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安康三国地名古今对照叫什么地名

安康地名的由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安康地名的由来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记得老将严颜好像是武陵人。
大家还关注平利县介绍_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地名网
陕西安康市平利县
地名:平利县隶属:行政代码:610926代码前6位:610926长途区号:0915 邮政编码:725000车牌号码:陕G行政级别:县人口数量:约23万人人口密度:88人/km2辖区面积:2627平方公里 平利县相关网站:???????????????
255km2  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辖30个村,3个居委会,227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
206km2  兴隆镇位于大巴山北麓,东倚五峰,南临老县,西接安康,北靠旬阳,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45亩,镇辖18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3225户……
123km2  老县镇位于平利县西北部,距县城36公里,安康市31公里,与汉滨区毗邻。全镇辖13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4555户,总人口1.6万;国土面积约123……
  平利县大贵镇地处平利腹地,安平二级路穿境而过,黄洋河南北横贯其中,贵洛路、百朝路交汇于此。全镇现辖12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13362人。域内土地肥沃……
182km2  三阳镇位于平利县境西,距县城约31.1公里,东与本县大贵交界,西与安康毗邻,南与岚皋县和本县洛河镇接壤,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06个组……
342km2  洛河镇位于平利县西部,辖14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454人,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水田4700亩。平均海拔700米,……
378km2  广佛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广佛寺,距县城约17公里(公路里程24公里)。东与湖北竹溪县、镇坪洪石乡交界;南与镇坪县和本县八仙镇毗邻;西与洛河镇接壤;北与……
326km2  八仙镇位于平利县南端,地处北纬30度~32度10分,东径109度10分~109度20分,全镇国土面积32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04个村民小组,总……
227km2  长安镇位于平利县东南部,距县城8公里,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地貌四山夹三川,总面积227平方公里。汉白二级公路穿镇而过,是川陕鄂渝的交通要道。辖20个行……
410km2  正阳位于县境最南端,岚河发源地,北以渡船口与八仙镇相连,东至亮垭子与镇坪县为邻,南到马家垭与城口县交界,西抵辽掉河与岚皋县相连,最高海拔2850米,最低……
70.5km2  西河镇地处大巴山北麓,是平利通往汉口、旬阳等外界的北大门。东与兴隆镇接壤,南与女娲山乡相接,西邻老县镇,北通汉滨区坝河乡。集镇距县城39公里,距安康市7……
  在陕西东南,有一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秀色可餐的宝地,那就是被称为绿色休闲家园的女娲故里―平利。
    平利县地处北纬31度37分至32度39分、东经109度至109度33分之间,东邻湖北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西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靠陕西省安康市、汉宾区、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县城距安康市府驻地60公里, 距省会西安市447公里。和湖北省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207、308两条省道横穿县境南北,安平二级路直通安康市。
    县境东接湖北竹溪,南邻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本省本市的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全县国土面积2627平方公里,辖9镇3乡,总人口23万人。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16亿元,财政收入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元。
    茶业是平利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优越的气候,远离工业污染的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平利茶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女娲云雾”、“女娲银峰”系列绿茶品性高雅、清香诱人。平利被确定为国家绞股蓝规范化种植基地县,绞股蓝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认证。
    平利是生态旅游的处女地。女娲和八仙两大传统文化赋予生态旅游业以浑厚的文化内涵。千家坪森林公园、八仙大草原、廖乾五故居、女娲山、西岱顶、佛殿山、古仙洞和琵琶岛茶艺村等旅游景点已成为人们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勤劳、纯朴、善良的平利人将以生态立县为主旨,以绿色产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板块为支撑,保护绿色环境,经营绿色产业,弘扬绿色文化,建设休闲家园,为人类奉献一方碧水蓝天。
  矿产资源
    煤炭:在全县分布甚广,主产于广佛镇的筲箕凹、阳坡、黑沟、东沟、西沟,城关镇的牛王沟、三里垭和八仙、大贵、三阳等乡镇,已知主要矿点16处,许多地段个别和数种元素品位可达工业指标,经济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现已建立小型煤矿100多处。
    大理石:主产于八仙镇的龙门和狮坪一带,矿带东起流溪沟口,西至韩河峡,绵延10公里,地质储量455万立方米,地质远景储量1500万立方米,主要品种有仙条黑、仙条灰、墨玉、白果碧玉、斑马等,花纹有的呈木纹图案,有的酷似山水画,有的为江河湖泊图形,质佳色丽,高雅古朴。
    黄铁矿:主要产地在洛河与八仙镇交界的凤凰尖,矿带绵延10多公里,矿体21个,储量3200多万吨,伴生钴、钛,为多元素大型矿床,硫平均品位15%,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一。平利生产的"凤凰牌"硫磺,产品达国际一、二、三级。
    重晶石:平利县重晶石矿藏主要分布在洛河镇所辖的水坪、清水河、神仙台一带,已探明总储量2800万吨,重晶石钡的平均品位92%,最高达到99.33%。具有很高的开采和地质科研价值。正如美国专家普尔教授现场考察结论所说:“其储量、品位是以前未见到的,这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居亚洲第一,其矿层厚,分布集中,具有大规模开发的优势”。
  建置沿革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就在平利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并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发现的兴隆寨村吊蓬沟、西河魏家坝和田家湾等多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以及新石器时期石凿、石斧、石棒、彩陶片等劳动、生活用具,就是历史见证。
    夏代时期,全国分冀、兖、青、徐、扬、荆、梁、雍、豫九州。平利属梁州。商代,平利为大巴山区族落――庸国的封地。周初,庸随周武王伐纣灭商,故得袭封旧土,建都上庸,平利仍属庸国统治区。
    春秋时代,公元前611年,楚、巴、秦灭庸后,平利先属巴国,后属楚国势力范围。战国时期,公元前312年,秦大破楚军于丹阳(今河南丹水之北);前280年楚军再败,向秦献出汉水北及上庸,平利遂属秦地。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划汉江上游为汉中郡,平利属汉中西城县。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灭秦,建立西汉王朝,沿袭秦制,平利属汉中郡长利县(地域包括今湖北省郧西县和平利县、镇坪县域)。东汉光武6年(公元30年),废长利县,先后并入锡县(今白河)、西城县(今安康)。三国时期,平利属锡县地,先后为魏、蜀统治区。
    公元265年,晋武帝灭魏,建立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以上廉水为名设置上廉县(地域包括今平利、镇坪县及岚皋县部分乡镇),系平利县前身,为置县之始,属房州上庸郡。
    南北朝时期,建置及政区归属变化频繁:南朝宋初分上廉增设吉阳,不久撤上廉县,辖地并入吉阳,名吉阳县;南朝齐,又划吉阳分置吉阳、上廉两个县,平利仍为上廉县,先属新兴郡,后属上庸郡;梁时仍为上廉县,属新兴郡;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改上廉为吉安县,属安康郡;隋大业3年(607年),吉安改为金川县,属金州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划金川县东南(今平利县、镇坪县及岚皋县花里镇),在上廉故城,以平利川名置平利县,属金州。大历6年(771年)废,并入西城县。长庆年初,复置平利县。北宋熙宁6年(1073年),废县设镇,平利属西城县地。宋元年间,复置县,属金州。元代废县设巡检司,平利属兴元路金州。明洪武3年复置,先属大宁州(今重庆市巫溪),后属金州,万历11年(1583年)金州改称兴安州,平利遂属兴安州。清乾隆47年(1782年)兴安升州为府,至清末,平利属兴安府。中华民国初期,沿袭清制;国6年(1917年)撤府设道,平利属汉中道;民国11年(1922年),今镇坪由平利划出17个保置县,平利定为三等县;民国16年(1927年),“陕西省政府成立之后,行政区划中道一级取消,改为省直接领导”;民国25年(1936年),省下增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此后,平利县属第5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分县为6等,平利为5等县,一直到解放。
    1949年,平利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先属陕南行政主任公署安康专署、安康专员公署领导,后属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安康市政府领导至今。
    建国以来,全县行政区划作了20余次调整,其中大的调整有9次:建国以来,撤销民国时期8乡镇、52保、1125甲,建立8区、52村、1125闾。
    1958年10月,全县建立8个人民公社,下辖39个管理区;11月,镇坪与平利合并为平利县,全县共设12个人民公社,54个管理区;1963年4月,恢复镇坪县,遂将所属4社、15个管理区分出。
    1981年,选举成立平利县人民政府,39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管理委员会,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改称城关镇人民政府。
    1996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全县共设城关、老县、兴隆、三阳、大贵、洛河、广佛、八仙8个镇和牛王、长安、双杨、西河、秋河、八道、松鸦、张家、正阳、女娲山10个乡。2001年3月和11月,相继两次并乡建镇,截止2003年7月,全县共设城关、老县、兴隆、三阳、大贵、洛河、广佛、八仙、长安9个镇和西河、正阳、女娲山3个乡。
  县城变迁
    县城,历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利县城的四次变迁,浓缩全县历史演变的曲折进程。
    第一城址白土关垭子位于今县城东的长安镇与湖北省竹溪县交界之山垭。为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利县始建置之治所。初为上廉县,后改吉阳县,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划县为二,增设上廉县,治所在今老县,不久仍并入吉阳县,西魏更名吉安县。关垭子至今有古城遗迹,民国26年(1937年),修汉白公路,拉槽通过,古城破坏。1982年文物古迹普查发现:“城墙东西直径120米,南北蜿蜒,东西各有一城门,夯筑层明显存在,并散存南北朝时代青瓷陶片”。
    第二城址石牛河口位于今长安镇石牛河和长安坝河交汇处,至今仍流传“官田坝”地名。清光绪县志载:“先是平利县旧治在白土关东,既而迁于石牛河口”。隋大业3年(公元607年),与安康、岚皋合并,名金川县,治所设安康城西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分设,仍按原区域恢复县治所,始名平利县。因水毁城废,至今尚未查明具体城址和遗物。
    第三城址古声口位于今老县镇的东河(古名灌溪河)和北河(古名声水)交汇处。唐武德8年(公元625年),平利县治所迁于古声口。宋代时降为镇,不久复置县。元代撤县,设巡检司于石牛河口。明代洪武5年(1372年)复置县,治所遭“洪水冲坍”,县丞冯宛将县治所再次移到古声口。明成化元年(1465年),“改修庙学,创建行台”,其后“建造正厅、幕厅,樵楼、监狱”,当时“土旷人稀,县治规模狭小”,县署“编竹为墙,垒土作阶,朴陋苟简”。成化21年(1485年),“修筑(城墙)周6里,开东西南3门,东西阻水,南北倚山”。“隆庆元年(1567年),以倾圮难葺,改筑约三分之一,北依龙山,西南绕月溪、灌溪……周365丈,共4里有奇,门4寻,以北门不利,闭塞……”。崇祯7年(1634年)夏,李自成农民义军攻破县城,杀守城团练头目罗得宏后,历经40余年无县署。至清康熙18年(1679年),始“铸印授官”。康熙42年(1703年),兴安州守刘德新莅平巡视,赋诗一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老县面貌:“岭障层围黑子城,溪流如带石如撑,竹篱茅舍人称市,野鸟闲花自识名;地僻不闻黧犬吠,山深只许白云耕,仆夫叱驭穿林度,几片红霞映日明”。清雍正年间,县城屡被洪水威胁,历有补修。清乾隆8年(1743年)后,先后建典史署、大堂班房、二堂、训导署等数十间公房,县治所较为完善。
    县城今址白土营,迄今已历200余年。清嘉庆初,经略大臣额勒登保,率兵在鄂西、川北、陕南一带镇压白莲教义军,见古声口城地势“偏窄低洼,无险可凭”,遂于嘉庆7年(1802年)向清廷奏请移治于白土营(即今城)。嘉庆8年(1803年),清廷准旨,调任奎光任知县监修新城。遂依关堡旧基加固,筑城墙735丈5尺,设东、西、南3门(民国28年,增辟北门),南扩奎城,造庐设厩,为800兵丁栖身牧马之所。继任知县石珩接手竣工。嘉庆9年(1804年),加修书宝、祀典坛庙等,后建西瓮城,5道城门,城垛齐全,门上有楼;修主街1条,东西长245丈6尺7寸,计有大什字、小什字等小街道10余条,经两年修建基本完工。嘉庆10年(1805年),正式迁县治所于白土营。
以下地名与平利县面积相当:
平利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平利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19楼 网友1.85.97.177于 1:32:45发表:平利比汉滨区还富 ??能不好吗?安康地区唯平利脱贫?县太爷真是大才小用了 !
18楼 网友123.139.151.133于 11:29:18发表:安康东货场开通省内主要站点城市零担快递业务 运费便宜安全快捷 每天定点发车 搬家 各类农副产品运输是您理想选择 需要详情 请致电 或 安康东货运客服
17楼 网友123.139.151.133于 11:29:11发表:安康东货场开通省内主要站点城市零担快递业务 运费便宜安全快捷 每天定点发车 搬家 各类农副产品运输是您理想选择 需要详情 请致电 或 安康东货运客服
16楼 网友123.139.151.133于 11:29:00发表:安康东货场开通省内主要站点城市零担快递业务 运费便宜安全快捷 每天定点发车 搬家 各类农副产品运输是您理想选择 需要详情 请致电 或 安康东货运客服
15楼 网友60.214.79.11于 20:56:41发表:一直向往的地方!十二年的向往!!我也是平利大贵的,应该多先传大贵特色东西,让更多人知到它的美
14楼 网友59.37.142.124于 17:31:39发表:我也是平利大贵人,现在在平利买了房,不过再深圳待了十年,还是家乡好!什么时候回家发展。回家好想找个媳妇!
13楼 网友59.37.142.124于 17:29:53发表:我爱平利,平利的人朴实。真挚!勤劳!向上!
12楼 网友117.35.244.156于 16:15:57发表:清朝的地名,陕西省兴安州平利县鸭河江西街是哪里,知道的发短信息给我现在的平利县八仙镇江西街村。请问你有亲人是那里的吗?可联系我
11楼 网友114.245.17.166于 13:42:30发表:我爱平利
10楼 网友1.84.135.208于 12:36:07发表:去平利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会的
9楼 网友61.178.166.82于 7:07:17发表:真是很好的地方,有地方的特色,人民生活朴素,经济正在迅速发展!
8楼 网友119.114.31.207于 14:58:56发表:
已有很多年没有回过我的家乡---平利了,这地方是个风景美丽的地方,从网上或老乡回来说,建设得很好,还是要保持生态环境是关键:
7楼 网友1.56.234.74于 16:16:08发表:我已经七年没回家啊,现在快回家啊我好想啊,不知道老家现在是啥样子,治安好不好,
6楼 网友222.211.157.86于 22:29:30发表:我是绞股蓝茶采购商 希望加工厂给我联系
刘先生 品质和生产量到我方采购条件我可到实地考察
5楼 网友202.104.186.146于 16:13:15发表:平利是个好地方,抽时间去看看
4楼 网友202.104.186.146于 16:13:15发表:平利是个好地方,抽时间去看看
3楼 网友49.67.76.143于 15:37:41发表:想知道原平利缫丝厂的王静(男),现在在哪里了
2楼 网友180.149.133.37于 15:51:02发表:清朝的地名,陕西省兴安州平利县鸭河江西街是哪里,知道的发短信息给我
1楼 网友221.225.182.105于 19:12:57发表:一直向往的地方!十二年的向往!!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安康市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请问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比如“乐浪郡、吴郡、徐州、汉中、天水郡、凉州、幽州、冀州、交州等”(一定要全!万般感谢!)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三国艺苑·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三国艺苑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三国艺苑· 南阳郡:治宛城.三国艺苑·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三国艺苑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三国艺苑·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三国艺苑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三国艺苑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三国艺苑·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三国艺苑·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三国艺苑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三国艺苑·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谯县人.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三国艺苑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三国艺苑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三国艺苑·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三国艺苑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三国艺苑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三国艺苑·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三国艺苑·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三国艺苑·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三国艺苑·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三国艺苑·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三国艺苑·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三国艺苑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三国艺苑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三国艺苑·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三国艺苑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三国艺苑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三国艺苑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三国艺苑·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三国艺苑·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三国艺苑·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三国艺苑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会稽郡:治三阴,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朱崖郡: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阴平郡:曹操时设立,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 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庐陵郡:孙策时设置,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巨野东南.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坂,关羽为河东人.· 河间郡: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三国艺苑·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三国艺苑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三国艺苑· 建业:今南京.三国艺苑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三国艺苑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乐浪郡、在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附近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四省部分地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天水郡、位居我国腹地,毗邻陕川,是甘肃东...
只能帮你找到图片...而且只有地理位置...只有古代的没有现代的...不为拿分...希望能有帮助...也希望别人能帮你找到吧...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时期地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