内长外短,以便让人看到所有好衣裳,捎带一些土产山货,佯装赶集售物。觅对象的小伙子身背空背篓,假装购物,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购物&。双方在&讨价还价&中,各显才智,增进了解。若讲不下来价,表明姑娘不答应,小伙子应知趣地走开;反之,则表示姑娘有意相许,于是双方退出闹市,找一僻静处自订终身。故称&土家女儿会&。这一婚俗一直保留到今天。
  响板溪,街不过50米,老屋、新屋加起来不过10栋。一条古道从街心穿过,路面全是青石板铺成的甬道。向导指着公路旁的一条小岔道口说,原来这里有一块大石板,山水从上面流过,撞击石头发出声音,当地人就把这块石头称为响石板,后来人们便把这一带叫做响板溪了。
  响板溪街虽然不大,却有一些传奇的故事。数百年前,这里居住着肖家和赵家。肖家有个肖达宽是大山顶的龙头老大,他纠集一班人马,自称三省(边界)总兵。时遇神兵兰天尉,劫富济贫,一把火把响板溪街烧了。肖家只有3人在混乱中逃生。以后,肖、赵两家重建响板溪,恢复集市。而这条街道,1976年以前的数百年间,曾是大山顶&女儿会&的发源地。
  响板溪女儿会产生于何年,也无确凿考证,据说早年这里的妇女有裸浴的习惯。当年,这里没有公路,一条小溪流过,四周长满了茂密的油竹、灌木和药材,形成一道天然的巨大绿色屏障。山泉里浸润着药汁,清清的山水在石板上形成了一层浅濑。夏天,每当傍晚,当地妇女姑娘坐在石板上沐浴,让身体浸泡在浸透着天然中草药汁的山泉里,疲劳顿消,百病皆除。虽然是高山,在这里裸浴过的女人却个个水灵漂亮。这也是四面八方来这里赶女儿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歌为媒,成就姻缘
  行走中我们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果然,在小路路基下找到了一口植被覆盖着的清亮亮的井泉。顺着井泉前面的小路往前走去,我们来到一个长形的农家院子。
  十来户人家相对而居,贯通院子南北的是一条大路。踏在青石板阶沿上,向导摸着一户农家的石框大门告诉大家,这个石刻大门是当年娘娘庙的大门。朝前走了几步,他终于在依稀的记忆中找到了当年娘娘庙的遗址,也找出了当年女儿会的盛况:&这是当年从四川重庆、万县、奉节、云阳、安庆等地通往湖北恩施、宜昌、五峰、长阳的盐道,也是官道。右边是当年的娘娘庙,左边是一家生意很旺盛的饭铺。当时这里是大山顶最热闹的通商口岸,也是每年女儿会最热闹的集中地。每年&女儿会&期间,从川湘边界和周边百十里的土家青年男女、老少都赶往这里来参加农历七月十二的&女儿会&。
  你听对面山上传来了粗犷的呐喊:&正二三月牛冒栏,老板准备赶脚钱,老子无妻哪个管,盼了一年又一年。&右边山峁也飘过来:&想郎想得心发嘈,心里搁个刺老包,见了熟人错招手,见到生人手错招,再等不来我咒你,变条板凳我坐起。&
  想女人,盼男人,于是,每年的土家女儿会就成了土家青年男女生命中生活里最期盼最重要的节日。女儿会也称为感恩节和情人节。每年找到了终身伴侣的男女以歌为媒谢恩,没有伴侣的以歌为媒,以买卖为由来互表心曲,互定终身。
  有互表衷肠的:&你上高山我背你上,你下油锅我替你。阎王剥皮剥我的,只等阎王打瞌睡,抢张人皮投生去。&
  有生离死别的:&想起来呀来,想起啊来,想起呀娇娇做的鞋子儿口也,做的鞋子儿又合脚呀,可惜你呀人乖命不乖,怪只怪命不乖。正月里呀去看地,看在荒荡河西,阴地是好也,只是路蹊跷。二十八个小后生呀,辫子拖起脚后跟,畏着畏着抬,抬到望乡台,就在台上埋。&这些山歌唱词无不反映当时&女儿会&盛况。
  1976年,大山顶由当时的乡转为公社,集市搬到3公里外的堤场去了,响板溪只剩几户人家。经历了迄今3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女儿会&传统古老的韵味正随着时光流转慢慢有了新的变化形式,然而,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女儿会&收获真爱。20世纪80年代后,恩施州年年都要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使其成为了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通过喜庆繁华而又朴素典雅的&女儿会&,能让人感受远古巴人真、善、美的脉搏与灵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花被,充满历史记忆的老街
  文M刘清华 向盛银 龙克慈
  花被老街以施宜古道上的农村古集市、&施南教案&的引发地和周边的白寨寨、玉峰山、人山岭、杨柳池等山水人文景观,而魅力四射。
  花被是恩施道路发展的历史记忆。很早以前,花被就是清江沿岸人行要道,明清时期,成为(恩)施宜(昌)大道,湘鄂二省及恩施、宣恩、建始三县交界交通要地。有三条大道经过花被集镇:一条从楠木园,经花被、沙地、老渡口至恩施;一条从新塘,经中间坪、花被、至麦子土尚;一条施宜官道在境内从木渡潭起,经花被、偏南至眠羊口。抗战时期至今,巴石公路(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从沙地境北崔家坝经过,以花被为交叉点的人行古道、修路碑、渡口碑等保存完整。
  古集市标本
  花被现为恩施市沙地乡花被村所在地,地处清江左岸,海拔890米,视野开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花被集市原在老街西北300米处的村坊,为村民物资交易点,也是乡间公事办公场所,清同治《恩施县志》记载,沙地境有花被、落都、人山岭三口社仓,花被社仓即在村坊,现村坊还保存有部分老房屋、石板场院。随着商贸发展和集市贸易需求,民国十五年,花被团首谭述雍倡议,由向衡丰、向大直、向棋兴、孙步云等10多家,到如今的花被买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划段到户,分户建房,形成一条东西长100米、宽5米的直街和长50米的横街。今年92岁高龄的花被老人方光一原住在距花被4公里的方家梁子,小时候父亲背着他上街玩,看木偶戏,见到过当年修街的盛况。
  花被直街主体建筑现在仍大部分保留原貌,除小部分被改修为砖混结构的平房外,均为木质柱、檩、椽、布瓦结构,开间4米,进深7.5米,扇九柱(五柱四骑)十一檩,脊高6.3米,两边飞檐相距1.2米,从街心仰望天空似一线天。数间阶檐铺台尚存,商铺门面完好。横街新建筑较多,街道长宽保持原状。
  花被是恩施农村集市发展的历史记忆。施夔、施宜古道是恩施农村集市建集最早的地方,1990年《恩施市供销商业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至明崇祯四年(1631)的262年间,本市农村集场,仅有市城东北的崔家坝、沙子地、麦子土尚、龙马、沐抚5个小集场。&沙地境内及附近就有3个,都处于花被周边。民国时期,关闭的东有莲花池、丫沐峪、天生桥、保水溪、水沙坝、双土地、河水屯等集市,兴起的有熊家岩、龙凤坝、茆子山、花被、茅湖土尚、黄泥塘等9个集场。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恩施市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集市风貌极少较完整地保存,花被街保存的商铺、街道和民居是传统风貌集市的珍贵标本。
  &施南教案&发生地
  花被是&施南教案&的引发地,&施南教案&主人公向燮堂即花被人,沙地天主教堂和向燮堂墓现已成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日,法国天主教主教德希圣、教士德希贤、董明德及教民贾澄清等一行7人从建始花果坪到沙子地&视察&,行至花被时,基督教福音堂教民向元新等在田里薅秧,想看看天主堂主教的形貌,与贾澄清发生纠纷,贾连打向几个耳光,声言要把他捆送到县衙法办。在花被街住宿一夜,向姓首人向元锡向主教赔礼道歉,出面调解,德希圣命向元新必须于18日在沙地街上置酒席8桌,放鞭炮6万响。19日晨,主教正准备起身离开沙地,贾澄清忽然宣称向元新昨日放鞭炮未放足响数,勒令再放10万响,向燮堂、向元新等十分气愤,百十农民以乱拳、刀棍打死了德希圣等7人。事件发生后,清王朝捉拿了当地农民50多人。9月15日,向燮堂等8人被杀害于恩施县城东门外的河滩。9月30日,中法签订《施南教案协议条款》,清政府以14.5万两白银&赔偿损失&,并在一年之内再建两座教堂。
  山峦逶迤幽谷深 红花石林古道边
  文/范建生
  提起红花,总给人以诗意的联想。其实,红花吸引人的不是花,而是石林。
  红花石林,恩施的又一个石林。去过红花石林的人都说那里美。一个未开发的风景处女地,是遥远的白垩纪留下的珍贵自然遗产。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慕名来到这里。新塘集镇老街依然那么古朴,谁也没有想到在它身后还收藏着那般美轮美奂的石林风光。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秀丽总是与古朴为伴,平庸离极致一步之遥。
  从老街步行到红花石林,要经过马路口隘口,它是石林的门户。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写满历史的风风雨雨,蕴藏着一段红色的传奇。
  据说1930年,贺龙率领红三军,曾七渡藿茅洞渡口,攻占马路口,和盘踞在新塘、红土的国民党军队及地方武装展开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土豪劣绅、地主恶霸,在新塘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马路口也因此被载入历史史册。因为这个缘故,我们用敬仰的目光对马路口进行了审视。它位于绝壁之上,坡陡路窄,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虽然交通环境改善了,但这条古道依然充满活力,不时有背夫经过,把马路口的艰辛写在脸的皱纹上和汗水里。我们空手跋涉,也感到气喘吁吁,对背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出马路口下行,是弯曲的青石板路,一直铺向石林的深处和江边。站在高处遥望,只见群峰壁立,石峰如林,有着桂林山水的风韵。山脚下的一江碧水,映照出石林的一片倩影,江中有游船驶过,划出一道涟漪,一群白鹭从中飞过,好一幅秀丽山水图画啊!
  我们发现,红花石林与梭布垭石林风格不同。梭布垭石林是光秃秃的,线条明朗。而红花石林则长着&毛&。所谓&毛&,实际就是山峰石柱上附有绿色的植被,石头上长树。有了这些植被的点缀渲染,石林多了些灵性和妩媚,仙境的韵味更加浓厚。
  听当地人说,石林方圆约20平方公里,属于峡谷地貌。因为没有开发,去石林腹地的路多半是探险者走出的一条毛路,考验着我们的毅力和勇气。我们不时攀援悬崖峭壁、穿行茅草荆棘和原始丛林,饱尝一路的坎坷艰辛。尽管疲惫不堪,也其乐融融。挥汗如雨中,我们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享受着山风带来的凉爽和惬意。这里的石林被大自然从山脉的主体中切割分离出来,或依山成势,或独立成景,陡峭高耸,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布满这里的沟沟壑壑,组合成红花石林独特的韵致,给你视觉极大的冲击和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这里,仰望是我们唯一的姿势。
  奇妙的是,石林的景色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展示着不同的色调和韵味。蓝天白云下,石林清晰明朗,对比度高,色彩鲜艳,秀丽无比;阳光的涂抹下,雄浑苍茫,巍峨灿烂、庄严凝重;烟雨中的石林,影影绰绰,如梦如幻,缥缈写意,似一幅水墨&&
  石林的深处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树枝密茂,藤条缠绕,青苔斑驳,野花簇簇,瀑布密布,溪水潺潺,春光四泄。也许温暖湿润肥沃的缘故,这里是植物的王国,鸟的乐园。密林中不时传来鸟儿&啾啾&的欢快鸣叫,成群或成双在我们眼前飞过。有时它们突然冲向蓝天,又潇洒地滑回树林,用优美的舞姿展示着蓝色和红色的羽衣,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漫步在石林间,沐浴从树枝空隙间涌进来的一束束斑斓的阳光,仿佛走进了亚马孙热带雨林。
  石林深处和边缘地带,也有农家,他们是石林的见证者和守护者。掩藏在绿荫中的新舍和盛开油菜花的田园,让我们眼前一亮。妇女耕地、牧童放牛、鸭鹅戏水,以及传来的几声犬吠和鸡鸣,透出桃花源的气息。从石林人的微笑中,我们看到的是那种对家园的满足和幸福。
  远处啄木鸟传来的&梆梆&啄木声,让石林显得那么空旷,静谧中流淌出石林的含蓄、幽深和恬淡,如虚怀若谷的君子。随着黄昏的来临,漫起的云雾慢慢给石林披上神秘的面纱,一轮晚月在石林上空间忽隐忽现,穿行在云中。
  我想,这样的美景倘若能永远保持下去该有多好!石林的面纱倘若能永远不被揭开该有多好!在崇尚自然的今天,我们实在不缺乏对奥秘探究的勇气,我们更需要的是,对大自然保留一份神秘感,让美丽的红花石林永远那么风光无限,风采迷人。
  锦绣崔坝
  文/崔显实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百年古镇走出她的古朴,施宜古道走出她的纯情,南陵古渡走出她的风姿,历史古村走出她的神韵,这就是中国硒都的东大门&&崔坝。崔坝是318国道上重点集镇,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素有&前清古镇&&湖北山羊第一镇美称&,又有&优质白肋烟之乡&美名,境内&施宜古道&&南里古渡&&滚龙坝历史文化名村&赋予了它丰厚的文化底蕴。
  舌尖上的崔坝
  崔坝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羊肉,这也是施宜古道沿线较有特色的美味。
  恩施崔坝羊肉久负盛名,这里山大且水草丰盛,山羊肉嫩味美,很受食客喜爱。每年,只要跨进冬天的门楣,到崔坝买羊肉、吃羊肉便成了许多人的首选。有人开玩笑说,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去过崔坝,最简单的方法便是闻一闻他身上是否有羊肉味。
  如果你到崔坝人家做客,殷勤的主人决不会让餐桌上少了&羊肉&这道金牌大菜;如果你进崔坝的饭庄酒楼,店家也会美滋滋引领你会晤&羊肉&这一主角。崔坝羊肉是最具明星气质的佳肴,是餐饮行业的头牌大腕,其他任何山珍海味、山肴野蔌都无法与之匹敌,它稳坐当地大菜的第一把交椅,遐迩闻名。在崔坝,还可三邀五约&打平伙&,一群人一路呼叫买只羊胯子回家,攒柴把火,挑水下厨,一夜里欢声不断。男男女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吃得汗水淋漓,喝得豪气冲天。
  没有人计算过崔坝羊肉收服过多少人的胃,我所熟识的若干青年中,就有几人因爱上崔坝羊肉而爱上叶集,进而爱上崔坝人,成了崔坝的媳妇或女婿。崔坝家家户户遇上红白喜事,插秧割谷,逢年过节,杀羊子更是一种时尚。男人们个个都会杀羊子,主妇则都会做羊肉,而且要做得肉嫩汤鲜馨香弥漫才算本事。特别是年关,没有腊羊肉的家庭似乎也自觉没面子,所以总要提前准备。因此,腊月底正月初,你到了哪家,除了一土锅腊蹄子外,都会为你煮上大大一钵羊肉,倒一碗包谷酒,你会因此备感亲切与甜蜜!
  魂牵梦绕滚龙坝
  崔坝镇滚龙坝村为鄂西山地常见的山间小平地,尖龙河、洋鱼沟两条河流从南北两侧穿过,尖龙河水黄,被称为黄龙,洋鱼沟水清,被称为青龙,两条溪水如滚龙汇流入天坑,故有滚龙坝的称谓。坪坝周围青龙、笔包、纱帽、马鞍、尖银、五峰、外坡、马环、宝塔、老虎诸山拱卫。滚龙坝是施宜古道上重要的人流集散地。
  世上的风景,有的天天风光在眼前,在脑海中留下的只是一片迷茫,有的仅仅一瞥,就让你魂牵梦绕,再也无法忘却,滚龙坝就属于这种风景。
  从崔坝集镇出发,沿318国道走1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恩施市滚龙坝村。
  干净整洁的乡路牵着我的身体,游走在青山绿水之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树,标牌不由让你一声惊呼,树龄548年!随行的人介绍,这棵是青檀,我们叫它糖果树。滚龙坝的树超百年的有10多棵,500年以上的有7棵,包括糖果树、白果树(银杏)、侧柏、楠木。仰头看着老树像手臂撑立天空,想想500多年,在这片土地春荣秋实,宠辱不惊,忠贞不渝地坚守,矢志不渝地爱恋,脚下这片土地是有灵气的,也就是当地所说的脉气。我相信滚龙坝是有脉气的,有龙脉,所以地名中冠有龙字。你看,它东边的青龙山是龙在瞻首,西边的马鞍山是天马辔鞍,北边的黄家岩似猛虎下山,南边的五峰山恰五凤朝阳,拥抱着一个约5平方公里的坝子。中间还有一支恰似饱蘸浓墨欲书画卷的文笔&&宝塔山。更有灵气的是两条小河&&尖龙河和洋芋沟穿行其间,把几百亩平地滋润得肥肥沃沃,把一方水土滋润得灵气十足。
  滚龙坝居住着200多户800余口人,百分之九十姓向,在此落业是300多年前的传奇故事:明朝崇祯年间,川人向大发随父投衙,明皇赐军饷膳食职,崇祯九年因征战,始于豫,复经楚,败于四川葫芦寨,从此更名向大旺,字云峰,途经施州,落籍滚龙坝,奠基立业,耕读传家,迄今传承20代,成为一门旺族。
  滚龙坝的古建筑群,大都是明清古建筑物。有4处13栋,最大的院落纵深轴线上七进七出,有大门、亭子屋、品字门、厢房天井、中堂屋、过道间、正堂屋。从住房上显露出封建社会富贵人家的居住格局:长辈住上房,晚辈住下房,仆役住围房,还专设有书房、客房和花房。最早的是茅坎山中段的三正房,一头两厢的钥匙头老屋,为明代修建。这些老屋都有方方正正的天井,建有高耸的风火墙。可以看出,滚龙坝向家秉承了封建社会&四世同堂&等大家族观念。兄弟分家不分房,才在最初修建的正房上旁支侧出修建厢房,慢慢就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在滚龙坝山水桥木无一缺,千楼吊脚自有别,人物景致共和谐。
  滚龙坝向氏家族现在很多仍供着&天地君亲师位&,传承着&德以固本,忠以立身,仁以抚众&的民风习俗,也是书香世家的映照。300多年来,向氏家族光宗耀祖者不计其数,明朝崇祯年间五品以上的官员有3人,有的被授予副总兵或标旗游击或副府。清朝有12人被朝廷任用。这里让我想起清代抗倭领袖,民族英雄向发道,又名向元魁、向博,嘉庆壬午年中武举第四名,道光己丑年中武进士,官至直棣正定守备。在嘉庆年间,向元魁(向博)在杭州府黑石矶镇任征守大将军(镇守使),统领土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所组成的&狼兵&,挥师江浙,抗击倭寇,作战英勇,令外寇闻风丧胆。嘉庆三十三年(1828年),黑石矶一战,全歼扶桑国入侵者禾田边太郎率部5万余众,使江浙沿海一带太平无忧,谱写了一曲血肉与灵魂的爱国壮歌。
  滚龙坝还有一大风景就是墓碑。在坝中的祖坟岭,有墓葬数十座,早的葬于明末清初,多数葬于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大多有墓碑,且都有特色。有四座为虎头碑,是墓碑中罕见的,有一座碑的基座竟是一石龟。大部分碑石造型优美,图案雕刻精细,文笔高雅,无不透露出滚龙坝丰厚的文化意蕴。滚龙坝人为祭祀先祖,2002年,族人集资给先祖墓前又立照碑,却选用了4幅现代画,与碑林中的古典浮雕不甚协调,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文物古迹的继承和保护中,修旧如旧,还须与原来的风格保持一致,否则就大煞风景,吃力不讨好了。
  行走在滚龙坝,你感觉到身心是放松的,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相闻,黄发小子、白发老者乐于其间,一派和谐。这和谐是从向氏先祖迁徙到此就慢慢积淀,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甚或揣度,当初向氏先祖是否已厌倦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否则战败可以东山再起,为何却弃戎奔波,选择这方灵气十足的土地,生息繁衍,让一个小小的村落能在300多年后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生命终有停止的一刻,建筑也有破败的一天,只有根植于脑、生长于心的文化,才是最美的风景。正如2002年向氏族人为先祖向大旺新立照碑撰联为:稼读本色谱土家千秋青史,忠孝佳风传河内万代子孙。
  施宜古道 仙居恩施之旅
  舌尖上的恩施味道
  广椒炒腊肉
  土家人喜食腊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广椒,也称为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将广椒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
  土家炕洋芋
  &洋芋&就是土豆。吃洋芋有多种吃法,其中炕洋芋松泡味美。客人来了,奉上一碗,作为饭前压肚之食,是一种地道的土家风味食品。
  合渣,又名懒豆腐,是用黄豆和水磨出来的未过滤浆。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其中张关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
  行摄恩施美景
  恩施大峡谷
  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主要有大河碥、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11个景点。
  恩施土司城
  土司城坐落在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对山湾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属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梭布垭石林
  梭布垭风景区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总面积21平方公里。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整个梭布垭风景区若一只巨大的葫芦,梭布垭四周翠屏环绕,群峰锦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龙鳞宫
  地处恩施市西郊,距州府八公里。龙麟宫景区以高桥水库出水源头的天然洞穴为依托,形成洞穴观光、土家歌舞表演、民族风情展示、水上游乐、餐饮住宿等综合型水利风景区。整个龙麟宫洞穴集出水洞、迷津洞、干洞于一体,溶洞叠转迂回,步步皆景,气势磅礴。
  施宜古道恩施旅游推荐路线
  古道文化一日游
  柳州城(休闲度假区)一日游
  乘车前往柳州城景区,参观恩施州境内仅存的宋代古城军事要塞遗址,此处的西瓜碑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最早记载西瓜种植的农事记载碑刻。
  恩施风情二日游
  D1:早餐后参加惊险刺激的清江闯滩,沿途欣赏山水画廊,感受与浪共舞浪尖芭蕾的乐趣,宿恩施。
  D2:早餐后游览土司城、州博物馆,中餐后游览龙麟宫,观看土家歌舞,品尝四道茶,夜游亲水走廊。
  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二日游
  D1:早餐后乘车前往沐抚,游览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的恩施大峡谷。欣赏峡谷五大奇观: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地缝配天坑。乘车返回城区。
  D2:乘车赴梭布垭。游览奥陶纪地质公园─梭布垭石林,听向王天子的传说,用&情动石&测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乘车返回,结束愉快旅程!
  恩施交通指南:
  飞机:武汉天河机场到恩施许家坪机场,飞行时间约1小时5分,票价200元至800元不等。
  火车:武汉出发到恩施有特快和快车两种车型,特快耗时4小时38分,硬座72元。也可从武汉出发乘动车到宜昌东车站,然后换乘到恩施的火车,耗时约4个半小时,车次相对较多。
  大巴:从武汉宏基客运站出发,到达恩施约需8小时,票价130元。
  自驾:从武汉西出发,走汉宜高速,在宜昌附近转至沪蓉高速恩施西出口下,全程行驶时间约5&6小时。
------分隔线----------------------------
湖北画报网络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ordPress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野三关黑老大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