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生死劫点化怎么卖兹治疗议怎么卖?

如何了生死
王骧陆居士全集
如何了生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之义大矣哉。世人莫不乐生而畏死,但不先明生,何以能知死。生死本属一事,有生方有死,了生即了死,了生死即无怖畏,人生最大之苦根始断。
  要了生死,先得明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是个相续之相,何谓相续呢?是继续相生,不是凭空而有。譬如一树生子,子再生树,父以传子,子以传孙。一不自生,二不他生,三也不能说是共生,说是共生,究竟谁是个主呢?四无因不生。生是个虚诳幻化的法,因此死也是幻化的法。就是我这个幻的生相,正在时时败坏,败坏到不可收拾,不可维持时,假名曰死。所以不自死,不他死,不共死,不无因死。死是个败坏相,一生一死,如梦的幻起幻灭,暂时像真,毕竟是假。是以学佛的人,不承认有生死,只等于空华观而已。
  生死两个字,平常人总当作肉身的一生一灭是生死,不知一个念头的一起一灭也是生死。一件事情的一来一去也是生死。本来人的来生,原因一念而起,死时也因缘尽而灭,到精气神不能维持时,一念放下,即脱然而去。所以一生一死,全凭这一念的主宰,幻心的一起一灭而已。
  生死是轮转无极。经云: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均属众生惑业所感。凡人生之初,因爱根所起,与父母之爱根缘会而成。经云:因淫欲而正性命,是以爱偏于父者为女,偏于母者为男。凡父母识神慈祥明达者,每生明慧之子。昏恶邪迷者,每生陋劣之儿。以会合者,气味有清浊,志趣有高下,无不与相应合,自然而致,未有种因恶而得果善者也。恶人常存恶念,是以子孙亦多恶劣,以种子劣也。然亦有时而种善因,得善果矣。善人亦有时而得恶子,则有三种原因,一由于神志一时之迷醉,生儿亦无良善;二因夙世孽债未偿;三因平时教育之不良,故亦无良好子女,社会蒙其害,此即是造业,业又有善恶之分也。
  人死是报尽怛化,梵语名曰毋陀,以寿命尽,暖气散,识神离。此三法齐集,遂成为死。寿命者,初生时之愿力也。以生时无不乘愿而来,愿力坚者,种因厚而秉气长,故多寿。然中途丧促,亦可短命。使地水风火四大之不调,暖气由减而微,由聚而散,于是心失其主,识神不能会合,离肉体而去,遂成为死。
  生死本有二:一曰分段生死,言生死来去,有肉体分段、相续败坏诸相。二曰变易生死,即意念心境之变易,无形体之代谢,无寿期之短长,乃迷悟之迁移,无漏之业果,阿罗汉以上之生死也。佛菩萨有二身,一曰法身,证于理体者也。二曰生身,为济度众生。故入生死,托父母胎生,以神通力一时化现之肉身,是曰生。身同于分段,而与凡夫异者,彼则业力情牵,此则神通游戏,彼则被动此则主动而已,故又名曰应化身。
  由生达死,不离乎生住异灭四相,生为缘成,住为暂住,异为坏变,灭为死亡,亦一切有为法之四相也。
  生死之六道轮回,出三界、往生西方,虽有分段变易之分,但却同属幻心之流转。以生于娑婆者固幻,即往于西方者亦幻也。惟来生娑婆者,为糊涂浑入,不知其幻而幻化。往生佛土者,为自在愿生,明知其幻而修真,一在未明心以前,一在初见性而后,一在乱时,一在定后,一为被动无主,一为有主愿强,一为未断欲爱,一为已断欲爱。然慕西方亦爱也,惟法爱而非欲爱耳。欲爱不净,不离六道。法爱不净,不证菩提以法爱不净故,遂有九品边地之分。变易生死尚在,不可名了。以了生死者,大觉成佛也。故世间欲爱未净,断不能生西入成就门也。何也?以根本智未得,八识未转为大圆镜智也。
  生与死如影随形,不出十二因缘法。无明是父,爱是母,成就这个惑业,苦到老死为止,再由老死转十二因缘,因缘无尽,生死无尽,苦亦无尽。但如何而知入生死,又如何而能了生死,曰觉。又如何而成觉,曰开般若慧。又如何而开般若,曰修。又修至如何而为究竟,曰明心。以出入生死者,未明此幻心者耳。
  世间一切,本无自性。无自性者,无定义,无主体,无独立性也。譬如花木之生成,种子、土地、灌溉、人工、阳光,不与会合则不生,离一即不成。果谁为其独立自主,又何物而可单指为花木乎?物物同然,人生亦然。生不可名为有生,死亦不得名为有死,以皆缘会也。其生焉,有父无母,有母无父,有父母而无我,皆不可也。其死也,有身无病,有身病而不致死,皆不可也。以毕竟无生,故毕竟无死。以相续相固幻,败坏相亦幻也。是谓本不生灭,即名无生。
  幻心之起焉,依于境,境亡则心空。境亡而幻心仍在者,乃幻心虚构,凭空攀缘过去幻境耳。然则幻心之生,不由他生,不由自生,生不知其生处,是名无生。
  幻心之灭焉,因前境消亡而灭,因意念流转而灭。如正思兄时,幻心中有一兄在也。忽又念友。幻心中转而为友矣。于念友时,兄之幻心已灭。则又灭向何处去耶?去必有方,往必有所,不可得也。然则幻心之灭,不由他灭,不由自灭,灭不见其灭处,是名不灭,以不生故不灭,此名无生,又名无生法忍。
  人之幻躯,随心而转,幻心为主,主人尚属是幻,附于幻者,则更幻矣。是以无形之幻心生死固不可得,即有形之幻躯生死亦不可得也。
  幻心幻身,两不可得,但不废有,以不废有,故假立生死。然凡夫执幻为真,执空为有,以为定有生死,遂认幻生灭之幻心幻躯为实有,反认常恒不变之真性为虚无矣。此无他,执见闻为实,逐境流转,入生死而不觉,无智慧以转之也。世尊从三昧起,广度群品四十九年,正为此耳。故世人欲了无生义,非亲证不可,非文字片言所可解悟也。
  上既言无生,则不应再言有死矣。以幻躯有生灭相,假言为死。究其本体如来藏性,则绝无生死也。所言变易者,亦方便说耳。今姑离如来藏而独言幻躯之生灭,发明幻躯之生灭相,无不由幻心而建立,则不死之义出焉。
  人之取有幻躯者,如电灯之有灯泡。灭者,灯泡灭也,非电灭也。易新灯泡而又明,非灯泡明也,电本存在而复明也。是以灯泡可以常坏,常易,电则终无坏灭。此亦姑以为喻耳,以电亦生灭也。而此如来藏性,则生生世世,永永存在。人死而认为断灭者,此最下劣之见,无因果,无是非,成为边见,断灭见,消极者可以自杀,并废人事。若可以不爱身者,即可以不爱人,将无所不为矣。下劣者,可以放胆为非,落得做小人,贻害社会,放纵颠倒,使善人无为善人之机,尚复成何世界。此即是最大迷信,人类所不齿也。
  凡人初死,灵性常有动作,或使人怖,或使人怪。其实无足怖怪,以此为中阴生,即魂之飘荡未定者也。此魂随缘而往,遇缘而会,遂入轮回。此入轮回之物,即属不灭不死者。
  不灭不死,即属灵台智性。则我死者为何物乎?我之幻躯正如衣之附体耳,衣可蔽旧也,以其变也。凡物由成而坏,由生而灭,必经过若干次之变坏。其始终不变者,即始终不灭者也。即如我之智性,三岁尝味,知为甘为酸,老至八九十岁,此味性仍无老变也。见色闻声亦然。又人如四肢有疾而割除,肢体可残,智性终不缺也。初生之儿,三四岁即能回忆往事,夙世所读之书不忘,此又不灭不死之明证也。人之幻躯,实不如一相片之寿,以我五十之年,求四十、三十时之我,不可得也。甚至求如昨日之我,亦不可得也。而我少年时之像,依然仍在。则我之幻躯,又不如幻像之寿矣。我幻躯之不足恃焉如是,则人死不必悲,只我目前虚度之光阴,不及时求学,以明白心之究竟,碌碌一世,为可悲耳。
  了有二义,一曰了解之了,属于理者。二曰了脱之了,属于事者。理事不二,一了则百了也。
  了解云者,先了解生死是假名,根本不可得。明了上述诸义,则自然无贪恋执著心。而人生最难解决之问题,及最恐怖之死亡,从此彻了,岂不大快。然明理而不达事,仍属无益,故以了脱生死为上。
  了脱云者,由修行而实证,证知生死不可得,方是真了生死。兹分别说明如下:
  了生死者,非无生死也。二乘以不入六道轮转生死为究竟,而不知非究竟也。生死如人之幻来幻去,凡夫为情见所牵,流浪生死海中,不能自拔,故必脱离。二乘远离此海,死于有余涅,自喜清净,不起作为,不度众生,焦芽败种,沦于断灭,是又一生死海,同一不了也。
  菩萨不慕极乐,不厌娑婆,大悲心切,故入生死,心不为情见所拘,虽入而不染,状似不了而实了也,此真了生死者。
  我人首当决定者,在了知生死乃属幻心之流转,以觉此幻心者为解脱,不觉者为生死。不觉求觉,是以要修,修到觉,即成菩萨,再进一步,觉亦是幻心流转,故觉亦是生死,必也。觉亦不可得,是名大觉。修到大觉,即成佛。故了生死者,非离娑婆,往西方,即名了也。乃不受情见所缚,娑婆西方,来去无碍,斯是真了。西方是大学部,往生彼土,仍当学习,学习至明心见性,华开见佛,彻了上述诸义,然后了生死耳。
  要了生死,还从生死中了,解脱一切烦恼习气,还从习气上下手,躲避压制,终属无益,必焉初明心要,然后可与习气奋斗,越在苦难中求得,越靠得住。山林苦修百年,不如烦恼中一觉,如真实地修练,则在娑婆一世,胜在彼天上,或佛土过十世也。经云: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但此专指初发明道之士,可与习俗奋斗者言。若造业之众生根本未明,亦欲如是,则从井救人,还以自杀。口唱了生死,反使生死坚固。是以往西方,比较稳妥方便,乃众生复执于方便二字,引起贪得,以为生西容易,终无成就,至可痛已。
  往生西方,原是了生死之初步。但如何而可往,亦必经坚强愿力,除去粗分爱见。其细分爱见,则以大悲愿力及佛力接引当之,两面借力,勉强成就,万无不费气力,临终助念,即可往生者也。
  总之,智慧力量高一分,离生死远一分。但不先明此义,力量终无由出发。之所言者,乃助诸仁初步功夫耳。
  一、先明心地,如实知自心相貌,彻了生死之所以然。
  二、力与情见奋斗,解除一切往生前之障碍。凡我之一言一动,与觉背者,皆不能往生也。
  三、时与善知识为友,而修持正法。正法者,即其人当机之法也。但依密部修,尤当注重第一条,以非此不能明心耳。
  四、得以下列戊部所言各种缘助,则往生庶有一二分把握矣。又凡人所不自知者有七:(一)何时入梦。(二)何时醉。(三)何时迷忘。(四)何时误入歧途。(五)何时动心。(六)何时死。(七)何时入胎。其原因总由不觉。以不觉故,入生死而不自知。人果欲了生死者,其先求觉哉。
  一、死有六类:(一)寿终死。千万人中,未必得一。以通身无病,如花之萎而无伤者,方名寿终。(二)福尽死。即报满也,类多平时享受过奢,贫苦而殁者。(三)枉死。非时死及不平等死之类。(四)善心死。死时有善念生者,挂碍少者,及临终得正念者。(五)不善心死。起嗔恨心,颠倒发狂,或痛苦属之。(六)无记心死。如突然虚脱,初不自知其病而死也。
  二、不定枉死有九种:谓系自造,非定业也。(一)过量食。(二)误食。(三)不习风俗水土。(四)病后复病。(五)强制大小便。(六)不持戒。(七)近恶友。(八)可避不避,如遇奔马疯犬醉人等。(九)非时行,如夜行等遇险道。更有九种:(一)得病无医或无药。(二)国法诛灭。(三)精灵夺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害。(七)堕山崖。(八)毒蛊咒诅。(九)饥渴所困。
  三、死时过程:先由地坏,次入水败,再次火灭,再次风散,略述如后。此非臆造,乃廿载前修藏密时得师传者,谨公诸同参焉。
  (一)凡有修持人,必预有感觉,或梦失其首,或梦倒骑驴马,或诸恶梦,自有所感。或有病时,心忽散荡失寄,或忽见佛菩萨示像,或梦他世界招致,又或病时自觉不支,乃以两手掩两耳,一开一合,耳无翁隆声者,亦不久离世之兆也。但多疑之人,闻余所说,时存幻想,因而成梦,则非死兆。因此自误,非余之咎也。慎之慎之。
  (二)垂死时四大分离,有内相外相之表现。子、地灭入水时。(外相)四肢笨重如山,舌卷口钝,千言万语不能说。(内相)如波随风动,飘忽无定,又如草受风之状。丑、水灭入火时。(外相)舌尖乾燥。喉口生烟,两颧发赤。(内相)如火中之烟。寅、火灭入风时。(外相)四肢渐冷,身感无力。(内相)如灯光一豆,飘来飘去。卯、风灭入心时。(外相)呼吸有出无入。(内相)如一灯稍有微光,定而不动。辰、修心人至此时,则见此灯,变成月轮,无始业种,皆悉现前,是名为见,见即是业力,如平时有修持已见性人,即能以慧照力,随照随空,自转月轮成日轮,红光洞明(又即回光反照之时)。更再慧照其空,则刹那之间,此光明变成黑暗,是名曰灭。灭之既久(此时即离此接彼之时)。渐渐曙光发生,如天甫明,渐如日出,渐如中天正午,光明大开矣。此指刹那即生天或其他佛土者。其有不修行者,每届命终时,由风入心之微光,无有变月轮之主宰,遂随业力以漂流,生死遂无了期也。巳、按明心见性者,临终于风灭入心时,即如神游世界,了无挂碍,不必再有此过程。总之一切是幻,切勿再求前述各境,万一不能,反增疑惑,则受害矣。一切境现前,无论善恶,都知是幻,即佛来接引,亦极平淡,视为当然,一有贪得,即起魔见,以贪得即顿生热恼,非清凉地也。
  四、真灵出离时,约为六处:
  (一)暖气顶出者,无中阴生,成圣者也。但必有他瑞相为辅,如异香,或坐化,或谈笑而逝,能说法而逝者,必定成圣也,否则不敢必定。
  (二)由眼出者,其光倍增,或死后第二日瞳仁勿散,此无中阴生,升天者也。但必有异香,否则亦只生人道之高者耳。
  (三)由心出者入人道,爱欲未断也,有中阴但时甚短,至多七七日,或百日,得助力即可超生。
  (四)由腹出者入鬼趣,有中阴,若神气凶暴而昂然者,入魔道。
  (五)由膝盖出者入旁生,此必死时不安定而翻动,或先现花报如鸟兽鸣,此平时杀报重者如之。
  (六)由脚心及下部出者入地狱,但必形状怖恶,或口鼻流血而有秽气,此无中阴顿然全身冷硬者是。
  五、死时颜色可别:(一)鲜花色者天相。(二)和善色者人相。(三)黄色带苦者鬼相。(四)青色而形歪者畜生相。(五)青色而凶恶相者魔相。(六)黑色而秽臭流血者地狱相。总之死时主张,全在平时有力,一曰心空,二曰无怖,三曰欢喜,如官之升任,要欢喜,勿悲哀。今以老朽之躯,易一新而壮者,岂不甚妙。况去来无碍,本无痛苦。所苦者,一时之情见耳。此对治法也。人到临死时,第一正念,但求解脱,勿生贪恋。惟四大散时,气不免要乱,当用全力,聚气于丹田,将我心气集成一点如光,白色,此即定力。然后用力吸引而上,上至于心,全力即在心,心再提上,过喉,直升于顶门,全力在顶只许直上,不许退下。自下上到顶时,一路吸若有声,则顶门自开,我之元神,廓然遍满法界,无复有身,无复有心,一切罪障业障,当然消灭。此时更无能死所死,能生所生,并无佛,并无接引,尽虚空即是我,我即是佛,如太虚点云,自在无碍,到一切身苦断,不觉离娑婆而极乐矣。此是最简最密之法,非修心中心法,不能有此摄引力也。行者当知,此乃定力未足之人,临死时之方便法,其定力充足者,不必费此事也。以此尚是笨法,一时借用,不是究竟。至于平时,万万不可戏弄,小则大病,大则即死。倘轻试之,反感痛苦而生疑谤,则成为罪人矣,非余之咎也。惟修行人可知其法。备于临时,已决定知自己之死时,方可用耳。又自己之死,功深者,早半年自知,否则半月,可提早打主意,准备新官到任去可也。再此节亦勿轻为人道,恐外道转以误人也,自己受地狱之报,至嘱至嘱。
  一、临死时,以助其正念为主,但切勿使之生厌,如大声念佛,自朝至夕,反使生厌,亦少益也。必借用各法为辅。
  二、察其平日之功行与事业,及各种习性,随机说法开导之。
  三、察其根器何者为利,凡病肾者,目先失明,耳先失聪,由鼻根助之,使闻特种香味,引其皈佛之念。
  四、察其平日最恋者何人何事,一一说法解除之,以断其爱念。
  五、令左右切勿悲泣。
  六、说法时第一带笑容,若无事然,而说法宜简要切实。
  七、提起其生前种种功德,许其必生善道,引起其欢喜心。
  八、于紧急时,特要注意各点如下,切勿先自着慌。(一)令本人注意眉目间,指示曰:由此处上升,必生极乐。必再三告之。此法同善社平日时时用之,故成病,不知只可用于一时,此时正要用也,如修行人可急告以前法。(二)告曰:尔闻我佛声咒声时,佛光即至,当可见佛,可随光而去。咒用大悲心咒,或大悲咒、光明咒、吹耳往生咒,及本人平日信仰菩萨之咒,及弥陀圣号。又在念咒时,施法人心念决其必定速去,则彼解脱亦速,以仗咒力也。(三)告曰:尔夙世一切罪业,皆全消矣。非尔之力也,神咒之力也。此用以坚其信心。(四)有舍利者,供入其口,但必断饮食后,切勿早供。(五)焚微妙之香,能勿使本人见更妙,又香不可太浓厚。(六)室内宜寂静,如本人恶见之人,此时切勿令见。(七)察其有坐起意,则徐徐扶起,切勿早著送终认,以伤其神。(八)同声徐持佛号,切勿大声,以和缓为贵,哭声念者尤忌,不如勿念也。如能轻轻击磬,煌然之音,可以使之皈佛,而善心起也。又声不可太宏大。
  九、死后切勿翻动。如坐化者不能持久,则必二十分钟后,徐徐再放下(此指在家居士言)。惟颈后必垫高,使极舒适。
  十、令家人必七小时后,方出哭泣声。
  十一、宜早殓,宜俭素,先用陀罗经被覆其面,以光明咒为上。
  十二、死后如有玉柱下垂时,不必擦去,可用热手巾盖之,使之缩上,其形如涕而白,两鼻齐出,此生前修道功者有之。然亦有夙世修者,吾九儿小龙,四岁而殁,玉柱双垂,香满于室,此生天之证,未足奇也。临死总以神志清、挂碍断为第一。盖如此解脱,纵不生西,亦决不入恶道,再遇因缘,定可上升天道也。略说生死义竟。  我是济南的,在此披露一家比较恶劣的专门坑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公司。济南煌益科技,打着“健康全能量”的幌子,忽悠老年人做“高电位免费理疗体验”.说是免费体验,实则是忽悠老年人高价购买非常危险的电位治疗机。就是让老年人进店之后坐在塑料椅子上面,屁股下面放一个通电的塑料垫子,并现场对受骗老人虚假宣传“这种理疗机属于高科技产品,可以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能够净化血液并且可以治疗糖尿病和各种老年慢性病。”其实,我查询了相关媒体报道,类似的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煌益科技在全国多次被媒体曝光过,也因为产品不合格和虚假宣传多次被工商和药监部门查处过。而且这种高电位产品对有心脏病史的老年人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会造成心脏骤停,相关媒体也报道过老年人因为使用理疗机而发生的疑似死亡案例。  这款产品是由南京国康和安徽滁州国康生产的GK系列理疗机,药监局能查的到的应用范围,仅限于缓解颈肩腰腿和软组织疼痛,根本无法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等相关老年病。同类型产品出厂价也仅仅400多元(备注:此价格为曾经的煌益销售人员出于良心发现在百度的披露),而这样一个鞋盒大小的东西,居然卖到老人手里就到了13800元的天价。煌益的销售人员使用人盯人的攻心和跟踪战术,他们熟悉每一位老人的病情、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组成和家庭住址。昧着良心忽悠很多老年人高价购买仪器,甚至是危重病人也不放过。有的老人被忽悠的开始放弃吃药,像高血压、脑血栓和糖尿病患者,如果停药了将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这种缺德无良的公司,为了赚钱完全不顾老人的生死。  煌益科技这种无耻行径,摧残的不单单是老年人的身体,而且还造成了老人和子女的家庭矛盾,他们给老人灌输的思想是:不让购买仪器就是不尽孝道,谁阻止就是不让老人享受健康。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服务和关爱老人是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但是,像煌益科技这种专门欺骗老年人的公司,用摧残老年人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去赚钱的无耻行为,显然与现在政府的服务理念背道而驰,也会引发很多的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此,恳请社会各界关注事件的发展,并回家规劝自己的父母亲以及爷爷奶奶,千万别上当。让我们共同努力,抵制和谴责这种无良的公司,并敦促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对该公司进行执法取缔,还老年人一个和谐健康的的晚年生活!  煌益公司涉嫌以下违法行为:  1、雇佣不具备医疗诊疗资质的人员,向老年人危重病号宣传虚假医学知识,混淆医学理念和常识。  2、面对执法部门,门店不留任何文字宣传资料,全部由销售人员对老人口述,不留证据,涉嫌夸大宣传。  3、没有在公安和消防部门备案,涉嫌对老人非法集会宣讲。  4、几百块进价,卖给老人都是上万,又从来不给出具发票,涉嫌偷逃国家税款。  我已经咨询了相关理疗和心脑血管学科的医学专家,这种电疗机属于治疗腰腿疼痛的辅助治疗设备,而且必须是在执业医师操作下才可以使用的。而煌益公司却对老年人隐瞒事实真相,把一台医用的普通仪器,忽悠成包治百病的万能机器。这种电位治疗机,不仅不能长期使用,而且使用久了,还会造成心理依赖和电磁污染,严重的会造成偏执型精神病,我母亲现在就是这种症状,毫无征兆的哭笑,爱钻牛角尖,对家人恶语相向。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伤害。再者,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处在这种环境中,电磁波也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甚至是血液疾病。我可怜的父母执迷不悟,两个人都是严重的高血压和脑梗死患者,现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躺在床上轮换着做电疗,看的我杀了这帮骗子的心都有。满篇的辛酸,满腔的血泪,作为小老百姓实在是没有办法,借天涯一方宝地呼吁一下,希望有相关领导会看到,也希望更多的受骗者子女联合起来,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举证,争取早日让煌益这家骗子公司受到法律的制裁!        
楼主发言:36次 发图: | 更多
  朋友们积极的顶起来,也欢迎转发,所有法律责任我个人承担
  我母亲现在被煌益这帮骗子忽悠的,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医生,不相信新闻媒体,不相信家人和子女。求求大家帮帮我,积极顶起来,直到国家相关部门能提起关注。我母亲是严重的非常危险的脑干部位梗死患者,我不想看着我的母亲就这样被这群骗子害死。
  感谢天涯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万分感激!
  天涯的热心网友们,请支持顶起来
  朋友们顶起,千万别沉
  这些骗子就会骗老人的钱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32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标题 全文 作者
即时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
&& && && 正文
选择类别信息中心
- 本地信息
- 教内动态
- 佛友文摘
- 法务专题
- 初机学佛
- 深入般若
- 修学规仪
- 各大法门
- 佛学研究
- 传说故事
- 禅定指导
- 声闻教法
- 大乘文集
- 密乘法要
- 佛教史略
- 经论讲记
- 开示研讨
- 梵呗赞偈
- 经咒圣号
- 经忏诵唱
- 声乐器乐
- 释经论部
- 素苑杂谈
- 健康指南
- 美食影像
- 素斋制作
- 五台佛寺
- 中华佛寺
- 国外佛寺
- 五台名僧
- 历代高僧
- 大德居士
- 传说五台山
- 酒店宾馆
- 名优特产
- 交通指南
- 佛书下载
- 相关软件
- 影音下载
- 法物专题
- 寺院简介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住持简介
- 本寺动态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我们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我们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我们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我们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本寺动态
- 住持简介
- 寺院风景
- 联系方式
- 特色菜单
- 走进我们
- 联系方式
- 交通指南
名称全文作者/公司
信息下载法物
出处:未知
发布日期: 22:27:12
录入:圆觉明心
  凡诸哲学,皆以探讨宇宙万有之真理为极则。凡诸宗教,皆以可作生死依归相号召。人孰恶生而祈死,求不死者,皆有望于永生,故曰死生亦大矣!世之学佛者,尤其禅宗,咸曰为“了生脱死”。综诸哲学与宗教之言死生者,约有三说:(一)谓死后即灭,与草木同腐,持唯物论者,大抵主此。此在佛法,目为断见。(二)谓死乃形器消灭,精神长存。此复有二说:一则精神长存,存而不论。二则精神随善恶等差别,或升天堂,或入地狱。前者为通常之见,后者为宗教之言,此在佛法,目为常见。(三)谓死后生前,渺不可知,但重现实人生,尽其人生本位之分,或主追求人世幸福,或主顺其自然,故庄子有目生死于一条之说。  独佛教于生死理趣,迥异如上诸说,佛言宇宙万有之本体为一元,以空为体(空非虚空之义),以一切用为用,以一切相为相,心物二者,为其二有之用。人有生命存在,乃本体之一环耳。故常以海水喻其体,以水泡喻生命之存在。生命有变迁,如轮之回转不停(简曰轮回),不见其端。而此轮转变易生命,此死彼生,大体分为六类(六道)。生死之间,归纳则曰三世。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之三时也。言时间则无始无终,言空间则无量无边。生死如轮之旋转于时空之间,生之与死,为生命之一变迁耳。言其整体,则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生命变迁,如波分水合。故称生死者,为分段式之变迁也。然当此生命旋转不停于轮回之间,谁为之主宰欤?曰:无主宰,非自然,乃因缘之所生。因缘者,由各种条件与因素,彼此如钩锁连环,相排相吸,而互发为矛盾之结合也。生命之存在,以自己心识为“亲因缘”(种子)。以依凭物质形器为“增上缘”(父精母血),聚合而成。以生命之有存在,而继续不断者为“所缘之缘”(所缘缘)。以生生不已为“等遍无间”之缘(等无间缘)。故非自然而有。未见天地间生物之无因而来者,因皆乃自有与依他共同存在,非另有不可知之神,或同人格之命运可自由制造者。若果如此,主宰者何以不能不借各种因素之结合,而独立创出另一生命之存在乎?故佛谓生命存在,为一种“力”之表现,此力者,由心识所成,名曰:“业力”。业者如作用运动之意。凡有作用运动,必起力之存在,其间力有强弱之不同,有时间久暂之区别,有相排(如离心力),有相吸(如向心力)之矛盾。基 & 于心与力言,比类可明,心力相荡,物质以生,其间微妙甚深(参看《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篇)。而心理有善恶念力之不同,因此不同之力,发生同类易感之用。故有天堂地狱六道异生之分途。聚其因缘之总和,得其果报之应得。故忠臣孝子,义士仁人,宁舍非理性之生,而趋理性之死。使此另一存在之生命,迁住于胜善之理性境域,此一切圣贤立足之点也。佛法尚了生脱死者,使能外其形器,超脱分段生命之变迁,永返于寂然不动、常寂光明之本性,与本体合一,处于无为之域。如波返于水,力止不流。然此犹为小乘之造诣。大乘者,了知全波是水,全水是波。波水之成坏,虽曰借因缘之所生,而缘生终灭,灭返于空。故曰:既非因缘,又非自然。此乃法尔(天然)之运动。随此运动而轮转无穷者,即众庶之徇生趣也。止此运动之流,而归还寂然,空无一物一法之本体者,二乘之极果。而沉空住寂,非究竟也。何以非究竟?盖本体常有而常空,虽生而无生,有成者如水之波,乃一期之幻质,动态也。空之寂者,如还波之全水,静态也。动、静、空、有,皆为本体法尔天然之用相,如阴阳翕辟之交互往来。当其运动之时,静止之体已在动中,动极则终于静。当其静止之时,动向之用,已在静止之中,静极则必动。本体之于动静,均为体相之二用。  故大乘菩萨道中,旷观生死与涅槃,皆如梦幻之不可住,不可得,不可把握。唯众生痴迷,智慧暗钝,不能了知此理,不能证入此事,乃兴同体之悲、无缘之慈,往来于生死轮转之流,牺牲自我,救度群迷。虽曰住于有生,而实无生,虽曰入灭,而实无灭。故曰:涅槃与生死,如梦幻空花,两不可执,执则终为病态耳。知此病态,见及本体,证入不生不灭。往来自由,去住由我,则非唯理可了,须理事双致,此吾佛之教也。  此土圣人孔子之教,则曰:“未知生,焉知死?”释其义者众矣,若以上述理观,孔子之意,亦谓生与死乃一事。换言之,即为若知生从何处来?即知死向何处去矣!孔子又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若以此观,皆比类可明。道家以“生者寄也,死者归也。”道家所谓:“即生即死,即死即生。”则皆于生死之道,别有会心之见也。是同是别,在仁智所见各异,留为参详。至若诗人所谓:“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胡越与同丘。”此乃文人学士,旷达之辞,笔墨游戏,偶合于道耳。若文天祥之《正气歌》,则极尽死生之义,非平常学养有得于心,曷能至此哉!其从容就义,炳耀千秋者,岂偶然乎!  佛说生死,极尽精详,如为阿难所说《住胎经》等,剖析人之入胎,七日一变化,十月而胎全,方得其生。远在二千余年前,绝无现代科学知识,而其精辟独到,超乎新说,非今日生理学所可几及,岂不奇哉!由生而至死,由死而至生,则有《唯识》、《瑜伽师地》诸论,阐说其理。密宗之中阴身救度密法、六成就之“颇哇”法等,显说其事。集生死学说之大成者,莫胜于此矣。以理事过繁,兹不具说。  佛法之言人生者,则以现实人生为本位。我为正业之存在。形器与人间世,乃我相依之存在。物我同体,如儒家所谓“民胞物与”同一观念,且皆具仁慈之大悲。既有生矣,则如《法华经》所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又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六祖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近如太虚法师有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故佛说人生阶段,则以针对现实,牺牲自我,救度大我中之众生。说大乘六度万行,乃充伦理之极致,使行为人格,完成至真至善至美之大成。说“缘生性空,性空缘生”之理性,使精神超拔于现实形器之世间,升华于真善美光明之域。而入世较之出世,犹为难甚!乃教诫行于菩萨道者,须具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之精神,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若地藏菩萨之愿,度尽地狱众生,我方成佛。南泉禅师曰:“所以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履,始得自由分。今时学人,多分出家,好处即认,恶处即不认,争得!所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其意亦极言入世之难。药山禅师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岂非皆教人要“极高明而道中庸”乎?宗门古德,无论在家出家,观其临生死患难之际,类皆从容不迫。至若坐脱立亡于指顾之间,尤难枚举。平生行迹,取义成仁,尤为至伙。苟或事不得已,宁以身殉道,高山景仰,殊增企慕之思。如古德临危之际,有偈曰:“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寥寥二十字,足与《正气歌》互相媲美。他如高僧大德,谈笑脱去,指不胜屈。永觉和尚有言:“欧阳修作《五代史》,谓五代无人物。余谓非无人物,乃厄于时也。至若隐于山林,如五宗诸哲,则耀古腾今,后世鲜能及者。余故曰:非无人物,乃厄于时也。”此论极是。凡禅门大德,足为宗师者,类皆气宇如王,见识学问,人品修养,皆足彪炳千秋。以无意用世,恬退山林,苟时会所际,欲其舍出世之业,入世而成人成物者,必能临危授命,而为忠贞伟烈人物矣。今简禅宗居士中,死生之际,足为道范者,略举数人,以为景行之资。  都尉李遵勗(xu)居士,谒谷隐,问出家事。隐以崔赵公问径山公案答之。公于言下大悟,作偈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宝元戊寅,遣使邀慈明曰:海内法友,惟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落,忍死以一见公。乃书以抵潭帅邀之。慈明测然!与侍者舟而东下,舟中作偈曰:长江行不尽,帝里到何时?既得凉风便,休将橹棹施。至京师与李公会。月余而李公果殁。临终画一圆相。又作偈献师:世界无依,山河非碍,大海微尘,须弥纳芥,拈起幞头,解下腰带,欲觅生死,问取皮袋?慈明曰:如何是本来佛性?公曰:今日热如昨日。即随声便问临行一句作么生,慈曰:本来无挂碍,随处任方圆。公曰:晚来倦甚。更不答话。慈曰:无佛处作佛。公于是泊然而逝。仁宗皇帝,尤留心空宗,闻李公之化,与慈明问答,嘉叹久之。师哭之恸,临圹而别,有旨赐官舟南归。  文公杨亿居士,字大年。于广慧禅师处得法。有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欲将身北斗藏,须应合掌南辰后。临终书偈遗李都尉曰: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尉见遂曰:泰山庙里卖纸钱。尉既至,公已逝矣。  丞相张商英居士,字天觉,号无尽。得法于云峰悦(事具详《指月录》)。公尝云:先佛所说: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是真实义。法华会上,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文佛,过去佛,与现在佛,同坐一处,实有如是事,非谓表法。公于宣和四十年十一月黎明,口占遗表,命子弟书之。俄取枕掷门窗上,声如雷震,众视之,已薨矣。(以上皆载《指月录》)  参政李邴居士,字汉老。参大慧杲得悟。疾革,以偈寄教忠晦庵禅师,偈和毕,怡然而寂。  参政钱端礼居士,字处和,号松窗,从此庵净发明己事。丁酉秋示疾,修书延简堂机,及国清瑞岩主僧,有诀别之语。机与二禅师诣榻次,公起趺坐,言笑移时而书曰:浮世虚幻,本无去来。四大五蕴,必归终尽。虽佛祖具大威力,亦不能免这一著子。天下老和尚,一切善知识,还有跳得过者无?盖为地、水、火、风,因缘和合,暂时凑泊,不可错认为己。有大丈夫磊磊落落,当用处把定,如顺风使帆,上下水皆可。今吾如是,岂不快哉!尘劳外缘,一时扫尽。荷诸山垂顾,咸赐证明,伏维珍重。置笔顾机日:某坐去好?卧去好?堂日:相公去便了,理会甚坐与卧!公笑曰:法兄当为祖道自爱。遂敛目而逝。  知府葛郯居士,字谦问,号信斋。得法于灵隐远。宋孝宗淳熙六年,守临川,有仁政。至八年,感疾。一日忽索笔书偈曰:大洋海里打鼓,须弥山上闻钟。业镜忽然扑破,翻身透出虚空。召僚属示之曰:生之与死,如昼与夜,无足怪者。若以道论,安得生死!若作生死会,则去道远矣。语毕,端坐而化。  扬州素庵田居士,世为江都名族。以弟子员屡试不第,遂一意空宗,猛力参究。时何密庵太守,唱道东南,士为入室高弟。钳锤久之,顿付心印。士乃手握竹蔑,勘验僧徒。四方来学,无不仰其为现在古佛,通国称田大士而不名。士居城之田家巷,以宅为庵,四方参叩之士,日拥座下。一日与众禅人茶话,忽然掷杯合掌,别众而逝。(聂先乐按语,谓嘉隆以前,临济有杨州田大士一宗,盛行大江南北云。)  江阴黄毓祺介子居士,久依密云悟和尚,大有入处。悟化后,同门法嗣诸士,结集《悟和尚语录》,书问行世。后鼎迁(清兵入关),士被执石头城狱,越三日,将决矣,作绝命诗日:剑树刀山掉臂过,长伸两脚自为摩。三千善逝原非佛,百万波旬岂是魔?潦倒不妨天外醉,掀翻一任水生波!夜来梦作修罗手,其奈双丸忽跳何! & 以破瘴书寄牧云门禅师,然后坐脱圜中(即狱中也)。  太史蒋超虎臣居士,悟缘于金山铁舟海禅师。后入都,寄书于孝则居士曰:此行良苦,幸早为我赋招魂也!孝复曰:安得便心动,北风有何恶?士请告归,道经高邮,乃别孝曰:子将浪荡了此一生!孝曰:何处去?士曰:过得庐山,又峨岭矣!后果终于峨眉伏虎寺。临寂留诗一律云:悠然猿鹤自相亲,老衲无端堕业尘。直向镬汤求避热,又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一念祝能仁。题毕,趺坐掷笔而逝。(以上皆载《续指月录》)  张钰居士,字凤篪,广西人(待考)。因父母皆参学禅宗,八岁即有入处。前清时,随父宦游,后为某县令主幕。有寡妇受欺于族,讼涉冤诬,某令因受赂,拟曲断。鞠审次,士坐内室,愤然不平,以手击桌厉声曰:天下有此等冤屈事,岂神明所许哉!言甫毕,天际忽起霹雳,击断公堂梁木。令惊悸木然,冤赖以白。从此终生无疾言怒色。常云:学般若菩萨,不可妄动嗔心。旋出任川南某县令(待考),有仁政。一日坐堂审案,吏报夷人反,兵已临南门。士曰:无恐,我已有却敌策矣。即亲出率勇卒与夷人战,败之,追逐数十里。众返城,而士犹坐堂问案未辍,人惊为神。自显神通后,不肯留任,即辞官遁去。晚年,隐于蜀之新都桂湖畔,茅屋三椽,破釜啜粥,优游卒岁。新都距成都四十里,常徒步 & 晋省,访诸禅人。一日暮归,出成都北门,过毗河;河阔甚,误堕水中。及旦,有舟过,见河中有人,顶出水面,从容而动。亟拯之。见是居士,手持念珠,口喃喃宣佛号不辍。询之何以在水中?曰:不知也!我惟觉仍在坦途中行耳!有法国神父某,慕名访之,与论义,折服甚。一日,某神父携西药“杀虫剂”一瓶过士。曰:服之必戕命。士曰:有是哉?我愿尝之。坚阻不顾。饮尽一瓶,谈笑自若,唯略感倦容,移时如故。神父惊异赞叹久之。民国肇建,士喜甚,趋成都,行市中,左右顾盼,中途即洒泪而返。曰:今后世将大变,苍生苦甚!我必再来也!不一月果殁。其著作,成都志古堂有刻板。抗战初,其长公子任成都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当访问士之遗事,曰:家父在日,视一切众生如子女,唯视我辈子女如一切众生,他不悉也。又闻士于其长子,不惟钟爱,且常敬之如对大宾。人询其故,曰:其为我祖再来身也,不敢以异世易之。(士之事迹,常闻吾师盐亭袁公,及成都谢子厚老居士,言之极详。盖皆亲沐法化者。今以时变,士之遗书散佚殆尽,附志之,以备他日参考。)  上举诸公案,皆为禅门之居士兼宰官身,其生死之际事迹之大略也。《易经》示人生责任,为“裁成辅相”,“参赞天地之化育”。其意盖谓此娑婆世界(娑婆有堪忍缺陷意),人之为人,应尽人事以救此本然之缺憾耳。故无论出世入世,出家在家,各须尽一己之分,以求利他者。况幸而学佛,更幸而参禅,参禅而有成者,安可自遁以求适了乎!唯在家入世,较出家出世尤难。因缘时节,步步维艰。福德资粮,积修不易。妻儿宾客,晋接周旋,处处动心拂志,开眼闭眼,尽是障道冤魂。能于此中行得过,打得透,其力大难。永嘉曰:“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夫在欲行禅,如火里栽莲,岂易事哉!当此国家多难,修罗攘据大地,时会澍屯,莫此为甚。望诸学者,进德修业,以待天心之转换。此处所谓在家尤难者,非指在家学佛,胜于出家,但谓在家修行为更难耳!何则?既已出家,身为人天师表,一意专修,坚心向道,时时处处念念皆在定慧中,迨其生死之际,悠然脱去,已于平素积力有成矣。较之在家之众,工深力锐,必当有进焉。例如:隐峰禅师,邓氏子,相传皆呼为邓隐峰。临化时,先问众曰: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顺体。时众议舁就荼毗(火化),屹然不动,远近瞻视,惊叹无已。师有妹为尼,时亦在彼。乃拊而咄曰: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以手推之,偾然而踣。遂就阇维(火化),收舍利建塔。  华亭性空妙普庵主,得法于死心新禅师。尝有偈警众曰:学道犹如守禁城,朝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绍兴甲子冬,造大盆,穴而塞之,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壬戌岁,持至,见其尚存,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刚要喂鱼鳖。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师阅偈笑曰:待兄来证明耳。令遍告四众,众集,师为说法要,乃说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烧柴,二省开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盘坐盆中,顺流而下。众皆随至海滨,望欲断目,师取塞戽水而回。众拥视,水无所入。复乘流而往。唱曰: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其笛声呜咽。顷于苍茫间,见以笛掷空而没。众号慕,图像事之。后三日,于沙上趺坐,颜色如生,道俗争往迎归。留五日,阇维,舍利大如菽者莫计。二鹤徘徊空中,火尽始去。塔于青龙。  上举两则,为诸禅德坐脱立亡之尤具奇特风趣者,余多未引。虽然,禅宗尚正知正见,不斤斤于生死间以坐脱立亡为极则也。若预知时至,悠然坐化,不唯专事参禅者始能之。通常修行念佛之人,临终若此者众矣。  其故何在?此但能一心不乱,专志在定,用工既久,自可达矣。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此乃工用,于见地不尽攸关。惟见行俱圆,尤为殊胜。有医者曰:此类人临殁,殆皆为脑溢血耳!曰:不尽然也,凡溢血症亡者,必皆昏迷。临殁前,谈笑自若,从容而去,岂病态乎?至已神迁形遗,事后验之,皆有溢血症状,盖亦形躯委蜕后之当然事耳!况复有不尽如此者。夫死亡于顷刻之间,毫无疾苦,即为溢血症,亦人生最后阶段之得大自在者,胜于通常之呻吟迷乱者多矣,庸何伤哉!  复次,深于禅定工夫者,有时偶入空定,或忽气住脉停,如大死者,实非死亡,乃定相耳。旁人不知,往往认为已死,即为之火化或埋葬者,此大误也。凡此之类,不知埋没几多道人,深可太息!当视其平生定力行径, & 仔细判断,且须常备击子(俗名引磐),平常嘱咐道侣,于入定时,向其耳边敲击,徐徐轻呼之,即可出定。倘仍不出,久而发生异相,则为真寂矣。此事极须注意也。  或问:通常言生死之间,皆为鬼神之说,系合为一,意谓如何?曰:佛法言鬼神者,乃天道,或修罗,或鬼道所摄,非如俗所言人死即为鬼。人死之灵魂,在佛法曰中阴身,或称中有身。中有者,由舍此而未取彼,中间所有之存在也。俗称为鬼,习惯之观念耳。佛法至极处,实为破除迷信之至理。虽设六道轮回,有天堂、地狱之说,而皆剖明为三界万有之本体所变化。此本体之功能,在人含义于心性中,故曰“三界惟心,一切唯识。”《华严经》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三途六趣,九幽十二有之分析,总归纳于自他同体之心性所变化耳!明乎此,则知生死之说、鬼神之情状。如《易经·系辞传》所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然则,既皆唯心所造,所谓鬼神六道之说,皆虚妄耳!曰:是又不然!此理至繁,且录智藏禅师之言以明之:  有一士人,问智藏禅师曰: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三宝否?曰:有。更有多问,尽答:有。 & 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尝参径山和尚来! & 师曰:径山向汝道作么?生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此则问答虽简,理实至邃。  复曰:既有此说,则一切迷信者,求神拜佛、祈祷冥佑者,皆为合理乎?曰:此有说也。所谓迷信,以迷其真理所在而即妄信者,斯为迷信。岂但诸宗教之说,凡事之未至,理之未明,遽加相信,皆迷信也。例如曰:前途有梅可止渴,众信其说,而实不知前途有梅否?类此之信,世间事例多矣,皆迷信也。故佛法尚理明事圆,有隐而不明示者,为愚昧众生,入此一信之途。若精神信仰有托,则渐可离非向善矣,不尽求必知可矣。况知亦不能尽者,庄子有言曰:“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之生,穷无涯之知,殆矣!”诚哉言乎!培养功德,敬事鬼神之说,以人间世本位而言,即“居敬存诚”励德之阶也。及其至也,当不可自我执著此事。若有一毫染著,何得自在无为哉!为道为学者,既不能染著,则于功名富贵等诸行业,皆一视为幻境,但为成德权宜之用耳!即功满人寰,德遍沙界,亦当空其所有。名立而退,功成不居,方得至乎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若心系此事物之中,佞于功德而为道者,适为害道种子。故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业,功参造化,德配天地者,亦只为仁心仁行之当然事。夫然后可以亲民,可以入道,外王而内圣矣。须知以道体而言,功德原为外事,非关本分,但堪为尽性至命之基,作后世之楷模也。而道体亦非德行无以明,德业非体道而成滞,取舍之间,智者方达。鬼神无亲,唯德是辅。德业既至,诸为顺缘矣。儒家“慎独”,不欺暗室,懔十手十目之指视者,恰如禅门古德所谓“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也。十方圣者,同此明示,无可疑矣。“居敬存诚”者,亦即为禅定之一端。积久工深,自通于神明,其于生死之间洒然矣,何独有于鬼神哉!曰:吾已明矣!故达摩祖师对梁武帝论功德之事曰: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耳!曰:此又不然!人天小果,尚未能至,更何能透脱而入于大道哉!故由人天乘至二乘,以及大乘佛果,步步上进,未可遗前而失后。祖师之答,为对一时之机耳,不可刻豆腐为宝印也。
【作者:佚名 浏览人数:】
上一篇: 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死劫点化怎么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