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战新式二战美国105榴弹炮炮跟普通二战美国105榴弹炮炮比有什么优势吗

“红色战神”:二战时苏联的M30式122毫米榴弹炮
M-30式122毫米榴弹炮全貌,M-30榴弹炮采用普通单筒身管,无炮口制退器,混合式摇架、复进机和制退机分布身管上下方。
&&&&斯大林曾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在二战陆地战场上,炮兵是除了航空兵之外拥有火力最强大的。因此,苏联军队一直对炮兵有着极高的重视程度,苏军的“大炮兵主义”众所周知。二战时期,在苏联红军引以为豪的大纵深战术中炮兵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苏军每一次大规模的进攻都是以预备炮兵火力的急袭开始的。在这一时期苏联红军装备的诸多火炮中,M-30式122毫米榴弹炮是中口径曲射火炮的主力。该炮为苏军师属榴弹炮,同时也装备炮兵师作为预备炮兵集中使用,甚至德军和芬兰军队也曾留用了不少缴获的M-30榴弹炮。今天我们就从这种火炮开始讲起。
&&&&设计研发
&&&&在上世纪30年代,苏联红军高层打算研制一种新型师属榴弹炮用以代替帝俄时代的M1909和M毫米榴弹炮。尽管后两者分别在1937年和1930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改进,但还是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因此研制一种新型榴弹炮的任务就落到了苏军火炮设计部门身上。
&&&&第一个拿出的样炮是KB-2设计局在德国工程师协助下设计的M毫米榴弹炮。
&&&&此炮身管长度为23倍口径,最大仰角50°,水平方向射角7°。和早期的M1909、M1910榴弹炮一样,它采用固定式大架和笨重的木轮,虽然有缓冲机构,但牵引速度很低,只有10公里/时。其性能比起M1909、M1910火炮有所提高,但因为设计过于保守,方案很快就被放弃了。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中央炮兵局也曾考虑过一种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这种口径的炮弹质量较轻,有利于提高发射速率,火炮的质量也能减轻。但是其威力要比122毫米榴弹小,而且一旦采用105毫米弹药,已有的122毫米炮弹生产线和库存的大量122毫米弹药就只能报废了。因此这种设想很快也被放弃了,设计方向重新回到了122毫米上来。
&&&&终于在年,有三种122毫米样炮拿出来了,它们分别是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U-2、莫托维利卡厂佩特罗夫主持设计的M-30和92厂卡拉宾主持设计的F-25。在这三种设计中,最先被淘汰的是U-2,该炮使用21倍口径身管,药室容积为3升,滑动式炮闩,战斗全重2030公斤。淘汰的理由是弹道性能不良,另外大架的设计也不坚固。相比之下,F-25的设计要优秀得多,其身管长度为23倍口径,药室容积3.7升,炮闩也是滑动式,其设计师格拉宾是二战苏军另一种主力火炮--ZIS-3加农炮的设计师。但最终中央炮兵局选中的是更折中一些的M-30式榴弹炮,理由是M-30火炮性能并不差,使用了更多现成火炮的技术,要比生产全新的F-25容易得多。
&&&&基本构造
&&&&M-30式122毫米榴弹炮采用普通的单筒身管,身管的后半部分套在被筒内,炮口没有制退器。火炮的炮尾与被筒用螺纹连接,炮尾用以安装炮闩。炮闩采用断隔螺纹式结构,靠闩体上的外螺纹直接与炮尾闩室内的螺纹连接,达到封闭后膛的目的。螺式炮闩由闭锁装置、击发装置、抽筒装置、保险和挡弹装置组成。闭锁装置由闩体、锁扉、闩柄、诱导杆和驻栓组成。螺式炮闩的优点是质量轻、炮尾结构尺寸小,但也有开关闩动作慢、开闩后回转的炮闩占用空间的缺点。但因为M-30式榴弹炮是地面压制火炮,这些缺点不是很突出。炮闩的闩体转动90°就可以开闩。为了使闩体进出闩室时不与闩室螺纹相碰,将闩体的两个光滑面沿纵向加工成弧形,一侧内凹,一侧外凸,同时闩体上的击针孔也偏向外凸的一侧,以抵消膛底合力对闩体质心形成的力矩。闩体通过由内螺纹旋在锁扉的连接筒上,锁扉上安装了闭锁装置和击发装置的零件,用闩柄轴装在炮尾上并可以绕此轴转动,进行开关闩。诱导杆在锁扉内滑动,其上的齿与闩体上的齿相啮合,闩柄转动时带动诱导杆滑动,诱导杆带动闩体转动。驻栓斜放在锁扉内,被弹簧顶着,其上是一个平面。驻栓在开闩后被弹簧顶出,上平面向上移动卡在诱导杆突起部上,适时限制诱导杆移动。
&&&&关闩动作如下:第一阶段,向左转动闩柄,此时驻栓被弹簧顶起,上平面向上移动卡在诱导杆凸起部,限制诱导杆移动,此时闩体自身不轴向转动,闩体、锁扉和诱导杆一起向左回转,直至闩体完全进入闩室;第二阶段,锁扉不再回转,闩柄继续转动,因为闩体已经进入闩室,炮尾后端面将驻栓压入锁扉,驻栓上平面下降,解除了对诱导杆的限制,诱导杆在闩柄的带动下相对于锁扉移动,带动闩体转90°,闩室和闩体的螺纹相吻合而闭锁。
&&&&M-30式榴弹炮的击发装置采用击针拉火式,由击发机与拉火机组成。击发机装在锁扉连接筒内,拉火机装在锁扉后端。发射时,炮手拉火绳带动引铁,通过引铁上的逆钩拉击针向后压缩击针簧,拉到一定程度后逆钩和击针脱离,击针在击针簧簧力作用下回弹打击底火而击发。当炮手放开引铁,击针簧伸张,击针与引铁上的逆钩重新扣合,恢复平时状态。这种击发结构可以在遇到哑弹时“补火”,不必另设置复拨装置拨回击针。
&&&&抽筒装置为抽筒子,装在炮尾右侧。装填炮弹后,抽筒子抓位于药筒底缘前面。关闩时,锁扉上的偏心槽经凸榫使抽筒子向前转动,同时闩体将药筒向前推到位。开闩时,锁扉上的冲铁冲击抽筒子的凸起部,使抽筒子转动抽出药筒。
&&&&炮闩上的保险装置有两个,一是闩体上的限制弧,当闩体没有转到位完全闭锁时,限制弧位于击针套筒前方,阻止击针套筒前移,引铁拉不动不能击发。另一个是惯性保险,通过击发的后坐力解脱,正常击发后能打开炮闩。当炮弹迟发火时,惯性保险顶出,卡住诱导杆,避免炮手过早开闩。
&&&&挡弹装置是弹药分装式火炮所有的装置。开闩后,闩柄上的定型缺口带动轴沟拉动挡弹板轴,轴上的键脱离挡弹板,挡弹板下垂一个角度,此时装填能挡住弹丸和药筒,避免在火炮射角大于0°时弹丸和药筒掉出炮膛。关闩后,闩体能将挡弹板托起,此后闩柄上的定型缺口将挡弹板轴推入,轴上的键使挡弹板重新保持抬起状态。
&&&&反后坐装置由复进机、制退机组成。M-30式榴弹炮采用杆后坐的液压式复进机和节制杆式制退机,分别布置在身管的上、下方。复进机的作用是使火炮身管后坐之后恢复到初始位置,制退机的作用是消耗一部分后坐力控制后坐速度。两者共同作用使身管后坐复进,保持架体固定不动。
&&&&火炮的瞄准机由高低机和方向机组成。M-30式榴弹炮采用齿弧式高低机,高低机齿弧固定在摇架的正下方,采用单齿弧,高低机手轮在火炮右侧。高低机上设有蜗杆缓冲器,在行军和射击时,由于炮身较重,起落部分上下振动可能会冲击蜗杆造成蜗杆损坏,有了蜗杆缓冲器后就可以用弹簧缓冲振动,避免高低机损坏。方向机采用螺杆式方向机,方向机手轮在火炮左侧,转动方向机手轮螺杆会在套管内移动,带动炮身左右转动。这种方向机构造简单、外形紧凑,但方向射界较小。除了高低机和方向机,火炮上还有平衡机,为气压式推式平衡机,位于身管两侧,用于平衡火炮身管。
&&&&架体由摇架、上架、下架和大架组成。M-30式榴弹炮采用典型的混合式摇架,兼有槽形和筒形摇架的结构特点,后部为槽形结构,前部套箍构成筒形,身管套在被筒内从套箍中穿过,上部布置复进机,下部布置制退机。上架的作用是支撑火炮起落部分,并让火炮在下架上左右转动。上架与下架连接,构成火炮回转部分。下架是支撑回转部分和连接大架及运动体的构件,系整个炮架的基础。下架有长箱形、碟形、扁平箱形等多种结构,M-30式榴弹炮采用碟形下架,为铸钢件,中部是立轴室与上架连接,前面安装车轴与行军缓冲器,后侧有大架驻栓和支撑器,大架驻栓用于将大架固定在开架位置,支撑器用于将摇架和上架固定在行军状态。大架的作用是发射时在后部支撑火炮以保持射击静止性和稳定性,行军状态下又构成运动体的一部分起牵引火炮的作用。M-30式榴弹炮采用传统的开脚式大架,大架截面为方形,采用铆接装配,大架尾端有普通驻锄和折叠夏用驻锄,夏用驻锄较大,用于在松软土质上架炮。
&&&&火炮的运行部分按正规的术语叫做运动体,主要由车轮、车轴、行军缓冲器和刹车装置等组成。M-30榴弹炮的车轮采用海绵填充橡胶胎。这种结构与充气轮胎相比,更适合重型火炮,而且不易被弹片、枪弹击中而丧失作用,故其寿命较长,但牵引速度较充气轮胎低,质量大,行军时海绵胎内部摩擦生热多,可能将海绵胎熔化,另外在阵地和炮场长期停放会使海绵胎一侧长期受压变形,因此部队在保养火炮时,需要定期将海绵胎转动一个角度。为减小摩擦力,车轮采用锥形滚珠轴承。两侧车轮虽然构造相同,但不能左右互换,因为两侧车轮上的螺栓、螺帽方向是相反的,左车轮上为左旋,右车轮上为右旋,目的是避免行军时突然减速或者刹车造成螺帽松动。
&&&&行军缓冲器的结构为叠板式缓冲器,结构类似于载重卡车的,即由许多弹簧钢板叠在一起装在下架本体前方的车轴室内,两端吊在车轴上,行军时,车轴相对于架体上下移动,引起弹簧钢板弯曲变形而起到缓冲作用。叠板式缓冲器工作时各片钢板之间相对滑动而产生摩擦,能吸收一部分缓冲能量,减振性能较好,而且板簧容易制造。但这种结构的缺点也很明显,板簧表面的瑕疵很容易导致板簧折断,而且整体质量较大,因此现代火炮已很少采用叠板式缓冲器。
&&&&在火炮牵引行军时,牵引车难免要刹车,挂在牵引车后方的火炮也必须刹车,否则会冲撞前方的牵引车发生事故,而且为保证人力推炮进入阵地时的安全和射击时的静止性,也需要刹车来控制。M-30榴弹炮上的刹车装置比较简陋,仅在右侧炮轮前方有一个自行车刹车柄式的手刹车,作用有限。因此M-30榴弹炮的行军速度不能太高。除了手刹车,在防盾右侧前方有一个刹车灯座,刹车灯与牵引车用电线连接,当牵引车刹车时,挂在防盾上的刹车灯自动亮起,提醒后方车辆注意。
&&&&由于M-30榴弹炮的设计比较早,当时汽车牵引尚未完全普及,火炮用骡马牵引还是很普遍,因此M-30榴弹炮系统中还有一个现代火炮已经摒弃的部分--火炮前车。火炮前车是骡马牵引火炮必备的附件,火炮大架固定在前车上,一部分重力由前车承担,再由骡马在前车前方牵引整个火炮。如果没有前车,火炮的这部分重力就要压在马匹身上,马匹是吃不消的。前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供驭手驾马和炮班乘坐。M-30榴弹炮的前车比较简单,是一个简单的双轮车,在骡马牵引的场合就能见到。
&&&&配属弹药
&&&&M-30榴弹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M1909、M1910等老式榴弹炮的通用弹药,因此绝大多数老式122榴弹炮弹都可以使用,当然,苏军也为M-30生产过新式弹药。该炮使用的主用弹种是杀伤爆破榴弹,除此之外还有燃烧弹、发烟弹、宣传弹、照明弹等特种弹。另外,在二战中由于苏军面对德军坦克部队巨大的压力,痛定思痛,在战争后期极端重视反坦克作战,甚至要求所有野战火炮都有反坦克作战的能力,M-30榴弹炮也不例外。由于榴弹炮的身管较短,不适合发射初速较高的穿甲弹,因此苏军专门生产了一种122毫米空心装药反坦克弹供M-30榴弹炮使用。但这种弹药出现较晚,二战中使用的情况不详。
&&&&生产和装备
&&&&从1940年开始,M-30榴弹炮就正式定型生产,生产厂家主要有高尔基市的第92厂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第9厂。由于M-30火炮性能优异,生产从1940年一直持续到1955年,总产量为19266门。除了生产牵引式的火炮外,一部分身管还被安装在T-34坦克的底盘上,成为SU-122突击炮。
&&&&在苏联红军序列中,M-30榴弹炮是作为师属榴弹炮使用的,在1939年苏军编制中,每个苏军步兵师配有两个炮兵团,其中M-30榴弹炮的理论装备数量为28门,这在当时已经属于相当强大的支援火力了,而且随着M-30榴弹炮正式投产,苏军甚至要求每个步兵师的122毫米榴弹炮数量达到32门!在二战爆发前,苏军有一个庞大的军队现代化计划,力图将苏联红军改造成一支火力强大、突击能力骇人的现代化军队。在这支军队中,师级是主要的独立作战力量,所有的步兵师都要有独立的强大炮兵群作为支援火力,能起到战役兵团的作用。如果二战前苏军的这个庞大计划真的完成了,那么苏联军队无疑会成为欧洲战场上最强大的陆军。但是庞大的计划受制于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实现起来要比预计的慢,而就在苏联红军进行部队换装和编制改动的时期,苏德战争爆发了:原本庞大得在和平时期几乎都难以快速完成的军队改造计划不得不放弃,因此那些火力空前强悍的步兵师不少只停留在纸面上。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战前“大清洗”造成的恶果,使得红军中合格的师、团级指挥员严重匮乏,很多师长、团长都是因为前任被清洗由营连级干部火速提拔上来的,严重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而一个装备有大量支援火炮和其他技术兵器的师对指挥员的诸兵种合成作战能力要求颇高,这明显超出了这些干部的实际水平。再加上战争初期苏军没有做好战略防御的准备,损失了大量技术兵器,剩余的火炮也很难满足编制表上庞大的需求。因此,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变通办法:大幅度减少队属炮兵的数量,尽可能把支援火炮集中到方面军或者统帅部直接指挥的预备炮兵部队当中,在战斗中将这些预备炮兵师、旅、团配属到主要防御作战方向上,满足集中火力迟滞德军进攻的需求。这种做法得到了实践的肯定。在战争中后期,虽然火炮的数量已经不再紧缺,但这种集中使用预备炮兵的做法还是在苏军中延续了下来。
&&&&到战争中后期,苏军进入反攻阶段,其“大纵深进攻”理论也已日趋成熟,每次进攻作战都是以集中指挥的预备炮兵火力急袭开始的,铺天盖地的炮火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摧毁德军的前沿和浅纵深防御地带,为后续进攻做好准备。而在进攻正式开始后,炮兵又由集中指挥变为队属指挥,直接支援进攻部队。在集中指挥火力急袭阶段,苏军不但会集中方面军属和统帅部属的预备炮兵师,还会临时抽调各个军、师所属的队属炮兵加强预备炮兵。而在这个时期,虽然队属炮兵的编制随着火炮数量的增多而扩大了,但仍旧没有达到战前计划的数量。以1943年8月开始的苏军步兵师编制来看(这是苏军年最主要的编制),每个步兵师下辖一个炮兵团,每团下辖三个炮兵营,每营三个炮兵连,其中一个即为122毫米榴弹炮连,装备M-30榴弹炮4门,另两个连装备的是ZIS-376毫米加农炮。因此每个步兵师装备的M-30榴弹炮为12门,远远少于1939年编制中的28门。究其原因,主要是苏军在长期的战争中已经习惯了加强预备炮兵集中使用炮火的做法,加强预备炮兵要比加强队属炮兵来得更为重要。而在预备炮兵方面,以1942年10月的突破炮兵师为例,每个师下辖三个榴弹炮兵团,每个团下辖两个榴弹炮营,每营三个连,每连4门M-30榴弹炮。全师共有M-30榴弹炮72门,远远超过了师属炮兵,而且在突破炮兵师当中,还编有152毫米甚至是203毫米口径的炮兵火力,可见预备炮兵在苏军中的地位。
&&&&在战场上,M-30榴弹炮主要用马匹、载重卡车或者专门的履带式火炮牵引车牵引。卡车多采用苏联国产的ZIS、GAZ卡车或者西方援助的GMC、雪弗兰、道奇卡车,而专用的履带式火炮牵引车则一般为斯大林STZ-5和YA-12等型号。
&&&&除了作为牵引式火炮使用外,M-30榴弹炮的身管还装在T-34坦克的底盘上,成为SU-122突击炮。在苏德战场上,苏军受德军3号突击炮等装甲车辆的影响,认识到全装甲底盘突击炮的价值,遂将T-34中型坦克炮塔取消,改为一个方形的带倾斜装甲的战斗室,正面偏右侧装一门M-30榴弹炮作为武器。在苏军序列中SU-122往往装备中型自行火炮团,在战斗中支援坦克和步兵作战。由于射角的关系,SU-122上的这门M-30榴弹炮主要作为近距离平射武器,用来摧毁工事、建筑物等目标,而反装甲能力因为M-30的身管较短,所以比较有限。在战争后期,随着威力更大、身管更长的ISU-122/152和SU-85/100的出现,SU-122逐步退出苏军主力部队。
&&&&外国使用者
&&&&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因为对德军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战术失误,导致大量技术装备被德军缴获,其中自然也包括M-30榴弹炮。德军在缴获大量M-30榴弹炮后,发现这种火炮结构坚固、性能优异,122毫米的榴弹威力比德军的105毫米榴弹更大,而火炮质量也可以接受,很快就给M-30榴弹炮以S.F.H.396(r)的德军编号,编入德军炮兵使用。一部分德军缴获的M-30榴弹炮还被运送到西线,作为大西洋防线的上的支援火炮使用。
&&&&除了纳粹德国军队,芬兰军队在二战中也缴获过M-30榴弹炮,据记载一共缴获过41门。芬兰军队给予其的编号是122
H 38。在战争中,苏军的盟友波兰人民军等,也装备过M-30榴弹炮。
&&&&二战结束后,M-30榴弹炮也被作为军援物资流入世界各地,除了东欧集团国家和朝鲜、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M-30还被提供给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在中东战争中这些火炮都有使用。
&&&&另一个大量使用M-30榴弹炮的国家就是中国。新中国在建国后为抗美援朝和军队正规化建设,大量购买过苏制武器装备,并对其中一些型号进行了仿制,M-30榴弹炮的中国仿制型号是54式122毫米榴弹炮。1966年,中国对M-30榴弹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进,于1981年开始生产54-1式122毫米榴弹炮。与M-30/54式榴弹炮相比,54-1式榴弹炮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大架由铆接结构改为焊接结构(其实中国批量化生产的54式榴弹炮已经有此项改进);取消专用的夏用驻锄,改为冬夏合一驻锄;牵引环改为牵引杆;增加气动刹车装置,能和牵引车同步刹车;方向机增加轴承,采用组合式螺筒;大架展开用的架尾轮改为折叠式包胶轮。按照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54式122毫米榴弹炮也属于师属火炮,每个师下属54式122毫米榴弹炮24门。在实行合成化之前,解放军当中还存在和苏军类似的预备炮兵师,每个师下属的榴弹炮团也装备有36门54式122毫米榴弹炮。但预备炮兵师中的122毫米榴弹炮很快被威力更大的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代替。现如今,除一些预备役部队外,54/54-1式122毫米榴弹炮已经从解放军部队中退役。
&&&&M-30式12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红军大量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榴弹炮,它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炮兵的现代化水平,使其开始告别一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式火炮。在二战中,M-30榴弹炮作为苏军中口径榴弹炮的主力担负了许多作战任务,表现非常优秀,哪怕到了战争结束以后,M-30榴弹炮还在苏军中服役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更为先进的D-30
122毫米榴弹炮出现才从苏军序列中正式退役,足见其生命力的顽强。在二战时期,美国、德国等国家装备的中口径榴弹炮多为105毫米口径,虽然在火炮质量和射速上有一定优势,但单发弹丸的威力与M-30差距较大。英国陆军二战中使用的主力中口径火炮为25磅野战榴弹炮,弹丸威力更为逊色。当然,M-30榴弹炮显得略重,但是苏、德战场主要是平原,火炮质量大带来的问题并不是非常明显。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增加火炮威力,苏军从1943年起生产了D-1式152毫米榴弹炮,该炮就是用M-30榴弹炮的架体装上152毫米身管所得,在炮重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威力跃升了一个等级,可见M-30榴弹炮架体的结构强度冗余还是较大的。虽然在今天看来M-30榴弹炮已经比较落后了,但是在火炮发展史上,其卓越的设计、巨大的影响力还是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更重要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M-30榴弹炮的怒吼为打败纳粹德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了苏联军民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从这一点上来讲,它更是值得今天的人们所纪念的!
我的更多文章:
( 15:02:55)( 10:19:49)( 05:37:35)( 00:55:34)( 20:19:31)( 15:44:01)( 11:09:47)( 23:51:32)( 19:38:37)( 19:23:2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一款新型榴弹炮比美国炮还强 射程超100公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简介:国产PLZ-5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备国产新型炮弹,射程可以超过100公里,大大提高它的作战能力    珠海航展上面威风凛凛的PLZ-5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在今年珠海航展之中,中国相关单位展出了国产PLZ-52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它具备射程远、火力强,是国产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更新换代产品。  从所周知,155毫米榴弹炮能够较好的综合威力、重量、机动等性能,成为目前各国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作为火炮的最主要指标,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也在不断的提高,相应的就是火炮身管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4倍身管,到北约标准的39倍身管,再到上世纪80年代的45倍身管,从而有效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出口科威特的国产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沙特PLZ-45参加了对也门的军事行动  上世纪80年代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相关单位研制了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它配备了45倍身管,在发射底排增程弹的情况下,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以39公里,发动机采用一部5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机械传动,手动变速箱,最大公路时速56公里/小时,最大行程大约450公里,PLZ-45是国产第一部具备全系统作战能力的自行火炮,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配备先进的侦察、通信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炮兵作战系统,火炮可以根据自动指挥作战系统传递来的数据自动完成瞄准,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反应速度和打击能力,由于具备较好的性能,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先后出口到科威科、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并且参加沙特对也门的军事行动,经受了实战的考验。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外新一代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投入使用,例如德国的PZH-2000,这些新型火炮最大的特点就是配备了52倍身管,射程和威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要求PLZ-45能够继续升级,以便能够在国际市场保持竞争能力,更长的身管意味着更大的重量,这对于底盘来说是一个考验,PLZ-45采用的是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二代装甲通用底盘,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实力、工业基础的限制,它的承载能力比较有限,发动机功率也比较低,升级潜力较小,另外它的动力系统也比较落后,发动机功率小,采用了机械传动和手动变速,这对于竞争高端市场比较不利,例如中东国家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自动档轿车比较普及,国产自行火炮采用手动变速箱显然会影响竞争能力。    德国PZH-2000是新一代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代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相关单位利用新一代国产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技术成果,研制新一代出口型自行榴弹炮,以直面国外新型火炮的竞争,这就是PLZ-5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从编号就可以看到它配备了52位身管,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在发射底排增程弹的情况下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60公里,并且它可以发射国产精确制导炮弹,如激光制导炮弹、GPS制导炮弹、末敏弹,尤其是可以发射火箭助推滑翔增程炮弹,它的射程高达100公里,已经可以与有些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相比,例如我们熟悉的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射程只有90公里,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火炮轰击对方纵深目标的能力,除了火力提高,PLZ-52的载弹也提高到60发,而PLZ-45只有45发左右,增强了火力持续性。    中国陆军装备的PLZ-0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考虑到新型火炮的重量增加,为了提高火炮的机动能力,PLZ-5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采用了新一代装甲通用底盘,它换装了1000马力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综合传动和自动变速箱,在战斗全重增加的情况下,其最大时速增加到60公里,最大行速大约500公里,自动变速箱的配备也让火炮操纵更加容易,因此机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由于底盘承载能力提高,让PLZ-52具备了急停射击的能力,PLZ-45由于承载能力有限,所以火炮发射的时候,需要放下两个驻锄来承受火炮发射时的后座力,这样火炮射击的时候就增加放下和收起驻锄两个环节,增加了反应时间,而PLZ-52的底盘在首末两个负重轮上增加了独立的液压减震器,这套机构可以在火炮射击的时候锁定负重轮扭杆,在吸收火炮发射后座力的同时保持车体稳定从而提高火炮射击的精度,同时也也增加了火炮的反应速度。    PLZ-52将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拳头产品  PLZ-5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与中国新一代装甲战车一样,实现了全数字化,通过数据总线将车载电子系统综合在一起,车长可以通过大屏幕显示器获得相关信息,以此为基础可以形成新一代炮兵数字化综合作战系统,指挥员可以这个信息掌握网络成员的位置、弹药、油料等信息,据此进行战术决策,下达作战命令。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PLZ-52的综合作战能力达到当今前列,是中国在新世纪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铁血聚合阅读 &
M-1943式榴弹炮
M-1943式榴弹炮介绍
关于 M-1943式榴弹炮 的介绍,暂时空缺。
M-1943式榴弹炮新闻
日本91式榴弹炮
可以在水上浮渡的榴弹炮。
05式和PZH2000有没有一拼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自行榴弹炮得到稳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的不断发生,陆军炮兵从未来作战需要出发,减轻武器装备重量,提高战略和战术机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但其战略机动性较差,对后勤保障要求...
91式105毫米榴弹炮:根据一战经验,日军认为有必要在师属炮兵中增编十厘级别的榴弹炮,当然这种榴弹炮必须能让六匹挽马拖曳得动,日决定了新十厘级轻榴弹炮的战技要求,1924年相关数十项要求被发到法国施耐德公司,要求施耐德公司提供新榴弹炮的设计,做为回报,...
4月28日,滇西某高寒腹地战炮轰鸣,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在参加军区战术组训法集训检验性射击考核中,列装刚满1月的某新型自行榴弹炮在海拔3300米的高寒腹地打出了102枚炮弹,精准命中目标。高龙俊摄
第14军列装新型09式榴弹炮才1个月就成军上高原作战。
由于09轮式榴弹炮加装了大型火炮和大量弹药,重量远超过步战型的指标,所以需要重新测试其浮渡能力。
2007年国防成就展上高调亮相之后,解放军39集团军目前已经大量列装PLZ-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从近期频频亮相来看,新型火炮已经形成战斗力。
[img]http://pic.itiexue.net/pics/2008_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初级,但我确实有了很久的疑问,觉得还是说出来向大伙讨教一下。
说到自行式榴弹炮最大的优点自然是在机动性上,但是牵引式榴弹炮机动性其实并不差,牵引车辆的公路行走速度甚至还超过自行式火炮,当然越野性能稍差一些,但以现在的四轮驱动的牵引车辆来说,差别并不...
印度将牵引式FH-77B榴弹炮部署在中印边境。从图上看出:此炮的射击阵地移动性很差,如果要转移阵地可不是一件小事。在普遍装备了炮兵侦测雷达和自行火炮
的人民解放军面前,这种牵引式榴弹炮还能有所作为吗?
8×8的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是8轮车族中威力较大的火力压制型号,能够在前沿靠后的地域承担用于支援步兵战车和突击车作战的压制、歼灭、破坏和护送等炮火射击任务,必要的时候也可行直瞄射击。火炮改进自我军制式的PL96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为了能够满足“上车”的要求,对炮身管...
今年,解放军三军各部队都进行了大量的实战化训练。演习中,经常能看到我军新列装的主战武器装备。也表明,入役的新武器已经形成战斗力。有效提升了我军实战能力。图为新型轮式自行榴弹炮。该炮采用新型8X8轮式步战车底盘,加装122毫米榴弹炮炮塔。该系统适合在公路网密集上快速机动。...
162师有09式轮式榴弹炮200门09式轮式突击炮44门,162师拥有的数量最多的坦克是05式的总共580辆,162师有坦克旅装甲旅各一个!!!03年162师即装备99式坦克560辆,目前162师有03式坦克630辆,162师2000年吉列装96式坦克560辆!!!16...
近日,南非军队举行代号为“Seboka”实战演习。这次军演主要是陆军和陆军航空兵参加,多种主力装备齐亮相,其中就包括了轮式榴弹炮、侦察车、特种作战车和武装直升机等多种装备
图示:军演现场画面
此次还出动了石茶隼攻击直升机,“石茶隼”武装直升机由南非的阿特...
中广网成都8月30日消息 (通讯员孙超 杨松齐 苑磊)突击炮高速穿行,时隐时现,如狼群捕食;新型车载式榴弹炮在烟雾的隐蔽下,快速占领阵地,随打随走……连日来,成都军区某炮兵团挥师海拔3800米的川西高原开展实战化演练,在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练兵图。...
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的野战炮。榴弹炮按机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其中,自行式榴弹炮主要有前苏联的74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美国M109A2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英国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法国F1式155...
在五六十年代描述解放战争的电影中常见到一种没有防盾的小型榴弹炮,或是在国民党军队手中,或是被解放军缴获。这就是美制M1式75mm榴弹炮。
M1式75mm榴弹炮是美国于20世纪20年代为适应复杂地形作战需要而研制的,是一种组合式火炮,运动时可...
M-30式122毫米榴弹炮全貌,M-30榴弹炮采用普通单筒身管,无炮口制退器,混合式摇架、复进机和制退机分布身管上下方。
M-30榴弹炮采用螺式炮闩,向右后方扳动白色手柄,炮闩闩体先以自身轴线为轴旋转90°,然后随锁扉一起朝右后方转动打开炮闩。
07式榴弹炮练直瞄射击
热点图文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美国榴弹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