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 突破又有哪些技术上的突破

“天宫二号”的这些“秘密”你应该知道_凤凰科技
“天宫二号”的这些“秘密”你应该知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根据计划,今年10月,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进行30天的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明年,“长征七号”火箭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对接,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的验证。
版次:[A10]
版名:[中国]
字体:【大中小】
“天宫二号”长啥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从外形上看和“天宫一号”差不多,还是以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的两舱结构。 资源舱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作为一个密封舱,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根据计划,今年10月,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进行30天的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明年,“长征七号”火箭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对接,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的验证。“不明觉厉”的太空实验“天宫二号”作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搭载的实验项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项,它也即将成为我国“最忙碌”的空间实验室。能够拿到登上“天宫二号”的“入场券”,这些实验无疑都属于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探索领域。其中,有两项实验需要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有一项是国际合作联合研究的项目。在这些实验项目中,很多都是处于世界前沿的空间科学探索领域和国际先进的应用新技术领域。其中,首次进入太空的空间冷原子钟,可以将航天器自主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这对卫星定位导航等生产生活及引力波探测等空间科学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有什么区别?空间站是指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生活的载人航天器。比较著名的空间站包括前苏联发射建造的礼炮系列空间站与和平号空间站,以及由美俄欧日等共同建造的国际空间站。 而空间实验室更像是空间站的前身,是为发展空间站,从载人飞船过渡到载人航天基础设施的试验性航天器。空间站建设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的第三步,计划于2020年左右建成,2022年全面运行,可在轨运营10年以上,长期驻留3人,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贴心设计 方便航天员太空生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之后,将会有两名航天员入住“天宫”。他们将在那里工作和生活30天,验证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为此,“天宫二号”在内部增加了很多贴心的设计,更加方便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 1.首次使用可展开的多功能小平台。航天员可以在上面写字、吃饭、做科学实验,生活工作两不误。2.通信方面为航天员配备了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3.用取代了地毯。 4.舱内灯光采用米黄色色调,亮度可手动调节,并为每个航天员安装了床前灯。 事实上,30天的太空驻留不仅是对航天员本身的考验,也是对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全新的挑战。如何长时间提供适合人生活的环境,如何长时间提供包括水在内的物资供给,都将在“天宫二号”任务中得到验证。(据央视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749555
播放数:331170
播放数:347742
播放数:5808920
下列哪项不能防止电脑辐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优美文章新发布的帖子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揭秘天宫二号:技术突破助航天员实现中期驻留_网易科技
揭秘天宫二号:技术突破助航天员实现中期驻留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揭秘天宫二号内部:技术突破助航天员实现中期驻留)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发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阳帆板展开”,指挥控制大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那么,天宫二号有什么技术突破?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又有何意义?天宫二号曾经是“备胎”日,甘肃酒泉,凌晨3点,发射场外飞天菩萨雕塑上一轮十五的月亮分外明亮。 & 东方IC图在日常生活中,备胎这个曾经是汽车不可或缺的设备,慢慢被人们赋予了另外一层意思——男女感情中的悲催角色。此次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曾经也是一个“备胎”,但与男女感情中悲催角色不同,航天器中“备胎”总是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嫦娥二号探测器曾是嫦娥一号的“备胎”,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胎”,它们都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在专业术语中,它们不叫“备胎”,叫备份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朱枞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事业,一些重大航天工程有时候会研制生产一个备份器。我国当初在研制生产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时,同时生产了一个备份器。随着天宫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备份器原有的使命就解除了。为了避免浪费,我们决定在这个备份器的基础上研制生产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据了解,天宫二号的前身——天宫一号备份器在2011年就已经完成了生产工作,至今已经存放了5年之久。由于航天器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天宫二号如何进行延寿成了团队面对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对此,朱枞鹏介绍说:“研制团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对天宫二号近300台设备进行了‘寿命影响因素’分析,对一些易受损的橡胶制品进行了更换,一些金属设备也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延寿。”对于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者通过评估无法延寿的产品,研制团队果断选择产品再投产,确保天宫二号各项指标满足要求,不带一丝问题上天,为航天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家。天宫二号“变心”了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绍,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定于9月15日22时04分发射。 &东方IC图天宫二号采用两舱结构设计,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资源舱是非密封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是一个密封舱,它可以为航天员太空生活和科学实验提供一个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活动空间。天宫二号外形与天宫一号完全相同,那么,它与天宫一号有不同之处吗?虽然两者外形上相同,但承担不同的任务。朱枞鹏告诉澎湃新闻()说:“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而天宫二号是空间实验室,不同的称谓意味它们的用途存在很大的差别。天宫一号主要与载人飞船对接,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天宫二号则要第一次实现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第一次试验推进剂太空补加技术,以及开展大规模科学实验,注重空间科学应用。”为了适应新的任务,天宫二号增加了不少新设备和新技术,并且内部环境也更加宜居。“以往我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最长为15天,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之后,将会有两名航天员入住天宫,在那里工作和生活30天。中期驻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对航天员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天宫二号是航天员在太空的一个家,为了让这个家更加宜居,我们在室内灯光、噪声、舱内装饰等地方都进行针对性设计,比如舱内灯光采用米黄色色调,亮度可手动调节,并为航天员安装了床前灯。总结起来,就是尽量为航天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家。” 朱枞鹏说。所以说,天宫二号外形没有变,但“内心却变了”。“高大上”的太空实验室日,甘肃酒泉,中秋月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火箭的发射塔架。 东方IC图天宫二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也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朱枞鹏在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上表示:天宫二号在太空主要完成三大任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此外,还将进行一系列空间应用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天宫二号算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的过渡。据了解,天宫二号在轨设计寿命为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天宫二号要进行的各类实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任务安排的14项空间科学和应用任务,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天文探测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两项需要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有一项是国际合作联合研究的项目。
在这些试验中,首次进入太空的空间冷原子钟备受瞩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天宫二号装载了世界上第一台太空运行的冷原子钟,有望实现10的负16次方秒量级的超高精度,这样就意味着有望实现3千万年误差一秒的超高精度,对卫星定位导航等生产生活及引力波探测等空间科学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武平还介绍,天宫二号装载的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技术体制新,指标先进。这些载荷的应用,将会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浩_NT56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天宫二号可实现太空加油 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取得突破 -中新网
天宫二号可实现太空加油 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取得突破 
日 16:06 来源:新华网  
&&&&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新社发 孙浩 摄&&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西安9月16日电(记者付瑞霞、蔺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其全系列发动机,由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记者从该院了解到,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之一――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已取得突破,随着明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空,“太空加油”技术将正式应用,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和补充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
  “‘天宫二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已是小型空间站的雏形,相较于‘天宫一号’,有着诸多创新,主要改进之一就是增加了推进剂在轨补加功能。”航天六院质量技术部副部长谭松林说,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需要消耗推进剂来维持轨道和姿态。但航天器发射时所携带的推进剂的量是一定的,推进剂消耗完毕,也就意味着航天器寿命的终结,而推进剂补加技术则突破了这种局限。通过推进剂补加,航天器可以在太空中“加油”,从而大大延长寿命。
  在太空中实现推进剂补加这一任务,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目前也仅有俄罗斯和美国等航天强国有类似的工程应用。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完成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六院801所启动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攻关。
  经过该所多年的艰难摸索和试验研究,空间实验室推进剂在轨补加系统关键单机――空间压气机和液路浮动断接器相继实现了从零到成功的突破。补加关键技术攻关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空间站工程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补加系统及关键单机压气机的成功研制,不仅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还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实现我国空间推进领域的又一次技术跨越,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自主掌握空间补加核心技术的国家。
  六院院长刘志让说,“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具备太空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实验室,并将首次进行推进剂太空补加技术试验,为后续空间站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编辑:唐云云】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二号的技术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